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 > 地图 >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2024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范文大全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相关栏目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热门栏目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推荐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

(共 6910 篇)

  • 1、 读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幸福感和奋斗感。他的知青岁月是我们每一位年青一代人所学习的榜样,我们要雅漾这种奋斗的精神,不断要求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以下是最新读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记述了40多年前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通过本书我认识到学会吃苦是人生必修课,艰难困苦磨砺坚强意志,有了坚强意志,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本书谈谈自己的三个感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心中要有理想、有担当,这是根本。理想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胸无大志,志大才疏,不思进取,必然被时代抛弃。

    青年人应该效仿学习伟人之志,难道你不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吗?要把远大理想作为自己前行的旗帜,有意识的谋划未来;要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不负年华,做有理想、敢担当的中国好青年,坚定不移地去做追梦人,书写出人生精彩华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新时代青年应当本着传承中华美德、革命先锋的精神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医护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医疗服务。要树立大局意识,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

    爱国情怀始于心。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爱国情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火种,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每当响起《我和我的祖国》一曲时,心中的澎湃和骄傲之情,无以言表。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而骄傲!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回忆。本书通过访谈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我在品读此书时,从小故事中读出了大道理,从口述史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它是我们当代青年人励志成才的重要典范,更是我们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

  • 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逆境求变,铸就不悔青春

    逆境求变,铸就不悔青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发行。该书根据29位受访者的口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自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学习,我们深深地被习近平总书记身处逆境仍然坚持学习思考的精神所打动。

    由于受父亲“牵连”,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带着两只箱子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其他知青不同的是,习近平的箱子里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及衣物外全部是书。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一开始习近平就必须得过跳蚤关、饮食观、劳动关和思想观。此外,他还要想法设法从梁家河走出去。别人都是从零开始,而习近平却不得不从负数开始。尽管身处逆境,面临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困难,但是习近平并没有消沉,反而更加坚强,他决心扎根农村并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把自己看作是梁家河的一份子,始终把老百姓搁在心里,与梁家河的老乡们甘苦与共。正是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而黄土高原更是闭塞荒凉。虽然身处那样的环境,青年习近平从来都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对读书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说他的很多知识的基础都是在那个时候打下来的。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读书学习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此外,我们还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于逆境中求发展、坚持学习的精神,增强责任意识,勇于负责,不断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切实担负起组织赋予我们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安贫乐道,于清贫的生活中寻求精神的升华;另一方面,我们要将青年习近平的事迹带进课堂,从而鞭策我们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城关中学教师 徐焕萍)

  • 3、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在文革动荡的年代,年仅十五岁的习近平离开北京,前往陕西延川梁家河村插队。习近平去的地方最苦,待的时间最长,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在插队做知青的七年里,习近平真实体味到百姓的艰苦,磨练了意志,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经历,坚定了他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决心。

    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被跳蚤咬,痒起来皮肤都抓破了”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一天只有6.5工分”到两年后“拿到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面对苦难,习近平总书记从不抱怨,反而顶住压力,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度过了每个难关。每过一关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为他今后担当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必须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在奋斗中绽放自己的青春。

    读书,每当习近平空闲的时候,他总会选择读书,“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习近平的涉猎很广泛,从经典名著到各种史学著作,从古诗到杂文,还有各种经济政治类的书籍。看是仅仅不够的,习近平还仔细认真思考,总结各种读书方法,甚至在读一些军事著作的时候,摊开地图,直接在地图上一点一点地推演战争的进程。通过广泛而深刻的阅读,习近平的眼光越来越开阔,思想越来越充实,这让他在许多事情上敢于创新,真正地为百姓做事。习近平是所有新时期青年的榜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丰富人生,了解百姓疾苦,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回报人民,这是每一个新时期青年的责任。

    习近平真正地融入百姓中,成为黄土平原地儿子,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不但带领社员打了5片坝地,还根据实际需要,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种烤烟、办代销店,改善百姓的生活,是原来吃不饱穿不暖的梁家河村民吃饱饭,用上沼气,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读书笔记·习近平离开的那天,村民们自觉地来送他“近平,你是咱梁家河地好后生。”就连平时不怎么出门的残疾人石玉兵也来送他,可见梁家河百姓对习近平的不舍,习近平真真正正地受到梁家河百姓的喜爱。

    “中国自古以来,不管是在盛世还是在衰世,不管环境多么

  • 4、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一部由19篇访谈稿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书中原汁原味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他住在简陋的窑洞、吃着粗加工的口粮、承担着高强度的劳动、忍受着前路迷茫的困苦,却秉承个人定力,扎根在黄土地上,用一颗赤子之心,身体力行,干出了常人所不及的成绩。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青年干部,我们未曾经历过那段特殊时期,相反我们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成长空间,但我们也面临着基层的各种社会矛盾,经受着工作、婚姻、生活等现实问题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青年干部要从实际出发,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立足岗位、主动作为、敢于吃苦、勇挑重担。

    首先要讲正气,做立场坚定的明白人

    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积极响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带头反对不正之风、勇于与突出问题斗争、敢于向潜规则说不,自觉营造并维护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其次要接地气,做脚踏实地的暖心人

    作为基层青年干部,工作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最大优势就是贴近群众。通过脚步丈量民情,切身感受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多为群众考虑,带着对老百姓浓厚的感情投入工作,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还要有朝气,做想事干事的带头人

    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锐气。遇到困难和问题不气馁,不回避,积极想办法、谋出路,保持向上进取的精神风貌,在工作中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弘扬主人翁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一名优秀的基层青年干部。作者:吴仲

  • 5、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时时锤炼党性,处处服务群众

    时时锤炼党性,处处服务群众

    陈智光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通过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的汇总编辑,全面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点点滴滴。在那段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了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 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担任过驻队社教干部、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在最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又一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卓越口碑。总书记用躬身实践告诉新时期的年轻干部“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当好干部”,为大家树起了看齐的标杆。 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一心为民服务。本书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助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这些都是总书记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梁家河的村民们讲,总书记那时候“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从政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对待这种不确定性,总书记的选择是:“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因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总书记用“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为群众做实事”来看淡不确定性,与用拉帮结派、投机钻营等手段获取高位、谋私利,完全是两种选择、两种境界。我们这一代年轻干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勤勉务实。梁家河的村民讲,“近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特有的学习、运动等,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村里缺地缺粮食,他就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村里缺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深水井;为了方便村民缝补衣服、磨面磨粉、购买日用品和农具,他给村里办起了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习近平总书记的务实还体现在村民都爱听他讲话。村民们都说,“近平开会和其他干部不一样,其他干部开会,讲话的时候老百姓在下边抽旱烟的、说闲话的、纳鞋底的,基本上没有人听。唯独习近平开会,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能把

  • 6、 审计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生动地再现了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七年里,他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老乡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也为广大青年干部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在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深刻: 一、锤炼党性,坚定信念 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笃定理想信念,为人民做实事。七年里,他扎根黄土高坡,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将青春燃烧在这片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七年的知青岁月让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使我拥有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身置于群众中,会使我感到非常踏实,非常有力量”正是这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砥砺,培养了青年习近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青年习近平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垃煤、拦河、大坝,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这些都是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事业必胜信心的集中体现。 通过学习,自己进一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时期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觉行动,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 二、为民情怀,以民为本 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是与民同奋进、为民谋实事的七年,集中展现了青年习近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在这七年岁月里,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知青习近平始终与群众生活在一起,一块吃、一块苦、一块干,村民接纳了习近平,帮助了习近平,村民的质朴和善良感动了习近平总书记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蜕变,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也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同样,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有知识,点子多”“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着乡亲们,用自己的奉献
  • 7、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导师:李剑明 泰达心血管病医院

    作者:孙茉茉 2015级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核医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通过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视角,对这具有重大意义的七年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再现。故事的内容并不轰轰烈烈,没有硝烟炮火,没有惊天动地,但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都一点一滴体现着情系人民、无私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敢于吃苦、乐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党员去思考和学习,从而能使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良好状态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党员,我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也未曾身处恶劣环境,但恰恰相反,作为90后的我们一直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党为我们营造了安逸、富足的成长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而越是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今天的我们却被贴上了自我、自私的标签。到底什么是吃苦耐劳?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小时候听老师说我们的今天是无数仁人志士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那时懵懂的我们不知何为共产党人;作为新生的我们穿着新发的白大衣,站在礼堂一字一句地宣读着希波克拉底誓言,那时的我们虽然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却也没能真正懂得什么是无私奉献;当我们争先恐后的挤进病房,看到满面倦容刚上完夜班却仍坚持带教的老师为我们介绍患者病情时,开始有所感慨;直到逐渐接触临床,真正融入到医生这一群体中,我们开始明白,恪守岗位,解除病痛,救死扶伤,虽不是轰轰烈烈、血溅沙场,却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素养。

    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他曾不止一次的对我说,你们所处的时代是我经历过的最好的时代,也是在爷爷的感染下,踏入大学的第一年,我便迫不及待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爷爷曾不止一次向我提起过,作为建筑工程师的他初到陕西省铜川市时,那里一穷二白,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是党带领着和爷爷一样的一群党员干部同志以及当地人民群众将整个城市建设起来的。而爷爷只是他们中老一辈党员干部的缩影。还记得前一段时间观看的榜样节目,其中先进的党员干部形象仍历历在目。不论是退休后本可颐养天年但却下到基层带领村民培育天麻发家致富的罗官章,还是扎根于深山36年辛勤培育大山中的花朵的园丁支月英;不论是坚守岗位享受工作,用手中普通的焊枪奏响优美乐章的

  • 8、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2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2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

    作者:张宏伟

    玛曲县纪委第五综合派驻组副组长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在读完19篇访谈稿和76幅珍贵图片后,我发自内心增强了对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崇敬之情,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立足岗位职责,聚焦主责主业,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干部。

    强化理论学习,做到对党忠诚。书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每逢闲暇之时一直在读书,一直在学习。忠诚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第一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忠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忠诚于党的纪检监察事业。要发扬习近平总书记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认真学习《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学促用、以学促干,进一步增强遵守和维护党章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州县《实施细则》,带头贯彻执行《准则》《条例》等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纪律执行情况,特别是党内法规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以纪律为戒尺,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确保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决为党执好纪、问好责。

    提高政治站位,做到自身干净。书中说道:知青习近平到陕北插队时还不到16岁,在工作中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拦河、打坝,解决了当地群众很多实际困难。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政治干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心得更高的要求。要突出问题导向,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两个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在工作中要严格落实《甘肃省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各项政治纪律和政治制度规定,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开展工作。要对照党章,主动接受政治体检,要严守办案纪律、工作纪律、保密纪律,绝不跑风漏气,干净干事,带头行得正、站得稳、过得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敢于担当。书中说道: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乡亲们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梁家河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房。作为纪检干部,要切实按照党的十九

  • 9、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作文800字_高三读后感

    有心而出,赞美一个带有智慧与奋斗的少年;有感而发,敬佩一个带有民族灵魂与使命的知青。历史的无情,并不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民族的缩影,并不能减退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当我读完这本书,仿佛对习近平总书记又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并还颇有感触,他的这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三句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在书中谈到“饮食关”时,内心有点波动,书中提到:“每天吃野菜团子,黑米糊糊,玉米糁子这些非常粗糙和难以下咽的粮食。有时候,我们能吃上小米饭,这就算是最有营养的了。”当我们读到这句话时,我们的反映可能是不可思议和难以想象!但这段话带给我的是熟悉与亲切:在成长的路上,父亲也会经常提起他的故事,他也曾吃过野菜和玉米糁子等等,更重要的是教给我珍惜现今生活,尊重每一份劳动。所以这段内容让我读到心坎里,深刻体会到当时农村的艰辛生活,也读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活中所面临的磨练与挑战,他把这份苦咽了下去,成为自己要改变中国,发展中国的动力。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比为学。——《荀子·大略》

    与xxx一起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与思考,他的书装满了两个箱子,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的活再累,晚上也要看到深夜。”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xxx之所以能担当国家大任,不仅与他有高尚的品格,还有在读书中得到的思想认识与精神升华是密不可分的,他成为我们年轻人奋斗向前的标杆,多读书,使人睿智,明辨是非,感知世间常态,收获人间百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与人。——《三国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的那段艰苦历程中,他从来没有抱怨生活艰辛,同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和乡亲们成为一家人。他常领干部,群众大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等等,只要是村门民需要的,他都是尽力去完成。勤劳踏实,善良感恩,真诚包容,勇敢担当,这都是他在这七年的知青岁月中逐渐培养出来的。时间不等人,到同时也造就了人。习近平总书记汗水交织在这片黄土地里,让他更加对中国土地爱的深沉。

    《xxx的七年知青岁月》真的让我收获不少,让我真正明白了:在泥泞道路上,要勇敢前行;在虚伪的世界上,要献出真诚;在繁华的都市里,要脚踏实地。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为民族之复兴而努力,要为中国之崛起而战斗。学习一个人并不是纸上谈兵,哪怕

  • 10、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3000字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3000字:

    “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刚刚看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有很多感触,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一下,一个是梳理自己所得所感,第二个则是想跟更多青年朋友推荐阅读这本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是2017年8、9月份出版的,印象很深,当时是由团中央带领广大青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之风,特别是青年干部,可以说是推荐必读之书了,这本书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本人由于各方面原因当初没有特别在意,也就没有做到相关的学习要求,现在想起来很惭愧,如今有机会我借到这本书,利用一些时间,很快读完了,并且很有感触。

    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相反作为一个工科男生,对科技和本专业的相关内容更感兴趣,所以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就让我的同学、研友不太理解,认为我现在做的事情不合时宜,我能理解,因为作为一个还在任的学生干部,有很多事情,并且还要上课,在这个时期其余时间只能全部用来考研复习,才不会被别人甩在后面。我借这本书的初衷原本是换换心情,调整自己,让自己的心态更加稳定,对复习有很多好处,后来逐渐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我不仅没有选错,而且我还“赚大了”。

    先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字数在31万字左右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的前身是16年11月到17年3月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连载刊出的采访实录。这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全部以采访实录为内容的书,里面共有19篇采访实录,采访对象包含“当年的知青”、“当地的村民”和“各界人士”共30人左右,从各个角度全面的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到1975年在梁家河插队时的种种经历。

    1968年底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出现。正在北京八一学校读初中的习近平还不满16岁,没有到去插队的年龄,却执意要随高一两届的学生去陕西省延川县插队,最终分配到了梁家河生产大队,开始了他在黄土高原上的七年知青岁月。在此期间,他经历了“过四关”、“坚定执着”的入团入党、在赵家河搞社教、修厕所、打坝,成为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大全,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2024,更多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