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 > 地图 >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相关栏目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热门栏目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推荐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

(共 1233 篇)

  • 1、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经典

    大家心中或许都有那些经典的影视片段,观后感能够深深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写观后感时需要关注原片,不能只说自己的感想。那么如何能够写出涵盖作品整体的观后感呢?认真阅读这篇名为“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的好文,你会发现其中的实用建议非常简单易懂。感谢你的阅读!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篇1)

    《朗读者》播出第九期节目,主持人董卿邀请到潘际銮、赵文瑄、毕飞宇、梁晓声、冉莹颖、王耀庆等嘉宾以“家”为主题词,一同朗读并分享各自的故事。而最令人触动的无疑是以90岁的“中国焊接第一人”潘际銮院士与近十位清华校友共同朗读清华大学救国会的《告全国民众书》,另外还邀请了91岁的音乐家茅沅、95岁的历史学者胡邦定、97岁的诗人郑敏、91岁的航天科学家林宗棠等当年西南联大的清华老校友在场外一同朗读。这些耄耋老人,朗读时字正腔圆,激情澎湃,让听者热血沸腾、感慨万千。节目播出后,观众和网友激动不已,纷纷表示,“超喜欢这个节目,给人满满的正能量。让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为祖国贡献的科学家们的人生经历,从此把他们当做偶像,科学家们才是最美丽的人。”“这一段《告全国民众书》有朗读者的抱负,也是老者们对年轻一辈学子最殷切的希望!这段超过1200岁的朗读才是真正的”燃“!”

    作为我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学术权威、清华大学焊接专业的创始人,潘际銮为中国高铁以及中国核电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节目中,他讲述自己在枪林弹雨的年代艰苦求学、立志报效祖国的信念和决心。本期节目的主题词是“家”,在潘际銮眼中,当时的“国”就是“家”,“我们念书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国,回家。”

    潘际銮在为祖国科学发展奋斗终身的背后,他的爱人,北大才女李世豫默默付出了许多。说起老伴,潘老的脸上就笑开了花,“她跟了我,就跟了我,从没有怨过,就算我因为大项目而错过孩子出生的时刻也没埋怨。六十多年来,我的每个决定,她都支持,从没拌过嘴。”节目中,两人透露每天仍会手牵手在清华园里遛弯,像年轻时候一样。

    《朗读者》开播以来口碑和收视一路走高,这档豆瓣评分8.7、堪称走心的文化综艺节目受到观众和网友的热议。《朗读者》每期节目的最后一位朗读者大多是我国各个领域中功勋卓着的专家和学者,从第一期里着名翻译家许渊冲,到第九期我国焊接科学奠基人潘际銮,他们的登台朗读让观众领略了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匠人的风采。正如网友所说,“《朗读者》节目更大的看点不在于朗读了

  • 2、 朗读者第一期观后感

    朗读者第一期观后感(一)

    《朗读者》第一期,本以为会是以一种作秀的姿态来推崇阅读,即便美好的初衷,也不免喧嚣。看了一会儿,就被深深吸引,果然如网上预热的一般大热。

    濮存昕,演技自不必说,话剧出身的舞台风,以前也曾多次在电视中看到他的朗诵,沉稳的男中音,儒雅的风格,很喜欢。这次他道出鲜为人知的童年,更看到他对艺术追求的艰苦与执着。

    听着无国界医生蒋励念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不禁眼睛湿润了。生命的使者,非常钦佩,真正的妙手仁心,大爱无疆。六的寒假作业中有一篇作文,就是《答案在风中飘荡》,他对这个题目一片茫然。我问:你知道鲍勃迪伦吗?知道啊,那个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家。那你先查查他为什么会得这个奖,先读读那首诗一样的歌词。而后,六和我讨论写什么好呢,他提的主题都被我否定了,但是我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冲突总是在共同的美好愿望下莫名其妙就发生了。而后,在我表示不来管他的生气中,他悄悄完成了作文,居然没让我看一眼。今天我在电脑桌面发现他的原稿,还是写了我否定过的,也没好好排版,文章主题其实不错,因为太难,我怕他把握不了,没想到还比我想象中写得好一点。也许是我错了。

    柳传至谈到他失之东隅收入桑榆的传奇,这位叱咤风云的父亲,朗读起给儿子婚礼上的致辞,温润感人。

    世界小姐张梓琳优雅、美丽,又添母性的光辉,听着她念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心里软软的。很简单,其实也很难,且在心里温存一番吧。

    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充满智慧、乐观、博爱。他现在每天仍工作到凌晨,他说要用夜晚偷得的时间来延长他的白天,这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大爱!

    鲜花谷夫妇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一片花海的迷离中,温情脉脉的夫妇吟唱中,真有那么一瞬间,闪过,我渴望!我一天一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情地爱你。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其实,没有深情对白的生活中,对那个人说:把洗脚水倒来。就是相濡以沫。

    遇见,第一期的主题,触动心弦。李云迪的钢琴声相伴,董卿温婉知性,煽情火候也合适。遇见《朗读者》,在直播泛滥的网红年代,唤起对文学的记忆,敲下这些,记之。期待下次的遇见。

    《朗读者》中的每一个朗读者都珍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在他们敞开心扉的娓娓叙述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跃然而出。在他们充满深情的朗声诵读中,传播着广博高雅的文化内涵,让听众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从而产生发自心底的共鸣与感动,激起人

  • 3、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900字

    影视作品能对人的大脑来一次多方位的刺激,我们的思绪往往会随着作品的走向而流动,不妨将观看时内心深处最深的感触写成观后感,写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怎样为自己喜爱的作品写一份观后感呢?经过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篇1

    上周末,世界小姐张梓琳在央视《朗读者》中,为女儿深情朗读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温暖的文字再加上张梓琳温柔的嗓音,道出了无数女生初为人母时的心声。昨日,张梓琳在接受微信群访的时候分享了很多读书心得、育儿体会。同时,她表示不少粉丝留言称受到节目影响开始买书。

    张梓琳:朗读对于婴儿来说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在《朗读者》第一期节目播出时,张梓琳和全家人包括10个月大的女儿,坐在电视机前静静聆听她的朗读表演,女儿一会儿看一下电视,一会儿看一下坐在旁边的妈妈,好像听懂了妈妈为她朗读,为她倾注了所有的爱。采访中,张梓琳坦言道,“在经历了那次朗读之后,更加意识到了朗读行为背后的意义,之前对女儿更多的关注,是生活方面的细节,而这次朗读之后,女儿听得很认真,婴儿也可以听懂妈妈的朗读,对于婴儿来说,朗读是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朗读者》掀起全民朗读热潮

    张梓琳透露在自己的微博里面有不少粉丝留言称,“看了《朗读者》后,有很大的读书的冲动”、“其实已经很久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读书,但是看了这个节目之后,仿佛又有了学生时代对于读书的那种冲动”,甚至还有网友留言已经在去买书的路上。对于《朗读者》的开播掀起全民朗读热潮,张梓琳坦言,“这个对于栏目组,还包括董卿姐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因为他们如此费心,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这档节目,我也相信他们也是为了让大家重拾这个朗读的习惯,在现在这样一个多媒体时代,让大家重新的回到这种纸质书籍的喜爱,我觉得这事特别棒的一件事情。”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篇2

    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我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这是继诗词大会后,央视又一次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又一个好节目《朗

  • 4、 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观后感

    “一个人,一段文”,人类的情感纷繁复杂,有的浓烈厚蕴,有的清暖温婉,有的默然安静。万丝千缕,却往往词不达意。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段方方正正,有排有列的文字当中,文字是有力量的,它比记忆新,它比时间长。通过无声的文字诉说有声的情感。这是《朗读者》这档节目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有一期的主题叫陪伴,什么是陪伴?陪伴,就是一个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就如同顾城在诗中所写:“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陪伴很平凡,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也很温暖,相持与相守,关怀与慰藉,分享与倾听,让人温柔,让人留恋。

    世间有些陪伴,本就是命中注定,命中注定我要爱你,命中注定我们要彼此牵挂一生。从生命孕育的那一刻起,血脉相连注定了与母亲一生的陪伴。母亲把世间最美好的祝福和心愿给了我们,用全部的爱呵护我们成长,几千个昼夜,几百个春秋。杨乃斌的母亲陶艳波为了让杨乃斌能够接受到健全孩子所能接受到的教育,牺牲了一切,陪伴儿子读书,小学,初中,高中,一字一句,她都要亲手教给儿子,她要他的儿子健康成长!一陪,就是十六年。

    母爱无私,它是郑渊洁文中“不管你是什么,我都爱你”,是冰心笔下“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孩子!”是刘瑜句里“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我很幸运,我的母亲,如同冰心所说,是全世界最好的母亲中最好的一个,但两个最好也表达不了我对母亲的爱。她不仅作为一个妈妈赋予我鲜活的生命,健康的身体,给我一个母亲所有的温柔和爱意,还作为一个导师,教会我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教会我注重生活质量的品味,教会我在忙碌的日子里找寻乐趣,教会我待人处事最基本的原则。待我慢慢长大,给我适度的自由和空间,一直默默的支持与鼓励。与母亲的陪伴,藏在细细绵绵的岁月里,藏在古棕色木梳的夹缝里,藏在密密的针脚里,藏在餐桌上的鸡蛋面里。母亲啊,写给你的情话太少太少,却只是表达不出我的万分之一,只愿你幸福安康,愿我已长大,你还未老。

    我们这一生,从很多人的世界中路过,倘若没有停留过久,便是一段短暂的陪伴,倘若一见如故,相惜相怜,来了你的世界,那么我就不走了,遇见你很晚,可我会陪伴你很久。世间有些陪伴,始于缘分,长情在岁月。

    曾经写过“我这一生,没有什么太大的梦

  • 5、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精华4篇

    当我们看完电影或其他作品后,往往会有一些感触和想法,这时候我们应该写一篇认真的观后感。写观后感最重要的是将个人的观感和作品的本质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那么,要怎样写一份优秀的作品观后感呢?下面是几个步骤:首先,要透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其次,要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形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深入浅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文的主题是“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这篇文章,也欢迎与身边的朋友分享。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 篇1

    董卿形容,当初筹建《朗读者》之难是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为此她和同事调侃现在明白了吧,做制作人要学会低下你那已经习惯了高昂起来的头。

    除了钱,真正困难的还是怎么样让文化节目引发大多数人的参与和共鸣。为此,董卿和模式研发者以及国内的众多学者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朗读者》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最后大家形成的共识是,朗读者的情感、所要朗读的文本的写作者的思想、听节目看节目的观众情感,这三种元素要和谐凝结,一定要凝结起来。

    所以,观众看到:麦家很纠结地讲述完他和他父亲、他和他儿子这两代父子之间挣扎的故事之后,再来读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许渊冲老先生,他讲一个人一辈子重要的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之后再来读林徽因;得了罕见疾病的企鹅人夫妇,依然乐观、依然相爱、依然行走在路上,这样一对年轻人讲完他们的故事之后,再来读同样一直在路上的三毛这个时候,文字的魅力就产生了叠加效应,充满了感染力。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 篇2

    第“体操王子”李宁日前参加了近来大热的央视节目《朗读者》,在节目中李宁朗诵了巴金的《做一个战士》。随后李宁还在自己的微博中自嘲,自己的普通话就是负分水平。

    主持人董卿在节目开始的时候首先介绍了李宁传奇的运动生涯和经商生涯:1982年世界杯,他获得了六枚金牌,1984年在奥运会,获得了3金2银1铜的好成绩,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体操王子。28年前他从熟悉的赛场走向了陌生的商场,几经风雨几经沉浮,依然用于担当,让我们掌声欢迎朗读者——李宁。

    随后董卿对李宁进行了简单的访问,李宁在访谈中谈到了自己这么久以来的心路历程,他表示从运动员到商人,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勇气。李宁甚至自嘲的`表示,自己就是“无知者无畏”。

    李宁也谈到了自己的品牌出现危机的原因:“因为这个市场同质化太

  • 6、 《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观后感

    我的印象中,央视综艺节目无非就是严谨类的节目,有的时候甚至有些无趣,直到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开播,让我对央视节目、对书籍有了重新的认识。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观看节目能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沉静下来,重新回归到书籍的安静中,书籍的力量鼓舞着我们,也温暖了我们的心。

    节目犹如一泓清泉,涤荡观众的视野,好评如潮,让亿万观众感受到心灵的温暖不止是朗读者声情并茂的真情,更是书籍带给人们内心的详实和平静。

    节目当中,一个来自广西柳州的年轻人赖敏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赖敏虽身有残疾,但她仍然坚持读书,正是书籍的巨大感染力,让她得到提升,不以生命的长度定论生活的高度,决心在祖国的版图上留下心形的线路,感人至深。正是她朗读的三毛的作品《你是我不及的梦》,感情细腻,富含哲理,让我也跟着走进三毛的世界学会了豁达、宽容、不计较得失。《写给母亲》是斯琴高娃老师朗诵的贾平凹先生的作品,她想献给自己过世的母亲,朗读过程中,字字动情,句句戳心。让人联想到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悲伤,又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也正是这篇文章,让我燃起了读贾平凹先生作品的欲望,通过先生的书籍,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知和感悟,收获颇丰。书籍,是打开世界的窗口,是探究灵魂的法宝。正如《朗读者》节目主持人董卿所说,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现在我们正是需要这种拥有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书籍的魅力、让人感到精神振奋的节目,愿更多的人看到这档节目,知道更多的感人故事,也读到更多的好书。

  • 7、 《朗读者》观后感(一)

    《朗读者》观后感

    看完《朗读者》之后,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要去看看原著,因为其实电影我看得不是很懂,没有明白最后谁穿越了,也没有明白故事要传达的含义。不过,在那种寂静压抑的气氛中展开的故事的确让我思绪万千,从引起人的思考这个角度讲,确是好片。所以,我看了两遍。

    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个年代那个国度的人的麻木和冷酷,伯格的妈妈在他的病床前听到是传染病后,立即起身离开并叫女儿也一起离开的那个场景让我很诧异,没有一丝温情。生病时都如此,那么平时呢?伯格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还有他们一家人一起吃饭时的对话,他们真的是一家人?一家人尚且如此,整个社会又会怎样?这或许是伯格会跟汉娜在一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相比较这整个家庭和社会的冷漠,一个陌生女人的关心点燃的岂止感激之情?

    再引起我深思的是该如何看待汉娜。汉娜是我认为影片中少数活着的人之一,我甚至被她很深地感动。会在阴冷的雨中关心陌生人,承认自己做过的事,却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足而挣扎痛苦,并付出巨大代价。汉娜引诱了年少的伯格吗?可是伯格为什么会跟她说生病使他什么都不能做,甚至连书都不能读呢?我想引诱他们的是对爱的温暖的极度渴望。汉娜是文盲这个事实很让我讶异,但是知道她是文盲后,故事也变得让人容易理解了。只是,是什么让汉娜对自己是文盲这件事这么在意,甚至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呢?最后她终于承认自己原来不认识字了,而且是在曾经亲密的人面前。但是,却依然没有勇气面对评判。她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被理解、被接纳,所以她选择了死亡。但我仍然觉得她很勇敢,我想看小说原著,也是为了更了解她一点。

    汉娜和伯格在一起之后,有一小 段老师讲课说到的话,这也是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内容之一:西方文学的核心在于保密的观念,可以说人物性格整个建立在人们之间未能公开的某些信息之上,其原因可能是多样的,或卑劣,或高尚,以至于人们决心守口如瓶。整个故事都是在讲秘密。汉娜的秘密,伯格的秘密,还有整个社会的秘密,整个人类的秘密。很显然战争和因此带来的伤痛是人类没法面对的秘密,所以才会出现法庭上审判所谓的纳粹分子时,绝大部分人所体现出的盲从、麻木、冷漠还有草草了事。汉娜当然也是冷漠的,所以才会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但她至少保留了一颗勇敢的心。但却有太多的人,连自己的心都丢了。我们所处的社会,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面对秘密,是我们一生都在学习的事。

    说起秘密,正好回到了正题业种,业

  • 8、 朗读者电影观后感
    朗读者电影观后感 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一段凄美的爱情,友情与人性尊严的故事,观后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病的少年麦克与中年妇女汉娜相遇,在她的帮助下,少年回家并得到治疗,之后两人相爱。汉娜不识字,于是让少年给她读书,在读书的日子里两人产生了感情,这段忘年之恋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欲求,而是一种灵魂的依靠。但汉娜却一直没有向少年说出自己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是个文盲。于是她不辞而别。 然而在一次麦克去观摩审判纳粹战犯时,无意中发现被告正是汉娜,她为了保守自己是文盲的秘密而放弃减刑,直到出狱前为了自己的尊严自杀。而所谓的尊严便是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个文盲。 此片中讲述了关于爱,尊严与秘密的故事。正是书让两人走在一起,彼此产生爱情;也是因为汉娜的文盲使其不让他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同时她也会因为这个原因向麦克莫明其妙的发脾气,之后又让麦克为自己读书;她本可以以自己是个文盲将其在二战中的罪责推脱,但也因为自己文盲的身份与尊严,将这个责任承担。“保密是西方文学的重要部分,你可以说角色的所有想法在小说中都被人们所持的特定信息所否定,这是有很多原因的,也许是因为固执,也许是因为高尚,他们决定不去揭露。”这是在影片进行到20分钟时,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解的内容,这一内容也成为了解构影片后半段的关键。少年只能默默的在台上流泪,他没有向法官说出汉娜的秘密,因为他爱汉娜并为汉娜保守秘密。 此片前半部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氛围,但中部的厅审与后部麦克探监与两人信件不断地情节,将这份忘这恋的感情推向了一个高潮,汉娜也在不断的在学习文化,并以简短的文字向麦克问候:你好吗?小子。而这几个字却让汉娜费尽周折。 麦克对韩娜的爱一种无形而深刻的,他知道汉娜的尊严,知道她的骄傲,更知道她的无知,可他宁愿给他所爱的人最好的爱——替她隐瞒这样一个事实,他的爱是伟大的。 当然在片中汉娜与麦克的爱是在一种忘情的基础上的,他们忘记伦理,但是他们的爱却在无形中记麦克多年后离异,只因这一段忘情之恋,使其在心中永远无法忘记汉娜在其心中与感情中的地位。 汉娜是个罪犯,但也是个受害者。她无微不至的执行命令,但这样的小错却在铸成一个大错,最终成为一个战犯。
  • 9、 有关朗读者观后感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有关朗读者观后感”,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朗读者观后感(篇1)

    这些天应学校要求,上网看了几集《朗读者》这个节目。在许久以前我就听说过这个节目,原因呢?是应为一次偶来的机会看到《朗读者》是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制作的,并且用了接近1年时间的筹备。

    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正如董卿的开场白所说,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优美动人的开场白,以及节目正式播放前的场外观众在朗读者的录音亭下倾心的朗读,已经一次又一次的拨动着我的心弦。

    第一个出场的是爱心大使濮存昕,他朗读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献给给治好了他的瘸腿病让他走上人生坦途的恩人荣国威大夫,来表达自己对荣大夫的感恩之情。

    第二位是无国界医生蒋励,蒋励朗读了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送给那些在战争中出生、备受炮火摧残的孩子们,表达对他们命运的同情及对世界和平的希冀。

    接着是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朗读了自己《写给儿子的信》,“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的开场白,表达了一位成功男人荣升为普通父亲的骄傲与自豪,想看到“创业帝国”那一天的到来的结尾,表达了企业大咖对自己儿子子承父业、创造辉煌的期盼。

    最后上场的是一对普通夫妇周小林、殷洁,他们朗读了《朱生豪情书》(节选),那“你老了,一定很可爱”“我一天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一天天逾更深情爱你”的诗句,深切表达了这对浪漫伉俪鲜花山谷之爱恋的愈久愈香醇。

    „„

    可贵的是这其中不仅有娱乐、商业、艺术各界的名人,还有着平凡普通人。我觉得《朗读者》最打动人的,是帮观众再一次回“初心”。董卿的解释是。“《朗读者》与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是的,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无情的现实社会,难寻那份值得珍惜的“初心”。

    朗读者观后感(篇2)

    如果你在视频网站翻开朗读者的内页,标题资料基本被明星的朗读占满了。就拿第3期来说,麦家讲述的故事明显比徐静蕾更走心、更诚恳,可为了流量,封面和主打宣传仍然是话题女王徐静蕾。

    第7期,董卿开头片花里就说,这一期最

  • 10、 朗读者观后感通用

    谈到电影或电视剧的情节,我们总会有很多感触。观后感需要准确地评价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观后感并不容易。为什么不尝试自己写一篇观后感分享给别人呢?读后感大全给大家推荐了一篇关于“朗读者观后感”的文章,相信你们会喜欢。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朗读者观后感【篇1】

    如今的`董卿,可谓是央视一姐,而在一线主持岗位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董卿,开始担任节目的监制工作。近期,她负责筹备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上映后,好评如潮。

    纵使节目好评不断,可是小编自作主张也来说说这档节目的一些不足之处。《朗读者》是一个安静的文化节目,它慢慢的把观众带到文学世界里去了解作者的感情,每期都会有一个主题,而嘉宾也会围绕这个主题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文学的魅力。

    第一期的节目,濮存昕分享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柳传志朗诵了自己给儿子婚礼上的致辞,虽然感情动人,而且应该听着更有感触,甚至动情落泪,但是在节目进行过程当中没有感受到这样的魅力。

    节目组邀请了众多的名人大家参加。对于朗读者的这个定位也很是准确,很多嘉宾分享 的故事也是感人泪下,但是节目中如果少一些形式,多一些亲近就更为好。

    但是朗读者作为一个电视节目又会出现这样一个误区,既然是朗读者,朗读的部分应该更加多,而不是做成一个访谈的节目一样,这样就显得冗长。

    现在节目才刚刚开始,希望《朗读者》在之后的制作过程中,更加的优秀,办得更好。

    朗读者观后感【篇2】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受到了众多朗读爱好者的响应,掀起一场朗读热潮。当日上午的朗读亭聚集了许多闻讯而来的`师生和市民,大家有序地排着队,热烈地参与到朗读亭的活动中去。

    “我们是朗读者,我们在西安交大!”40名同学齐声呐喊道。在朗读亭开放之前,交大学子以《交大,你好》为背景音乐带来了轻快的快闪舞蹈,舞出了交大校园的青春活力;同学们随后齐声朗读《西安交大百廿年赋》:“浩浩中华,名校星熠。西安交大,卓尔鹤立。风云两甲子,筚路蓝缕;弦歌三世纪,道远情弥。”道出了交大的风云历程和传承创新。

    钱学森51班游博智今天朗读的是诗歌《双甲岁月,世纪赞歌》,120周年校庆时由汉语言31班黄晶晶同学原创,“培俊秀,传师道;振西迁,兴中华”,一代人放弃上海优越的物质条件,决心投身西部建设,读到这首诗歌,游博智感叹道:“我深深感受到西迁的

  • 2023-01-03

  • 2019-09-28

  • 2023-01-12

  • 2019-11-06

  • 2022-12-30

  • 2023-01-14

  • 2019-09-20

  • 2022-12-20

  • 2023-01-13

  • 2022-12-13

  • 2022-12-24

  • 2022-12-08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3-01-08

  • 2021-08-15

  • 2022-12-20

  • 2019-10-29

  • 2023-06-29

  • 2022-12-15

  • 2023-01-04

  • 2022-12-21

  • 2019-11-06

  • 2022-12-16

  • 2022-12-18

  • 2023-01-10

  • 2023-01-13

  • 2022-12-14

  • 2023-01-09

  • 2019-11-06

  • 2019-10-29

  • 2022-12-19

  • 2019-11-06

  • 2022-07-11

  • 2022-12-14

  • 2022-12-17

  • 2022-12-18

  • 2022-12-17

  • 2022-12-15

  • 2023-01-11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2024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