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2024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范文
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推荐
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

(共 274 篇)

  • 1、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_600字

    《朗读者(全3册)》读后感600字

    犹记当年上学之时,语文老师每每都在课前说:“来,同学们,让我们齐声读一下这篇文章。”然后我们班的人都特别大声的读,当然也有些时候我们不想读,往往那个时候老师就说:“那大家听着,我来读。”我们语文老师很厉害,朗诵古诗文很好听,而且他是那种一看就是翩翩君子的老师,很喜欢他。

    想想现在,有多久没有大声读过书了?忘了,好久好久了,加上普通话才二乙,所以真的没有想读书的心情,或者就是……很多原因。可是仔细想想,读书读书,书不就是用来读的呀!若不读出来何为读书呀!

    将近11小时才把这本书看完,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看不下去,所以如若真正看这本书自然不止11小时。里面请的嘉宾自然是不必多说,都是很优秀的人,通过阅读他们的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正如某些大咖的墓志铭“我从未长大,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看这些嘉宾的故事亦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最里面的文章最爱的便是林清玄的《百合花开》,其实这篇文章很早就看过,只是之前没有什么感觉,如今独来却深有感触。身为百合,就该开花,因为开花是百合作为花的使命,就像飞蛾一样,如若不敢扑火,拿什么凭借生命的壮阔。

    很喜欢董卿,因为在董卿身上看到的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平生无所特别大的愿望,只愿“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 2、 读者读后感600字2024

    篇一

    每当闲着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在那一个个一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理解。它像长者,指引年轻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得到些许人生感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你懂得去关注亲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你鼓励,看那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让你开心,启迪心灵,给人以爱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

    在《读者》中,我读了毕淑敏《钱的极点》上面说我们现在是站在钱的极点上,但我们很快就会离开它,人们在新一轮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回过头来仍然需要皈依精神,精神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在没有金钱之前,人类就有了精神求索,也许有一天人们会不在追求金钱,但是,人类的精神将永存。

    《你的需要其实很简单》虚怀谦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需要的真的很少很少,自由的阅读、思考、写作,把文明的繁琐尽数剥去,如果一个人信心十足地朝着他的梦想走去,并且努力照着他想象中的方式过活,便能达成他的目标,他的内心和周围会建立起新的,更具普遍性、更不受限制的法则,或者旧的法则会增益开阔,使他置身于生命的更高的秩序里。他的生活愈简单化,宇宙的定律就变得愈,孤独不再是孤独,困境不再是困境,柔弱不再是柔弱。财富大多只是身外之物,是对自由之身的一种拖累与妨碍,预保自由之身,就应该最大限度地远离物质诱惑,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欲壑难平,把欲望转移到精神性的东西上去,静静看一会书。

    每一瞬间,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它就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与《读者》交往久了的过程中,我发现:是它让我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像一位热心的邻居,为我端来暖暖的红茶,鼓励我: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打开《读者》,我真的有一种远离了浮躁和喧嚣世界的感觉,到了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的是一片净土、阳光和干净的空气,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时的去处,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够美好和使我快乐。

    《读者》是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

    篇二

    今天是阴天,没有阳光,冷飕飕的。我总是有这种感觉,碰到这样的天气,心情不是很愉快,啥事也不想做。想起昨晚临睡觉时看的《

  • 3、 《朗读手册》读后感600字

    最近学校里发给每位教师一本《朗读手册》读完后触动很大,受益匪浅。尤其是看到第八章电视一章时,我感到深深的认同。 电视本身没有问题,因为从来没有哪一台电视机发生过损害人类大脑或造成犯罪的事。但长看电视的孩子会影响学习、影响情感的发展、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而长期的阅读不但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观看电视和读书之间是有着许多差异的,其中包括: 1、看电视和阅读完全相反。由于广告的关系电视打断了人们的注意力。相反,孩子阅读书籍时,则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2、电视没法让孩子与成人互动。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通常都是独自一个人看电视,所以他们就没法提问、与家长对话。 3、电视造成孩子观念上的误解。有的电视广告都会影射出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生活中任何困难都可以很容易地解决。电视无法鼓励人们从头到尾去思考问题本身,反而让人们只愿意用最不费力气的方式解决困难。 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聪明。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觉得要永远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做一个学生和孩子阅读的引领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引领学生的阅读。希望一本本好书吸引着孩子们一页一页读下去。让这些爱啃书的毛毛虫,吃饱长大后就变成美丽的蝴蝶,自由地展示自己那一对美丽的翅膀!

  • 4、 《朗读者》读后感

    看了曹文轩教授对《朗读者》的推荐,于是,迅速找来了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就想一口气读完,正如书的结尾所说,“每个读者都会一夜把它读完”,我亦是在最快的速度读完的。

    《朗读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让我或者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故事。15岁的中学生米夏偶然认识了36岁的汉娜,他们成了一对很特别的情人。他和她差不多每天约会,每天他们都会沐浴、朗读。他们一起骑车出去郊游,住旅馆的时候以母子的名义登记。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他们在一次大吵又和好之后,汉娜不辞而别了。两人再度重逢时,米夏已是大学生了,在法庭当实习生,汉娜作为曾经的纳粹战犯成为被告。汉娜在被审的时候,为了隐瞒自己不识字这个秘密,从而接受了其他战犯的“污蔑”,从而被判终身监禁。米夏知道真相后,想替汉娜说明真相,但是经过艰难的抉择,最终选择了缄默。米夏在离婚后,他继续为汉娜朗读,寄去了录音带。汉娜在狱中通过录音带艰难地学习文字,并给米夏写了一些小纸条,但是从未回信。当汉娜即将被释放,米夏接到典狱长的电话,他不得不去看望汉娜,并为汉娜找到了房子和工作。当米夏去接汉娜出狱时,汉娜已经自杀了。

    正如曹文轩教授所说的那样,这本小说的语言非常严谨,非常严肃,但是读之却不觉得沉闷。读过这部小说,让我联想到了三个词——自尊,经历和朗读。

    可以这样说,汉娜的一生都在捍卫自己的自尊。

    她最初是西门子公司的职员,当她要被提升的时候,她为了掩饰自己不识字,从而选择了去当兵在集中营做守卫。人说,一步错,步步错,正因汉娜这一个错误的决定,才造成了她悲剧的一生。纳粹时代结束后,她就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为自己曾经的错误层层“隐藏”自己,因此她不停地更换居住地,因此,不管她多爱米夏,但是,她始终未将自己全部交给米夏。在米夏的心里,她是个谜一样的女人。

    一个36岁的女人,没有家,没有亲人,不敢爱,不能爱,她只能到处漂泊,过着不稳定的日子。其目的既是为了隐藏她当纳粹看守的历史,也是为了掩饰她不识字的秘密。

    汉娜将自己不识字当成了人生中的最大的耻辱,为此她愿意付出所有的代价,哪怕是爱情、自由或者是生命。和米夏不辞而别,不仅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更是为了保守住这个秘密。汉娜被其他被告污蔑是她“主谋”,是她执笔写了当时的决策的时候,她为了不在法庭让众人知道她是个不会读写的文盲,她承担了所有的罪责,虽然她知道承认了罪责的后果。

    汉娜选择了“隐瞒”和“藏匿”来

  • 5、 《朗读者》读后感2000字

    《朗读者》是本复杂的小说,多年来就听过了,看到过多次对这本书 评价,很多人都很可,这次,我终于看完了。

    有人说《朗读者》是一部关于历史与个人、情欲与道德、爱与罪的小说,也有人说是个宁静而又深层的爱情故事,也是施林克就德国人对罪责、对罪行的看法所作的犀利独白。当然,任何一种简单读解《朗读者》的可能性都是不存在的,它本身的多义,是它的吸引力之一。

    我读完后,一直思索两个问题,为什么汉娜要选择自杀,为什么米夏再也不能好好爱别人了。到现在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在小说的第一章,十五岁的少年因病在街边呕吐,得到中年妇女汉娜的照顾。她旋开水龙头,用两只手掬着清水泼在我的脸上算是给我洗了脸。汉娜和米夏开始恋爱关系的时已经是36岁的妇人了,年龄大的足可以做米夏的母亲。

    在小说中,汉娜的身份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看守,二十年后站在了被告席上,因为一起犹太囚徒的死亡惨剧。汉娜还是一个肉感、强悍、执拗、笨拙、边缘化的人物,她来自农村,不识字,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汉娜的一生,在她与米夏的爱情中,汉娜处处表达出她对米夏及其家庭所代表的城市文明生活的渴望,同时,因为担心被文化遗弃,而选择保守自己的隐秘出身,选择暴力与逃离。米夏对汉娜的爱,来源于汉娜的成熟与肉感的性诱惑力;而汉娜对米夏的爱的渐进,除了最初的性挑逗之外,更多地来自于米夏为她朗读文学经典的过程。

    朗读是这部小说的核心。在集中营中,汉娜每天晚上都要叫柔弱的犹太女孩为她朗读,然后目送她们走进毒气室,汉娜宛若一千零一夜里的暴君,一个掌握生死权柄、习惯使用暴力而迷恋文化的人。

    我试图要理解她的罪过,但是我无法同时对她进行她应该受到的批判;当我批判她怨恨她的时候,我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理解她的空间。我强迫自己在理解的同时去谴责,然而我根本无法同时做到两者。米夏对汉娜既爱又恨,欲罢不能的感情,恰恰是施林克这一代战后德国年轻人父辈的感情。我因为对汉娜的爱而注定经受痛苦,这是我这一代人的痛苦,是所有德国人的痛苦。

    在对汉娜的审判描写中,有这么几句:审判刚开始,他们还带惊恐和克制的表情,到后来,法官和陪审团们的面部表情就恢复常态了,他们开始露出微笑,交头接耳,在讨论到要去以色列出差取证时,他们又齐发旅游之豪兴,争先恐后起来。法官的麻木显露无疑。

    还有这么几句当其他被告的辩护律师发现,这些策略都因为汉娜的心甘情愿而落了空,他们就掉转方向,采取一种新的对策

  • 6、 朗读者读后感700字

    引导语:《朗读者》是德国小说家本哈德·施林克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小说。先后获得了汉斯·法拉达奖,以及世界报文学奖。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朗读者读后感(一)

    看了曹文轩教授对《朗读者》的推荐,于是,迅速找来了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就想一口气读完,正如书的结尾所说,“每个读者都会一夜把它读完”,我亦是在最快的速度读完的。

    《朗读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让我或者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故事。15岁的中学生米夏偶然认识了36岁的汉娜,他们成了一对很特别的情人。他和她差不多每天约会,每天他们都会沐浴、朗读。他们一起骑车出去郊游,住旅馆的时候以母子的名义登记。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他们在一次大吵又和好之后,汉娜不辞而别了。两人再度重逢时,米夏已是大学生了,在法庭当实习生,汉娜作为曾经的纳粹战犯成为被告。汉娜在被审的时候,为了隐瞒自己不识字这个秘密,从而接受了其他战犯的“污蔑”,从而被判终身监禁。米夏知道真相后,想替汉娜说明真相,但是经过艰难的抉择,最终选择了缄默。米夏在离婚后,他继续为汉娜朗读,寄去了录音带。汉娜在狱中通过录音带艰难地学习文字,并给米夏写了一些小纸条,但是从未回信。当汉娜即将被释放,米夏接到典狱长的电话,他不得不去看望汉娜,并为汉娜找到了房子和工作。当米夏去接汉娜出狱时,汉娜已经自杀了。

    正如曹文轩教授所说的那样,这本小说的语言非常严谨,非常严肃,但是读之却不觉得沉闷。读过这部小说,让我联想到了三个词——自尊,经历和朗读。

    可以这样说,汉娜的一生都在捍卫自己的自尊。

    她最初是西门子公司的职员,当她要被提升的时候,她为了掩饰自己不识字,从而选择了去当兵在集中营做守卫。人说,一步错,步步错,正因汉娜这一个错误的决定,才造成了她悲剧的一生。纳粹时代结束后,她就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为自己曾经的错误层层“隐藏”自己,因此她不停地更换居住地,因此,不管她多爱米夏,但是,她始终未将自己全部交给米夏。在米夏的心里,她是个谜一样的女人。

    一个36岁的女人,没有家,没有亲人,不敢爱,不能爱,她只能到处漂泊,过着不稳定的日子。其目的既是为了隐藏她当纳粹看守的历史,也是为了掩饰她不识字的秘密。

    汉娜将自己不识字当成了人生中的最大的耻辱,为此她愿意付出所有的代价,哪怕是爱情、自由或者是生命。和米夏不辞而别,不仅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更是为了保守住这个秘密。汉娜

  • 7、 观《朗读者》有感

    观《朗读者》有感(一)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题记

    有人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同书的作者进行一场精神上的交流,那么听一个人朗读,便是在听朗读者诉说过去的故事。

    最近,我看了央视大热的一档节目《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在朗读着一篇篇优美的文段,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聆听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一点启示。

    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许渊冲老先生。许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家。他的成就可以用“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来概括。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并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却让人大为惊叹。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个将《诗经》翻译成英文法文的人。他还将《楚辞》、《唐诗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国古代诗词作品翻译成了法文。2014年8月2日许老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来到《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满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虽然快成百岁老人了,但他的心却是年轻的,感情是充沛的。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并朗诵诗歌时,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仿佛看见,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耄耋身体里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正满怀激情为我们朗诵。

    许老不仅精神上像个年轻人,在他的翻译事业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经获得了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又是这般高龄,按说早可以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许老还正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计划在一百岁之前翻译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内还要翻译30本书。为了抢时间,跟时间赛跑,他现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这是一般年轻人也很难做到的。用他的话讲就是白天不够用,向夜晚借几点钟。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许老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但他仍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尽可能多地去翻译更多的作品,是因为他无比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翻译对他来讲是一种别人无法剥夺的精神上的快乐,是他自己喜爱的价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老就是这样的学者。

    由许老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先生患了肺病。医生嘱咐他要多休息,但他仍不停地努力工作。别人认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他解释说其实并不是这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长寿,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我的脑海里,

  • 8、 读《朗读者》有感

    读《朗读者》有感(一)

    雀儿

    关于德国作家本哈德。施克林的小说《朗读者》,我是先看到安东尼执导的电影而后才阅读原著的。

    主人翁米夏在追忆他少年时的那段往事,少年时代对于他来说似乎很遥远,而他的这一生又仿佛只在为十五岁的那个夏季而存在。他不断地试图否认过去,却又不停地在吊唁那段逝去的美好年华——米夏的十五岁因一个女人而美好,是她让他摆脱春青期的羞涩,又是她让他看起比同龄更成熟,或者说更加不羁。

    三十六岁对于列车售票员汉娜是个经受过岁月风尘而激情饱满的年纪,她此刻已绽放得无比的灿烂了,她女性丰盈的肉体对男孩米夏充满了诱惑。她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她索性帮他破译了她自己,然而为他破译了自己难道仅仅是为了让他朗读?朗读是她对文字的向往和渴求,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她唯有与他灵肉相通才能获得她想要的满足。这朗读也恰恰贯穿了米夏的一生,他一生都忘不了十五岁那年夏季,一生都在反思他与历史调情时的那一瞬。

    少年懵懂的他起初并不知道隐藏在这个女人身后的那段历史,若不是他得了黄疸病,有可能会跳过跟汉娜的接触和碰撞。事实上,仿佛命中注定一般难以摆脱这段人生章节,这简短却复杂的过往,这或悲或喜铿锵有力的朗读声足以覆盖他长长的一生,以至于他后来把朗读作为一种渲泄使自己激情高涨,而与之相伴的是汉娜身上的气味。

    汉娜隐瞒历史的原因其实是极其单纯的,单纯到让人觉得可笑甚至愚蠢,但她不能说。哪怕若干年后,由于这段历史而不得不被人告上法庭,在命运堪忧的情况下,她情愿被判终身监禁也不能说。在历史面前,汉娜只是个无知的小女人,她仅仅是为了不让人看出破绽而辞去西门子的工作去集中营当看守的如同她离开少年米夏其实是为了拒绝升职,让弱小的被看守者为她朗读也仅仅是出于对文字的膜拜,她不会想到此举会给她带来牢狱之灾。

    事隔几年之后,米夏作为一名法学系学生来到法庭上意外的遇见了失踪已久的汉娜并且旁听了她的案子才发现了这个女人隐藏在心底秘密,这是个看似可稽的个人隐私就如同一名病患面临手术时为了隐瞒自己是吸毒者而宁愿冒着生命危险被医学专用(毒品与医学专用是相互抵触的)。

    汉娜被控告为残害犹太人的纳粹份子并且被推倒了风口浪尖,她的同伴指认她是教堂失火案的直接侵害者,认定报告就是她写的。正当汉娜百口莫辩时审判长要对她进行笔迹对比之际,她竟主动认罪了。而她之所以认下罪行恰恰正是为了掩盖那个秘密——其实她根本不识字。

    文盲如同一个

  • 9、 朗读者的影评

    朗读者的影评(一)

    这部影片的前半部看起来像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如同德国版的《毕业生》,正值青春期对性充满好奇与渴望的少年,邂逅一个成熟而孤寂的中年妇女,发生一段不该发生的故事。当然,《生死朗读》没有像《毕业生》那样在情感与道德层面对这个中年妇女予以丑化,而是把这个由情欲所引发的故事尽量往爱情方面提升。可要说它是一个爱情故事又不是完全恰切。影片到后半部迅速朝另一个方面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成长、爱情、甚至道德的范围,而进入了罪恶与救赎、忏悔与宽恕等灵性领地。最后,所有这一切又交织纠缠在一起,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管怎样,对于这些盘根错节的纠葛,我们还是要试图来一一解开。大部分人认为在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与行为中,只要有爱情就是可以理解与同情的,即使二者有着年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在这边影片中,比较麻烦的是罪恶的问题,况且其中的女主人公犯下的不是一般的罪行,而是亲自参与了灭绝犹太人的大罪。这就让人踌躇了。

    社会当然有惩处罪行的机制,那就是法律。法律能够保障一个社会正常的运行,正如那位自命不凡的法学教授所说:“人们总以为,社会是靠道德运作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社会要依靠法律来运作,真正的问题,不是这错了么,而是这合法么?”但法律处理的只是表面,而触及不到内心,更何况法律并非万古如斯,而是随时各异。人们可以找出各种理由来为自己的罪行辩解,聪明狡猾者更可以在法律的缝隙间游刃有余,逍遥自在。所以,罪的根源在于罪性,罪的处理始自罪疚。这都与作为主体的个人相关,而非仅仅与社会秩序相涉。作为犯罪的主体来说,可以承认罪行而没有罪疚,也可以有罪疚而不承认罪行,当然,还有二者都有或都没有。

    在影片中出现的这六个作为被告的前女看守,其中那五个都否认自己有罪行(有无罪疚不知道),只有女主人公汉娜出乎意料地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行而又同样令人惊诧地表现出缺乏罪疚。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问题就出在理性上,就出在法律上。法学教授所说的合法与不合法,是指每个人所处当时的法律。汉娜正是按照自己所处年代的法律与法则来行事为人的。她当年离开西门子公司去应聘当纳粹集中营的看守是合法的,这是她的自由;她每月从60个囚犯中挑出10个来去送死也是合法的,这是她的工作,她要给新来囚犯腾地方,要不然集中营会人满为患;甚至她坚持不打开已经着火的教堂大门之锁也是理所当然,职责所在,她是看

  • 10、 《朗读者》读后感1000字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最近流行的词汇低头族便是科技发展的副产品。如果将社会比喻成一杯水,那么电子产品就犹如颜料一样,一旦落入水中,须臾间便会扩散到杯中的各个角落。无节制的使用科技产物,现代人就患上了一种通病阅读障碍症。人们习惯短时间内攫取大量的知识,习惯于看图片信息和零星的段落,久而久之,似乎人人都成了阅读障碍症的潜在患者。

    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书籍承载了人类的历史,承载了社会的变迁,承载了个体的悲欢离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千钟粟。现在央视开播的文化节目《朗读者》将文学带入到了寻常百姓家。《朗读者》似乎是物欲横流世界中的一片净土,摆脱电子产品,走进文学的世界,发现不一样的光彩,所有的阅读障碍者都能在这个节目中得到完美的治疗。

    《朗读者》节目是由董卿主持的,在我心中,董卿一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般的人物,看了《朗读者》后,更是加剧了我对她的崇敬之情。董卿在节目中说过,朗读二字重文,者字重人,将文字代入到人的感情里,将人的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一文一人,相得益彰。

    寒假里我又看了董卿主编的《朗读者》后,深觉节目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全都来源于董卿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董卿擅于挑选文,更擅于挑选最适合传达文字情感的人物。在《选择》这章里,董卿说:有人说我们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力,还是选择持久平静的善良,都是我们要拷问自己的问题。

    《选择》里的第一篇朗读的文章是《老人与海》,众所周知,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坚韧不拔,老当益壮,大海摇曳着老人的船,就犹如幼儿肆无忌惮的摆弄着自己新得的玩具。老人面对大马哈鱼,从未动摇过杀死它的信念,即使手掌被鱼线划的满是血迹,他也未曾松懈,老人与鱼的搏斗,似乎是老人在与年轻气盛的自己搏斗,面对困难,他选择勇往直前,奋勇拼搏,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就是老人最好的座右铭!董卿选择让王千源朗读《老人与海》,王千源是位实力派演员,《钢的琴》、《解救吾先生》中精湛的演出,圈粉无数。王千源在出演《钢的琴》时,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跟随着剧组过着栉风沐雨的日子,即使资金匮乏,他也咬着牙关坚持了下去,董卿询问他为何要接这部影

  • 2019-09-28

  • 2019-11-06

  • 2023-01-11

  • 2023-01-18

  • 2022-12-18

  • 2023-01-27

  • 2019-09-21

  • 2022-12-23

  • 2019-11-12

  • 2021-05-09

  • 2021-06-04

  • 2019-10-28

  • 2022-12-04

  • 2023-05-25

  • 2023-01-03

  • 2022-12-15

  • 2022-12-24

  • 2022-12-24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2

  • 2022-12-30

  • 2019-10-29

  • 2022-12-20

  • 2022-12-22

  • 2023-01-13

  • 2022-12-13

  • 2019-10-20

  • 2019-11-16

  • 2019-11-06

  • 2022-12-0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23-01-08

  • 2022-12-20

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
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范文,2024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等,为大家撰写朗读者2读后感600字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