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 > 地图 >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2024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相关栏目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热门栏目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推荐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

(共 7890 篇)

  • 1、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_600字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600字

    犹记当年上学之时,语文老师每每都在课前说:“来,同学们,让我们齐声读一下这篇文章。”然后我们班的人都特别大声的读,当然也有些时候我们不想读,往往那个时候老师就说:“那大家听着,我来读。”我们语文老师很厉害,朗诵古诗文很好听,而且他是那种一看就是翩翩君子的老师,很喜欢他。

    想想现在,有多久没有大声读过书了?忘了,好久好久了,加上普通话才二乙,所以真的没有想读书的心情,或者就是……很多原因。可是仔细想想,读书读书,书不就是用来读的呀!若不读出来何为读书呀!

    将近11小时才把这本书看完,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看不下去,所以如若真正看这本书自然不止11小时。里面请的嘉宾自然是不必多说,都是很优秀的人,通过阅读他们的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正如某些大咖的墓志铭“我从未长大,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看这些嘉宾的故事亦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最里面的文章最爱的便是林清玄的《百合花开》,其实这篇文章很早就看过,只是之前没有什么感觉,如今独来却深有感触。身为百合,就该开花,因为开花是百合作为花的使命,就像飞蛾一样,如若不敢扑火,拿什么凭借生命的壮阔。

    很喜欢董卿,因为在董卿身上看到的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平生无所特别大的愿望,只愿“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 2、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_700字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700字

    在这本书里,真正体现了朗读者本身比朗读给出的更多意义。出现的人有企业家、学者、歌唱家、普通工人、科学研究者、演员、编导、志愿者、作家、体育工作者…………涉猎领域广泛,而反映出的正能量集中度又特别高。慢慢看下来,你会发现演艺圈、文字工作者、艺术家偏多,这也能理解这些人相对更细腻,情感的触角更敏锐深远,而激发出来的情绪更浓烈,于宣传于节目都是更匹配。但是,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无论哪一种人,节目本身都是从基础的人性入手,尽量将这些“成功者”“被膜拜者”去光辉化,处理得平淡,看似油然潜入,随遇而安,但你会发现对每一位的评述或者推介其实都是人性里最生辉的部分了。从节目和宣传角度出发,这是积极的一面,也是整个社会应该提倡或追随的人文精神,但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这样的暗示和引导也是双刃剑,它不自觉得引导我们对生活认知的唯美化,这并非作者的初衷,但恰恰能诱发这样的启示,可以理解为作品的升华。因此这样的作品,需要适当阅历者鉴赏或许更佳,当然如果生活的阅历不够丰富,那也没关系,可单就某一特质进行阅览,但不需要把它想象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或生活的种种,那其实是文中描述主人人生中最精粹的部分。生活无论有多少光环,对于个体本身都是很平淡的,那就是选择了某种状态的延续,我很认同本书末端周国平先生的观点,自己本真生活方式的延续、认同、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在行走的过程中,能将本书里面很多优秀、杰出的朗读者脚印看成拓片去学习,激励自己而不是一味模仿,那就是真的太有收益了。这真的是一本好书,非常非常好的书,前提就是有针对性地识别吸收。等闲暇,估计会重新阅览,说不定有新的感受,与各位书友共勉!

  • 3、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_1200字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1200字

    写给母亲 贾平凹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 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 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 人生的路途上,母亲是加油站。不管我们离她有多近或者多远,她永远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了亲情,充满了力量,有根有本。 即使活到七八十岁,只要母亲还在,就多多少少

  • 4、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_1600字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1600字

    《朗读者》这本书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它真正看完,中间因为在备考停留了些时日。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人一定要多读书,多读些有意义的书,比如名著。学富五车的人要说什么或是引用什么信手捏来,到底还是肚子里有墨水呀!我很羡慕这类人,打心里羡慕。 本书主要三册,共12个主题,分别是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这些主题,这些故事,这些文字,都是我喜闻乐见的,所以没看到一些文字我都有话说。 遇见,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但我最欣赏的还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人。”一直以来就羡慕这种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也憧憬着我也可以遇见,等待,就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陪伴,“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是这么简单而美好。是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所以,不管多忙,都要多陪伴一下老爸老妈。 选择,无处不在,而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我选择了考试教师,意味着我以后就要从事教育行业,不过我很喜欢,所以相信以后的我会越走越好。 礼物,多么美好的一个词,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会有多少种礼物,对于心爱的人,不要吝啬表达爱,展示你的礼物。 第一次,作家汪曾祺说过“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也往往含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所以说,如果你的人生能够拥有更多的第一次,也就意味着你的人生更丰富,更多彩。 眼泪,听到眼泪这个词,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你一定会对它产生丰富的联想。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而当我们要谢幕的时候,也将会在别人的泪水里告别一样。看到这些文字,我常常会感叹,怎么可以写得这么真实贴切深入人心…… 告别,古往今来,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 勇气,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勇气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它,你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因为家是每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乔治穆尔说,每一个人都会有现实的家园,

  • 5、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_800字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800字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该怎样去写好一篇书评!原因是我同学和我说:读书应该是与更多的人交流思想,而不是闭门造车!而我不喜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是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由的独立的思考“物”,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的思想也没有!我这几天一直想也许他的话是对的,人与人交流才能进步,分享才能有所收获!那我也与别人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吧!

    既然是对别人的作品进行的小小评价,那就应该是诚恳的真实的去表达!三言两语的书评,可能是精华,亦可能是废话!长篇大论太过于表达情感,从而浪费“感情”!

    我常说:读书给人以反思,顾名思义就是举一反三的去思考,书中讲的是不是内心中那个真实的自己,从而进行反思,重新定位自身,读完这本书你能联想到什么,也许你就收获了什么!

    朗读者的节目播出后,我很喜欢,喜欢影视中朗读的文章,也喜欢主持人在节目开场说的那些无论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的经典语句!结果出书了,这下可以读书,能够再一次的欣赏一下这些有着魅力的文字!看了节目再去读书!每段文字对应的画面立刻就会浮现与脑海,形成对号入座!我想这就是文字与影视作品的区别所在吧!这也是文字独特的魅力所在吧?

    只有字不逮意时才会用影视去表达,影视比文字更具吸引力!但在一定程度上,文字所表达的,影视不一定能够表达的出来!文字是对影视的补充!影视是在文字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或缩小或放大!

    没有文字拍不出影视!

    有影视未必写的出文字!

    朗读者让我知道了许多好书的存在,偶尔兴起会把每一段朗读的作品富有情感的朗读,则自己就是那个站在舞台上的朗读者!

    朋友们:纵是影视是茅台、五粮液,文字也一定是大众的典范《老村长》!

    许多人说:读过的书,读完了也忘了,有什么意义?我以前也问过我自己,然而还是稀里糊涂的傻看傻想!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解释了我藏于心中很久很久疑问,她说:你读过的书就和你吃过的饭一样,你吃过的饭,吃完就消化的“出去了”,你得到了什么?那已经成为你身体成长的血肉!你还要去得到什么?

  • 6、 张居正(全4册)读后感(3)篇
    张居正(全4册)读后感 第(1)篇

    历史演义小说,读来也是颇有趣味的。这类小说,首推自然是《三国演义》,其次如《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封神演义》古典演义小说,民国时有位大小说家蔡东藩,以一己之力写完从周到清二十四史历史演义小说,可谓极为雄壮,当为古今写作历史演义小说第一人。

    近现代较为经典的历史演义小说有姚雪垠《李自成》、高阳《慈禧全传》、唐浩明《曾国藩》及秦皓晖《大秦帝国》等,这几部小说,各有特色。

    如《李自成》读来较为亲切不隔,作者姚雪垠曾长于山寨,对农民起义的日常描写极为认真细致,遗憾之处自然是留下了太多时代烙印;

    高阳文笔典雅,笔下人物从容淡定,即使身处末代风雨,仍有处变不惊的君子风度,想来作者亦是位修养颇深的硕学鸿儒;

    《曾国藩》一书亦颇有力气,曾国藩有学有术,书中表露无遗;

    《大秦帝国》为近十年超经典作品,全景展现战国大争之世,烈烈之风,迎面而来,比《史记》更丰富!比《三国》更有趣!

    近现代次经典作品(这里的经典,主要是指故事趣味性、人物塑造、史料处理真实性和技巧性,作者的历史观和作者本人品格不作为主要标准)有二月河帝王系列、熊召政《张居正》、刘斯奋《白门柳》等小说,就《张居正》这本书而言,随着阅读的接近尾声,主题人物的凋落飘零,越来越浓的悲凉感就会渐渐浮起(当然这是多数历史小说的共同感),一种已成为固化的不可更改的史实落在并不遥远的身后,成为或洁白或丑陋的尾巴,但人性无可逾越,千年如此,永远如此,正如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后记中所说“以史为鉴,那是不对的……超越人性弱点的人,那是圣人。”但我们无法超越,所以历史即现实,一切历史即是当代史,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前人,当然,我们也可在理解前人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拓自身。

    张居正(全4册)读后感 第(2)篇

    未曾拜读之前期望很高,待阅览已毕,失望很大。失望不加于张太师,而寄于作者。作者对张太师描写太过于主观完美、其次对于史实细节描写又太过于粗糙,蜻蜓点水,浮起的只是水面的波澜而不触及水底半分。作为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我更希望可以寓史于谐的介绍张太师自掌政以来至一条鞭法中的细节,而这些都被作者忽略。疏不知历史堆积的厚重感远比一味的浅显的歌功颂德更能令人自心底而生对这位千古一相的敬佩。对张太师,我确实是敬佩,除了经天纬地之才,匡扶济世之能,更是最后最后一章金学层那段回玉娘的话“即使知道结局如此,太师依旧

  • 7、 金粉世家(全二册) 读后感(3)篇
    金粉世家(全二册) 读后感 第(1)篇

    如果是因为我给你添了太多的麻烦,我说一句,对不起,并且我向你保证,从今天这一刻开始,我会在你的生活里消失,永远也不要跟你见面,但是今天晚上你哪儿都不用去,马上回家去。我知道,我在你心里只是一个纨绔子弟或者是一个花花公子,但是我告诉你,你错了。你看看这条小街和这里的路灯吗?我知道这对于你来说,没有任何特别的,但是对我来说,这是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地方。因为是在这儿,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晚上,我第一次遇见了你。从这一刻开始,我告诉自己,这是上天的缘分,你就是我要找的爱人。为了我们的在此相遇,我找遍了整个北京城,终于找到了你。为了让你爱我,我搬到你的隔壁做你的邻居;为了让你爱我,我到你的学校做你的老师;为了让你爱我,我可以做一切让你高兴的事情。因为在我的心中,你就是那束百合花,我一定要让你在阳光里温暖的开放,不要让你受到风雨的打击。原本以为你也会像我爱你一样的爱我,不过我明白到一个道理,爱是不能勉强的,因为无论我做什么你都不会爱我,因为我不是你要找的爱人。天凉了回家,好吗?小姑娘,去吧,找一个你爱的人,轰轰烈烈的谈一次爱情吧!

    说实话,这样的表白我也会写,就缺一个回答等一下,送我回家吧的姑娘了。哈哈哈哈哈。

    金粉世家(全二册) 读后感 第(2)篇

    1.看张恨水的小说,总是给我一种感觉就是讲诉的总是不想错过,却又不停的在错过的故事。2.而关于金粉世家这一篇之中备受争议的便是冷清秋和金燕西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冷清秋,诸多人说她贪慕虚荣,活该落得如此下场!可转念一想,清秋天生容貌姣好,虽算不上学富五车,也是饱读诗书,在刚好的年纪遇到燕西这样的一表人材,又装出的一副志同道合的模样,且为着她也算是用心经营,怎的能不动心呢?唯一坏就坏在肚子有了人家的骨肉,还未来得及分辨清楚就匆忙入了金家,这是她悲剧的开始!n且说说金燕西,其实他并不懂得如何去爱人和承担责任,只是一昧的贪玩。于他来讲从小养尊处优,喜欢的东西就一定会拿到手,作为家里最小的男孩儿在金家还未彻底败落以前,在外是别人争相追捧的对象,在内是家里最小被宠着的对象,他也不懂的人世艰辛和如何去承担责任!n如此一说,便分不得好坏对错,只说是该着如此。3.看书之前,我是先读了后记再从头读起,得知此书完结之时正值作者家逢变故,中年丧子,到后来少不得有厌世之意。

    金粉世家(全二册) 读后感 第(3)篇

    乐极生悲!

  • 8、 朗读者影评

    朗读者影评(一)

    95年的麦克对自己的女儿说,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够坦诚。不管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影片《生死朗读》在一代对又一代的坦诚中,让我们洞悉了一个时代的真相。宣泄也是窝藏了一种难以言明的情感。如今的我们在重新面对一些我们总是规避的历史时,到底要坦诚到何种程度才会令人信服?令人理解呢?只不过拂去历史的尘埃,沉甸甸的真相却总无法让你我坦然接受。那么这种坦诚,又将置于何地呢?

    在影片最初的时间地点交代为1995年德国柏林。面对这样一部获得五项奥斯卡提名的影片,我想大多数观众都会将影片的主题与反思二战相关联。然而当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主人公麦克追忆到1958年,他邂逅比自己大20岁的汉娜,并发生了一场畸恋时,年轻演员大卫克劳斯和熟透了的凯特温丝莱特那般坦诚的表演,却结结实实地将我们的心理预期遮蔽了。

    影片中大卫和凯特的多场激情戏的确是以性为切入口,那么大的年龄差距却发生地似乎合情合理。两个演员的表演丝毫不会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在我看来这是影片营造的特殊氛围的原因。在这样一种即便是夏天也感到潮湿干冷的环境中,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和一个单纯冷练的少妇,以纯粹情欲萌发的情感,在温良的澡盆中,在赤裸的交欢中,甚至在那次外人眼中的母子郊游中,都不会显得别扭,相反,正如这段情感对两个人一生的影响,他们在此后的一生中,似乎都在怀念和支撑着这份情感。导演对于这样一种情感的坦诚把握,三个演员对于这样一种情感的微妙诠释,都淡化了这份畸恋本身不协调的作祟,反而让我们感动。

    然而真正带我们穿越情感命题的是影片真正主题的引入和升华。在这份畸恋不可避免地出现失和冲突时,汉娜选择了悄无声息地离开。而在多年后,麦克作为法学院学生参加审判二战中纳粹罪行的听证会时,他惊愕地发现汉娜竟然是被指控谋杀300名犹太人的战犯。至此,支撑影片后半部也是带领整部影片升华的两大主题出现,其一是对那段黑暗历史的人文反思,另一个便是对于知识这一命题本身的思考。

    法庭上的汉娜,她并没有像其它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否认自己的罪行,而是坚定异常地坦诚一切。是的,是我做得。我们在惊异于她冷酷无知的态度时,也不免跟随她一同回望那个所有人看来都愤懑的黑暗时代。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多少无辜的犹太人被纳粹分子惨绝人寰地屠戮。汉娜也是侩子手之一。的确,看过电影,我们不能因为她当时的无知就原谅她,像影片中那个幸存的作家一样,绝对不会宽恕她。然而突

  • 9、 《朗读者》读后感

    看了曹文轩教授对《朗读者》的推荐,于是,迅速找来了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就想一口气读完,正如书的结尾所说,“每个读者都会一夜把它读完”,我亦是在最快的速度读完的。

    《朗读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让我或者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故事。15岁的中学生米夏偶然认识了36岁的汉娜,他们成了一对很特别的情人。他和她差不多每天约会,每天他们都会沐浴、朗读。他们一起骑车出去郊游,住旅馆的时候以母子的名义登记。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他们在一次大吵又和好之后,汉娜不辞而别了。两人再度重逢时,米夏已是大学生了,在法庭当实习生,汉娜作为曾经的纳粹战犯成为被告。汉娜在被审的时候,为了隐瞒自己不识字这个秘密,从而接受了其他战犯的“污蔑”,从而被判终身监禁。米夏知道真相后,想替汉娜说明真相,但是经过艰难的抉择,最终选择了缄默。米夏在离婚后,他继续为汉娜朗读,寄去了录音带。汉娜在狱中通过录音带艰难地学习文字,并给米夏写了一些小纸条,但是从未回信。当汉娜即将被释放,米夏接到典狱长的电话,他不得不去看望汉娜,并为汉娜找到了房子和工作。当米夏去接汉娜出狱时,汉娜已经自杀了。

    正如曹文轩教授所说的那样,这本小说的语言非常严谨,非常严肃,但是读之却不觉得沉闷。读过这部小说,让我联想到了三个词——自尊,经历和朗读。

    可以这样说,汉娜的一生都在捍卫自己的自尊。

    她最初是西门子公司的职员,当她要被提升的时候,她为了掩饰自己不识字,从而选择了去当兵在集中营做守卫。人说,一步错,步步错,正因汉娜这一个错误的决定,才造成了她悲剧的一生。纳粹时代结束后,她就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为自己曾经的错误层层“隐藏”自己,因此她不停地更换居住地,因此,不管她多爱米夏,但是,她始终未将自己全部交给米夏。在米夏的心里,她是个谜一样的女人。

    一个36岁的女人,没有家,没有亲人,不敢爱,不能爱,她只能到处漂泊,过着不稳定的日子。其目的既是为了隐藏她当纳粹看守的历史,也是为了掩饰她不识字的秘密。

    汉娜将自己不识字当成了人生中的最大的耻辱,为此她愿意付出所有的代价,哪怕是爱情、自由或者是生命。和米夏不辞而别,不仅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更是为了保守住这个秘密。汉娜被其他被告污蔑是她“主谋”,是她执笔写了当时的决策的时候,她为了不在法庭让众人知道她是个不会读写的文盲,她承担了所有的罪责,虽然她知道承认了罪责的后果。

    汉娜选择了“隐瞒”和“藏匿”来

  • 10、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读后感(3)篇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读后感 第(1)篇

    辗转经年,在时间的缝隙中看完这套书。胡雪岩的成功和失败都和“势”有关。成功是因为善于借势,失败是因为大势已去。善于借势:1. 慧眼识人、善于用人。他的早期成功完美诠释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他总是能发现一个人身上的长处和亮点,拿来为己所用,哪怕是只会在赌博和风月场上厮混的人,他也能找到用他的场合。并且,他用人不疑,只给予必要的资源支持,是懂得授权的绝佳雇主,难能可贵。2. 倚靠官场,借势权力。胡的成功和王有龄及左宗棠有着显而易见的关系,他的红顶商人身份,可说是中国企业家的集体追求,因为,一直以来,政商关系的好坏才是决定一个商人命运的土壤。大势已去:1. 世界已经被工业革命裹挟,中国传统手工作坊式作业注定要被淘汰,胡却因为要保护民间作坊和机器工业对抗导致大量蚕丝滞销积压大量资金最终因周转不灵而崩溃。不过胡的道义还是值得钦佩。2. 左宗棠权力式微,胡不得不做了左宗棠和李鸿章斗争的牺牲品。他和历史上很多知名的商人一样,爬到再高的山头,也会因为政治场的一丝风吹草动而跌落山崖。真正是成也官场,败也官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当他的事业做到足够大时,他已经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了。当年放心授权的有些人,最后背着他做了多少偷鸡摸狗之事,有些事情烂到根儿上了,他往往都是最后一个才知道。老板可真的不是好当的。人心隔肚皮。压死骆驼的,往往都是最后一根稻草。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读后感 第(2)篇

    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高阳先生六册的《胡雪岩全传》。在中国,商人自古很难为人喜欢,不说读书人做官的看不起商人,连民间老百姓也都说“无商不奸”,甚至商人自己的家人也有“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哀叹。但在民间被称为“胡财神”的胡雪岩,似乎是一个特列,不说他的生意本来就和朝廷大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杭州光复后的重建和左宗棠的西征他都出了大力,就是在读书人那面,他好像也有不错的声誉,甚至还与王有龄情同手足,与能吏嵇鹤龄拜了把兄弟。在江湖那边,他与松江漕帮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亲如一家。就算后来被人诟病的男女关系方面,看他一开始对芙蓉对阿珠对阿巧姐的态度,也不算是负心的人。至于对朋友对亲人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更是无所负的了。而看他在缫丝问题上,在办胡庆余堂问题上,在每年的施粥赈济上也是不遗余力。所以胡雪岩才会得到官员、同行、江湖、亲友、民间各方面的喜爱,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8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3

  • 2023-01-27

  • 2019-11-16

  • 2019-09-28

  • 2019-09-21

  • 2023-01-11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1-16

  • 2021-05-09

  • 2019-11-16

  • 2021-06-04

  • 2019-10-28

  • 2022-12-04

  • 2023-05-25

  • 2023-01-0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2-12-15

  • 2022-12-18

  • 2022-12-24

  • 2019-09-28

  • 2019-11-12

  • 2019-11-16

  • 2022-09-27

  • 2022-12-30

  • 2023-01-14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2024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