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华原春梦读后感 > 地图 > 华原春梦读后感,2024华原春梦读后感
华原春梦读后感相关栏目
华原春梦读后感热门栏目
华原春梦读后感推荐
华原春梦读后感

(共 3879 篇)

  • 1、 读《华原春梦》有感1000字

    读《华原春梦》有感1000字

    作者 白永祥

    我喜欢读书,因为书是我的老师,从书中我可以得到无穷的知识和智慧,书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而它默默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它也是我的向导,在我的人生旅途上,一次次为我指点迷津!

    《华原春梦》这本书的名字拟的真好!由于工作繁忙没看完,但是浮想联翩!在发展中的陕西铜川,我们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人与人之间莫过于灵魂摆渡、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然而在工作中我们失去了不该失去的人与事物!并且产生了不该的去长话短!无论我们走向何方,距离不等于我们的灵魂没再碰橦!还有我们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读者与本书作者永远心连着心!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浪潮中,不平凡的人生岁月我们的泪与血通过融合我们铸成了一个人生的前视灯塔!年过花甲的赵建铜老师辛勤付出、播种给天下读者之人生感悟令我们窒息!人生就在这一闪而过的瞬间里,无法相遇倒是我们的命运,擦肩而过也属于正常范畴,当然在一个偶然中他的来电使我拿到《华原春梦》,不错这是我的荣幸之至……

    我相信,我与书的不解之缘定会永不破灭……2018年3月6日早晨八点许,赵建铜先生发微信给我说:书给我带来了,从我本人拿到书到今日大概阅完,我深感赵先生把铜川人的生活在他的笔下写的淋淋尽致!例如华原城的风貌特色,这充分表现了当年铜川很多地段特色,令读者在阅读之余可以穿越时辰、跨越云端!古人这样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么在读书的同时又体验了行路的趣味,这是本书的特点!《华原春梦》不仅是一个梦,更是一部奋斗史,一部民族心灵的深刻记录!

    本书以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的统治为背景线,用民族风情淳朴,刚烈的华原县城为台阶,再现华原群众的爱、恨、情、仇和不畏强暴、追求进步正义的反抗精神,反映了官匪与民众、正义与邪恶、人性与礼教的交织与冲突!作者他才华横溢!在人物众多的这本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在赵建铜老师的笔下,以持重沉稳、公正厚道、执着而追求进步的精神把每个人物都描写的栩栩如生!我认为《华原春梦》不仅写出了华原城的社会风情,更谱写了铜川民众奋斗的曲折历史,讴歌了旧时代铜川人追求正义、追求进步、追求幸福不为已甚的坚强奋斗精神,它是一部弘扬正能量的铜川美文!

    事关情感故事,在这里作者着力在文中体现!雒兴华与雒月娥的爱情故事在他的笔下写的含蓄深沉,雒玉河与采药女甜美的爱情纯真,白豹子与郑竹青的爱情更是无视礼教,轰轰烈烈!所以情感故事作者写得精彩至极,令

  • 2、 白鹿原读后感书评:原原一生

    相信很多网友都读过陈忠实著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该书主要讲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白姓和鹿姓两个大家族祖孙三代之间的矛盾恩怨,表现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悠久古老的白鹿原,见证着原上人的一生。题记

    在一只飞舞跳跃的白鹿精灵下,白鹿原就这样神秘地展开了。

    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没有太多深意的词语,以它最真实朴素的笔法给人深深一颤,不得不信服。这里是一个封闭的地区,有他们自己的信仰,这里的人都很真诚善良。他们是地道的农民,秉承着民以食为天为天的原则辛勤耕耘。

    素有仁义村的白鹿村是故事的起源,讲述了白、鹿两家的故事。我喜欢直腰板的白嘉轩,作为白鹿村的族长,他一生无愧天地,只要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待人全凭真心。即使后来腰板遭遇重击依然可以做到不坑一句,却在瘟疫差点夺走他妻子的生命时留下了眼泪。

    在这里我看到了浓烈团结的气氛,每逢喜事都可以听见鞭炮,唢呐声;遇到丧事大家则一块儿帮忙整理后事;让我最记忆深刻的是,无论召集族人的次数多么频繁,大家都会准时来。最单纯朴素的人们,以一个最原始的人模样创造生活;他们谨记祠堂的祖训,以一个典型的农民模范来教儿育女,并以此为荣。

    白、鹿两家每一个人都有传奇的一生,书中都详细地记录了他们的成长点滴。可未曾想过原本安分古老的白鹿原却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暴,新生的痛苦再次敲响了危险的警钟。经历过饥荒,经历过瘟疫,哪怕寸草不生,族人先后离世,白鹿原依旧在那儿。而他们的子女却因卷进后来的风暴,无法自拔,并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不安分的黑娃和听话懂事的白家兄弟从小就是玩伴,长大后却截然不同。本该接任下一任族长的白孝文因为接触了田小娥这个女人而改变了命运,他开始变得堕落,并染上鸦片。随后却振作起来终有一番作为。而长大后的黑娃曾当过土匪,后继续随鹿兆鹏投入革命,虽结局悲惨,却学为好人。

    而革命中的爱情经历过生死和风雨的考验,显得格外珍贵。白嘉轩之女白灵先后遇到鹿兆鹏、兆海二兄弟,因为不同的革命信仰而放弃了鹿兆海。而从小就主张自由婚姻的鹿兆鹏却把漂泊的心停留在了白灵身上。他们的爱情浸透了革命,感人肺腑。而白灵最终因被误以为是奸细而活埋。一个有着新思想的女性就这样离开了,我想那个时候就算白嘉轩再狠心也终究会心疼。

    作者用了一点神秘的神话色彩,引申了田小娥的故事。她被鹿三打死后阴魂不散,变作厉鬼附在鹿三身上并引

  • 3、 《青春梦想》观后感
    今天,康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视频,是关于衡水中学的一名初二的学生的演讲,令我感触颇深,他演讲的主题是“青春与梦想”。 相信很多同学对这两个词都不陌生,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他们呢?梦想,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潜移默化的,不曾疲惫,也不曾停下。青春,将梦想托起,将思想点燃,将热情释放。 每天,我们忙于家和学校之间,为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我们的前途,为了我们的事业,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为了它而绽放,只有拼搏,有时无奈,望着天边的彩虹又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我一直坚信蝴蝶不经历蜕变的痛苦,就没有翩翩起舞的姿态。流星不划过天际,就不会有灿烂的摩擦,更不会有它独特的价值。我们只有经过青春的洗礼和暂时的告别才会让梦想更加坚定,对未来更有信心。我不怕孤单和寂寞,不怕泪水的掉落,我要飞越世界,履行我对自己的承诺。 也许在未来的路上只有我们自己,即使路上布满荆棘,但我们依旧会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也许在痛苦失意时,会有泪水悄悄的滑落,但是,在擦干泪水后,我们必须重拾信心向前冲。 我要在我十四的天空中尽情地放声歌唱,高唱我的青春,唱出我的梦想,谱写我青春与梦想的华美乐章。
  • 4、 《原狱》读后感

    《原狱》读后感

    这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生存寓言。一群农民起义者为逃避官府追捕,匿入煤窑挖煤为生,残酷而充斥着血泪的原始积累由此开始。不蓄私银的美好时代结束了,共同的精神崩溃了。以金钱为基础的新秩序在一场场火拼与厮杀中建立起来。

    有了雇佣与被雇佣,有了剥削与被剥削,有了暴富与赤贫,有了这块土地的繁荣“娼盛”。花窑原始积累的残酷不亚于煤窑,金钱的气息充斥在糜烂的空气中,花船上滋生着年轻女人的梦想,煤窑下沸腾着青壮男儿的热血。然而,仍有人顽强地以人的名义生存着,挣扎着,呼唤着公理与正义,期待着革命。

    我想,那是一支血性的队伍,迫于生计,无奈地逃离家乡,颠沛流离,直到大漠河边,老团总倒下的那一刻,他们的命运,注定要在这儿跌宕。同治七年八月的大漠河畔,这群血气方刚的北方侉子,从此在这个小镇——桥头镇上安家落户,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然,也改变了这一普通小镇的命运,甚至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主人公肖太平从曹团的二团总,沦落到全部身家只有十五两二分三厘纹银的侉子头,沦落到白二先生黑窑下背煤的力夫,最后成为桥头镇煤炭大亨,垄断整个镇的煤炭产业。这当中的沉浮、起落,足以让整个镇甚至整个漠河城的人细细品味。

    可以说,白二先生是肖太平及其家族命运转折的关键人物,这个桥头镇的风云人物,给了肖太平一个侉子坡,给了他一个破竹筐,从此,这位顽强地侉子头,用一个破竹筐,背出了一个辉煌的煤窑时代。

    煤炭业——这是一个用血泪和尸体铸就起来的产业,一条条血气方刚的汉子,从此用自己的青春和力气为这个产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佝偻着年轻的背,将一固定的筐筐黑色的财富背出窑洞,为资本家积累更多的资本,然后换取那少得可怜的窑饷,去养活一家人,养活在煤窑下压抑许久的欲望。

    桥头镇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十八姐和玉骨儿,这两个传奇的女人,用一条花船发家,成为桥头镇经济的又一大支柱。淫靡之风在三孔桥下,在整个桥头镇上蔓延。她们用可怜的花船姑娘,满足着可怜的窑夫,也满足着自己的财富积累。就算后来十八姐命丧黄泉,玉骨儿也未让这一大产业没落。

    我想,这是一个或悲或喜的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原始的资本积累愈演愈烈,而与此同时,建立在劳动力压迫基础上的贫富差距愈拉愈大,道德沦丧,勾心斗角,欺压与迫害的戏码不断上演,这是一个矛盾的时代。

    小镇上的传教士詹姆斯,想用上帝的福音来感化这群愚昧的民众,甚至想用西方的文明果实来冲开这个

  • 5、 猎原读后感

    猎原读后感

    纪天材(原甘肃《甘南报》主编、藏学家)

    我有缘也有幸较早地获得读《猎原》的机会。真是先睹为快。读罢,除了得到一种阅读的快乐外,我被书中人物悲惨命运遭遇所深深地震撼,一股悲凉之感久久不能从心头拂去。三年以前,作者为我们奉献的一部力作《大漠祭》,不仅在他本人的创作上,就是在整个西部文学上都竖起一座里程碑。这里程碑,是一种标志,是一个参照物。所以在读的过程中和读后议论时,都不由得总与《大漠祭》相比较。《猎原》的人物如孟八爷、猛子等都是《大漠祭》的人物,但他们在《猎原》中主要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作者在《猎原》中描绘出了另一种全新的生活画卷,塑造出豁子女人,黑羔子,炭毛子、拉姆等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不仅写出凉州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更写出凉州人的心态和命运。我的感受:比起《大漠祭》,《猎原》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技巧上,都达到新的高度,比第一部写的更好。

    首先,《猎原》写得大气恢宏,可以说是气象万千,为读者展现一幅雄浑苍凉的西部人的生活画卷。小说以孟八爷和猛子受派出所之命进沙窝追寻偷猎者的踪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描绘凉州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多彩生活。这里有沙湾农民的耕作,有猪肚井――草原上汉民和蒙古人的游牧,还有南山藏族的狩猎和宗教活动。我们知道,在有着五千年历史河西走廊的绿州上,曾经生息繁衍过众多民族,还曾出现过几代地方割据政权,多种民族,多元文化,使凉州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凉州人的血管流着多种民族的血液;凉州人的精神里,有着多种民族的基因;凉州文化里有多种文化的忧伤。作家雪漠生活在这片热土,他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对此有着深切的感性体验;同时,他又刻苦攻读,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进而探得凉州文化的底蕴,触摸到凉州人的心灵深处。他有一篇十分流畅优美的散文《凉州与凉州人》,就是他理性思考的结果。这篇散文中,他写了凉州的环境、历史、凉州人的优点和劣根性,写得十分精彩而深刻。由于他洞悉凉州的过去,抓住了凉州文化的精髓,深刻了解凉州的人心态和命运,所以《猎原》的场面更大。人物除了沙湾的老顺们外,还有南山的瘸阿卡、拉姆、沙窝里的豁子、蒙西古人道尔吉、萨仁等,故事更为纷繁精彩,整部书中弥漫一种神圣又神秘的气氛,充满历史的沧桑感。

    其次,《猎原》思想深刻,文章以寻查追捕偷猎者为线索,但它绝不是警匪小说。小说用大量的篇幅写了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沙害、尘暴、鼠害、虫灾,狼祸不断,凉州

  • 6、 余华活着读后感

    余华活着读后感 在这四角的天空下,无数命运的碎片相互碰撞,相互交错。在历史的岁月中,无数的人如尘埃般被风暴湮灭,只是,仍有人在活着,活着,在命运的缝隙中前行。只因为有美好让他们珍惜,有记忆让他们怀念。 福贵,他从富贵走向贫穷,他从虚幻的世界走入现实,家破人亡,没有了支柱的家土崩瓦解,而他,也被抓去不知踪迹。或许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开始,但在遥远的地区躲避枪林弹雨的他,是否会想到,有一个人,在每时每刻地思念他。 家珍,这个一直默默关怀福贵的妻子,这个与他命运息息相连的女人,同样有着坚强与执着。她一直在等待,等待丈夫回头的那一刻,等待与丈夫共同前行的那一天,等待着他们共同活着,走向命运的归宿。似那天空中无数流星划过,重重撞在黑暗中挣扎的社会。无数的火光从历史的扉页中迸发,燃烧着那不屈的心。 福贵、家珍,一位是暮然回首的男子,一位是坚强不屈的女子。他们都这样地活着,这样平凡地活着。在贫穷中,在饥饿中,在严寒中,每一次共同微笑,每一次互相关怀,每一次含泪回忆曾经的片段,然后笑着让泪流下。原来,在记忆中有这样一种力量,让他们不再孤独,不再畏缩。即使被命运的碎片扎得遍体鳞伤,即使生活被一次次悲哀淹没。人们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而他们却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好好活着。 生活是多变的,当我们为挫折而失落,为困难而烦躁,为打击而放弃,我们是否会想到,自己的背后,有着无数人对你的关怀,对你的付出。曾经,那些在记忆中飞舞的一个个故事,在记忆深处流淌的脉脉温情,让我们在一刹感动,让我们微笑面对明天。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生、死,不仅仅如涨潮时的黑色巨浪,滚滚而来吞没了沙滩上的足迹。它所期待的是一次次破茧成蝶的新生,是一道道生命的脉络。 是那些情感的凝聚,使我们如此坚强。一如福贵夫妇,他们没有在时代中渐渐消失,而是用那平凡的生命,用那平凡的人生,去拥抱我们的心灵。 抬头去看窗外的金色阳光,澄明的天空映鉴着我们的青春。在无数美好的岁月下,有着我们奔腾的身影。 活着,活着!

  • 7、 《华胥引》读后感

    《华胥引》读后感(一)

    读了网上最流行的《华胥引》,算不上一本很好的小说,故事有曲折起伏,语言也算有趣,但都脱不了小女生写情爱故事的套路,女主角永远貌美如花,男主人公永远深情款款,至死不渝。孰不知人间美女千里挑一,一往情深的男人更是稀有,怕是亿里也挑不出一个吧!想分辨一个故事作者的性别其实很容易,只须看主人公即可。若女主角被描写成冰清玉洁、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却对男主角爱的付出一切都在所不惜。作者大抵是个男性。若男主角被描写得用情至深,爱上一个女人便终其一生不能忘怀,那作者大体是女人了。

    大约人总是自私的。男人总希望女人可以为自己付出一切在所不惜,最好这女人再貌似天仙,纯洁的不食人间烟火。那就满足所有的期待了。经历了现实中青草遍地、芳草难寻的无奈;脂粉横流、清纯不再的失望;贤淑成为历史、野蛮当道的痛苦;男人也只能把所有的梦想寄托给小说中的人物,让女主人公集所有优点为一身。对同性是聊以安慰,对异性是树一个楷模,他日骗无知少女时也可佐以为证。

    女人则是被天生的无安全感折磨,一心寻找可将此心托付终身的人。特别是在现实中遍寻无果,又看过太多的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渐渐连自己也怀疑那样的那人是否存在。当现实那样硬生生摆在眼前,硌的眼生疼生疼。只好把内心仅有的一点幻想融进故事里:我无法左右现实中你的方向,但故事里的你爱上了,就是一辈子。这样的结果是:故事里多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又赞叹不已的男人,混淆了更多女人的视线,把故事当成了现实,拔高了对现实的期待值,被无情的事实伤得更重。家里有女儿的人实在应该注意,青春朦胧的年代一定少看小说,尤其要少看女作者写的小说。以免误把书里的故事当成真,把书里的深情当成自然,反而承受不了现实之重,带来一生的遗憾或痛苦。

    扯远了,值得写两句的也就是故事的创意吧。一把织梦的琴,一个梦与现实的交替。每个人在一生中总有选择的关口,非此即彼的时刻,无论选了那条路,谁能保证自己未来不会后悔。总会忍不住的想,如果当时我选了另外一条,怕是比今日更好吧?如果梦里我们可以将过去的遗憾弥补,如果梦里可以重新来过,谁又经得起这样的诱惑,哪怕要付出生命?生命的珍贵本就在是一条单行线,只能往前不能往后。如果可以有机会弥补过往,谁又会在意是梦中还是现实?佛说一切皆是虚空,包括我们认识的真实世界。也许现在的我们也正在做梦,梦醒后是另外的世界在等待我们。

    《华胥引》读后感(二)

    梦一场

  • 8、 白鹿原读后感1300字: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所描述的生活在时间跨度上由晚清至新中国建立大约50年。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的50年,如国共合作,农业讲习所的兴建,北伐等,以老百姓的眼光来叙述这些事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期间的各种矛盾与斗争是最复杂的,作者把阶级斗争放在名族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如以鹿兆鹏、韩裁缝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以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还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这其中反映出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纠葛,斗争也不仅仅仅围绕着阶级阵营而展开,又围绕权力、财产、荣誉、道德等展开,从浅入深,增加文章的复杂与内涵,使读者自行品味文章中所包含的本质。

    文中白嘉轩是个饱受传统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的人。他曾为了得到梦中的风水坟地,而让鹿家为了六分水地而打斗诉讼,但在官赐仁义白鹿村之碑之后,更得圣人朱先生为富思仁兼重义的点拨,他却修祠堂,建学堂,广施教化,营造白鹿村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为了乡民利益而主谋鸡毛传帖,交友抗税;惩罚鸦片烟鬼和赌徒,整肃族规纲纪;大旱求雨而甘当马角等。正是由于白嘉轩谨遵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文化信念,使得他即使在急剧动荡的年月也能充分表现出自信、自尊、务实的精神风貌。比如他虽是风搅雪的受害者,但绝不参与复仇行动,反而为农民协会员们求情;尤其在家族冲突。派系复仇愈演愈烈之时,这种文化人格更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和辉煌:他不为利禄官位所诱惑,不为强权暴政所屈服,不被他人蜚短流长所左右,不随政治风向所摇摆。白嘉轩的正气和大义,来自于他的文化人格意志;其理想文化人格的构成,基于这片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地。这片;令人沉醉的地方。

    黑娃,也是一个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他在结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后,虔诚拜师念书,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从此,黑娃真正开始了自觉的脱胎换骨地修身,几乎完全摒弃了原先坏习惯,强迫让自己理解并养成了一个好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中国古代圣贤们那些镂骨铭心的哲理,一层一层的自外至里地陶冶着这个土匪胚子。小说将黑娃修身做人、脱胎换骨的画龙点睛般的书写,树起了一座圣贤文化神话纪念碑。

    作者笔下,在一个个繁杂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慢慢凸显,白嘉轩、鹿三的顽强、坚毅、保守,鹿子霖、田福贤的奸诈、自私自利,黑娃的诡异多变由于每个人信仰、人生观的不同,虽然出生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分离开来。接下来一系

  • 9、 《余华活着》读后感

    活着余华读后感

    上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开始对余华有点产生兴趣。课间同学还不停的讨论着。不知谁说他的小说《活着》很有味道,太好看了。于是我抱着一丝好奇借了这本书。10月5号下午,本着无聊便看了起来,谁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知道把它看玩。

    《活着》是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用一天时间对其一生苦难的叙述。在近四十年里,他经受了人间的很多苦难,面临了与一家四代人的生离死别,他本应该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余华自己所说的那样

    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不死,让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义,有着自己的不死。

    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叙述方法,但却有种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读越有沉重感。而这种沉重感并非故事情节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作者用最普通甚至于冰冷的语气去描述不寻常的事情。而这种沉重以至于难以自拔的感觉就悄悄地潜入我心里。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说余华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

    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贵的经历,即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直到看到最后,看完了一本书,再回过头来看看作者的简介、别人的评语。我又有了新的感觉。

    回到本质,我一直在想《活着》的目的何在。仅仅只是为了写小说而写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说法。有人说他只是为了让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而还又人说:实际上,这又暗示了中国文学的另外一个事实:以现实主义做口号的现实主义其实是最不敢面对现实的。比如: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这里。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10、 余华兄弟读后感

    余华兄弟读后感(一)

    感觉《兄弟》就文字2020的表述上来说,和易中天还是有很大差距。

    从表现人物来说,很多时候还是给人很突兀的感觉,就是有时候,他突然交待的人物的特性让人觉得和之前的阅读很不符合。

    不过余华要通过这本书灌输了他的什么样的人生感悟,这个肯定是很有深度的。

    李光头这人不是个简单的小流氓,不简单,有非常坚强的神经,所有后来才成为亿万富翁。你能不能达到这点你就问问自己,你能不能做到,满街人都指着你议论,指点说你是个大流氓,你还自我感觉很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光头雷厉风行,他就是奉行着自己非常简单的逻辑,用坚强的神经去做了,很多次之后就成功了:他想看女人屁股,就去厕所偷看了;他喜欢林红,就死缠硬缠

    我非常欣赏宋凡平这个人,心里也为他竖起了拇指。他最让我钦佩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微笑。那种对生活的态度,对爱人的态度,真的近乎完美!(在文革被批斗的时候,还说去看海,说要不然这么好的天气,不去看海岂不是浪费了;朋友,你能在遭遇不幸之后仍然对着湛蓝的天空感叹:哇,真美么?),虽然这个是小说中的形象,是任你去相像的真空中的完美形象,但是那灵魂,越出纸面,深深感染着我。

    宋刚,是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如果说李光头是个神经坚强的人,那他简直就是庸人自扰。林红的爱情就在面前,他就那么活活地给糟蹋了不过我感觉我很像他,太在乎别人的想法,于是自己把自己的想法不断推翻,却不能坚持某个哪怕是暂时看来是错误的做法我没有看完,不知道他是不是后来改变了,但是我想,我会去尝试在这点上改善自己:我绝对会明确追求自己明确知道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

    小说构建了非常完美的人物,浪漫的故事情节,还真的让人陶醉

    我看完下部了,感觉有些上边说过的话我是要收回:

    显然,纵然李光头暴富,余华还是对之不屑等一切浮华褪去的时候,剩下的还是真情。

    纵然宋刚一生胆小拘谨,但她们小两口恩恩爱爱十余年可歌可泣!

    下部整个为我们呈现了现在整个社会的缩影,个人感觉,就其写法,也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非常毛躁,不如上部好。

    上部和下部,宋凡平和李兰,宋刚和林红,这两对恋人,都被拆散了。不同的是,宋凡平和李兰在誓死不渝的爱情中挥别;后者在背叛中一刀两断。

    追求正义的人先走了,但是铮铮铁骨;向世俗屈身的人富起来了,这人要是有钱了,就什么都有了,最重要的,他便有了爱心。

    很多的勇士,都将默默倒下,为他们书写丰碑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1-08-19

  • 2019-09-22

  • 2022-04-30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7

  • 2021-04-18

  • 2019-09-20

  • 2019-10-22

  • 2019-10-19

  • 2021-07-13

  • 2022-12-0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2-12-07

  • 2022-02-09

  • 2019-10-22

  • 2019-10-28

  • 2021-08-14

  • 2019-11-06

  • 2019-09-19

  • 2022-01-20

  • 2023-07-01

  • 2019-09-20

  • 2023-01-02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1-08-14

  • 2023-03-07

  • 2019-09-21

  • 2019-10-19

华原春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华原春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华原春梦读后感、2024华原春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