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知青观后感 > 地图 > 知青观后感,2024知青观后感
知青观后感相关栏目
知青观后感热门栏目
知青观后感推荐
知青观后感

(共 8546 篇)

  • 1、 知青观后感模板汇总

    以下“知青观后感模板”一文是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什么样的作品名观后感才算优秀而有创意的呢?我们对于电影的喜欢,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在观看过后,我们可能会改变一些以前的想法。观后感能给后来的观众提供参考意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知青观后感模板 篇1

    近日,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结合这本书看当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感觉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毛病。这些毛病,不能不改,不得不改。在此写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工作不认真,容易自我满足。部分党员干部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很认真了,工作做得不错了,没有多少瑕疵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把自己弄好的材料拿给他人看,做完的工作讲给他人听,让他人帮忙指正,这样那样的问题、错误就出来了。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因此,部分党员干部必须戒骄戒躁,消灭自己的这个坏毛病。

    二是学习的劲头不足,积极性不高。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时读的书,不仅多,而且古今中外都有涉及。丰富充足的知识积累,为习近平总书记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反观现在的部分党员干部,书读的少,也不愿读书,没有充足的知识累积,也就很容易在繁重的工作面前败下阵来。为了做好工作,所有党员干部都要爱读书,多读书。

    三是对乡村两级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了解不深。部分党员干部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缺乏对农村的了解和热爱,对农村的治理问题、土地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矛盾纠纷处理等等都知之甚少。不了解下情,又怎么指导下级,给领导提好的建议呢?肯定是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讲到他在陕北插队时要过的“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只有过了“四关”,才算扎根农村,才能真正与群众融为一体,才会真正理解群众、热爱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因此,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多去了解基层,想办法与群众融为一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知青观后感模板 篇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公开出版后,我深耕细读,深切感受了青年习近平成长的艰辛与不易,深深感悟到书中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宝贵品质和实践要求,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信仰追求,更加坚定了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

    感悟领袖大视野以学为基。近平

  • 2、 知青观后感模板通用(5篇)

    当我们聚精会神的观赏某段电影时,有观后感的表达,我们的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你是否为写作品名观后感而苦恼呢?您可能需要《知青观后感模板》,是由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整理,欢迎阅读并参考!

    知青观后感模板【篇1】

    回想自己,2010年经进村进社区召开分配至夏河县拉卜楞镇工作后,担任了6个月的社区计划生育流动人口专干,每日进村入户登记流动人口,填表、盖章、录入系统,感觉时间就是日复一日,难复一年,就像一张音乐光盘,结束后就会重头再来一遍,这些工作和我预想的何尝不是相差太多。记得第一次参加全镇正月法会安保工作时,农历正月十五大雪纷飞,在一个地方站的久了,鞋跟雪地沾到一起,一抬脚咯吱一声,我仰望漫天飘落的大雪,内心何尝不在下雪。

    细细一想,在担任流动专干时我同群众的距离是最近的,基本每周两天时间是在群众家中度过的。我见过因病卧床不起,紧靠低保过日子的“苦命人”,见过家中装修的富丽堂皇但每日仅靠洋芋菜度日的“面子人”,跟生了四个女儿妻子又怀孕在家,整天东躲西藏只盼一个男孩的“盼儿人”打过交道,跟身患癌症但性格开朗,最后怀着感恩的心离开这个世界的“开心人”进行过长谈。

    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但是我在平凡的岗位上更多的是冷眼旁观,认为自己帮不过来所有的困难群众,看的多了心就硬了,见怪不怪了。这也许就是我身为一名党员最大的问题,也许还是根本的问题。看过老百姓的疾苦,但心中没有常怀老百姓的疾苦,时间一长反而适应了,习惯了。

    知青观后感模板【篇2】

    年仅15岁的他,离开了北京,投身一个陌生的地方。起初也有不适应,可是他带着这样的想法走过了7年: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辈,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在未当知青之前,习近平吃的都是精米细面,而那七年却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他便也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他对陕北的乡村饭菜还很有感情,他说,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在村里,他学会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他看做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也越来越能融入这样的大家庭。

    只是,一段时间过去了,一些知青有的回到了家,有的步入了军队,对于一个青年来说,当兵光宗耀祖多自豪,

  • 3、 [精]知青观后感范文(集锦8篇)

    根据您的要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知青观后感范文。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影片,观赏作品时思维不断跳跃,感想不断变化。此时我们更应该选择为自己撰写一份观后感,观后感如同其字面意思,观看电影后获得的感想和感悟。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知青观后感范文 篇1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700字:

    书中23个人19篇采访实录,透过他们的回忆,我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酸甜苦辣的青春。也许有人会感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我却觉得,虽然七年知青岁月磨练了他,让他“系上了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段人生际遇里,他没有消沉应付,而是顽强地寻找和实现人生的意义。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讲话时曾提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七年?对于志存高远、想要做一番事业的习近平总书记来说,下乡插队的这些时光,内心曾经历过怎样的百转千回,我想象不到。但我想,书的陪伴一定给了他很多慰藉。书中有一个细节,36年后,习近平依然保存着当年同队知青离开时留给他的书。他坚持看书学习,并想着法儿的用自己所学,改善村民的生活、提高生产。他说:“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于是,他带领梁家河的村民修淤地坝、办沼气、打水井……至今那口水井仍是梁家河的水源。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乡镇干部,面临很多新的难题和挑战,越投入工作,越体会到自己的知识捉襟见肘。我要推自己一把,更加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并穷尽所学去工作,才能在乡村振兴的考试里,交出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书中每篇采访前,都有被访者寥寥数语的履历简介。我想,这书中记录的又何尝不是他们的青春呢?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就大业,但无论是杰出的人,还是平凡的人,只要奋斗过,都是历史的书写者。我已经和良山这块土地缠绕在一起,在我们这些乡镇干部的努力下,能把良山建设的越来越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那些曾在良山奋斗过的人们回来时,他们近乡情不怯……

    知青观后感范文 篇2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习近平青年时期非常爱学习。但凡有空闲时间,习近平就坐下来看书,有时候一直看到深夜才睡。在第一篇《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文章中,返乡知青黑子说到:“每天下地干活回来,

  • 4、 知青观后感范文6篇

    基于网友的需要,我们整理了知青观后感范文,你会为写观后感而感到困惑吗?脑海中总有踊跃出许多不一样的想法。 想要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不妨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是真情实感下的产物,不可弄虚作假,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

    知青观后感范文 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笔者深深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可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梁家河插队7年间,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就是以这样的毅力和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读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反观现在我们的读书条件,阅览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琳琅满目。可一提读书,一些同志却总说没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同志把大把时间都空耗在闲聊中,浪费在游戏里,却不愿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有调查显示,中国国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4.58本,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都应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抓紧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读好书。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十分注重方法,“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一方面,看一本书时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经过反复论证、消化吸收后归纳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读《共产党宣言》时,习近平总书记找到著作的不同译本,分析其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各有侧重的翻译,在分析对比中真正学深悟透。我们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分析对比地去读书,才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掌握知识间的关联,也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涉猎极其广泛,既读马克

  • 5、 知青观后感集锦

    好电影给人好心情,也给人好收获,我们选择的作品通常适合我们精神上有所共鸣的。 现在就该写出一份有针对性的观后感了,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和作品线的连接更加紧密。你是否在搜索作品名观后感范文?知青观后感是我们在网络上整理并加工的内容,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知青观后感【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笔者深深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可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梁家河插队7年间,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就是以这样的毅力和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读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反观现在我们的读书条件,阅览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琳琅满目。可一提读书,一些同志却总说没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同志把大把时间都空耗在闲聊中,浪费在游戏里,却不愿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有调查显示,中国国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4.58本,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都应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抓紧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读好书。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十分注重方法,“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一方面,看一本书时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经过反复论证、消化吸收后归纳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读《共产党宣言》时,习近平总书记找到著作的不同译本,分析其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各有侧重的翻译,在分析对比中真正学深悟透。我们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分析对比地去读书,才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掌握知识间的关联,也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

  • 6、 知青观后感系列

    栏目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知青观后感,有哪些能当做范文来使用的优秀作品名观后感呢?一般来说观看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感悟。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观后感写作,培养写作思路,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知青观后感(篇1)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公开出版后,我深耕细读,深切感受了青年习近平成长的艰辛与不易,深深感悟到书中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宝贵品质和实践要求,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信仰追求,更加坚定了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

    感悟领袖大视野以学为基。近平很喜欢学习,平时也很喜欢看书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当时知识贫乏的年代,很多人想着挣工分填饱肚子就够了,很少有人能做到青年习近平的白天去山上劳动,晚上回家一有空就看书,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并且广泛涉猎政治、历史、哲学、文学、军事等领域,这为习近平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深刻感受到:领导干部的大视野是从学习中而来,应把注重学习作为为政之基,要有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的韧劲,把学习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既要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升做好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理论和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与提高领导艺术和决策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增强驾驭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感悟领袖大胸怀以民为本。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近平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仍能够做到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书中这些朴实的话语都道出了青年习近平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精神和开拓精神。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等,这些重要思想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新时期的宣传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成果惠及百姓的实例宣传开来,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用群众的语言说群众的事,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焦点对准基层、把服务落到实处,多宣传报道人

  • 7、 内蒙古知青纪实观后感

    内蒙古知青纪实观后感 看内蒙知青纪实,确有感触。但发声者多属高干子弟,现叫官二代,故有些说法不敢苟同。限于本人小市民、旧职员之微薄出身,写出如下观感(重发),以飨各位亲朋好友!以下再附原文: 【内蒙古知青纪实(激情篇)观后有感,和众亲友知青共赏析】有非常沉痛的一面,但我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认知,也从未有过思想情绪与行为上的大起大落。从下乡伊始,岁当束发弱冠,到如今垂垂老矣,似乎我对此事的认识从来没有丝毫改变。敞开心扉说,当时,不足二十岁的我,没有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言壮语,没有被喧天舆论愚蒙的懵懂,没有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只言片语,更没有在乡下安家落户、娶妻生子思想准备。当时与事后,既没有感受到农村生活多么的不堪狼狈,也没有觉悟出农村人多么的狡黠与朴讷。既没有感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必要,也没有把自己那一点少得可怜的牙慧传授给农村人的狂妄。我当时想得最多的是,离开家庭、大城市,就意味着个人、家庭悲剧从此发端。户口迁徙是那时人生逆境中质的转移,是压在我心口上一个难以抹去的梦靥。工作、就学、前途将浩淼无涯,甚至遥不可及。我曾体恤国家在人口就业、就学问题上的难言之隐,但无法不去追根溯源,且长时间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有人说青春无悔,我说无法悔,也不能悔,因为时光不能倒流,时空无法逆转。如果说能重温那段历史,我还是老话,下乡不可怕,吃糠咽菜、面朝黄土背朝天、住窑洞、栖茅屋都可视为人生可遇不可强求的坎坷经历,但失去人生生理与精神上不可逆的最宝贵的学习时段,的确让人懊恼,让人扼腕。甚至在相当一个时段都无法原谅社会的不公,和遭遇不公中的自己。有人常把夕阳无限好挂在嘴边,这无疑是一个处事哲理上明智的选择,但我更看重只是近黄昏这个实实在在的现实。知青生涯,值得反思,值得追忆,值得一声叹息,但毕竟不是人生得意马蹄疾的时日,无需标榜,无需张扬,无需沉溺,无需肠断肠青,也无需触类旁通。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代人,包括自己和身边的亲友,都可能有一段曾经有过的遗憾抑或辉煌!
  • 8、 纪录片我是知青观后感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知青这两个字是一个很遥远的记忆,但是它确实许许多多人一辈子的记忆,大概有过类似的经历的人生总回事感同身受,纪录片《我是知青》就向我们讲述了那个年代的故事,或许在这之中你也看到了你自己。

    没有抽象地去说什么知青的有悔和无悔,公平或不公平,只是很平静地叙述着她那平淡而又琐碎的人生过往,点点滴滴的经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随意,时间上是跳跃性的,并不是有序的,也不是全部人生。

    文章短小精悍,不是冗长、拖沓,有时说到兴头上,戛然而止、欲说还休,让人带着悬念等待下一集。

    我很欣赏她的是,无论命运给了她什么境遇,好与坏,她都一如即往,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每一天。从铁姑娘排的战士到九年的会计工作,农场的结婚生子,礼堂之死,命运多舛;回城后的工作,以及遭遇企业倒闭下岗人生一路走来,坎坷,曲折,甜酸苦辣,她都坦然面对,毫无怨言、荣辱不惊。

    正因为平淡琐碎,才让人觉得故事的真实,可信、可亲,她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个知青的缩影,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她经历过的,我们大都经历过,在她的故事中,读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有了共鸣和同感。

    我们是七o年一月去的江心沙农场,比老三届晚去了一年。去的第一年,就有少数知青,离开了农场,调往兵团所属厂,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是有门路,这让大部份知青,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看不见未来。

    探亲回家时,我对父亲抱怨过此事。父亲对我说:向你四姐学学。

    我的四姐,当时并不被父亲看好,因为六三年四姐高中毕业,没有考取大学,这让父亲很失望。她只能和表哥王仁近,表姐曹明琴结伴去了洪泽湖农场务农。

    刚到农场时,天寒地冻。有一天,他们要过一条冰河去干活。四姐是第一个下河,趟过冰河到对岸的。六个月后,她被抽调到泗洪县水利局集中培训水利员。不巧的是,她感冒发烧了,晚上,其他学员都去看电影逛县城了,她只能留在招待所,披衣看书。培训结束,其他学员以水利员身份分配到各个农场工作,而她则以考试第一名成绩,留在了县水利局工作。

    以后父亲再说起她时,称她为鸡中的凤凰。父亲对我说,人无论处于逆境或者顺境,都要以认真踏实地态度去工作,努力表现自已,不甘平庸。

    后来,我和大部分知青一样,一直待到七九年才返城,没有上调、招工、读书的机会眷顾我。

    和李新一样,只能在农场适时地改善一下现状而已。调到农化厂当化验员。就是当了化验员,也不能安于现状,要学习,不然的话,会有更优秀的人可

  • 9、 观《知青》有感
    观《知青》有感 刚看完了梁晓声主编的45集电视剧《知青》,感触良多。 虽说是在那么苦难的年代,人与人之间始终还是有很多真挚的感情的,这是最让人高兴的。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终归还是有许多纯洁的。人们之间的善良本性始终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不管条件多艰苦,生活多不易,社会多不正常,但他们始终坚信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变好,人心是善良的。 一个时代的大环境主要是政治决定的,所以人们很少能够离开政治而独立存在。但无论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在小环境下,人们身上最美最真最善良的东西始终会还是会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主要归功于其独立思考后的价值判断。要想准确的看清现实某些问题,需要从更高层面看,把握时代的脉搏,并保持思考。 在那样一个疯狂的时代人们都怀着希望,都坚定不移的相信爱情,相信可以改变命运,相信人们的善良。而在这个和平安稳繁华的年代,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真心呢,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自己的感觉呢,有什么理由去违背自己的良心呢,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活得人模人样呢?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人们整天虚无、堕落、虚伪……让他们成为房子车子的奴隶,让他们毫无廉耻?也许是贪婪吧,也许是过去贫穷给他们留下深深的恐惧吧,也许是文化缺失,他们无所事事吧。
  • 10、 《知青》读后感

    《知青》读后感

    最喜欢梁晓声先生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能引领着我对社会、对人生的一些思考。

    《知青》讲述了与共和国共同诞生的那一批人,在60年代末背起上山下乡的行囊,去广大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故事。

    作品主要讲述赵天亮、周萍、齐勇等人在北大荒异常艰苦甚至充满危险的环境中一起成长,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深厚友谊。同时作品插叙了赵天亮的兄长赵曙光在陕北插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些热情高涨的知识青年与淳朴善良的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命运相连。

    这部作品中让我记忆深刻的一种事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时期,群众、知青和某些居心叵测的政治家、革委会成员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似乎想借此告诉我们人性岁先天具有弱点和缺点,但即使在寒冬般的时代,也有人性的温暖存在,那就是善良!

    知青那一代人,在童年时期挨饿,少年时期有学不能上,青年时期背井离乡。他们的青春在蹉跎和奉献中过去,那些岁月镌刻了他们的青春,他们用青春祭奠了那个不寻常的时代!知青岁月是我们国家命运多思少眠的岁月,是使他们更成熟、更坚韧、更宽容、更善良、更具有责任感的岁月!

    今后,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借用周小平的一句话: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6-21

  • 2019-09-21

知青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知青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知青观后感、2024知青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