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 > 地图 > 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2024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
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相关栏目
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热门栏目
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推荐
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

(共 5977 篇)

  • 1、 《帝国政改》读后感

    《帝国政改》读后感

    有的时候,写东西不是难事,难的是为文章取个题目。此长微博叫做“读书笔记”,不免让人想起小学生家庭作业里的小作文,看过什么书总要写个观后感之类。现在仍然将其命名为“读书笔记”也不为过,毕竟,我们总是要怀揣着一种学习的热忱去拜读作者一下一下敲出的文字,总归是像个学生的样子。

    为什么要读这本《帝国政改》,有缘吧。去年冬天,临近开斯巴达,会议期间全国肃清。偶尔出来摆书摊儿的小老板说最后一天甩货,十元一本。书是正版书,且尚未出版,因为是老板从自己工作的印刷厂里带出来的。逮着这样的机会着实让人兴奋。在换届之年,潜意识里我选了这本《帝国政改》。但,随之却将它束之高阁了。今年春天,如白云大妈所言:“改革春风吹进门”,在关注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之后,我转身看到了这本睡在床头的《帝国政改》,从书名上看已足够引起我的兴趣,很好奇清末的政治家们是如何在内忧外患中进行政治改革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也要有所保留。通过作者记述,可以承认,大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恭亲王奕,一下子点拨了众人,特别是像我这样,对当年的历史课本极度信任而不敢言他的学生。“中国近代改革史那些公认的改革实践先驱,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尤其在早期的改革中,他们瞻前顾后、逡巡不前,恭亲王就在背后推着他们。”作者凭借多年在国外考查史料的积累,不仅爆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恭亲王与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形成的“叔嫂共和”式“一国两制”的执政形式,主客观上达到了皇族与外戚间的平衡,及领导层的“圈内民主”,以致维护大清统治延续半个世纪。甚至爆出了诸如除俄、日外的帝国列强在“全球化背景”下皆希望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大清解放、发展生产力,康梁二人出国编造史料,实则改革“小人”的猛料。让人读后不禁后背发凉,感叹,之前的历史书有大半儿白读了。在这里不排除作者个人对恭亲王个人的崇拜,不排除作者对史料分析添加进的个人情感。但是,能顺利出版,并安然入住图书大厦,倒也强调了其可信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虽然全书读下来作者没有一句话涉及到当今中国转型时期的改革,但,在纯粹的属于大清的文字里,能清晰地读出今天的影子。作者推崇恭亲王奕,推崇他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里由于地位、形势所迫而进行的看似不温不火,实则稳步扎实推进的改革,极力批判了像洪秀全那样猛开药方

  • 2、 阿拉伯帝国(世界帝国史话) 读后感(3)篇
    阿拉伯帝国(世界帝国史话) 读后感 第(1)篇

    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侍奉。阿拉伯帝国的帝国,并不准确,应为伊斯兰神国。立国开始就不统一,靠与原政权的中下统治阶级合作,打倒原高层,才有狂飙突进的扩张速度,换汤不换药,各地长期分裂独立的,哈里发的统治只有都城附近,就算短期征讨边地成功,旋即新的分裂,官僚体系离心力极大,继承了原拜占庭和波斯的军区制,唐朝藩镇的强化版,连文武百官都是首席大臣任命。所以,今天在首都是忠心耿耿的总督,明天到辖地就成土皇帝,导致后续波斯人柏柏尔人突厥人库尔德人等走马灯的建立一个个国家,这些二级王国也是哈里发帝国的中级版,被底下部将家族部落各种顶替。此外,多种教义血腥对抗,一直从立国开始到现在,比西方的宗教对抗还长久酷烈,但是本质还是为了世俗利益,宗教大义只是意识形态道德制高点而已。本质上500年所谓的璀璨文明是属于上层奴隶主的,下层的百姓奴隶享受不到,被压迫的各族也是,反而在表面大一统的情况下,中央政权的无能,又在神学旗帜下要求统一,权力走马灯似的更替,持续不断的战争,让整个地区的人民饱受灾难。也许,在当时人眼中,和平才是异常,战争,圣战才是常态,反正人间不值得的,只是天堂列车的候车厅,人间还有麦加麦地那等4个天堂之门,其实呢,历史学家用多华丽的辞藻去歌颂描述哈里发帝国的兴奋,反正没数据,没统计方式,让个诗人有文化人来国有乾隆谷不生虫来写,都是好的。但是现实世界越幸福,宗教生活越简单或不受重视,越是虔诚的,越是人间困苦。最后,从源头上看,很多历史事件是存在逻辑混乱的,是被篡改过的。从作者上看,这本书的作者立场不公正,有些地方写得不妥。从内容上看,这本书边幅有效,多是王朝兴替教派冲突的,除了穆罕默德创教时详细点,后续帝国时代就仅能了解整个地区的脉络了,甚至到了后期每个短命王朝还没有。需要看很多书来充实这段内容。

    阿拉伯帝国(世界帝国史话) 读后感 第(2)篇

    一部通俗易懂的阿拉伯通史.看完后对阿拉伯人与穆斯林对东面方文化,科学,艺术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阿拉伯帝国的兴哀与西方罗马帝国、东方中华帝国各朝代的兴哀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内部的腐化、纷争,外敌的入侵。而两者互为表里。

       再次,阿拉伯民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其本质上是权力与利益的关系。阿拉伯人创造了伊斯兰教,其目的是为了统一各部族,减少纷争,维护和平,这促进了阿拉伯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 3、 拜占庭帝国大战略读后感书评

    《拜占庭帝国大战略》一书由爱德华n.勒特韦克所著,讲述了拜占庭帝国依靠自己的战略,生存了800年,挡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这主要依靠于联盟和外交,这本书就是论证作者的思想。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拜占庭帝国大战略读后感书评。

    说到罗马帝国,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的赫赫战功。恺撒征服高卢(虽然当时还是罗马共和国),图拉真征服达契亚、帕提亚,武功盖世。然而再强的帝国也有衰落的时候,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相对国力下降、强敌环伺、内部又时不时叛乱、篡权的情况下居然又坚持了1000年。这个难度相当于南宋在北有契丹、女真、蒙古,西有党项,南有大理、缅甸的情况下撑到了2107,我们现在还是南宋人,厉害吧。

    《拜占庭帝国大战略》认为这是拜占庭帝国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的成果。拜占庭帝国面对的外敌,东方先后是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法蒂玛王朝、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这些国家实力强大,是主要威胁。北方是俄罗斯大草原上先后而来的游牧民族匈人、阿瓦尔人、佩切涅格人、马扎尔人、斯拉夫人等等如同蝗虫一般源源不绝,费尽力气灭了一家只是给后来人更大的空间。西方是一些天主教国家、后来还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这些同是信奉东正教的国家,弱小时是盟友,强大了变敌人。

    面对这样的困境,拜占庭帝国采取的策略看起来很弱:对外收买贿赂或者说进贡那些游牧民族,让他们相互牵制,有时还能成为盟友提供兵力。还有通过外交、宗教、联姻、威望等等手段确保和平。这听起来就像是外国版的澶渊之盟对不对?但不一样的是拜占庭帝国也有硬实力。得益于强大的税收体系带来的稳定收入,拜占庭帝国有闻名遐迩的重甲骑兵和区域内最强大的海军以及希腊火;部队注重训练,装备良好,还有很多军事著作。总体上说在1000年里,大约前500年还比较强大,有查士丁尼的全面征服(如果没有大瘟疫,也许能恢复罗马帝国的主要疆界)、希拉克略的绝地反击、巴希尔二世的毁灭保加利亚;后500年就是苟延残喘,默默等死了。

    相比之下宋朝就是神操作了。最能打的太祖太宗都打不过契丹人,就扶植女真人对付契丹人。这策略非常成功,金灭辽,顺便还占了宋的半壁江山。打不过女真人,就扶植蒙古人对付女真人。这策略又非常成功,蒙古灭金、灭西夏,接着就把南宋剩下的另一半残山剩水也占了。宋也不是没有高光时刻,韩世忠的黄天荡之战,岳飞打到朱仙镇都很出彩,但是这样的高光都如流星一般

  • 4、 世界帝国史话 奥斯曼帝国读后感800字(3)篇
    世界帝国史话 奥斯曼帝国读后感800字 第(1)篇

    奥斯曼帝国在如此复杂的民族宗教环境下屹立不倒六百余年真是个奇迹。公元七世纪始,突厥人被巨唐逐渐赶到中亚,伊朗高原,为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甘效犬马,后又被蒙古人驱赶到小亚细亚,在一片和君士坦丁帝国接壤的土地上谋得一小块封地,开始惨淡经营。谁能想到这个历经漂泊的民族由此龙兴,历经十代君主开疆拓土,励精图治,最后一统伊斯兰世界,灭千年罗马帝国,深入欧洲腹地,逼的欧洲诸国联合抗击,灭埃及,建立了史上最后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创业之初也是困难重重,其间还被帖木儿打的几乎灭国,后又勃然中兴,也可见奥斯曼民族的韧性。想我大秦帝国也是由西蛮之地,历经五代艰苦奋发,才有始皇帝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可见创业之难。而守业又是另一种难事。奥斯曼帝国一直伴随着宗教和民族的纷争,近卫兵团的干政,以及从未停息的对外征战。陆上几无敌手,海上先后和威尼斯,葡萄牙,西班牙等海上霸权争横。在苏莱曼大帝时期帝国达到极盛,后衰退之势渐显。到西方工业革命,社会革命后,古老的奥斯曼帝国已经难以争霸欧陆,加之来自沙俄的压迫,帝国已到了割地赔款的境地。腐朽的既得利益集团到此时那还会有心气对外争取权益,自然是对国民横征暴敛以维持腐败堕落的躯壳,对外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以求一息安宁。帝国最终沦落为西方全球利益博弈的棋子之一。和晚清帝国和其相似。这一方面可见国祚衰微时既得利益集团是最先崩坏的,另一方面也可见这一轮西方世界的崛起是前所未有席卷全球的。

    再后来,帝国各方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道,奥斯曼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土耳其运动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和中国近代也是异曲同工,最终一代枭雄凯末尔横空出世,救国难于危亡,保存住古老帝国龙兴之地。然而那个曾经世界巅峰的帝国已成往昔,土耳其共和国孕育而生,直至今日。

    这样走来,我似乎可以理解一些为什么土耳其会去阻拦勒索中国,击落俄罗斯战机,给美国脸色。。。想我祖上的历史波澜壮阔,尔等宵小不过一时得意耳。。。

      至于本书,作为史书很一般,厘清时间线还是有意义的,算是合格的厕所读物吧。。。

    世界帝国史话 奥斯曼帝国读后感800字 第(2)篇

    今日读完。

    奥斯曼帝国,从崛起,扩张,到雄霸亚非欧交界地区,再到衰落,改革,逐渐演变为政教分离的现代土尔其国家,我间接感受到了大清帝国兴盛、衰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影子。

    科学技术是

  • 5、 世界帝国史话:亚历山大帝国读后感600字(3)篇
    世界帝国史话:亚历山大帝国读后感600字 第(1)篇

    一代天骄亚历山大,借用书中对其并不算完整的评价:他体格健美,酷爱艰苦生活;机智勇敢,以艰险为乐;他热爱荣誉,对宗教十分重视;在肉体享乐方面极有节制,但在精神享受方面却永无满足,一切都不放在眼里,一心追求光荣显赫。他采取行动时英明果断,即使在昏暗迷茫中,也从不犹豫;情况明朗时,则更是目光炯炯、成竹在胸。对部队,从装备训练到调动指挥,都异常精明巧妙。他善于鼓励士气,使全军感到前途光明。遇有艰险则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在胜负难分、成败不定之际,他能当机立断,大胆行动。他能急中生智、掐算如神,常使敌人措手不及、束手受擒。他对敌人的阴谋诡计经常保持高度警惕,绝少陷入圈套。他言必信、行必果。他在金钱问题上,对自己一贯苛刻,对别人则十分大方。他的品德崇高,人世罕见。

    另外,其政治远见非常人所能及,手段堪称太极高手,无为而治的统治模式对文化融合、平稳过渡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天妒英才,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改写了欧亚历史进程,称其伟大正在于此。

    世界帝国史话:亚历山大帝国读后感600字 第(2)篇

    本书一些史料存疑,另外由于未付一张图,致使阅读较为困难有失这个系列的水准。总体来说四星

    亚历山大是希腊文明孕育出来的伟大英雄,身上具备着希腊英雄的特点,极其勇敢,自律,不沉迷于肉体享受,而专注于精神追求,拥有旺盛的求知欲永远不放弃探索精神,并且拥有超凡的能力与眼界。

    希腊文化可以诞生出民主,自由,法治这样伟大的遗产同时可以产生非常优秀的哲人,但是由于缺乏极权所以诞生不了伟大的征服者。亚历山大靠自己的征服将希腊文化传达四方,将其发扬光大。虽然在将希腊的遗产民主自由和有效的管理广袤国土的尝试不是很成功但是给后世提供了经验。他的眼界超越了一般的希腊人,突破了血缘地域的界限,为罗马帝国提供了经验。我认为亚历山大帝国是古希腊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罗马帝国四海一,万民同聚的先声。

    世界帝国史话:亚历山大帝国读后感600字 第(3)篇

    此书信息量比较大,看的人也不太多,前后花了一个月左右才看完。总结下来,亚力山大有个性格厉害的妈 奥尼克菲娅公主,也有个军事政治很牛逼的爹 叱咤风云的腓力二世,更有一个启蒙的好老师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他的性格与早期知识体系是这三个的人优势的强强组合,所以从人的基因与能力的角度亚历山大是当时无人能超越的,

  • 6、 《拜占庭帝国大战略》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拜占庭帝国大战略》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说到罗马帝国,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的赫赫战功。恺撒征服高卢(虽然当时还是罗马共和国),图拉真征服达契亚、帕提亚,武功盖世。然而再强的帝国也有衰落的时候,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相对国力下降、强敌环伺、内部又时不时叛乱、篡权的情况下居然又坚持了1000年。这个难度相当于南宋在北有契丹、女真、蒙古,西有党项,南有大理、缅甸的情况下撑到了2107,我们现在还是南宋人,厉害吧。

    《拜占庭帝国大战略》认为这是拜占庭帝国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的成果。拜占庭帝国面对的外敌,东方先后是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法蒂玛王朝、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这些国家实力强大,是主要威胁。北方是俄罗斯大草原上先后而来的游牧民族匈人、阿瓦尔人、佩切涅格人、马扎尔人、斯拉夫人等等如同蝗虫一般源源不绝,费尽力气灭了一家只是给后来人更大的空间。西方是一些天主教国家、后来还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这些同是信奉东正教的国家,弱小时是盟友,强大了变敌人。

    面对这样的困境,拜占庭帝国采取的策略看起来很弱:对外收买贿赂或者说进贡那些游牧民族,让他们相互牵制,有时还能成为盟友提供兵力。还有通过外交、宗教、联姻、威望等等手段确保和平。这听起来就像是外国版的澶渊之盟对不对?但不一样的是拜占庭帝国也有硬实力。得益于强大的税收体系带来的稳定收入,拜占庭帝国有闻名遐迩的重甲骑兵和区域内最强大的海军以及希腊火;部队注重训练,装备良好,还有很多军事著作。总体上说在1000年里,大约前500年还比较强大,有查士丁尼的全面征服(如果没有大瘟疫,也许能恢复罗马帝国的主要疆界)、希拉克略的绝地反击、巴希尔二世的毁灭保加利亚;后500年就是苟延残喘,默默等死了。

    相比之下宋朝就是神操作了。最能打的太祖太宗都打不过契丹人,就扶植女真人对付契丹人。这策略非常成功,金灭辽,顺便还占了宋的半壁江山。读后感打不过女真人,就扶植蒙古人对付女真人。这策略又非常成功,蒙古灭金、灭西夏,接着就把南宋剩下的另一半残山剩水也占了。宋也不是没有高光时刻,韩世忠的黄天荡之战,岳飞打到朱仙镇都很出彩,但是这样的高光都如流星一般转瞬而逝。

    这本书呢,选题挺好的。但是翻译实在惨不忍睹,人名、地名都是常凯申水平的;而且读起来感觉有点零碎和罗嗦,实在是可惜了。

    对比现实,国家再强也不能只靠拳头说

  • 7、 描写第二银河帝国史诗的《基地》读后感想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不知道你在看完《基地》之后有没有感悟到什么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描写第二银河帝国史诗的《基地》读后感想”,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描写第二银河帝国史诗的《基地》读后感想(篇一)

    刚刚合上这本书,我就心里回想里面的所有内容,时而让我提心吊胆,时而让我惊讶不已时,时而让我疑惑不解,时而让我恍然大悟,心想这本书咋就这么有意思呢?

    让我心理变化最复杂的地方就是——基地人民心中第二位英雄,也就是出口成章的塞佛哈定,在94页上说:“四王国的历史中最有趣的局面,无疑是塞佛哈定的执政期间。”有趣的地方就在哈定和温尼斯见面后,在137页时,两人就你一口唾沫星子,我一口唾沫星子吵了起来,吵到139页时,温尼斯说出了他的野心,但哈定却像在玩过家家一样说到:“殿下,我自己正是这么想的。”

    140页哈定用12008年的“牛皮”吹起了“气球”,152页,温文斯把自己的头轰得一点不剩,哈定的“气球”里有反击时刻定在午夜零时,再加上尼温斯的儿子被折磨的不像样,他明白一切都中了哈定的计谋,在这十几页子里哈顶都十分稳定,所以说遇事不能心乱,要镇定,而且遇事之前要安排好一切,要是我是哈定,可能都被害了上百回了,哈定的镇定和他那双嘴巴不得不让人佩服。

    这本书十分让人欢喜,而且语句幽默,这本书真的很有趣。

    描写第二银河帝国史诗的《基地》读后感想(篇二)

    躺在菲律宾的海边,仰望着故乡所没有的星空,我不禁又想到刚刚读完的基地三部曲,心中又充满了对群星的敬畏和无限的遐想。

    诞生于1947年的基地系列,作为一部科幻作品,在其科技感方面必然对于当今的读者来说是有所欠缺的,但作者阿西莫夫给我们所描绘的“未来”却也不得不说是别具一格的。

    不同于很多主流科幻小说,基地系列的背景虽然也在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但其主要的故事线却不在地球展开——直到第七部,所有的线索才最终引向这个共同的起源——而是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以超级钢铁行星“川坨”为核心的银河大舞台上展开。另外一点不同,则是在千千万万行星上的生物没有什么奇形怪状的所谓外星生物,而都是我们熟悉的面孔。

    作为一篇被人公认为非常优异的文学作品,基地系列显然也没有只描绘令人炫目的新颖设定和元素,而是以科幻为表,实际上则

  • 8、 拜占庭三城记影评
    拜占庭三城记影评

    01

    一座城市,一个帝国经历了鼎盛时期,黑暗时代,以此循环。1000多年的历史,短短几个小时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么多伟大的人物想试图去改变一些什么,最后都被几句话带过,现在也都已不存在。而唯独那些建筑,特别是索非亚,虽然1000年来以不同的用途为人所知,从教堂,到清真寺到现在的博物馆。不同时代的人赋予了它不同的名称和意义。现在我们看到它,也是我们赋予了它意义。

    在历史中寻找自己,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历史还是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02

    *人性是一样的。即使属人文发源地欧洲的奥斯曼帝国皇位继承时都是血腥的后宫都是阴谋的,更骇人的是公开规定继位者可以杀掉所有兄弟及其子女,人文何在?相较于中国还没那么明目张胆,还讲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风水轮流转。眼光放到几百上千年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没绝对,如今世界格局的制定者顶级科技文化的西欧,在拜占庭帝国时代奥斯曼帝国时代都被视为只会手执斧头的西欧野蛮人。国家地区如此何况个人,所以轻装前行不必盲目崇拜战略上看重自己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不要盲目信任你的同类。你认为的同类说不定就是害你的人不仅没有救你反而趁你虚弱灭亡你,基督拜占庭帝国正是被视为同类的基督天主教西罗马帝国十字军灭亡的,讽刺的是反而被异教奥斯曼帝国发展融合。

  • 9、 党史国史读后感

    党史国史读后感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的车轮总是不停地向前转动,无关兴衰成败,更无关世事人情。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2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伟大祖国也将迎来其64岁的生日。回首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之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之中,都既有波澜起伏、大浪淘沙的壮阔之景,也有止步彷徨、陷于泥沼的困顿之象。然而,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无论是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还是误入歧途的反面警示,都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进而知兴替、明是非,为走好未来之路,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

    当今的中国,犹如一艘傲然驶于苍茫海上的复兴之舰,在暗流涌动、暗礁密布的改革深水区,新问题、新困难势必会层出不穷。然而,仔细研读党和国家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新老问题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新问题是老问题的延续与发展,有的则是多个相关老问题的聚集与发酵,即便出现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全新问题,其本质上也终究不会脱离我们促进党和国家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出发点。因此,新形势下,重温党史国史,无疑对于提高党员干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改革发展而言,用好党史国史这个利器法宝就要求我们吸取历史上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org)认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实际提高运用规律指导当下工作的素质能力。既要以史为鉴知不足,通过重温党史国史中熠熠生辉、可圈可点的成功经验,比照并发现当前工作中做得不到位、不合理的地方,明确不足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又要以史为鉴避危险,敢于正视并认真反思党史国史中我们曾经出现的失误与不足,做到深入剖析,深入理解,并能举一反三,以此有效避免在当前工作中上演历史的悲剧;还要以史为鉴正衣冠,在学习掌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其积极融入当前改革发展的现实背景之下,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提高应对改革发展中新问题、新矛盾的能力。

    史乃今之鉴,今为史之延。党史国史本就具有动态发展、不断向前的特点。低头看看我们当前所走的道路,无论是依规照律保稳定的平道坦途,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路,终究都会在历史车轮的转动下,碾压出清晰明了的条条辙痕,成为明日中国发展的借鉴之处。而究竟是明鉴还是昏鉴,终将取决于我们当下的路走得如何。因此,要用好党史

  • 10、 国史十六讲读后感

    国史十六讲读后感(一)

    中国的历史如同流水源远流长,我对国史更是蜜蜂喜欢花朵一般,看到国史书便会欣然读起来,可是幼时的我读后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对国史的兴趣一天一天减弱。今年暑假,我在书店无意中发现了这位国史老师《国史十六讲》。读了一会儿,发现这本书内容突出重点,讲得既深又透,讲出了一个所以然,给了我具有历史深邃感的启示,再一次激发了我读中华文明史的兴趣。

    《国史十六讲》讲述了从中国起源到清朝灭亡的所有精彩片段,介绍了各个朝代不同的风情,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各式各样的古玩。就这些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了。其中我最喜欢第7讲与第16讲。他们分别讲述了中国的兴盛与衰败。让我一会为祖先喝彩,一面为他们忧虑。来自:作文大全

    唐朝被人陈为活力四射的世界性帝国,从李世民到武则天,从盛唐气象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从佛经进国土到佛教繁荣,都能体现出唐朝那时是如此兴盛、庞大。在唐朝618-907年中国家统一,南北朝运河的开通,几座雄伟的京地的修建,与国内的贸易扩大,均刺激了世界各国。唐代的中国发展成了世界大国,亚、欧两洲各地的商人,留学生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眼界格外开阔,对其他各国的文化光采博收,将印度的佛教以中国本土的学识与仪式来变化着使用。

    假如唐朝比作中午的烈阳的话,那清朝便是傍晚的夕阳,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呀!虽然拥有贤明、武功与文治都无与伦比的康熙皇帝,还是政绩颇为可观的雍正,但经受了八国联军的踩踏,清朝变得不堪一击,最后灭亡了。

    樊树志教授说过:这是一个不容易到达的境界。谁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我没经历中国的文明史,但我能从《国史十六讲》中深深感受到一穷二白任人宰割,繁荣昌盛受人喝彩,让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发奋努力吧,使祖国更加强大。

    国史十六讲读后感(二)

    终于磨磨蹭蹭地看完《国史十六讲》一书。这本书是我半年前在南京一旧书摊淘得。以前看的历史书,大多讲历朝历代兴替的政治得失及宫廷权力斗争,而这本书主要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概述了中国通史,给人更多的启发。

    对于中国来说,到了西汉中期,基于小农经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已经很成熟了,唐宋期间达到巅峰状态。从汉代以后,在2000年的时间里面,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基本没有突破,只是技术层面的修修补补。朝代兴替的革命过程中,破坏大于建设,既没有技术方面的突破性进步,也没有制度的革新。新的朝代完全继承上一个朝代的经济模式和政治制度,社会越来越

  • 2019-10-19

  • 2021-07-09

  • 2019-11-06

  • 2019-10-19

  • 2019-10-09

  • 2021-07-23

  • 2019-09-21

  • 2019-10-12

  • 2019-11-16

  • 2019-11-08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3-04-1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2-04-16

  • 2019-09-22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2-11-18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9-27

  • 2022-12-28

  • 2022-02-28

  • 2019-10-24

  • 2019-09-20

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2024拜占庭帝国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