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知青家庭观后感 > 地图 > 知青家庭观后感,2024知青家庭观后感
知青家庭观后感相关栏目
知青家庭观后感热门栏目
知青家庭观后感推荐
知青家庭观后感

(共 3052 篇)

  • 1、 知青观后感系列

    栏目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知青观后感,有哪些能当做范文来使用的优秀作品名观后感呢?一般来说观看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感悟。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观后感写作,培养写作思路,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知青观后感(篇1)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公开出版后,我深耕细读,深切感受了青年习近平成长的艰辛与不易,深深感悟到书中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宝贵品质和实践要求,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信仰追求,更加坚定了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

    感悟领袖大视野以学为基。近平很喜欢学习,平时也很喜欢看书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当时知识贫乏的年代,很多人想着挣工分填饱肚子就够了,很少有人能做到青年习近平的白天去山上劳动,晚上回家一有空就看书,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并且广泛涉猎政治、历史、哲学、文学、军事等领域,这为习近平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深刻感受到:领导干部的大视野是从学习中而来,应把注重学习作为为政之基,要有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的韧劲,把学习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既要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升做好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理论和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与提高领导艺术和决策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增强驾驭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感悟领袖大胸怀以民为本。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近平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仍能够做到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书中这些朴实的话语都道出了青年习近平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精神和开拓精神。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等,这些重要思想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新时期的宣传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成果惠及百姓的实例宣传开来,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用群众的语言说群众的事,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焦点对准基层、把服务落到实处,多宣传报道人

  • 2、 知青观后感集锦

    好电影给人好心情,也给人好收获,我们选择的作品通常适合我们精神上有所共鸣的。 现在就该写出一份有针对性的观后感了,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和作品线的连接更加紧密。你是否在搜索作品名观后感范文?知青观后感是我们在网络上整理并加工的内容,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知青观后感【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笔者深深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可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梁家河插队7年间,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就是以这样的毅力和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读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反观现在我们的读书条件,阅览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琳琅满目。可一提读书,一些同志却总说没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同志把大把时间都空耗在闲聊中,浪费在游戏里,却不愿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有调查显示,中国国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4.58本,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都应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抓紧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读好书。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十分注重方法,“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一方面,看一本书时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经过反复论证、消化吸收后归纳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读《共产党宣言》时,习近平总书记找到著作的不同译本,分析其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各有侧重的翻译,在分析对比中真正学深悟透。我们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分析对比地去读书,才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掌握知识间的关联,也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

  • 3、 知青观后感模板汇总

    以下“知青观后感模板”一文是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什么样的作品名观后感才算优秀而有创意的呢?我们对于电影的喜欢,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在观看过后,我们可能会改变一些以前的想法。观后感能给后来的观众提供参考意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知青观后感模板 篇1

    近日,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结合这本书看当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感觉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毛病。这些毛病,不能不改,不得不改。在此写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工作不认真,容易自我满足。部分党员干部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很认真了,工作做得不错了,没有多少瑕疵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把自己弄好的材料拿给他人看,做完的工作讲给他人听,让他人帮忙指正,这样那样的问题、错误就出来了。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因此,部分党员干部必须戒骄戒躁,消灭自己的这个坏毛病。

    二是学习的劲头不足,积极性不高。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时读的书,不仅多,而且古今中外都有涉及。丰富充足的知识积累,为习近平总书记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反观现在的部分党员干部,书读的少,也不愿读书,没有充足的知识累积,也就很容易在繁重的工作面前败下阵来。为了做好工作,所有党员干部都要爱读书,多读书。

    三是对乡村两级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了解不深。部分党员干部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缺乏对农村的了解和热爱,对农村的治理问题、土地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矛盾纠纷处理等等都知之甚少。不了解下情,又怎么指导下级,给领导提好的建议呢?肯定是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讲到他在陕北插队时要过的“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只有过了“四关”,才算扎根农村,才能真正与群众融为一体,才会真正理解群众、热爱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因此,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多去了解基层,想办法与群众融为一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知青观后感模板 篇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公开出版后,我深耕细读,深切感受了青年习近平成长的艰辛与不易,深深感悟到书中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宝贵品质和实践要求,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信仰追求,更加坚定了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

    感悟领袖大视野以学为基。近平

  • 4、 冒牌家庭观后感

    《冒牌家庭》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喜剧电影,影片主要由詹妮弗安妮斯顿和杰森苏戴奇斯等主演,剧情精彩,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是觉得很开心的,这是一部适合减压的合格的爆米花商业片。

    说说我特别喜欢的这部电影的点吧

    1、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很有共鸣,丰富有层次。脱衣舞娘虽是从事着令人鄙夷的工作,但却一直遵守着卖艺不卖身的原则,在整个家庭的一路相处中,她的母性一面也在渐渐显露,看到儿子成年了还不会谈恋爱就急着教他,女儿要跟刚认识的男孩子还是不知不觉表现出了担心,而且她的智商也一直在线,一拳打伤非礼女儿的流氓后解释说是多年职业中练出来的,又让人感受到她的坚强独立和不容易。

    儿子就是纯情处男,心地善良,遇见喜欢的女孩子羞涩不已,又不懂女孩子的心分分钟直男癌也是制造了很多笑点,当父亲教育他一二三的方法过后,他也在最后大爆发,一拳打飞坏人,还勇敢的亲了自己爱的女孩子。

    女儿看似不羁甚至有些浪荡不好教育,但当她跟男孩出去后又回来,爸爸妈妈责怪她之后,看到她嘴角扬起的那一抹笑容之时,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很需要爱的女孩子,后来她再度去找那个男孩子也只是因为她很伤心她需要怀抱而不是所谓的身体放纵,中间在婴儿意外中她也是反应迅速智商在线。

    至于男主虽然说出的很多话都很自私很欠揍(毕竟作为主导人和男性,他很理性,很多时候不是不善良,只是理性战胜了感性),但他其实也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这个家庭的存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傻傻可爱、直男癌、不懂女孩心的纯情处男吧?会有看似讨厌但其实母性泛滥的好阿姨吧?会有放纵不羁你永远猜不中心思的缺爱少女吧?会有句句话欠揍但关键时刻愿意揽下责任挺身而出的大叔吧?

    如果电影能够少些烂俗的黄色笑点,多多展现人物个性,揉杂出一些别出新意的笑点就更好了,如果是我,我会加这些笑点桥段2、化险为夷的情节点设置,以及冲突点设置都很成熟,剧本合格,当然要除去一些不合理的情节的,但是整个故事节奏线都是起伏跌宕的,这就够了总体来说,这电影值得四星。

    最近情绪一直不太稳定,不知道是天气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总感觉胸口闷闷的,就想着找一部喜剧片来看看。刚开始看到这个片子的简介的时候并没有多大兴趣(感觉所有片子的简介好像都无法提起的我兴趣lol),但是看到几个电影博主都安利了这部片,外加上有一个自己熟悉的演员詹妮弗安妮斯顿,就打算去看看。

    整部片子看下来完全就是我想要的

  • 5、 《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5月24日周六下午,我在天津大礼堂观看了一场《北大荒知青之歌》节目。全场近100名演员都是当年北大荒知青,现在都已经60多岁了。他们自己演自己,相当动情,相当认真,演得全是我们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屯垦戍边的生活。 当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背景相当复杂,这里我暂不赘述。这个由历史学家来研究评说。我只是说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运动把我们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党中央一声号令,我们毫不犹豫,义无返顾地告别了父母,退掉了城市户口,奔赴了万里无垠的北大荒。那里没有给我们预备住房,我们十六中一行148人是半夜里到达目的地的。原住在那里的劳改犯被叫醒后,连人带行李搬出来,现给我们腾出来几间茅草房。由于房间少,我们人多,所以没有打开行李的地方,我们人挨人还得侧身躺下,连翻身都要一起行动。后来,这几间泥草房着火,连行李一起烧没了,全靠兵团战友互相帮助凑了些被褥度过了难关。好在,这次着火万幸没有人员伤亡。我们曾经住过帐篷,男生女生住一个帐篷里,中间用布遮挡,冬天我们都是不脱衣服戴着棉帽子睡觉的,睡醒后,帽子周围都是冰茬。我们还住过粮仓,高高的圆圆的粮仓没有楼梯,我们是踩着木跳板钻爬进去的,大家是脚心朝里对着脚心形成一个小圆圈,脑袋冲外形成一个大圆形。白天趟着雨水割麦子,晚上没有躲避的地方洗洗涮涮,就在露天的地方支起一口大锅,烧点热水,大家匀着一人半盆水从头洗到脚,变成半盆泥汤。我们多盼望有个洗澡的地方,但是没有,方圆几百里也找不到。冬天,站在雪地里割大豆,豆荚和手套让冰雪粘连在一起,掰都掰不开,只能象机器一样,快快地一刻不停地往前跑着割。 记得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落过眼泪了,这场重现当年劳动生活的演出让我潸然泪下。当时由于年轻,且怀有一棵火热的心,没有觉得痛苦、难过,现在老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了,确实感到辛酸。记得给家里写信,从来没有描写过以上的情景,每封信都是说我们姐弟二人在北大荒一切都好,不要父母挂念。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自己做了父母,才体会出当时父母那棵饱受煎熬的心。 黑龙江纬度靠北,天一亮就起床,有时是半夜二三点钟天就亮了,我们就开始下地劳动,晚上太阳落山,蚊子小咬围着你吸血的时候才收工。每天天黑后,连长指导员把我们召集到一起,通报阶级斗争新动向,带领我们斗私批修,读书学习。最
  • 6、 知青观后感模板通用(5篇)

    当我们聚精会神的观赏某段电影时,有观后感的表达,我们的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你是否为写作品名观后感而苦恼呢?您可能需要《知青观后感模板》,是由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整理,欢迎阅读并参考!

    知青观后感模板【篇1】

    回想自己,2010年经进村进社区召开分配至夏河县拉卜楞镇工作后,担任了6个月的社区计划生育流动人口专干,每日进村入户登记流动人口,填表、盖章、录入系统,感觉时间就是日复一日,难复一年,就像一张音乐光盘,结束后就会重头再来一遍,这些工作和我预想的何尝不是相差太多。记得第一次参加全镇正月法会安保工作时,农历正月十五大雪纷飞,在一个地方站的久了,鞋跟雪地沾到一起,一抬脚咯吱一声,我仰望漫天飘落的大雪,内心何尝不在下雪。

    细细一想,在担任流动专干时我同群众的距离是最近的,基本每周两天时间是在群众家中度过的。我见过因病卧床不起,紧靠低保过日子的“苦命人”,见过家中装修的富丽堂皇但每日仅靠洋芋菜度日的“面子人”,跟生了四个女儿妻子又怀孕在家,整天东躲西藏只盼一个男孩的“盼儿人”打过交道,跟身患癌症但性格开朗,最后怀着感恩的心离开这个世界的“开心人”进行过长谈。

    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但是我在平凡的岗位上更多的是冷眼旁观,认为自己帮不过来所有的困难群众,看的多了心就硬了,见怪不怪了。这也许就是我身为一名党员最大的问题,也许还是根本的问题。看过老百姓的疾苦,但心中没有常怀老百姓的疾苦,时间一长反而适应了,习惯了。

    知青观后感模板【篇2】

    年仅15岁的他,离开了北京,投身一个陌生的地方。起初也有不适应,可是他带着这样的想法走过了7年: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辈,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在未当知青之前,习近平吃的都是精米细面,而那七年却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他便也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他对陕北的乡村饭菜还很有感情,他说,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在村里,他学会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他看做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也越来越能融入这样的大家庭。

    只是,一段时间过去了,一些知青有的回到了家,有的步入了军队,对于一个青年来说,当兵光宗耀祖多自豪,

  • 7、 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
    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 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知青网合拍的纪录片《知青岁月》,昨天在北京四惠附近的国粹苑首播。这是一部北京知青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历50年岁月,讲述年过花甲的知青沉淀记忆后的真人真事。由知青本人亲口讲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再现当年那激情豪壮的岁月,也是深重苦难又艰辛挣扎的青春岁月。没有任何改编加工和演技,但真实的重锤,声声击打观众心扉,感人至深。放声大笑,感动落泪,鼓掌悲叹,知青观众的情感投入,心神倾注,与屏幕上的讲述人声情交汇了。 这次纪录片《知青岁月》首播的是《贺兰山下的记忆》,65年下到宁夏的北京知青集体口述,在贺兰山下农建13师难忘的人生历程。中国传媒大学的郭振元教授是总编导,北京知青网的千秋缘站长是这次知青聚会主持。 播映前宁夏知青代表何君倬的发言依然豪迈,令人难忘: “我们是拼搏的一代!我们是忍辱负重的一代!我们1700万知青,手挽手,就是一座三峡大坝!我们站起来,就是一座喜马拉雅! 一位69届的知青代表,已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了,走上台,对着台下的65届老知青们依然动情地说:“我们69届下乡的毕业生,是你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步步长大的!” 片头曲是一代知青们都喜欢都唱过的《边疆处处赛江南》。这支美妙婉转的歌曲,承载了知青们太多的豪情,太多的苦难艰辛,太多难忘的记忆!歌声一起,我的思绪就回到了那一眼望不尽头的北大荒,面对一根直通到山脚下的垄,边锄玉米地,我们边唱的就是这支歌。 屏幕上的知青在口述,台下的知青记忆闸门就打开了!浸润着悲与欢,浮现着血和泪。 贺兰山下,腾格里大沙漠边就是我们的家。刚到几天,沙尘暴袭来,面对面几米看不见人,昏天黑地,女生们夜里用纱巾包住脸,睡着又让沙子呛醒,抖抖纱巾,一捧土!被子上身上脸上全黄的!第二天每个知青干的活就是都拿一个脸盆,到麦田里捧沙土,把沙土埋住的麦苗露出来。 最让人感动的是屏幕上一个叫潘永仪的知青,讲当年主动参与挖大沟的劳动竞赛: “那天早上,我提着10个馒头,一大桶水,就上阵了。到地就全脱了,只穿一条短裤叉,挖一米五深沟,有人丈量,大太阳底下,汗不停流着,铁锹不停,中午饿了,吃了5个馒头,不歇,接着挖,要创纪录。最后那天我一人挖了32方土!” 他还讲了如何教几个同伴一起跳下火车,追赶连队汽
  • 8、 知青观后感范文6篇

    基于网友的需要,我们整理了知青观后感范文,你会为写观后感而感到困惑吗?脑海中总有踊跃出许多不一样的想法。 想要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不妨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是真情实感下的产物,不可弄虚作假,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

    知青观后感范文 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笔者深深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可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梁家河插队7年间,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就是以这样的毅力和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读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反观现在我们的读书条件,阅览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琳琅满目。可一提读书,一些同志却总说没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同志把大把时间都空耗在闲聊中,浪费在游戏里,却不愿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有调查显示,中国国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4.58本,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都应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抓紧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读好书。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十分注重方法,“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一方面,看一本书时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经过反复论证、消化吸收后归纳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读《共产党宣言》时,习近平总书记找到著作的不同译本,分析其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各有侧重的翻译,在分析对比中真正学深悟透。我们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分析对比地去读书,才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掌握知识间的关联,也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涉猎极其广泛,既读马克

  • 9、 异能家庭观后感影评

    《异能家庭》是一部于2016年播出的喜剧电视剧,主要由张本煜、郑合惠子和孔连顺等主演,该剧剧情诙谐幽默,网友们对这部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最开始的万万没想到和后来的报告老板,还有那什么学姐知道的短片,都很喜欢,但是万合天宜在这之后的剧里明显是把观众当成鲜肉神经质粉了。画面演员整那么清新靓丽有个屁用,能够跟到现在的粉丝谁是在乎这个的,就喜欢王大锤诸事不顺,就喜欢老板奇思妙想怼员工,而不是现在这些内容空洞的装酷绿茶范。也许是万合天宜的什么灵魂人物不在了,那也请不要糟蹋万合天宜这四个字,不要糟蹋万合天宜在粉丝心中的形象。

    万和非常正经的一部剧。可以看出万和是有钱了,大气了,请的演员更好了,原来演员的演技也更棒了。

    不过,出了这样一部剧,真是意料之外的,万合一向是无厘头的搞笑喜剧,这样的家庭轻喜剧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一部剧让人感到轻松,也感到真实和欢喜。

    剧,说是异能家庭,更重家庭吧,很真实的感觉,父母之间的爱情、姐弟之情、家长和儿女之情等等这些家人之间的感情特别的真实。

    被剧中老夫老妻的感情虐到,一个女人20年来的无理取闹全都能被这样的一个男人宠着惯着。羡慕,着实羡慕。一个女人的一生能碰到一个这样宠着自己的男人,难能可贵啊。

    而剧中姐弟俩的感情,对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来说,也是羡慕。我一直想要一个哥哥,希望能有个人来陪我玩,能惯着我。一个人陪着你长大陪着你傻,挺好的。

    朋友之间的帮助,同学间的爱慕,家人间的支持,都让人向往。

    剧中的故事和那些情节,包括异能,说实在的,都是些人们现在或者曾经向往的。看这个剧吧,挺满足的,满足了对情感和生活的向往。情感的争执、宣泄,超能力的出现,都是些打破生活琐碎平常的方式。

    我不喜欢的,就是有点穿帮(高婷问的地理问题,却拿着物理书在看,不懂文科理科了)不过说来,这样的轻松也是高三的真实状态,说实在的,高三也并不是人人都是紧张的要死。结局留白太多我也不是很喜欢。

    生活中有甜蜜,也少不了争执和复合,少不了烦恼和忧愁。

    生活,本就不止平平淡淡和老生常谈。

    出于偶然,在优酷刷页面的时候看到了一部万合的新剧《异能家庭》,脑海中对于万合的印象是《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等那几部剧。点开进去看后,发现这已经不同于印象中万合固有的画风和剧集。虽然第一集看完感觉剪辑方面似乎快了点,但是这难得的家庭情景喜剧还是让我继续追了下去。

    首先说片名的

  • 10、 内蒙古知青纪实观后感

    内蒙古知青纪实观后感 看内蒙知青纪实,确有感触。但发声者多属高干子弟,现叫官二代,故有些说法不敢苟同。限于本人小市民、旧职员之微薄出身,写出如下观感(重发),以飨各位亲朋好友!以下再附原文: 【内蒙古知青纪实(激情篇)观后有感,和众亲友知青共赏析】有非常沉痛的一面,但我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认知,也从未有过思想情绪与行为上的大起大落。从下乡伊始,岁当束发弱冠,到如今垂垂老矣,似乎我对此事的认识从来没有丝毫改变。敞开心扉说,当时,不足二十岁的我,没有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言壮语,没有被喧天舆论愚蒙的懵懂,没有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只言片语,更没有在乡下安家落户、娶妻生子思想准备。当时与事后,既没有感受到农村生活多么的不堪狼狈,也没有觉悟出农村人多么的狡黠与朴讷。既没有感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必要,也没有把自己那一点少得可怜的牙慧传授给农村人的狂妄。我当时想得最多的是,离开家庭、大城市,就意味着个人、家庭悲剧从此发端。户口迁徙是那时人生逆境中质的转移,是压在我心口上一个难以抹去的梦靥。工作、就学、前途将浩淼无涯,甚至遥不可及。我曾体恤国家在人口就业、就学问题上的难言之隐,但无法不去追根溯源,且长时间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有人说青春无悔,我说无法悔,也不能悔,因为时光不能倒流,时空无法逆转。如果说能重温那段历史,我还是老话,下乡不可怕,吃糠咽菜、面朝黄土背朝天、住窑洞、栖茅屋都可视为人生可遇不可强求的坎坷经历,但失去人生生理与精神上不可逆的最宝贵的学习时段,的确让人懊恼,让人扼腕。甚至在相当一个时段都无法原谅社会的不公,和遭遇不公中的自己。有人常把夕阳无限好挂在嘴边,这无疑是一个处事哲理上明智的选择,但我更看重只是近黄昏这个实实在在的现实。知青生涯,值得反思,值得追忆,值得一声叹息,但毕竟不是人生得意马蹄疾的时日,无需标榜,无需张扬,无需沉溺,无需肠断肠青,也无需触类旁通。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代人,包括自己和身边的亲友,都可能有一段曾经有过的遗憾抑或辉煌!
  • 2023-06-16

  • 2023-07-01

  • 2019-11-06

  • 2023-03-12

  • 2021-08-15

  • 2023-04-01

  • 2019-10-24

  • 2023-03-10

  • 2019-10-28

  • 2023-02-19

  • 2022-12-08

  • 2023-02-12

  • 2023-02-13

  • 2023-02-07

  • 2019-10-23

  • 2019-10-28

  • 2023-03-25

  • 2019-09-20

  • 2023-03-16

  • 2023-02-06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2-19

  • 2023-05-14

  • 2023-02-15

  • 2023-01-25

  • 2023-02-24

  • 2023-06-02

  • 2022-12-22

  • 2023-02-11

  • 2019-09-28

  • 2019-11-03

  • 2022-12-16

  • 2023-03-10

  • 2023-06-21

  • 2022-12-30

  • 2022-04-09

  • 2022-12-20

  • 2019-10-29

知青家庭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知青家庭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知青家庭观后感、2024知青家庭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