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吃食与文学读后感 > 地图 > 吃食与文学读后感,2024吃食与文学读后感
吃食与文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吃食与文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吃食与文学读后感推荐
吃食与文学读后感

(共 7880 篇)

  • 1、 我与文学作文

    说到文学,我还真没想过我和它的故事。

    那么文学又是什么?

    我觉得一切文学的原始化可能都只是个想法。这个想法,可能来自于一片打着绿旋儿的叶子;可能来自一场夕阳将落未落的盛宴;一次独自半夜回家的四下无人;几颗奶糖、一把残缺的木梳、每次凌晨惊醒的彷徨而这些想法,每次都让我热血沸腾,仿佛一具干枯的身体被突然唤醒,它会让我紧张不已,好像大难临头、口干舌燥,内心有些东西在不断翻腾着、飞跃着、叫唤着我想提笔写些什么,却不知从何写起。而当我读每本书时,我又会想到《包法利夫人》中莱昂说的一段话:时间慢慢过去,你什么事都不想,静静坐着,在想象中的国度里遨游,你的思想渗透到小说里玩味一些细节或是跟着故事的发展线索走,你的思想和书中人物合而为一,就仿佛在他们的衣裳里跳动的是你的心。

    这是我现在的感觉,可刚开始我对文学并没有多大好感。

    记得我小时候很安静,母亲给我买过很多书和故事磁带,我每天看着听着,在上小学时,当第一篇小日记打上优时,我第一次尝到了文学的甜头是文学,让不出众的我很讨喜。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母亲一次比一次严格的要求,是老师一次次强迫的作文比赛,我讨厌被强加在框架下的写作!我几次哭着写完我并不喜欢的题目,虽然我极度享受母亲和老师的褒奖,我愤恨着却又不得不在表面上深爱着文学。后来,我读了纪伯伦的一句话: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如果人真的自由了,人类这个角色我们又能扮演多久呢?如果没有周围人的强迫我会不会还坚持着不断写作?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去了解文学喜欢!这种感觉在我读过鲁迅的文章后更加强烈。

    从小学到初中,从风筝、闰土、社戏到好的故事到朔方的雪到希望鲁迅先生一直给我一种深沉痛苦的感觉,他短小精悍,却迸发出无限的精魂去敲击着那一代知识青年的心!他活得憋屈;可他说:如果我身外的青春消失了,我身中的迟暮也就凋零了。他昂扬向上却又写着魏连殳不得已的虚伪我几度被他的文字压得喘不过气,他的悲伤向上,他的落魄、从容,他朝黑暗呐喊着却又哑着嗓子叹了口气,奋笔写了起来。我想成为那种人,那种即使背负无望的黑暗也要匍匐于黎明路上的人。

    我知道文学是单纯的、是独特的,它甚至不需要你去刻意接近。我发现文学有时更像是无数的想法汇编成的唯一的一本世界名著,它其中的内容独一无二。我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自己的名著,阅读的东西更应有自己的风格。于是,我开始写我真正在意的东西,不去钻研那些华丽的文藻,不去羡慕好

  • 2、 法律与文学读后感

    法律与文学读后感(一)

    16法学卓越班 刘国香

    本学期刚开始,我便在图书馆翻阅法律相关的书籍。因为爱好原因,自己本身并不喜欢枯燥的法律条文或者晦涩难懂的法学大家的著作。在图书馆游走的我,就被这本《法律与文学》抓住了眼球,通读完这本著作让我知道了:法律也是可以有趣的。

    波斯纳的作品和他本人的学识经历总会给人一种很怪的感觉:他虽然是美国法学界的巨擎,但其第一个学位却得自耶鲁大学的语言文学专业而非法律专业;虽然身为法官和法学家,但他常常“超越法律”,专注于对经济学、数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这本《法律与文学》才显的如此有看头,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学家对文学作品用法律思维去思考和诠释,个人觉得他更多的是一个文学家运用他自己渊博的法律知识去诠释书中的法律行为。

    书中认为“作为法律文本的文学文本”主要就在某种意义上“关于”法律的文学作品展开讨论。在该编中,“法律”的定义很宽泛,包括自然法和复仇这些与实在法共存,并影响后者的规范体系。进行分析的作品包括了西方文化中许多里程碑性的著作,包括荷马、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妥斯陀也夫斯基、梅尔维尔、卡夫卡、卡缪等人的作品。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学到很多关于法理的知识。实际上,一些表面上与法律或其他规范体系没有多大关系的文学作品,有时从法理的视角来看也可能更好理解。

    “法律学术中的文学转变”主要就是否应当对律师和其他法律职业者进行文学修养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作者认为美国法学界的一些人想讲法律学术的重点从分析转为叙事和比喻。他们想把虚构的文学作品带入法律课堂,让人们活生生地看到受蔑视的人、受忽视的人、受压迫的人,并通过培养对这些人的同情来促进法律改革。另外,作者还对许多著名法官的传记或自传的文学价值和法学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分析。

    波斯纳的这本著作很厚,就不一一的去解读,接下来写写自己对这种文学与法律的交融形式做一下自己的看法:

    文学著作中的人物大多都是现实社会的放大版,极具讽刺意味。那种放大了的行为用法律思维去思考则会有种被带入角色的感觉,当你真正被带入这个角色,你就会发现这被放大的喜剧行为被法律思维所诠释是多么有趣。再者来说,我们欣赏整个文学作品的时候大多都是以“上帝”的视角去观看,那么当你总观大局,体会整本书的逻辑链或者是伦理关系,你就会对法理有深刻的认识。

    法律与文学读后感(二)

  • 3、 蜘蛛的吃食_750字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

    我又到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

    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动物。

  • 4、 我与文学经典读后感

    我与文学经典读后感(一)

    《经典诵读》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里面包含了许多诗人在作诗时所流露出的丰富感情,还有很容易理解的诗意我觉得《经典诵读》是一本能让不爱学习的孩子记得清清楚楚的一本书,每个诗意和注释都很通俗易懂,能让我们较容易记住。

    《经典诵读》里的诗有的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有的是让我们惜时如金,有的是教会我们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懂礼貌的好孩子而且在有时背诗背累了还可以阅读《经典诵读》里的成语故事,这样既能让人放松放松,同时也能学到广泛的知识和道理。

    在《经典诵读》里面的《独坐敬亭山》中,作者李白写出了他孤独的思想感情。众鸟高飞尽这句诗描写了敬亭山的景色,描述了鸟儿们

    已经高飞远去;孤云独去闲这句诗中的孤字2020写出了作者孤独、孤单的心境,仿佛作者就是天上的那一朵云彩十分自在,慢悠悠地越飘越远;相看两不厌这里是指现在只剩下我和敬亭山了,我们俩都彼此相望互不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只有敬亭山大概只有这座和我相望着的高大的敬亭山吧!此时,我也己陶醉其中,仿佛我就是作者正在与敬亭山相互对望着我觉得作者写诗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写出自己的孤独,从而赞美敬亭山。每次我背书时就会有一种快乐,既可以自我模拟一下,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不是很有趣吗?真是一举两得

    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背诗爱好者了,我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几篇自己的诗歌和散文,最好还能在各种征文中获奖!

    我与文学经典读后感(二)

    读完了这部小说,使我知道了:葛朗台他是个贪婪、狡猾、吝啬的人,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请水面包;弟弟破产无动于衷;侄儿求他置之不理。直到他知道可以花费小笔资金解决弟弟破产的事情,同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后,才肯出这笔钱,甚至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他的钱。虽然,他是个守财奴却与别人不相同。他不仅热衷守财,还善于发财,精明计算,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果断出击。索漠城里,都尝过他的厉害,反倒佩服他,把他当成索漠城的光荣。

    通过葛朗台使我明白了:金钱在当时社会具有无边的影响力,同时也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而欧也妮,葛朗台的女儿,天真美丽的她喜欢上了破产的表弟夏尔,为了资助夏尔,她把父亲给的金币赠给他,这样的举动激怒了爱财如命的葛郎台,父女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她的母亲却因此一病不起,但最终欧也妮等到的却是个

  • 5、 艺术与文学作文分享

    为了确保您的最大利益,笔者经过特别编辑,呈现出这篇“艺术与文学作文”。精彩的作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而且还是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媒介。出色的作文必能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热烈欢迎您的阅读,希望您能从中获得收获并享受这篇文章。

    艺术与文学作文 篇1

    我最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每拿到一部自己喜欢的长篇小说,我是读得有滋有味,爱不释手。读古代小说,我可以从中知道古时候的社会现实、人们的生活习惯等。读现代小说,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社会。

    《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在读过许多遍之后,我觉得它被称为“中国文学的典型,小说成就的最高峰”是当之无愧的。小说一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描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表现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有对立阶级的压迫与抗争,有统治阶级内部的钳制与叛逆,家族之间的倾轧,骨肉之间的陷害……其中,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作品虽对封建大家庭的落没不时流露出悼惜之情,描写亦带有贵族色彩,但这些仍不能淹没它的成就。

    我也喜欢看外国名著,其中以《简。爱》和《茶花女》印象最深刻……

    艺术与文学作文 篇2

    艺术有个十分广泛的定义,理论上来说,艺术就是在心灵上带给人类愉悦的一种行为方式,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艺术包涵的方面太多太多,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戏剧、建筑等等。有人说文学是艺术的眼睛,而音乐是艺术的灵魂。我们带着各自的灵魂走在这条灵魂之路上。

    我们从五湖四海相聚到这里,一定都带着各自的追求和梦想,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考上了这所学校而不是去上普通的高中,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或许我们拥有创造性的天赋、跳跃性的思维、与生俱来对音乐的敏感和对艺术的痴狂,但最重要是这所学校有值得我们奔赴的理由,有值得我们付出年华和精力的理由,那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艺术梦想和一扇神圣肃穆的艺术之门。

    当我们推开这扇艺术之门,会见到光明万丈,但推开的过程却是千辛万苦。

    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不同,但有一点一定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的苦练和洒下的汗水与泪水都是为了艺术,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优秀完美并有资格和权利踏入艺术这个令人迷恋的领域。最终我们想要成为佼佼者,我们想要实现至高无上的理想,我们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长,就该拥有一种意识和信念。

    梦想的拥

  • 6、 《浅析BBS文学版块的生存与发展》读后感

    自从接触网络,便开始在各种个样的上来回的溜达,在网上溜达的时间久了,看的多了,也就从过去的浮躁,爱凑热闹,转为现今的只寻僻静地落脚的习惯。《 梧桐 花瓣 雨》版块我是从来没有来过的,今天也是看了《浅析bbs文学版块的生存与发展》这篇文章才走进这里。来西祠落脚也就这几天的时间。原来也来过,但一直是匆匆的过客,从未想过在这里停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里看似太繁华热闹,给人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总是在这样的喧嚣面前落荒而逃。

    现在说正题。在各种做斑竹的经历使我最终选择了做文学版块的斑竹。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信心百倍,大有不把版块搞上去不罢休的意思。

    然而,一段时间做下来之后,才发现,想把一些纯文学的东西搞的象无主题版块那样的红火简直是天方夜谭。究其原因,无非是浮躁和心态的问题。上网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写东西的人也是很不少。但是,的人把自己的作品发在上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共鸣,希望能被的人所接受。而纯文学的版块犯的通病就是,看的人多,回应的人少,甚至根本不看别人的东西,却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回报。这样的眼高手低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版块越来越冷清。太过冷清的版块是留不住人的。我相信每个写手的文章写出来肯定都不会仅仅是贴在那里就了事,而是希望能看到大家的积极回复。长久的冷清注定要打消写手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好的写手离此而去。而版块也将会因为这样的恶性循环而更加的冷清。

    那么,为什么文学版块就留不住人呢?我想,无非是因为曲高和寡的缘故。的来闲逛的朋友他们不一定是好的写手,但,他们需要通过来进行交流。于是,他们会选择那些主题性不是很强的版块停留,在那里戏水玩乐,释放一下在现实生活中集结的一些心情,没有其他更高的欲望,只图个在网上随心所欲,轻松快乐。这是文学版块所无法带给他们的。因此,他们会远离文学版块只为灌水而灌水。当这样灌水的人的聚在一起的时候,一些写手便也很自然的转到了这样的版块中去了。虽然,在那里,他的文章发出来可能会没有一个人认真的去看,但是,却能得到大家很积极热情的回复,尽管那样的回复离题万里,但是,毕竟点击率和回复率是上去了,这多少对写手也是一种认同和鼓励,让写手的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一些满足。这样的环境虽然不可能长期的留住那些真正的写手,但是,会吸引的写手的光顾,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这也是这样的版块同纯文学版块最根本的区别。

  • 7、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天堂与地狱

    他的一生历经坎坷,但是这些经历也让他涅槃升华,每一个人都会存在错误,不要把自己看的太低了。人最后的归宿有很多,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支撑点。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文学回忆录读后感:天堂与地狱,快来看一看吧。

    就这样到了分别的时候,听他的课听了八十四讲。最后一课,频频回头,还是要分手。我知道,以后还会再拜访这个叫做木心的老人。常读常新,我知道那套书里有一个良师益友等着我。

    天堂和地狱

    木心的一生,可说是有地狱般的经历。他之所以被抓到监狱去,不过是因为陈伯达在会上污蔑海涅的诗,木心实在气不过,说道:他也配对海涅乱叫,就被抓进去了。

    这是诗人心性,难免的,不是对陈伯达,也是对别人,不是因为海涅被说,也可能因为别人,那个时代被抓()进去的才是真正的诗人吧。不过,文学让他遭难,也让他涅槃。

    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之间。不是非得死后上帝审判,才到地狱,到天堂,是现在的每分每秒,都可是地狱,可是天堂。

    人间即是天堂和地狱的混合所在地。且这营造的选择权某一些时候在你。

    谁的话可信

    木心说:(佛教)小乘有可能,大乘不可能。,说儒家宣传忠孝节义,把标准提到人性的可能之外,越是做不到,越伟大,结果本来做得到的,也不去做了。这叫做先伪善,后来呢,伪也不伪了,索性窝囊。

    这话说来难听,但是越看越觉得对。如果一下子要求人做到能力范围之外,除了伪善还能如何呢?外表越是光鲜,内里越是肮脏。

    我之前是一遇到圣人,自己先跪下去。因为漫长历史里称圣称王,总叫人打从心底里敬仰,现在不了。还是先想一想,先怀疑,先思考,再做评判。

    谁的话可信,谁的话都不一定可信。要自己先有鉴别能力,再去看看别人说的可不可信。纵然是圣人,也难免会有错误之处,别把自己看的太低。

    最紧要的还是教育自己,教化自己。成人而不是成兽。

    成人则引自己去往清净的天堂,成兽则是堕入下三道的地狱。

    何处是归宿?

    一个人的归宿很多。

    可以是物质,这是当前大多数人的归宿。这很好,物质让我们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眼耳口鼻身体,这无可厚非,是人作为动物的本能。

    可以是宗教,全心全意相信的人是有福的。但大多数还是以功利主义的心在相信,那就是迷信了。

    可以是科学,当前的科学是如此发达,隔天跳出来的新闻就是换头术,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虚拟现实诸如此类,我对科学怀有希望,我也希冀他能解决人类的终极问题。

    当然也可以是艺术。在艺术里寻

  • 8、 文学读后感

    文学读后感(一)

    《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的名字2020,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

  • 9、 围城分析与文学赏析,围城作品赏析

    【作品评介】

    创作于1946年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的代表作,它所体现的进步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它继承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宝贵传统,同时又有独特的、崭新的创造。作者以幽默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世态人情,调侃众生,于嬉笔中淋漓尽致地嘲讽,依靠着这喜剧色彩表现悲剧效果,读后,一股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使人联想、思索、探究,给读者智慧上的享受,让读者毫无厌倦之感。下面就《围城》的讽刺艺术作一分析:

    一、出色的语言艺术。作品语言幽默、贴切,且含义深远。凡读过《围城》的人,无不赞赏于作者使用比喻的高超,无不被感动于作者妙趣横生的语言。作者在小说中灵活运用反语、双关、警句、象征、格言、典故及逸闻等等,令读者泪中含笑,笑中带泪,拍案叫绝。

    钱先生善用比喻。他常常采用拉开距离、取其一端、多用意喻、以丑为美、加入夸张、主观解释、喧宾夺主、广采博收等形式完成对传统比喻的提升和超越,让那些机智隽永的巧喻脱口而出。他把店里卖不掉的变质红烧肉,比喻成红人倒运。说行人脚粘上厚厚的泥巴,可抵得上贪官刮地皮。还 有方鸿渐在本县省立中学作报告时大谈梅毒,令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处女的耳朵当众失去贞操等等。这些比喻形象贴切而又俏皮,耐人寻味。

    《围城》中的比喻,还 幽默风趣,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侯营长时,则夸张他“桔皮鼻子上附着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作者根据自己的意趣阐释,尖酸刻薄地比喻出侯营长那丑陋的嘴脸,表现了极度的厌恶与抗拒心理。诸如此类的比喻,书中俯拾即是,既提高了作品的讽喻性,又增强了读者阅读的趣味性,对于绘声绘色地刻画人情物态来说,常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围城》所用的比喻大都新颖别致、隽永贴切,能够把读者带到新的意境中去。如方鸿渐在三闾大学受到同事们的排挤、关系十分紧张时,唯独汪处厚对他十分关心,原来汪处厚需要有人捧场,想当文学院院长,虽然方鸿渐“无足轻重”,但仍有收罗的资格。接着,作者比喻道:“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它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本来就有,并非地位高了的新标识。”从比喻中,读者可以清晰地察觉到高松年身居高位、丑态尽露,而自己却洋洋得意、自我倾倒的情态。

    二、个性饱满的人物刻画。钱钟书

  • 10、 文学经典读后感

    文学经典读后感(一)

    《经典诵读》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里面包含了许多诗人在作诗时所流露出的丰富感情,还有很容易理解的诗意我觉得《经典诵读》是一本能让不爱学习的孩子记得清清楚楚的一本书,每个诗意和注释都很通俗易懂,能让我们较容易记住。

    《经典诵读》里的诗有的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有的是让我们惜时如金,有的是教会我们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懂礼貌的好孩子而且在有时背诗背累了还可以阅读《经典诵读》里的成语故事,这样既能让人放松放松,同时也能学到广泛的知识和道理。

    在《经典诵读》里面的《独坐敬亭山》中,作者李白写出了他孤独的思想感情。众鸟高飞尽这句诗描写了敬亭山的景色,描述了鸟儿们

    已经高飞远去;孤云独去闲这句诗中的孤字2020写出了作者孤独、孤单的心境,仿佛作者就是天上的那一朵云彩十分自在,慢悠悠地越飘越远;相看两不厌这里是指现在只剩下我和敬亭山了,我们俩都彼此相望互不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只有敬亭山大概只有这座和我相望着的高大的敬亭山吧!此时,我也己陶醉其中,仿佛我就是作者正在与敬亭山相互对望着我觉得作者写诗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写出自己的孤独,从而赞美敬亭山。每次我背书时就会有一种快乐,既可以自我模拟一下,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不是很有趣吗?真是一举两得

    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背诗爱好者了,我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几篇自己的诗歌和散文,最好还能在各种征文中获奖!

    文学经典读后感(二)

    近段时间一直在拧一些乱乱的文字2020,看得乱流突袭,开始发觉在生活中讲话都失去语感。于是产生了懒惰情绪,不愿意再在艰涩晦深的问题中继续停留,转而回身读一些小时候所看的东西。第一本看的,便是《简爱》。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对于《简爱》,早先我是完全被它的语言所打倒。如痴如醉,魂牵梦萦,有段时间张口闭口都在学那种英国式优雅的口吻。小时候图个好玩,没对情节具体参悟,在心目中这就是一部完美华丽的诗歌。是记忆花园中最后的秘藏。但是重新读过一遍之后,语言的流丽依旧,却在情节与构思中发现了一些别的。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假如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21-04-14

  • 2019-09-19

  • 2022-10-02

  • 2022-05-15

  • 2019-10-09

  • 2023-03-25

  • 2023-04-10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29

  • 2023-02-17

  • 2023-01-21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1-16

  • 2022-08-31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10-20

  • 2023-02-14

  • 2019-09-25

  • 2023-01-18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8

吃食与文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吃食与文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吃食与文学读后感、2024吃食与文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