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 地图 > 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相关栏目
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热门栏目
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推荐
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共 1630 篇)

  • 1、 杜甫为什么这么忙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系列图片,听说呢,叫“杜甫很忙”,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的观点,嗯,先看看这几幅杜甫忙图吧。

    先是原图一个,看那儿,杜甫正坐在石头上,微微仰首,愁眉苦脸的。可经过大家加工,此时,一个穿着红白相间大衣服的杜甫横空出世,还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个汉堡;另一个正提着水桶去送水;还有一个正在装可爱自拍;还有打枪战的杜甫、骑自行车买菜的杜甫、上网写诗的杜甫,数不胜数。

    听说始作俑者是一群中学生,为什么这些人要涂鸦诗人呢?有些人很不解。有一些人很赞同:不错,想象力真丰富!也有些人不高兴了:这么伟大的诗人,被这些人改成这个样子,不就是在侮辱诗人吗?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来讲讲我的观点。

    我呢,是灰常(非常)赞同滴,这个嘛也不是不好,小孩嘛,是富有想象力的,画一画没关系!再说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放松也木有(没有)关系。有人说,那他们发到网上也叫放松?那他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不行?又有人说,国外的人一直在关注中国的诗歌文化,看到这些图,不就像自己人骂自己人,别人看着不可笑吗?哈,我大笑,外国人他们是灰常(非常)随和滴,他们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反而会想:中国人真有想象力啊!说真话,大家都说要尊敬诗人,其实呢,不就是要我们这群学生把诗背下来了吗?为什么不换种方式去走近杜甫呢?这样画说不定可以让更多人来关注杜甫,关注他的诗歌呢!

    最后总结一句,我同意这种做法,反正杜甫诞生1300周年了,庆祝庆祝一下,顺便吸引更多人来关注杜甫,不是一举两得吗?

    精彩点评:睿哲小小少年,能对时事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表自己之新颖观点,为涂鸦少年们正名,真是有勇有谋!文章论点清晰,小作者思维发散,分析利弊,势如破竹,让人读来痛快至极!当然,词不达意处需修改哦!少年强则国强,睿哲,十分看好你,加油!

  • 2、 《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今天看了胡适写的《为什么读书》,获益匪浅。在论述为什么要读书时,他列举了三个原因。一是读书可以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财产,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将知识发扬光大,换句话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当你看不懂一本书时,应该暂时把这本书放下,看一看更为基础的书,待功夫成熟再看会那本书。三是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因为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

    我对第二和第三点的印象尤为深刻。在我看来,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专业人士更需要跨专业的技能”。很多情况下,看似毫不相干的学问能在你在思考其他问题时带来很大的启发。达尔文创作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学说,其实部分是因为受到当时的一篇关于人口增长的经济学文章的影响。

    着名的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过:“商业事件往往有错综复杂的原因,我们应该试着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加以分析。”如果要达到前面两位”大神“的程度,最方便的方法莫过于广泛的阅读。股神巴菲特就提倡广泛的阅读,无论是在办公室、餐桌上,还是在飞机上,他都不放过阅读的机会。他阅读的书范围很广,有企业年报、各种报表、传记、历史书、科普书籍等等,按他的说法,”这么多年来,是广泛的阅读让我致富“。

    另外,胡适先生也提到读什么书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旧籍是经不起读的(指的是集、史、子、经)。胡先生对中国旧籍的评价在今天看来可能非常夸张。但是,结合中国现在教育情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网络上有一个有些内涵的段子:”中国人爱考究着曹操是不是曹参的后代这种事,美国人则喜欢想怎样抵抗外星人入侵。前者喜欢往后看,后者喜欢往前看。“暂且不讨论这句是多么的不严谨,但这句话却刺中了中国的一个痛点:对科技领域的关注不够。

    谈到解决的方法,胡适说:”中国的书不够读,我们要另开生路,这条生路,就是每个少年人必须至少要精通一种外国文字“。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大家都在学英语,而且不少人学其他英语,早就已经达到胡适先生所说的程度啦。其实不然。应试教育下的外语,已经让大多数人迷失了学外语的目的,本科生用到英语的地方,基本就是考场和美剧。尝试广泛阅读外国文献的本科生太少了,要知道,与科技相关的专业,最前沿的发现就在国外,不了解学科前沿,想在知识上有有用的创新是很难的。

    爱因斯坦读物理学的时候,课内课程学得很一般,但是他很喜欢拜读国际上一些大师的最新发现,正是因为受到当时普朗克一篇有关量子

  • 3、 《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

    人,为什么活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生长环境、阅历不同,会有不同的解答。最近看了一本书《人,为什么活着》,书中透过日本佛教大师—净土真宗创办人亲鸾圣人的语录,回答了这一人生命题——“在不自由的世界中得以尽享自由,’无碍之一道’是所有人追求不已的终极目的。”为此无论遭遇多大的痛苦,

    我们都要顽强的过下去,直至达成这个目的。

    “无碍之一道”,意思是:活在任何障碍都不再成为障碍的美好世界里。悲伤与喜悦、不安与安心、灾难与幸福……一切都转化为充实生命的纯洁的光辉,在不自由的世界尽享自由。

    书中有一故事:一少年,每天独自翻越一座荒山上学,他痛恨遥远的学校和难行的山路。后来学校转来一美丽少女,和他一个村庄。从此,两人一起上学,讨论,雨天他俩撑一把伞前行,少年企盼着“雨不要停……山再荒凉一些……路再远一些……那该多好”从前的“障碍”似乎反而带来了快乐。所以,很多状态,都是与人的感知密不可分的,客观事实不变,但我们可改变边的是自己的心态和格局!

    我也自问,人为什么活着?如何能达到书中可尽享自由的状态?

    是追求、创造。当我们用双手改造了世界,创造了美,就是活着的意义!

    是奉献、爱。母爱的无私、父爱的如山、友爱、关爱,都是潺潺流水,温暖了世界!

    是责任。此次疫情,病毒在世界蔓延,我们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上到政府,下到每一名医护人员、防疫志愿者,都担负起了责任,共同抵抗这大自然的灾难。这种振奋人心的精神,是中国精神;这种力量,是中国力量!

    是战胜自然的精神。“用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是无法被打败的!”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就讲述了一个老渔夫出海84天,并与鲨鱼搏斗的故事,人生哲理就是: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永不言败。

    所以,想要达到书中“在不自由的世界尽享自由”的境界,就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接受精神洗礼,在成长过程用爱、责任、创造、不服输的精神战胜障碍,拥有我们完美的人生!

  • 4、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

    前段时间,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著作《为什么是中国》一书,书中许多内容让我深受启发,感触至深。金一南教授用多年的历史沉淀经验,从更宽广的角度向我们揭示了中国的百年孤独与自我拯救,阐述了中国人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到崛起复兴的辉煌奋斗史。

    《为什么是中国》引用很多史实从清王朝的覆灭、北洋军阀、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的历程进行阐述,把新中国的前世、今生、甚至未来讲得明明白白。书中列举了很多革命先烈的故事,讲述了他们为中华崛起不畏艰难、流血牺牲、勇于奉献的一生,正因为有他们,四万万中国人才能从一盘散沙、任人欺凌到世界强国。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是无数先辈们在黑暗中燃烧自己,用血肉之躯为中国探索出的一条生路。

    现如今,仍有许多国家饱受战乱之苦,祖国边防摩擦冲突时有发生,我们能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安稳的工作学习,是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庆幸和自豪。中国发展至今历经波折,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珍惜当下,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荣誉,向那些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为民族复兴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中国人致敬。因为有他们祖国才会变得强大,我们才能够生活在这和平盛世。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员工,我们将追寻着英雄的足迹,时刻提醒自己严于律己,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奋发进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 5、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

    读后感

    快消化时代,本书确实不适合慢读。前面十章节均为论证节食减肥是无效果的。采用了大量的例子,也许部分并不能说明事实。其实自己本身不胖也不是为了减肥而看这本书,所以也就不会那么想要急切寻找减肥的答案。单纯好奇人为什么会胖,还好在第十一章节及之后章节找到了答案。

    肥胖是多方面因素影响:基因-基因天生对于胰岛素有抵抗及相关激素,脂肪组织的调节,生长环境,以及饮食种类-所摄取的糖类。一直坚信的表面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1.肥胖不是多吃与懒惰的结果,实际多吃与懒惰才是肥胖的结果。所以传统的节食减肥多半不会成功,一直以来减肥失败就习惯怪罪于人的意志,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毅力,都是你多吃了或者是没有坚持性锻炼。实际在节食过程中,人由于没有足够的脂肪获取,就会迫使身体作出补偿反应即减少能量消耗。当你一昧节食,体内由于本能的饥饿感又会再次袭击你的大脑,这时身体本身的脂肪组织的调节,就会主动去使用大脑及肌肉相关的能量来补充身体必需组织的消耗,久而久之你的大脑由于能量不足也会变笨。2.减肥需要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即保持所吸入的卡路里要小于所消耗的卡路里才会成功。实际人长胖和卡路里并无绝对关系。也并不是长胖就是你的脂肪吸入过多。胰岛素是脂肪新陈代谢的主要调节器,胰岛素影响体内的激素:脂蛋白脂肪酶lpl及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而胰岛素的分泌又受摄入的糖类影响。糖类最终决定了我们累积的脂肪量。也就是糖类使我们发胖。

    少吃糖类并不代表多吃的脂肪就会影响人的身体,心脏病的其中影响因素是脂肪,但这里的脂肪是血液循环中脂肪,而提升血液内脂肪水平的是我们吃下去的糖类,并不是我们吃下去的脂肪。

    摘抄:

    雌激素对老鼠所起的作用之一,就是影响到一种称为脂蛋白脂肪酶的酶——简称lpl。这里先说一句,lpl对人类的作用和对小白鼠也是差不多的。

    雌激素恰好可以抑制或“禁止”lpl对脂肪细胞的活性。也就是说,细胞周边的雌激素越多,lpl从血液循环中拉进细胞的脂肪就越少,这些细胞累积的脂肪就越少

    lpl又和食欲大增有什么关系呢?动物会有狂吃的冲动,是因为它们体内的其他组织需要这些血液循环中的能量,来维持身体机能的运转。脂肪细胞抢走的卡路里越多,人体必须摄入去补偿的也更多。事实上,脂肪细胞在拼命攫取卡路里,就没有足够的卡路里能去到其他细胞那里

    假如条件不允许——

  • 6、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为什么领导没时间,下属没事做?(经典版) 读后感(3)篇

    阅读本书的初衷是关于时间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排除干扰。

    作者的论述风格幽默,不过面略窄一些,讲的都是自己同下属之间的任务纠葛,对初任管理者的朋友比较适用。

    猴子指的是下一步的行动,而不是指的整个任务,这个需要明确。

    书中提出了安肯自由量表的概念,将员工工作分为自下而上的五种:

    而要解决员工猴子多的问题,便需要消除低层次的两种行为。

    如何避免猴子跑到自己身上呢?安肯提出了非常好的一个悖论:问进展怎样的该是领导,一定不能让员工这样问。厚黑的一点是,将猴子扔给下属,如果不能解决便是不服从。谨慎“我们”这个词,一旦别人说这个,就把猴子的一只脚扔过来了。

    以上都是如何预防下属扔过来的猴子,书里也提到了作为管理者如何应对必然存在的猴子,集中力量解决重要的猴子;出现问题深究原因,同团队负责人沟通,一起解决;作为领导,不要做只会制造猴子的机器,对猴子的结果负责,及时跟进进度。

    这本书略贵一些,所以没有买,读的pdf版,有需要的可以加我微信。

    十年前,听一次培训课《问题分析与解决》,老师开场就举了猴子理论的故事,并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如何界定问题?从那时起知道了猴子理论。

    本书也可看作时间管理的书,也可看作是管理者与下属的责任和沟通的书。

    所谓的猴子理论,就是每个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会谈后下一步的责任。猴子理论是由威廉.安肯三世提出的一个有趣的理论。猴子理论,就是让责任待在它的主人身上,不要让别人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注意五个原则:1、老板和下属都必须明确猴子;2、老板每次和下属的讨论、辅导,应该控制在5-15分钟之内,每天控制总的讨论次数;3、只能在约定时间内讨论,不耽误老板率先履行自身的责任;4、最好通过见面或者电话的形式讨论,而不是邮件;5、每次讨论完,要约定下次沟通的时间。

    管理者的责任不是帮助下属做事,是通过沟通指导下属更好地完成任务,多注意“我们”还是“我”的问题,“我们”基本代表下属将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管理者,不要让下属变成监督管理者的人,应该管理者监督下属。管理者多问,下属回答。

    本书的面有点窄,适合初当管理者看的书籍。

    ——2019年读完的第15本(电子书)

    时间:2019.2.22

    关键词:时间管理、领导力

    阅读原因:刘润《5商个人篇》推荐

    感受:类比手法,将双方对话结束时的下一个步骤,比喻成“猴子”。

    个人认为,全书主要探讨,领导如何避免自己的时间被

  • 7、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读后感(3)篇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读后感 第(1)篇

           看完此书,很有感触,明明自己对感情没有经验,就是觉得爱情好像没有道理可言。似乎女生总爱问为什么?你为什么喜欢我?喜欢我哪里?还有你为什么不喜欢我不爱我了。世界上没有一种感情是不需要联系和维系的。当用心投入,真心付出的一方给了满满当当的爱,爱的天平就会倾斜,爱的越多索要的也会越多。在爱的道路上,没有谁对谁错。正应了奶茶的那句——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我们一开始彼此喜欢,怎么后来就走散了呢? 爱让人有了软肋,又有了盔甲。我不知道,究竟是记得比较可怜,还是忘记比较悲壮。想未来太远,追过去太迟,那此刻呢?我们所驻足的此时此刻,所生活的这个偌大城市,每一天都有人在爱上,每一天都有人在离开。爱,并不能从零一下子就跳到十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你爱我十分的时候,我只有五分爱你。但这不代表以后我就不能爱你到十分。一段爱情,中间谁爱得多谁爱得少,并不重要,只要最后双方都能投入去爱就行了。如果把爱情比作一座高山,谁先到达山顶并不重要,关键是先来到山顶的人,懂得不去抱怨另一位的速度太慢,而是让自己有足够的耐心等另一位也攀上顶点。当两人一起在山顶上眺望最迷人的风景时,你就会发现——等待是值得的。恋爱里都会有个理想型,作为女孩我希望自己的男朋友懂自己,能看穿自己的小心思,懂自己的欲言又止。好像女孩是弱势一方就应该被男生宠爱呵护,可我好像忘记了你也是第一次恋爱呢。别人对你好不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值不值得和愿不愿意。言语和生活的默契可以培养,但是能遇到精神上有默契的恋人或许这就要靠运气碰了。《颐和园》里郝蕾说的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人其实是愿意孤独的,人也是愿意死的。要不然,为何偏偏与最心爱的人作对,为何对眼前的一切漠然,而去注目永不可期的事物呢?”

    爱让人生,让人死,让人疯狂,让人沉迷。

    岁月长,衣衫薄;爱情短,叹息长。

    但你跟我都知道,还是要爱的。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读后感 第(2)篇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

    所有的关系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关系双方的积极沟通,都需要确认你理解了对方,同时对方也理解了你。

    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如果缺乏沟通。即使不到七年之痒也会濒临灭绝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明白”。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长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常常听到人们说,婚姻里

  • 8、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

    文/树懒先生

    自从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肥胖就成了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多少年来,许多人想出了许多办法,就像柑橘减肥法、经络减肥、节食减肥、减肥益生菌等多种方法,然而这些并没有显著的、广泛的被绝大多数人体验到的效果。而这些方法之所以没有效果,是因为并没有搞清楚肥胖的源头所在。

    在近来的观念中,人们认为肥胖的原罪是吃的太多,动的太少,导致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胖(正能量平衡);当消耗大于摄入时,就会变瘦(负能量平衡)。其实也可以用卡路里这个单位来衡量这种能量。简单来说,当消耗的卡路里大于摄入的卡路里,产生热量赤字,就可以使人变瘦。但其实不然,不管我们如何有意识去维持少吃、多动的原则,我们也未必能成功瘦下来。并且比起怀疑这个热量决定胖瘦的观念,我们更容易怀疑自己的减肥意志力太薄弱了。

    其实热量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导致肥胖的唯一因素。对于脂肪堆积量增加的两个本质因素,都跟人自身的因素胰岛素有关。当你的糖类摄入增加时,消化吸收后你的血糖浓度就会升高,胰腺就会产生胰岛素,用来将血液中的能量(血糖)运输到不同的部位,有一些运输到你正在使用的器官,用来提供能量,而那些暂时不需要的能量,就会被它搬运到脂肪细胞中,所以脂肪细胞就会随着能量储存的增加而变大,让人外观看起来变得肥胖。糖类决定胰岛素,胰岛素决定了肥胖。哈佛医学院前医学教授乔治卡希尔(george cahill)曾经这么说过。而糖类更有一个俗称为碳水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我国传统饮食中的米面、馒头、饼之中。所以我国现在的传统饮食,极易引起胰岛素的分泌,甚至有引发ⅱ型糖尿病的可能。

    综上所诉,对于富含糖类的食物具体而言就是:食用精加工的糖类(包括面粉和谷类),马铃薯(土豆)这样富含淀粉的蔬菜,以及食用糖(如蔗糖和果葡糖浆等)。这些糖类确实会使我们发胖,由于脂肪的累积会让我们感到更饿,于是我们吃的也更多,加之久坐不动,所以更容易发胖。

  • 9、 《为什么真爱需要等待》读后感

    《为什么真爱需要等待》读后感

    mao

    终于赶在国庆长假结束前啃完了这本书,前前后后拖了一个多月,真的亏欠。这本书给了我在对于婚前性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还有在恋爱中如何注意自己行为上有很大的帮助。

    真爱、等待在现在的社会来说已经不入流了。大家不再相信真爱,也不愿意去等待。大家向往的是什么?钱财、名利、社会地位。对这些东西的追求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所以很可笑地就发现,真正好的东西已经被唾弃了,有时候真是感到可悲。

    这本书的题目很好地解释了这本书所要述说的内容。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导致青年人有婚前性行为的28个原因,发现37个真爱值得等待的理由,掌握帮助自己或他人向婚前性行为说“不”的方法还有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找到真爱的机会。我不会一一讲述,我会选书中一些对我有感触的来分享。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等待,在婚前就发生性行为?这个社会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误导和假象。媒体、电视、网络在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如果你觉得好,那就去做吧。现在都是21世纪了。性是自由的。性创造亲密感。诸如此类,让我们的思想被腐蚀。现在大学里也有贩卖安全套的机器,这就好像在暗示着说,做爱戴上安全套就没事。这就会告诉年轻人发生关系只要带上安全套就不会怀孕,然而这会导致更多的大学生去做这样事。之前我的想法也类似,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举一个书中的例子,珍妮,一个17岁的女孩听从了医生、老师和父母的建议,使用了安全套。结果是她感染了衣原体、hsv和hpv。安全套在预防性病上是很失败的。无论是否使用安全套,三大最普遍的性病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传播率是一样的。还有一些可能是在寻找亲密感,男生在这方面的要求会比女生多。很多都是这样,男生向女生要求发生性行为,认为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亲密。女生会因为想要获得男生的爱、安全感。通过性这一手段去抓住他,所以就同意了。到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书中很多例子都是这样。

    “如果你爱我,你就要用性来向我证明。”多少年轻人,特别是女孩陷入了这个圈套当中。在《圣经》中,我们找不到一处说一个人可以控制并利用另一个人来表达爱。请记住:真爱把对方的安全、快乐和利益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只有在婚姻里,才能够享受性。

    把这书推荐给未婚的和正在恋爱中的朋友。

  • 10、 罗振宇《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读后感

    罗振宇《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读后感

    周末休息,重读去年买的《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居然又是一次性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花了近4h。感觉罗老板是很接地气的一个人,而且他谈的话题我也比较感兴趣,确实有不少新观念刷新了我的认知,早期他的视频节目我基本上是全部看过,最早的音频60秒基本上都听,不过近一年他重点耕耘得到产品,我比较少关注了。

    现在网上有人黑老罗,说他的观点误导了一些人,纯粹是个生意人了,做为老罗的粉丝,的确对他仍有偏爱,不太赞同他们的观点,每个人应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把自己的决策失误主要归责于他人,这种逻辑我是不太认可的。

    对于老罗的视频节目,我最喜欢的还是历史及经济类的话题,其中王安石变法成败的分析我觉得很有见地,论点与论据推理我都比较欣赏,解释了我的困惑,不管你个人多么有才华,出发点多么好,你所设想的都不一定完善,失败的风险极大,而且改革必定会触犯很多人的利益,改革者一心为公,然而往往难以善终。至于具体的发展路线,还是走保守右派的路线,日拱一卒,摸着石头过河,不争论,大家都去抓猫,最终认定抓到老鼠的猫为好猫,这也是中国政府近期针对新事物如微信、共享单车、滴滴打车、互联网金融等的政策方针。

    与老罗同为70后出生,做为农民的后代,曾经的农民,我完整地经历了合作社、分田到户、对外开放等中国改革的各个阶段,亲身经历了家乡社会的巨大变迁,对于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也是很认可的。想当年在求学过程中,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之前,自己是一分钱没有的,上中专后,除了基本的吃饭,基本上也没有零用钱,衣服都是父母买的,自己没有买过,即使到93年我毕业工作,每个月工资也才120元,吃饭花掉70元,还余下50元,平时连买瓶水都舍不得,然而现在,最底层的珠三角一线工人每月纯收入一般都是3000左右了,小时候父辈们每天早出晚归,耕种、砍柴、养猪养鸡、赶集做小买卖,一年四季从早忙到黑,记忆中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有十来天稍微闲一些,然而这么辛苦的付出,收益只够吃饱饭,小孩上学还得四处借钱,现在在工厂打工,每个人的工作时间还是差不多,但收入就提高很多倍了,工作性质不一样,产出不一样,就导致收入差别非常大。

    关于发展经济的话题,我一直有一些兴趣,记得之前认真读了一本书,是分析亚洲四小龙崛起道路的。中国人好面子,喜欢攀比,这在农村社会尤其突出,这对于发展经济是一件好事,每个人并不是能很悠闲的生活,而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4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大全,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2024,更多读书为什么要写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