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 > 地图 > 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2024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范文大全
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相关栏目
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热门栏目
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推荐
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

(共 930 篇)

  • 1、 侣行读后感(3)篇
    侣行读后感 第(1)篇

    有时候读一些讲政治国家阶级制度的书籍,会有一种无意义的感觉,常常政权的轮替,制度的轮替,都没有带来什么实质的改变,人类的行为受着基因,进化论,习俗等的驱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但是,今天读到索马里的一些生存状态,包括之前在影视作品里了解到的索马里的情况,让我突然感觉到了浓烈的有意义。人类在努力争取的,已经获得的,将要消除的,真实存在巨大的意义。

    就如同没有受过巨大痛苦的人更容易抱怨,没有看到巨大反差就更容易不满足,去看到更多样的世界,不同的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时间相隔不远,心灵受到震撼。这本书看的很是时候,就在我因读了一些历史书,研究了一些关于国体政体的事情,对一些跨越千年跨越封建,资本,社会,多种存在又似曾相识,而感到十分虚无的时候,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关心一下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事情,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中国美国日本苏联欧洲各国的政权制度,打开思路,去看一个真实的地球。

    看了关于北极那一段,我突然就想如果再有人问我东北那么冷可怎么生活,我只想回敬他一句你真的太无知了。

    其它各段经历感慨不深,很佩服作者一行四人的勇气。

    侣行读后感 第(2)篇

    失掉的那一星 是对于稍显生硬的文笔做出的评价 

    但是 我能感受到一个追求自由的独立的灵魂 对于这大千世界 我们所拥有这短暂的生命 实在是微不足道 虽然他们冒险的生活方式不会得到每个人的认可 可是对于他们打破枷锁追求内心的声音 坚定意志支配自己的行为 会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记得第一次了解他们 是在几年前的《我是演说家》节目 对于当时的我 听到他们的演讲 真的是耳目一新 每个人童年曾幻想过的生活方式 向往拥有的爱情(只不过我对我得女主角面貌要求更高一点) 但直到前几天看到这本书 才对他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清扫外在牵绊的人 追求内心向往的人 拥有自由权利的人 独立灵魂的人 真正意义的人

    人的生命与人格是相互依存的 当我们放弃内心的声音 人格的召唤 仅仅为生命做思考 必将失去自由被统治 人不为人 在精神上与其他动物无异

    侣行读后感 第(3)篇

    “不遗憾的人生,要有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侣行》是由在旅行中求婚最终走到一起的青梅竹马的夫妻撰写的,此书描写了他们一路走来的以海盗出名、要提着命走的索马里,描写了他们一路走来奥伊米亚康——目前为止地球上

  • 2、 时间怎样地行走读后感

    【篇一:《时间怎么样地行走》读后感】

    时间,多么熟悉又多么陌生,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来无用去无踪。许多时候我认为时间很神秘,他脚步轻得让人一点感觉也没有,却无法让人忽视。

    时间一分不停地走,人们也感觉得到,几乎所有人的嘴里都念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确确实是做到珍惜时间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又有多少哪!不仅这样,甚至有人提出了人一辈子那么短,与其学习用功,还不如好好玩玩享乐的说法,但他们看到的都是眼前,不过他们说得有一点点道理,人生确实很短,这点没错,不过他没怎么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来好好学习哪。

    时间虽脚步轻,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应为他让我们成熟、成长。

    【篇二:《时间该怎样地行走》读后感】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时间如谢了的花儿,开不出往日的风采。读了迟子建的《时间该怎样地行走》令我感触万千,时光总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走了。

    本文以钟表为线索,作者以成长记录的方式,从儿时到长大成人的不同时候,最终真正领悟了时间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生活中。

    时间可以让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可以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染上锈迹,可以让老屋驼了背,可以把我们至爱的东西悄无声息地带走,作者也在时间中寻到了一丝银发本文虽然没有说,时间苦短,好好珍惜呀!但文中的哪件事例没说明时间的速度之快?墙上的滴答之声,天色的万千变幻无不说明时间正在身边流逝!

    郭沫若曾说过:时间就是速度,就是力量。是啊!时间快得难以想象,它会在我们没做完某件事时便悄悄地溜走了。我们无法改变时间,而时间对于正处此年龄的人们无比重要,所以,我想呼吁同龄人们,珍惜宝贵时间,莫让美好的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篇三:《时间怎样地行走》读后感作文】

    有的人可能会说,时间是让我讨厌的一个东西,它使我变老,它甚至带我离去,有的人也可能会说,时间是一段美好的旅程,它能伴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激情的青年、幸福的中年,它也能让我带着美好的回忆走向更加美好的天堂不管你怎样评价时间,时间总要流逝的。接下来,我们就看《时间是怎样地行走》作者是如何在三个阶段中评价时间的。

    作者在童年时,觉得时间是两面性的:有时候时间是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操控着你的一举一动。但有时候时间又是温情的,可以在节日来临之际给作者带来童年时期的欢乐。长大一些,作者又发觉时间是藏着自己小秘密的见证

  • 3、 《湘行散记》读后感

    《湘行散记》是一本值得我们阅读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湘行散记》读后感,欢迎阅读!

    《湘行散记》读后感一

    想读《湘行散记》,是从逐渐了解沈从文开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随军队辗转川黔湘边境。吃过苦,也阅尽了社会的黑暗。心生厌倦后,即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说从文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过小学,但却凭着对文学的爱好,以及自己对社会人事的切肤体验和深刻观察,写出了当时社会喜爱的文字,从而跻身当时的“中层社会”。可是他从来都自称是是一个“乡下人”,无时不感觉到,呆在这个群体里愈是长久,愈是感觉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深觉自己和周围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样,因此常常陷于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对此,沈曾在《湘行散记》里写道:“三三……,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了受难者了。……”

    读《湘行散记》你会发现,她名虽似游行志记,却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记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与其说她是一本回乡散记,倒不于说是沈对当时社会基层民众的忠实叙述,以及对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们深挚而真诚的爱。

    初读《湘》你会发现,那里有清澈毫无渣滓的河水,有听过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橹歌,有爱说野话却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爱质朴却沦为妓的妇人。但远不止这些,从“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会了解,在那个战乱且无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视角范围里,就有那么多转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战乱里平静的死去,却不为亲人知晓,有那多妻离子别,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运的夹缝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个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却不再相识。初读,以为是在读小说,仔细斟酌,才发现是沈人生经历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缩影,细细体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后,从“一个多情的水手与一个多情的妇人”到“历史是一条河”,你会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怜的收入,却干着辛苦且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行船行当。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险时照样往下跳,行船过程中,船遇上险滩,河水再凶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险下水护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这样,这些水手和拉船人却从不曾失去应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脚楼上妇人,多半因为这个社会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计的原因沦落为妓,而即使这样,她们依旧不失去那一份质朴和可爱,以及那一份对生活的纯真希望。

    读《湘》你会发现,你情感会随着沈一样流淌,到最后俨然如那

  • 4、 读《猪,你快乐》杂记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猪,你快乐》,现在,我就把最精彩的片段讲给大家听——

    本书主要介绍了一群生活在大塘的猪宝宝。著名的建筑师爸爸、古怪言行的奶奶、精通厨艺的妈妈、还有善解人意的小妹、长相精致秀气的五哥、坏坏猪四哥、不会做梦的胖三哥、忧郁猪二哥、理想猪大哥,当然还有我——个头最大的六子,组成了一个美满温馨的大家庭。但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向这一家十口迎面而来,家庭成员急剧减少……

    想一想猪,就觉得这个猪种族有一种不寻常的辛酸史。自从有了人类,它们就成了人类的食物,而不是生灵了。但是,一走进它们的生活,把它们换成了人类自己,或是从它们的眼中看人类,苦难和幸福,忧伤和快乐,悲剧中又包含着带泪水的喜剧,就变成了一场阅读的雨,滋润了我的心。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为猪种族的不畏挫折所感动。我想,在我们生活中,这种品质是必不可少的……

  • 5、 读赵群老师《门丁杂记》有感

    读赵群老师《门丁杂记》有感

    魏 爱 云

    自从爱上了文学,阅读成为了习惯,尤其喜欢读身边老师、文友著的书和撰的文。因为人熟,文,也就感觉读着亲切,犹如与友人面对面聊天般惬意。

    前不久,有幸收到赵群老师惠赠的文集《门丁杂记》。乍看到书名,一个大大的问号从脑门里跳了出来。"门丁",旧时指专门给官府或大户人家看门护院的人。而赵老,身为一名从县委党校副校长岗位上退下来的高级讲师,给自己撰写的文集命名为《门丁杂记》?我感到费解!

    急急读《序》,无果;又阅《后记》,始知赵老在2013年,替代突然患病的原县委家属大院门卫老杨工作,这一代便是四年,这些文章就是他在看大门的四年里写的。于是,还未读正文,便对谦虚低调的赵老心生敬意。 我惊讶我不是四、五十年代的人,我的老家也不在千岭深处的庙岭村,更没有出生在陈家山。然而,捧读赵老的《门丁杂记》,我却分明回到了我的家乡,回到了那"龙口夺食"的岁月里,大人小孩齐上阵,头顶烈日背朝天抢收麦子;下雨天和伙伴们跑到生产队的场房里用馒头换麦客的炒面吃;每年忙毕后,村里请来了"平安戏"班,家家磨白面炸油饼,接亲戚,迎朋友,共庆丰收同祈福;农闲时一家人挤在冬暖夏凉的《土窑洞》里的连锅炕上,妈妈一边纳鞋底一边给我们讲她小时从她娘那听来的《儿时躲土匪》的故事;讲令她《难忘的农业学大寨》;爸爸用他一月的工资给我们买来了《第一台收音机》,用让邻居羡慕的几张《棉票》给我们扯来了花花布……

    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回忆起往事,无论美好的、心酸的都会一股脑地涌上心头,生出些许激动、愤慨、欣喜、感叹。但能把这些情绪和美好画面记录下来的人却不多,赵老做到了,这让我不得不佩服赵老的有心和勤奋。

    《门丁杂记》共收录78篇文章,有仗义执言的《要面子,不要老母,"面子何在?"》,教人为善的《莫将婚姻当儿戏》,劝人莫忘根本的《莫忘吃糠咽菜的日子》,有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撤并学校给农村娃上学带来的极大不方便》、《再谈学生负担过重》、《莫要变成"手机奴"》、《保护历史遗迹,刻不容缓》以及社会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农民进城的利与弊,招商引资中涉及的环保问题等等。也有他为亲友用心、倾情书写的感人肺腑的悼文和碑文;更有众多文友为他的前几本文集书写的观后感,从这些文友的回声里进一步证明了赵老师的谦谦文风和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而赵老能为"文友回音"开辟专栏,更是可敬可佩!

    虽然赵老的文章平淡直白,

  • 6、 读《山中杂记》有感 (500字)

    散文《山中杂记》是由现代着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所着。

    《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这本书写了她在山中所见到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冰心对它们的喜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冰心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和欣赏的情感态度。

    《山中杂记》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鸟兽不可与同群》这一章了。它讲述了冰心和动物们嬉戏的场景。冰心最喜欢那匹斑白大马。她抚摸着它的大嘴,喂它吃草。她甚至还喜欢一只会唬人的可爱小狗。但是冰心却从来不爱猫,在医院里,一只小黑猫跳到她的怀里睡觉,而她却最怕小猫睡觉时呼吸的声音。可在后来,她发现,当小猫仰卧在草地上,用两只小爪拨弄着玫瑰花叶,自惊自跳的时候,是那么的活泼和欢悦,最终,她也与猫成了好朋友。

    文章虽然内容零零散散,但始终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生活就能带给你乐趣,在愉悦你的情感中才能进入善良、博爱的人生境界,这就是散文的特点。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去保护、尊重动物,与动物平等,这样,我们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和谐。

    六年级:王婉竹

  • 7、 朱自清读后感

    朱自清读后感范文一

    这是父亲与儿子的故事。

    多年不见的父与子,在家乡办完了祖母的丧事,又要分别了。父亲送儿子上了火车。虽然儿子已经20多岁了,然而父亲还是不放心,在父亲眼里,儿子永远是孩子,孩子出远门,父亲总是会唠唠叨叨嘱咐个不停,还给儿子买了路上吃的橘子。父亲比较肥胖,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真辛苦。没有用华丽的词句,然而父与子的亲情让我非常感动,读完之后的那几天,我脑海总是浮现出父亲在月台上攀爬着的那副笨拙的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回徐州为祖母办丧事。办完丧事,朱自清回北京念书,他父亲去火车站送行的情景。看到父亲一年比一年苍老的样子,父亲那肥胖的身躯青布棉袍,黑布马褂,已有些笨拙,不灵便的背影。触目伤怀,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背影》。《背影》一文是先生1927年的文字,淋漓尽致的父子间真挚的感情被先生质朴的叙事抒情表现出来,使我感动的如痴如醉。

    父爱是多么伟大呀!是呀,父爱大如山。

    朱自清读后感范文二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不再是一个的小牛犊了。

    时间就是和朱自清说的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时间老人是没有情面的,文中朱自清对时间的流逝有着另一番解释,被偷了,逃跑了。

    他将时间的流逝也说成是溜,使读者看起来,时间更像是一个顽皮的小孩。

    有时时间就是那么的不给你一点挽回的机会,他在你的每一个动作和思考中悄悄的走了。

    不让你留下更多的痕迹。不让你拥有更多的犹豫的机会。

    家长们老是告诫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确实,日子逃去如飞。这单单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更是人们对青春不再的感慨!

    文章倒数第二节的问句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虽然作者并没有做正面的回答,可是我能从这句华中知道人不能白活一辈子!

  • 8、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 篇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

    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 篇2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

  • 9、 朱自清看花读后感

    朱自清看花读后感范文一

    在高小的一个春天,有人提议到城外的f斯里吃他桃子吃,而且预备白吃;不让吃就闹一场,甚至打一架也不在乎。那时虽远在五四运动以前但我们那里的中学生却常有打进戏院白看戏的事。中学生能白看戏,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白吃桃呢?我们都这样想,便由那提议人纠合了十几个同学浩浩荡荡地向城外而去。到了f寺,气势不凡的呵斥着道人们(我们称寺里的工人为道人),立刻领我们向桃园里去。道人们踌躇着说:现在桃树才刚开花呢。但是谁信道人的话呢?我们终于到了桃园里。大家都丧了气,原来花是真开着呢!这是提议人p君变去折花。道人是一直步步跟着,立刻上前劝阻,而且用起手来。但p君是我们中最不好惹的;说时快,那时迟,一眨眼,花在他的手里,道人已踉跄在一旁了。那一园子的桃花,想起来可总该有些可看;我们却谁也没有想着去看。直嚷着:没有桃子,得沏茶喝!道人们满肚子委屈地引我们到方丈里,大家各和一大杯茶。这才平了气,谈谈笑笑地进城去。

    这样一段让我体会到了原来朱自清小时候也会这么顽皮、淘气。我真可怜道人,遇见这么一群蛮横、不讲理、不爱护花草的学生。如果我现在是朱自清,我就会好声好气的仔细询问道人桃子开没开,不能那么蛮横、不讲理,因为我们已经白吃,道人们能让我们吃就不错了,如果还那么粗暴,就真是太不讲理了。

    朱自清《看花》读后感范文二

    《看花》是朱自清所写的一篇散文。文中写了朱自清本人怎样爱上看花的,写出了作者几次看花的经过。

    我想:我看完这篇文章后,也许也会更加喜欢看花吧。我爸爸喜欢种花,家中阳台上栽在盆里的花有许多,因为爸爸的忙碌,我总是做了爸爸要照顾花儿的工作,帮助给花儿浇水或换泥土,因此我和作者一样爱看花。我喜欢的花有宝石花,栀子花,梅花等,但最喜欢的还是宝石花。宝石花是一种热带植物。每年春季,宝石花开出五角星似的小白花来,花蕊带点黄色,花瓣尖上缀有几点红斑。花的色泽虽不鲜艳,叶子到十分逗人喜爱。每一瓣叶子都长得厚实,饱满。米黄带有灰色的叶子上有一层白色的粉末。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写道:但最恋恋的是西府海棠。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的好;艳极了,却没有一丝荡意。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可惜没有趁着月色看过,王鹏运有两句词道:只愁淡月朦胧影,南验微波上下潮。我想月下的海棠花,大约便是这种光景吧。他写出了海棠花的特点,只是暗叹没趁月色仔细欣赏过,太可惜了。

    花的繁没有说法;海棠本无香,昔人常以为

  • 10、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篇一: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没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再次碰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儿子上初二了,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时,需与学生一道 读《背影》,并共同完成一篇读后感。打开课本,细细读来。虽短短千余字,却被朱自清文字的真诚和淡泊所感动,使我过去肤浅认识有了新提升。

    对我而言,《背影》这篇散文第一次接触是在初中时代。那个时候懵懂状态的少年,不经世事的孩子,对文章的真情未必感受的那么透彻和深入。仅仅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懂得了父子之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深沉的。如今已经是做了父亲的我,处在另一个角度来读这篇文章,才真正懂得了作者的用意和那种内疚的心情。读来,不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那种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回忆自己的父亲的背影,那种曾经面临分离的无奈和无可奈何的表情,那种永远也读不懂不可言状的矛盾心情。一个父亲的爱,就是这样,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回报,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

    朱自清在《背影》中写他父亲是一个胖子,过铁路线十分的不便,但是仍然坚持要为他买橘子。那个时候,朱自清已经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了,虽然处在兵荒马乱,条件艰苦,有不安全的隐患,但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然是个孩子,需要关照的孩子。这种“不能”又“不得不能”的鲜明对比,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父亲的爱总是那么无微不至,总是那么牵肠挂肚。正是如此,朱自清情不自禁地抓住买橘子这个细节特意进行了描写,那一招一式的动作清晰明了,使人久久难忘,也使作者三次泪盈满眶。也正是这样一个感动的情节,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使他萌生了以“背影”这样一个动情点,从细节处反映人生的大道理,而写出了表达父爱的传世之作。

    朱自清是一代散文大师,语言大师,他的散文可以说支撑了一个时代。其语言质朴、其情感真挚、其叙述自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认真学习。但看了了儿子写的《读后感》,却没有理解这篇散文所表达的父亲的真挚的爱。也许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总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不会产生《背影》式触动。 再读朱自清的散文,使我得到了一个道理,难道写文章不就是要教育他人怎么做人吗?难道学习语文不就是让人更加懂得如何表达做人的道理吗?难道我们一辈子不就是一直在探求做人的真谛吗?文学其实就是人学。也许,这些是说给自己听的,但我更想让自己的孩子懂得这些道理。

    篇二:读朱自清的《背影》有感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我上学时曾学过朱自清的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19

  • 2023-01-11

  • 2021-11-09

  • 2019-10-23

  • 2021-04-30

  • 2023-01-25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09-19

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
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大全,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2024,更多朱自清海行杂记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