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 > 地图 >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2024当尼采哭泣观后感大全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相关栏目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热门栏目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推荐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

(共 131 篇)

  • 1、 观《当尼采哭泣》有感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

    今天我们一起看了雷老师推荐的电影《当尼采哭泣》。当看这部电影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想进入别人的内心,与别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需要先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问题,这样一是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可以让沟通更顺利的进行,因为有时我们所想的和别人所想的可能天差地别。就像电影中尼采对罗的愤懑一样,在他得心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他不能忍受罗推开他,但在罗的心中却并不是这样的。最后,当他通过布雷尔一声了解到这点后,他也就化解了心中的怨恨,最后成就了自己。

    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布雷尔医生对妻子和情人的爱。他一直以为是他爱上了情人,情人的一生只有他,可妻子却赶走了情人,所以无法原谅妻子。但当他进入深入催眠之后,考虑到了情人自身的病情以及离开妻孩的后果等多种原因后,他终于能正视自己还深爱妻子及想融入家庭生活的愿望,当他对妻孩敞开心扉的那一刻,我非常的感动,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破镜重圆的幸福家庭。

    《当尼采哭泣》告诉了我一个这样的道理:有时,我们太孤独了,很多事情只愿独自承受,但通过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与朋友沟通,分享,甚至大哭来放松,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释放自己,成就自己!

  • 2、 观电影《当尼采哭泣》有感

    电影《当尼采哭泣》观后感

    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弗洛姆从心理分析角度提出,人有两种心理需要,一种是人与同类交往以逃避孤独,一种是人对自由的需求以排除其个性化发展和内在成长潜能的障碍。如果人与同类的交往、对自由的需求同时满足,人就能使自己与自然界、他人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是积极意义上的自由,因而是人们所追求的自由。因此,要维持一颗健全的内心,人的这两种需求必须同时得到满足。如果一味地逃避孤独,会造成自我的湮灭而沦为他人或集体的工具,同时潜意识里对个性的需求也会让人陷入矛盾的斗争中而无法自拔。然而,一味地追求自我的独立,拒绝与他人发生连结又会如何呢?

    来看看《当尼采哭泣》中的尼采吧。作为一位伟大的哲人,为了让自己的思想保持独立,他维持着强大的心理防御,他赞美孤独,也让自己成为了一名绝对的孤独者,朋友和爱人的背叛更是让他再也无法相信任何人。他甚至拒绝心理医生的帮助,认为这会让自己受制于人。其实在尼采的潜意识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呼喊着,它呼喊着想要摆脱孤独的困境,呼喊着想要与他人交谈与他人拥抱与他人互相安慰;而在意识层面里尼采又努力地压制着这个声音。呼喊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烈,尼采内心的挣扎也越来激烈。终于,尼采开始压制不住这个呼喊声了,最终潜意识的能量冲破了尼采的抵抗,他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之中。

    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告诉我们,自我意识的产生是因为他人意识的存在。在遭遇他人之前,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我们只是在潜意识的驱动下去经验这个世界(就像被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就像动物受本能驱动那样),当我感觉到了他人,才反思到了我自己。想象一下,当你全神贯注地透过锁孔偷窥房间里的人,此时你沉浸于所窥视的对象,并不会感到自我的存在。但如果你听到走廊里有脚步声,就会马上意识到有另一个人正在看着我,我就会产生自我羞愧感,自我意识就此产生。在这一瞬间,你好像就变成了走廊里的那个人,并从他的眼睛里观察并鄙视那个偷窥的家伙,接着,你忽然发现那个偷窥的家伙就是你自己,从而产生自我羞愧感。当然,门廊里也许并没有人,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有一双外在于我的眼睛在盯着我。(这个例子引自百度百科,作为一个纯洁的人我是想不出这么猥琐的例子的!)所以人的自我意识真的是个非常奇妙的,在遭遇他人时产生,在完全依赖他人时湮灭。

    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当人在现实中受挫时,会无意识地制造一些

  • 3、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当尼采哭泣》这本书看的并不连贯,前半本用了几周的时间看的,后半本用了4天看完。 本书是将历史上两位大师,哲学家尼采和19世界末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布雷尔虚构成病人和医生,开启了一段谈话治疗的旅程。 布雷尔一个声名显赫,拥有学术地位、成功的事业、金钱、美貌的妻子、幸福的家庭,显然已经是站在世界巅峰的人了,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外人看到的假象。布雷尔自己内心却充满了绝望、焦虑、恐惧。他深深的迷恋着他的一个年轻的、 美丽得并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女患者,贝莎,并陷入无法自拔的肉欲幻想中。布雷尔将自己大部分应该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给了他这个女病人,贝莎,贝莎也深深的依赖着他的医生,布雷尔。并在一次无意识恍惚间说自己怀了布雷尔的孩子,这些都让他的妻子,马蒂尔德非常的愤怒,并要求布雷尔将贝莎转诊。应为贝莎的事情还连累了布雷尔的一个红颜知己,伊娃。因为布雷尔什么都跟伊娃说,这也让马蒂尔德嫉妒和气愤,马蒂尔德也要求布雷尔辞掉伊娃。布雷尔因为害怕失去他的地位、家庭、声望而怯懦的顺从了马蒂尔德的要求。但同时他也开始怨恨马蒂尔德,怨恨马蒂尔德禁锢了自己,怨恨她让贝莎的病情又复发了(贝莎呗转诊后,她之前的所有的症状又回来了),并且贝莎的新医生爱上了她,还像她求婚,这让布雷尔嫉妒,更把全部的怨气都推到马蒂尔德身上。她更怨恨马蒂尔德让自己失去了和伊娃的友谊,因为辞退了伊娃后,他再也没有看到伊娃。这所有的怨恨,让布雷尔越来越疏远自己的妻子,他不再碰马蒂尔德,甚至都不愿多看她,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诊疗室里。 当我看到马蒂尔德要求布雷尔将贝莎转诊,并辞退伊娃时。我很气愤,我的感受也许和布雷尔一样,觉得被禁锢,被支配,被安排,无可奈何,因为对妻子的责任让自己应该屈服她的话,按她的意愿去做。但是心里有不痛快和绝望,为自己的怯懦绝望和难过。但是当我变换角度,站在马蒂尔德的位置上考虑时,我又能怎么办呢?马蒂尔德也别无他法,自己的丈夫迷恋着他的病人,还用治疗当借口将大量的时间都给了别的女人,还有一个红颜知己。什么都不再对我说而是对另一个女人说。虽然他没有做出实际的背叛自己的行为,我不能任由他下去,为了我的家庭,为了孩子我要杜绝这种危险,我能做得就是要求他离开这些危险的诱惑。看,这就是女人得角度和男人的角度。但是我认为他们有共同点,就是爱。就在刚才写下上面的
  • 4、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一)

    眼泪的力量

    晓青

    你能接受伟大哲人的眼泪吗?你能想象尼采哭泣时的哀伤与无助吗?你能容忍自己给伟人脸颊上流淌的泪水进行懦弱的定义吗?不,请将你的泪水吞咽回去,心中理想的神呀,只向我们展露你的笑容就好了,那是驱逐我们心头黑暗的火把,是帮助我们在苦难中得以喘延的能量。

    可是,尼采终究还是哭了!《当尼采哭泣》跃入眼帘,我急切地要从书中找到"哭泣"的原因。是什么击溃了他的骄傲?是什么摧毁了他坚强的意志?欧文·亚隆究竟又要在葫芦里卖什么药呢?

    跟随书中的两位主人公——医学大师布雷尔和存在主义大师尼采的步伐,我小心翼翼地前行。是的,必须小心翼翼,当伪装被一层层剥离的时候,脆弱随时能将我们化为灰烬。整个过程究竟谁才是治疗师,谁又是病人呢?看看高傲的尼采吧,凭借强大的自我防御,抵过了布雷尔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引诱和压力。偏头痛只是身体的谎言,让我们可以躲避灵魂深处的懦弱、无力和胆怯,躲避内心铮铮质问。

    "他巨大的头部往后仰,他深邃的目光合起,尼采看起来被情绪所困扰着。"一切都将由此发生变化,这将是一个转变的契机。"犹豫着,尼采开口了。"从惭愧、尴尬,到愤慨与憎恨,从哀伤到无力,"尼采沉默不语,他的眼眶里泛滥着泪水,他的头低垂。"曾经的容忍孤独,与人隔离竟是苦于被孤单死去的想法所纠缠。而尼采对女人扭曲观点的根深蒂固,何尝不是来自他早年生活的烙印呢?"尼采拿掉了他的眼睛,把脸埋在手帕里,爆发出啜泣声。"尼采终于哭泣了!我的眼眶同样湿润了。这一刻他不再是我膜拜的神灵,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哲人,而是一个真实且富有生命气息的尼采!感谢上帝,"这个吝啬的无泪男子"终于凭借泪水获得了自由!泪水并不等同于懦弱,恰恰相反,借着尼采的泪水我感受到的正是一种源于生命的感动和力量。

    我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人性所有的一切,我必须承认、接纳,才能最终"成为自己的存在",不是吗?

    合卷闭目,心中更感谢不离不弃的布雷尔。他奉献着自己,袒露着自己,在自揭伤疤的同时感应着对方。他的谨慎、体贴、隐忍,使得两个隔绝的心最终踏起了和谐的鼓点。复杂、丰富而敏感的内心呀,坚强的在痛苦、悲怜、无力的泥沼中前行。所幸,不曾失望、不曾被抛弃,最终得以在心力交瘁之后重生。

    书中处处呈现诗意而铿锵有力的言语,那些需要用生命去实践、领悟的真理。字字句句何尝不是在思想者血淋淋的成长磨砺中凝练出来的呢?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二)

  • 5、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_1300字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1300字

    《当尼采哭泣》,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时,便被它深深吸引,时隔两年多终于得以一睹真容,解开心中的好奇与仰慕。 怎么说呢?这本书带给我诸多感触,一下子倾吐有些不知头绪,不知从何谈起。 先谈一下我最大的同感罢:我从尼采的倾吐中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绝望,如此深刻真实。也赞同他的很多说法:成为你的存在;任何不曾将你杀死的东西都将使你强壮;拥有命运之爱,选择你的命运,并热爱它。但最打动我的还是他最后不断哭泣时的陈述,多久没有释放这种孤独感了,压抑了这么久的孤独和其他复杂情感仿佛一下子喷涌而出,止都止不住。我也会孤独,也曾像尼采一样用相似的方式一次次安慰自己:沉迷于这种孤独这种遗世独立的幻想中并对其他在集体中其乐融融的人与事予以鄙夷唾弃。但一个人面对无助与黑暗时,确实会很痛恨绝望,内心的孤寂感无处安放。也许尼采的偏头痛也感染到了我,读书到大概一半时,每次放下头都会隐隐作痛很累的感觉,曾经也想放弃不再读它,但可能正是这种孤独的共通感支撑着我一直坚持下去,我也想了解尼采,究竟是如何从绝望中挣脱或者说释放自我的。果然我找到了答案,并为之震撼。 而尼采之所以最后倾吐真言,绝对是离不开布雷尔医生的不懈坚持与自我交托。的确,起初布雷尔的欺骗与表面竞争,没有打动我,自然也打动不了观察敏锐的尼采,遭到了鄙视与强烈的反抗。但就是从布雷尔真正请求尼采治疗自己绝望与恐惧的那一刻起,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不再逃避自己、逃避自己的心、逃避真正的恐惧而不是对贝莎的欲念。最终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也治疗并解放了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现在想要做出的选择就是自己曾经做过的选择,从对贝莎的情欲中解脱出来,珍惜当下选择的结果。 其次,值得一提的就是书中最为显眼、着力描写的两位女性:贝莎与路.莎乐美。她们既相似,却又各有差距。都给两个优秀的男人带来了欲念,或者说寄托,借此逃避他们内心真正畏惧的事物。但也存在本质区别:贝莎是病态美的寄托,羸弱使得布雷尔更为娴熟地抓住了她恋父的弱点,从而相互蕴藉,但最后这种病态放之他人也皆准时,反而解放了布雷尔对她的种种幻想。而莎乐美就是一种强势独立的象征了,首先她的名字就是有象征意味的,充满优雅美感与恰恰相反的暴虐血腥,书中最后也证明她的确令人神往仰慕,但却乏于对绯闻的愧疚自责,她是有着无视他人的傲慢感的。而尼采也因为她、雷间的复杂关系挣扎痛苦,如罂粟般的女人的确不适

  • 6、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300字(3)篇

    这本书探讨了人生的四大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包括意志的选择和因自由而有的责任)、孤独、人生的意义(或无意义)。哲学与心理学层面精妙绝伦的对话,看似较晦涩难懂,但实际上也是诠释了最简单的万物之理,如何爱,爱自己,爱他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莎士比亚,或许不同的个体看这本书会收获到不同的感受,因为年龄,境遇,自己走过的路都不尽相同,所以那个最能打动你的部分也或许是不同的。就我而言,这本书给予我最多的是关于自我认同的部分。简单白话说来,便是爱自己。爱是一个动词,是肯定,是承认,是包容,它与种族等级无关,与社会阶层也无关,与身份地位无关,与性别年龄无关,书中的布雷尔爱自己么?好像并不爱,虽然他在专业领域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有一个世界上最美的妻子和很多可爱的孩子,他富有,充满责任心,乐善好施,但却并不幸福,他时长萌生出抛弃妻孩,放弃事业,带上他美丽的女病人远走高飞的幻想,而现实生活中,他却并不能做出任何违反医生伦理道德的事。求不得的状态让他焦虑,让他煎熬,让他无法再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长时间的失眠,使得他身心疲惫。作为一个契机,他和尼采相识相知,到出计策以希望尼采治疗他的绝望为由,把尼采留了下来。至此走向了本书的高潮,他们探讨着绝望,绝望的本质,以及由绝望引发出的一系列并发症,在数不清的表象和细碎的感受中,一层一层,抽丝剥茧,直指要害。谈话中,布雷尔面对尼采直至灵魂的质问和犀利的评判,总是表示出了,我理解并很欣赏你分析看待事物的角度,但现在我并不需要听道理,因为这些道理对于减轻我内心的痛苦丝毫不起作用。这时候我总想起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但却过不好这一生。然后我也开始思索,自己这二十年所听到的种种道理,有别人告诉我的,有我自己观察得到的,这些道理一直对我说,你应该这样做,那样做,或是他们都那样做了,你也应该……又或者是,这个世界都是这样做的…于是,所有的应该,不应该,像一块一块的砖瓦,筑起了我们的超我,我们开始有了自我约束,有了责任,背负在肩上,有些人多,有些人少,当肩上的责任渐渐多了起来,我们的自我便开始不服气,开始质问,自己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一昧的付出,可有得到回报?自己可曾感受到一丝一点的满足?然后,或许你心里有一个小小的声音会说:我很累,我讨厌这样,我从来没有觉得开心快乐过,我为什么要一直不计回报的付出,我讨厌这样。但此时或许会有一个更大的声音说,我没办法,我承担着这些

  • 7、 读书之《当尼采哭泣》读后感500字

    读书之《当尼采哭泣》读后感500字: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读《当尼采哭泣》有感

    死亡所至,我不在彼。我之所在,死亡不至。何忧之有?

    每个人都是不忠实的,每个人都无法踏出自己所处的历史框架,同样,也摆脱不了自己的经历框架。而每个人必须在承认这种限制的前提下,学会从远处观看自己。但,每个人又都是狭隘的,人们都无法踏出自己的思维方式,并试图用自我衡量世界。然而终其一生,从未观看到自己,却只看到了别人,而且还是自我以为的看到。

    每个人,都有无数个面具,自从有了社交,并进入了社交的圈子,就开始不停的变换面具,以适应不同的社交圈,从而达到自我以为的满足,成就。而最终却失去了自己最纯真,最原始的那张脸。

    每个人,每天都在活着,都在努力,都在前进,思考,或许这就是一场自我的人生旅行,自我提升,自我改善,亦或是自我陶醉,或者自我迷失,又或是自我救赎。

    我思故我在,思考,意志,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思考,思考无法逆行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思考是无能的,无用的。就像人死了,并不意味着存在没有目的,死亡的来临,并不意味着生命没有价值。

    我在故我思,人之所以可以思考,是因为存在,但又何为存在?为何存在?如何存在?怎样思考?有效思考?

    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无数的放弃,而我们又该如何去选择?如何去放弃?而如何存在?怎样活着?为何思考?怎样死去?应该是人生的四大主题吧!作者:鱼中水

  • 8、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学会从远处观看自己

    《当尼采哭泣》这一本书,或许你们没有看过,但是里面有很多你耳熟能详的名言佳句。书中为我们讲诉了两位天才之间相互疗愈心理的故事,有时候我们很需要真正的了解自己。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当尼采哭泣读后感:学会从远处观看自己。

    《当尼采哭泣》讲的是天才尼采和天才医生之间互相疗愈的故事。布雷尔医生,19世界欧洲最负盛名的心理学医生,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佛洛依德的导师。而尼采,19世纪的天才哲学家、诗人。

    尼采在中年的时候陷入了很大的精神疾病的折磨,头痛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触发,折磨的尼采生不如死,几乎自杀。但是他却从不承认自己生病,也拒绝接受治疗。

    布雷尔虽然是著名的心理医生,但是医者往往不能自医,布雷尔也不例外。他在四十岁的时候,突然陷入了深深的中年危机,对一成不变的生活充满绝望,对死亡又充满恐惧,他迫切的想要逃离。

    对于尼采这样的病人,布雷尔医生是有征服欲望的,尼采越不配合,他就越想治愈尼采。

    于是他想出了互相治疗的方案,他负责治疗尼采的头痛,尼采负责治疗他的绝望。

    这种角色互换对尼采来说是新奇的,他接受了布雷尔的建议,书本的结尾,两个人最终都得到了治愈,互相治愈。

    书很精彩,到处都是哲理和金句,毕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博弈,精彩自不必说。但是书中最触动我的几句话还是一个人要学会从远处观看自己。

    是的,我们自出生以来,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身在庐山,但是却并不真正的了解自己。

    小时候,我们听父母的安排,上什么学,穿什么衣服;长大后,上学了,听老师的安排,什么书可以看,什么书不可以看;后来毕业了,以为终于可以做自己了,却发现世界是圆的,棱角太尖锐容易伤到别人,同时也会磕疼自己。

    于是,我们慢慢地收起了自己的棱角,努力的把自己缩成一个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家人需要、满足朋友需要的圆,不敢亮出自己的棱角,怕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时间久了,我们都快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也都快忘了自己来到这个时间是干什么的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有意无意的按着别人的期望在走,逐渐忘记了自己最开始的梦想。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昨天,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去年,等生命耗尽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做自己,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从远处观看自己,并不是说不顾一切的横冲直撞,而是在忙碌的间隙,站在远处,看一下那个碌碌无为的自()己,真的是曾经梦想的那个样子吗?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 9、 为自己选择,生命不失血_《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为自己选择,生命不失血_《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被誉为“当今世界最著名,著作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被评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的欧文·亚隆的著作,据说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超过200万册。

    读这本书是一种幸福,打开它就是一种幸运.才读到一半,就觉得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一份给心理咨询师,给普通大众,尤其中年人的一份不可多得的礼物。这是一部既有小说娱乐性,又有咨询教科式条理的书。

    小说是以虚实结合的线索展开的。实的是书中的人物,尼采,布雷尔,路·莎乐美,贝莎,费罗伊德这些确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而且其中的某些案例也确实发生过,比如。贝莎案例的原型就是“安娜·欧案例“;虚的是事实上这些人他们基本都没有真的会过面,是作者通过虚构的情节把他们巧妙地放在同一个时空里的。所以说,它是一部小说,而不是案例记录。

    小说中尼采疯狂爱上至美的路·莎乐美,而后者享受了他的爱,又背叛了他的爱,或者说,她从来没有把他作为自己的“爱情对象”,要不然令前者念念不忘的一吻,后者不会全然不记得。尼采,路·莎乐美和好朋友雷组成“毕达哥拉斯三人组”,结果,尼采感到二人的背叛,被深深地伤害,陷入绝望。路·莎乐美觉得愧疚,找到布雷尔,当时欧洲著名的神经科医生,心理分析师,霸气“要求”他治疗尼采的“绝望症”。布雷尔无法抵挡路·莎乐美的灼灼魅力,答应她去治疗那个完全不配合的“病人”。

    然而,在布雷尔千方百计想要“控制”尼采的过程中,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布雷尔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糟糕至极:职业倦怠,婚姻失血,爱欲受阻,痛苦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撞击着他的心灵。每天,尤其是晚上,仿佛要把他整个地吞噬掉。同时,他发现,他被他的这个“任何一个问题抛给他,即使是里面最微小的种子,都会在思想上快速成长为青葱的树木”的天才病人吸引。他隐隐感到这个人可以帮他解惑,他不想尼采离开,提出了“请帮助我”的请求。起初,他主要是想以此为诱饵,研究并治疗尼采的偏头痛。然而之后一度,完全变成了尼采作为心理医生医治他的心理疾病。尼采信以为真,留了下来。(当然,从后面的内容看,尼采所以留下来或许并不全是因为布雷尔求助的说辞,还因为虽然他知道自己的研究需要“孤独”,但是他内心同样渴望融入到一个圈子里,渴望有人递给他一只温暖的手,需要

  • 10、 解读尼采
    尼采说:我必须永远做一个殉道者,以度过我彻底贷出的一生。 结果他一生如是,用思想煎熬着孤独的灵魂,在追求人生价值和哲学真谛的道路上苦苦探索,为他深爱的哲学献出了全部。同一些伟大的天才一样,尼采生前并不为人所了解,他的一生是痛苦和悲剧的一生,亦是伟大和不朽的一生。他将自己的思想,智慧,精神,人格渗透到文字中,使文字也具有了穿透传统和时空壁垒的不朽魅力,使得我们今天读来仍觉热血沸腾,他光辉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在孤独中创作,在孤独中呐喊,同历史上少数思想超前的伟人一样,尼采生前也是一个失败者,他的著作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影响。在遭受了太多的苛责、冷遇、讥嘲之后,这位孤寂的天才哲学家终于忍不住要爆发了。1889年的一天,尼采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位马车夫正用鞭子粗暴地抽打着牲口,这位神经脆弱的哲学家悲愤地扑过去,抱住马头又哭又叫,疯了。此后,这位为哲学而痴狂的天才步入生命的黑夜,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几十年后,一个满手血腥的人捧起了尼采的思想,用他肮脏的灵魂肆意强暴尼采的意志,把这位无辜的哲学家变成罪恶的代言人,这个人就是希特勒。从此,尼采便成为了纳粹的代言人。 时光荏苒,当权力意志和酒神精神仍然在这个纷争不断的世界上接受人们的批判或是赞扬时,围绕尼采的争论:从事写作的虚无主义者?疯狂的超人,种族狂和育种狂的思想先驱?抑或是一个天才的哲学家?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这位天才的哲学家作出公允的评价。但我敢肯定,正如尼采所言: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他一定会成为某种新价值的创立者。 一个时代的人们不能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图强与变革的重负,便只有在它的压力下死于荒野。尼采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被奉为神圣的那些理性的秩序、制度和道德观念危机四伏,弊端百出,西方文化正经历着自文艺复兴以来最大的思想转折。尼采以他敏锐的眼光觉察到这一点,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形势下,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尼采向时代交出了答案:解除理性和道德对于生命本能的压抑,发扬人的超越性,做精神文化的创立者,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取代科学和伦理的人生态度。尼采在他的超人哲学中强调一种强力意志,它是尼采哲学基石。它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强力,追求并体验这种强力也就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反对基督教虚伪的
  • 2019-09-22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1-03

  • 2019-10-19

  • 2019-10-2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1-16

  • 2021-05-10

  • 2023-01-07

  • 2021-09-21

  • 2021-07-19

  • 2021-05-09

  • 2021-04-25

  • 2023-01-09

  • 2021-04-24

  • 2022-12-01

  • 2019-10-12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3-23

  • 2022-12-09

  • 2023-02-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2-01-07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
当尼采哭泣观后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当尼采哭泣观后感、当尼采哭泣观后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当尼采哭泣观后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