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参透生死读后感 > 地图 > 参透生死读后感,2024参透生死读后感
参透生死读后感相关栏目
参透生死读后感热门栏目
参透生死读后感推荐
参透生死读后感

(共 394 篇)

  • 1、 雪漠《参透生死》读后感

    修心之路——雪漠《参透生死》读后感

    雾友王佳

    记得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经典《人工智能》,里面最后部分的情节,外星人利用主角男孩妈妈的dna完美复制出了“妈妈”,但灵魂却无法复制,所以这个妈妈晚上睡去之后就不会醒来。我们每天睡觉的过程可以简单的看作经历了一次生死,这样会不会能格外的珍惜生命呢?

    (1)

    曾看过几本书,都提到了临终体验和注意事项,惊人的相似。雪师这本从佛家修行角度讲的更多,如果你不信轮回和修行,也应该了解一些必要的常识。

    死者非常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他必须不受任何干扰地完成某种过程,就像我们迷迷糊糊刚要睡着却被人吵醒会很气愤一样。所以,家人能放下痛苦当然最好,不能放下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放纵自己的悲伤做出一些对死者不利的事情,尤其不能给他造成诸多恶缘。

    现在人很多对死者情绪的表达和急救等等,都会加重他对人间的眷恋或者痛苦,可以说是好心办了坏事。

    死亡一旦来临,即便多么不舍,也由不得他们,这种不舍带不来任何好的结果,只能让死者失去解脱的可能性,堕入痛苦轮回,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死亡是修行人最好的机会之一,也是普通人新生的开始,既然无法改变,我们应该用心祝福和祈祷,难道不是吗?

    (2)

    说到修行,我觉得方法有千千万万,不光佛释道这些,一门手艺,一个工作都可以悟道。世间无处不修行,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源于心的感受,不同的心,世界亦不同。放下自己,才能升华人格,让自己在自省、自律、自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心里明白的道理,要体现在行为当中,不段修正,才有意义。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做出许许多多的选择,每一次都是一个修行的契机。

    一般人常说的打坐修道,什么叫做“道”?能经常保持身心的均衡就是道。我们心理方面的思想,没有一个时候是均衡的,不是心里不舒服,就是思想在混乱。像天平一样,这头重,那边就轻,几乎无法做到均衡。

    本书提出佛家讲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一条路线,就是戒定慧。戒不是让你限制自我,可以说是一种自律,严于律己,在求索的路上不问结果,默默前行,身体力行,把所有事情都看作一种有趣的体验。有时候单纯的心解脱并不纯粹,身体积习难改就导致身体不听话,心的某种智慧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例如某些人想要戒烟,仅仅是明白一个道理,将烟瘾压制一段时间,这欲望也会像反弹的皮球那样变本加厉。这就是因为身体不听话,定力不够,也就无法产生足以改变生命状态的慧力。你贪恋什么,什么就会成为制约你

  • 2、 生死疲劳读后感1700字:生死疲劳读后感

    看完了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就应是莫言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吧!因此莫言肯定是热了,他的作品肯定也是热了,不是说他没有得诺贝热文学奖的时候他就不热。二十多年前他写的《红高粱》,已经让他在中国家喻户晓。当然,不明白是他的《红高粱》让我们认识了巩俐和张艺谋,还是张艺谋和巩俐的《红高粱》明白了莫言。总之,最近看莫言的作品,必须是和他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关。

    莫言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在车载收音机上听到他得奖的消息,内心还真的欢心鼓舞了一回。虽然,这是莫言这小子自己的骄傲,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为他感到骄傲。

    以前也读过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二十多年年前就读过了,当时好像自己才刚听说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

    说到那里,不免想起当年的青春岁月的一段往事。

    二十多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内心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渴望和梦想。

    此刻的交通、通讯是这样的便捷。那时候,生活、信息、科技和此刻没办法相比。二十多年前异地交流,还都是用书信的方式。当时我还在东北,有一个笔友,她叫梅忆寒――正梅花千里雪深时,须相忆。她的名字源于这句话,她那时候还在上高三。她曾邮寄给我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合订本,其中有《红高粱》、《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等五篇小说。

    也许是因为她的名字,也是因为她的寒梅傲雪的品性,我们彼此感觉很好。当时正值青春年少,那懵懂的情窦初开,那是何等纯真无邪的感情。那段感情,就像东北的黑土地一样淳朴,就像山上的清泉一样清澈,就像青草地上那一方蔚蓝的天空一样无暇我曾在《青春的岁月》系列短文中写过,篇幅比较短,内心的感觉颇多,真的不能一一尽述。记得那段记忆是1988年到1990年之间,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时间过得太快了,二十多年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青春岁月的记忆,清晰而又支离破碎。有时候,犹如泛黄的落叶在脑海闪过,更多时候是尘封在记忆的河床。

    呵呵,都怪莫言这小子,让我又记起这经年的往事。

    还是说他这部《生死疲劳》吧!刚读的时候,也没什么个性的感觉,因为是以五十年代为背景的开始嘛。时代显然有点久远了,解放初期的土改我是没有印象的,因为当时我还没初生。但是,本人也经历文化大革命。虽然当时还很小,但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还是不陌生的。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疯狂和盲目还是有感受的,对知青上山下乡还是有清晰的记忆的。

    莫言的这部小说,表面看

  • 3、 生死抉择读后感

    生死抉择读后感(一)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反腐败题材的影片《生死抉择》在全国各地上映,盛况空前,反响强烈,引起轰动,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片赞扬声。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举反腐倡廉大旗,三令五申,痛下决心,要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近十多年来揭露和查处了陈希同、王宝森、倪献策、成克杰、胡长清等一批大贪官。然而,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触目惊心。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分子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只得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希望在党内出现一大批把百姓放在心坎上,为扞卫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折不挠地同腐败分子进行英勇斗争,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影片《生死抉择》的主人公,某市市长李高成就是这样一位清官。他为党为公,不惧邪恶,冲破老上级和老部下、同事和亲友编织的关系网,在生死抉择之时,大义灭亲,坚定不移地同花钱买官、行贿受贿、拉帮结派等腐败分子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影片《生死抉择》顺应人民的心愿,反映人民的心声,一上映就引起大众共鸣,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和关注,的确是在情理之中。

    在对影片《生死抉择》的一片赞扬声中,我们是否需要自下而上地反思一些值得注意的实质性问题。腐败分子之所以能处处得逞,猖狂一时,步步高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干部制度的不健全,缺乏竞争机制。谁能当干部?什么样的干部应当提拔重用?这个干部任免权究竟应该掌握在谁的手中,到底谁说了算?这是干部制度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选聘领导干部应由本部门、本单位、本企业的党员和职工考核测评,集体讨论,投票决定,最后由上级党组织考查、审批。一个县、一个地区、一个省市的领导干部也应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由上级党组织考查、审批。最根本的原则是实行公开竞争上岗,真正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有权选聘公仆。这是确保任人唯贤、干部清廉的必由之路。否则,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拉帮结伙、任人唯亲、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就难以根除。

    仅仅依靠像李高成那样的清官来反腐倡廉是很难从根子上铲除腐败现象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像李高成那样的好干部毕竟不是很多,而且也不一定能得到上级领导的提拔重用,或许还会遭到打击排挤,而像成克杰、胡长清那样善于投机钻营、精通仕途之道、专走上层路线、欺上压下的贪官却步步高升,官运亨通。

    这种反常现象难道不值得引起我们深思么?

    生死抉择读后感(二)

    前几天,观

  • 4、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一】

    看完了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应该是莫言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吧!因此莫言肯定是热了,他的作品肯定也是热了,不是说他没有得诺贝热文学奖的时候他就不热。二十多年前他写的《红高粱》,已经让他在中国家喻户晓。当然,不知道是他的《红高粱》让我们认识了巩俐和张艺谋,还是张艺谋和巩俐的《红高粱》知道了莫言。总之,最近看莫言的作品,一定是和他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关。

    莫言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在车载收音机上听到他得奖的消息,内心还真的欢心鼓舞了一回。虽然,这是莫言这小子自己的骄傲,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为他感到骄傲。

    以前也读过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二十多年年前就读过了,当时好像自己才刚听说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

    说到这里,不免想起当年的青春岁月的一段往事。

    二十多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内心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渴望和梦想。

    现在的交通、通讯是这样的便捷。那时候,生活、信息、科技和现在没办法相比。二十多年前异地交流,还都是用书信的方式。当时我还在东北,有一个笔友,她叫梅忆寒正梅花千里雪深时,须相忆。她的名字2024源于这句话,她那时候还在上高三。她曾邮寄给我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合订本,其中有《红高粱》、《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等五篇小说。

    也许是因为她的名字2024,也是因为她的寒梅傲雪的品性,我们彼此感觉很好。当时正值青春年少,那懵懂的情窦初开,那是何等纯真无邪的感情。那段感情,就像东北的黑土地一样淳朴,就像山上的清泉一样清澈,就像青草地上那一方蔚蓝的天空一样无暇我曾在《青春的岁月》系列短文中写过,篇幅比较短,内心的感觉颇多,真的不能一一尽述。记得那段记忆是1988年到1990年之间,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时间过得太快了,二十多年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青春岁月的记忆,清晰而又支离破碎。有时候,犹如泛黄的落叶在脑海闪过,更多时候是尘封在记忆的河床。

    呵呵,都怪莫言这小子,让我又记起这经年的往事。

    还是说他这部《生死疲劳》吧!刚读的时候,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是以五十年代为背景的开始嘛。时代显然有点久远了,解放初期的土改我是没有印象的,因为当时我还没初生。不过,本人也经历xxx。虽然当时还很小,但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还是不陌生的。对xxx时期人们的疯狂和盲目还是有感受的,对知青上山下乡

  • 5、 生死疲劳读后感作文1700字:生死疲劳读后感

    莫言得诺奖了,粉丝一下陡增,自己也不自觉成了莫粉,10月23日在青岛机场购得《生死疲劳》,零零碎碎花了一个月时间,最后看完了,感受尤深的是,这本书耐看,莫言对解放后土改、人民公社、文革、改革开放等社会变迁,对人生的生死大事,伦理道德,思考深邃,看完了还有再想看的欲望,就像牛吃了草一样,不反臼,就不能完全消化。

    高密东北乡的大地主西门闹解放初被政府枪毙了,西门闹觉得冤枉,不停地转生轮回,最后,西门家的长工、老单干户――蓝脸,在西门闹从驴、牛、猪轮回到狗之际,在自己生命烛火渐渐失色之时,经常梦艺唠叨:老掌柜的,你确实是冤死的啊!可这个世界上,这几十年来,冤死的人何止你一个啊!社会的变迁到底对不对,不对,西门闹依旧是地主,对了,蓝脸,才能娶西门闹的二姨太做媳妇,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不但困扰着蓝脸,更困扰着莫言。土地制度的改革永远是把双刃剑,有得的,就有失的。历史的车轮是不停的,与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改革,无疑方向是正确的。改革开放后,实行土地承包大势所趋,是政策,当时,有的村就没有实行土地承包职责制,如周家庄、南街村等,回过头来看,这几个村的群众经济发展的也挺好,此刻,土地流转,已是大势所趋,但肯定也有不愿意的。

    小说的结尾,就像是叙说西门家族的孽债。西门闹的亲儿女,西门金龙一生折腾,与洪泰岳在母亲迎春的坟上同归于尽,西门金龙的儿子西门欢被社会混混刺死、西门宝凤的女婿马良才,突然得病去世;二姨太迎春的孙子蓝开放为与堂妹庞凤凰不明不白的不伦情,含冤自杀;三姨太秋香的大女儿,西门金龙的妻子――互助,寡居,二女儿,蓝解放的妻子――合作,忧郁患病去世;蓝脸的至交庞虎的大女儿庞抗美,西门金龙的情人,官到县委书记,终因贪污入狱后自杀,与西门金龙的私生女庞凤凰,难产去世,庞凤凰生育了西门闹第六次转世后的大头婴儿蓝天岁,二女儿庞春苗,蓝解放的续妻,为爱疯狂,车祸身亡。西门闹为冤屈在不停地转世轮回,那么活在阳间的与西门闹沾亲带故的人,不也在轮回吗?尽管西门的后人及其亲属,有个性,有理想,有抱负,是成大器的人,但人在做,天在看,有的人英年早逝,又有多少冤屈呢?又轮回为什么呢?整部小说,没有涉及佛事,却尽显了佛教倡导的善恶报应的轮回理念,高密东北乡的人,是否也这样看西门家族的人呢?

    莫言给主要人物起的名字,有社会发展的痕迹,似曾相识,也独具匠心,细细想来,每个人的发展脉络似乎与名字有关。西门闹

  • 6、 《生死场》读后感

    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它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乡村的生活。鲁迅和胡风分别为《生死场》的第一版写了序言和后记。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鲁迅我们才能够真切地看见了被抢去的土地上的被讨伐的人民,用了心的激动更紧地和他们拥合。--胡风

    《生死场》是一部浸透着"悲凉"的小说,这种悲凉来自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的灾难性和艰巨性,更来自于人们对现实的沉重的心里反应。在黄土地里,贫苦无靠的农民身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蓝天,脸朝黄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在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中,连生下来的孩子也是畸形的。"九一八"事变后,宣称"王道"的日本军队的铁蹄,踏进了这个小小的村庄。受着地主阶级残酷压榨的广大农民身上,又直接地压上了一座帝国主义的大山。亲人被枪杀了,他们的邻人被掳走了,连鸡都抢得不剩一只了,村中的寡妇多起来了。就是这些受苦受难的农民,他们白天看着宣称"王道"的破旗,夜里秘密地组织起来。多灾多难的王婆倔强地站起来了,她在窗外给秘密团体站岗放哨。赵三成了义勇军的秘密宣传员,白天黑夜地走门串户。东村的一个寡妇把孩子送回娘家投奔义勇军去了。就连那个胆小怕事、一辈子守着一只心爱的山羊过日子的跛足二里半,也告别了老山羊,跟着头领参加了义勇军。人民宣誓的日子,用悲怆的气氛,烘托出人民要求抗战到底的决心。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萧红在心灵的一隅,用生命贴近现实,以先觉者的悲凉笔触抒写人生苦难命运,展示人生的荒凉感。

    《生死场》用了散文化的结构章法,书中写了季节的更换,年代的轮回,但时间的自然流转却没有提供为情节发展所需的因果关系,因而,那里的生活只是一个个各自相对独立的场景之间的空间组合。第一章"麦场"主要写二里半找羊,第二章"菜圃"写金枝与成业的恋爱,第三章"荒山"写月英的死和"镰刀会"。整个小说没有组织完整的故事情节,它采用的是一种散点空间单元,并通过时间转换的节奏把其连缀了起来。这种看似无组织的组织,无结构的结构,正是中国散文美学形散而神聚的精髓之所在。

  • 7、 生死疲劳读后感

    【篇一:《生死疲劳》读后感】

    莫言近50万字的小说《生死疲劳》以山东高密东北乡地主西门闹含冤死后先后转生为驴、牛、猪、狗、猴及大头婴儿蓝千岁的生命历程为主线,通过叙述西门闹、蓝脸、黄瞳三家的故事,描绘了从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改革、入社、四清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重要时期,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小说从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那天讲起到世纪婴儿大头蓝千岁出生。故事的叙述者是经过了六世轮回的大头蓝千岁和蓝脸的儿子蓝解放。当然,因为作者使用了元小说的写作手法,叙述者也应该包括小说中的莫言。

    蓝千岁何许人也?他的前身是冤死的地主西门闹,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依次转世为爱折腾的驴、犟劲的牛、爱撒欢的猪、忠于主人的狗、和富于灵性的猴儿,他在不断地轮回中消除了恨才得已转世为人,也就是大头蓝千岁。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蓝解放又是谁?蓝解放是《生死疲劳》中最富有人性内涵的人物形象之一,较之西门闹、蓝脸、西门金龙或洪泰岳,曾身为副县长的蓝解放显然受到更多的来自体制、权力、身份、道德等方面的约束,因而在他身上绽放出的原始生命力也就更加令人眩目。

    佛曰:生死疲老,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是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的题记,也是小说的精神主旨。不知道世间的人有谁做到了少欲无为,但我知道,小说中的蓝脸得了个寿终正寝,蓝解放和黄互助最终得了个身心自在,还有那个经过了六世轮回消除了恨的大头蓝千岁。

    《生死疲劳》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有自己的无可替代性。正如诺奖小组说的那样,它把魔幻与现实相结合;它采用了章回体把古今手法揉和在了一起;还有它采用了元小说手法。

    读《生死疲老》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当然,余华的《活着》没有《生死疲劳》这么多纵横交错的情节、经纬复杂的历史。同样叙述了风烛残年的老人的苦难人生,同样阐释了一个道理:纵然亲人都已逝去,活着的人也应该坚强地活下去。看《活着》里老人对着那头名叫富贵的耕牛吆喝: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看得人五味杂陈。情何以堪?

    读《生死疲劳》我想到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同样叙述了一个家族存亡的过程。曹雪芹意在批判封建王朝,而莫言却是

  • 8、 生死场读后感

    【篇一:萧红《生死场》读后感】

    在寒冷深夜的灯光下读完《生死场》。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确实说不清。想笑,又觉着酸涩;想哭,又流不下眼泪。只是心里钝痛着

    萧红在序里说,这篇文字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而我,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灯光下,任手指在被窝外面冻得僵冷,也无法坚强着对她的文字无动于衷。

    对于那遥远的农村,是陌生而熟悉的,也许东北和南方有着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吧。只是同样的落后,同样的朴素,同样的贫穷仿佛一股暖风,直吹进心里,感觉到亲切的来自土壤的芬芳,遥遥远远的,仿佛记忆,在异乡的城市里若隐若现。

    这样一个夜里,尖锐而凛冽的寒风,就像萧红的笔触,从这悲喜的人生中,一阵阵的从窗外呼啸而过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南方的春天,由于连日的雨,潮湿、阴冷得出乎意料。也许冷洌的不是萧红的文字,而是生与死的轻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鲁迅),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绘着世间的悲欢,力透纸背。

    欲织繁花为锦绣,已伤冻雨过清明(聂绀弩)。在新年到来之前,我敲下这些拼凑的文字,算是为萧红默哀。萧红说自己是《红楼梦》里的人,于是,只好留着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

    更多关于喜欢萧红的文字,也由别人写去吧!

    【篇二:《生死场》读后感】

    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鲁迅先生评论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也许是因为萧红是女性,从女性角度出发的缘故。生死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女子。她们没有反抗的凄惨的命运,似乎也没反抗的意念,仿佛生来就是男人的奴隶。那里的人,拼命的要活着却无视别人的生命。

  • 9、 《生死河》读后感

    《生死河》读后感(一)

    刚看完了蔡骏的生死河,先给一个赞字2020!关于申明:没错他是被杀的,被自己第二世的母亲何清影杀的。不过她是误杀的申明,她本来要杀的是路中岳,因为路中岳目睹了他杀死对自己不好的养父过程。他约路中岳但是路中岳没有到。而申明去魔女区是欧阳小枝约他去的。

    路中岳:因为嫉妒联合贺年陷害申明,又与贺年分赃不均杀了贺年,后面还杀死了自己以前的情人,但是到最后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了。悲剧一个

    马力:和申明很要好,但是因为被自己的数学老师给猥琐了,和老师猥琐时被阁楼上的柳曼看到了,于是毒死了柳曼,十年后再司望的帮助下杀死了数学老师。

    欧阳小枝:被申明救过三次的女孩,为了报恩,想要用自己的第一次阻止申明杀人的想法,没有想到申明那天被杀了。结尾时舍生救了申明自己被炸死。

    主要关系就这些。情节比较迷离,是从多个人的角度解说补充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和动机,还是比较严谨的。

    《生死河》读后感(二)

    第一次读真正意义上的悬疑小说吧,一桩又一桩的杀人案,人物关系交错复杂,看起来还是有点吓人,不过也是欲罢不能。不知道这算不算校园文学,不过我猜有很多学生都会看这本书。蔡骏这个名字2020在以前的青春文学中应该也出现过。

    上学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喜欢看青春文学,俊男靓女做封面的杂志,动漫风格十足的小说故事,我却不是很喜欢,也从来没看过。其实令我非常不解的是,为什么那些校园文学中动不动就要提到惊天动地的恋爱、受伤(心伤、身伤)、杀人、残疾、绝症、转学之类的,其实上学的主旋律还是学习呀。早恋的还是少数,我印象中的中学主要还是学习、友情、班集体和青春。

    那么,为什么这些校园青春文学都如此轰轰烈烈呢?我觉得跟以下几点密不可分:

    1、作者为在校年轻人的,很有可能是语文满分数学零分这种,明显只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耕耘,觉得分数导向的学校生活单调无趣,幻想学校中产生各种波澜;

    2、作者为年龄稍长的,不了解现在的学生是什么样的状态,把自己当年年轻时候,尤其是文革啊上山下乡之类的经历移植过来,分分合合的病与痛。

    回到这本《生死河》本身,主人公真的是心机深重啊,尤其是整垮谷家那里,真的是商界奇才。书里没有过多描写主角的性格,但是能力的叙述很多,死了真可惜,真的是个人才

  • 10、 生死疲劳读后感1700字2024 生死疲劳读后感

    看完了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就应是莫言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吧!因此莫言肯定是热了,他的作品肯定也是热了,不是说他没有得诺贝热文学奖的时候他就不热。二十多年前他写的《红高粱》,已经让他在中国家喻户晓。当然,不明白是他的《红高粱》让我们认识了巩俐和张艺谋,还是张艺谋和巩俐的《红高粱》明白了莫言。总之,最近看莫言的作品,必须是和他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关。

    莫言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在车载收音机上听到他得奖的消息,内心还真的欢心鼓舞了一回。虽然,这是莫言这小子自己的骄傲,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为他感到骄傲。

    以前也读过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二十多年年前就读过了,当时好像自己才刚听说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

    说到那里,不免想起当年的青春岁月的一段往事。

    二十多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内心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渴望和梦想。

    此刻的交通、通讯是这样的便捷。那时候,生活、信息、科技和此刻没办法相比。二十多年前异地交流,还都是用书信的方式。当时我还在东北,有一个笔友,她叫梅忆寒――正梅花千里雪深时,须相忆。她的名字源于这句话,她那时候还在上高三。她曾邮寄给我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合订本,其中有《红高粱》、《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等五篇小说。

    也许是因为她的名字,也是因为她的寒梅傲雪的品性,我们彼此感觉很好。当时正值青春年少,那懵懂的情窦初开,那是何等纯真无邪的感情。那段感情,就像东北的黑土地一样淳朴,就像山上的清泉一样清澈,就像青草地上那一方蔚蓝的天空一样无暇我曾在《青春的岁月》系列短文中写过,篇幅比较短,内心的感觉颇多,真的不能一一尽述。记得那段记忆是1988年到1990年之间,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时间过得太快了,二十多年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青春岁月的记忆,清晰而又支离破碎。有时候,犹如泛黄的落叶在脑海闪过,更多时候是尘封在记忆的河床。

    呵呵,都怪莫言这小子,让我又记起这经年的往事。

    还是说他这部《生死疲劳》吧!刚读的时候,也没什么个性的感觉,因为是以五十年代为背景的开始嘛。时代显然有点久远了,解放初期的土改我是没有印象的,因为当时我还没初生。但是,本人也经历文化大革命。虽然当时还很小,但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还是不陌生的。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疯狂和盲目还是有感受的,对知青上山下乡还是有清晰的记忆的。

    莫言的这部小说,表面看来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1-08-21

  • 2023-05-27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7

  • 2023-02-06

  • 2019-09-28

  • 2022-11-26

  • 2019-10-22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1-08

  • 2022-03-15

  • 2023-01-18

  • 2022-04-15

  • 2019-09-23

  • 2023-03-10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3-05-15

  • 2023-04-24

  • 2023-05-06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2-12-27

参透生死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参透生死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参透生死读后感、2024参透生死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