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童年河有感450字 > 地图 > 读童年河有感450字
读童年河有感450字相关栏目
读童年河有感450字热门栏目
读童年河有感450字推荐
读童年河有感450字

(共 1148 篇)

  • 1、 读《鼹鼠月亮河》有感

    我希望天上有一只和我一样的鼹鼠,因为别人都和我不一样。米加说。

    嘿嘿,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米加,主要人物有:尼里,老鹰铁嘴,乌鸦红辣椒,乌鸦黑炭,米先生(米加的爸爸),咕哩咕。

    米加是这个家里第九个孩子,也是一只与众不同的鼹鼠。他不喜欢挖掘,善于动脑筋,一心想着为鼹鼠尼里发明洗衣机。有一段时间,他变成了乌鸦,但是这一点也不能动摇他发明洗衣机的决心。最后他的愿望实现了。

    米加的爸爸有点封建,一致认为鼹鼠就应该挖掘,最后,在米价的行动后,他改变了这种封建的细想。

    咕哩咕是一位拥有魔法的老头,因为差错把米加变成了乌鸦。最后,成为了米加的助手。

    尼里总有洗不完的衣服,是米加的好朋友,心地善良的鼹鼠姑娘。

    鼹鼠米加一家人住在美丽的月亮河畔。与众不同的鼹鼠米加不喜欢爸爸为他选人生的道路,怀揣着一块月亮石离开了家乡。在陌生的地方,米加结识了新的朋友,找到了自信,实现了梦想。

    我读后,觉得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人生,要自信,要发奋图强,为自己的梦想作斗争。我觉得米加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他的爸爸有一点封建,为什么鼹鼠一定要挖掘呢,那么放在人的身上,也就是说,女孩子就不能读书,男孩子就可以,现在已经改变这种思想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借着这种氛围好好学习,要努力在努力,把自己的思想发扬,不要太死板,要敢于发扬自己所想的东西。

  • 2、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想,我对平等的认识,已由浅入深。平等是没有种族界限的,人、草、木、石、兽都有共同的生存权利。平等文明无条件的,它像无声的细雨,悄然滋润万物。

    这本书讲的虽是一个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生存故事和百年沧桑,但在他们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平等却无处不在,它埋铺在故事的字里行间。

    卷首的第一句是女主人公的心里独白: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已过九旬的鄂温克族的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把雨和雪、跳动的火焰当作听众,故事从清晨讲到了黄昏,她回忆了一生,从女孩到暮年。那句话像清风,吻了我心内的平静湖面,荡起阵阵感动的波澜。在漫长的岁月里,她和雨雪是相互作用的,她们成了老熟人。这一份跨越种族的平等,也愈鲜明了。我忽然想起了现代社会里一直提倡的人人平等,理念很好,只是人类中心主义太根深蒂固,当人们提到平等时想到的几乎都是人类之间的,但其实平等是无关种类界限的,不是吗?人存在于天地之间,其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也同在这天地,万物都平等地存在着的呀。

    鄂温克族生活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古岸,他们与驯鹿为伴,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在艰难地生存,他们要征服自然吗?不是。桦树林是他们的皮肤,清溪流是他们的血液,驯鹿是他们的眼睛大自然承载了他们的全部,他们把全部交付给了大自然。女主人公在小的时候,亲眼见证了一头灰色的驯鹿仔代替病重的姐姐列娜去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姐姐的乌麦找回来了,但那头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鹿却再没了生息。母鹿失去孩子的同时也失去了哺乳能力,直到姐姐意外死去,母鹿才重新有了奶和活力。驯鹿失,姐姐得;姐姐失,驯鹿得。人和动物,没有任何一方是无偿的付出和得到,生存权利谁都没增,谁也都没减,大家都是平等的。

    火种是鄂温克族的希望之一,他们不管迁徙去哪都带着,百年来从未变更。故事的末尾中,鄂温克族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冲突不断,生存环境渐劣,族人决定下山定居,却没带走火种。他们说布苏的房子里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不愿意去定居而留在山上的女主人公独自坐在火塘前无奈而忧愁:我们的火种是用镰刀和石头打出来的,而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这样的火,怎么能使人的心和研究明亮呢。孙子安草儿往火塘里添了几块柴,她又想起族人烧火从来不烧鲜木,只用树木里的枯枝断木。他们看到汉人门房前后堆着满满的劈得整整齐齐的柴时会心疼不已,好像躺在那儿的不是柴,是他们

  • 3、 读《梁家河》一书有感:要为人民做实事

    要为人民做实事

    ——读《梁家河》一书有感

    海波说事

    2018年5月2日,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公开发行。我们第一时间贯彻上级要求,为每名党员干部订阅一本。

    5月12日,星期六,我用一上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梁家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通读全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

    让我最受启迪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说:“当年的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在一个地方,不可能工作一辈子,可能是五年七年,超过十年的很少。在一个地方的服务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

    结合自身谈感受,我于2011年6月来到西营,今年整整七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我带领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共同努力,建成了一座美丽宜居的文化新镇,两个文化广场,三个宜居社区,六家社区工厂,八个特困户安置点,山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镇社区变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越来越多的兄弟姐妹在家门口上班,生活得越来越丰富。

    尽管也给群众做了一些实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每每下村入户,看到还有少部分群众生活依旧困难,增收没有支撑,极少数贫困群众还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土坯房,争等靠要攀比,缺乏脱贫动力,内心就很沉重!

    工作中,压力太大,琐事太多,难免遇到挫折、委屈,也有身累心累、坚持不住、心灰意冷的时候,但是读了《梁家河》这本书后,让我从中汲取了苦而弥坚、克难奋进的精神力量。

    上世纪六十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延安梁家河那样一个艰苦的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

    我们今天的工作环境条件,远远好于过去梁家河的那个条件。党组织让我担任一个镇的党委书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是一个为民做实事的机会。我一定会坚持理想信念,在有限的服务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

  • 4、 读《河的第三条岸》有感:亲情永驻

    亲情永驻

    ——读《河的第三条岸》有感

    张梦杰

    读了曹文轩先生的这本书,渐渐感悟,那个第三条岸也许就是我曾经想到达的精神彼岸。

    文中的父亲也许想过要远远地离开,但却放不下生活的羁绊,就在这该死的若即若离的河上,极力地躲着世人的目光,像他逃避记者的镁光灯,又冷不防地跳出来,出现在家人的目光中。但是"我"却一直想念着那个父"我"等着,心在一个人孤寂的等待中变得炙热,然而,当他终于喊出了那些话,等来了父亲的挥手,却失望了,不,是绝望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在各自的路上走得太远,等到停下脚步,已站在这个世界的两极。想到这里我觉得要真正读懂这篇小说,也不应该站在世俗道德的层面去评判父亲儿子的对错成败。

    父亲遥遥站在不远的远方,渴望去触及,渴望去到达。穿梭在尘世中的我们,朝着"第三条岸"坎坷前进,一路上各种各样的牵绊,各种各样的约束和不自由,甚至还会有孤独和黑暗不断扰烦着我们。人世的一切都像流水一样跟着时间不断地流逝着,当我们完全的屈服于社会,完成臣服于尘世,完全融合于现世,待我们再次回望曾经所希望的那片宁静的幻想时,我们却害怕了、逃避了。

    这个短篇小说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证明由故事带出的情感得到了很多人内心的回应。父亲离开了家庭,放下了子女,远离岸上的一切,选择了孤独的在河上漂流,我们都在问为什么?思考这个问题,我的泪汹涌而出,我还是不了解父亲,我怕孤独的父亲,可答案只有父亲自己知道。

    无论如何,从文本中,我深深体味到亲情的可贵,亲情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亲情让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爱,爱让我们在幸福中度过每一天。失去亲情将是多么的可怕。有了亲情就有一件厚厚的棉衣,为我抵御风寒;有了亲情就有一张柔软的床,让我忘记安然入梦。当亲人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我们可以倒一杯热茶给他们;当他们在工作不顺心时,我们可以说两句安慰的话······

    亲情就好比避风的港湾,亲情需要召唤,需要建设,需要修炼,时代需要我们用心铺设一条亲情高速公路,亲人之间互相勉励,亲力亲为,达到和谐。

    河的第三条岸,它或许曾经存在,或许从未存在。一条宁静的河岸,屯在心灵不远的远方,静静地望着我们,但我们一定要守住人生的底线——让亲情永驻。

  • 5、 读《巨流河》有感1000字

    大老师

    ——读《巨流河》有感

    刘洁

    平日里,我们经常听到"大明星""大作家""大元帅""大领导",却从未有人在"老师"前面加上过"大".读完邦媛先生的《巨流河》,我对"老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老师也可以成为"大老师".

    《巨流河》是邦媛先生的自传,是一本"惆怅的书",以时间发展为线,讲述了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书中有三件事让身为老师的我倍受鼓舞。

    胸怀国家,有容乃大。"国立中山中学"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由齐世英(齐邦媛的父亲)、黄恒浩、周天放、李锡恩等人联合创办,专门招收不愿做日本顺民、逃亡到平津的青年。这是中国第一所国立中学,诞生在清末民初、外殖入侵、风雨飘摇的社会,历经战乱。从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到一九四五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山中学的学生和老师们颠沛流离,逃亡的脚步从北京到重庆,丈量了大半个中国。不停地迁校,不停地跑警报,在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中山中学学生的学业从未休止;而为两千多名学生提供尽可能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的,正是以齐世英为代表的许多爱国人士,他们为了国家尊严,为了同胞不再受外族欺凌,尽自己所知所能所有,以最大限度保留复兴祖国的希望之火——知识,让其充分燃烧,将黑暗的世界照亮,因为他们坚信:只有真正的知识和合理的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拯救积弱的中国。

    真才实学,师魂高大。书中,邦媛先生忆述了从南开中学到武汉大学的许多位恩师。如41岁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创办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校长,将"鸡蛋糕"(基隆、淡水、高雄)带进地理课堂的吴振芝老师,让诸多南开校友深深眷恋的国文教师孟志荪先生,将作者领进英国文学殿堂的美学家朱光潜老师,借"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引导作者走出情惘的吴宓教授,等等。战时的老师们凭借真才实学吸引学生,他们注重教育的国际性,视学生如子女,背负着民族大义的师魂显得格外高大。

    爱岗进益,乐学为大。邦媛先生真正执教,是从一九五三年开始,在台中一中教英文,那时她已是三个儿子的母亲。在从菜场、煤炉、奶瓶、尿布中"偷"得出的几个小时里,齐邦媛不仅要备课、上课,还为"傅尔布莱特交换计划"作准备。傅尔布莱特文化交流法案(一九四六年提案)是"二战"结束后美国最成功的国际和平促进计划,五十多年间仅自台湾与美国互访者已超万人。齐邦媛成功考取交换教员计划奖助,在美国进修访问半年。为了辅导高三学生参加大学联考

  • 6、 读《梁家河》有感500字

    读完《梁家河》后让我陷入深思,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封面写的话是: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百十页书里淌着坚韧的力量,这股力量渗透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骨子里,也正在这万里河山中生根发芽,并终将在这无垠的土地上蓬勃生长。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岁月,再对比梁家河的今非昔比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深深感受到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了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年轻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更应该有学习的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忙碌的工作中细水长流的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软件,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跟上社会快速前进的步伐。 我们应该有实干精神。笃行务实,切实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面对困难我们不应该被环境左右,应该迎难而上,跟困难正面战斗,在失败与错误中积累,在拼搏与奋斗中沉淀。 我们应该有拼搏的精神。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所以在以后的人生和工作的道路上,只有去努力了,就要努力到无能为力,去奋斗,就要奋斗到感动自己,只有这个样才能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 7、 读《梁家河》有感800字

    2017年10月20日,我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在第十设计所党支部带领下前往延安,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担任村支书生活工作过的村庄——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足迹,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沼气池、知青故居等,聆听了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劳动的系列事迹,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当年扎根农村,与梁家河群众相濡众相濡以沫、苦干实干、锐意进取、共克时艰的奋斗历程和为民情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离开梁家河后,还时时挂念着这里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大爱之心深切影响着我,由衷地表示出敬仰之情。 2018年初看了《梁家河》这本书,看到“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 大学问的地方。”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与群众相濡以沫、苦干实干、共克时艰的奋斗历程时,敬佩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坚定的信念,用实践为我们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把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担当,立足本职岗位。 延安这片黄土地养育了习近平总书记,延安精神指引着我们青年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念,也是我们青年要坚定的信念。 西北院老一辈建筑师也在延安这片黄土地留下足迹,他们设计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干部学院、延安火车站,第十设计所设计的延安法院、延安机场等等。每个项目涉及因素很多,设计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西北院建筑师们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创作出一项项优秀的工程。西北院建筑师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扬延安精神,传承延安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西北院十所一名普通的建筑师,我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向老一辈建筑师学习,坚定信念,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结合本职工作,时刻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为西北院贡献自己的力量。

  • 8、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鄂温克族的故事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鄂温克族的故事

    自然的灵性。自然的神奇。聪明的鄂温克氏族人。这是我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最直接的感受。我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种动物,驯鹿。他们随着它迁移。与它相依相存。他们这样评价他们的驯鹿。“我们的驯鹿,他们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着水里的游鱼;冬天,他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猪怎么能跟他们相比呢”。 我从来只觉得,什么焚香,不过是迷信而已,何况那里的萨满,只是跳跳唱唱。可当我看到,当那虔诚的萨满,跳了整整一天一夜,几天几夜,把重病的孩子就好,让身上的伤疤瞬间消失时,我惊叹了。同时,对萨满那种奉献,妮浩临产前,拖着重重的身子,穿着厚厚的神衣,艰难的跳着,我不知道那是怎样一种坚持。最终,别人的孩子得救了,自己的孩子却没了。满身的鲜血。心里隐隐作痛。由此,我对这看似迷信的东西,不敢再有丝毫的轻视与慢待,更多的满怀深深的敬意。 他们虽打猎,但他们更懂得生态平衡,他们从不砍伐新鲜的树木,只是摘废弃的干柴。他们敬自然,爱待自然,如同自己孩子一般。他们随自然的变化,随动物的习性、习惯迁徙。驯鹿、树木、河流、清风、月亮、星星,他们与它们相依相伴。 他们不喜欢,闷闷的刷满白墙的屋子,他们喜欢晚上伴着星星、月亮入眠。他们对大自然所寄予的一切,是如此的保有虔诚,如此的珍惜。 林克打猎的场景,伊万巨人一般的力量,妮浩充满生机救人于危难之时的舞蹈,西班造的鄂温克文字,希楞柱里那团永远不灭的火,清澈的河流,成群的驯鹿,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或许,这样氏族的生活无法与我们现代生活各方面的便利、先进相比拟,但我想,当你最接近于自己心灵的那一刻,所有的便是最珍贵的。 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忙忙碌碌,或许是我们生活的节奏。但当你停下来,静静的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你或许会有时间,感叹时间的流逝,静静的欣赏初春的美景,道路两旁的树木已渐渐发出了嫩芽;静静的看老人拉着小孩,说着笑话,开心的走在回家的路上;静静的看花开花落,一切无法比拟的美。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会想到希楞柱里那一团火,想到那晚上照进来的星星、月亮,想到曾经有这样一个民族,鄂温克族,他们的聪慧,他们生活的种种。他们让我敬畏,保有深深的敬意…… 摘选: 西班有两大爱好:造字和制作桦树皮工艺品。他一直喜欢讲鄂温克语,当他知道他说的语

  • 9、 乐学善思 笃行致远——读《梁家河》有感

    梁英 人生里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都值得珍惜。梁家河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一段重要经历,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通过品读《梁家河》,让我们再一次踏着青春的足迹,感受榜样的力量。 积极进取——在读书中丰富思想 “好学才能上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的确,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从书中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 梁家河的七年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经历了各种艰难环境,但在窑洞里他从不放松读书学习,看书的涉猎面也很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学习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学会适应环境,始终保持勤奋好学的心态,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用知识丰富自己。 脚踏实地——做行动上的巨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敢于挑战从未有过的事,即使有人对总书记说:“好后生哩,别逞能,四川暖,延川冷,沼气在咱这儿办不成!沼气过不了秦岭”,有的表示怀疑:“挖那么个坑,填上粪,就能着火?不可能!”正是各种不赞同的声音下,总书记建起了第一个沼气池,带领群众在山沟里打河坝,做坝田。 苦,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面对艰难困苦,他没有抱怨,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受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想得多,干得少,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常常会感到迷茫,产生困惑,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情绪,放下抱怨,怀着一颗攻坚克难的决心并且脚踏实地地去努力。经验是实干出来的,任何一件没有做过的事都存在着不同大小的困难,不干永远不知道怎么干。只有持之以恒,在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如何干好工作,如何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只有不断思考,踏实肯干,通过亲身经历不断历练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苦干实干的精神才能干

  • 10、 做群众的知心人——读《梁家河》有感
    最近读的最火的一本书《梁家河》真是篇篇锦绣,字字玑珠。看到书的名字都很亲切,我拿到这本书忍不住每章每节逐字看了两遍。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该书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日日夜夜,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等四辑共34篇文章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与梁家河村40年间的缘分。 《梁家河》给我的最重要启示是知识来源于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大有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修身的手段,把读书作为获取思想营养的手段。在那个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艰难困苦的年代,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是总书记知青生活的常态,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与群众生活一起吃住在一起和群众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唯有投入自己的全部感情与群众交往,与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在梁家河,总书记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了经销社、铁业社等,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叫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经历告诉我们:作为基层干部,不管走到哪里,心中必须要人民群众,只有站在群众立场踏实真干,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诠释了他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自己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我将以总书记的梁家河情结为工作标杆,以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不怕艰苦、敢于拼搏,开创我区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争取执法工作新突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梁家河,我一定要抽时间去看看!我虽然没去过梁家河,但是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书中描写的梁家河的那些场景,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大多见过或者听父辈说起过,读完《梁家河》,我为我是梁家河一样的农村人而骄傲,我为我和总书记当年一样是一名农村基层干部而骄傲。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19

读童年河有感450字
读童年河有感45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读童年河有感450字,读童年河有感450字大全,读童年河有感450字2024,更多读童年河有感45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