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2024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范文,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左右
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推荐
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

(共 7597 篇)

  • 1、 《形而上学导论》之读后感

    《形而上学导论》之读后感

    吴雪乔

    序言

    怀特海说,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史不过是给柏拉图做的注脚。这番说法固然有过度简化西方哲学史之嫌,不过从世界大战之前的全球史来看,由于柏拉图主义及其后继的各种形式的、经改良的“主义”、思想的“保驾护航”,近现代似乎真的成为了一个“完全没有问题的时代”。而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在世界范围内的延烧方才真正揭露了在欧洲中心主义的控制之下,影响全球的“欧洲理想”的疲软乏力和与之相应的传统的崩溃趋势。“西方文明的命运,其实质上就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那么,二十世纪的战争和从西方扩散出来的种种世界性的不良事件便可被视为原有的西方文明传统(形而上学传统)内在崩溃趋势的外在表征;当然,亦还可被视为长期以来摆在西方“思”与“诗”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存在的遗忘以及存在于遗忘处的重新显现与再次被遗忘。

    1

    原在

    长期以来,我们不热衷于去区分存在与存在者,因为我们对于存在问题的探讨本身有着以下成见:认为“‘存在’是最普遍最空洞的概念,所以它本身就反对任何下定义的企图;”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不断地用到它,并且已经懂得一向用它来指什么”,使得“那个使古代哲学思想不得安宁的晦蔽者竟变成了昭如白日不言而喻的东西,乃至于谁要是追问存在的意义就会被指责为在方法上有所失误”。

    在《形而上学导论》之中,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对于physics一词本意的根深蒂固的误解便足以说明存在问题在哲学的视域之中暗淡已久:今天我们把这个词理解为先验于一系列诸如原子、电子等等自然事物表象的“物理”,亦即这一在知性科学意义上进行探究的学科。而这实际上是一种外部理性视角对于原始本真的扭曲与阻塞。西方哲学最先的和决定性的发展是在希腊时代。对于存在者整体本身的发问,即对存在问题的发问也是真正肇端于希腊人。这个肇端是原始的,但是并不朴素——如果是按照理性主义兴盛之后对于physics一词的理解方式去看待那些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们的思想,那么这些哲学思想当然就落向了一种极不发达的自然主义哲学,落向一种认为所有事物都是具有某种(些)存在或不存在的质料本性的“朴素唯物主义”。于是,希腊哲学的开端便依照我们所习惯的理性那样成为一种相对于无知与迷茫而言较高级的依托于基本物质的神学意识形态而已——当然,这是一个基于诸多值得商榷的预设的判断。

    致力于重提原始的“存在问题”的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

  • 2、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一)

    买了一本周国平的《尼采与形而上学》,一口气读了一半。

    《尼》毕竟是哲学读物,即便经周国平之手,已经条分缕析面目澄明的呈现,还是需要在思维全盘紧张的状态下才能顺利读下去。我放不下手,一则自然是因为它所涉及之内容均可归为最高思维等级的那一群落,高屋建瓴的通透视角是普通文学类别无法企及的,二来是怕自己一放下手就丢了线索和兴致,再也拣不起来。我买的书,读不完的其实很少,除了一些买岔了的,其余应该就属此类。记得早以前买过一本2006 年出版的《尼采》英文版,是剑桥哲学研究系列中的一本,黄封皮的砖头书,密密麻麻的英文字2020,买回来很快就束之高阁了。纯粹自讨苦吃,中文看着都磕绊,还要看英文的。还想起来大一住在中财清河校区的时候,在学校的小图书馆借了一本纯黑封皮的《黑格尔》,难道人家叫黑格尔,书就得是黑色的么?内容自然是晦涩得一塌糊涂,我还硬是痛苦的啃了一大半。现在记得的也就只有这种痛苦的感觉。

    没有太多生活经历,对生命没有深层次质疑或领悟能力有限,最好还是少看哲学原着,多半会迷失在哲学家们各自构建的精密而极具迷惑性的理念宫殿中。从名家的解读看起会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本书大致是在解读形而上学的起源和发展、尼采对于形而上学的解构和批判以及积极虚无主义的提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看看当下我们周遭的人与事,看看这个社会发展至今的种种状态,稍有探究精神的人自然会有一堆疑问,我为何要遵循这些准则行事,仅仅因为大家都这样?我为何会因为自己做的不存恶意的某事而自责,仅仅因为它不符合大众的道德规范?这诸多应该、不应该是经谁制定而传播,如何牢牢钳制住每一个人并让其乖乖顺服?外在的种种如何内化成自我的一部分而让我们自以为是顶着自由意志的帽子走着别人早就设定好的路?这些怀疑和探究早已被思索过千万遍,以不同的发展速度被不同的社会阶段所经历。对此窥探一二,就是给自己的思维认知打开一扇窗,而不必把自己闷在角落郁郁苦思不得其所。

    如果说积极虚无主义者不需要一个真正的世界,敢于接受无意义的现实世界,基督徒需要并且尚且能够虚构一个真正的世界,那么,消极的虚无主义者则是需要却无能虚构一个真正的世界,又没有勇气接受现实世界,陷入了绝境。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便是这样一种消极虚无主义的典型形式。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二)

    尼采说我们即将并且一直生活在一个虚无主义笼罩的时代,即上帝死了的

  • 3、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求知使人变得明事理而智慧,而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为了研究的第一哲学,就必须弄清楚智慧究竟是“哪一类原因与原理的知识” 如何将一个动变原理或性善原理应用于不变事物智慧的探究,《形而上学》 共有14卷且并不是亚里士多德亲自有计划编撰的,本书大体上分为3个部分,总论,研究哲学的性质,对象,范围。     探讨哲学的形成与性质进而评价前人关于“本源”问题的看法,他提出哲学应该研究的十个问题,而全书的基本问题就是对于这个十个问题的回答。他还将哲学分为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研究存在本身及其固有属性及各学科都要遵循的一般公理等。而第2部分既是亚里士多德本体论思想的集中表述。也是全书的中心内容。

      它们若真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这就可被认为是原因,如‘白’进入于白物的组成中使一切白物得以成其‘白性’,但这种先是阿那克萨戈拉,以后欧多克索及他人也应用过的论点,是很容易被攻破的;对于这观念不难提出好多无以辩解的疑问。”而且“没有意式作蓝本让事物照抄,事物也会有,也会生成……意式既是事物之本体,怎能离事物而独立?”在此,亚里士多德意在批判柏拉图以理念为本体是行不通的。但是亚里士多德不是不承认一般形式的存在,他只是否认形式有独立的存在。同时他也声称事物的形式是事物成其所是的东西。他提出的“形式与质料”学说和“潜能与现实”学说以及“本体”学说构成其哲学的三大体系。

      《形而上学》读后感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求知使人变得明事理而智慧,而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为了研究的第一哲学,就必须弄清楚智慧究竟是“哪一类原因与原理的知识” 如何将一个动变原理或性善原理应用于不变事物智慧的探究,《形而上学》 共有14卷且并不是亚里士多德亲自有计划编撰的,本书大体上分为3个部分,总论,研究哲学的性质,对象,范围。     探讨哲学的形成与性质进而评价前人关于“本源”问题的看法,他提出哲学应该研究的十个问题,而全书的基

  • 4、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800字

  • 5、 《上学路上》观后感800字

    《上学路上》观后感 杨君陶家长杨伟琪 五月的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勉为其难地放下专业书,遵照老师的指示,和女儿共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点击开东莞阳光网,我与八岁的女儿舒服服地蜷在客厅沙发的怀抱里,茶几上放着女儿爱吃的零食和刚刚丢下手的ipad。 观看的电影叫《上学路上》。出乎意料,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片子,毫不矫情。镜头从写在一片黄土地上的学生作文渐渐摇出,话外音是学生们的朗读声,远景是沟壑交错的黄土高坡,我的视线被紧紧抓住了。王燕,一个十岁的西北贫困山区的小姑娘,在三年级毕业的那天,因家中贫赛,交不起二十八元的学费,即将面临失学的命运。倔强的小姑娘不肯放弃学习的机会,向母亲哭着告求,结果是她必须在暑假不到六十天的时间里、靠自己的力量、凑齐那二十八元的学费。 二十八元我看了女儿一眼,那是她吃一顿麦当劳套餐的费用却是王燕、也是西北落后农村人们心中一笔沉甸甸的费用。那样的山村,没有电,家家只点一盏如豆的油灯,喝水要去几十里路外挑回来,生的女儿要趁早嫁出去,好换来彩礼改善全家的生活。小小的王燕,善良而坚韧,她靠什么凑齐那二十八元?我的心揪了起来,她毕竟是仅比女儿大两岁的孩子啊。 时间不多了。于是,镜头里的王燕一次一次地奔跑起来,我知道,她是在和时间赛跑,在和命运赛跑。 王燕飞奔在去农贸集市的路上,那是她冒着被妈妈痛打的危险,将家里母鸡生下的蛋偷偷攒下来,打算去卖个好价钱。结果,路人一脚踩在她的篮子里,鸡蛋卖不了钱,她只得到了少少的补偿费 王燕飞奔在去学校的路上,那是她用卖鸡蛋的钱给王老师换了一支笔,她想用它得到老师帮助,而善良的乡村教师王老师用五元换回王燕那支价值一元的笔 王燕怀抱小羊兴冲冲飞奔在回家的路上,那是她用一点点钱和别人赊的一头羊羔,小姑娘想等养大它,她就能挣回学费 王燕追赶着去水涸摘枸杞的拖拉机,当所有的办法都破灭了,她唯一的希望就是搭上那辆车,和村里的大姑大婶们一起去帮工采摘枸杞,用劳力挣钱 尘水飞扬的黄土路上,王燕奔跑着。她大口地喘息,嘴唇因缺水而焦裂,不时步伐踉跄,可她从没停止脚步。她单薄的身影在辽阔的黄土高坡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渺小,却如同一个小小的夸父,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追寻着自己不曾放弃的梦想: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九月一日,学校开学了,在学生中看不到王燕的身影,王老师和王燕妈的脸上都写着苦涩的表情。
  • 6、 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800字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背起爸爸上学》。看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主人公石娃的形象,不时在我脑海中浮现:当看到影片的最后一幕,石娃背着已经半身瘫痪的父亲,艰难地走向河对岸时,我哭了。石娃的意志坚定、永远奔向前方、永远也不回头的精神,这是多么优秀的品质呀。

    影片中石娃上学的机会,是用姐姐退学换来的,因为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同时上学,姐姐只好读完小学就退学了。到后来,家里太困难交不起学费,只好把姐姐嫁出去。这是多么大的付出呀!最后石娃不负众望考上了师范,但摆在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照顾父亲,不去上学;要么去上师范,父亲让别人照管。父亲不想拖累石娃,跳井自杀,幸亏被石娃及时救起。石娃毅然决定:背父亲去上学。这又是多么豪迈的气概!

    从石娃的身上,我明白了:困难和挫折不可避免,只有坚定信念,不断努力,顽强拼搏才能变逆境为顺境,“给自己折一只小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在漫长的求学之路中,一切都要通过实践去摸索,去开创。这就需要我们有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勇气,我们应当以石娃为榜样,学会在挫折中奋起。

    这让我想起了刚刚学跳舞时的事情。由于我学舞蹈比较晚,还是插班生。所以舞蹈基本功很不好。舞蹈老师说让我跟跟看,如果跟不上就转到下一级跳。我很想和我同龄的人一起跳舞,于是就暗暗努力,苦练基本功。横叉、竖叉、下腰……我一个个的练习。

    那时,我学下大腰时怎么也做不好,不是下歪了,就是起不来。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偷偷的练习,一次次的摔倒,再一次次的爬起来,有时还会偷偷的抹眼泪。但我没有放弃。后来,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学会了下腰。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现在,我已经是我们舞蹈班的班长,我的基本功也非常扎实了。

    再看看电影的主人公石娃,面对困难没有丝毫的退缩,而是依然的背起爸爸去上学。那份勇气,那份毅力,还有那份对爸爸深深的爱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我禁不住对自己说:“努力吧,希望就在不远处!”我还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每天辛勤的工作,还不是为了我们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其实不用等到长大后,我们也可以报答父母,用自己的方式,你,行动起来了吗?

  • 7、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800字

    【第1篇】

    今天汪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电一影《背起爸爸上学》。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背起爸爸上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片中记述了石娃和他父亲石大的父子之情。难忘片中石娃啃冻干的馒头:难忘石娃站在领奖台上说的:“我现在只想姐姐…”难忘片尾石娃背起爸爸上学的感人情景。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石大背起儿子石娃过马莲河,告诉石娃:“石娃,河水时涨时落,学一习一也要天天向上,男孩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

    石娃的读书机会是用勺子转来的。那一回,石娃的爸爸一边拿来一个特大号的勺子,一边对石娃和他姐姐说:“爸爸无能,只能供你们其中一人读书,还 是按照老办法决定谁上学,看谁的运气好!”说完,爸爸就转动了手里的勺子。勺子转啊,转啊,最后停在了石娃的面前。石娃高兴地呐喊道:“yeah!我能读书喽!”

    上学,在我们的眼中如此平常,如此理所当然。当石娃和他姐姐却要通过勺子来决定谁有上学的权利,这不是很让人心酸吗?而现在有些同学却不珍惜上学的机会,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里,试问他们面对石娃这样的孩子时,会不会内疚?

    石娃的认真学一习一换来了一个有一个好成绩,家里整整一面墙都挂满了他的奖状。他的行动,使我陷入了沉思:我们上学的机会,仿佛是与生俱来。所以我们并没有去珍惜它,更谈不上在这机会上奋斗。我们生活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父母能满足我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我们不必为生活而愁,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无所事事,更别提好好学一习一了!

    在历史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也值得我们向他们竖一起大拇指。比如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就一手好字,把池缸都洗黑了;音乐家贝多芬刻苦钻研,谱写了人生的乐章。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还 有很多人具备这种一精一神。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呢,就应该把古人的一精一神传承下去,直到永远。这一切的一切,并不能光凭说,还 要拿出实际行动。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当一回山村的孩子,扮一回石娃的角色,那样只会毫无内涵。我们需要的是石娃的一精一神,来鞭策我们在生活中前进。

    心怀感恩,便不会感觉到世间没有一爱一,没有理解,没有沟通。如果要主宰自己的生活,得要学会感恩。

    【第2篇】

    “你还 上学不?”

    “上!”

    “那你不管你爸啦?”

    “管!”

    ……

    石娃那坚定有力的回答仍响彻在我耳边,记忆犹新……

    上周三,学校组织我们初二年级观看一部名

  • 8、 《走路上学》观后感800字

    《走路上学》观后感800字

    新华小记者:黎天乐 巨化三小 五(4)班

    有句话说“一部好的电影可以让人感动,让人喜悦,让人受用一生!”我看过的电影有许多,有些让我感动了,有些让我喜悦了,但没有一部能让我觉得可以受用一生,唯独今天……

    今天是2018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我们新华小记者大家庭又迎来了新一批小记者,并举行了宣誓仪式,结束后,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走路上学》。

    当我看到“走路上学”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想,电影讲的是不是一个人在上学的路上发生的事情呢?或者是一个人他以前不敢自己走路上学,可现在却敢独自上学上学的故事?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这部电影了。

    “瓦娃,瓦娃!”一个奇怪的声音传了过来,咦?声音好怪呀,难道讲的是方言?紧接着,从屋顶上挂下来一个钩子,送来了木头,又勾走了鸡蛋。这个时间应该是上学的时间吧,屋顶上的会不会是小动物呢?原来,屋顶上是个大约7,8岁的小男孩,可是这和走路上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住在云南怒江边,他们上学的路,竟然有一条铁索!铁索下就是滚滚怒江!学校在江对面,为了能上学,他们每天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这时,瓦娃的姐姐娜香滑溜索回来了,那溜索真危险,让我看着都害怕,更何况,他们天天都要滑。

    说起来也怪,我以前看电影从来都没有哭过,这次却哭得很厉害,让我最感动的地方是娜香想给弟弟买一双鞋子,只需16.5元,这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娜香纠结了好久,还是把鞋子轻轻放了回去。娜香的老师——聂老师发现了,帮她买了鞋子,送给了她,溜索到一半时鞋子从书包里掉了出来,娜香伸手去抓,却从溜索上翻了下来,掉进滚滚怒江中……看到这,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环境实在是太艰苦了。

    春暖花开的季节,马吉乡第一座“爱心桥”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下顺利建成,瓦娃终于可以第一次走路上学。在初春的阳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俩手牵手,小鸟一般从桥上飞过……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很感动,这走路上学的约定、这永不逝世的姐弟之情、这上学的欲望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埋怨自己现有处境,爸爸妈妈和家人给我们无私的爱,胜过世间任何东西,不是吗?同时,我们也要做个像聂老师一样的人,为那些平困山区的孩子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那些平困山区里的孩子们能像我们一样,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长大后,和我们一起建设

  • 9、 读《建设幸福中国·上学篇》有感800字

    什么是幸福?对小草来说,春风就是幸福;对小鸟来说,蓝天就是幸福;对鱼儿来说,大海就是幸福……但对于我来说,什么是幸福?直到有一天读了《建设幸福中国·上学篇》后,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我现在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学习认真,成绩也比较优秀。上学让我尝到了不少的甜头:赞扬的目光、光荣的称号,闪光的奖牌……可在这些褒奖的背后,我也会时时感受到上学的苦闷:比如说考完了语文考数学,考完了数学又要考英语的时候;比如说那一晃而过的“宝贵十分钟”又被好心的授课老师占用的时候;比如说临近考试,语数外老师毫不客气地一下布置了几张试卷和大量习题的时候……有时我就在想:如果不上学该多好,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可是读了《上学篇》后我才知道:尽管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贫困地区仍有许多适龄儿童无法入学。文中的红红为了上学偷偷卖掉了自己的长发,可还是没凑够学费,当她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才从老师那得知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的喜讯。“不花钱也能上学了!”红红笑得像一朵迎春花!贵州雍里乡大洞小学4年级的学生宁月香为了上学,她不得不背着弟弟到学校。放学回家,除了管弟弟,还要帮妈妈洗衣、喂猪。宁月香家住的吊脚楼已多处破损,四周用塑料布围着,以阻挡山里阴冷的山风。屋里除了床、箱子和农具外,几乎没有其他物品。可就是这样环境下的宁月香仍然想好好念书,将来考大学。但是她又担心家里穷,没有钱让她去读书……

    看着宁月香脸上露出的愁容,望着红红那幸福的笑脸,再回头想想同龄的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吃着营养丰富的饭菜,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严厉而慈祥的老师,崭新的书包、齐全的资料……用不着上山打柴放牲口,不用住阴冷潮湿的房间,更不用担心交不起学费……这一切是多少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梦寐以求的?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下学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叫苦喊累?未来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去共同打造。同学们,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日子吧!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祖国的明天,好好上学吧! 

    有学上,真的是一种幸福!

  • 10、 上学记读后感

    【篇一:《上学记》读后感】

    近日,阅读了《上学记》,印象深刻。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里,对最精彩的回忆留给了西南联大。那一代人成长在内忧外患的年代,学子的理想都很单纯,那就是赶走日本鬼子,建立民主的新中国。单纯并不代表没有生机,单纯也不是简单的代名词。建国后出身的人,特别是70后、80后,更是无法体会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情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理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从《上学记》一书中,我触摸了70年前我们中国学子的理想和追求。近百年来,伟大的中国人一直都渴望自由,渴望解放,争取民族的发展空间。有思想、有理想的人,越在艰难坎坷的环境里,越会振作精神,积极思考。像何兆武这样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我们这片古老而焕发活力的土地!

    你说,能不使人感动不已吗?想想前辈们舍生忘死的付出,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难道不应该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吗?我们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这更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啊!

    【篇二:《上学记》读后感】

    在电视上看到一档节目,正好在介绍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通过介绍知道这本书现在已经风靡整个知识界,想想一定很有看头,于是去书店买了这本书。

    《上学记》是部口述作品,仔细阅读《上学记》这本书后,也越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因为是通过何兆武先生的口述,所以语言表达直白、生动、真实,描述的不仅仅是他上学的一些事情,更多的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虽说这是一段口述历史,但我觉得更象老人的自身经历,是他对当时社会的所见所闻、对当时社会的亲身感受的一个回忆录。尤其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求学经历显得格外真实。何先生在书中反复地提到幸福,然而实际上,何先生求学的时代,正是中国最痛苦的时代。五四退潮以后的中国是一连串的战争,烽火岂止连三月!战乱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是他们那一代人却处处洋溢着振奋的精神,许多人宁愿选择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不愿做亡国奴。他们自然而然把追求国家富强当作自己的理想,把民族的整体崛起看作个人幸福的基础。而我们现在对幸福的理解却总是那样庸俗现实,每天习惯于抱怨,抱怨不涨的工资,抱怨不畅的交通,抱怨不好吃的饭菜,抱怨不通情的领导,但是却从来少有人抱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太低。通过读《上学记》,我才清晰意识到曾经被自己下意识深深隐藏的挑剔和浮躁,那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便随着纸页的翻动而慢慢增加,然后感动到甚至想流泪。

    很先生在书中强

  • 2021-09-18

  • 2023-02-22

  • 2019-10-17

  • 2019-10-23

  • 2019-10-16

  • 2019-11-02

  • 2023-02-0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3-02-05

  • 2023-03-16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12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5

  • 2023-03-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30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4

  • 2021-03-31

  • 2021-05-04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
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海量的2024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范文,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大全等,带您走进形而上学读后感800字的海洋,让您细细品味。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