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 > 地图 >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相关栏目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热门栏目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推荐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

(共 7091 篇)

  • 1、 「读书有感」生而贫穷读后感范文汇编9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有感」生而贫穷读后感范文汇编9篇”,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生而贫穷读后感 篇1

    先说说我是怎么看这本书的吧!刚开始拿到这本书,我以为我会用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空闲时间来看完它。可是没想到,234页的实质内容,第一天我就看了129页,内心一种特别的动力,在让自己看这本书,我想从书中找到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项没有发现。这本书前半部分用生活来分析,后半部分用经济学来分析,里面大量的数据和艰涩难懂的术语,看得让人头疼。

    看完这本书,仔细想想,这本书表达了我们的行为和心理决定着我们的"贫穷"。例如:人脑会以不同的方式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处理,本质上,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自己的将来的行动,但这常常与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不一致,这种时间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在花钱的同时,也计划着将来省钱。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耐心。你认为这可能吗?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这也就引出后半部分的观点:改变自己。这本书研究的都是发展中国家,这也包含中国。生活分析里的结论好像和高晓松赞同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很相似。人生来无差,只是后天环境的改变了。首先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做事受到同样的思维、风俗影响,更主要的是你生活在其中,你的习惯思维已经决定了你的一切。另一方面就是心理环境,对于人们自己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改变人们的期望不容易,却并不是不可能,因为人们常常放弃。身处环境的渐强,对于一件事不可能,人们自身被潜移默化的认为不可能,当你自己的内心认为不可能的时候,潜意识的不可能变成真的,这种情况常常受到一种心理过程的强化。失去希望,感到没有出路,这会大大降低人们渡过难关所需的自控力。面对风险,会使我们为此担忧,而担忧会给我们带来压力产生抑郁情绪。我们感到压力时更难集中注意力,这可能降低我们的效率。书中的实验表明:身体所分泌的皮质醇水平标志着压力大小。将实验对象置于实验室的压力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选择时,我们不太可能会做出理智的决定,充分认识自己潜力

  • 2、 为什么贫穷观影心得
    为什么贫穷观影心得 贫穷、富有与权力息息相关。 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说:“事实上世界上的每个人几乎都贫穷,贫穷的意思是基本需求的取得没有保障,无论食物,水或是现代的医疗技术。”现在社会上,确实还是存在许多贫穷的人、家庭。其实远从石器时代贫穷就很常见了,到中世纪的时候,贫穷是建立在剥削他人的基础上的,这到现在也是存在的。贫穷是掠夺的结果,各种形式的现代贫穷背后,都看得见暴力的痕迹。 其实,每个人的出生是无从选择的,有些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富裕,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生活贫困,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然而脱离贫穷的重要方法就是要让大家有能力赚钱。其实,现在在非洲的一些特别贫穷落后的地方,许多富人都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提供就业机会,虽然本质上来说依旧是剥削人们的劳动力,但我觉得,一定程度上,还是对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的。贫富差距锁造成的这一切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富人会为穷人做任何事,但是他们不会停止剥削的。现如今的全球化趋势其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今贫穷,有效减少了贫困人群。 在大环境下,还是有许多正义之士们为了减少贫穷而不断奔走。我在第五集中就看到有摇滚明星利用其自身作为明星的影响力来为非洲减少外债。最终他们成功了,许多国家都减少了非洲的债务。不说这些,在我国的话也一直没有停止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以缩短贫富差距。我们在各种宣传中也看到了,山区里面的孩子们艰苦的生活和一些上层人们的奢华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史学家伊曼纽·阿奇彭说:“现在是史上最富有的时候,却也是穷人最多的时候。”其实,还是有许多人固步自封,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他只愿意在自己所拥有的那一亩三分田上埋头苦干,觉得那样才是最值得的。 诺贝尔奖得主及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贫穷不会随着经济成长自动消失。”我个人觉得他说的没错,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一样有钱的话,我觉得应该没人再愿意做苦力,比如,建筑工人和在工厂的流水线工作等等需要动劳力的工作,我觉得贫穷其实也是必然存在的,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不过就只有减少贫困的数量,而不能根本上消除贫困,当然也消除不了。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全球依旧有许多的贫困人群。 为什么贫穷这一系列的视频就是向我们展示了社会的残酷,我们总会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我们或许不能帮别人脱离贫穷,但是至少我们要让自己脱离贫穷。贫穷是最恶劣的暴力,我
  • 3、 能给予就不贫穷读后感

    能给予就不贫穷读后感(一)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能给予就不贫穷》这篇文章。读完后我受益非浅,文中的小女孩太令我感动了:在教师节那天,一个老师收到了一个这样的礼物: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的礼物,纸上画着一双鞋,周角很粗糙,颜色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样的鞋吗?这个老师把鞋认真的收了起来,礼请情意重啊!

    过了几天,那个小女孩的作文让他知道送给他鞋的理由,原来她以为老师家里穷,但他还是不明白这个小女孩怎末知道穿布鞋就代表他是穷人的呢?原来小女孩也穿着这样的布鞋。最后老师告诉她: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因为你知道关心别人。

    读完后,我知道了: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能够给予他人帮助与关心,他就是富有的。能给予就不贫穷这句话一直让我回味。

    能给予就不贫穷读后感(二)

    我读了一篇文章叫《能给予就不贫穷》,我受益良多。

    这个故事讲的是:教师节那天,同学们给老师送来了许多礼物,其中有一件礼物很特别,那是画在纸上的一双皮鞋。老师被她的这双皮鞋感动着。有一天,老师在改作业时,看到了一段话,她告诉老师等她长大了,能挣钱了一定要给老师买一双真的皮鞋。这个同学认为老师和她一样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皮鞋,所以穿布鞋。后来老师告诉她: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是啊,能给予就不贫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些社会人士每年都将自己微薄的收入捐献给灾区,有些拾荒者还照顾着一些孤儿。他们都是真正的富有,心灵上的富有。但有些人却不一样:一些富二代极尽奢侈的炫富,还有一些无良老板拖欠这民工们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这些人虽然在物质中很富有,但在内心世界中是极度贫穷的。

    所以,能给予就不贫穷!

    能给予就不贫穷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能给予就不贫穷》,故事讲的是:教师节那天,孩子们拿着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了老师,大多学生都是送的鲜花、卡片、千纸鹤,但有一个小女孩送的却是一双花花绿绿甚至可以说是粗糙的纸皮鞋。老师把鞋收了起来。在这个小女孩子的作文里,老师终于明白了小女孩的心意:别人穿的是皮鞋,而老师穿的是布鞋,所以老师肯定很穷,于是她就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送给他,不过那双鞋不能穿。

    这是一个明净的女孩,在明白女孩的心意后,老师问同学: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啊?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有的说健身,但奇怪的是没有人说老师贫穷。后来老师

  • 4、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读后感(3)篇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读起来相对会比较累,坦白说这个书不厚,但是断断续续我读了一个月。坚持读下来的原因是这个书有很多观点非常值得思考,并且作者每提出一个“穷人为什么穷”的结论时,作者的逻辑非常严谨,并且大多都可以在自己或者周围找到类似思想和做法,所以… 毫无疑问我是个穷人(摊手翻白眼);

    【贫穷的根源】穷人表面上最缺的是金钱;本质上可能最缺的是野心;脑袋里可能最缺的是观念;面对机会时最缺的是把握;命运中最缺的是选择;骨子里可能最缺的是勇气;改变上最缺的是行动;肚子里可能最缺的是知识;事业上最缺的是坚持;性格中可能最缺的是胆色。我记得这本书我看到一百多页的时候,跟我一个朋友讨论这本书的内容,当时给我感觉最大的是,穷人穷真的不仅在钱的问题上,而是穷人相对于富人来说穷的是思维和格局。就说在中国买房这个问题上,多少人是因为房子拉开了跟自己同水平的人之间的巨大差距。虽然说很多通过买房进入“有钱人”这个行列的人是因为运气或者其他因素早买,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因为思考方式和看待问题的眼光以及格局。

    我记得我看另外一本叫《安琪拉的灰烬》的书时,那种很心累的感觉在这本书里面都可以找到答案。穷人穷的时候不会努力去找事情做,不会把赚的仅有的钱给孩子改善伙食而是去买酒喝,不注重孩子的教育,不会因为已经有四个孩子因为缺吃的饿死了而去注重或者的孩子是不是应该吃的更好一点,不会因为家里没有钱注重生育而是毫无计划的孩子接着一个一个生等等,这些很难说全部都是时代背景的原因,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思考方式,野心,行动,坚持……

    文中通过作者在18个不同的国家调查穷人的时候得出了很多我们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能找到的很熟悉的场景,分享几个我印象很深刻的几个点:

    1、穷人在选择食品时,主要考虑的并不是价格是否便宜,也不是有无营养价值,而是食品的口味怎么样。

    2、人们手中的钱越少,就越不愿意买健康食品。

    3、比食物更重要的——穷人常常拒绝人们为其想出的完美计划,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些计划会有什么效果——这也是贯穿本书的一个主题——穷人饮食习惯的另一个解释是,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有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

    4、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洗礼等,这可能是怕丢面子的结果。印度的婚礼、非洲的葬礼是导致贫穷的主要原因。

    5、摩洛哥的一个穷人——认为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这一点感触很深,就像很多人宁愿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

  • 5、 为什么贫穷?纪录片观后感

    《为什么贫穷?》是一部由丹麦和美国共同制作的纪录片,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这部片子就是典型的bbc黑中国的片子,如果连这个都看不出来的人,我认为你没有必要叫嚣读书无用论,你就只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水平太低。就连英国都请中国教他们99乘法表。那些叫着大学无用论的,基本就是大学靠混,考试靠抄,宿舍靠电脑。而且,那些叫着大学没教会他东西的人,往往就是最没用之人。同样的高中,有考一本的,有考大专的。同样的大学,有能出来马云的,有能出来罪犯。同样的社会,有混得好的,有眼高手低家里蹲的。如果你告诉我大专也是大学。我只能呵呵。你为什么没考上985?为什么大城市的人学习更好?不是教育资源更好,而是大城市爹妈的素质高,学生素质高。而许许多多的贫穷,往往都是等,靠,要。宣传扶贫,不是给你直接送东西,而是让你就业,但是很多人只想躺着拿东西。那些天天躺着的人,您考上大学了吗,如果您天天躺着也能考上大学,拿到世界500强企业的招聘书,这才是教育的悲哀。教育改变命运,不是考上民办大专就改变命运了,你得考上清华北大!如果你考上民办大专,那就只能说明你连努力都不努力!视频中的人问为什么别人不要我,你不想想自己有什么实力。在没有实力的时候就不要寄往别人收留你,哪家公司也不是开慈善的,凭什么白养你啊。自古社会都是先当孙子后当爷。如果你认为读完大学就想当爷,我看您不大可能。除非你刚一毕业,你就能研究出来军用大型涡轮发动机,但是往往刚一毕业的您出来,给您一个动量守恒的题目您都做不出来!

    这片子为什么采访这种根本不入流的教育机构,甚至不能称之为大学。他怎么不采访清华大学,中科院的农村学生!他怎么不采访刘强东。刘强东就是农村学生,但是人家努力,成为宿迁高考状元!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985)。如果那些喊着高考无用的人,您是否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状元,然后考上985.最后失业。我相信这种操作肯定会证明你的理论是正确的。

    那些叫嚣读书无用论的人,您根本就没读书,当然无用啊,您只是上了大学,走了一个过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觉得这不光是在天朝,在其他国家应该也有这样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天朝的高考制度,一步走错,步步皆错,这应该算是人生的第一道岔路口吧。但高考没考好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很有意思,片中要用三个角度来讲述跟考试相关 蚁族群体。

    1.开篇,成绩优异就能进入

  • 6、 贫穷阻挡不了什么
    一个退伍军人去当农村教师,没过几天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为了农村学生的成长,为了不耽误时间。他自己准备了一些药,他天真地以为吃药肯定会好的,至少撑一天是一天。但他实在想不到,他得的是尿毒症。直到那一天,他在讲台上昏昏沉沉地倒下了,同学们马上把他背起来,找到其他教师,送到了医院,医生说:“要治好他的病,要花掉五十万。”旁边的同学掉下了晶莹的泪珠。这对于他来说,五十万的确是个天文数字,就连五千,也是个无法想象的数字。他是谁?他就是伟大的农村教师——豆红波。 回到学校,同学们没说什么,各自回家了,可一些事却在暗中进行着。豆老师的父亲是买烟草的,一个月也就五六百元,而豆老师的工资,都被拿去资助可怜的学生们了,五十万对他来说的确真的是个天文数字。 那是什么事在暗中进行着呢?有个豆老师班上的孩子把自己家三口人的粮食——三十斤玉米,拿去要走三小时的县里卖,可以买二十元呢!自己一个人,背着箩筐,去县里买。一些孩子看到这个举动,也纷纷照着个女孩的方法去做,果然挣了好多钱。有的拿二十个鸡蛋去卖了六元钱,有的拿大米卖了十五元……孩子们的举动伤透了豆老师的心,这件事被校长知道了,校长组织全校来一起动员。总共挣了一千多呢!再加上老师们捐的,有三千多了。 但天真的他们不知道,三千,远远不止五十万,但是,这个三千不只只是一个数字,三千是孩子们和老师血汗的结晶。 终于,爱心“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捐献了自己的爱心,豆老师的病有希望了!他说:“我的病好后,我要继续回到学校教书,回报社会。”

  • 7、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 读后感(3)篇

    总的来说,书的内容是平实,也没有太多很深的东西。相反,我觉得内容还挺碎片化的,一些观点也是点到为止。也可能是对于书中列举的“99美分”下人的生活经验的隔膜,几次想弃读。

    黄教官认为,精英阶层在看待普罗大众时,总是很容易估算双方在物质方面的差距,而忽略了双方在文娱消费方面巨大的不平等——“事实上,精英圈层与凡人圈层,最大的不平等恰恰是信息不平等——这种信息往往是以娱乐消费品为表象,而文化娱乐消费品的差距,却又是最容易弥补的。”穷人没有预防疾病的意识,穷人无法意识到疫苗的好处,穷人会由于现实的匮乏而失去对未来想象的能力,但却也能理性到攒钱买一台电视机、收音机。而在缩小与富人的信息鸿沟方面,文娱消费上的投入提升了他的幸福感。

    电子书读多了,这几天读了两本纸质书,发现还是纸质书好,无论效果还是感受![抠鼻]

    值得反复阅读的一本好书!n经济学家,通常都很“高大上”,谈的话题都是大国大事,几乎不屑于涉及底层人民的经济生活。而作者,却能够以一种不指责不批判客观理性的态度,一种悲天悯人之心,深刻地剖析了穷人的本质,并且提出了众多切切实实能够帮到穷人的办法,远比那些高高站起指手画脚唾沫横飞的经济学家们,高可不不知多少层次。我所出生的环境,虽然不至于像书中描写的那么差,但确实也算得上的穷。因此,作者书中所描述的,穷人的信息的缺乏,教育的落后,工作的不稳定,对未来的无望,保险和保障的缺失等,导致深陷贫穷陷阱,恶性循环,我非常感同身受。可是很多时候都无能为力。就像很多人指责,帮助穷人只会助长他们的懒惰,有些时候确实施以善意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是不应该停止于此,而是应该像作者那样,深入穷人的生活,去找到他们种种让人费解的原因。还有,人性都是相同的,懒惰,短视,拖延,自私,只是穷人要忍受更多的痛苦和压力,更难以克服。

    一本多实证表述的书,说明了贫穷的本质:

    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羊群效应,最终被富人们薅羊毛。

    二、穷人肩负着生活的不易,没有时间思考如何增长自身财富。

    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

    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

    五、自我暗示,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穷人会更穷,富人会更富。

    如果富人们拒绝懒惰和公式化的思考模式,如果有仁慈的富人愿意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

  • 8、 能给予就不贫穷读后感400字:真正的富有

    我读了一篇文章叫《能给予就不贫穷》,我受益良多。

    这个故事讲的是:教师节那天,同学们给老师送来了许多礼物,其中有一件礼物很特别,那是画在纸上的一双皮鞋。老师被她的这双皮鞋感动着。有一天,老师在改作业时,看到了一段话,她告诉老师等她长大了,能挣钱了一定要给老师买一双真的皮鞋。这个同学认为老师和她一样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皮鞋,所以穿布鞋。后来老师告诉她: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是啊,能给予就不贫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些社会人士每年都将自己微薄的收入捐献给灾区,有些拾荒者还照顾着一些孤儿。他们都是真正的富有,心灵上的富有。但有些人却不一样:一些富二代极尽奢侈的炫富,还有一些无良老板拖欠这民工们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这些人虽然在物质中很富有,但在内心世界中是极度贫穷的。

    所以,能给予就不贫穷!

  • 9、 为什么

    有一天晚上,我做完了一天的事情就走到床上躺下。

    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咦,这里的人怎么都是那么奇形怪状的,而且还奇怪在没有一个人在工作。他们都在散步、游玩、做游戏而商店里面,工厂里面,田野上面却没有一个人。可是,商店里的营业照常在进行,工厂里机器照样在开动,田野里的工作照样有机器在进行

    咦,我为什么飘在了空中,而他们却能够在地上行动自如?我飘呀飘,飘到了一家汉煲店,我连忙抓住屋顶上的一面旗杆,顺着往下来到下面的客堂里。然后,我顺着墙壁往下走,终于坐到了椅子上。这时,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我就随口说了一声:最好来几只汉煲吃吃。啊,真奇怪,既然没有一个营业员,却在我的话刚说出口的时候,五只汉煲出现在我的面前了。为什么这样快呢?为什么没有人却一下子拿上来了?我想不管它了,既然来了,那就照吃不误,而且可以解决我现在肚子饥饿的问题。我立刻动手拿起一只汉煲吃了起来。

    正当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妈妈叫醒了我。我想妈妈为什么来叫醒我,如果让我继续在梦境中游玩,那该多好呀!

    我起床以后,一直在想着这几个为什么。我想来想去都想不明白。于是,我问了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这是你的心里作用罢了。因为你白天在想,晚上在梦境中就会出现。我感到还没有理解。对妈妈的解释,我还是没有弄明白。我想以后应该去找一些书来解决这一些为什么。

    是呀,我们有了什么疑难问题解不开,都可以去找书来解决。请等一下,我现在就去翻书。等到我弄明白了,一定马上告诉你。

  • 10、 能给予就不贫穷读后感400字2024 真正的富有

    我读了一篇文章叫《能给予就不贫穷》,我受益良多。

    这个故事讲的是:教师节那天,同学们给老师送来了许多礼物,其中有一件礼物很特别,那是画在纸上的一双皮鞋。老师被她的这双皮鞋感动着。有一天,老师在改作业时,看到了一段话,她告诉老师等她长大了,能挣钱了一定要给老师买一双真的皮鞋。这个同学认为老师和她一样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皮鞋,所以穿布鞋。后来老师告诉她: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是啊,能给予就不贫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些社会人士每年都将自己微薄的收入捐献给灾区,有些拾荒者还照顾着一些孤儿。他们都是真正的富有,心灵上的富有。但有些人却不一样:一些富二代极尽奢侈的炫富,还有一些无良老板拖欠这民工们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这些人虽然在物质中很富有,但在内心世界中是极度贫穷的。

    所以,能给予就不贫穷!

  • 2019-10-23

  • 2021-07-05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8

  • 2021-05-25

  • 2021-05-02

  • 2023-01-21

  • 2023-02-15

  • 2019-10-19

  • 2019-10-09

  • 2022-12-27

  • 2023-02-17

  • 2023-05-05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1-08

  • 2023-05-04

  • 2023-03-16

  • 2019-11-12

  • 2021-09-18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19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为什么贫穷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为什么贫穷读后感、2024为什么贫穷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