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年读后感200字儿 > 地图 > 一年读后感200字儿,2024一年读后感200字儿范文
一年读后感200字儿相关栏目
一年读后感200字儿热门栏目
一年读后感200字儿推荐
一年读后感200字儿

(共 2866 篇)

  • 1、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_1500字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1500字

    有时我总觉得某些情节很狗血,或许有人会觉得用狗血一词形容一部文学作品很不恰当。但我真的觉得很狗血。

    最好的朋友睡了自己的父亲;父亲频出外遇,勾引有夫之妇,且只会和比他年龄小的女人上床;1958年的夏季,39岁的母亲和一个16岁的男孩上床了,尽管埃迪只比他的小哥哥蒂莫西还要小上两三四岁(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差错的话),尽管这个还是露丝的父亲故意设的局。就是这几处,我觉得很狗血。

    我只会用自己惯有的思维思考,这好像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

    当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睡了自己的父亲时,对我来说,不只是会愤怒,我还会怨恨,甚至会和好友绝交,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当然我也会恨上父亲。这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容忍。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虽然这样说或许不太准确,尽管他看起来仍旧年轻,但于我而言,他的年龄就是垂垂老矣的象征),怎么会就这样和自己孩子最好的朋友,甚至是比自己孩子还小一岁的女人上床?性欲太过强烈了吗?或许是精虫上脑了。我以前也不知道老人会有性欲方面的需求,我甚至以为人到中年就会对性毫无兴趣。我有时候甚至觉得特德是一个被性支配的人,连汉娜我也觉得是这样的。他们的生活,性占据了一半,或许一大半也不为过,他们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我也不是性冷淡者(至少目前在我看来还不是),我当然也不是厌恶他们对性的狂热(或许特德更享受的是引诱一个女人上钩的过程的愉悦感,但我觉得汉娜对性确实称得上狂热。),我只是对他们两个搞到一起的行为感到十分十分地不理解(虽然我也猜到了有可能会有这个情节,因为汉娜对性的追求和她与露丝的相处模式,和露丝的父亲本人对年轻女人的莫名热爱)。这可不可以用上道德伦理的说辞?还是说特德和汉娜之所以过着的生活,都是源于他们都有这种不羁的性格和不拘于世俗人生态度?反正我实在无法理解,我甚至有些恼怒。

    还有,玛丽恩怎么就会和一个小她二十三岁的小男孩上床呢?还是在自己两个儿子的照片前,这让我觉得诡异。她心里不会有道坎儿吗?这是比她的儿子们都还小的男孩子啊?怎么想的?或许可以解释为是爱情,因为爱有时候总能让一些看起来不符常理的事情看起来像是那么一回事,或许还会让人觉得有理有据呢。我对埃迪说的一句话有点印象(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说玛丽恩是他性的启蒙和性的巅峰。或许是因为我可能对这么大的年龄差的爱情有潜在的偏见意识,因为我觉得玛丽恩应当适当的引导埃迪,而不是和他走

  • 2、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_1000字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1000字

    “独居的一年”却讲述了一辈子发生的事,每一章节的叙述看似混乱甚至经常提前剧透后面的情节,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讲故事技巧。

    那年暑假,埃迪16岁,影响并决定了他一辈子的走向,他的作品“暑假工”,“六十次”,“咖啡与甜甜圈”逃不脱一个主题,也成全了一个三流“写实”作家。在感情方面除了玛丽恩再无法爱其他人,好在念念不忘终有回响,最终两人在一起,作者的圆画的很妙,“不就我和埃迪嘛”一头一尾,令人哭笑不得,感慨万千。虽然是圆满结局,但文字精彩的处理并不落入俗套。

    那年暑假,露丝,四岁,从小就有文学天赋,特别喜欢关于她的文字对话描写很精彩。她四岁时手指被相框玻璃划伤拆线后与埃迪的对话,埃迪说“你很勇敢”,“勇敢是什么”,“勇敢就是不哭”,“可是我哭了一小会”,“一小会没关系,勇敢就是接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把它尽力做到最好”。“我手指的疤会永远在上面吗”,“你的伤疤会永远成为你的一部分”。多年后埃迪与露丝在餐厅相见,不经意间埃迪同样用番茄酱涂到露丝受伤的手指在餐厅纸上盖章说“我说过你的伤疤会永远成为你的一部分”顿时觉得好暖,让人泪目。

    还有一次是关于开车,爸爸泰德在最后一次教露丝学开车时,提醒她看前方,边给她讲述了两个哥哥去世的情节,露丝哭的看不清路时,爸爸依然说“不要看我,握紧方向盘看前方,当你没有地方停车或没有办法停车时,你要学会找出一条路来继续向前开”,多年后,露丝发现爸爸与好朋友汉娜在一起,为了报复与爸爸的球友斯科特做爱并遭受强奸和暴力后,在爸爸开车送她去机场的路上跟他叙述了事情的过程,爸爸忍不住想看她,哭得泪人一般,露丝同样严厉的对爸爸说“不要看我,开车时要记得看前方,如果你心情不好,看不清路的话,那就得把车停在一边让我来开”。喜欢里面的故事和文字。只是泰德与寡妇母亲和女儿发生的事没有写有点遗憾。

    之前看的两本书都是讲述母亲与女儿的关系,再看此书不禁也会关注,文中露丝和母亲玛丽恩之间情感描写很少,玛丽恩不能走出儿子死亡的阴影,在露丝四岁时并离家出走,在露丝成长的重要时刻里,她也一直期盼母亲的归来,但玛丽恩最终的出现也是为了埃迪,露丝可以说是完全被母亲抛弃的孩子,最后,当露丝找到自己的真爱哈文,站在游泳池边享受着幸福,感慨自己得到的不幸那么少,而母亲却要承受那么多时,选择了与母亲的和解。也是与自己的和解。一切都那么简单,幸福,洒脱的主动权一直

  • 3、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_1300字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1300字

    在读完某本书后看推荐,偶然看到这本书。因为书名而选——独居的一年。打开封面就发现这个翻译是不确切的,应该是一年的寡妇,或优雅一点,寡居的一年。看简介,是村上喜欢的作家,又是写性和家庭的主题,就很想看一看,一来是因为名家推荐,二来是因为我也想看一下这位作家眼中的性和家庭。

    二十多个小时,终于读完了,觉得像是过完了好几个人或好几种人的一生的样子。曾经一直纠结想不明白的问题,渐渐开始在我面前融化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以前知道那里有一座冰山,看完这本,终于走到了冰山的面前,至于有没有开始融化,我也不清楚。

    关于作者——约翰・欧文(john irving)

    书看到一半才去搜了作者的信息,居然是位男作家,还是美国当代最知名的幽默作家。这让我有些开始重新审视我对这本书的看法。介绍中说的有一点很励志:尽管现在身副盛名,欧文小时候却有阅读困难症,且立志成为作家。经过努力,他也真的做到了。所以说,现在所谓天才和资质论都变得不攻自破。如果你够努力,即使资质平平,你也可以成功。

    浅谈本书的几个话题

    1. 男、女和性

    我们处在一个尴尬的时期,对于性,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是放荡调侃,或者还有更多中间或极端状态。这其中原因太复杂,现在我也没有想清楚对这个问题的本质到底应该怎么想。本书讲了很多关于性的话题,不同的人多数是对异性的不同态度和喜好,尽管对很多做法依然不能认可,但至少对这个话题的认知变得不再单一。

    所谓食色性也,吃喝拉撒和性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行为,而同时,性确实又不同于吃喝拉撒等单纯个体的行为。之前看过一个演讲,女主讲人说性并不肮脏,并呼吁大家坦然且公正地对待性。似乎每个文化中都尊重怀孕和生育,却有很多文化中极避讳甚至抵制谈性,这其中的道理我也还没有参透。

    2. 爱情、婚姻和家庭

    我的世界中被输入的认知曾经都是:应该因为爱情而步入婚姻,组建家庭并忠于家庭。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初设。所以,现在那么多移情别恋的新闻才会引起大家一致的道德讨伐。

    之前认识的一位姑娘,赌气式地结了婚,又所托非人闹离婚,分居期间又开始了另一段关系。曾经以为她对爱情的态度不够成熟,对自己不够尊重;现在看来,或许她也没有什么错,只是跟当下社会的普遍认知很不同而已吧,可她自己愿意且她开心,那么其他人又有什么指责哔哔的权力呢。

    见过最开放的婚姻是一对在加拿大生活的美国老夫妻。初见他们的时候深

  • 4、 《东京一年》读后感_1200字

    《东京一年》读后感1200字

    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东京一年》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结晶和照片,我通过日记和信件,把那凝固一瞬的风景在时空上进行扩展,看到了他们完整的艺术生活。

    蒋方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2016年在日本东京的生活,“保留了自己日记里那些絮叨的呓语和局促的社交,全部摊开来,有种“全暴露了”的快感。”

    蒋方舟1989年生人,7岁开始写作,9岁出诗集《打开天窗》。

    蒋方舟的写作开始于父母对她说的话,“中国法律规定,每个中国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必须出版一本书,否则就会被警察抓走。”

    于是蒋方舟被父母吓哭了,于是就开始了写作生涯,那一年她6岁半。

    一个才女作家以这样极其幽默的缘由发芽,成长。我想这里不只是出于恐惧,一定是有天分的存在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使命。多数的人总是会盯着别人的长处,悲伤于命运待自己的稀薄。听蒋方舟这样的叙述,似乎写作于她是特别的简单的。

    我们也常见一些儿童诗,写得纯粹、简单,又具有深意。也许成长把人性本能的艺术、才华淹没掉了。越是长大越是追求高级和深刻,天真再难寻觅。

    失去了天真的人并不是因为他变得复杂,是因为缺少真正的高级和深刻,缺少本质的复杂,才会丢掉可贵的天真。

    最美的应该是那些最本真的东西。

    《东京一年》有蒋方舟“絮叨的呓语和局促的社交”,更多的是她对艺术的欣赏,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对日本的风物、历史的解读。

    好的作者能够带给读者非常广博的生活和知识体验,在《东京一年》中蒋方舟将日常的游历、见闻引申出许多书籍、作者的故事。如此虽然读了一本书,却是从中偏得了许多的书。

    我佩服和羡慕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人,他们的言谈、文字中有着浓厚的书香,甚至闻得到灵魂的芬芳。

    蒋方舟2016年2月19日的日记中,记录了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的江绪林老师自杀事件。后来又记录了刘挚老师写的悼词。

    这段对人的内心的分析非常的形象,社会范畴的庭院和关闭灵魂的小木屋,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布置。

    庭院是开放的,小木屋是紧锁的,甚至那把锁是锈死了,自己都遗失了打开锁的钥匙。被关闭的灵魂得不到温暖和安抚,是何其的痛苦。

    有的人会在成长的路上自我救赎,释放被禁锢的灵魂;有的人抛弃了灵魂,直到生命的尽头,回首一生觉得不曾活过;还有的人在寻找与丢失中徘徊、迷茫、痛苦,承受着人格分裂的煎熬,甚至是杀死自己……

    “成为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需要一颗勇敢又坚毅的心。

  • 5、 蒋方舟《东京一年》读后感1000字

    蒋方舟《东京一年》读后感1000字:

    这是一个悠闲自在的下午,有学习任务,但也并不着急。脑袋里涌出很多想法,有关于现在、未来,有关于烦恼、喜悦,也有关于理想、现实。

    这本书是之前就读过的,是一本惬意雅致的书,有种日式的冷静氛围。文字常常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和眼界范围。比如目前我很喜欢余秀华的诗,破碎流动的诗意固然很美,以最淳朴的情感打动人,但也逃离不出高粱、麦子的局限。当蒋方舟在观赏歌舞伎表演、在美术馆看画展、看艺术祭...在面对艺术时候熟捻地侃侃而谈,她的博闻强识真是令人自惭形秽啊。

    这是一本日记式的文集,里面有很多对她自己的剖析,比如她说“我同样从小生活在一个不鼓励表达情绪的世界里,有一个以木讷平静作为最高标准的童年,长大之后,从事的工作却像一个孤独的矿工——每日不知疲倦地深掘自己内心所有隐秘幽深的角落,使之暴露”,年少成名却过早拥有了一颗沧桑的心,活得自知、克制,世界上什么事情不是这样呢?得到一些,又失去一些。整本书我比较喜欢前半本,可能因为更“平易近人”一点,也是我的局限和狭隘。

    书里引起我共鸣的句子很多,但最喜欢的是“并不清贫的独身女学生,真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了”,也是我的追求啊。

    我不喜欢任何纠缠不清、互相消耗浪费的关系,清白最好。我常常喜欢一个人走很远的路,一点也不觉得疲惫。一个人走路的时候可以思考人生,可以追忆往事,可以无所顾忌咧嘴笑,也不会有人追问你原因,再重复一遍就不好笑了呀。我喜欢这种干净利落的状态。

    大学以来,通过很多方式认识了各种各样厉害的人,也想自己变得同样厉害。但是也不能放弃做自己,复制别人的生活是很没意思的,就跟谈恋爱一样没意思。所以要继续读书的呀,过惬意的生活,读想读的书,学想学的技能,走很多路,看很多风景...因为我对未来有一百种期待,每一个阶段都有想尝试的事物,甚至对每一个今天明天都有很多安排,生命其实很值得。喜欢积极乐观、自信上进而且坦诚的人,人都是想向上生长的,自怨自艾大多是懦弱。

    前两天就业指导课结课,老师在下课铃声里缓慢地说:“梦想弥足珍贵。”高中毕业后,浑浑噩噩生活里,已经很久没有老师这么坦白地谈梦想了,他们都是像见不得人似的警告着这个社会残酷激烈的竞争,说些“硕士出来去普通小学任教都没有优势”的话,读书笔记想让我们警醒,有些人淡漠,有些人跃跃欲试,有些人陷入更深的焦虑里。听过很多经验道理,但生活还是一样的云淡风轻

  • 6、 《离家的一年》读后感500字

    《离家的一年》中,冰心写了一个十三岁少年初次离家上中学的心理适应过程,离家时内心难以割舍的兄妹之情,到学校后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文中处处藏着许多细腻的感情。

    这是令人难过却释然的一篇文章。我们都是一个人加上一个人的长相,他们对我们是如此重要,使我们总要思念。我们可能愿意逃离我们长久爱的人,却又不可能彻底离开他们,于是分离时,需用力割下自己紧黏着他们的一部分肌肉皮肤,甚至流下透明的血液得以标记。

    远远的时候,我总非常想念他们。但不要紧,毕竟我们总要独立。毕竟没有离开,就不会有珍惜了。远在异乡,这样想家的文章真令人讨厌!忍不住要失控,又觉得难以收拾。但转念一想,想念他人的情绪即使悲伤,也是如此可爱美丽。它附属的梦即使一瞬似蝴蝶,却也美过一季。

    很长时间我都不明白自己是否想家,自由与依赖显得矛盾而贴合。思念建立于爱的基础,爱的意义却难以让人彻底明白。它或许是落日织的池,辛辣与温柔并存,易溺毙。于是带来的痛苦与快乐等价,让人觉得不如不要。但谁又舍得它身后的任何一滴水?也是妄谈。

    一旦意识到自己被爱着便仓皇地觉得想逃,害怕被期待,害怕失望,被迫面对也无法对付,于是流泪做逃兵。半夜里流泪,母亲也不知道。是呀,无从依赖的滋味是锈,涩得苦。

    不知为什么,我有时想她知道,又有时希望她不知道。但我想,妈妈永远都知道。

  • 7、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500字

    看完这本书已经快一年了,以我这种鱼的记忆必然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不过依然想补上读后感,因为确实是一本非常喜欢的小说。

    刚看完之后写的读后感:是我心中完美的小说的样子,每一个角色都鲜活有魅力,每一段故事都扣人心弦,文字严谨实在中透着一种幽默。其中书中书的写法叫人想起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都非常有意思。虽然会看到偶尔有读者抱怨作者炫技什么的,但是不可否认是没有翻车的操作。包括贯穿这本书的中年、青少年或者幼年所遇到的事情对此后人生的影响,以及对他们所创作的故事的影响,写得非常令人赞叹,出人意料又富有逻辑性。

    接触这本书是某公众号推荐说欧文是村上春树最喜欢的小说家,因为喜欢村上的缘故找来读了,是否最喜欢已不必要去考证,欧文确实是一个很棒的小说家,不缺少有趣的角色和故事,对心灵的刻画也是如此动人,文字里叫人感叹的金句也非常多。

    针对这个故事里面的角色会觉得各有苦衷,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永远无法再获得开心的情绪,一个风流成性的父亲也是深爱他的女儿的,一个对父母有期待也有着许多不满的女儿。很难说性格到底是具体因为那几件事就成形的,只是会觉得一切都是情理之中。

    很佩服文中的女儿这个角色,她长成了坚强又有魅力的姑娘,又找到了所爱。是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吧。

  • 8、 《普罗旺斯的一年》读后感 (100字)

    当从友人手中接过这本书的复印版时,以为那不过是一本游记而已。

    某天下班后翻开开始读。没看几页我就坐在车上忍俊不住的笑出声。

    人物及情景的活灵活现,那些文字的描述让人放佛置身其中。

    那山林深处守护者爱吹的大嘴,那暖气工得意的炫耀,那饭店八十多岁店主的骄傲。

    遥遥无期的装修工程,漫漫长路的冰雪冬日,络绎不绝的陌路来客。

    从一月到十二月,在无尽的琐碎中却有意料不到的太多的惊喜。

    等待-应付-坦然,这就是生活的真实。诙谐的享受每一个崭新的今天。

    当精心准备好的咖啡和黄油包被装修工弄得铺满一层灰时,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去那家新开的听说很经典的咖啡店坐坐。

    只因晨曦如此的美丽。

    编辑推荐:

  • 9、 一年以后 (450字)

    今天,在我喜欢的一本书上,看到了一则漫画,它使我明白一个道理。

    漫画的名字叫《一年以后》。里面描述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个充满欢乐温馨的家庭院子里。爸爸心血来潮,想看儿子长了多高。他来到了自家院内,来,来,我的乖儿子,看看你长了多高?爸爸把正在玩球的儿子叫过来,让儿子笔直的站在小树边。爸爸拿来一只笔,比着儿子的头顶,在小树上画了一道横线,然后在以这道横线的位置上,钉上了一个钉子。时光匆匆,转眼间小雪花纷纷落下,小院子内,还多了个可爱的小雪人。时间飞快,瞬间,又到了春意盎然的季节。儿子到树边一比,都过了一年了,怎么儿子比去年矮了呢?

    这个漫画告诉我,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这时我想起牛顿曾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漫画虽短,却富含深刻的意蕴和无穷的道理。看事情千万不要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重视细微之处,收益匪浅。细心的人往往是成功者,重视身边细微的变化,才会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同学们,你们说漫画里的儿子一年以后到底是高,还是矮呢?为什么?

    四年级:宋美娴

  • 10、 乡间一年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看了《乡间一年》这本书,感到主人公和她奶奶深厚情感。

    这本书讲了她家经济衰退,爸爸失业,妈妈只能把玛丽送到乡下。通过一系列小故事的叙述,生动地描述了玛丽在乡下一年间与老奶奶度过的有趣生活。尤其是玛丽和奶奶一起做馅饼的事,我特别感兴趣,由此,使我想起和奶奶一起做南瓜饼这件事。

    我们先去菜市场挑选了南瓜,购买了面粉、红糖等原料。先把南瓜去了子再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蒸锅上蒸。蒸好了后,放进面粉里代替水和面,和好了。就放进蒸锅里蒸,蒸好了后,南瓜饼就算完成了。

    在这美味的南瓜饼里,我感受到了奶奶对我的爱。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9-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8-19

  • 2019-10-16

  • 2023-03-29

  • 2019-10-12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3-04-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3-01-09

一年读后感200字儿
一年读后感200字儿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一年读后感200字儿,2024一年读后感200字儿,教您怎么写一年读后感200字儿,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