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中国诗词有感 > 地图 > 读中国诗词有感
读中国诗词有感相关栏目
读中国诗词有感热门栏目
读中国诗词有感推荐
读中国诗词有感

(共 2898 篇)

  • 1、 读《中国红学概论》有感

    读《中国红学概论》有感

    “红学”可谓是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现象。从它诞生之日起便一“红”不可收拾,到如今已是“红”得发紫。红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体系,是从蔡元培、胡适之先生开始的,后经俞平伯、吴世昌、周汝昌、冯其庸等大师的发展,如今已跃身于三大显学之首。研究《红楼梦》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或评、或批、或点、或续、或隐、或考、或咏、或论,形成了浩浩荡荡的研“红”大军。而今的《红楼梦》早已超出单纯文学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奇特壮伟的文化景观。

    对“百年红学”的研究、梳理,可谓代不乏人,前贤的着作早已林林总总,如1966年潘重规先生的《红学五十年》;1980年郭豫适先生的《红楼研究小史稿》、《红楼研究小史稿续》;刘梦溪先生的《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欧阳健等先生的《红学百年风云录》;白盾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史论》以及2003年陈维昭先生的《红学通史》。我曾想,如此丰富的“红学”史论着,《概论》还要在这个领域“发掘”,能写什么?怎么写?

    通读《中国红学概论》,疑云顿释,愧于自己曾经的陋见。别说“中国红学”需要梳理,仅从书中看来,“红学”格局都得重新划分,“红学”路标需得重新标示;“红学”定义也得全面更新!

    《中国红学概论》的论述,是建立在什么是“红学”的定义上。《概论》给出了有别于前贤的全新定义:

    所谓红学就是研究《红楼梦》本身及其相关课题,从而达到了解、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启迪人类新思想、新思路、新视角、新方法,最终使人了解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学问。

    可以说这样的定义才真正的囊括了红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突出了“红学”研究的意义,与“红学”精神。“定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概论》着重论述的范畴:

    第一:“《红楼梦》本身研究”。这是以书为论,重点放在了《红楼梦》文本上,这是“红学”研究的起始点。近几年来,“红学”研究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但细想起来,似乎离题千里,竟有“胡说”的嫌疑。“红学”研究之道,各有不同,这本无可厚非,如果不以《红楼梦》文本为本,恐怕很难寻求到“红学”的真谛,致使“红学”研究也可能失去它应有的意义。《概论》始终把握住了“以本为本”的思想,让“红学”重新回归到正确的途径上。

    第二:“相关课题研究”。区区六个字,书中竟用了二十多万字来诠释它的含义。这是《概论》的核心,也是“红学”的主体,更

  • 2、 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有感

    祈盼和平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有感

    翻开语文书的p52页,一个很特别的雕像,查了资料,我知道了这个雕像的名字和由来。它叫铸剑为犁。1960年,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里竖起了一尊名为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塑。漫长的人类历史充斥着血腥的战争,与此同时,爱好和平的人民又不断发出铸剑为犁的呼唤。1990年,大厦北侧庭院又竖起一尊名为善必胜邪的雕像:一位斗士身跨战马,手握长矛,刺死了一条用原苏联ss-20、美国潘兴ii等两枚中程导弹作为躯体的恶龙。这两尊雕塑生动而形象地体现了人民期盼和平、力主裁军的强烈愿望。随着对课文的了解,我走进了战争年代,走近了小英雄小夜莺、雨来和雷利的身边。我对他们充满着敬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让我深有感触。这是一封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中国孩子雷利(他跟我姐姐差不多大)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这封信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名联合国的军事侦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这几年来,雷利和妈妈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雷利很怀念他的爸爸,他知道,虽然我们中国孩子已经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很多地区还在进行战争。许多无辜的孩子被战争拆散的家庭,被战争夺去了生命。他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21世纪不再进行战争,让明天的世界为战争敲响丧钟。

    我是出生在21世纪的孩子,我的身边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可以快快乐乐地读书。但是雷利向加利先生的呼吁并没有变成现实。虽然还有像雷利爸爸一样热爱和平,敢于用生命捍卫和平的维和队员在努力工作。但在伊拉克、巴基斯坦战争还是一次一次地在爆发。不少无辜的孩子还是在战争中死亡,还是在战争中失去家人。我要向战争国家提出质问:战争对人类有好处吗?战争是最善良的吗?都不是,战争既是残暴的,也是血腥的。是战争让那么的孩子无家可归,是战争让那么多孩子结束生命,是战争让那么多本可以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人牺牲了。你说战争是具有什么意义的?名人名言:

    我没有能力阻止战争,但我希望,我祈盼:战争国家可以越来越和平,在战争国家的孩子可以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 3、 读《中国的大车,我们拉》有感

    我曾因中国的农民至今还扬着牛鞭而抱怨中国的落后,我曾因西方一般农民都有小汽车,而中国只有少数人才能驾小车而感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但当我从报纸上看了哈尔滨师大一位学生写的《中国的大车,我们拉》一文后,我的心被震撼了。他在誓言中这样写道:在暴风雨过后的泥泞道路上,中国这辆大车又开始前进了,别人抱怨车速太慢,可我只想说:给我们一条时代的纤绳吧,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民族的耻辱由谁来洗刷?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四万万同胞由谁来拯救?有人叹息了,有人彷徨了。但叹息、彷徨是没有用的。只有奋起才是中华儿女的优秀品格。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终于换来了民族独立。从一穷二白到综合国力的强盛,到今天在世界舞台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这辆大车前进了。

    阻碍中国大步前进的要害是什么?就是陈腐的意识,是与改革相背的落后观念。当今,祖国需要的不是日益增多的文盲,而是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

    我们这代连接历史和未来的年青人,做出选择吧!中国的大车我们拉这是勇敢而明智的选择!中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来继承和发扬,这是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一代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记得有人说过: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让我们跳出顾影自怜的圈子吧!把个人的一切融会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中去吧!让我们高唱激昂的拉纤歌,推动滚滚向前的车轮,并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 4、 读秦似先生诗词

    秦似无意作诗人,诗词之作只占他创作生活中很小一部分,但由于他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生活体验以及深刻的思想,所以偶有诗作,常臻较高的境界,获得人们的赞赏。今存《秦似文集》中的两居间诗词共150多首,这自然不是秦似诗词的全部,但可说是大都在这里了。这是秦似留给后人一笔值得宝贵的遗产。

    秦似诗词最大的特色,一如其为人,以率真感情吸引读者,使人好像看见他那赤诚的心。诗人游苏州寒山寺,有诗曰:昔日姑苏夜半钟,居然飘海久无踪。如今膺品悬廊下,竟说高情感海东。这首咏寒山寺诗感受可谓独特。人们由于对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境吸引,在游寒山寺时,总爱就眼前景或写景或抒情。而秦似却对钟大发感慨。原来寒山寺的大钟,抗日期间被日寇盗去,现在存于日本。解放后,日本按原来的钟铸了一座,送回寒山寺。这分明是一种不公正的行为,而现今却有人称赞感激我们的邻邦。秦似此诗,直数此事之不当,表达了对此种行为的不满之情。这是秦似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抒发。没有率真性格,是写不出这样的诗的。

    秦似论诗很讲真情。他论及襟抱时说:但称得上第一等襟抱者,要之乃诗人之内在美质所流露,且必须出于真情,一有伪饰,即成庸劣。(《秦似文集》)这是确论,他自己的诗就是如此。

    秦似的诗词在艺术上不作雕琢,而追求一种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诗人年轻时,曾在香港战斗生活过,隔几十年后,重返香港,自有许多感慨。他的《重到香港》似乎写得很平淡:浅水湾前旧地游,萧江墓冷矗高楼,沧桑人世凭谁说,回首方惊四十秋。但细细读来,以一种自然笔调,把几种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意象组成意境,在朴素之中浸透了一种世事沧桑的深沉感慨。又如《西南剧展座谈会上旧友重逢》一诗:四十年前文化兵,今朝重聚桂林城。相看白发知多少,回首风霜又几经。梦里啼鹃余血泪,座中老骥说征程。壮志未已君须记,花落花开事岂轻。西南剧展,是秦似年青时参加的大型戏剧活动,党领导下的进步文化人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集会。秦似是当年西南剧展评论组的成员,西南剧展,在颠倒黑白的年代,被四人帮诬为黑会,投降主义,扣上种种罪名。然而,历史是人民写的,历史是不容篡改的。西南剧展终于恢复了它的真面目。

    四十年后,旧友重逢,该是何等使人激动的事。但作者并没有用夸张的笔墨,渲染激动的感情。而是以朴素的笔调平直地抒写。然而在对仗工整的诗句里,蕴含着诗人多么浓烈的感情。秦似的诗词多是这样,写来似乎不经意,平淡自然中却有不平淡

  • 5、 读《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后感

    台灯亮着,桌上摊着《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一书。

    有人说,青年人不喜欢读人物传记是不可思议的,我就属于那不可思议的一类。读传记,有点像接受再教育,然而,这本《自述》我却破天荒地读了两遍。四十一位科学家,四十一种人生之旅,谱写了四十一首青春的赞歌,不是吗?

    我为生活在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而感到自豪,中国母亲是我实现人生追求的地方,是我心中世界开始的地方。确实,中国穷了点,我也意识到了,不过,正因为有差距,才需要我们去努力!

    这是物理学家杨福家说的,从中我看到了中国人的使命感。

    实际上,我认为真正肯钻研的人,也就是成功者,在什么场合都可以钻研。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也不是非有条件才可。

    从中我悟到到了勤奋与成功的内在联系。

    生物化学家刘新垣也叙述着他的人生意义:我的人生观是奉献,我觉得奉献是一种人生乐事,它会留下美好的意义。我的一生可以用四句话来加以描述:勤俭节约,努力奋斗,诚恳刚正,多难不屈。

    从中我感觉了奉献的超然。

    还有许许多多优美的人性,在这本书中,我仔细地一一铭记只希望它们能狱默渗进我的人生。

    捧读此书,思绪万千。

    第一次读它的最后一页,约在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仍清晰地记得我合上书时的感觉种莫名的情感骚动,最触动我心的是涌动在每一位炎黄子孙血液中的中国心,使命感及尊严。透过启开的窗户,仰头望天,那时夕阳如血,浩瀚天空被染得灿烂而悲壮。他们中有为中华民族争气的林兰英,有效力祖国何惧艰苦的郑国铝,有称原子重量的中国人卢鹤级,还有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让世人刮目相看的童第周当曾一度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架起南浦、杨浦两座世界级大桥时,众人惊愕了;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亚特兰大乒乓赛奖台上,我国健儿勇获全满冠时,世人震撼了。

    有许多的人在完成着他们对祖国的承诺,浦东的开发正如火如茶地展开着,又有一批有识之士鼓起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情。然而中国尚不成熟,所以有许多平凡人在奋斗着。他们并不伟大,但伟大正是因为站在了他们的肩上才得伟大;他们的生命并不水恒,但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却凝聚成了历史前进的能量,永久地运动下去。

    夜,静下来。

    我仰望天空,不禁思绪万千:正是他们这些或平凡或伟大的人才托起了中国的脊梁,而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亦肩负着神圣而不可推卸的使命为振兴中华创造自己所能创造的所有价值。

  • 6、 读《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有感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渊远流长。中国的历史文化若一副书画卷,其中海纳百川又记载了上至盘古开天女娲造石下至神十返航。中国的历史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可以讲得清道得明的,搁置他事不论,单论中国古建筑。

    最初的猿人以天为盖地为庐,生活在一个草木葳蕤的环境中,没有固定的居所,没有瓦遮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猿人的进化、时代的变迁,人类慢慢的学会了如何为自己及族人建造一个栖身之所。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这本书向我们绘述了墙倒屋不塌、四合院、紫禁城、兵马俑、皇家园林、乡土建筑等等。这些古建筑都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见证了我们中国的兴衰,其中蕴藏了无数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书中曾提及一干栏式房屋,这房屋是以前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居住形式,是用木、竹子做桩柱,在上面架设横梁,铺上木板,再以卯榫工艺加以固定,使其不轻易被大风吹毁。此类房屋上头住人,下头可以饲养牲畜,既通风又防潮,极其适合南方这种湿润多雨的地区。

    干栏式房屋是半坡人所居住的,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的建筑就如此之好,为后世的建筑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更是封建时期几代皇帝行宫坐落之处,看完了《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我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更甚,直至前些时候我有幸往北京亲睹帝都的繁荣昌盛、古韵风华。

    令我印象极深的是故宫这一古建筑。

    乾清宫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檐为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檐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板是沥粉贴金正面龙,梁柱的构造是用减柱法。

    翊坤宫为歇山顶,与乾清宫一般覆黄色琉璃瓦,宫檐下施以斗拱,梁柱饰以苏彩画,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与步步锦支摘窗为翊坤门窗,殿内上挂慈禧太后亲笔所书有容德大四字匾额一块。一派端然大气之景。

    其他宫室亦多如此,虽然它们被时光打磨得不似昔年那般,但其中的韵味依旧,丝毫不因时光的变迁而衰退!

    结合书中所述,加之亲眼目睹,怎能不轻谓古代建筑技艺之精湛!

    随着时光的沉淀,中国古建筑散发出源源不断的吸引力,在顾盼之间千变万化,颠倒众生。美丽的中国穿越千年,在这繁盛起落的时光沙漏中怎会少得了这蕴含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呢?

  • 7、 读《中国童话》有感

    读《中国童话》有感

    文/尚禹衡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灵感的海洋,一本好书正如同书海里那金光闪闪的贝壳,为拾起者带来知识。这几天我又看了一本新书:《中国童话》。这本书讲述了10个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

    《中国童话》是作家黄蓓佳小时候在夏天的时候听奶奶讲故事,长大以后想为中国孩子编写的一部中国童话集,书里的几则童话都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故事。有《住在桔子里的仙女》《亲亲的蛇郎》和《碧玉蝈蝈》。其中我喜欢的就是《亲亲的蛇郎》了。

    《亲亲的蛇郎》故事里,金凤、银凤都非常漂亮,到了嫁人的年纪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可是两人太贪心了,觉得那些人都满足不了她们的条件,后来两人已经没有以前的容貌了,求婚者也不见了。

    她们的妹妹草凤遇到的蛇郎很善良,而且也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和老婆,草风爱蛇郎,怎么也爱不够,十八天饭食不重样。后来李家老婆过来看草凤,一看到蛇郎家这么富足,马上就后悔了,在蛇郎家过了几天好日子,要回家的时候看中了好多东西,蛇郎雇了一架马车才把这些运回家,蛇郎很不开心,只送了她一根烧火棍。再后来,金凤来了,她知道这里这么富足之后,把自己打扮得千娇百媚,想让蛇郎爱上她,可是蛇郎对她不屑一顾,恼羞成怒的金凤把草凤骗到了河边,把她扔进河里。后来草风变成羊,她把羊杀了;草风变成树,她把树给砍了最后草风变成了灰,在月光下织衣,蛇郎认出了草凤,为她寻来最洁白的冬雪,最美丽的梅花,最挺拔的雪松,给草凤重塑身躯。金凤看见了,又气,又恨,又悔,又羞,一头跳下山崖,变成一只乌鸦飞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贪心:金凤银凤贪心,一辈子都没嫁出去。李家老婆贪心,只带回了一根烧火棍。金凤贪心,变成了一只黑乌鸦飞走了。

  • 8、 读《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有感

    观看完朱日和9o周年阅兵,怀着无此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向着昨日的追忆,我沉重的捧起《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该书认真看了起来,勿忘昨天,重追我们的民族之魂???毛主席。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三湘大地,人杰地灵,随着三声龙吟之声,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生于三湘韶山。幼年的毛主席聪明伶俐、艰难刻苦,带着对知识的求知若渴,毛主席9岁便能背诵《水浒》、《三国演义》等国学精髓并立志出关求学。在孜孜求学路上,毛主席接触了进步思想,亲眼目赌强权镇压下民不聊生,此时他毅然投笔从戎开始了解救民族,解救国家,解救四千千万受苦受难大众的草命道路。

    加入进步思想的共产党,通过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到立足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在反动派几次对井岗山围剿和被逼长征的遵义会议上,已经确定了旧中国必须按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和思想才能让革命取得胜利。面对反动派的围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主席用他超越常人的军事、政治和统领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场场革命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中华历史新篇章,也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之灵魂,为中国之灵魂。

    追忆历史,勿忘昨天。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之灵魂是历史选择,人民选择,这灵魂带领我们一代代人永立世界之巅。郁达夫曾说过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没有灵魂的民族是灾难的,一个污蔑民族英雄和民族灵魂的人是可悲的。我们在享受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血肉之躯建立的新中国,我们在享受美好与和平,但竟然有部分精英份子一边享受这美好时代一边用他们龌龊的语言中伤我们的民族之魂---毛泽东!在这我请这部份人放大眼睛看看,曾经的苏联是那么的强大,但他们的民族之魂列宁则被人污蔑,最终走向了分裂,在此也请这部分人好好看看中国历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勿忘历史,勿忘昨天,尊重和敬仰我们民族之魂一一毛泽东,用他一生光辉,一生的思想,全心全意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将永立世界之巅!

  • 9、 读《中国神话》有感

    一纸散文,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一卷史书,使人沉浮历史,体会百味沧桑,一部神话,却通常被人认作童话笑谈,其实不然,神仙鬼怪背后,亦藏着铮铮铁骨。

    与天相争,与地相斗,以不屈信念换安乐生活。是为《中国神话》。

    我看那夸父逐日,汗如雨下,力倦精疲仍不弃。天下大旱,江湖涸干,太阳散发热量,使得民不聊生。夸父大怒,发誓把太阳追下。太阳自然不依,向西奔去,夸父被炙热的日光烘烤,被刺目光芒照射,尽管口干舌燥还是坚持着。他喝干了黄河,饮完了渭水,要是常人早就放弃了,但他却咬牙挺进,眼看就要追到,哪知却两眼昏黑,一头栽倒在地,渴死。许多人说他不自量力,但他为黎明百姓,敢于与天相争,这不是自我膨胀,而是一种悲壮的,大无畏的精神。

    我看那愚公移山,艰苦卓绝,众人群嘲心不移。太行、王屋两山挡住了愚公家门,使得出行不便,九十余岁的愚公与儿孙三人挑石挖山,日月更替,虽劳累却不放弃。智叟讥讽他:你剩下的力气,能捡起树枝就不错了,移什么山?愚公却回答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孙,儿孙又生儿孙,生生不息,还怕移不了山?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天帝便派人移走了山。有人说他迁腐,但他为幸福生活,不惜与地相斗,这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

    无独有偶,一位国外教授演讲时,感叹:所有国家都有神话,这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我们的神话中,火是神赐予的,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在中国人的神话中,火是他们自己钻出来的。的确,纵观古今,国人无时无刻都在抗争,抗争天地,抗争暴政,抗争侵略,一个中国人倒下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站起来。北宋抗元,近代抗列强,回首上下五千年,从不缺敢于抗争之人:文天祥,嵇康,戚继光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抗争,而是纯粹的为国为民。炎黄子孙早就将不畏艰险,不惧强暴的精神融入了骨子里,就如那位教授所说,神话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洪水来临,他们选择建造诺亚方舟,而我们,则是以千万人治水换来安宁,这是何等的气魄!

    改朝换代,多少民族消失时代洪流,但中国仍是那个中国,就如同那盘古,屹立于天地间。中国神话的荒诞中,怎不是那与天地相争斗的,不畏艰险强暴的铮铮傲骨?

  • 10、 读《字里中国》有感

    读《字里中国》有感

    文/纪志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有幸参加了图书馆最近举办的活动,看到书架上各式各样的书籍,我选了《字里中国》这本书,翻开第一页,我认真阅读了作者的介绍,深深地吸引了我,接着我又翻开了目录,开始读了起来

    全书一共九章,每章又有二到六个不等的小标题,从汉字中看古代人民的发展,了解了 古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看来的那些奇怪的文字密码,就像甲骨文,小篆等等,平常人看来真的是难以理解古人的表达,我们的先民,把他们看到的世界,以及他们观念中的世界,都想象为一个个的汉字形体但经过专家的详细解读,原来她代表着如此深奥的意义,这更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就拿第九章从字到人:古人如何认识自己来说。这一章着重分析了古人对自己身体器官的表达,同时也分析了古代医疗的几个方面。 第一个小标题介绍了汉字与人体。头字, 作者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三个方面研究简述了 头字的演变过程,就甲骨文来说,一开始的 头,更突出人头之形,上面是头发,下边是脸, 而脸部突出眼睛,慢慢经过演变的甲骨文头字 更像一个跪坐的人形,特别突出头部,作者分析了其演变过程,简洁明了。在接下来的 目耳口等面部器官以及四肢,内脏等作者都挨个分析,将原来生疏的文字密码解读在我的面前,让我深刻地领略到了古文字的美妙与魅力。第二个小标题介绍了汉字与疾病。同样,作者解读了甲骨文中的疾、病二字的演变过程,一个个图案,却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我了解到疾指的就是小病,侧重于外伤, 相对容易治疗,因此用来表示相对轻微的疾病。而病指的就是大病,侧重于内伤,相对不容易诊断治疗,因此用来表示相对比较严重的疾病。书中还引经据典,以扁鹊与蔡桓公的事例来帮助我们理解。最后,作者将思路带回到现实,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做了简要对比, 更深刻地帮助我们理解。

    最后,读完这本书,不仅让我领略到古文字带给我的魅力与美妙,同时,也让我了解了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更让我体会到了那些专家学者的认真专研的精神,他们就像一个个密码破译家,破译着一个又一个的文字密码,通过古文字的构意分析和相关历史介绍,给我们展现了古代社会文化的魅力与美妙。真正读完这本书,我更学到了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像对陌生文字密码的坚持,唯有坚持才能越走越远。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读中国诗词有感
读中国诗词有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读中国诗词有感,读中国诗词有感大全,读中国诗词有感2024,更多读中国诗词有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