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生死朗读观后感 > 地图 > 生死朗读观后感,2024生死朗读观后感
生死朗读观后感相关栏目
生死朗读观后感热门栏目
生死朗读观后感推荐
生死朗读观后感

(共 3842 篇)

  • 1、 生死朗读观后感

    生死朗读观后感

    篇一:生死朗读观后感

    好久都没有看到这么令人感动的电影了,一辈子懵懂在一份感情中是唯美的,就像做了一场梦,始终都没有醒过来。

    分手之后就再也不相信感情,很难被打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就很难被触摸到,心变得很麻木,世俗,以为不会有什么感情再让我觉得美好,可是当我对着电脑屏幕泪流满面的时候,我承认我错了。

    迈克在十六岁的时候遇到的比他大一倍的女人,却成了他这一辈子的劫难,如果他没有遇到她,或许会有很辉煌的人生,可是命运就是命运,他掌管着一切…

    宣判的那一刻,迈克眼中的泪水,证明了他对汉娜的感情,而之前我还一直都还怀疑他,之后的二十年里面,即使是有了女儿,那段感情也令他难以忘怀,为什么我们懵懂的初恋不会对我们产生那么持久和深远的影响呢?是我们世俗么?还是迈克专一汉娜迷人?……

    迈克坚持给她录的磁带是她活下去的信仰,甚至一个文盲会为了跟他联系学习英语,我现在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迈克去见汉娜的时候要故意表现的那么冷漠,他都已经在郊外给她布置好住处,甚至是安顿好了他们的未来,一切就等待出狱的那一刻……是他的磁带让她坚持,又是他的冷漠让她放弃……

    爱情、原来有这么伟大的力量…多少人会说,这样子刻骨铭心的爱情,一辈子能有一次足矣,可是能有几个人有资格拥有呢?因为太在乎爱情之外的东西,因此注定错过…唯美的爱情才会那么稀少那么痛彻心扉…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篇二:《生死朗读》观后感

    经兄弟的推荐,在网上看了电影《生死朗读》。无论从情节、演技、思想性上来看,这都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可以确信这是一部无法在中国大陆上演的电影,为什么呢?看了你就会知道。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不乏真知灼见,而我最想说的是:《生死朗读》对人性的讲述近乎白描的平铺直叙,没有观点,没有评价,没有判断,这也许是对人性最理想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本身就是很人性的。

    联想到最近网上的一件事情:李银河(王小波的夫人)在博客里,认为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不差钱》中"屁精"一词,严重侮辱了同性恋,并说赵本山犯了政治错误。没几天,李银河在博客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向赵本山道歉。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屁精"一词在东北方言中另有解释,至少是与同性恋无关,这一下子,李银河成了众矢之的……

    最搞笑的还是本山大叔,得知李银河博士对他的批评后,说了一句:这事挺无聊的。请注意,"无聊"这个词跟"屁精"一样,也是有着多重解释的

  • 2、 《生死朗读》观后感600字

    《生死朗读》观后感 《生死朗读》让我的心彻底的悬浮起来,不确定感让我抓狂。我把它叫做完满的悲剧。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性爱,我们看到了一个沉醉在爱与性之中的甜蜜的少年,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似乎极度挣扎但又掩饰不住幸福的女人。对于少年而言,性和爱是密不可分的,这段感情给了他自信与抚慰:对于女人而言,少年给了她少女般的曼妙。两人之间的位置悄然发生着变化,女人情不自禁的开始投入到少年炽热的爱中。当一切都似乎给人一种幸福的错觉时,一切戛然而止。命运突然拐弯,两人的人生轨迹必须尾随,但是心应该还在原地。 或许这段畸恋刚开始时谁也没有预料到对自己的生命会有如此大的控制力。尤其是h,我想刚开始时的性关系对于已经32岁的她来说并不意味很多,但是她不自主的投入了,我想这就是身为女人的悲哀,或者是特质。影片没有流于庸俗,当h以另一个身份出现时,电影的历史观发生了改变。纳粹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它意味着太多,甚至让人无法承受,不忍回想。我想《朗读者》这部文学作品的发表,影片的拍摄都是一种态度,都是一种积极的符号。 审判席上的h让我和她一样不知所措。她坦承、愚昧、坚定只能让人道一句可惜。换成是你,你会如何?她对于法官的反问我想会让大部分人哑口无言。这就是人这个个体对于历史的可悲之处,你必须要无法回避的参与到历史中,大部分人必须去扮演一个无法对自己对别人负责的角色。 动荡不安的局势,勇气是最为可贵的。h有一种愚忠的味道,但不是忠于纳粹,而是习惯性的忠于她的工作。她是极度自卑的,但同时也是极度高傲的,她迫切的需要看到自我的价值。每一件她可以做好的事情对她而言都是相当可贵的。我想这应该也是她决定与m发生关系的初衷。她有着太多自己的固执。但是她真的是错了,在生命面前无论怎样无可奈何的理由都是单薄的。 她用生命去掩藏自己的读写障碍,承担了主要的责任,失去了可以掌控的生活。这可能是我们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但试想一下,h在她度过的所有时间里都是以掩藏这个障碍为中心的,为此,她失去了一份又一份工作,离开了爱人m,一次又一次无奈的调整自己的生活。为了这个秘密,她已经放弃了所有,还有什么不可失去。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所做的,她可能想要去承担。无论怎样的原因,她是悲剧制造者之一。其实换而言之,历史,不可挽回。无论做出怎样的判决,都不可能消去其在历史上沉重的投影,惩罚的方式可能不是重点,面对历史的态
  • 3、 生死朗读影评

    生死朗读影评(一)

    1995年,麦克对自己的女儿说,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够坦诚。不管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影片《生死朗读》在一代对又一代的“坦诚”中,让我们洞悉了一个时代的真相。宣泄也是窝藏了一种难以言明的情感。如今的我们在重新面对一些我们总是规避的历史时,到底要坦诚到何种程度才会令人信服?令人理解呢?只不过拂去历史的尘埃,沉甸甸的真相却总无法让你我坦然接受。那么这种坦诚,又将置于何地呢?

    在影片最初的时间地点交代为1995年·德国·柏林。面对这样一部获得五项奥斯卡提名的影片,我想大多数观众都会将影片的主题与反思二战相关联。然而当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主人公麦克追忆到1958年,他邂逅比自己大20岁的汉娜,并发生了一场畸恋时,年轻演员大卫·克劳斯和“熟透了”的凯特·温丝莱特那般“坦诚”的表演,却结结实实地将我们的心理预期遮蔽了。

    影片中大卫和凯特的多场激情戏的确是以性为切入口,那么大的年龄差距却发生地似乎合情合理。两个演员的表演丝毫不会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在我看来这是影片营造的特殊氛围的原因。在这样一种即便是夏天也感到潮湿干冷的环境中,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和一个单纯冷练的少妇,以纯粹情欲萌发的情感,在温良的澡盆中,在赤裸的交欢中,甚至在那次外人眼中的“母子”郊游中,都不会显得别扭,相反,正如这段情感对两个人一生的影响,他们在此后的一生中,似乎都在怀念和支撑着这份情感。导演对于这样一种情感的坦诚把握,三个演员对于这样一种情感的微妙诠释,都淡化了这份畸恋本身不协调的作祟,反而让我们感动。

    然而真正带我们穿越情感命题的是影片真正主题的引入和升华。在这份畸恋不可避免地出现失和冲突时,汉娜选择了悄无声息地离开。而在多年后,麦克作为法学院学生参加审判二战中纳粹罪行的听证会时,他惊愕地发现汉娜竟然是被指控谋杀300名犹太人的战犯。至此,支撑影片后半部也是带领整部影片升华的两大主题出现,其一是对那段黑暗历史的人文反思,另一个便是对于知识这一命题本身的思考。

    法庭上的汉娜,她并没有像其它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否认自己的罪行,而是坚定异常地坦诚一切。“是的,是我做得”。我们在惊异于她“冷酷”“无知”的态度时,也不免跟随她一同回望那个所有人看来都愤懑的黑暗时代。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多少无辜的犹太人被纳粹分子惨绝人寰地屠戮。汉娜也是侩子手之一。的确,看过电影,我们不能因为她当时的无知就原谅她,像影片中

  • 4、 《归来》与《生死朗读》的观后感比较

    暑假写的一篇观后感,作为开篇: 今天看了《归来》,这部对我来说期盼已久的片子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她的标签很多,如看不懂, 乱剪辑,值得看等等。我始终相信,我看了才能知道。对于这种有历史性的片子,我习惯于翻看一下原著查一下历史背景,所以,《归来》的人物设定和环境我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想这对于我理解整部片子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我没有看完整部小说,原因有两点:第一,我想把《归来》当做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来看,而不是小说的再创作;第二,严歌苓的小说有她自己的意思,但电影展现的是导演的思想。 首先,从影片整体上来讲,情节我觉得不难理解,也很完整。简单地说,《归来》是一个丈夫陪伴记忆出现问题的妻子等待自己归来的爱情故事。复杂和深入的来讲,这是一道伤疤,一道由特定的历史因素遗留下的情感上的裂痕。陆焉识和唐婉喻始终在艰难的时代努力维系着那温柔易碎的情感,结局虽然不是完美的,但至少给冰冷时代结下的冰霜留下一丝温暖。我说这部影片是温柔的,因为他并没有将那个时代的伤疤彻底地撕开。相比较电影《霸王别姬》后半段,将众叛亲离的场面赤裸裸表现在观众眼前,《归来》更像是展现伤口愈合的过程。所以,《归来》是让我感动的。 《归来》带来的感动总是携着忧郁的伤感。爱情是浓烈的,即便是在那个时代。但是出于保护,对爱情宣泄的隐忍却是那样让人心疼。陆焉识逃跑回家,唐婉喻犹豫要不要开门,那份焦虑与谨慎是让人心寒的。寒心的是那个时代,感动的是因为爱而选择的放弃。陆焉识和唐婉喻都是勇敢的人,在那个时代他们行为。。。。。。怎么说?那个时代的话应该叫做情节严重,政治立场有问题。在现在来说,这叫做至死不渝的完美爱情。 对我来说,最为感动的情节是从读信那里开始的。她完全唤起了我看电影《生死朗读》时的情感。当然,我必须说明,我没有说模仿或抄袭的意思(因为很多东西太不一样了),电影好就好在她可以唤起人的某种情感。《生死朗读》后半部分的背景是二战后审判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其中有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汉娜。汉娜一生唯一的爱好就是听别人念书给她听,因为她自己是个爱好文学的文盲。汉娜与小麦克的私密爱情是通过西方唯美的性所展现的。后来的朗读仿佛让这段短暂的爱情更加鲜活。当然,前半部分不是那样触动人心,重头戏还是汉娜入狱后,麦克放不下年少的情感把自己的朗读录进磁带寄给汉娜。《归来》与《生死朗读》同样的朗读,一个是
  • 5、 生死朗读读后感

    生死朗读读后感(一)

    当看到我最喜爱的凯特温丝莱特终于苦尽甘来捧得小金人,我知道和她一样,很多人的等待是有价值的。奥斯卡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选择,尽管直到此刻,我还没有看《生死朗读》这部电影,但是我相信凯特的选择,正如她一直以来做的那样。

    自从在《泰坦尼克》里看到这个当时过于丰满的美女之后,我就迷上她的美丽,但是同样美丽的是她的演技和她与众不同的眼光,与其她很多演过商业大片的知名女优不同,凯特一直以来坚持出演文艺片,以至于《泰坦尼克》之后她竟然没有一部像样的商业大片,以她这样的条件和资历可以说极为罕见,这样看来,她选择下嫁给山姆文德斯(《美国丽人》导演)也不足为怪了。然而这样的才女数次提名奥斯卡每每铩羽而归,新世纪之后的奥斯卡一向青睐极具眼球牵引力和商业吸引力的美女(希拉里斯万克算是个例外,毕竟实至名归),对于凯特这种坚持艺术创作的美女竟然数次视而不见,不可谓不恶劣矣。有意思的是每当戴上奥斯卡影后桂冠之后,一干票房美女居然立马成为票房毒药,同样也是新世纪颇为称奇的怪现象,好在凯特肯定不会受此影响,因为她本来就不是票房巨星。

    虽然一直想看到《生死朗读》这部电影,只要看一看封面凯特和拉尔夫费恩斯的样子,就不得不让人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但是数次扫片都没有淘到,未免失望之极。于是决定要先找到这部小说先睹为快。

    《生死朗读》的小说很短,我几乎用了半天就看完了,看完我得出一个结论,能够支撑我几乎一口气读完此书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可能就是我一直是把汉娜当成是凯特的形象来读的,这样我看的时候才会如饮醇醪,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好看,实际上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而且读后会让人回味不已。

    据说影片制片人最早是希望凯特来演,后来不知何故又改为妮可基德曼,恰逢妮可身怀六甲,于是又改回凯特。看完全书,我直感谢妮可的那个小孩,因为她挽救了整部电影,其实妮可也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但是喜欢一个演员并不是说她演什么都是好的,都必须无条件接受。妮可出演那种神经质女人(如《小岛惊魂》)和惊艳美女(如《红磨坊》)自是形神俱备,但是汉娜这个形象对她来说显然不如凯特来得好。

    整部小说的最大悬念就是汉娜为什么会数次误解男主人公,并且会在法庭上毅然承揽罪责,最后男主人公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是和他的朗读有关,这个谜团才被解开,小说的包袱的铺垫和抖露还是比较符合逻辑并有一定的吸引性。

    小说对于男女主人公的性爱描写并不是很

  • 6、 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观后感

    “一个人,一段文”,人类的情感纷繁复杂,有的浓烈厚蕴,有的清暖温婉,有的默然安静。万丝千缕,却往往词不达意。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段方方正正,有排有列的文字当中,文字是有力量的,它比记忆新,它比时间长。通过无声的文字诉说有声的情感。这是《朗读者》这档节目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有一期的主题叫陪伴,什么是陪伴?陪伴,就是一个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就如同顾城在诗中所写:“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陪伴很平凡,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也很温暖,相持与相守,关怀与慰藉,分享与倾听,让人温柔,让人留恋。

    世间有些陪伴,本就是命中注定,命中注定我要爱你,命中注定我们要彼此牵挂一生。从生命孕育的那一刻起,血脉相连注定了与母亲一生的陪伴。母亲把世间最美好的祝福和心愿给了我们,用全部的爱呵护我们成长,几千个昼夜,几百个春秋。杨乃斌的母亲陶艳波为了让杨乃斌能够接受到健全孩子所能接受到的教育,牺牲了一切,陪伴儿子读书,小学,初中,高中,一字一句,她都要亲手教给儿子,她要他的儿子健康成长!一陪,就是十六年。

    母爱无私,它是郑渊洁文中“不管你是什么,我都爱你”,是冰心笔下“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孩子!”是刘瑜句里“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我很幸运,我的母亲,如同冰心所说,是全世界最好的母亲中最好的一个,但两个最好也表达不了我对母亲的爱。她不仅作为一个妈妈赋予我鲜活的生命,健康的身体,给我一个母亲所有的温柔和爱意,还作为一个导师,教会我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教会我注重生活质量的品味,教会我在忙碌的日子里找寻乐趣,教会我待人处事最基本的原则。待我慢慢长大,给我适度的自由和空间,一直默默的支持与鼓励。与母亲的陪伴,藏在细细绵绵的岁月里,藏在古棕色木梳的夹缝里,藏在密密的针脚里,藏在餐桌上的鸡蛋面里。母亲啊,写给你的情话太少太少,却只是表达不出我的万分之一,只愿你幸福安康,愿我已长大,你还未老。

    我们这一生,从很多人的世界中路过,倘若没有停留过久,便是一段短暂的陪伴,倘若一见如故,相惜相怜,来了你的世界,那么我就不走了,遇见你很晚,可我会陪伴你很久。世间有些陪伴,始于缘分,长情在岁月。

    曾经写过“我这一生,没有什么太大的梦

  • 7、 《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观后感

    我的印象中,央视综艺节目无非就是严谨类的节目,有的时候甚至有些无趣,直到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开播,让我对央视节目、对书籍有了重新的认识。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观看节目能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沉静下来,重新回归到书籍的安静中,书籍的力量鼓舞着我们,也温暖了我们的心。

    节目犹如一泓清泉,涤荡观众的视野,好评如潮,让亿万观众感受到心灵的温暖不止是朗读者声情并茂的真情,更是书籍带给人们内心的详实和平静。

    节目当中,一个来自广西柳州的年轻人赖敏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赖敏虽身有残疾,但她仍然坚持读书,正是书籍的巨大感染力,让她得到提升,不以生命的长度定论生活的高度,决心在祖国的版图上留下心形的线路,感人至深。正是她朗读的三毛的作品《你是我不及的梦》,感情细腻,富含哲理,让我也跟着走进三毛的世界学会了豁达、宽容、不计较得失。《写给母亲》是斯琴高娃老师朗诵的贾平凹先生的作品,她想献给自己过世的母亲,朗读过程中,字字动情,句句戳心。让人联想到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悲伤,又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也正是这篇文章,让我燃起了读贾平凹先生作品的欲望,通过先生的书籍,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知和感悟,收获颇丰。书籍,是打开世界的窗口,是探究灵魂的法宝。正如《朗读者》节目主持人董卿所说,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现在我们正是需要这种拥有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书籍的魅力、让人感到精神振奋的节目,愿更多的人看到这档节目,知道更多的感人故事,也读到更多的好书。

  • 8、 生死缉毒观后感

    生死缉毒观后感

    《生死缉毒》是以缉毒英雄吴光林为创作原型, 由著名导演张建栋编剧兼导演,侯勇主演,用饱满的笔调刻画出工作在我国缉毒一线的刑警既艰苦又危险的工作生活状态。

    整部影片以吴光林和队友们堵截大毒枭马文东为故事线索,讲述了缉毒刑警在武器装备简单,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与毒枭展开“你死我活”我的斗争。艺术地运用吴光林的黑白和彩色的梦境,形象的表现了终日战斗中生死线上的缉毒警察们紧迫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试图用艺术的手法再现吴光林有血有肉的坚韧形象,把吴光林帮助贩毒嫌疑人龙奔的妻子阿花和自己中学老师的儿子小姜摆脱逆境的感人事迹融合在紧张激烈的故事情节当中,使整部影片有张有弛,既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又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温暖的情感。

    这是一部集观赏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秀的展现当今生活中战斗一线的警察同志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很爱他们的英雄本色,爱他们的英雄气魄。爱他们的大爱无私,打他们牺牲精神,爱他们的生活……这全可爱的人,好的坏的地方,对人都有一种无形的吸引,使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一面,使他们让我们在绝望中等待希望,他们的意志不是普通人能够修为得到的,他们的品行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吴光林身上有种大爱的精神,他不怕困难,对谁都好,他不是想要谁的命,他想要的是拯救一个人的灵魂,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行为。对阿华的关心,对老师指责的承受,面对自己女儿的请求,他是理智,是冷静,是偏向工作的。他目标远大,他关心大局,又在乎细小,他重视工作,又爱家人,做人如此,亦当完美了。对下属来说,他是严肃的领导,说出发就出发,即使下属没有穿好衣服也得出去执行任务,对于犯人来说,他是仁慈的,到紧要关头要不愿意开枪伤害他人,他亲属来说,他又是残酷的,女儿还那么小,妻子那么脆弱,却还要让家人整天替他生命担心。此种为大爱舍小爱的人不多了吧。这种人杰我们何敢说不为之敬佩了。

    这一群群的民警皆是可敬之人,舍弃爱情,工作为重,母亲病次之的朴实民警……谁能说他们的不是为大家舍小家的大英雄。忠孝两难全,好吧,我就选忠吧,既然你们要害人,我们就拼着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不成功,便成仁誓死决心与毒枭决战到底吧,我们的顽强岂是普通人能能比的。我们宁可不要嫁人,不要爱情,可不能让社会失去了安宁,我们苦一分,社会就会开心一分,为了大家我们愿意奉献一切,就算是生命也最所不惜,因为我们只要大家幸福,社

  • 9、 《生死缉毒》观后感

    《生死缉毒》观后感

    文/向上的

    《生死缉毒》是以缉毒英雄吴光林为创作原型, 由著名导演张建栋编剧兼导演,侯勇主演,用饱满的笔调刻画出工作在我国缉毒一线的刑警既艰苦又危险的工作生活状态。

    整部影片以吴光林和队友们堵截大毒枭马文东为故事线索,讲述了缉毒刑警在武器装备简单,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与毒枭展开你死我活我的斗争。艺术地运用吴光林的黑白和彩色的梦境,形象的表现了终日战斗中生死线上的缉毒警察们紧迫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试图用艺术的手法再现吴光林有血有肉的坚韧形象,把吴光林帮助贩毒嫌疑人龙奔的妻子阿花和自己中学老师的儿子小姜摆脱逆境的感人事迹融合在紧张激烈的故事情节当中,使整部影片有张有弛,既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又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温暖的情感。

    这是一部集观赏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秀的展现当今生活中战斗一线的警察同志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很爱他们的英雄本色,爱他们的英雄气魄。爱他们的大爱无私,打他们牺牲精神,爱他们的生活这全可爱的人,好的坏的地方,对人都有一种无形的吸引,使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一面,使他们让我们在绝望中等待希望,他们的意志不是普通人能够修为得到的,他们的品行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吴光林身上有种大爱的精神,他不怕困难,对谁都好,他不是想要谁的命,他想要的是拯救一个人的灵魂,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行为。对阿华的关心,对老师指责的承受,面对自己女儿的请求,他是理智,是冷静,是偏向工作的。他目标远大,他关心大局,又在乎细小,他重视工作,又爱家人,做人如此,亦当完美了。对下属来说,他是严肃的领导,说出发就出发,即使下属没有穿好衣服也得出去执行任务,对于犯人来说,他是仁慈的,到紧要关头要不愿意开枪伤害他人,他亲属来说,他又是残酷的,女儿还那么小,妻子那么脆弱,却还要让家人整天替他生命担心。此种为大爱舍小爱的人不多了吧。这种人杰我们何敢说不为之敬佩了。

    这一群群的民警皆是可敬之人,舍弃爱情,工作为重,母亲病次之的朴实民警谁能说他们的不是为大家舍小家的大英雄。忠孝两难全,好吧,我就选忠吧,既然你们要害人,我们就拼着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不成功,便成仁誓死决心与毒枭决战到底吧,我们的顽强岂是普通人能能比的。我们宁可不要嫁人,不要爱情,可不能让社会失去了安宁,我们苦一分,社会就会开心一分,为了大家我们愿意奉献一切,就算是生命也最所不惜,因为我们只要大家幸福

  • 10、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2014年3月31日下午,横山水库干部职工在四楼会议室观看了一部好电影《生死牛玉儒》,他的事迹还是深深振撼了我,过去的从书本上的认识通过感性的观摩,曾经有过关于牛玉儒的耳闻在我的心灵之中真正得到一次升华。电影的拍摄很常规,特写的画面、思想的蠕动、无畏的勇气,情节没有大起大落,党的好干部牛玉儒生命最后一百天的动人故事却在不经意间打动了我们。 让我先回顾一下剧中的几个细节: 细节一,牛玉儒在北京治疗间第一次回呼市,为的是和外商谈判建立奶牛基地的事。当外商见到带病归来的他,不再相信“天意”,而是痛快地签下了合约。牛玉儒以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外商。 细节二,牛玉儒第二次回呼市,为了给奶牛上保险,不顾病痛,和养牛场的经理进行商谈。最终使对方下定决心拿出那一千万的,居然是他这个市委书记的挤奶技术。牛玉儒以他的亲民形象,感动了商家,维护了牧民的利益。 细节三,牛玉儒第三次回呼市,是去参加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会议。忘不了那穿了三件衬衣仍显肥大的西装,忘不了那肿的几乎穿不下布鞋的双脚,忘不了那蹒跚的脚步,忘不了那颤抖的声音和双手,更忘不了那会场上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一种什么力量?这是人格的力量!这是人性的光辉!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不顾自己的伤痛,将生命置之度外,一心扑在工作上,扑在城市建设上,扑在老百姓的心坎儿上,任是谁能不为之动容? 还有更多的细节,比如因为出租司机而建的二百多公厕,因下岗工人一封信而搞的小额贷款,为牧民老大妈治疗奶牛的乳腺炎,到车站为学子送行而晕倒……这一个又一个的细节,最终成就了一个高大的牛玉儒,一个真实的牛玉儒,一个不朽的牛玉儒!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影片的开头,他的妻子叫他起床他不醒,妻子说了声:“老牛,开会了,大家都等着你呢!”他就一“骨碌”爬了起来。而影片的最后,妻子同样深情的呼唤,却再也唤不醒他。一个连睡觉心里装的都是党的事业的牛玉儒,一个连做梦想的也是百姓的牛玉儒,为了他的理想,奉献出了他所有的热情和才干,他,真的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51岁的生命,不算长,可他这一生,却浓缩了所有生命的精华!尤其是在这最后的两个多月里!他使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寿命的长短,而更在于生命的密度——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活出精神!活出精彩!!这次观看有关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5-09

  • 2023-02-03

  • 2019-09-28

  • 2023-01-03

  • 2019-10-28

  • 2022-12-04

  • 2023-05-25

  • 2023-04-04

  • 2023-01-20

  • 2019-11-06

  • 2022-12-30

  • 2023-01-14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2-12-24

  • 2022-12-08

  • 2019-11-06

  • 2023-01-13

  • 2022-12-13

  • 2022-12-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3-01-08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14

  • 2019-11-06

  • 2023-06-29

  • 2022-12-20

  • 2019-10-28

  • 2019-11-06

  • 2022-12-16

生死朗读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生死朗读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生死朗读观后感、2024生死朗读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