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2024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范文
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推荐
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

(共 7324 篇)

  • 1、 论语别裁读后感500字感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为政》。它的翻译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而我的理解是,人不可以不讲信用,俗话说得好:人无信而不立。所以为人处事必须做到言而有信,才能不失信于人,才能立足于这个天地之间,否则,纵使天高海阔,亦无你容身之所。

    处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讲究诚信,但我们也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网络上那些不讲诚信的人,将我们的风气带的偏离了正常的轨迹。如果你是一个讲究诚信的人,那我们就应该及时的纠正这种不良之风,积极抵制这些不良风气,让那些不讲究诚信的人自食其果。唯有如此,这种不良风气才会失去滋养它的土壤,才能让正义之风慢慢的恢复。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言传身教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的榜样,我们怎样做,孩子就怎样学。所以我们老师更应该讲究诚信,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讲究诚信,那么这个世界也就不会再出现失信的事件。人若无信,好比没有双足,正如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人同样无法行走于人世间!

  • 2、 论语别裁读后感(优选范文)

    受张自福先生的影响,我对《论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专著《论语之美》中提到“一个人不读论语,就很难了解中国文化,很难真正成为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读完《论语之美》后,我有幸拜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通过这本书,我再一次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家学派思想的熏陶,感觉自己由内而外都得到了升华。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s://www.dhb100.com/

    《论语别裁》中讲了很多方面的事,就单说做学问这一方面吧,它就从一开始就单独列了一大章。其中关于四书五经、“三家店”等的论述是我从前闻所未闻的,而其中关于做学问者必有知己更是让我感慨良多。也许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时不时会失去什么,会没有别人活得那么光彩炫目。但只要这三尺讲台还在,只要还有学生,我们就要把学问做下去,把我们的知识与中华民族的道德传承下去。一个国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作为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我时刻铭记着教育的重要性。纵使有金室银室,在我心中也比不上我的教室。也许我很平凡,也许我的事迹微不足道,但只要我在做学问上努力过,在知识上探索过,我就无悔,无悔于我曾经逝去的青春,无悔于我的生命。因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是吗?

    尽管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但在拜读《论语别裁》时,我也为书中写到的中华文化如痴如醉。试想一下一个五千年的文明所孕育出的文化,该是多么的灿烂呢?濮阳是子路逝去的地方,是卫国的故都,孔子生活多年的地方。在这个儒家思想深刻熏陶过的地方,现在的我们又多了解儒学呢?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孔子孟子的开创,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时王阳明等人的发展,儒学已经成为了一棵参天大树,我们从中可以挖掘出无数的珍宝为我所用。可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就开始追求西化了,就开始说儒学的不是了,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荡时期,“打倒孔老二”甚至成为了政治口号,更不要说发扬儒学了。因此我们对儒学的理解现在远远不够。

    文明是一个国家的根与魂,而儒学更是中华文明的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践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朱晓丽)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 3、 《论语别裁》读后感

    《论语别裁》读后感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怀瑾老先生的这套著作装帧简约大方,没有任何繁杂的修饰,阅读起来很贴手很舒服。几年前在德一逛的时候,赶上一家店要转让,老板以不太贵的价格(忘记多少钱了)卖全套二十四本,当时囊中羞涩没有买,只是捡着买了几本,《论语别裁》不包括在内。上个月老师送了书,拿到手里,到像是见到了阔别的老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语录体,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现存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古往今来,对《论语》的解读和实践不可谓不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对论语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背诵的那几篇,和那一些解释。2006年于丹在百家讲坛讲了她的《论语》心得,火的一塌糊涂。我也借着机会去图书馆翻了一些关于《论语》解读的书凑凑热闹,才知道原来《论语》远不止课本里那几篇,远不止那些解释。于丹口才很棒又很聪明,她的心灵鸡汤式的解读刚好符合广大观众的胃口,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一些分量不轻的批评意见,我到觉得既要尊重经典忠于内心又要赢得大众的喝彩与关注很难平衡,有争议总是好事。

    本书坚持南怀瑾老先生一贯的儒雅的文风,仿佛聆听一位和蔼睿智的老者怀着对经典的敬畏之心,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微笑着讲述他对《论语》的理解,娓娓道来,如沐春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太熟悉了,然而工作之后又有了更多的理解,工作中往往很少有机会有人给我们传播知识,更多的是在用实践和行动传递信息。能读懂这些信息,好为人徒,才能使自己进益。

  • 4、 《论语别裁》读后感(一)

    《论语别裁》读后感

    看到阿波的读后,才想起几年以前曾带研究生读过一次《论语别裁》。不过当年共读的学生都毕业了,阿波也已硕士毕业工作了两年,今年又来我新调来工作的这所大学读博士,并由我协助指导论文,可谓因缘巧合。而《论语》,我希望成为我指导的每一位学生的必读内容;对我来说,也是常读常新。

    说来这是第二次阅读南怀瑾先生所著的《论语别裁》,只不过第一次并未留下任何文字印记,随着阅读讨论的结束而结束,在之后的日子里也未能用心去体会,有些惭愧。这次趁着入学前的一个月,伴随着一些杂事,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上册。

    第一篇学而包括了孔门教学的目的、态度、方法等等,讲的是作学问的内在修养。第二篇为政,讲的是学问的外用,突出了德的重要性。第三篇八佾,为我们讲述了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礼。祭祀之礼,外交之礼,君臣之礼,皆入其中。第四篇里仁,对“仁”进行了阐释和讲解。公冶长第五和雍也第六,通过对话和事例进行印证,述而第七则是通过对学而的注解,引申了学问之道。泰伯第八引申注解了为政,而子罕第九则是对公冶长和雍也进行了引申,阐述了孔子的思想与教育学问的观点。

    读完之后,印象较深的是学而、为政和里仁三篇,在此记下一些零星的感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问不是呆板的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而应该从人生经验和做人做事上去体会。作学问,要多看、多疑问,随时随地地去思想、去见习、去体验、去反省,并不是读死书。反观我们,求学都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无可厚非,但离真正的作学问,还差的十万八千里。再来看立身处世的态度,“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家做孝子,出门在外,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为人处事要谨慎,不小器,拥有宽广的胸襟,亲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然后量力而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来是这样的美好,可在现实生活中,孝敬与友爱却是那样的缺失。为人子女者不赡养父母,更谈不上“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却为争夺财产大打出手,对簿公堂,朋友间阳奉阴违,尔虞我诈,不喻于义,而喻于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想来令人痛心。

    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以看出德业的重要性。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的是法制与德治。其实为政也好,做人也罢,都要有德,都要通晓人情世故。正

  • 5、 《论语别裁》上册读后感

    《论语别裁》上册读后感

    虽然迟交了十多天,读书的感悟倒是蛮深刻的,文字也很流畅。知行合一,继续加油哦。

    从小到大,我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论语,只是从课本中学习子曰······这本书若非老师推荐,想想我应该是不会在书店或者图书馆拿起她。但是读下来这本书,改变的不仅仅是对论语的看法,似乎对中国文化有了新的感受。

    似乎从我们这一代,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那么的深入我心。似乎现在的青年,比起笔更加熟悉键盘;比起汉字更加熟悉abc;比起子曰更加喜欢莎士比亚说。南先生这本书,据说是他在讲课时候,由其他人记录下来的。读的时候边想象上课的情形,也就没有那么的枯燥无味。

    厚厚的一本书,我本来就读得很慢,好多地方不懂也只能浅尝辄止而已,印象最深刻就是对孝道讲解的部分,也可能最近在家,所以感受尤其的深刻。都说百善孝为先,都说封建思想都是从孔子开始的,但是为人子女的孝道,却不能说是封建思想。孔子一生都在讲一个“仁”字,我觉得孝就是这个“仁”的开始。

    我们从降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社会是通过父母来的,父母是我们幼年时的一面窗户,我们通过父母的眼睛看世界,通过父母的思想看整个事情,我们通过父母,慢慢的寻找自己和成长。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在变老的同时,我们也在慢慢成长。说来惭愧,我从上了大学才知道父亲的生日和年龄的,每一次父亲过生日的时候,会主动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今天老爸生日啊,现在想想心很酸,父亲从没有要求过子女什么,但却时时给子女所有。再看南先生这本书里对孝道,是“仁”之初。

    再说其他方面的吧,孔老先生是集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于一身,他的教育行大于言。读论语,就是在读孔老先生的日常生活。读到“述而第七”一篇中,我看到了我最熟悉的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来的理解就是几个人中总有人可以是我的老师,南先生却从孔老先生的生平言行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比我优秀的是我的老师,但是不如我优秀的,也可以是我的老师。因为看到他犯错误,或者他笨,他坏,自己就会反省;借镜反省就是这个意思吧!

    看了南先生对孔老先生的解读,可以感叹现如今真正理解我国文化的人少之又少,孔老先生不仅从书本里学习研究学问,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社会上学会研究学问,从别人那里学习到好的地方,看到别人坏的地方要自我反省。这样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十分困难。以前每

  • 6、 《论语别裁》下册读后感

    《论语别裁》下册读后感

    勤于读书,用心思考,颇有所得,真有些大师兄的风范,各位童鞋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哦。

    不知不觉,伴随着对新环境的适应,读完了《论语别裁》的下册。刚入学的日子显得有些无聊,除了参加一些新生入学的讲座,别无他事,读书倒成了这段时间最惬意舒心的事情。一盏灯,一杯水,一本论语别裁,一读就是两三个小时。在读书的过程中,不禁打开老师的博客,翻看过去同学们所写的读后以及一起游玩的照片,往事一幕幕,回忆一幕幕……细细想来,已经和老师读了五年的书,多半是传统文化和励志的,当然也有其他一些,从太原到广州继而还会去珠海,从当初的小组疑难讨论到现在的知行读书会-撰写读书报告,形式上一直在发展与进步,但实质是老师希望我们这些理工科的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文学知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修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至于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匮乏的时代迷失自我。

    言归正传,整本下册和上册一样,南怀瑾先生通过古今中外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诙谐的语言、旁征博引的求证,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简出的讲解,告诫我们如何求学、如何做人、如何修养、如何立身。以下有几点感受:

    为谁读书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如何为己,如何为人,南怀瑾先生就自己的观点和传统观点在书中已经做了详述,不多言。只是读到此处想起了前几天听刘人怀院士的宣讲会,他讲到为国家读书,为民族读书,进而联想到少年周恩来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我无意在此唱高调,也许只有在那种风雨飘摇、国家危亡之际,才会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但是在当代这么一个物质的天堂,人文的沙漠里,教育充满了功利性,整个社会人文缺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再,急切的需要道德诉求、秩序诉求、价值诉求。宋代大儒张载-横渠先生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宏远如这般的志向非我辈所能达到,但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多一些思考,在追求物质的同时,追求自我价值,拒绝急功近利,正视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己欲与施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别人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意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然而联系现实生活,可以发现一系列与这个话题相关的问题:其一、“己之所欲,不施于人”。其二、“己所不欲,即施之于人”。其三、“己之所欲,施于人”。我认为,关键在于“恕”这个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因为己欲非人

  • 7、 论语别裁读后感400字

    【篇一:论语别裁读后感】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谈到孔子作学问时,有一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可以做我的老师的。学习他好的方面,对他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其实这里,三人行不是三个人,是多人的意思。南怀瑾先生解释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这也许是孔子的本意,我为此有较深的体会。在我们一生中,有无数老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品德、学问好的,比我们年龄长的,我们固然要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品格,作学问的方法和思路。他们的人生经验,是我们前进道路上重要的财富。学习他们的优点是为了自己能有所提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积累经验。品德修养好的老师都会毫不保留地告诉别人。即使他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他人生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毫无怨言地在某一岗位上的积累,也是一笔财富。退之,品德、学问不好的,甚至是坏人,坑害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学习,从他们角度考虑,了解他们坏的根源,坑害我们的原因,从而使我们认真反省,自己不能这样坏,这样坏,是坑害别人的。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这样想,完全按照正常的规则和秩序,我们每个人都会受益的。我们也要向比我们年龄小的人,甚至很小的小孩学习。学什么呢?有人认为我这把年纪,走过的地方都比他们知道的地方多。摆好心态,我们学习小孩子的天真,单纯呀!可能会钩起我们儿时美好的记忆,也可减少成人间人事纠纷之争的烦恼。我们学习年轻人的时尚,学习年轻人的活跃思维等等。总之,我们可以从各种人那里学习,丰富我们的学问和知识。

    行还说明了孔子的思想:研究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上学习,还要在行中学习,即在实践和实际中学习。实践和实际中的学习更重要,别人对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不对的,认真反省,我会不会有类似的问题。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起来,讲起来容易,都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该这样做。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多数人包括我在内能做到向品德、学问好的,比我们年龄长的学习,认为自己能从中受益,有时会内心里和表情上显露出曾象某位大师学习过(那怕是见过)的得意,但有时出于傲慢心理,可能的竞争,而不愿意向比自己好的学习。这都不是很要的心态,我们应把学习作为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方式。更难做到的是不原向自认为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认为自己是教授,是博士就了不得。博士仅是在他所从事的领域多读了几年书而矣!其他的还差得远着呢?

  • 8、 《别惹小孩》影评600字

    《别惹小孩》影评 《别惹小孩》(又译:不给糖就杀人)是由迈克尔道赫蒂执导,奎恩罗德、布莱恩考克主演的一部恐怖类型的电影。影片讲述了小镇上忘记传统的村民在恐怖万圣节夜晚接受最严酷的教训的故事。电影真正的开展和每个故事的结束,却都是围绕着万圣节南瓜灯、不给糖就捣乱这一主旨。只是把万圣节的不给糖就捣乱,变成了更严重的杀人。 整部影片借鉴了《低俗小说》的风格,有意识地将故事线索打乱,分割成几个部分。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模式有别于一般恐怖片的线性顺序流程,但在这部电影里却显得恰到好处:各种万圣节的元素在此交汇、杂糅南瓜头、狼人、幽灵、杀人狂4个主线都各自讲述了一个不同的事件,但共同的属性和背景(万圣节和老传统)将它们紧密相连,期间几个主线在时间上有交叉。 主线1:影片的序幕中艾玛因弄灭南瓜灯被南瓜头杀害;几个小孩因对另一个女孩恶作剧而踢灭南瓜灯,后被鬼小孩杀死;老头科林因为没有给小孩糖果而被南瓜头袭击。 主线2:变态父子对万圣节的传统极端表现变态校长毒杀小孩,并把他的头给他的儿子做成南瓜灯,扮吸血鬼杀死女性;儿子坐门口给其他小孩派发含有刀片和毒药的糖果。 主线3:狼女们扮猪吃虎,勾引男性,后又把他们杀害,狼女劳丽初夜的华丽变身。 隐藏主线:多年前,那些有智力、精神问题的小孩的父母,收买校车司机,将他们杀死。 这部电影也可以分为明线和暗线。贯穿和连接整部影片的明线是万圣节法则。如同现场新闻记者说的,所有万圣节的妖魔鬼怪传说起源于warren valley, ohio(这也是故事的发生地),这里的人们对传统是很认真的。变态校长说: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法则被渐渐忽视,但在影片里,忽视法则将会引来杀身之祸。 法则分别是: 1.穿上万圣节的服装来伪装自己是恶鬼凶灵里的一员。变态校长伪装吸血鬼杀人,狼女们扮猪吃虎勾引猎物并在之后杀人。 2.别让南瓜灯熄灭,因为它能保护你。艾玛、梅斯等人因为踢灭南瓜灯而惹杀身之祸。 3.吃糖前千万要检查你的糖果。小胖查理就因此吐血丧命,之后的剧情中也有出现包含刀片的巧克力。 影片的暗线就是三十年前万圣节校车惨案一事了,由于幽灵们被孩子们的到来引出,最后找上前司机科林报仇的故事。 影片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模式会让人在看的时候理不清故事线,看完后会发现整个影片都围绕着破坏万圣节传统会受惩罚而展开。理清故事线后会发现这是一部既新奇也无
  • 9、 论语别裁的读后感范文3篇

    论语别裁读后感(一)

    近日偶读书,南华瑾先生一字一句一行一书尽入眼目,咀嚼回味,口齿留香……

    人生在世几百年间,能看尽沧海桑田,月缺月圆,参悟其中道理玄机者又有几分?

    谈学问,简言“学”,一字好写,秉承几难?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名言,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成为了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

  • 10、 《论语别裁》读后感3篇

    论语别裁读后感(一)

    近日偶读书,南华瑾先生一字一句一行一书尽入眼目,咀嚼回味,口齿留香……

    人生在世几百年间,能看尽沧海桑田,月缺月圆,参悟其中道理玄机者又有几分?

    谈学问,简言“学”,一字好写,秉承几难?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名言,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成为了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3-01-0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19

  • 2021-06-03

  • 2019-10-17

  • 2021-08-06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8

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
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范文,2024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等,为大家撰写论语别裁读后感600字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