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 > 地图 > 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2024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
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相关栏目
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热门栏目
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推荐
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

(共 3122 篇)

  • 1、 纸上的停驻作文800字

    总有一种声音恋恋不舍地回荡在耳畔,总有一抹色彩挥之不去映照在脑海里,总有一些记忆日长生根缠绕在胸口一直害怕失去,害怕来不及拥抱,来不及作别你们的影子。所以,请让我用简陋的文字,将你们永久珍藏。

    我喜欢在阳光暖融融、双手却奇怪冰凉的冷晴冬日泡上一杯咖啡,总是被浓香四溢的苦饮料所迷惑,看咖啡粒在热腾腾的水中扩散,消融,最是消释在雾气里

    加糖精,加糖的咖啡总是呈现出淡淡的褐色,泡沫很多,不容易溶解。入口滑腻如热巧克力一般,连味道都是香甜的。舌尖的味蕾总是喜欢甜的诱惑,把这甜蜜的感受无理由地夺走,而留给舌根苦涩辛酸。这甜咖啡就是舌尖甜的诱惑直到舌根的苦,犹犹豫豫捉摸不定,仿佛有种受骗的感觉。

    而黑咖啡却要简单得多,直接得多。它浓烈的气味中就有苦味,颜色浓黑而又清澈。入口的味道只有单纯的苦,直截了当的苦味,不给你任何理由,不会贿赂舌尖喜甜的味蕾。那香气呢?环绕在齿缝中无法驱散。它就是这样一丝不苟,于是我喜欢黑咖啡。

    我喜欢在烈日炎炎,太阳高照的酷暑去游泳,总是喜欢水流抚摸皮肤的清凉与安逸之感

    我是双鱼座的,鱼儿离不开水,于是乎每每置身于水中,都会有种言语无法形容的归宿感,很快乐,很舒服。双手划过水面掀起些水花,双脚拍打水流溅出些白浪,顺着波浪的起伏,我的每一寸肌肤都置身于这被唤作水的简单物质中。

    喜欢从池边一角起跳入水中,水迎合着亲吻我的脸颊,意外凉爽,分外舒畅。有时整个人水平浮在水上,望着周围的事物,享受着被水托着漂荡的自在,幻想着自己有悬空的魔法能力。有时累了倦了,趴在池边发呆,这时,似乎一切皆停止,世界在这一刻也累了,也顺势歇息着。

    我喜欢你们,喜欢你们给了我特殊的,难以磨灭的体验,请你们在纸上停驻,成为我宝贵的记忆吧。

  • 2、 读后感709字:《纸上谈兵》读后感

    打开历史的画卷,那是一个金戈铁马、狼烟滚滚的时代。赵括的纸上谈兵令我仰天长叹!两军阵中,赵括死于乱箭穿身,悲哀!悲哀!

    秦军进攻赵国,赵王派廉颇为将迎战退敌。秦军几攻不下,于是利用反间计,使赵王听信馋言,调回廉颇,用上了赵括。

    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谙读兵书,跟父亲学习兵法,谈起用兵之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他从来也没带过兵打过仗。蔺相如劝赵王,他虽然读了许多兵书,可只会纸上谈兵,要误大事的。

    尤其是赵括的母亲,苦苦相劝赵王:“我儿赵括把用兵打仗看做儿戏,谈起兵法,眼空四海,目中无人,用他为将,只怕赵军会断送在他手里。”

    赵括带领四十万大军到达长平,废除了以往廉颇的军事部署,按自己的道道办。并扬言:“若秦军再犯,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几仗只后,赵军中了埋伏,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

    造成这样的惨败,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赵括虽“饱读兵书”,但只会按图索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赵括断送了四十万大军的性命,自己也死于非命。

    我掩卷沉思后,心想,中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十年寒窗,埋头苦读,有的勤奋专研,到头来往往是南辕北辙,所学非用,难道这不是同样的悲哀吗?他们虽然拥有很多知识,但眼光只盯在“白领”和“高管”上,这让我瞠目结舌。

    现实一点吧!面对强烈的市场竞争,放下架子,更不要“孤芳”自赏,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迎接更美好的生活才是真谛。

  • 3、 纸上谈兵读后感

    纸上谈兵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纸上谈兵》成语故事,对这个成语,有初步的体会。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有一个叫赵括的,自幼苦学兵书,谈起带兵打我的事头头是道,谁都说不过他。他认为自己能带为打仗。可他爸爸说赵括只是纸上谈兵,说什么也不同意。当他的爸爸死后,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赵王任命他当大将军带兵迎敌。

    赵括不根据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兵书上的话,制定作战方案。不久,赵国被秦军团团围住,赵括在交战中战死,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地,还要根据实际运用所学地的知识,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地去干,是注定要失败的。

    纸上谈兵读后感(二)

    《纸上谈兵》主要写了古时后有个人叫赵奢,赵括从小就读兵书,因此,他谈起用兵作战,总是滔滔不绝。可他的父亲却说他只会说空话,没有真本领,不会用兵,更不能当大将。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赵王让赵括当大将,代军打仗,有人劝赵王说:赵括兵书虽然读的熟,但不会灵活运用,会坏事的。赵王不听。不久,在两军交战中,令全军覆没,赵括也在交战中阵亡。

    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赵括虽然兵书读得很多,可是却不会灵活运用,所以才会全军覆没。而赵王做事太鲁莽,用人不当,也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掩卷沉思:不论做什么,都不能只空谈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才能将事情做好。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有个人叫赵括自幼苦学兵书,谈起带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谁都说不过他。他认为自己能带兵打仗。可他爸爸说赵括只是纸上谈兵,说什么也不同意。当他的爸爸死后,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赵王任命他当大将军带兵迎敌。刚上战场就打了败仗。因为,他只会理论,没有经验所以打不了胜仗。应该理论、实践相结合,经验丰富了才能打胜仗。

    纸上谈兵读后感(三)

    相信大家对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并不陌生,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它的典故吧!

    春秋战国时有一个叫赵括的人,自幼苦学兵书,谈起带兵打我的事头头是道,谁都说不过他。他认为自己能带兵打仗。可他爸爸说什么也不同意。他的爸爸死后,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赵王任命他当大将军带兵迎敌。赵括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战略,只会生搬硬套兵书上的理论。不久,赵国被秦军团团围住,赵括在交战中战死,40多万大军全军覆没。

    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小时候。那次爸爸教我下象棋,爸爸首先说了象棋的要领和规则。我一听,觉得下象棋车很简

  • 4、 《稿纸上的月亮》读后感1500字

    《稿纸上的月亮》读后感1500字:

    北岛,就是那个在1976年写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诗句的诗人,他于1981年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题目是《稿纸上的月亮》,我在2018年8月10日与11日《收获》公众号上读到了,到8月14日,一共读了三遍。

    读完第一遍,心里有一些的忧伤,为作品中的“我”,也为喜欢的北岛。

    作品中的“我”是作家,正面临成名之后,作品日益肤浅,才思日益枯竭,家事缠身、理想蒙尘等等的困境。这时候,“我”的一名粉丝、一个学物理的女生送上自己的习作,希望得到“我”的指点。而“我”准备接受这篇虽然技巧欠佳但故事动人的小说的启发,在“我”一天写不出一个字、只能把滴下的墨水在稿纸上画一个弯弯的月亮的稿纸上,写“我也爱过,也有权利写这样的爱情”,而且还自我安慰:“这不是剽窃,当然不是”。

    “我”曾经一天能写七八千字,作品像喷泉一样。却在三十七岁的时候,面对青年学生的质疑无法接受、面对生活中的琐事无能解决、面对人情社会的世故无法回避、面对理想主义日渐被边缘无力抗争,甚至还准备用别人的创意,去突破自己的困扰。做的是那么可耻,却有那么无奈与可怜。

    虽然明知道“我”不是北岛,不是那个写出“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的诗人本人。但是,读得出诗人作品中诗人对“我”饱含同情,他为“我”成为“我”找了很多的借口,作了煞费苦心的铺垫,还给予“我”一个自命不凡绝世独立的外在形象。诗人当然是有批判,但那批判却已经没有当年的《回答》那种理直气壮,那种掷地有声!

    因此,这篇小说因此让人忧伤!即使如此,我还是忍不住又读了一遍。

    读第一遍的时候,印象中好多个场景在小说中切换:“我”在大学讲座,遭遇大学生的质疑。“我”在家写作。“我”接待一位写作新人。“我”的妻子与孩子回家,孩子在幼儿园闯了祸,妻子追问我房子的问题。“我”和一个出版商讨论理想信仰问题,“我”已经厌倦了这样的讨论。“我”去一领导家吃饭,想谈房子问题,被谈出集子的问题,潜台词中满含交易。“我”在书房准备做“当然不是”剽窃的事情。“我”带孩子散步,走在芙蓉花阴影里,不让孩子看到“我”的脸。其中,还穿插着很多儿时记忆的场景:船上、海边、村东墓地、村边小屋......

    就这么一篇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说,如何有如此的容量但并不凌乱拥挤?又是如何切换得天衣无缝,行云流水,有一种诗一般的韵律在全文中流动?这引起我

  • 5、 鱼游到了纸上读后感

    篇一:鱼游到了纸上

    凝结文本精华 读出文本意蕴

    天津 王振刚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段。读中品悟,品词,品句,品读。

    2.理解“忘我”字表之意,读懂“忘我”的深层含义,体会青年不仅有着特别的举止,还具有特别的精神——专注、勤奋。 3.读懂“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4.学习作者通过看、听、问等多种途径积攒写作素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忘我”,读懂“特别”,体会青年的特别举止与特别精神。读懂“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回顾课文内容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二十七课,你来读一读课题?(评价:声音洪亮,吐字清楚。)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选择合适的生词填到方格里,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吗?小声音读一读。

    “我”在玉泉观鱼的时候,

    地画鱼,仿佛鱼在他的纸上游动。他认为,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

    3.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二、聚焦精华——理解“忘我”

    1.作者真的认识这位特别的青年吗?为什么说他特别呢?谁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读一边思考。

    2.找出作者不认识青年的两条理由:一是阅读文字,二是阅读标点。“认识”加上了引号,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为什么说青年特别呢?(指导朗读,教师做示范,评价:用心,更用心,最用心。)

    3.“忘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拿出尺和笔,轻轻地画一画。请学生读一读。

    4.这些语句都表现出了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只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忘我”?

    他似乎忘记了,也忘记了,常常忘了,忘了。

    所有的事情都忘记,惟独不忘的是什么?(观鱼与画鱼)这才叫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三、聚焦“观鱼”——读懂“忘我”

    1.他是怎样忘我地看鱼?自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中描写青年看鱼的句子。哪一个词语让你的心为之一动,让你产生了体会,把它圈起来,一会我们分享你的体会。

    (预设:老是:大约看了多少天?从课文中找根据。不厌烦吗? “呆呆地”是在愣神吗? “静静地”看着,是怎样地看?怎样的心灵才可以称之为宁静的?)

    2.请你用心地读一读这段话,读出青年心中的宁静。

    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

    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

  • 6、 记忆银行的读后感

    记忆银行的读后感一:《记忆银行》读后感

    (384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记忆银行》的书,是由美国作家卡罗琳。科曼创作的一本儿童文学。这本书讲述了:小女孩哈普因为失去了妹妹哈妮而记忆与梦境不平衡。她在记忆银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一爱一与尊重,她希望能留在这里,找到关于妹妹的踪迹。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缺失亲情孩子捍卫与寻找亲情温暖的故事。它让我感受到姐妹之间血肉难分的亲情。让我想到了在家里我也有一个年幼、可一爱一的妹妹,我也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我们之间的亲情。我要学习书中哈普对妹妹真挚守护的品质,对妹妹关一爱一备至。这两个心心相印的小一姐妹,一段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现实与梦境的相交更迭,文字与图画的奇妙讲述,带给了我一次最特别的阅读体验。记得以前一妈一一妈一刚生出妹妹时我是嫉妒的,怕妹妹夺走我在家中的地位。但经过一段时间对她的照顾,我发现她很可一爱一,并决心当个好姐姐,保护她。

    这本书带给了我亲情的温暖,也让我明白了姐妹情深、海枯石烂心不变的道理!

    记忆银行的读后感二:《记忆银行》读后感

    (755字)

    读了《记忆银行》后我对自己和亲人的思念与记忆的魅力改变了不少看法。

    《记忆银行》讲述了:“一对相亲相一爱一的姐妹被冷血的父母拆散了,妹妹被丢弃在陌生的地方,父母强迫姐姐忘记妹妹,姐姐却始终不肯放弃,即使她不敢说出来,她也天天在梦里见到她。直到一天,她来到了记忆银行,开始了新的生活,真让人奇怪的是她一天到晚几乎只能在梦库里睡觉,这里也使她有点不习惯。有一天,他从那里的人得知能找到她妹妹于是她在记忆银行里四处寻找,为了在记忆银行里继续生存下去,她决定在记忆银行里找份工作,管理记忆银行的人让她擦存放着洛布格洛布的保险箱,有一次,她擦到了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于是她打开保险箱,取走了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当管理记忆的银行的人说要收走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时,她竟然把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吞进了肚子里,管理的人很生气,准备把她带到大厅的时候记忆银行发生了“战争”,生产洛布格洛布的口子被清除记忆人员的大铁球封住了,记忆银行到处是警报的声音,她飞快的跳到了顶上被封上了铁球的地方,始出了吃一奶一的力气把铁球拉了下来,洛布格洛布像风一浪一似的冲了下来,小孩们也跟着掉了下来,奇怪的是记忆清楚者的头儿竟然是记忆银行管理人的女儿,小孩们都一个个从顶上落了下来,她刚好接到掉落的妹妹,因为危机的解除,她和妹妹可以永

  • 7、 《纸上谈兵》读后感 (600字)

    打开历史的画卷,那是一个金戈铁马、狼烟滚滚的时代。赵括的纸上谈兵令我仰天长叹!两军阵中,赵括死于乱箭穿身,悲哀!悲哀!

    秦军进攻赵国,赵王派廉颇为将迎战退敌。秦军几攻不下,于是利用反间计,使赵王听信馋言,调回廉颇,用上了赵括。

    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谙读兵书,跟父亲学习兵法,谈起用兵之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他从来也没带过兵打过仗。蔺相如劝赵王,他虽然读了许多兵书,可只会纸上谈兵,要误大事的。

    尤其是赵括的母亲,苦苦相劝赵王:我儿赵括把用兵打仗看做儿戏,谈起兵法,眼空四海,目中无人,用他为将,只怕赵军会断送在他手里。

    赵括带领四十万大军到达长平,废除了以往廉颇的军事部署,按自己的道道办。并扬言:若秦军再犯,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几仗只后,赵军中了埋伏,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

    造成这样的惨败,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赵括虽饱读兵书,但只会按图索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赵括断送了四十万大军的性命,自己也死于非命。

    我掩卷沉思后,心想,中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十年寒窗,埋头苦读,有的勤奋专研,到头来往往是南辕北辙,所学非用,难道这不是同样的悲哀吗?他们虽然拥有很多知识,但眼光只盯在白领和高管上,这让我瞠目结舌。

    现实一点吧!面对强烈的市场竞争,放下架子,更不要孤芳自赏,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迎接更美好的生活才是真谛。

    辽宁抚顺顺城区将军二校五年级:李昊洋

  • 8、 《遗失的记忆》读后感

    《遗失的记忆》读后感

    初读沈应雄《遗失的记忆》一书,第一感觉是: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朗朗上口,毫无赘述之感,竟一口气读了十之八九。再读,仿佛对面坐着一位老友,他不慌不忙、徐徐道来,讲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受,本地风俗、年代情愫、淡淡乡愁从中可窥见一斑。

    读之,可知本地风俗。作为一个外乡人,虽然来徳近十年,相关文化书籍也阅读了一些,但是,对当地的文化习俗的了解,更多的来自书中理论式的描述,缺乏生活气息和活力。读了《遗失的记忆》一书,感觉地道的德江习俗扑面而来,春倌的记忆、节气记忆、山歌记忆、娃娃亲、哭嫁等一篇篇文章,把坎上的风物描述得活灵活现,很有立体感和代入感,读完仿佛自己也体验了一把,很是耐人寻味。作者在《娃娃亲》一文中写到:男女定亲,男女双方婚前是没有搭白的,即双方没有说过话,遇到男的到女方家走访时,大人们上山干活去了,刻意留女儿在家煮饭,于是年轻小伙子就找机会去灶门前烧火,坐着不动,在不需要烧火时加柴烧猛火,目的就是望未婚妻说上一句话。女的实在忍不住了,终于说了一句锅里糊了!小伙子心里乐滋滋的,脸与姑娘的脸同火一样,红红的。看到这里,一个美好的画面就活生生地投映在面前,纯真而美好,悠远而绵长。

    读之,可明一代情愫。远去的身影板块是最最吸引我的,也是从这里开始阅读全书的。母亲、父亲、大姐、舅母、小姨从朴实的语言里,我看到了作者生存的环境、身边亲人的境遇,以及无数的感动、无尽的思念、无声的感慨。数篇文章里,尤以写母亲的居多。《远去的身影》一文里,作者从母亲入院前三天开始,一直写到入院第六天离世,其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时隔多年仍记得如此清晰,让人难以置信,母亲临走前古怪的行为举止、尤其对独子的无尽牵挂和殷殷嘱托,是作者走不出的情感漩涡,也深深刺痛了读者的心。母亲走了,天塌了,读之泪目。是啊,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母亲等这些身边的亲人,是作者最难割舍的情愫。他以他的视角,让我们真实地触摸了乌江流域七十年代人的内心深处。那渐渐褪去颜色的记忆,虽然逐渐远去,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历久弥香。

    读之,可解一缕乡愁。全书第一部分为迷恋的热土,记述了石门坎、营盘、小山、老屋、官林、铁坑等热土。与另外两个板块远去的身影坎上的风物一起,把作者散如群星的记忆,串在一起,组成了全书。从里到外、从外到里,都散发着淡淡的乡愁。在《老屋》一文

  • 9、 记忆的碎片读后感

    记忆的碎片读后感(一)

    今天我和姐姐去书店买书,我买了一本《记忆碎片》,我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的名字2020所迷祝

    回家后我开始读了,我在读的时候还不忘了解它有些词的意思(注;因为这本书有很多地方用的是以前的语言。)我花了2天时间看完了它,这2天我的心都是揪着的,因为这本书写得十分感人,看了之后我想哭。因为它写了1945年的时候的事,我发现1945年的人民们过得十分艰苦,要逃跑还要探敌情。它讲述了:1945年的时候有一个木棉岛,那里的人们十分苦一边注意敌情一边要找回自己家的主人,确保主人的安全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名1112岁的小孩他的爷爷以前是一个叫血魂组里的人以前呢也曾经被敌人抓起来过差点就被腰斩了

    看了之后我十分同情那时候的一些被腰斩的人们我也十分的珍惜现在的世界我以前以为自己生活的世界十分坚苦,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改变想法了,不再认为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十分坚苦了。我反倒认为现在我活的世界十分和平和快乐,没有以前的战争了,也没有以前的恐惧了

    故事相对比较简单,人物的登场没有更多似是而非的地方,排除了情绪的干扰,当我们更多从利益动因入手分析其他人围绕一个思维上的残疾人展开的角力之后,情节是很容易理清楚的。

    记忆的碎片读后感(二)

    除了《盗梦空间》外,我觉得《记忆碎片》是我看过的最复杂最难以看懂的电影了。看完影片后,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影评,发现有不少人和我一样,不知电影所云。现在把我的理解,结合相关影评谈一下我对该影片的感受。

    影片中,导演用了一种极少被采用的倒叙手法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围,让观众深刻地感受间歇性记忆障碍给男主角带来的破碎的生活以及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如同一个个侦探,被男主角的一举一动牵制着,在看似真实记忆一张又一张相片、一段又一段文字2020的指引下去寻找那所谓的真凶。

    在我看来,男主角的失忆并不是纯粹地向他自己所说的那种生理失忆无法构造先的记忆,而恰恰如男主角对虚构情节中sammy的病情判断一样,其实lenny自己才是真正的心理失忆。也许很多人都对他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并对他看似发自肺腑的内心独白信以为真,但其实这只是他不能接受是自己害死妻子的事实而自欺欺人的心理暗示,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他的记忆只能维持十分钟,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他却可以记得很清楚,甚至把那些记忆当成是病发前就有的记忆,也就是说,lenny能够自创或者虚构出一些记忆

  • 10、 读纸上生香——《偷莎士比亚的贼》有感范文

    星期五,我读完了一本书《偷莎士比亚的贼》。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顿时起了好奇心:咦?这图上的人是谁?他东张西望地,是想偷东西吗?莎士比亚是一个人呀,为什么会被偷了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翻开了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所谓图上的人,指的就是书中的主人公仔仔。仔仔没有父母,也没有真正的名字。但他有一手速记的本领。在16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剧本通常只有一本。所以,必须很小心地上锁并由专门的人保管。仔仔的新主人是一个残暴、可怕的人,他指派仔仔到伦敦环球剧院看戏,并命令他用速记的方法偷取莎士比亚的新剧本《哈姆雷特》。应为仔仔根本无法违抗这个命令,所以他只得设法溜进剧院。没想到这时剧院突然着火了。一系列阴错阳差的事情发生后,仔仔竟然成了剧团的一员,与莎士比亚同台演出,并受到了伊丽莎女王的接见。

    这部小说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激情的英国。让我体会到了仔仔的勇敢,巴先生的邪恶,阿敏先生的善良和莎士比亚的幽默。它让我明白了:友谊,能帮助许多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美德是勇敢的,为善永远无所谓恐惧。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友谊之桥吧!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26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09-20

  • 2022-11-17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2-06

  • 2021-04-23

  • 2023-02-06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4-21

  • 2019-09-23

  • 2022-12-1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2-03-14

  • 2019-11-16

  • 2023-06-06

  • 2019-09-28

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2024宣纸上的记忆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