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 地图 >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2024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相关栏目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热门栏目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推荐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共 9338 篇)

  • 1、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900字通用7篇

    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随和幽默,充满自信,充满魅力。当我们在作者写的作品中,积累了相当多的心得体会时,当我们心中生发出各种想法时,不妨在阅读作品后写一份读后感。在写作品读后感时我们可以使用哪些方法?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精心整理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篇1】

    借读了一本叫《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书,大概是由于迟子建女士在我们的心中的地位不够或是其他什么原因,那几本崭新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仍然保持着它的青春,我曾经问过我的朋友和同学,他们有没有读过这本书,知道不知道迟子建这个人,他们一致的回答是不知道,没读过。果不其然,幸好我读了。它的内容、它的形制、它的文化、它的内涵、它的现实性,深深地打动了我。自那以后,我开始爱上了她的作品。所以,在我看来并不一定是那些一直在我们口口相传的人的作品才是不朽的作品,或是某些年代某些事件中的才是珍品,而这些当代人的作品也一样,只要它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现实、或是有着深刻的令人反思的、或是让你喜爱的作品并在你的传播下得到大家认可的,因此,不论是什么时代,是什么人的作品,即使是现在无名无姓的人的,都应成为经典。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但是有多少人了解这些民族的文化,试问一下,少数民族的同胞们,你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如果你们都不知道,或是仅仅是一点点皮毛,那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汉人呢。在试问一下,咱们汉人又对自己的文化了解多少。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了解、不珍重自己的文化,它就已经相当于从世界上消失了,它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甚至是人民以及他们的思想。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篇2】

    一段文明的真正消逝,我想,和一个人是一样的,就是不再有人记述有关它的一切,包括它的历史、语言、风俗;它的子孙后代融合进另一段文明当中,并且遗忘了它的所有。

    每当我如此想时,我都会有一种深切的悲凉感,并为这段文明感到遗憾,遗憾于它的被湮没,遗憾于自己还没能有机会去领略。

    因此,当我机缘巧合看到这本《额尔古纳河右岸》时,我便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与此同时,我深深地感谢作者迟子建,感谢她能将这样一部如史诗般的有关鄂温克民族的故事呈现给大家,并感恩那些勇敢勤劳的鄂温克人愿意将他们的故事讲述给我们这些外人来听!

    事实上,整个故事中的所有爱恨情仇,诞生和逝去的本身,都并没有多么的波澜壮阔或

  • 2、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800字(精选)

    因为热爱人文地理的缘故,抖音经常刷到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仍然有一个民族,他们拥有猎枪,驯养驯鹿,仍然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习惯,早已听说过这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但一直没有在意,直到喜欢的一个博主推荐这本书,于是下单买了回来。开始没有太过在意,对于纯文学的著作还是有一些排斥,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久违的酣畅淋漓又一次出现。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m.dhb100.com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虽然没有蒙古族,满族听起来熟悉,但是走进他们的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

    我已经说过太多太多的死亡的故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人的出生是大同小异的。死亡却各有各的走法。

    全书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概括的话那就是死亡。死亡一个人们都不想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为了自由,有人为了理想,也有人为了他人,接连忍受丧子之痛。神秘的萨满,神秘的大神舞,带来的更多是生命的慰藉和对自然的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离去给每个部落带来无法弥补上的殇,可能只有驯鹿的舌头慢慢舔着人的心灵,期待岁月的冲淡所有。

    尼都萨满和妮浩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不再想看到新萨满的诞生,达吉亚娜把妮浩留下的神医,神帽和神裙都捐给了激流乡的民俗博物馆,只留下神鼓,我们都想让玛克辛姆与那股神秘而苍凉的气息隔绝。

    再说现在放下猎枪的民族,他们和他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土地,亲吻着森林的,现代人蜂拥而至内蒙古根河市,见证人类文明进程中伟大时刻的时候,却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忧郁和苍凉感。他们大约是被现代文明滚滚车轮碾碎了心灵,为此困惑而痛苦者的人。

    定下一个小目标,三十岁之前自驾去一趟那片森林,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细细体会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太阳和月光。(万一遇见熊再说吧)!

    被生活冷待过的人,写字大抵寒凉。李碧华冷,张爱玲冷,萧红冷,快乐半生的三毛,最后一章也是冷。迟子建盛年丈夫离世,经历过过刻骨的告别,写作却是一直稳、韧。她用文字铸造了一个唯美的雪国,覆盖了杂色吵闹,覆盖了极致悲欢,自己却是一片久久摇曳的炉火。有爱,有气象,女作家里的大女人。

    终于读完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此书不愧是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 3、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800字

    因为热爱人文地理的缘故,抖音经常刷到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仍然有一个民族,他们拥有猎枪,驯养驯鹿,仍然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习惯,早已听说过这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但一直没有在意,直到喜欢的一个博主推荐这本书,于是下单买了回来。开始没有太过在意,对于纯文学的著作还是有一些排斥,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久违的酣畅淋漓又一次出现。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虽然没有蒙古族,满族听起来熟悉,但是走进他们的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

    我已经说过太多太多的死亡的故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人的出生是大同小异的。死亡却各有各的走法。

    全书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概括的话那就是死亡。死亡一个人们都不想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为了自由,有人为了理想,也有人为了他人,接连忍受丧子之痛。神秘的萨满,神秘的大神舞,带来的更多是生命的慰藉和对自然的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离去给每个部落带来无法弥补上的殇,可能只有驯鹿的舌头慢慢舔着人的心灵,期待岁月的冲淡所有。

    尼都萨满和妮浩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不再想看到新萨满的诞生,达吉亚娜把妮浩留下的神医,神帽和神裙都捐给了激流乡的民俗博物馆,只留下神鼓,我们都想让玛克辛姆与那股神秘而苍凉的气息隔绝。

    再说现在放下猎枪的民族,他们和他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土地,亲吻着森林的,现代人蜂拥而至内蒙古根河市,见证人类文明进程中伟大时刻的时候,却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忧郁和苍凉感。他们大约是被现代文明滚滚车轮碾碎了心灵,为此困惑而痛苦者的人。

    定下一个小目标,三十岁之前自驾去一趟那片森林,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细细体会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太阳和月光。(万一遇见熊再说吧)!

    被生活冷待过的人,写字大抵寒凉。李碧华冷,张爱玲冷,萧红冷,快乐半生的三毛,最后一章也是冷。迟子建盛年丈夫离世,经历过过刻骨的告别,写作却是一直稳、韧。她用文字铸造了一个唯美的雪国,覆盖了杂色吵闹,覆盖了极致悲欢,自己却是一片久久摇曳的炉火。有爱,有气象,女作家里的大女人。

  • 4、 额尔古纳河右岸 读后感(3)篇

    这是一部让我看完想要回归山林的书,我幻想着可以和鄂温克人一样可以逐驯鹿、打灰鼠,迁徙游猎,也让我再一次思考我们所过的生活。花了整两天时间才看完这一本两百多页的书,因为描写的是鄂温克族人,时间跨度也很长,书中涉及的人物较多,人名也与我们汉族的叫法有区别,所以我才看时,完全理不清关系,记不住人名,就连看完书的现在,我还是会把鄂温克人想成并且说成鄂尔温人,所以我借助万能的网洛先整理了一遍人物关系,这样看起来更容易明白了。这是我看的第三本迟子建的小说,前两本小说《白雪乌鸦》和《晚安玫瑰》都没有带给我那么大的冲击,伴随着一个苍凉的开头“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我知道整本书的基调也如这开头一般,苍凉而沉甸甸。这是一本“我”(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自述的书,述说了“我”从有记忆伊始到九十岁的事。这是一个娓娓道来的长故事,故事说得很平淡,但却并没有让我觉得索然无味,像幼时奶奶讲的鬼怪故事,简单但越听越想听,越看越想看,仿佛有一种魔力在吸引着我要去听更多的故事,去看更多的东西。“我”在一个清晨从讲乌木楞的人投票是否要搬到布苏去的事开始,讲到了“我”的一生,父辈子辈孙辈的一生。“我”的父亲林克、母亲达玛拉,他们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生下了姐姐列娜、“我”和弟弟鲁尼。我的伯父尼都萨满是整个乌木楞的神。鄂温克人信奉他们的萨满,就去信奉神一样,就去书中所写,他们跳神能起死回生,能扭转天气,能拯救氏族里的人于危难之中。尼都萨满一直深深地喜欢着达玛拉而一直未曾娶妻生子。姑姑依芙琳、姑父坤德,姑姑是一个好强的女人,嘴快心软,而姑父却有点软弱,他们生下了软弱的金得。我的堂伯父伊万,因为心善救下了娜杰什卡,而生下来吉兰特和娜拉。还有瘸腿的老达西和哈谢与玛利亚。整本书就围绕着乌木楞里的这些人而展开,他们打灰鼠、猎堪达罕,因为驯鹿迁徙,因为猎物迁徙,因为更好的生活而迁徙。他们生活得特别简单,在经历了严寒,经历了猛兽,挺过了瘟疫,经历了抗战,解放,文革,却在越来越繁华的中国,作为这片主人的他们,成了现代文明的边缘人。随着父辈的离去,“我”、鲁尼、金得、哈谢……“我”们这一辈人也慢慢的有了孩子有了孙子,外面世界对我们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他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爱恨情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的生死传奇。在命运面前,他们殊死争斗过,但还是眼睁睁地看着整个乌木楞乃至整个民族日渐衰

  • 5、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笔记
    读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感触良多,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同一个乌力楞的人的相亲相助,不同乌力楞的人也是携手互助。 一个乌力楞代表一族,他们一个族的人虽然住在不同的木力楞(类似帐篷的居住所),但是他们一起打猎一起围着火堆分享所得食物,高兴时,欣然起舞,不管年龄如何,几乎都是舞蹈高手。开心的、不开心的都不会憋在心里,围着火堆,讲喜事和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 只是后来因为两家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才开始各自为食,我认为这也是他们失去这种纯朴的开端。 现在的城市人被四副墙阻隔了别人的温暖,我们几乎不敢随意跟陌生人交往,甚至从不跟邻居打交道。 很庆幸的是,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由于是在乡镇,也不至于太落后,我喜欢我们那里自由的乡俗。看了《额》之后,我更喜欢我的邻居们,感谢他们陪我一起成长。 我们住在固水凝土的坚固房子了,每家都有一道门,但这道门我们几乎能随便出入。煮菜做饭的时候,缺三少四,我们总能在邻居家借到。我们可以端着饭到邻居家蹭菜,有时候还同用一锅。小时候,不会做菜,邻居们就会三五七地围着我,告诉我他们煮菜的方法经验,甚至亲自下厨煮给我看。一家人有新奇好吃的,左右邻居也跟着添光尝鲜。 一家有困难,一条巷子的人都跟着着急,能帮忙的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作为小孩子,最受不了就是大人们到你家打小报告,说你今天跟谁打架了,又到哪里爬山下水,跟谁到屋顶上捉迷藏。。。 这样家长即使不在家,也好像长了十八双眼睛处处盯着你的一举一动。特别自己擅自攀爬危险地方嬉戏的时候,只要是被大人看见了,不管认不认识,他都一副老气横秋的责骂。那时候不懂事,感到不高兴,于是玩恶作具报复,大人们笑笑不理,我们也觉无趣,后来就不了了之。现在想想,那些邻居真可爱,多想回到从前。 另一个让我感触最深的人是主人公的弟妇,妮浩,其中一个悲剧人物。她是他们那个乌力楞的萨满,有点像我们常说的巫师。每当族中有困难,或者有人生病、死去等几乎都要请她跳神,以求免除祸事或者治病。 先撇开这些神鬼论,我之所以喜欢妮浩,不是因为她拥有神秘的力量,而是她无私的精神。她一生有好几个儿女,但是只有一个害怕死亡而离家出走的女儿活下来。因为她每救一个人,她就会失去一个至亲。 救了别人就会失去一个儿女,每一次她跳神的时候,都在无比的痛苦中挣扎,但每一次她都选择了救别人。 当族人劝她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的
  • 6、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读书笔记

    妮浩做萨满时,为了救一个汉族身患重病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幼子果格力。她说:天要那个孩子去,而我却把他留下了,我的孩子就要顶替他去那里。玛利亚哭着喊:那你可以不去救他啊!妮浩给出了一个凄凉但是感人至深的回答:我是萨满,怎么能见死不救呢?为了救人,妮浩相继失去了三个孩子。失去血亲的痛楚无法诉诸语言,尤其是那些躺在自己怀里尚含苞待放的蓓蕾。明明是唯恐疼爱都不及,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那小小的身体渐渐失去温度,被装在白色的口袋,丢在向阳的山坡。不可思议的,为了挽救一个偷盗他们驯鹿的贼,妮浩放弃了腹中即将降临人世的孩子。她活着的女儿因为恐惧和害怕逃离了家。且不论此说的真假,不管萨满是否具有预知未来、趋福避祸的神力。仅仅是她们明知会以危及自己亲人的代价去帮助另一个人的时候,仍然战胜畏惧,勇敢地选择帮助哪怕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是一种蕴含在一个民族内在品质中的善良和勇气,如金子一般闪闪发光。助人不难,难的是放下自己的得失,只为助人而助人。用真诚的心和行为去尊重另一个生命。那便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境界了。

    还记得,在妮浩失去了腹中的孩子的时候,她唱起神歌:

    孩子呀,回来吧,

    你还没有看到这个世界的光明,

    就向黑暗去了。

    你的妈妈为你准备了皮手套,

    你的爸爸为你准备的滑雪板,

    孩子,回来吧。

    篝火已经点燃,

    吊锅早已支上。

    你不回来,他们坐在篝火旁,

    也会觉得寒冷。

    你不回来,他们坐在篝火旁,

    也会觉得寒冷。

    你不回来,

    他们守着满锅的肉,

    也会觉得饥饿。

    孩子呀,回来吧,

    乘着滑雪板去追逐鹿群吧,

    没有你,狼就会伤害,

    驯鹿那美丽的犄角。

    那么朴素但真挚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母亲的痛和不舍。孩子去了一个人们期待会更温暖的地方,替代了另一个生命。

    当伐木声在森林里响起来的时候,斧声和锯声切割着一棵棵无辜的大树。它们笔直的身躯轰然倒下。也割断了以此为家和养分的民族赖以存活的根基。一条条运木材的路被汽车的马达声灌满的时候,他们明显地感到不安和威胁,心里充满恐惧,却无可奈何。山下早已盖好用以安居的房子常住了又空了。铁栅栏终究还是无法圈养那些本属于自然的生灵。驯鹿待不下去的地方,牧民又如何住得惯?人们逐着驯鹿回归森林的脚印返回了生长的地方。

    在一次又一次的劝解和动员均以失败告终之后。逐渐尝试或被迫走出森林的人们慢慢地适应了新的生活。向一种新的社会和文明妥协。氏族的人们终于在一次绝对的以多胜少

  • 7、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笔记范文

    听说迟子建这本书是几年前的事了,但没有找来看。一直觉得与书相遇是一件与机缘有关的事情。

    有些时候,可能会特地跑到书店寻找,或在图书馆的书架前逡巡,充满期待的目光掠过或新或旧的书本,像贪恋温度的手指轻轻的抚触。但倘使是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心绪被无休无止淅淅沥沥的雨搅得纷乱,郁积了一股莫名的烦闷,回头的时候,恰好看到朋友手上拿着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眉眼间顿添了欣喜,抑制着涌上来的小兴奋对她说:“看完借我。”这,岂不是更妙!

    遇到一本好书是缘,倾听一个好作家讲一个故事是幸运。和这本书的相遇,便是这样的一份欣喜,它轻易地驱散了阴雨带来的不快,使我的心情变得清清爽爽。它第一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沧桑历史和沿革变迁。为我打开了一幅以一个民族的历史为背景的斑斓画卷。画风并不粗犷,充满温情和悲悯的情怀。故事久远但轮廓清晰,缓缓地流淌出来,从一个年届九旬、这个弱小民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嘴中。她将她的故事讲给雨和火,讲给儿孙搬迁时遗漏在营地的东西,讲给自己鹿皮口袋里那些喜欢的物件和一束刚采摘的紫菊花……并不执意念给读者。断断续续的低沉而不沙哑的声音有节奏地敲击着空气,洒落下点点带着尘埃的星光。让我的心慢慢融化在他们的故事里。

    这是一个与驯鹿相依为命的民族。他们在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保持着一个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惯,驯鹿带领着他们迁徙或者停留。他们居住在尖顶有孔可以看见星星的“希楞柱”里,那是一个游牧民族拆迁便利的临时之“家”。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红瓦白墙的砖架建筑。它本身由木头制成,在森林中与树木和谐的辉映,不显得突兀。尖顶处的小孔既是火塘排烟的通道,又用于与自然沟通。一个可以看着星星入眠的民族是浪漫的。那种大自然的“赤子”的真纯是我们这些被机器和工业文明“喂养”的现代人早已失去了的。

    他们保持着一种原始的情感:热烈的爱和疯狂的恨。用不完的“咆哮”的激情。没有面具,也从不伪装。因不能迎娶自己心爱的女人,被迫从母命结婚的金得在新婚的篝火燃烧的正旺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用尽自己一切的爱和力量去拯救别人的妮浩,流干了自己的眼泪;悲哀不幸继而转向怨怼仇恨的伊芙琳声声咒怨。不管是爱,还是恨。它们都注入鄂温克人的血液里,再通过毛孔和呼吸释放出来。真实,干净,让人动容。或爱,或怜,或怨,或恨。都毫无做作和掩饰。

    他们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勇

  • 8、 《额尔古纳河右岸》优秀读书笔记2500字

    听说迟子建这本书是几年前的事了,但没有找来看。一直觉得与书相遇是一件与机缘有关的事情。

    有些时候,可能会特地跑到书店寻找,或在图书馆的书架前逡巡,充满期待的目光掠过或新或旧的书本,像贪恋温度的手指轻轻的抚触。但倘使是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心绪被无休无止淅淅沥沥的雨搅得纷乱,郁积了一股莫名的烦闷,回头的时候,恰好看到朋友手上拿着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眉眼间顿添了欣喜,抑制着涌上来的小兴奋对她说:“看完借我。”这,岂不是更妙!

    遇到一本好书是缘,倾听一个好作家讲一个故事是幸运。和这本书的相遇,便是这样的一份欣喜,它轻易地驱散了阴雨带来的不快,使我的心情变得清清爽爽。

    它第一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沧桑历史和沿革变迁。为我打开了一幅以一个民族的历史为背景的斑斓画卷。画风并不粗犷,充满温情和悲悯的情怀。

    故事久远但轮廓清晰,缓缓地流淌出来,从一个年届九旬、这个弱小民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嘴中。她将她的故事讲给雨和火,讲给儿孙搬迁时遗漏在营地的东西,讲给自己鹿皮口袋里那些喜欢的物件和一束刚采摘的紫菊花……并不执意念给读者。断断续续的低沉而不沙哑的声音有节奏地敲击着空气,洒落下点点带着尘埃的星光。让我的心慢慢融化在他们的故事里。

    这是一个与驯鹿相依为命的民族。他们在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保持着一个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惯,驯鹿带领着他们迁徙或者停留。

    他们居住在尖顶有孔可以看见星星的“希楞柱”里,那是一个游牧民族拆迁便利的临时之“家”。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红瓦白墙的砖架建筑。它本身由木头制成,在森林中与树木和谐的辉映,不显得突兀。尖顶处的小孔既是火塘排烟的通道,又用于与自然沟通。一个可以看着星星入眠的民族是浪漫的。那种大自然的“赤子”的真纯是我们这些被机器和工业文明“喂养”的现代人早已失去了的。

    他们保持着一种原始的情感:热烈的爱和疯狂的恨。用不完的“咆哮”的激情。没有面具,也从不伪装。因不能迎娶自己心爱的女人,被迫从母命结婚的金得在新婚的篝火燃烧的正旺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用尽自己一切的爱和力量去拯救别人的妮浩,流干了自己的眼泪;悲哀不幸继而转向怨怼仇恨的伊芙琳声声咒怨。不管是爱,还是恨。它们都注入鄂温克人的血液里,再通过毛孔和呼吸释放出来。真实,干净,让人动容。或爱,或怜,或怨,或恨。都毫无做作和掩饰。

    他们保持着一种原

  • 9、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想,我对平等的认识,已由浅入深。平等是没有种族界限的,人、草、木、石、兽都有共同的生存权利。平等文明无条件的,它像无声的细雨,悄然滋润万物。

    这本书讲的虽是一个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生存故事和百年沧桑,但在他们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平等却无处不在,它埋铺在故事的字里行间。

    卷首的第一句是女主人公的心里独白: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已过九旬的鄂温克族的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把雨和雪、跳动的火焰当作听众,故事从清晨讲到了黄昏,她回忆了一生,从女孩到暮年。那句话像清风,吻了我心内的平静湖面,荡起阵阵感动的波澜。在漫长的岁月里,她和雨雪是相互作用的,她们成了老熟人。这一份跨越种族的平等,也愈鲜明了。我忽然想起了现代社会里一直提倡的人人平等,理念很好,只是人类中心主义太根深蒂固,当人们提到平等时想到的几乎都是人类之间的,但其实平等是无关种类界限的,不是吗?人存在于天地之间,其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也同在这天地,万物都平等地存在着的呀。

    鄂温克族生活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古岸,他们与驯鹿为伴,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在艰难地生存,他们要征服自然吗?不是。桦树林是他们的皮肤,清溪流是他们的血液,驯鹿是他们的眼睛大自然承载了他们的全部,他们把全部交付给了大自然。女主人公在小的时候,亲眼见证了一头灰色的驯鹿仔代替病重的姐姐列娜去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姐姐的乌麦找回来了,但那头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鹿却再没了生息。母鹿失去孩子的同时也失去了哺乳能力,直到姐姐意外死去,母鹿才重新有了奶和活力。驯鹿失,姐姐得;姐姐失,驯鹿得。人和动物,没有任何一方是无偿的付出和得到,生存权利谁都没增,谁也都没减,大家都是平等的。

    火种是鄂温克族的希望之一,他们不管迁徙去哪都带着,百年来从未变更。故事的末尾中,鄂温克族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冲突不断,生存环境渐劣,族人决定下山定居,却没带走火种。他们说布苏的房子里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不愿意去定居而留在山上的女主人公独自坐在火塘前无奈而忧愁:我们的火种是用镰刀和石头打出来的,而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这样的火,怎么能使人的心和研究明亮呢。孙子安草儿往火塘里添了几块柴,她又想起族人烧火从来不烧鲜木,只用树木里的枯枝断木。他们看到汉人门房前后堆着满满的劈得整整齐齐的柴时会心疼不已,好像躺在那儿的不是柴,是他们

  • 10、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我在这里等你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我们要以平视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书中探索一个民族的历史,在字里行间感悟过去的点点滴滴,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我在这里等你,快来看一看吧。

    买这本书单纯是被书名吸引了,当初以为是写蒙古族的一本小说,拿到书看了简介才知道是写鄂温克族的,然而我还是单纯的以为,鄂温克,不就是蒙古族的一支吗?现在想来自己是太单纯又肤浅,每个民族都有其存在的历史与意义,以一种优越的姿态去看待其他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只会被人耻笑,也算是提醒自己不要再做此类事。

    我不知道好书是怎么定义的,因为有些书你从头看到尾连连暗叫乏味,却总有让你如沐春风的句子,反复品味反复斟酌,忘了书里的时间地点人物,这句子却()时时不能忘;有些书你一头扎进去竟不能停,吃饭睡觉都惦记着下面的章节,一有时间就要捧起来翻看,直到终于解开谜底,终于发现隐情,合上书喝口水润润喉,除了唏嘘感叹竟也说不出个甲乙丙丁;还有些书让你怀念童年怀念青春怀念一段恋情,通读起来都是些平常小事,却在细节上如涓涓细流,一点一点渗透你感性的一面而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竟不知该把它归于哪一类,只好写篇读后感以示对它的喜爱。

    这本书就像是一扇大门,打开了我对上个世纪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使鹿部落的认识,他们与冰雪为伴,与驯鹿为伴,与山川河流为伴,与神仙、眷侣为伴,与我所向往的一切为伴。我想摸摸达玛拉的羽毛裙子,看她在篝火旁跳舞;我想告诉娜杰什卡,日本鬼子不抓蓝眼睛的人了,你们快回到伊万身边吧;我想劝劝拉吉米,马伊堪是大姑娘了,她有心上人了;我想安慰尼都萨满,爱人她的心里也装着你呢;我想在手里放一捧盐,让驯鹿舔舔我的掌心;我想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听木库莲悠扬凄美的演奏声,我想行走在那片土地,看看我和伊莲娜的岩画。

    虽然这只是本小说,但却那么真实,我总是在字里行间寻找一些与我和我的民族相关的点点滴滴,然而作者把他们分撇的如此干净,只有金德爱上了一个蒙古族姑娘,但是依芙琳和坤得都不同意,最后逼得他在与达芙琳娜的婚礼上上吊自杀。最后渗透了他们生活的也不是蒙古族,而是汉族。我有些失落,我想在额尔古纳河右岸有那么多蒙古人,他们之间的交际竟然如此疏离吗?我有些担忧,在鄂温克族人被汉化,被迫离开山林去乡里定居的时候,我的同胞们在哪里呢?我承认自己又在以一个主人的姿态去提问,在内蒙古自治区这片土地上,我祈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1-05

  • 2019-09-28

  • 2022-12-05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09-20

  • 2022-01-20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2-09-23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6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2024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