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京瓷哲学读后感 > 地图 > 京瓷哲学读后感

京瓷哲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9 来源:互联网

尼采生存哲学读后感。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尼采生存哲学读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尼采生存哲学读后感

说实话,看这书绝对是对自己精神的挑战,真庆幸我没有崩溃,而且能在此提起拙笔,感叹一下自己的愚见。

尼采那上帝已死的呼声宣称必须将以宗教信仰为基准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彻底摧毁。他提出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体系,主张以人自身作为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他那颠覆性的思想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们。

书中有尼采的很多关于道德的观点,最为强烈的是批判宗教性的奴隶式道德。以此同时,尼采还提出了超人的英雄主义的哲学人生观。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例如关于道德,两者就差别甚大,然而,关于超人这一说,中西方却有着相似之处。尼采主张个性张扬,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意志去开发创新人生,享受努力奋斗的成就,即使是失败,只要永远在奋斗,也是最有价值的自我实现。

他的英雄主义,不难让我们想起中国《周易》中的伟大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同尼采的生存哲学和主张一样,强烈的影响或改变了许多名人的思想和生活。对我们常人来讲,又何尝不是值得再次品味和重读的励志箴言呢!

很少有人,甚至没有人能再及尼采,但至少,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远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墙的生存哲学》读后感


墙的信仰——读《墙的生存哲学》

浙江省平湖市艺术小学六年级 陆天皓

城市的角落里,一堵墙占据了一段小巷的尽头。时代的高度一次次被超越,这个城市便越来越被仰望,那堵墙也就顺理成章地列入了残垣断壁的行列,随时等待着毁灭。

过去的日子总是很灿烂,它可以长者似的保护那些幼小的生灵。每当被春日晒得暖暖的时候,人们在它脚下播下大袋大袋的花籽儿。它就充当护花使者,像守护婴儿一样努力阻挡着烈日和风霜。直到花儿们终于咧开嘴傻傻地笑了,并招来一大堆活力十足的朋友,它依旧在享受之余尽心尽职。

然而,它终究只是一堵墙,斑驳的痕迹除了能证明它具有历史外,便再无意义。每个夜晚都能隐约听到轰然倒塌的声音……断线的风筝划过,尽心守护的花朵依偎过,人们刻下的誓言像标记一般永久停留在它身上……墙都包容了,包括倒塌的现实。它支撑着,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用残留的底气扶住自己,生怕尘埃碰到花的头颅。坚守使命,是它不变的信仰。如果一层层撕开墙壁的外衣,不老的只是信仰本身,而岁月却是谁都可以试穿的外衣。

完美的结局让我有些意外,原本以为墙壁会带着些许悲伤的灵魂不了了之,却未曾想过,山顶上还藏有它的梦,是我的思维太狭隘了。不坚定的信仰让我们的思维变得狭隘,有路可走,却宁愿相信那是天方夜谭;动摇的心最容易被假象蒙骗,看似崎岖的山路,事实上不过是虚幻的海市蜃楼罢了。总有人会被虚假遮住双眼,以至于信仰从心里脱离,让有生命的躯体变得麻木。

那墙从一开始就没有犹豫,执着地护花,执着地等待,专注得忘了自己差点成废墟,也幸免于成废墟。一堵墙的存在靠的是一个永恒的信仰,一个人的成功亦是如此。

指导老师 张玉微

超人的哲学 ——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读后感


有些人以为宣称道德是必要的,便是道德;事实上他们只相信一件事:那便是警察是必要的。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是尼采以散文诗的形式写的哲学著作,集中了尼采主要的思想。查拉斯图拉是书中的主人公,他是公元前7世纪左右伊朗的锁罗亚斯德教的宗教家和预言家,尼采借用这个形象来表示对于未来时代超人时代的预言。

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宣布:上帝死了!是人们的怜悯和软弱杀死了他。上帝不过是人造的疯狂,而上帝所创造的人都是萎缩的、无能的,无能的人如何能够创造出一个万能的上帝?上帝的存在是对人的压抑,因为这就意味着人没有创造能力,上帝已经把一切都预定好了,人成为被阉割的畜群。

尼采这样质问:如果上帝存在,人还能够创造什么呢?至于所谓彼岸世界天堂,则完全是非人性的,这一学说教导人们要蔑视生命,否定今生,寄希望于来世,这等于说:你要自杀。上帝其实是人类的扼杀者,这样的上帝因而必须死掉,上帝不死,人便无自由。

建立在上帝假定之上的基督教道德是一种奴隶的道德,它的目的是要人渺小下来,而不是伟大起来。它否定人的个体生命的价值,认为生命只是痛苦,这根本是一种厌世的学说。它强加于人的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要求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它所谓的善不过是怜悯的代名词,而怜悯即等于自我否定,阻碍了人的发展。它把性看作肮脏的东西,贬低人的肉体,要人们断绝欲望,这实质上是把污水泼到了生命的源头上,是要人类断子绝孙。在它的谦逊道德的教化之下,人退化了,失去了昂扬的风貌,英雄的气概、饱满的斗志。利他、慈悲,是弱者的意志,懒汉的愿望反映了他们不劳而获的愿望。平等,实质是弱者害怕强者超过自己、害怕自己成为强者的受害者而找出的理由,事实上平等才是最不可容忍的事,要讲平等,就意味着英雄人物必须变成一个平庸的人,平等也就意味着要把伟大人物拉下来。不谋私利之类的说教是虚伪的,它不过是一块道德的遮羞布,它是以利他的名义干着利己的事。这样的人只能是病态的人。

上帝死了,从他的灰烬中诞生出了超人。超人就是对善良人、现代人的超越。超人是英雄,是伟大与创造的代名词。超人是旧道德的破坏者,专干旧道德所反对的事,他所倡导的是新道德,即英雄道德:如果说上帝的规则是你应该,那么超人的规则则是我要,他要实现生命的价值,追求最美、最强、最好的东西,若是不给,就去夺取,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可能被估定。是不能用任何其他的东西来衡量的。超人把肉体看作人的本质,按照自己的本能生活,追求欲望的最大满足。

超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他要重估一切价值。世界自身本无价值,人生也无价值,但人必须活下去,因而必须给自己创造价值,人也就成为万物的估价者,人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值得一活的世界。超人便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估价就是创造,而创造是无情的,温情脉脉,顾这顾那,患得患失,是不会有创造的。创造就是要打破旧的,建立新的,就不能不给一些人制造出痛苦。痛苦和恶是创造的动力,恶是善的构成部分,人只有在恶的皮鞭下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才能和力量,成为最强、最好,因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若是没有恶的力量的逼迫,他是不会进行创造的。

超人是一个战士。一旦停息下来,超人也就不是超人了。所以,超人不但与人斗,还要与自己的懒惰斗,一刻也不能停止。超人是永远不能完成的,直到战死为止。他追求自由,同时也意味着责任,他决不推诿自己的责任,绝不依赖他人,他是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超人不需要崇拜,不需要信徒,信徒的崇拜便是他的死亡。所以查拉斯图拉对他的学生说:当你们学会反对我的时候就可以毕业了。每个人都应当用他自己的头脑思考,从而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所期望他成为的人。

尼采的这些观点展示了道德与历史的矛盾。从历史的角度看,只要是有益于历史前进的就是应当肯定的,但历史是无情的,历史的前进并不照顾到每个人的情感和利益,总要一部分人付出代价。可是,从道德的角度看,任何个体都没有义务为了历史的进展而牺牲自己,因为他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享有生命所应有的一切。超人所坚持的观点实际是历史的观点。这两种角度是很难调和的。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则宁愿历史进展缓慢一些,也应当少让一些人做出牺牲或少牺牲一些,而不是为了能够让少数人威风凛凛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

人生活于各种矛盾之中。没有人愿意经受痛苦,如果可能,宁愿一辈子生活于温柔乡之中;然而,没有痛苦便不能造就天才,人的潜能也无法发挥出来,假如一个人从未经受过痛苦,他必将是一个平庸之辈。自然的规律是压力越大,便喷发得越高,人生的道理也是如此。这或许是超人哲学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解读尼采


尼采说:我必须永远做一个殉道者,以度过我彻底贷出的一生。
结果他一生如是,用思想煎熬着孤独的灵魂,在追求人生价值和哲学真谛的道路上苦苦探索,为他深爱的哲学献出了全部。同一些伟大的天才一样,尼采生前并不为人所了解,他的一生是痛苦和悲剧的一生,亦是伟大和不朽的一生。他将自己的思想,智慧,精神,人格渗透到文字中,使文字也具有了穿透传统和时空壁垒的不朽魅力,使得我们今天读来仍觉热血沸腾,他光辉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在孤独中创作,在孤独中呐喊,同历史上少数思想超前的伟人一样,尼采生前也是一个失败者,他的著作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影响。在遭受了太多的苛责、冷遇、讥嘲之后,这位孤寂的天才哲学家终于忍不住要爆发了。1889年的一天,尼采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位马车夫正用鞭子粗暴地抽打着牲口,这位神经脆弱的哲学家悲愤地扑过去,抱住马头又哭又叫,疯了。此后,这位为哲学而痴狂的天才步入生命的黑夜,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几十年后,一个满手血腥的人捧起了尼采的思想,用他肮脏的灵魂肆意强暴尼采的意志,把这位无辜的哲学家变成罪恶的代言人,这个人就是希特勒。从此,尼采便成为了纳粹的代言人。
时光荏苒,当权力意志和酒神精神仍然在这个纷争不断的世界上接受人们的批判或是赞扬时,围绕尼采的争论:从事写作的虚无主义者?疯狂的超人,种族狂和育种狂的思想先驱?抑或是一个天才的哲学家?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这位天才的哲学家作出公允的评价。但我敢肯定,正如尼采所言: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他一定会成为某种新价值的创立者。
一个时代的人们不能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图强与变革的重负,便只有在它的压力下死于荒野。尼采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被奉为神圣的那些理性的秩序、制度和道德观念危机四伏,弊端百出,西方文化正经历着自文艺复兴以来最大的思想转折。尼采以他敏锐的眼光觉察到这一点,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形势下,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尼采向时代交出了答案:解除理性和道德对于生命本能的压抑,发扬人的超越性,做精神文化的创立者,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取代科学和伦理的人生态度。尼采在他的超人哲学中强调一种强力意志,它是尼采哲学基石。它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强力,追求并体验这种强力也就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反对基督教虚伪的彼岸世界宣传,强调自尊、自爱、自强。他的思想强力震撼了西方世界。
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需要重估,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尼采这样告诉我们。在这本渗透着哲人睿智,喷涌着诗人激情的书中,作者把当时欧洲信仰危机、价值真空的严重性形象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里,尼采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念,就必须以权力为尺度重估一切价值,推翻基督教那种压制生命本能,视生命为罪恶的道德,提倡主人道德。作为传统价值和道德的叛逆者,尼采的思想震撼了19世纪的整个西方世界,被视为洪水猛兽,甚至被认为是疯子和狂人,但尼采本人对自己所说的价值及其身后所造成的影响是充分的自信自明,他深信人们不会忘记他,会了解他的价值。
社会是一座熔炉,它熔化了人的灵性,把大家变成清一色的古铜,少数几个置身炉外的却因为同社会格格不入而被视为异端、疯子和狂人,比如说尼采。当年对孔子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楚人也是个疯子,然而他们是时代的洞鉴者,是一个社会的金子。
作为传统价值和道德的叛逆者,尼采在孤独和痛苦中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在死后,他的学说和思想常被人误解、曲解,甚至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但真正的哲学思想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百多年来,尼采哲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想始终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成为现在西方思想创新的源泉。
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一生的事业。我知道,一大滴油已经从我身上流出去了,人们将不会忘记它。尼采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伟大的思想将不会被遗忘,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尼采诗集读后感


尼采先生的一生如此精彩,也如此坎坷不平,遭遇过非人的待遇的他,写下了不少诗歌。他的每一诗都那么飘然生动,如同生活在他的世界之中一般,我留恋于那梦幻般的画面,尽量渗透其中的哲理。

《归乡》中的一句:当钟声悠悠回响,我不禁悄悄思忖:我们全体都滚滚,奔向永恒的家乡调子是多么忧伤啊,思念家乡的他,恨不得像黄河那般的速度回家。

整块木头制成的敌意,胜过胶合起来的友谊!短短两句,也是两行的格行,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意味深长。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路上我们每时每刻都有朋友的陪伴,人生离不开友谊它是构成一生的丝绸,那样珍贵。

骄傲使人落后,作文自负的人离成功太远。所谓不要把自己吹的太大,小针一刺就会是你爆炸。你太傲慢,谁会愿意和你站在一快?你说这是你的性子,那我要说:如果你不改,你的世界不为你而存在!

尼采的一句话应了我的心声:向上攀登的人理应受赞扬!然而他随时都在下降!远离成功的人,却真正在上升。是啊,我们多少希望受到他人的赞扬,那样我们的自尊心就得到满足,便会感到自豪与快乐。可每一次赞扬都会使我们自负的心里提高一层。

宁静的大街,我们会思绪万分。当幽光拉出了影子,我们在黑夜就不必害怕了,因为有一位和我们举止相同的伙伴陪着自己。我们要像尼采先生一样,用笔记下我们自己的历程。

《尼采全集》读后感1000字


对于自由

节制,比放纵更接近自由。

几乎所有人都渴望自由,但坦率地讲,渴望自由,恰恰因为不懂自由。当想到自由,我们往往认为不被人管制,希望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是自由。恰当这么做时,却发现,并没有自由,反而更担心短暂的放纵后所要面临的工作与生活。但究竟什么是自由?康德说,自由不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节制比放纵更接近自由,早起,早睡,拒绝在手机上浪费时间,不拖延等等。而放纵,只是被欲望支配,一个被支配的行为,这不是自由。所以,自律的人更接近自由,但如果不去踏出第一步,0就永远是0,哪怕0后面是简单的1。正确的事,正确的方向,往往就在痛苦那头。

对于方向

千年不见光的寂静山谷,不用去做其他,只需一根火把,就能照亮整个幽谷。

有时难免迷茫,迷茫不是因为没有得到什么,而是迷茫想要得到什么。可当读到这句话时,豁然开朗,其实不需要做别的,只需拿好手中的这根火把,照亮前方的路,至于后面的,随着更深入,也都会慢慢显现。家庭中,做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工作中,勤奋、认真、努力。生命中,善良、真诚、脚踏实地、不卑不亢。其实我们并不缺少什么,缺的只是一点纯粹,忽然想起《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的一句台词:我是长安的兵,长安兵就是守长安的。做个纯粹的人不难,无非是拿好手中的火把,一步一步走下去,不东张西望,不胡思乱想,这就足够。或许方向,并不全是一开始就定好的,也有很多是走着走着才出现的,那么,多给自己的火把一点时间,也多给自己脚下的路一点时间。

可能对于读书我的理解很片面,感觉其中如有一二句可以让人享受的句子,就很满足。当然,对于尼采这位被称为人类灵魂之光的哲人,他的思想与精神,可能我不太能全懂,不过有这么几句很受用的,就已足够。

到这,就用一段可让人深思的话作为结尾吧。人们现在已经羞于安静,而且长久的沉思几乎也使人产生良心责备,人们手里拿着表思想,吃午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人们像是一个总是可能耽误了什么事的人那样生活着。宁可做点什么,胜于一事不做。-----这条原则也是一根绳索,用来缢死一切教养和一切高级趣味。很显然地,一切形式都会因工作者的这种匆忙而毁灭殆尽,甚至形式的感觉,感受动作旋律的耳朵和眼睛,也毁灭了。......我们现在很少正确而全面地去观察一棵树,也很少观察它的叶子、枝干、颜色和形状,我们发觉只想象一棵树要容易得多。尼采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当尼采哭泣》这本书看的并不连贯,前半本用了几周的时间看的,后半本用了4天看完。

本书是将历史上两位大师,哲学家尼采和19世界末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布雷尔虚构成病人和医生,开启了一段谈话治疗的旅程。

布雷尔一个声名显赫,拥有学术地位、成功的事业、金钱、美貌的妻子、幸福的家庭,显然已经是站在世界巅峰的人了,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外人看到的假象。布雷尔自己内心却充满了绝望、焦虑、恐惧。他深深的迷恋着他的一个年轻的、 美丽得并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女患者,贝莎,并陷入无法自拔的肉欲幻想中。布雷尔将自己大部分应该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给了他这个女病人,贝莎,贝莎也深深的依赖着他的医生,布雷尔。并在一次无意识恍惚间说自己怀了布雷尔的孩子,这些都让他的妻子,马蒂尔德非常的愤怒,并要求布雷尔将贝莎转诊。应为贝莎的事情还连累了布雷尔的一个红颜知己,伊娃。因为布雷尔什么都跟伊娃说,这也让马蒂尔德嫉妒和气愤,马蒂尔德也要求布雷尔辞掉伊娃。布雷尔因为害怕失去他的地位、家庭、声望而怯懦的顺从了马蒂尔德的要求。但同时他也开始怨恨马蒂尔德,怨恨马蒂尔德禁锢了自己,怨恨她让贝莎的病情又复发了(贝莎呗转诊后,她之前的所有的症状又回来了),并且贝莎的新医生爱上了她,还像她求婚,这让布雷尔嫉妒,更把全部的怨气都推到马蒂尔德身上。她更怨恨马蒂尔德让自己失去了和伊娃的友谊,因为辞退了伊娃后,他再也没有看到伊娃。这所有的怨恨,让布雷尔越来越疏远自己的妻子,他不再碰马蒂尔德,甚至都不愿多看她,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诊疗室里。

当我看到马蒂尔德要求布雷尔将贝莎转诊,并辞退伊娃时。我很气愤,我的感受也许和布雷尔一样,觉得被禁锢,被支配,被安排,无可奈何,因为对妻子的责任让自己应该屈服她的话,按她的意愿去做。但是心里有不痛快和绝望,为自己的怯懦绝望和难过。但是当我变换角度,站在马蒂尔德的位置上考虑时,我又能怎么办呢?马蒂尔德也别无他法,自己的丈夫迷恋着他的病人,还用治疗当借口将大量的时间都给了别的女人,还有一个红颜知己。什么都不再对我说而是对另一个女人说。虽然他没有做出实际的背叛自己的行为,我不能任由他下去,为了我的家庭,为了孩子我要杜绝这种危险,我能做得就是要求他离开这些危险的诱惑。看,这就是女人得角度和男人的角度。但是我认为他们有共同点,就是爱。就在刚才写下上面的总结时,我突然觉得,布雷尔顺从马蒂尔德的要求也许不只是怯懦或责任,也许还有连他自己兜不知道的原因,因为他爱他的妻子,他的潜意识更在乎他的妻子,不想伤害马蒂尔德。

路·莎乐美,一个不受传统束缚,离经叛道的美丽、知性的21岁女孩,找到了布雷尔。要求他治疗她的朋友,一个绝望、固执、有自我毁灭倾向的哲学家,尼采。她霸道的,甚至不容拒绝的要求布雷尔治疗她的这位朋友,布雷尔也无法抗拒她的美丽接受了。

尼采,一个天才,一个不存在在当下的天才。他固执、偏激、无礼、暴躁、无视权威、不接受怜悯、害怕背叛、拒绝亲近、对女人有根深蒂固的厌恶。布雷尔为了治疗他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疾病(偏头痛和绝望),有尽一切办法,引诱、布局让尼采接受治疗。但都因尼采敏锐得洞察力而失败,最后布雷尔想出一个交易,让尼采治疗自己的绝望,自己变成病人,而尼采是医生。尼采被这项前所未有的想法给吸引了。开始了一段神奇的谈话治疗。

《当尼采哭泣》全书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尼采住进劳森医疗中心后,开始与布雷尔的谈话治疗。现在的我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这段描述能给我带来什么,因为那是真正的一段哲学、心理治疗。里面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还无法把握。但是确实最吸引人的地方。

这本书的结局很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布雷尔真的会放弃一切重新来过,选择自己一直希望的生活,让自己在活一次,但是当我这么因为的时候,我也很不安,这样放弃一切,家庭、事业、朋友、患者和所有的责任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难道是对的吗?没有想到的事,布雷尔竟以一次催眠来让自己实现了所有,并治愈了自己。当我知道他放弃所有远走他乡只是一次催眠时,我简直惊讶不已。很佩服欧文亚龙的构思,一个心理治疗大师还是一个出色得作家。

有时间还是要细细品味一下劳森医疗中心的那段谈话。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一)

眼泪的力量

晓青

你能接受伟大哲人的眼泪吗?你能想象尼采哭泣时的哀伤与无助吗?你能容忍自己给伟人脸颊上流淌的泪水进行懦弱的定义吗?不,请将你的泪水吞咽回去,心中理想的神呀,只向我们展露你的笑容就好了,那是驱逐我们心头黑暗的火把,是帮助我们在苦难中得以喘延的能量。

可是,尼采终究还是哭了!《当尼采哭泣》跃入眼帘,我急切地要从书中找到"哭泣"的原因。是什么击溃了他的骄傲?是什么摧毁了他坚强的意志?欧文·亚隆究竟又要在葫芦里卖什么药呢?

跟随书中的两位主人公——医学大师布雷尔和存在主义大师尼采的步伐,我小心翼翼地前行。是的,必须小心翼翼,当伪装被一层层剥离的时候,脆弱随时能将我们化为灰烬。整个过程究竟谁才是治疗师,谁又是病人呢?看看高傲的尼采吧,凭借强大的自我防御,抵过了布雷尔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引诱和压力。偏头痛只是身体的谎言,让我们可以躲避灵魂深处的懦弱、无力和胆怯,躲避内心铮铮质问。

"他巨大的头部往后仰,他深邃的目光合起,尼采看起来被情绪所困扰着。"一切都将由此发生变化,这将是一个转变的契机。"犹豫着,尼采开口了。"从惭愧、尴尬,到愤慨与憎恨,从哀伤到无力,"尼采沉默不语,他的眼眶里泛滥着泪水,他的头低垂。"曾经的容忍孤独,与人隔离竟是苦于被孤单死去的想法所纠缠。而尼采对女人扭曲观点的根深蒂固,何尝不是来自他早年生活的烙印呢?"尼采拿掉了他的眼睛,把脸埋在手帕里,爆发出啜泣声。"尼采终于哭泣了!我的眼眶同样湿润了。这一刻他不再是我膜拜的神灵,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哲人,而是一个真实且富有生命气息的尼采!感谢上帝,"这个吝啬的无泪男子"终于凭借泪水获得了自由!泪水并不等同于懦弱,恰恰相反,借着尼采的泪水我感受到的正是一种源于生命的感动和力量。

我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人性所有的一切,我必须承认、接纳,才能最终"成为自己的存在",不是吗?

合卷闭目,心中更感谢不离不弃的布雷尔。他奉献着自己,袒露着自己,在自揭伤疤的同时感应着对方。他的谨慎、体贴、隐忍,使得两个隔绝的心最终踏起了和谐的鼓点。复杂、丰富而敏感的内心呀,坚强的在痛苦、悲怜、无力的泥沼中前行。所幸,不曾失望、不曾被抛弃,最终得以在心力交瘁之后重生。

书中处处呈现诗意而铿锵有力的言语,那些需要用生命去实践、领悟的真理。字字句句何尝不是在思想者血淋淋的成长磨砺中凝练出来的呢?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二)

大家一起来意淫

贫僧

布鲁尔 :一个维也纳医生

贝莎 :布鲁尔的一个歇斯底里症病人

玛提尔德 :布鲁尔的漂亮妻子

尼采 :德国哲学家、古典文献学教授

路。莎乐美:一个风骚自信的俄国女人,尼采和布鲁尔都为之倾倒。

西格。弗洛伊德 :布鲁尔的学生

麦克斯 :布鲁尔的连襟,一个比较自由的犹太男人

需求是虚幻的

需求:需求(欲望)是无法被满足的,因为它是可以变的,是虚幻(主观)的。没人可以给你的需求定一个绝对的标准。所以一个人的需求的发展是很难控制的。

男人的痛苦压抑来至于需求的无法满足,

贝莎和莎乐美分别代表了布鲁尔和尼采的某一类痛苦。尼采渴望一个完全理解支持他追求的女人,他把彼此的触摸和亲吻代表了灵魂上的信赖和托付(压抑的性欲望和挣扎),而他的投射的对象贝莎只想要自由和无拘无束(基于对女人婚后命运的厌恶)。

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压抑、他们的孤独他们的和这些东西的妥协和抗争成了他们的活着的全部。他们被都被一个女人强烈的吸引无法抗拒以至于神魂颠倒。经历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后,他们才知道他们自己、他们的爱和他们爱的对象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们创造了一个父亲:上帝。幻想着他的爱,我们贪生怕死的灵魂有了寄托。

男人创造了一个女神,每天在幻想中和她云雨。

女人创造了一个英雄,每天沉浸在七彩祥云和卿卿我我。

更深的迷茫

【我曾以为这一切都是感情的寄托,是否每个人(我所知道的人多存在单相思)都必须有一个这种寄托,小说中探讨了这种情感现象的意义。我们的感情自从诞生以后,就要在精神世界里找一个土壤,不然就会死去。那个精神世界的寄主提供成长的基础,你幻想着从他那里获取爱和快乐。爱情是虚幻的,是我们的灵魂孤独的投射,这种独特的需要是无法被满足的,那个幻想的对象提供了一部分可能,剩下的都是用想象弥补。正如布鲁尔所做的那样,贝莎是他母亲的名字,贝莎依赖他,把他当成逝去的父亲。然而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无法克服的孤独感

这让我想起我和父亲这么多年的隔阂,我认为他从来不理解我,他总觉得我不够努力辜负了他的期望,(他说每天坐那里学习看书有啥累的,比他干体力活幸福几万倍,竟然学不好,丢人?!)

我父亲肯定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我的人,这个人可能是我的妻子我的儿女,我的好朋友,我的同事。

他对于我的痛苦一无所知。这常常让我感到抓狂,后来我对父亲就采取了得过且过的态度,他每次跟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时我不再抵抗表面答应,内心却无比的厌恶甚至仇视,认为他简直要把我逼上绝路。

灵魂的孤独让我感到权利和妥协的重要,压迫无处不在妥协无处不在。孤独无处不在,任何一个有灵魂的人都无法被摆脱。

真理是荒凉的(爱情如此的不公平)

莎乐美和贝莎代表了一类女性,能够激发大多数男人欲望。这让我想起了希腊神话里的一个以勾引男子为乐女子。有些女子天生是有具魔力的,她们可以让男人为之争斗,阿芙洛狄忒就是例子。有的女子获得了更多的美丽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有的男子占有了更多的财富和享受了更多的关爱。有的人更健康,有的人更聪明,有的人运气更好。

灵魂:一个人的物理身之外的全部存在。

如果人的身体可以被大概地解剖,人的灵魂应该也可以被解剖的。必须打开他的全部情感记忆并摆到台上。这些所有的记忆和情感集合就是灵魂,比如有一个比较大的欲望。有一个比较大的疼痛记忆,有一个比较大的同情。只是这个东西不能触摸不能像身高体重一样被测量。

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可以摆脱这种希望(渴望欲望)吗?

尼采说潘多拉魔盒里最恶毒的东西就是希望,这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小说毕竟是小说,他对于尼采的治愈是到底改变了尼采了吗?(让他去建立家庭去感受温暖和爱,去哭泣去追求另一种生活)

没有,尼采只是更深地理解了他的存在也理解了别人的存在,他不再感到孤独和觉得自己是个另类的怪物,他可能最后宽容了莎乐美和他自己。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世界,也就是更加接近他所追求的真理,然而真理却是那么荒凉。人与人之间有些鸿沟是无法逾越的,他对于莎乐美的投射性解读是莎乐美无法理解的,莎乐美对于尼采的"关怀"和"背叛"是尼采所无法理解的。每个人都是自恋的而且必然是自恋的,都是从自身的渴求衍生出对于对方的渴望,然而这种彼此无法相互体验的生理隔阂是一切两性矛盾的根源。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你:意淫并不可耻,假装不意淫才可耻。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三)

初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一间安静的书屋里,妖娆的红衣女子封面在这间淡雅的书屋里显得热闹繁华。那一刻,《当尼采哭泣》直逼我的视网膜,情不自禁地捧起这一本书,移至窗下,缓缓道来。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推理的小说,由于年轻气盛的女人路·沙乐美的短浅引荐下,主人公尼采和布雷尔双方进行着心理咨询。他们是彼此的病人,彼此的医生。布雷尔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医生,有着家室的他恋上了他的女病人贝莎,对着贝莎,他产生了极强的幻想甚至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尼采是位绝望的作家,他对于女友的背叛有着无法言语的痛恨,他神经紧绷,呕吐,半夜醒来,经常失眠等症状。因为路·莎乐美,他们相识,相坦诚。

尼采和布雷尔商议协定,布雷尔请求尼采帮忙他走出他面临的煎熬处境,反之,布雷尔会治疗尼采不知名的病症。彼此要求互相坦诚。几经峰回路转,对话治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他们揭开了心里深埋的秘密。在对话治疗中,布雷尔坦诚面对自己,重温温暖的家,尼采从孤独的灵魂中释放,流下清澈的眼泪。

且从语言上看,文字并非艰难晦涩。书中曾言:"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开了,它就蒸发了",人生之路,总有时刻是孤独的,一个人并非孤独,在人群中无知己者才是孤独。紧接着"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大"读到这句话时,我们深思,难道不是这样的么?人总要摔过几次才懂得爬起来,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再着"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或许,很多人对这句话充满着质疑,换个角度而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诗歌般的语言,缜密的思维是否值得我们抽出时间感受。

读后感811字:【生存】生存法则


读《漫长的冬天》

——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漫长的冬天》的书,使我深受感动。

这本书中写了十九世纪末,在大草原开荒的劳拉一家和邻居们在小镇上艰苦、艰难的度过了长达七个月的暴风雪的冬天,火车的停运,使小镇与世隔绝。没有木炭烤火,也没有了食物(面粉)。爸爸想出了用干草棒烤火好办法,妈妈把小麦种子放到咖啡磨里磨成小麦粉,做黑面包吃。可是不久,镇上的小麦不够,小伙子阿曼乐和凯米为了镇上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顶着暴风雪去大草原,买了60袋小麦,没有收一分钱的运费;商人不忍向饥饿的人们刮油水,原价卖出;饥饿的人们按照自己家里的粮食合理的买了小麦,谁都没有多买。终于人们度过了长达七个月的暴风雪的冬天,一个也没丢,一个也没饿死,一个也没冻死,冬天向人们低下了头。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了坚强不屈、冷静思考、扶危济困、不贪便宜、不多吃多占是那么强大的力量啊。如果爸爸妈妈不坚强不屈,绞尽脑汁的想了许多办法,怎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如果阿曼乐和凯米因为自己还有东西吃,不愿冒着生命危险去大草原上买小麦,那镇上的人们有几个能活下来?如果他们收了很高的运费,小麦价钱提高,还有几户人家买得起?如果商人买的价很高,几户人家买得起?如果一些人们多吃多占,买来很多很多小麦,那其他的人们怎么办?

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人不是这样的。上次日本大地震,许多人明明家里有盐,还买许多的盐,有人甚至买了十年的盐。而有些人家里一点盐都没了,但超市里的盐都被抢够光了。后来,那个买了十年吃的盐的人要把盐退了,可惜不能退了。要是当初那个买了十年吃的盐的人不买那么多的盐,把盐留给需要盐的人们,就什么事都没了。

我们遇到困难,要坚强不屈、冷静思考、扶危济困、不贪便宜、不多吃多占,共度难关。

更多文章,请点击——作文大全

《尼采诗集》读后感400字


尼采先生的一生如此精彩,也如此坎坷不平,遭遇过非人的待遇的他,写下了不少诗歌。他的每一诗都那么飘然生动,如同生活在他的世界之中一般,我留恋于那梦幻般的画面,尽量渗透其中的哲理。

《归乡》中的一句:“当钟声悠悠回响,我不禁悄悄思忖:我们全体都滚滚,奔向永恒的家乡……”调子是多么忧伤啊,思念家乡的他,恨不得像黄河那般的速度回家。

“整块木头制成的敌意,胜过胶合起来的友谊!”短短两句,也是两行的格行,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意味深长。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路上我们每时每刻都有朋友的陪伴,人生离不开友谊它是构成一生的丝绸,那样珍贵。

骄傲使人落后,自负的人离成功太远。所谓“不要把自己吹的太大,小针一刺就会是你爆炸。”你太傲慢,谁会愿意和你站在一快?你说这是你的性子,那我要说:“如果你不改,你的世界不为你而存在!”

尼采的一句话应了我的心声:向上攀登的人——理应受赞扬!然而他随时都在下降!远离成功的人,却真正在上升。是啊,我们多少希望受到他人的赞扬,那样我们的自尊心就得到满足,便会感到自豪与快乐。可每一次赞扬都会使我们自负的心里提高一层。

宁静的大街,我们会思绪万分。当幽光拉出了影子,我们在黑夜就不必害怕了,因为有一位和我们举止相同的伙伴陪着自己。我们要像尼采先生一样,用笔记下我们自己的历程。

《尼采的心灵咒语》读后感


一本明心见性的好书

——《尼采的心灵咒语》读后感

陈文明

最近,我偶然从厅资料室借阅了《尼采的心灵咒语》,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没有看。最近,利用闲暇时间翻阅了两遍,感觉这是一本好读易懂、语言鲜活、明心见性的好书,让我受益匪浅。这里谈一谈粗浅的读后感。

一、本书的特点

尼采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哲学家,我曾一度对他的人生和哲学产生过浓厚兴趣,也曾买过几本他的著作,但说实话没有真正读进去,收获不是特别大。但《尼采的心灵咒语》却非常好读好懂,让我对尼采的哲学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我感觉这本书有几个特点:1、好读易懂。顾名思义,所谓心灵咒语,就是要用最简短的话语,解答心灵的疑问,给心灵以启迪和力量。这本书扉页上写着,"本书由日本尼采研究专家白取春彦,采集了尼采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226句话,囊括了尼采思想的精髓,一经出版便风靡日本,并以横扫之势席卷亚洲,令世人再次着迷于这个100多年前的伟大哲人".出版社对这本书的定位是"睡前心灵"读本,可以"随时翻阅、随时感悟".我感觉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愉悦,不需要消耗多少脑力,适合在上班辛苦之余翻阅。而且,箴言式的文体不必从头看到尾,便于读者随意挑读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和内容。2、语言鲜活。尼采不但是哲学家,更是文学家、语言学家和诗人。他的语言极其鲜活,没有故作高深,所用的语言浅显易懂,都是大白话、大实话,有很多的形象比喻,追求的是一语中的。很多段落都充满诗意和哲理,堪称经典,值得摘抄和记诵。3、明心见性。这本书没有什么抽象难懂的理论演绎,所说的都和我们的生活感受息息相关,针对的是我们每日工作生活所面对的困惑和问题,可谓直指世道人心,一语道破真谛。通篇没有引经据典,都是来自哲学家的人生体验和思考,没有什么无病呻吟、小题大做或是华而不实的东西。而且很有系统性,包括了心理调适、工作态度、为人处世、婚恋家庭、读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人生指导。"默念尼采心灵咒语,就没有人能伤害你,没有事能困扰你",让你豁然顿悟、明心见性,树立人生的方向和信心。

二、观点摘编与个人启发

一本好书,会让你不断受到启发、产生共鸣,并对你的生活、工作、心灵等各方面的观念产生冲击。《尼采的心灵咒语》就是一本这样的好书。书中226句话都是尼采著作中的精华和经典之语,包含了很多新颖独到的观点,有的我闻所未闻、却思之成理,有的让我醍醐灌顶、顿觉昨日之非。下面对书中30句话和观点按个人理解进行不完全摘抄,并谈谈个人感受体会。

1、书中说:"无限财富皆在自身。人并非从事物中汲取,而是从自身汲取。不必去寻找内涵丰富的事物,而要充实自我。"有道理,所以不要太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不要太在意物质和外在,要注重自己内心的涵养,自强自立,做大自己。

2、书中说:"每天进步一点点。也许你感觉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其实你每天都离顶点更进一步。"嗯,我们都是有悟性的孩子,不要自暴自弃,我们都在随着年岁和工作阅历的增长而不断进步。

3、书中说:"喜悦吧!欢乐吧!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要兴高采烈。喜悦让你神清气爽,还能提高免疫力。不要害羞,不要忍耐,不要推辞。要面带微笑,像个孩子那样,感染周围的人。"真是诗人之心,想起普希金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喜悦代表着自信和聪明,开心是一种能力和素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得天独厚,没有理由不开怀大笑、充满乐观,"让喜悦永驻心中".

4、书中说:"家里只要有一个人郁郁寡欢,整个家庭就会闷闷不乐、乌烟瘴气。聚会和工作场所的情况亦如是。"于我而言,这是具有警示意义的一句话。作为一个父亲,我们没有理由不喜乐,因为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个子女,我们没有理由不欢笑,因为"孝者,色难也";作为一个同事,我们必须自信开朗,因为这就是群众基础和最大的人缘。

5、书中说:"想赢得赞同,首先要断言。多费唇舌论述意见的正当性是徒劳的,反而让人心生疑惑。"这对我们文稿写作的启发就是要坚持废话少说,语言充满绝对自信。彭清华书记多次强调,领导讲话稿要避免写成学术报告,不能从概念到概念,否则不能打动听众,调动大家的激情和行动。

6、书中说:"埋头于工作定会迎来转机。专心于工作,能让你不再胡思乱想,所以拥有工作也是好事一桩。埋头于工作,借此躲避现实问题的压迫和忧心。"是的,年轻人要沉住气,享受当下,知足常乐,把工作本身即作为奖赏。

7、书中说:"更诚挚地关注衣食住行,它们支撑着人生的基础。"诚哉斯言,我们政府管理社会,就应该从管好衣食住行抓起,保障好国民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这才是治国安邦的基础。我们个人亦是如此,从身边小事做起,先把小日子过好,"让生活环境更美丽",再谈治国平天下的事。又想起海子的《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8、书中说:"承认自己的局限吧。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的判断有可能出错。"王林"大师"能变出蛇和酒,却料不到自己的"二进宫",更何况我辈肉眼凡胎?

9、书中说:"创造每日的历史。历史并非遥远、与我们并无关联。我们每个人都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今日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历史中的一页。"在当今时代,不再是"帝力于我何有哉".我们切实感觉,国家的领导和政策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命运,我们无法置身度外。

10、书中说:"不与插手私事之人交往,他们想要你受他们的支配。"君子之交淡如水。看来,古今中外的社交原则都是相通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1、书中说:"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尽量从善意角度诠释语言。"难得糊涂,沉默是金。"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12、书中说:"人际关系始于友情,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极为重要。良好的朋友关系关系也会成为幸福婚姻的基石。"这个观点以前没有想到过,启发很大,对我处理婚姻家庭关系有很大帮助。难怪说,良好的夫妻关系,良好的父母子女关系,就应该像朋友关系一样,(于范-文-先-生-网)以平等、沟通、友善为核心。

13、书中说:"组织中的年长者若是一味偏袒与自己意见相同的年轻人,就会使组织一事无成。畏惧反对意见或独特的新点子,一味追求安定,只会令组织与人从本质上腐朽,加速其颓败与破灭。"又说:"批判并非怀疑与刁钻的意见。批判是一阵风,吹在脸上很凉,但能使环境干燥,防止邪恶的细菌繁殖。所以,应该对批判来着不拒。"我们每个人都不缺乏说好话的朋友,但我们都缺诤友,我们迫切需要听到真实的声音,以有效改造和提高自己。

14、"对方若是从生理上厌恶你,即便你如何礼貌对待他,他都不会立刻对你改观。只会落到无事献殷勤的下场。不可能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以平常心相待便是。"果然有心灵鸡汤的奇效,让我们立马释然,不再在意无关紧要的人和事。

15、书中说:"最容易被车撞到的时候,就是躲过第一辆车之后。工作和生活中,在处理好问题与纠纷、放松警惕之时,下一场危险迫近的可能性就变高了。"顺境之时,要格外小心防范危险。任何时候都不可麻痹大意,否则危险马上应验。

16、书中说:"想要写出有说服力、有逻辑的文章,光是学习写文章的技术是不够的。为了改善自己的表达手法与文章,不仅要吸收表达与写作的技术,更需要改良自己的思想。"优秀的写手要有纵横捭阖的理论,要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功夫在诗外。

17、书中说:"学习、交际、工作、兴趣、读书……开始接触新事物的时候有一个诀窍,那便是怀着最广阔的爱接纳它。决不能因为喜好或心情半途而废。带着广阔的爱坚持到底,这便是了解事物本质的诀窍。"博爱,从容,坚持,学习的秘诀。

18、书中说:"你想找个恋人吗?你有没有努力成为一个好人,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你?爱你的人是人群中的一个啊!如果大家都不喜欢你,又有谁会爱你呢?"单着的人们听着这句话恐怕会气死。但又有道理,我辈苦读圣贤书,如果连个女朋友都找不到,说明没有读好,说明理论脱离了实际,说明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19、书中说:"如果你犹豫是否应该结婚,那就静下心来问自己一个问题:年过八九十时,自己能否依旧与对方交谈甚欢?两人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会经历种种,但那些只是暂时性的,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然而,两个人之间的谈话,占据了婚姻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而且年岁越高,对话的时间也会越多。"嗯,还好,我符合条件。

20、书中说:"不了解情况的人,会根据水量多少来判断矿泉的价值。而熟知矿泉效用的人,则会根据水之外的因素,比如所含成分来判断矿泉的好坏。我们不能被外表的数量与压倒性的魄力所迷惑。对人来说,拥有一双认清本质的慧眼尤为重要。"不能以势力眼看人,应该以平等之心待人。

21、书中说:"真正的教育者,并不是拥有头衔或业绩的人。他们能让你自由自在、充满活力地发挥出所有潜力,理应是你的解放者。"与王阳明、杜威或陈寅恪的教育观点何其相似。教育的本质在于发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心同此心,理同此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2、书中说:"用四分之三的力气完成的作品或工作是最好的。使尽浑身力气完成的东西,总会透着一股作者的‘人臭味’。"才大者方可如此吧?对于我辈来说,还是要用尽吃奶的力气。

23、书中说:"若想成为行业领袖,就必须克服性急、焦虑、报复欲、情欲等。否则这些感情极有可能如同泛滥的河川一般怒吼肆虐,将一切化为泡影。"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还要有律己之心。性格上的缺陷将是事业的最大风险。

24、书中说:"建筑家的道德,便是在造好房子之后拆除脚手架。园艺家的道德,便是在修剪枝丫之后把树枝与枯叶打扫干净。同理,我们做完某事之后,切不可忘记收尾工作。这样一来,这件事才算是真正完结,画上圆满句号。"写文章要写好结尾,做人要善始善终。这是做人的品格和气节。

25、书中说:"深挖你现在所站之处吧。泉水就在你的脚下。有多少年轻人前往遥远的异国他乡,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啊!其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就在你从未注意过的脚下。求索之物就埋在脚下。上天赐予你的无数宝藏,就沉睡在你的脚下。"不要好高骛远,要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的平台,发挥最佳水平。

26、书中说:"数学上的最短距离是亮点间的距离,然而现实中的捷径并非如此。船夫曾告诉我‘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事情不会完全按照你的计划进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会把远路变为捷径。事前你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只有涉足现实之后才能悟到。"等待机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走的道路。

27、书中说:"与杰出的人交谈读书、学习能提高语言的质与量,还能令思维与内心充实起来。"又说:"细致的交谈有助于塑造想法。对话,而且不是无关痛痒的家常与传闻的应酬,而是细致交谈。这样的对话非常重要。这样的对话能让你清楚认识自己究竟在思考什么,遗漏了什么,也能让你如梦初醒,看清问题重点所在。这样,一种想法边成型了。若是一个人在自己脑中磨磨蹭蹭地思考,不仅没完没了,还不会有任何结果。所以,对话是成为对方思维的助产婆。"我们开展读书会,不正是为了通过思想的碰撞和相互的砥砺实现自我的提升吗?独行者步疾,结伴者行远。所以我们要开展有组织的读书。

28、书中说:"词汇量越小,表现力就越贫乏,就不能充分表达出想法或感情。同时,语言的质量也决定了自己思想和内心。"嗯,我们阅读和学习的一个目标,就是要看到更大的世界,明白更多的事理,掌握更多的词汇。

29、书中说:"说话的艺术在于言语中透着诚实,毫不矫揉造作。这样听众能感受到真挚,便会竖起耳朵,使用想象力,将说话人的兴趣变为自己的。"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短、实、新的生动注解。

30、书中说:"在自己的工作中专心致志,竭尽全力,并且一直坚持这种态度,毫不松懈。"又说:"松树、冷杉总是笔直矗立,不打一个盹儿,不焦急、不慌张、不心烦、不叫唤,在寂静中耐心等待忍耐。我们应该松树、冷杉态度。"又说:"有些献身看不见。即便是与宗教完全无关,不也是为了帮助他人而牺牲自我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所有作为,不都是一种献身吗?"这不正是党办人应有的精神和态度吗?这不就是"五个坚持""四个模范部门"所要求的品格和内涵吗?

三、掩卷沉思

尼采说:"我们应该看这样的书:读完之后,令世界为之一变的书。能够带领我们前往世界另一头的书。看完之后,令我们意识到心灵得到净化的书。带给我们爱与美的新认识、新视觉的书。"我感觉,《尼采的心灵咒语》达到了他自己所定的标准,值得我们购置收藏。掩卷沉思,又有几点浅见:1、这样一本好书,需要经常性和不断地翻阅,才能发挥效果。某些观点要达到记诵的程度,才能真正融入和改变生命。2、工作以后,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造心性和生命,为了解决心中当下的困惑和问题,治疗痼疾,明心见性。我们需要搜寻更多这样简单明快、深入浅出的好书,让我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能够随时接受启迪。3、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和心境下,具有不同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情趣,需要不同类别和风格的书籍。阅读史就是心灵成长史。今日之我觉昨日之非,明日之我觉今日之非,在读书方面也是如此。4、大部头著作固然好,语录体也很不错,可以十分醒目地反映作者的主要思想和观点。《论语》不就是语录体吗?半部《论语》犹可治天下。可见大道至简。5、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好书要有好读者,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开卷有益,我们不必太过苛求作者或编者,反而更应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还要说,以上所言,仅仅是个人短短几天内的阅读感受,必定有错误偏颇之处。这本书当然也并非完美,毕竟是从尼采各部专著中抽取出来,所以难免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要全面深刻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还是应该进一步精心研读其原著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篇一:《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2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著作,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的规律,任何事物的运动规律都逃不出它的范围。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我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好哲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眼亮,办法多。学了哲学,懂一点哲学,在处理问题时就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而能处理好事物的主要矛盾。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学习《学哲学用哲学》的体会:

一、学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在工作中能够解决好主要矛盾。 学点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这是李瑞环同志的切身体会,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书中说到:?有人说,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奥秘、诀窍,应该总结一下。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陈云同志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这完全是经验之谈,我非常赞成。?这些发自内心的讲话,对我们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学好称之为智慧学、明白学的哲学是很有示范作用的。运用哲学原理的应用,就不会犯绝对化、片面性的错误。在处理问题时,不拘泥于那些个别的判断和结论,能够提高识别能力,分清是非,辨别真伪。此书指出,要多深入实际,多倾听下面的意见,不能?金口玉言?、?唯我是从?。作为一般同志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领导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领导者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实际,不接触群众,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正如有的同志所反映的,他们一不懂,二主观,三有权,?三位一体?,胡拍板,乱指挥,使下边为难,使工作受损。对于这样一些领导者的意见,我们决不能盲从,敢于抵制,乃至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斗争。

李瑞环同志说,工作中要注意抓住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计划和布暑,就不能把握好全局,没有秩序,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虽辛苦忙碌,但收效甚微。对于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来说,抓好主要矛盾,关键要有好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抓紧抓好、抓落实,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比如:我矿制定的工作有:提高个素质,加强生产管理、加强队伍管理、做好安全生产

工作、尤其以加强科全体干部员工培训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二、怎样才能学好哲学

正确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掌握了理论,就可以在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矛盾现象中分清主次、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事物发展中把握方向,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找到解决的基本方法。李瑞环同志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学习?两论?(《实践论》、《矛盾论》)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真正学懂了?两论?,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联系经历过的实际,结合历史的经验来学,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重要方式。他提出:?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学;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一方面强调联系实际,一方面要强调刻苦认真的读书。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努力读懂弄通。李瑞环同志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各级干部工作要艰苦,思想更要艰苦。他说:?付出辛苦,不仅仅是胳膊腿勤,很重要一条是思想必须艰苦。事实上,思想的艰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才是最重要、最困难的。应该既能深入下去,又能坐得住,看东西,听意见,想问题,憋主意。?这些话一针见血,很有针对性。现在,有些干部面临事情很多,天天忙忙碌碌,屁股坐不住,如果自己不自觉挤时间学习,不经常翻翻书,就会变成事务主义者。

脑子不补充营养,就会被掏空。他还要求干部?要力争把文字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一致起来,不然,就将是会写的不会办事,会办事的不会写。?当然,作为一名机关青年干部,更应该认真学习哲学,要学习哲学原理,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态度。在学哲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用结合,时时用哲学原理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存在的矛盾,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来解决矛盾,而不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

三、哲学能教我们如何做人

做人要正直,李瑞环同志说:?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领导面前是奴才,干起工作来是庸才,一切活动为了升官发财,一旦掌权就搞独裁。必须防止这种人投机上来。?《学哲学用哲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阐述,到处体现了和的思想,提倡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不要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要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他说:?不但要懂得斗争的绝对性,还要懂得斗争的多样性。筷子与肉斗,肉到嘴里;手术刀与人斗,可以去除病灶;扁担与肩斗,可以把水挑进家里。这些都是斗嘛,为什么一说斗,非要你把我整垮,我把你整垮呢???中国人倒霉的时候容易团结,打胜仗后常常不团结,历史上这样的事很多,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的教训。??冷静地想一想,掌声、歌颂未必真帮忙,批评、反对不是都添乱。?也许这些道理大家

都明白,但总体上,当前的社会心态还比较浮躁,有些人热衷于与人斗,有些人喜欢个人出风头,有些人习惯听赞扬声。读一读《学哲学用哲学习》,听一听一位老者的教诲,无疑是服用一副清醒剂。所谓做事先做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个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总之,通过学习《学哲学用哲学》,使我增长了见识、增长了知识。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点哲学,终身受益?。

篇二:《学哲学 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nbsp;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 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的。作者李瑞环同志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全书共分上、下两册,55万三千字,选自作者自1981年至2004年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讲话的摘编。全书除开头、结尾两部分谈哲学用哲学的道理外,共分十个专题:

一、从客观实际出发;二、坚持实践观点;三、重视总结经验;四、掌握辩证方法;五、注意研究特殊性;六、坚持发展的观点;七、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八、坚持群众观点;

九、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一名文科生,又是行政管理专业出身,在上大学的时候,也学过一些哲学课程,但当时给我的感觉哲学是一门相当高深却又枯燥乏味的学科,由于其的纯理论性使得离现实生活很遥远,因此造成学而不用,学了没用的现象。在带教老师开始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暗暗有些发憷,甚至怀疑这样一本哲学书,我能够坚持看几页?但细细品读下来,这本书却第一次真正引起了我对哲学的兴趣,一路阅读下来自觉受益匪浅,诚如带教老师推荐时所说的那样: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学点哲学,终身受益是李瑞环同志的肺腑之言,切身体会。他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几十年从未间断过。在下放期间,他一边推着平车,一边读书。为方便阅读,自制卡片插到车上,许多哲学著作他都反复读过,有的甚至可以背下来,所以才有了书中平实的语言,简单的事例,于细微处见一般,使艰涩高深的哲学原理放下了架子,深入到生活中,深入到百姓中。此书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是不言而喻的,既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生动语言完美结合,又可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自成风格;既有鲜明的立场和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又有对解决重大思想、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何运用哲学思维的方法,让人读了不禁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为用而学,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学哲学,主要是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他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记;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这三个容易,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对学哲学这一理论武装过程中规律性现象的深刻揭示,从而为哲学的解放提供了一条可信、可靠的道路,对于我也具有很高的教育指导意义。今年我从一名司法警察转变成了价格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岗位的转换,使我像一颗被移栽的小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新的土壤中汲取养分。要把新的工作做好,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将李瑞环同志的三个容易方法带入其中,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把哲学上的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又一鲜明特色。李瑞环同志多次谈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回忆说:1965年从工人转为干部,从一个工厂的总支书记到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中间多次转换工作岗位,有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变化很大,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他的体会是,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

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而我相信只要我学好了哲学这门课,一定也能够很快适应、熟悉现在的工作岗位,并发挥所长有所作为。

认真品味这本书,就好象在聆听一位长者、一个智者的谆谆教诲,他为你讲哲学、作辅导,让你在轻松而不失庄重,诙谐而富有哲理,俏皮而发人深思中收获受益。学哲学是基本,用哲学是关键,学了才能知不足,不足而后改。在今后我要善于利用哲学的思维和原理,在努力克服每一个困难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

篇三: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最近,利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李瑞环同志所写的《学哲学用哲学》这套书,深有体会,且受益匪浅。

《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的。主要选自李瑞环同志从1981年至2004年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讲话的部分内容。共分十个专题:一、从客观实际出发;二、坚持实践的观点;三、重视总结经验;四、掌握辩证分析方法;五、注意研究特殊性;六、坚持发展的观点;七、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八、坚持群众观点;九、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全书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雅俗共赏的谈话内容,深入浅出的创新思维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们70后从高中就开始接触哲学理论的学习,虽然也知道哲学的重要意义,但是总感觉枯燥乏味,离现实生活遥远,因此造成学而不用,学了没用的现象。然而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却引起了我对哲学的兴趣,仅从他阐述学习哲学的巨大作用就能体会到这本书的独特魅力。他在书中这样总结道:“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读完这本书,我有几点体会:

一、任何工作都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分清哪些是最重要的并把它做好,你的工作才会变得井井有条,卓有成效。

二、善于把哲学上的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又一鲜明特色。他在书中曾回忆说:“1965年从工人转为干部,从一个工厂的总支书记到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中间多次转换工作岗位,有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变化很大,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他的体会是,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 三、在具体个工作方法中,李瑞环列举了陈云同志说过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读到这句话,萌发了我对这句话的思考和兴趣,为此,我专门查阅了此句话的出处,这是陈云同志1990年1月24日同浙江省党政军领导同志的谈话情况和谈话内容,下面是陈云对这15个字的解释:陈云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个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末,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

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通过对这15字的理解,将对我今后的工作方法起到指导作用。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体会到哲学思维对人的工作生活、待人处事能起到如此之大的效用,它成就了像李瑞环同志这样辉煌的事业,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伟大业绩。对我自身来说也感悟到一个真理:“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喜欢《尼采生存哲学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京瓷哲学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