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老子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老子读后感1000字,2024老子读后感1000字范文
老子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老子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老子读后感1000字推荐
老子读后感1000字

(共 2726 篇)

  • 老子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陈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老子今注今译》读后感

    《老子今注今译》读后感

    文/方俊科

    一次偶然的阅读接触到了《道德经》的思想,一句很喜欢的话语更加增强想要去阅读的兴趣。《道德经》第七章讲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说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且久远,是因为天地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滋润万物,所以天长地久。也许真正无私的时候,才是得到最多的时候。

    假期参加逐梦成长营时曾做过一个七巧板拼接的游戏,当时五支队伍中四支队伍都顺利拿到满分,教练说这是他培训生涯中第二次经历将这个游戏的成功率超过20%的,第一次是在一个大学校园里,游戏的对象仍是大学生,而在企业中的培训从没有看到过。

    其实这个游戏非常简单,只要你愿意倾听领导者的指引、愿意将自己的自愿的贡献给大家就可以完成。结束后教练说我们只所以能成功最大的原因只是我们愿意牺牲和奉献,而在企业中的培训听到最多的话语便是我要、我要、我要,成功的却是寥寥无几。这时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为他人方能成就自我的内涵。

    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有困惑不解的时候,老聃先生极力倡导生而不有、为而不争的思想,可是长久付出而不得,长久奉献而无欲会让人丧失精神寄托,如此崇高境界又能几人拥有?万物当顺其自然,可顺其自然又是不是会阻碍发展?在这种理想国中,人的精神活动又会剩下多少?

  • 2、 王蒙《老子的帮助》读后感1000字

    《老子的帮助》一书由王蒙所著,通过解读老子思想再结合自己的思想写成这本书,对于我们道德思想很有教育意义。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王蒙《老子的帮助》读后感1000字。

    《道德经》是一部经典,但一直不敢看,呵呵,其实是因为看不懂。

    傅佩荣说有三种人可以看《道德经》:第一种是年长者,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第二种是有过重大磨难的人,懂得了世态炎凉。第三种是极端聪明的。

    这次选择了王蒙的《老子的帮助》,不仅因为他做过文化部部长,而且看到王蒙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不仅思维清晰,仍旧笔耕不辍,好像还能出席会议,发表演讲。这么高龄之人对老子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吧?!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的深刻,同样一句话一个意思,王老可以用不是三个五个,十个八个词汇,而是一大堆的词汇来表达。略举一例,大家就可明白:

    在解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时候,王老说:天地生成了万物,培育了万物,造就了万物,愉悦着万物,振奋着万物,也毁灭了万物,试炼着万物,折磨着万物。天地为万物准备了盛宴,也准备了毒酒;准备了庆典,也准备了丧仪;准备了轰轰烈烈,也准备了冷冷清清;准备了天公地道,也准备了沉冤海底;准备了善良感动,也准备了野蛮残忍。天地的多情,其实是无情的表现,是可能多情也可能无情,可能亲爱也可能恶劣的表现。多情反被无情恼,不要再对着苍天阔地,哭天抹泪、自作多情了吧。

    呵呵!

    再如,在阐释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时,王老说让我们想想那些以无造的词吧:无量,无限,无界,无私,无欲,无畏,无疑,无惊,无虑,无悔,无愧,无求,无忧,无碍,无尽,无等觉。这些词都有正面的含义,和耐人寻味的内涵,另外如无常,无定,无知,无缘,无味,无觉,则虽有中性或负面意思与某种宿命感,仍然给人哲理玄思的启示。

    王老的词汇之丰富,实在是让人高山仰止!

    这本书在论述完老子的八十一章后,还从哲学、美学、方法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是道是怎么来的一文,可谓是提炼了《道德经》的精华。他说:老子反复讲的道德特质,其实就是万物的共同性,综其所讲,这种共同性应该是:

    一曰自然。自己运动,自己变化,不受外力,不受意志不论是人的意志还是神的意志的影响,不受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爱心或者恶意的左右。这是道的首要特色。无为呀,不言呀,朴呀,不智呀,都是从这个自然自行运动的特点衍生出来的。

    二曰变异,叫做逝。万物都在变化,因此不可鼠目寸光,不可

  • 3、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老子,这位哲学的圣者,生活的智者,他在漫漫的岁月轮回里传递着不变的真理,留下五千言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哲思。他那一双犀利的明眸洞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渴望着宁静与恬适的生存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的纷纷扰扰,追求那一份纯真的心灵自由,这种超乎其然的生活态度,为后人指明了一条新路,令人神往,令人渴望。 跟孩子们一起读这本书,不但有经典阅读的影响,也有此书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老子用一个“道”字,就把世上万物万象归于自然。在我看来,道的内涵就是一种客观规律,虽看不见,摸不着,而世间的每个细微之处都存在着道的本真。做人之道,为学之道,谋事之道,道道相关,处处都是智慧,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和领悟。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做人为学谋事之道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颇为重要,道德有无,道德高低,决定着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式和成效。《老子》教我们的是修身之法,以来提高精神境界,让我们学会生活。每个人都渴望着自由与快乐,而烦恼无处不在,坎坷接踵而至,若要从中解脱,主动权在自己手上。“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有肚量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这样,方可身心自由,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老子》短短五千言,字字精炼,句句精髓,篇篇精华,渗透着一丝丝美妙的让人敬佩的大智。我想用平静的心态,慢慢地品,读,看,听,思,悟,像老子一样,坦然地生活!
  • 4、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2024

    【第1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语译: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道是无微不入的,这一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我才知道无为的益处。但是像这样的道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人懂得,也很少人能做到。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语译:善于做将帅的,不会显出凶猛的样子;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克制的人,不用和敌人交锋;善用人的人,反处于众人之下。这些是不和人争的德,就是利用别人能力的处下。能做到不争和处下这二者就是合“道”的极致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语译:天下没有一样东西比水还柔弱,但任何能够攻克坚强的东西,却都不能胜过水,世上再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换它,也再也没有比它力量更大的东西。世人皆知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却无法付诸实行,主要的原因,乃是因为人们爱逞一时的刚强,而忽略了永久的平和。所以圣人才说:“能承受全国的侮辱,才配做社稷之主;能承受全国的灾祸,才配做天下之王。”这就是“正言若反”——合于真理的话,表面上多与俗情相反——的道理。

    【第2篇】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

  • 5、 老子读后感700字2024 老子读后感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中,许多为人的一句话令我们终身受益,让我们不禁对先辈们的智慧暗暗赞叹,也迫切的期望能够回到那个时代,去目睹那些伟人们的尊荣,去静静聆听他们的淳淳教诲

    《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令我终身受用,当我们感叹别人是多么的成功、多么的有钱但是我们只是停留在羡慕的阶段,从来没有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别人为什么这么优秀、这么成功难道他们一生下来就这么成功吗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前面,是因为他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从一无所有做起,他们所付出的是我们的很多倍,自然就会比常人收获的更多。

    工作是这样,学习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的去吸取知识,不断的像土一样,一点一点的累,成就九层之台,像毫末一样,一点一点的生长,长成合抱之木。

    人生亦或如是,人生路漫漫何其修远。我们每应对一个困难,就在人生的路上跨出了一步。这一步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那一步,令我记忆犹新。

    考试,看似痛苦,却如同人生一样,每解一道题都如同跨过了一道困难,我记得考试时,开始我做的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问题,可越做到后面,就如同陷入泥潭里一般,寸步难行。我费尽脑力,最后一飘过关斩将,杀到最后一题,可最后一题如磐石坚硬,油盐不进,我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却拿它没有办法。我看向窗外,看着那蔚蓝的天空,纯洁的白云,突然产生一丝明悟,考试如人生,要学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只是一味的追求答案,却忽略了过程,忽略路上的一切。于是我开始从基础入手,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最后费劲千辛万苦,最终把这块磐石打磨成一件艺术品。这次,让我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上,踩下了最困难的一步,但让我对这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老子那博大精深思想,所折服。

    老子的思想、智慧,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子在四五百年前便懂得了此刻我们人类都难以理解的哲学。他的思想、智慧无时无刻侵润我们的人生,他的语言传承了我们中国璀璨的礼貌!

  • 6、 老子读后感作文1300字2024 老子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能够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

    由此,净心能

  • 7、 《老子》读后感1800字
    一直不愿意读《老子》,因为语言太晦涩,又不愿意看注解因为我相信个人的看法难免局限,因而没有人能坦言真正地得了老子之道。一如《老子》告诉我的:我们要跳出一些圈子。 假设我们办一件事情,例如加入某个组织、参加某项工作、学习某一门技术、接受某一种想法,甚至建立起某一个体系,都相当于进入一个圈子。此后,便有三个阶段。 最初,从圈外进入圈内,对圈子里的情况一无所知相当于阶段一。接着,继续深入,随着对圈子认知的过程,我们越来越接近圆心,越来越近于本质。同时在圈内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但对于圈外的偏见也越来越深,且不妨称其为阶段二。但终究是在圈内,不管你入圈时间有多长、对圈子的了解有多深。越近于圆心,表示你越陷得深,越难跳出来。因此也终究只是阶段二。而且,显然越近于圆心,也就越走越慢,最终寸步难行,却永远也到不了那个点。这时候便只有跳出圈外,才能算是走出了阶段二,突变到了阶段三。 跳出圈外,有两种情况。要么生命完结,自然是突出了各种各样的圈子。所谓死也是一种解脱嘛。难就难在要能够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从圈子里自动跳出来,站到外面,从一个更高的层次看原先的那个圈子。才能同时在微观与宏观上对圈子进行分析与综合,将之与其他圈子进行对比。这样你对圈子的认识就大大地超过了圈内所有的人,也就是说,你对圈子在认识上与别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纵观古今天下人物,无一是拘泥于某一圈子:孔子的六艺、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成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的博学与智慧反观那种死守着一个圈子不放,只知深入不知浅出的人,不甘否定自己、不能战胜自己、不愿超越自己的人,只有永远徘徊在阶段二中,最多是个二流水平。 事实上,面对一个圈子,以往的说教往往鼓励进来的多,而提倡出去的少。深入、细致、认真、刻苦、严格、精确、努力、奋斗、执著、追求。此一类的词汇是我们早已习惯的目标,一种所谓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更加重了我们的这种观念。但是,当在一个封闭、老化的圈子里呆久了,就得走出来,呼吸点新鲜空气,要不然就容易窒息。 这就是《老子》告诉我的:无为不要轻易染指、涉足某一圈子,因为在你染指的时,你也已经干涉了自然;出生入死绝圣弃智学着放弃或者不要随便接受所谓的圣明智见权威。那是陷在圈子里最深的东西所谓得道成仙也就是跳出所有的圈子罢了。佛云: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也是这一说法
  • 8、 老子读后感1000字

    老子读后感1000字范文一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涌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而且一下子就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基础,光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就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延续至今,此后的人们只能不断地加以诠释而没有更多的创新。老子就是其中一位伟人。

    孔子曾说老子其犹龙乎?,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他还这样赞美老子:鸟会飞我知道;鱼会游水我知道;曾很走我知道;但是龙它在去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可见,老子是伟大的。

    老子所处的时代应该在西周晚期,王道不行,群雄四起,民心不古,争强好货,危机四伏,百姓苦不堪言。他把当时种种乱象都归结到一个原因,即阴阳之道失衡。他经过类比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再到治世者(圣人)和被治者(民众)之间的平衡关系,冀希望于通过在政治上调节相对应的阴、阳以平衡世道。

    老子希望看到一个他想象中的和谐世界,他把曾经的太平盛世和当时的乱世进行对比,发现问题都出在统治者(圣人)身上,他理想中的圣人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和天道一样,生化万物而不占有,大有作为而不居功自傲,功成身退的人。而民众则该是心虚无欲、不争名、不夺利、身体好,有吃有住有田种并能安份守己的民夫。

    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意思就是说:邻国很近,彼此可以互相望见,鸡鸣犬吠之声也互相能听到,但是大家彼此直至老死也不相往来。很多人都认为老子的这种想法很封闭,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这显然是消极的思想。当今的世界主张开放交流,老子的这一思想就好比我国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后果则是使我国落后挨打。所以不相往来的思想在今天是行不通的。

    但是,老子的这一思想是在乱世中提出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积极意思上去理解这一思想。我们应该理解为老子是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精神上各得其所的一种理想社会状况。老子主张在平衡、长远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和谐社会,让国民健康、快乐、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把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翻译为让国民热爱自己的家园,愿意在自己家园生活至老死,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园而迁居他国,也就是爱国思想。这样应该是对这一思想更积极的理解。

    老子读后感1000字范文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释、道文化更是传承千年,堪称中华民族思想之结晶,而《道德经》一书便是道家文化的集中总结。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关

  • 9、 《老子》读后感1200字

  • 10、 《老子的帮助》读后感600字

    创新很热。大到创新性国家,小到解决具体事情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无处不在。所以人们讨厌守旧,因循守旧,算是对一个人很严重的批评了。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也在谈创新,我也常煞有其事的教育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其实说到创新到底是什么,我还真说不出来。

    近日看《老子的帮助》,老子讲人要知止,即达到了目的就应该停止,也就是所谓的见好就收,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从这个角度理解,我反而理解了什么是创新。

    要谈创新,先说守旧?何为旧?我理解旧也就是前人所固定的一些东西,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观点,这些旧是经验,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那为什么守旧就错了呢?我想可能是未能知止的原因吧。前人的经验固然很好,但那是具有一定条件,随着时代、环境等条件的变化,经验也会变质。运用前人的经验而不知止,就成了守旧。同样,今天我们创新了,环境变了却抱着不放,那仍然是守旧。

    所以,想要创新就要知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放弃自己固守的理念,也就是要不断地自我否定,敢于停止旧的自我,建立新的自我。

    否定自我,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我想这恐怕就是创新的最难点了吧。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4-29

  • 2019-10-09

  • 2022-12-17

  • 2023-02-11

  • 2023-01-14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7

  • 2023-05-26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3-17

  • 2019-09-19

老子读后感1000字
老子读后感1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老子读后感1000字,2024老子读后感1000字,教您怎么写老子读后感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