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 > 地图 >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相关栏目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热门栏目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推荐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

(共 8744 篇)

  • 1、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优秀范文)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是我暑假期间读过的一篇励志故事。起初是被题目所吸引,“为什么呢?为什么河流不走直线?”带着这个疑惑我翻开了书页。

    故事描述的是一次课堂上的情景,老师把地图展开问同学们:“地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大家回答:“不是直路,是弯弯的曲线。”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呢?为什么河流不走直线,偏要走弯路呢?”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人说河流走曲线,拉长了流程,为了拥有更大的容水量,发洪水时,就不会水满为患。还有人说,河流走曲线,拉长流程,流量减少,对河床的冲击力就减小,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老师说:“你们说的都对,但我看来,河流不走直线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它遇到许多不可逾越的障碍,它只有走弯路,绕道而行。”也正是这河流走弯路,才使它避开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

    掩书而思,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没有什么人的一生会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坎坷,遇到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成是一种常态,不要悲观,不要失望,更不要停滞不前。

    泰格尔说过:“上帝是为了坚强人们的意志,才在人生的道路上布下重重困难。”既然如此,挫折并不可怕,我们要把绕弯走路,越过困难,当做是前行的另一种方法,另一种形式,这样就可以像河流一样,最终抵达遥远的大海。

    人生就像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人生就像一片惊涛骇浪的海。学习怀着一颗平常心看待坎坷和挫折,就像拥有了一把砍伐荆棘的刀;就像拥有了一面乘风破浪的帆。

    把曲折的人生看做一种常态,越过一道道挫折与困难,我们就会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 2、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600字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是我暑假期间读过的一篇励志故事。起初是被题目所吸引,“为什么呢?为什么河流不走直线?”带着这个疑惑我翻开了书页。

    故事描述的是一次课堂上的情景,老师把地图展开问同学们:“地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大家回答:“不是直路,是弯弯的曲线。”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呢?为什么河流不走直线,偏要走弯路呢?”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人说河流走曲线,拉长了流程,为了拥有更大的容水量,发洪水时,就不会水满为患。还有人说,河流走曲线,拉长流程,流量减少,对河床的冲击力就减小,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老师说:“你们说的都对,但我看来,河流不走直线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它遇到许多不可逾越的障碍,它只有走弯路,绕道而行。”也正是这河流走弯路,才使它避开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

    掩书而思,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没有什么人的一生会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坎坷,遇到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成是一种常态,不要悲观,不要失望,更不要停滞不前。

    泰格尔说过:“上帝是为了坚强人们的意志,才在人生的道路上布下重重困难。”既然如此,挫折并不可怕,我们要把绕弯走路,越过困难,当做是前行的另一种方法,另一种形式,这样就可以像河流一样,最终抵达遥远的大海。

    人生就像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人生就像一片惊涛骇浪的海。学习怀着一颗平常心看待坎坷和挫折,就像拥有了一把砍伐荆棘的刀;就像拥有了一面乘风破浪的帆。

    把曲折的人生看做一种常态,越过一道道挫折与困难,我们就会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 3、 人生可以走直线读后感

    人生可以走直线读后感(一)

    《人生可以走直线》i这本书读后,就像喝了一杯茶,细心品味,认真回味,恰有一番好味道。它能调整我们的心态,指引我们做事做人的方法,一本好书就是一个人好的指南针。

    这本书共计通过7个章节,共计29条职场成长准则来告诉我们读者,你应该拥有阳光下的成功。

    第一部分,先规划人生,再规划。

    首先,还是要先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是什么,然后认准了就去做。

    第二部分,你总能战胜困难。

    在这一部分,我认为第六条准则很重要。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判断力。

    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和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每时每刻都充满着诱-惑和危险。一个人,首当其冲的是要认清这个社会,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然而,现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本书就告诉我们一些方法,帮助自己锻炼自己的判断力。

    第一, 条件允许的话,先收集资料做调查。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出正确的判断,首先你自己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量,才能对事情进行足够深入的了解,以至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 别被主流思维束缚,保持独立精神和适度的怀疑。

    第三, 适当的听取别人的意见。

    第四, 事事判断,从小事开始锻炼判断力。

    这本书书也告诉了我们一些方法,先试着做判断。比如,在看到一条新闻时,试着判断一下新闻事件下一步的发展,以及可能的影响。看到一部电影上映,试着判断一下它未来的票房,听说一款新手机即将上市,判断一下它的可能售价,看看财经新闻,判断一下明天的股票指数

    第五, 千万别相信判断力是天生的,别认为判断就等于赌博。

    第三部分,总是比别人好一点点。

    其中第十二条准则,说的是要保持学习的心态。

    在职场中,我们的学习压力实际上远大于在学校。刚刚进入一家公司时,我们要学习公司制度,了解自己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掌握市场方向,洞悉客户心理,同时,还要适应团队协作,学会和同事沟通,进而,可能需要熟悉公司的渠道策略,产品研发,销售策略和竞争策略,当我们走上管理岗位,还要发现制定目标,制定战略,分工协作,与下属的人际关系,与其他部门的配合等,几乎都要全方位的学习再造。保持学习的心态将使我们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工作模式和人际沟通风格,在公司里工作,新问题,新挑战总是层出不穷,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最善于解决问题的员工骨干,获得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的资本。

    第四部分,人际学不教你的

  • 4、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读后感
    黄立红 当开始接触经济类文章和书籍的时候,我就想,什么是经济呢?是老百姓厨房里的柴米油盐么?是国家统计表格中的gdp么?这样的话,它既关乎百姓福祉,又关乎国家兴衰,应该神奇吧!带着疑问和好奇,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思路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西方经济学认为,由于我们的资源(至少大部分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正所谓欲壑难填(呵呵你懂的),所以不得不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操作的手段和途径就是交易。例如,你想开宝马,住别墅,那么你得有足够的票子呀,得支付人民币,这就是交易;正因为你囊中羞涩而又胸怀“开宝马、住豪宅”的大志,所以你奋斗不休,此乃人之本性。总之,经济是无数交易的总和,又由于人本性(欲望)的存在,因而可以说,经济学的本质是解释人性,也是演绎人性。 经济的增长等于财富的积累,对国家而言,就是gdp增长了;于个人而言,就是钱包鼓起来了。 那么,国家的gdp和老百姓的钱包,又取决于什么呢?作者的回答是历史进程、制度、产权和改革开放,其中制度是核心。在制度环境、法治水平、产权保护不咋的的国家和地区,勤劳仅能增加收入,而无法使人致富。什么原因呢?作者说了:在这样的国家和地区,他们阻碍了市场交易的发生与深化。等而言之,就是说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打个比方,就是阻碍了经济这台印钞机的向前转动。反映到个人身上,就表现为赚钱难!看到这,睿智的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说制度不健全就会阻碍交易的发生?答曰:自己看书去,篇幅有限。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本书出版于2008年10月,迄今已十年了,然而,书中所说的制度环境、法治水平、产权等等,现实生活中,他们背后的阴影,却仍若隐若现。所以,近年来,国家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企业和个人产权保护制度等,都可以看作是国家为发展经济而做出的努力和智慧决策。 那么,对我们个人而言,本书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经济虽然关乎物质金钱,但并不意味着沾染铜臭,它可以刺激人的欲望(本性),催人奋进。我想,年轻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为自己的未来做投资。现在不作准备,你未来的经济如何“发展”呢? 勤劳也许不能致富,但要想致富就必须勤劳。我们要对国家的决策、执行能力有信心,并相信自己,现在的勤劳付出终会换来未来对等的回报。

  • 5、 为什么

    有一天晚上,我做完了一天的事情就走到床上躺下。

    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咦,这里的人怎么都是那么奇形怪状的,而且还奇怪在没有一个人在工作。他们都在散步、游玩、做游戏而商店里面,工厂里面,田野上面却没有一个人。可是,商店里的营业照常在进行,工厂里机器照样在开动,田野里的工作照样有机器在进行

    咦,我为什么飘在了空中,而他们却能够在地上行动自如?我飘呀飘,飘到了一家汉煲店,我连忙抓住屋顶上的一面旗杆,顺着往下来到下面的客堂里。然后,我顺着墙壁往下走,终于坐到了椅子上。这时,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我就随口说了一声:最好来几只汉煲吃吃。啊,真奇怪,既然没有一个营业员,却在我的话刚说出口的时候,五只汉煲出现在我的面前了。为什么这样快呢?为什么没有人却一下子拿上来了?我想不管它了,既然来了,那就照吃不误,而且可以解决我现在肚子饥饿的问题。我立刻动手拿起一只汉煲吃了起来。

    正当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妈妈叫醒了我。我想妈妈为什么来叫醒我,如果让我继续在梦境中游玩,那该多好呀!

    我起床以后,一直在想着这几个为什么。我想来想去都想不明白。于是,我问了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这是你的心里作用罢了。因为你白天在想,晚上在梦境中就会出现。我感到还没有理解。对妈妈的解释,我还是没有弄明白。我想以后应该去找一些书来解决这一些为什么。

    是呀,我们有了什么疑难问题解不开,都可以去找书来解决。请等一下,我现在就去翻书。等到我弄明白了,一定马上告诉你。

  • 6、 读《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有感

    今天读了龙应台《野火集》中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感触很深。作者用犀利的文笔,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的劣根性,读后顿感畅快淋漓。畅快之余,也令我深思。

    此文主要批评了中国人的胆小怕事。如龙应台所说: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蜂螂,而是坏人。台湾人怕事、自私,只要杀不到他床上,他宁可闭着眼假寐。是的,警察执法不严,忍下了;爱护江河的人不敢对丢汽水瓶的少年生气;司机将车停在转弯线上,被阻的行人不敢生气

    台湾如此,大陆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小时候,看到有人上车不买票,我想当面质问他,妈妈却拦住我,说那种人管不得,我只好默默地看他下车。有人在街上随手扔废纸,妈妈不是上前制止,而是弯腰拾起扔进垃圾箱。在中国,不只我一个,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受过如此教育。他们渐渐学会了中国人特有的忍耐,学会了对坏人视而不见,而且常常为自己寻找心理平衡我有时就这样想:我是学生,没有资格去管社会上的事,我应该保持沉默。中国人的忍耐在有些时候的确是一种美德,但在面对街上的纸屑、果皮,面对江河中的垃圾,面对官僚的询私舞弊,忍耐就是懦弱,就是背弃良心!

    终于有人意识到忍耐的危害,站出来说话了。龙应台的《野火集》一出版,就有很大反响。但由于忍耐已渗透到中国人的骨子里了,很多人虽表示赞同,却很难将这些观点付诸行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传递这把野火,自觉地约束自己,监督别人,并把它作为自己应负的责任。我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人一起努力,有朝一日,每个中国人面对坏人、坏事时,都可以勇敢地说一声:我很生气!

  • 7、 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今天看了胡适写的《为什么读书》,获益匪浅。

    在论述为什么要读书时,他列举了三个原因。一是读书可以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财产,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将知识发扬光大,换句话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当你看不懂一本书时,应该暂时把这本书放下,看一看更为基础的书,待功夫成熟再看会那本书。三是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因为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

    我对第二和第三点的印象尤为深刻。在我看来,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专业人士更需要跨专业的技能。很多情况下,看似毫不相干的学问能在你在思考其他问题时带来很大的启发。达尔文创作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学说,其实部分是因为受到当时的一篇关于人口增长的经济学文章的影响。著名的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过:商业事件往往有错综复杂的原因,我们应该试着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加以分析。如果要达到前面两位大神的程度,最方便的方法莫过于广泛的阅读。股神巴菲特就提倡广泛的阅读,无论是在办公室、餐桌上,还是在飞机上,他都不放过阅读的机会。他阅读的书范围很广,有企业年报、各种报表、传记、历史书、科普书籍等等,按他的说法,这么多年来,是广泛的阅读让我致富。

    另外,胡适先生也提到读什么书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旧籍是经不起读的(指的是集、史、子、经)。胡先生对中国旧籍的评价在今天看来可能非常夸张。但是,结合中国现在教育情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网络上有一个有些内涵的段子:中国人爱考究着曹操是不是曹参的后代这种事,美国人则喜欢想怎样抵抗外星人入侵。前者喜欢往后看,后者喜欢往前看。暂且不讨论这句是多么的不严谨,但这句话却刺中了中国的一个痛点:对科技领域的关注不够。谈到解决的方法,胡适说:中国的书不够读,我们要另开生路,这条生路,就是每个少年人必须至少要精通一种外国文字。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大家都在学英语,而且不少人学其他英语,早就已经达到胡适先生所说的程度啦。其实不然。应试教育下的外语,已经让大多数人迷失了学外语的目的,本科生用到英语的地方,基本就是考场和美剧。尝试广泛阅读外国文献的本科生太少了,要知道,与科技相关的专业,最前沿的发现就在国外,不了解学科前沿,想在知识上有有用的创新是很难的。

    爱因斯坦读物理学的时候,课内课程学得很一般,但是他很喜欢拜读国际上一些大师的最新发现,正是因为受到当时普朗克一篇有关量子观点的文章的启发,他才想到光电效应的解

  • 8、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 几个世纪前,贫穷现象乃是必然的。那些国王和王后,如果不算其城堡和珠宝,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其实也是贫穷的,他们没有享受过暖气、电话或冰箱,更不要提低脂快餐和上网。然而今天,当世界上一部分已经非常富裕了,那为什么另一部分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富裕的世界中却始终存在着贫穷,这是困扰着所有经济学家的最难解的迷。穷国的人跟富国的人一样地聪明和富有进取精神。他强调指出,最关键的区别在于,穷国的绝大多数人过着一种没有法律保障的生活。他们对自己的土地、住宅或企业没有法律上的权利,因而他们不能利用这些财产作贷款的担保。他们常常得不到供水和供电这类公共服务。 今天阅读巴菲特相关书籍看到一则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上帝对财神说:“你为什么总让富人越来越富有,而让穷人越来越穷呢?”财神回答:“富人有富有的习惯,穷人有贫穷的习惯呗。那都是因他们各自习惯而决定的。”上帝不相信,于是片盒财神打了个赌。财神在路边建了个厕所,把金元宝放在厕所里。一个穷人过来了,就要在路边“唱歌”,上帝急忙上去阻拦说这样既不文明又不卫生,前面有个新建的厕所,让他到厕所里去。穷人嘴里骂到:“你以为你是上帝就大不了啊?大爷我爱在这撒尿拉屎,你能这么着?”于是就在路边解决了,也不理会来往的行人看见。接下来,一个富人过来了,也要尿尿,虽然这是路边没有一个人,但他还是进去厕所解决,结果在厕所里见到了金元宝。 因此,除非把钱放在穷人的口袋里,不然他们的习惯已经注定他们和金钱无缘。富人则不然,他们的眼里常常能看到穷人看不到的商机以及危机,他们的思想与习惯就是起着他们致富的关键。
  • 9、 《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今天看了胡适写的《为什么读书》,获益匪浅。在论述为什么要读书时,他列举了三个原因。一是读书可以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财产,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将知识发扬光大,换句话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当你看不懂一本书时,应该暂时把这本书放下,看一看更为基础的书,待功夫成熟再看会那本书。三是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因为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

    我对第二和第三点的印象尤为深刻。在我看来,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专业人士更需要跨专业的技能”。很多情况下,看似毫不相干的学问能在你在思考其他问题时带来很大的启发。达尔文创作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学说,其实部分是因为受到当时的一篇关于人口增长的经济学文章的影响。

    着名的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过:“商业事件往往有错综复杂的原因,我们应该试着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加以分析。”如果要达到前面两位”大神“的程度,最方便的方法莫过于广泛的阅读。股神巴菲特就提倡广泛的阅读,无论是在办公室、餐桌上,还是在飞机上,他都不放过阅读的机会。他阅读的书范围很广,有企业年报、各种报表、传记、历史书、科普书籍等等,按他的说法,”这么多年来,是广泛的阅读让我致富“。

    另外,胡适先生也提到读什么书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旧籍是经不起读的(指的是集、史、子、经)。胡先生对中国旧籍的评价在今天看来可能非常夸张。但是,结合中国现在教育情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网络上有一个有些内涵的段子:”中国人爱考究着曹操是不是曹参的后代这种事,美国人则喜欢想怎样抵抗外星人入侵。前者喜欢往后看,后者喜欢往前看。“暂且不讨论这句是多么的不严谨,但这句话却刺中了中国的一个痛点:对科技领域的关注不够。

    谈到解决的方法,胡适说:”中国的书不够读,我们要另开生路,这条生路,就是每个少年人必须至少要精通一种外国文字“。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大家都在学英语,而且不少人学其他英语,早就已经达到胡适先生所说的程度啦。其实不然。应试教育下的外语,已经让大多数人迷失了学外语的目的,本科生用到英语的地方,基本就是考场和美剧。尝试广泛阅读外国文献的本科生太少了,要知道,与科技相关的专业,最前沿的发现就在国外,不了解学科前沿,想在知识上有有用的创新是很难的。

    爱因斯坦读物理学的时候,课内课程学得很一般,但是他很喜欢拜读国际上一些大师的最新发现,正是因为受到当时普朗克一篇有关量子

  • 10、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书评欣赏:“不不不”的背后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部由美国著名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盖住主要讲述了作者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故事,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极易受对方的影响,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你的言谈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同学、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影响。如果你不承认,那么有可能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顶头上司很喜欢说不不不,久而久之,办公室的人在交谈时,尤其当他们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对方的时候就会说不不不。在***和上司结束一次聊天后,我给***说她刚才说了不不不,她整个人像一只炸了毛的喵,进入警戒状态,说服自己不要说那么多不不不。然而她不论和上司还是和同事说话,那不不不三个字依旧张口就来。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不不说的风生水起。可能我太过敏感,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现象,其他同事似乎还没有发现。所以听其他同事说不不不后我和***总会会心一笑。

    在读《少有人走的路》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五个字是:推迟满足感。那些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他人的人,是为了从否定他人中得到满足感吗?如果是这样,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妨慢下来等对方说完,再一针见血并加以缜密的逻辑将对方一枪毙命不是更爽吗?但是人人往往都不愿意推迟满足感,哪怕只是短短的几秒。因为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而这对于想要急切享受满足感的人来说先面对听完对方的错误言论实在太过痛苦,不如第一时()间享受满足感来的爽快。毕竟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和***认为对抗说不不不这个坏习惯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就算对方说的内容是错误的,也要耐心听完,然后再否定对方。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是解决这个坏习惯的根源。如今,我和***说不不不的次数在逐渐减少,有时候甚至在说到第二个不字的时候就会自动停下来。看看之后能否彻底改掉这个坏习惯。

    《少有人走的路》是***小姐姐推荐的,她推荐的次数多了,我自然想了解为何她不停推荐。这本书是我最近读书读的最慢的一次,总会思考一些内容投射到自己身上的情况,强迫自己去分析,有点痛苦,读到后面,心也乱了。读书于我而言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这本书让我沉浸其中去思考分析自己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8

  • 2021-05-25

  • 2021-05-02

  • 2023-01-21

  • 2023-02-15

  • 2019-09-26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2-12-27

  • 2023-02-17

  • 2023-05-05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1-08

  • 2023-03-16

  • 2023-05-04

  • 2021-09-18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1-13

  • 2019-10-22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2024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