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朗读者的读后感 > 地图 > 朗读者的读后感,2024朗读者的读后感
朗读者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朗读者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朗读者的读后感推荐
朗读者的读后感

(共 8544 篇)

  • 1、 朗读者的读后感700字模板10篇

    或许你需要"朗读者的读后感"这样的内容。书本在狭小的方寸之间,让我们领略大千世界,细细品味作者的作品,您一定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我们和作者进行了一段触碰心灵的对话后,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阅读的过程。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朗读者的读后感(篇1)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文字之美难以抗拒。也正是《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这些深藏文化内涵的节目,如一股股清泉,唤醒了人们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

    《朗读者》已播出两期,在这些朗读者中,有大师、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话大王,我们能从他们的朗读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实,也能体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动于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园夫妇“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样简单又充满情深的话而落泪。

    而笔者,则在柳传志先生给儿子的新婚致辞中,听到了满满的爱与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世界小姐张梓琳有感于与女儿的“遇见”,朗读了学者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简单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成长之路殷殷的祝福与期盼。

    如果说“遇见”是一种美妙的缘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无悔的付出:陶艳波妈妈16年如一日陪伴儿子杨乃斌,和儿子做同桌,充当儿子的耳朵,风雨兼程,让儿子无声的世界胜有声。

    陪伴是无声的挽留:童话大王郑渊洁对爸爸说:“只要您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他(童话大王)写下去。”父亲又对他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读者》这两期的主题,我们和孩子也是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希望在与孩子的相互陪伴过程中,我们都能收获满满的爱与幸福。

    如果说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诠释“陪伴”的含义,那郑渊洁的《父与子》当之无愧亏。

    朗读者的读后感(篇2)

    一档名为《朗读者》的节目成为了荧幕上的新星。它采取情感座谈、舞台式朗读等方式,通过名人效应、舞台音乐效果、朗读内容等的完美融合,并在线下设立朗读亭,形成二次传播,打造了极好的节目效果,并获得了广泛好评。

    在近期《朗读者》的录制当中,出现了史上年龄最小的《朗

  • 2、 [最新]朗读者的读后感通用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最新]朗读者的读后感通用》,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朗读者的读后感 篇1

    《朗读者》可以说是描述了一个关于爱和性,接着是爱的背叛和爱之死的故事。属于“令人难以置信的一生忏悔”。使人仿佛在屏气凝神的倾听,着了魔似的,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是凿破了我们心中冰封的海洋的一把斧子。

    战后德国人之间无可救药的关系象征实际上继续隐藏的纳粹时代。十五岁的米夏爱上了大他二十岁的隐瞒了双重秘密的有轨电车售票员汉娜。米夏这个学生象征的是无辜的新一代,他们与父母在感情上不可分离,用海涅的话说这些父母身上有太多的故事,“人们也许知道这些故事,却不愿意知道这些故事,与其回忆它们不如忘了它们。”

    米夏在恋人汉娜神秘失踪和他在自己成年后,成了反叛的大学生,代表他那一代人控诉纳粹一代人的罪责。可当他在法庭上再次看到汉娜时,她成了集中营审判中的被告,米夏理论支撑的道德标准顿时化为乌有。他明白了,他的爱情故事的秘密和他恋人的过去的罪恶有着同一个原因---汉娜不识字,这是她极力隐瞒的。然而他在法庭上保持沉默,没有为让汉娜获得自由而说出真相。作者施林克没有这出主人公这么做对与不对,也没有指出承认无法修正的一生大谎算不算尊重了别人对命运的自主权。米夏从触摸到汉娜的身体开始,到几十岁后主人公与自杀的恋人告白结束,以汉娜的死来结束,汉娜不想重新回到社会中,这是滞漠多年的米夏才意识到和汉娜有无法割裂的关系。

    在我看来,《朗读者》既是爱情故事诱使人思考道德边缘问题,也是一部德国人对罪责和罪行看法进行的一段闻所未闻的独白。这个故事也说明了法律条文在回答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道德灾难问题时的束手无策。纳粹罪恶的遗留就这样以一种意想不到的,不可挽回的方式,进入一个年轻男人——米夏的生活,使他把自己送上了内心道德的审判席,进行无休止的自我审判。

    爱与罪恶的审判,谁有罪?

    朗读者的读后感 篇2

    这次品综课,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节目《朗读者》。这是董卿阿姨自己花多年时间制作的节目。

    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这次我遇见了朗读的魅力

  • 3、 《朗读者》读后感

    看了曹文轩教授对《朗读者》的推荐,于是,迅速找来了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就想一口气读完,正如书的结尾所说,“每个读者都会一夜把它读完”,我亦是在最快的速度读完的。

    《朗读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让我或者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故事。15岁的中学生米夏偶然认识了36岁的汉娜,他们成了一对很特别的情人。他和她差不多每天约会,每天他们都会沐浴、朗读。他们一起骑车出去郊游,住旅馆的时候以母子的名义登记。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他们在一次大吵又和好之后,汉娜不辞而别了。两人再度重逢时,米夏已是大学生了,在法庭当实习生,汉娜作为曾经的纳粹战犯成为被告。汉娜在被审的时候,为了隐瞒自己不识字这个秘密,从而接受了其他战犯的“污蔑”,从而被判终身监禁。米夏知道真相后,想替汉娜说明真相,但是经过艰难的抉择,最终选择了缄默。米夏在离婚后,他继续为汉娜朗读,寄去了录音带。汉娜在狱中通过录音带艰难地学习文字,并给米夏写了一些小纸条,但是从未回信。当汉娜即将被释放,米夏接到典狱长的电话,他不得不去看望汉娜,并为汉娜找到了房子和工作。当米夏去接汉娜出狱时,汉娜已经自杀了。

    正如曹文轩教授所说的那样,这本小说的语言非常严谨,非常严肃,但是读之却不觉得沉闷。读过这部小说,让我联想到了三个词——自尊,经历和朗读。

    可以这样说,汉娜的一生都在捍卫自己的自尊。

    她最初是西门子公司的职员,当她要被提升的时候,她为了掩饰自己不识字,从而选择了去当兵在集中营做守卫。人说,一步错,步步错,正因汉娜这一个错误的决定,才造成了她悲剧的一生。纳粹时代结束后,她就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为自己曾经的错误层层“隐藏”自己,因此她不停地更换居住地,因此,不管她多爱米夏,但是,她始终未将自己全部交给米夏。在米夏的心里,她是个谜一样的女人。

    一个36岁的女人,没有家,没有亲人,不敢爱,不能爱,她只能到处漂泊,过着不稳定的日子。其目的既是为了隐藏她当纳粹看守的历史,也是为了掩饰她不识字的秘密。

    汉娜将自己不识字当成了人生中的最大的耻辱,为此她愿意付出所有的代价,哪怕是爱情、自由或者是生命。和米夏不辞而别,不仅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更是为了保守住这个秘密。汉娜被其他被告污蔑是她“主谋”,是她执笔写了当时的决策的时候,她为了不在法庭让众人知道她是个不会读写的文盲,她承担了所有的罪责,虽然她知道承认了罪责的后果。

    汉娜选择了“隐瞒”和“藏匿”来

  • 4、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法律视角下的朗读者审判

    很多朋友都看过《朗读者》这部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迈克和汉娜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该片在网上的评分也是相对不错,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朗读者》这部电影想必很多人早有耳闻,甚至看过好几遍。故事的内核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论,首先这是一部反思战争反思纳粹的电影,导演希冀于这样的伊布反思战争的电影将观众再次拉回那个疯狂的年代,去反思历史;但是这个故事也有着法律审判与道德标准的内核,hana拒绝承认文盲反而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那么法律在这里显然是不公平的,可是法庭上的民众却对于此乐于见到,因为他们心中有怒火无处安放。当然故事的内核()还有爱情与依托的内核,十五岁的性启蒙到人生的挂念,显然迈克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十五岁对于性的依赖,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情寄托,这与他的家庭因素有很大的影响。

    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基本上是分为人生的三段故事。首先十五岁的迈克与大她将近二十岁的文盲hana相遇并发展成了不正常的恋人关系,但随着迈克的长大与圈子的变大,两人开始有了矛盾;但hana因为晋升到办公室却害怕暴露文盲的缺点而离职离开了迈克的城市;第二段城市两人再相遇则是在审判纳粹罪犯的法庭上,可惜的是hana成为了被审判的对象,而迈克成为了旁听的法学院学生,最终还是因为文盲hana承认了不属于她的罪行,被判处二十年的监禁,进而故事转入第三部分;迈克开始录制录音带寄送到hana的监狱,并让hana重新看到生活的乐趣并开始学习认字,并向迈克写信,但就在即将出狱的时候,hana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给迈克留下了遗憾。

    而我今天着重的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并没有追求真理的期望,倒是希望可以拓展对于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希望用法律来将这部电影的一些问题表达清楚。

    一本书的被害人陈述。首先hana等集中营的女看守者被审判的原因,竟仅仅是受害者的一本书的出版。在事情过去多年之后,德国法院因为一本书再次提起针对当年集中营看守者的审判。从法院审判的角度来说,法院仅仅依靠一本书来进行审判时立不住脚的,当年的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都是通过一本书来陈述,因此这本书中的内容也就被当做裁判审判的全部基础。这本书相当于是被害人的陈述,主观性很大,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

    被告人陈述。这部电影的最关键之处在于hana的认罪陈述,除了一本书之外其实在审判中法官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几位被告人有罪的

  • 5、 观《朗读者》有感

    观《朗读者》有感(一)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题记

    有人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同书的作者进行一场精神上的交流,那么听一个人朗读,便是在听朗读者诉说过去的故事。

    最近,我看了央视大热的一档节目《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在朗读着一篇篇优美的文段,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聆听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一点启示。

    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许渊冲老先生。许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家。他的成就可以用“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来概括。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并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却让人大为惊叹。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个将《诗经》翻译成英文法文的人。他还将《楚辞》、《唐诗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国古代诗词作品翻译成了法文。2014年8月2日许老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来到《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满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虽然快成百岁老人了,但他的心却是年轻的,感情是充沛的。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并朗诵诗歌时,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仿佛看见,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耄耋身体里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正满怀激情为我们朗诵。

    许老不仅精神上像个年轻人,在他的翻译事业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经获得了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又是这般高龄,按说早可以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许老还正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计划在一百岁之前翻译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内还要翻译30本书。为了抢时间,跟时间赛跑,他现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这是一般年轻人也很难做到的。用他的话讲就是白天不够用,向夜晚借几点钟。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许老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但他仍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尽可能多地去翻译更多的作品,是因为他无比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翻译对他来讲是一种别人无法剥夺的精神上的快乐,是他自己喜爱的价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老就是这样的学者。

    由许老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先生患了肺病。医生嘱咐他要多休息,但他仍不停地努力工作。别人认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他解释说其实并不是这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长寿,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我的脑海里,

  • 6、 读《朗读者》有感

    读《朗读者》有感(一)

    雀儿

    关于德国作家本哈德。施克林的小说《朗读者》,我是先看到安东尼执导的电影而后才阅读原著的。

    主人翁米夏在追忆他少年时的那段往事,少年时代对于他来说似乎很遥远,而他的这一生又仿佛只在为十五岁的那个夏季而存在。他不断地试图否认过去,却又不停地在吊唁那段逝去的美好年华——米夏的十五岁因一个女人而美好,是她让他摆脱春青期的羞涩,又是她让他看起比同龄更成熟,或者说更加不羁。

    三十六岁对于列车售票员汉娜是个经受过岁月风尘而激情饱满的年纪,她此刻已绽放得无比的灿烂了,她女性丰盈的肉体对男孩米夏充满了诱惑。她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她索性帮他破译了她自己,然而为他破译了自己难道仅仅是为了让他朗读?朗读是她对文字的向往和渴求,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她唯有与他灵肉相通才能获得她想要的满足。这朗读也恰恰贯穿了米夏的一生,他一生都忘不了十五岁那年夏季,一生都在反思他与历史调情时的那一瞬。

    少年懵懂的他起初并不知道隐藏在这个女人身后的那段历史,若不是他得了黄疸病,有可能会跳过跟汉娜的接触和碰撞。事实上,仿佛命中注定一般难以摆脱这段人生章节,这简短却复杂的过往,这或悲或喜铿锵有力的朗读声足以覆盖他长长的一生,以至于他后来把朗读作为一种渲泄使自己激情高涨,而与之相伴的是汉娜身上的气味。

    汉娜隐瞒历史的原因其实是极其单纯的,单纯到让人觉得可笑甚至愚蠢,但她不能说。哪怕若干年后,由于这段历史而不得不被人告上法庭,在命运堪忧的情况下,她情愿被判终身监禁也不能说。在历史面前,汉娜只是个无知的小女人,她仅仅是为了不让人看出破绽而辞去西门子的工作去集中营当看守的如同她离开少年米夏其实是为了拒绝升职,让弱小的被看守者为她朗读也仅仅是出于对文字的膜拜,她不会想到此举会给她带来牢狱之灾。

    事隔几年之后,米夏作为一名法学系学生来到法庭上意外的遇见了失踪已久的汉娜并且旁听了她的案子才发现了这个女人隐藏在心底秘密,这是个看似可稽的个人隐私就如同一名病患面临手术时为了隐瞒自己是吸毒者而宁愿冒着生命危险被医学专用(毒品与医学专用是相互抵触的)。

    汉娜被控告为残害犹太人的纳粹份子并且被推倒了风口浪尖,她的同伴指认她是教堂失火案的直接侵害者,认定报告就是她写的。正当汉娜百口莫辩时审判长要对她进行笔迹对比之际,她竟主动认罪了。而她之所以认下罪行恰恰正是为了掩盖那个秘密——其实她根本不识字。

    文盲如同一个

  • 7、 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观后感

    “一个人,一段文”,人类的情感纷繁复杂,有的浓烈厚蕴,有的清暖温婉,有的默然安静。万丝千缕,却往往词不达意。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段方方正正,有排有列的文字当中,文字是有力量的,它比记忆新,它比时间长。通过无声的文字诉说有声的情感。这是《朗读者》这档节目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有一期的主题叫陪伴,什么是陪伴?陪伴,就是一个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就如同顾城在诗中所写:“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陪伴很平凡,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也很温暖,相持与相守,关怀与慰藉,分享与倾听,让人温柔,让人留恋。

    世间有些陪伴,本就是命中注定,命中注定我要爱你,命中注定我们要彼此牵挂一生。从生命孕育的那一刻起,血脉相连注定了与母亲一生的陪伴。母亲把世间最美好的祝福和心愿给了我们,用全部的爱呵护我们成长,几千个昼夜,几百个春秋。杨乃斌的母亲陶艳波为了让杨乃斌能够接受到健全孩子所能接受到的教育,牺牲了一切,陪伴儿子读书,小学,初中,高中,一字一句,她都要亲手教给儿子,她要他的儿子健康成长!一陪,就是十六年。

    母爱无私,它是郑渊洁文中“不管你是什么,我都爱你”,是冰心笔下“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孩子!”是刘瑜句里“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我很幸运,我的母亲,如同冰心所说,是全世界最好的母亲中最好的一个,但两个最好也表达不了我对母亲的爱。她不仅作为一个妈妈赋予我鲜活的生命,健康的身体,给我一个母亲所有的温柔和爱意,还作为一个导师,教会我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教会我注重生活质量的品味,教会我在忙碌的日子里找寻乐趣,教会我待人处事最基本的原则。待我慢慢长大,给我适度的自由和空间,一直默默的支持与鼓励。与母亲的陪伴,藏在细细绵绵的岁月里,藏在古棕色木梳的夹缝里,藏在密密的针脚里,藏在餐桌上的鸡蛋面里。母亲啊,写给你的情话太少太少,却只是表达不出我的万分之一,只愿你幸福安康,愿我已长大,你还未老。

    我们这一生,从很多人的世界中路过,倘若没有停留过久,便是一段短暂的陪伴,倘若一见如故,相惜相怜,来了你的世界,那么我就不走了,遇见你很晚,可我会陪伴你很久。世间有些陪伴,始于缘分,长情在岁月。

    曾经写过“我这一生,没有什么太大的梦

  • 8、 《朗读者》读后感2000字

    《朗读者》是本复杂的小说,多年来就听过了,看到过多次对这本书 评价,很多人都很可,这次,我终于看完了。

    有人说《朗读者》是一部关于历史与个人、情欲与道德、爱与罪的小说,也有人说是个宁静而又深层的爱情故事,也是施林克就德国人对罪责、对罪行的看法所作的犀利独白。当然,任何一种简单读解《朗读者》的可能性都是不存在的,它本身的多义,是它的吸引力之一。

    我读完后,一直思索两个问题,为什么汉娜要选择自杀,为什么米夏再也不能好好爱别人了。到现在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在小说的第一章,十五岁的少年因病在街边呕吐,得到中年妇女汉娜的照顾。她旋开水龙头,用两只手掬着清水泼在我的脸上算是给我洗了脸。汉娜和米夏开始恋爱关系的时已经是36岁的妇人了,年龄大的足可以做米夏的母亲。

    在小说中,汉娜的身份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看守,二十年后站在了被告席上,因为一起犹太囚徒的死亡惨剧。汉娜还是一个肉感、强悍、执拗、笨拙、边缘化的人物,她来自农村,不识字,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汉娜的一生,在她与米夏的爱情中,汉娜处处表达出她对米夏及其家庭所代表的城市文明生活的渴望,同时,因为担心被文化遗弃,而选择保守自己的隐秘出身,选择暴力与逃离。米夏对汉娜的爱,来源于汉娜的成熟与肉感的性诱惑力;而汉娜对米夏的爱的渐进,除了最初的性挑逗之外,更多地来自于米夏为她朗读文学经典的过程。

    朗读是这部小说的核心。在集中营中,汉娜每天晚上都要叫柔弱的犹太女孩为她朗读,然后目送她们走进毒气室,汉娜宛若一千零一夜里的暴君,一个掌握生死权柄、习惯使用暴力而迷恋文化的人。

    我试图要理解她的罪过,但是我无法同时对她进行她应该受到的批判;当我批判她怨恨她的时候,我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理解她的空间。我强迫自己在理解的同时去谴责,然而我根本无法同时做到两者。米夏对汉娜既爱又恨,欲罢不能的感情,恰恰是施林克这一代战后德国年轻人父辈的感情。我因为对汉娜的爱而注定经受痛苦,这是我这一代人的痛苦,是所有德国人的痛苦。

    在对汉娜的审判描写中,有这么几句:审判刚开始,他们还带惊恐和克制的表情,到后来,法官和陪审团们的面部表情就恢复常态了,他们开始露出微笑,交头接耳,在讨论到要去以色列出差取证时,他们又齐发旅游之豪兴,争先恐后起来。法官的麻木显露无疑。

    还有这么几句当其他被告的辩护律师发现,这些策略都因为汉娜的心甘情愿而落了空,他们就掉转方向,采取一种新的对策

  • 9、 [荐]朗读者读后感精选

    您是否正在考虑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一直不停的冒出新的想法,写读后感要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点来写。读后感大全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朗读者读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朗读者读后感 篇1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文字之美难以抗拒。也正是《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这些深藏文化内涵的节目,如一股股清泉,唤醒了人们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

    《朗读者》已播出两期,在这些朗读者中,有大师、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话大王,我们能从他们的朗读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实,也能体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动于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园夫妇“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样简单又充满情深的话而落泪。

    而笔者,则在柳传志先生给儿子的新婚致辞中,听到了满满的爱与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世界小姐张梓琳有感于与女儿的“遇见”,朗读了学者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简单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成长之路殷殷的祝福与期盼。

    如果说“遇见”是一种美妙的缘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无悔的付出:陶艳波妈妈16年如一日陪伴儿子杨乃斌,和儿子做同桌,充当儿子的耳朵,风雨兼程,让儿子无声的世界胜有声。

    陪伴是无声的挽留:童话大王郑渊洁对爸爸说:“只要您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他(童话大王)写下去。”父亲又对他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读者》这两期的主题,我们和孩子也是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希望在与孩子的相互陪伴过程中,我们都能收获满满的爱与幸福。

    如果说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诠释“陪伴”的含义,那郑渊洁的《父与子》当之无愧亏。

    朗读者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观看了《朗读者》这个大型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阿姨主持的。这档综艺节目的总主题是:一个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

    自去年3月起,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就开始酝酿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筹备接近1年的时间,今日起每周六、日黄金档cctv1和cctv3将联合播出。节目每

  • 10、 朗读者的观后感系列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朗读者的观后感”。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去看电影,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观看过后我们应该将内心的想法整理好写成一篇观后感。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作品观后感而烦恼吧?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别编辑了“朗读者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朗读者的观后感(篇1)

    家,是一个有温度的词,不仅是休憩的港湾,也是对我们人生影响最深的地方。关于家,我们有着太多复杂的情感,也有太多值得分享的故事。今天晚上,《朗读者》以家为主题词,邀请到中国拳王邹市明一家四口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家有关的故事。

    邹明轩机智替弟弟解围

    邹市明夫妻带着两个可爱的儿子一上台,主持人董卿形容这一家是刚柔并济。相比邹明轩的活泼,弟弟邹明皓则文静不少。看着弟弟发呆,董卿问皓皓想什么呢,哥哥机智回答在想你漂亮不漂亮!

    朗读前,董卿与邹市明、冉莹颖一起聊起家庭生活点滴。一改平日火辣装扮的拳王妻子含情脉脉的说:邹市明作为职业拳击运动员,会让我们的心很多时候都承受不了。其实我以前没有这么勇敢,有一场比赛缺席因为怀孕不能坐飞机,那场比赛结束后他就被送到医院,电话里他却是报喜不报忧。后来我决定与其听别人说,不如直接去现场,可以第一时间拥抱给他鼓励。

    对此,邹市明带着歉意表示:我以前真的很害怕她看我比赛,结果那次他不去我反倒有点不习惯。现在比赛每回合休息的时候都会给她传递眼神我很好,每次我都能找到她的身影。

    对于带着两个儿子在现场助阵比赛,冉莹颖的解释是:因为爸爸在家的时候很少,所以让他们知道爸爸是拳击手。对此,邹市明特别补充说:从小教育他们拳头是帮助人不是去欺负人的。

    现场失控无碍全家秀爱恩

    在现场秀完恩爱后,一家人开始朗读起《我有多爱你》。虽然观众最终看到的录制效果相当完美,但在朗读完后却插播进了当时录制中出现的n多意外情况。

    打断讲话、现场斗殴、完全失控从来没有谁,能让主持了13届春晚的央视主持人董卿在自己的主场如此无可奈何。拳王邹市明带着妻子冉莹颖和两位可爱的小宝贝邹明轩、邹明皓,堪称组成了《朗读者》史上最失控的朗读团。然而两位精力旺盛的小拳王显然还没到对文字产生感情的年纪,游戏打闹才是他们目前最热爱的活动。

    原本父母朗读,孩子配合表演的设计在小朋友们不断抢戏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一个游戏。连董卿都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节目录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1-12

  • 2021-05-09

  • 2021-06-04

  • 2019-10-28

  • 2022-12-04

  • 2023-05-25

  • 2023-01-03

  • 2022-12-15

  • 2022-12-18

  • 2019-09-28

  • 2019-11-12

  • 2023-01-14

  • 2022-12-20

  • 2022-12-22

  • 2023-01-13

  • 2022-12-13

  • 2023-01-12

  • 2022-12-18

  • 2022-12-15

  • 2022-12-24

  • 2022-12-08

  • 2023-01-18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3-01-08

  • 2023-01-15

  • 2019-11-16

  • 2022-12-20

  • 2019-10-11

  • 2022-09-26

  • 2023-06-29

  • 2022-12-15

  • 2023-01-04

  • 2019-10-20

  • 2019-11-16

朗读者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朗读者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朗读者的读后感、2024朗读者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