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 > 地图 > 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2024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范文
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相关栏目
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热门栏目
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推荐
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

(共 3739 篇)

  • 1、 [精品]西方史学著作读后感(1740字)

    多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那么,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精品]西方史学著作读后感(174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方史学著作读后感【篇一】

    “八史”过后,中国史学彻底恢复元气,从修史活动中培养了不少具有实力的创新人物,刘知几可谓他们当中特立独行的一个。

    刘知几和前面的历史家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他是私人身份撰史学批评。论私人身份,司马迁算第一个,但他到底做着中书令;整本史学批评,在《文心雕龙》中偶尔一现,仅仅片言只语,淹没在一片文学批评的汪洋大海中。集两个方面于一身者,在中唐时期,非刘知几莫属。因为私人撰述,意味着压力倍增,必须自己独力承担寻找材料、雕版刊行,及写书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相应开销。幸而材料方面不用担心,刘氏在辞职专门写书之前,多次入阁担任史官,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机密的内部档案,也是拜担任史官的经历所赐,他深深体会到中唐时史馆内部十羊九牧的混乱局面。《史学史》倒没有具体分析造成混乱的深层原因,联系到当时武皇夺权,中经中宗反复废立,最后才折腾到玄宗继承大统,人事频繁变动,朝野上下都忙于搞政治斗争,大家没有时间去料理史馆的管理。结果太宗时代传下来的制度没有得到足够的维护,史馆的人员规模越来越臃肿,恰像当今的行政机关。记得很久以前,我偷看母亲的《行政法》教材,末尾结语大概是说,我国的行政机关总会隔数十年人员翻倍,就陷入“精简—臃肿—再精简”的怪圈,两相对比,岂止巧合,不是很值得深思?

    刘知几的性格比较耿直,却懂得官场道理。以他出身官宦世家的背景,自然晓得只要在朝一日,就必须按照上级指示行事,因此,他概叹“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转身回家搞学术去。难道他的行动象征学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与政治之间要保持距离吗?

    但也不必讳言地说,刘知几的性格里蕴含着极大的理想主义者成分,且看他在着名的传世作品《史通》里提到如何成为合格的史学家标准可知。所谓“三才论”,既需要勤奋学习,又不失驾驭史料文献的天赋,才学兼备之余,还拥有过人的胆识和器局,超越时代的局限。按这个标准,其实刘氏自己也未能达标。《史通》的自叙篇章,也有庸俗地吹嘘自己家世和郡望的词眼,证明他也沾染了当时门阀旧风气。毕竟这些缺陷,

  • 2、 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读后感(3)篇
    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读后感 第(1)篇

    很好奇这本书就在其他地方看了,作者超犀利,把中产阶级的小心思看得透透的,贬得体无完肤,有点像电影届的伍迪艾伦,摘些好玩的句子与君共勉,当你被公众号兜售焦虑时,不妨看看这些~

    比如关于读书

    那美国还有6000万人就只具备人们仁慈地定义为“小学五年级水平”的阅读能力。每年读书超过一本的人只占成年人口的6%,而且所谓的“书”定义宽泛,包括准色情爱情小说和《如何使自己看上去比现在更棒?》一类的指南。6%的成年人每年只读一本“书”,那剩下94%的成年人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就完全依赖电视、广播、道听途说、报纸(目标读者是智力水平等同于八岁小孩的人),以及主要致力于提升读者“自尊心”的杂志。 真正恶俗的事物必然会显示出刻意虚饰、矫揉造作或欺骗性。

    花生原本就很好,只是太简单太纯正,不合乎当今的恶俗口味。非得将它们变得辛辣,加糖使它们变甜,好像我们终生都生活在托儿所里,无力克服对cracker jack 牌玉米花生糖孩子般的热爱。

    t.s.艾略特说过:“人类无法承受太多的真实”,而美国人对真实的承受能力还要再减半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美国人不会承认,造就现代世界的一切思想没有一样源于美国,比如达尔文的、马克思的、弗洛伊德的、爱因斯坦的、荣格的思想。我们的特长是建造工程,这弥补了我们在创造性才智方面的贫乏。或许是因为我们无法充分理解事物的价值和本质,所以据说我们天生就会使用技巧和手段。 尽管不时会努力掩饰其羞耻心,还装腔作势,电视大体说来仍是贫民媒体。电视最善于推销假牙清洁剂、啤酒、通便剂、汽车和洗涤用品,一旦涉及书籍、思想、历史意义,以及文明对话中所有的复杂性、精妙性和讽刺性,电视就会死得很惨。 每到6月,孩子们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馋得直流口水,最新上映的恶俗电影几乎早已胜券在握,不论它有多么糟糕。恶俗图书也有类似的情形,在矫揉造作的序言和致谢中,作者会感谢整整一个兵团的恩人,他们的名字越显赫越好,感觉就像作者在推卸责任。 真正恶俗的人往往要么与政治、要么与神学有关。这两个领域内的人都得在公众面前表现出强烈的廉洁和美德,因此都会造成表象与实质之间的鸿沟。也有一些恶俗很可怜。一些靠吃回扣过日子的零售店店员不得不履行职责,给顾客寄去假装彬彬有礼的伪善小卡片。显然,这原本是一声绝望的哀嚎,却被恶俗地伪装成了友善的关怀。 带传呼机参加聚会。会这么做的人是个

  • 3、 拜读罗维平《现代文赋百首》有感

    拜读罗维平《现代文赋百首》有感

    徐弘毅

    拜读罗维平《现代文赋百首》,犹如步入茶室,读则茗享。

    《升庵诗话》有引"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

    事实上,"赋、比、兴"三法在诗歌创作中,常相互渗透,互相作用。赋,主是叙物言情。

    作为赋的表现手法的特点,根据南宋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的解释,一是直言,二是铺陈。直言,就是直接把话说出来;铺陈,就是铺开来从各方面把话说出来。当然,这两种表现手法有时也是分不开而使用的。

    维平本套赋集,如其在序中所言"主要以写景为主,兼有天象、植物、感悟和随笔".维平直写的手法,中规中矩,但写作的文采和赋中的感悟让我们享受众多。规矩的作法,给了我们真情的激发和情思的启发

    1.爱国之抒怀:如《湿地公园赋》:森林湿地共为一体,辟江土之绿肺;炮台园林同树一帜,筑和平之阵营。撩清波,洗刷百年耻辱;乘长风,展望未来征程。揽物思史,递增国人之尊严;观景听风,调养自身之气神。如《星赋》:但求蓝天更蓝,雾霾扫尽;企盼夜色重返,本来面目。如《筷赋》:陋习当戒,传承先祖之规;诗书当诵,弘扬中华之礼。

    2.人生之悟历:如《三维赋》:生命有限,亦当珍惜;生之意义,不在长短。广开眼量,放诸四海;胸襟开阔,海量洪宽。是故长短重意,宽窄迥异;然则高屋建瓴,利害攸关。如《太史公祠赋》: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昏镜重磨;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疑为,)镜中风月。(疑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图替;以此三鉴,可识人生也。如《龙门赋》:明知不可为而为,其过程不可弃;自知门高之又高,亦当奋力相向!如《沙坪公园赋》:彼时彼境彼事彼人,物是人非;此时此境此事此人,事过境移。觅人之尊严,千年万载;寻事之规律,隽言妙语。

    3.辩证之析得:如《邵伯湖赋》:美轮美奂,聚集智囊之慧眼;凡桃俗李,潜存善举之褒奖。是故红尘世事,自当一分为二;古来庙堂乡野,亦存慷慨激昂。此为吾辈之见物辨析之思也。如《烟雨江南赋》:溢之以满,必将贻害无穷;失之以患,则令庶民烦愁。故而凡事有度,度生平衡;且夫世事知足,足则无忧。如《秋色赋》:盛极必衰,史海钩沉;衰极必返,千古哲理。是故和谐,来往皆同;更兼平衡,今昔寓意。如《秋雨赋》:事物皆有正负,一分为二;世事亦有灵性,辩证两重……四季循环,大地各有春秋;日月轮回,九州欣欣向荣。春花秋实,不畏耕耘辛劳

  • 4、 读后感1500字《现代西方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发展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恰当理解这150余年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粗略地划分成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这三大发展阶段上的演化逻辑及各阶段之间的传承流变都具有内在联系。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分化(分歧、分裂)与整合(统合、综合)两种态势交互更替的演变模式。

    西方的社会学理论是植根于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之中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1)经典依然处于核心地位;(2)宏观与微观的理论整合;(3)社会理论与历史的融合;(4)全球化成为重要理论议题;(5)社会理论中心的转移;(6)后现代思潮的冲击;(7)社会建构主义的勃兴;(8)女性主义的挑战;(9)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10)将身体带入社会学理论。文章的最后部分讨论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对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的意义。

    自社会学创立以来,西方社会学家就试图以不同的理论视角去观察社会。孔德、斯宾塞这两位早期的社会学创立者持论迥异,三圣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理论立场相差甚远。在帕森斯之后,社会学更是流派纷呈,成为一门多范式的学科。国内学者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介绍多数以社会学家个人的思想体系或者各个理论流派为主,缺乏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的整体认识。笔者曾试图厘清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总结出六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但近年来若干新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尤其是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全球化与身体纬度的引人。

    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来看,有三点值得注意并可能对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具有启示意义:第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一直没有全然背弃其理论传统与思想渊源,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扬弃。第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是在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完成的。以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为核心的经典社会学理论是兴起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社会秩序的改变,有必要提出新的理论架构进行解释。以多元化发展、理论趋于整合为特点的当代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土壤是西方社会进人后工业社会,对现代性的反思、社会的多元化与复杂化推动了社会学的理论创新。第三,社会学理论的切入点不断扩展,身体、时间与空间等以前没有被关注的纬度都逐步进人社会学的理论视野,从而增加社会学视角的立体感。

    实际上,中国的社会学家亦正在见证中国社会变迁最为急剧的一个时期,这一宏观背景为建立基于中国社会的社会

  • 5、 《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之读后感1500字

    《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这本书是当代大学生丛书之一,这本书主要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进行了理论的综述并且带有作者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本书主要研究阐述的是什么是现代派文学,以及后期象征主义,还有对意象派诗歌的介绍,未来主义运动等。而且,在这本书当中有一个章节是主要对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介绍,以及表现主义,自我表现,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等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以及一些深刻的分析。并且,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并没有像有的理论书籍那样全是一些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虽然说,在这本书当中也有很多的专业术语,但是,作者都是先对其进行了介绍和解释,然后才是逐渐地进行分析等等。所以,在这本书当中不仅仅能扩充一些文学知识,还能读到一些作者的评论,让读者受益匪浅。

    在《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这本书当中,其中有提及到了现代主义这样的一个概念,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在书中,解释是这样的,现代主义或者是现代派,与广义的现代西方文学不是概念上的同义语。文学上的现代派,主要是指以非理性主义哲学、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和爱因斯坦的相对主义哲学等理论作为思想基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西方社会历史条件下,提倡反叛旧的文学传统,进行大胆的思想探索和文学实验的各种文学创作派别。现代派文学作为一个总称,虽然其中存在千差万别的现象,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一如以往的文学,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应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经历和处境,以及他们的审美意象和思想感受,它是西方社会特定环境的产物。

    《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这本书中,对于现实主义的解释和阐述也是一个让读者觉得印象深刻的地方。尤其是从理论的角度,对于现实主义的解释是显得比较通俗易懂的。其中,在该书当中是这样阐释的:现代主义,按其实质来说,是文学艺术包括美学领域当中的一次剧烈变革。这一变革首先表现在文学艺术创作的思想主题和审美观念上,其次表现在形式和语言上,否定了先从浪漫主义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传统,如果做一统一的比较,现代主义对传统的反叛,类似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反叛。

    并且在这本书当中,作者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以唯心主义哲学和各种非理性主义的社会科学作为它的形象思维活动的基础和逻辑起点的。比如说,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概念,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直觉主义和创造进化论等等。这一系列的代表观点其实都对现

  • 6、 现代文学史经典作品雷雨的度后心得体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在读后了雷雨,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您抓住了雷雨的哪些精髓呢?为此,读后感大全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现代文学史经典作品雷雨的度后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现代文学史经典作品雷雨的度后心得体会【篇一】

    读完《雷雨》,外面已夜深人静。

    看过《雷雨》的人,都在痛斥着周朴园,痛斥他对侍萍的无情与冷漠,痛斥他金钱至上的贪婪与自私。

    然而,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没有一丝的感情吗?

    其实,周朴园年轻时也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想的青年,呀接触婚姻自由、爱情自主的新观念,因而才会大胆地追求爱情、享受爱情,和美丽善良的下人侍萍陷入爱河。然而,他终究不能与自己的出生阶级彻底决裂――这不是琼瑶小说,最终又回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内心。作为资产阶级,他在“吃人”,然而作为他自己,他又何尝不在被人“吃”?

    一道不可逾越的阶级壁垒,把他们双双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注定了这个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大家庭的悲惨命运。

    由曾经豪华一时的周家大宅改成了的医院里,是由麻木生存到最后死寂般沉默的、神志不清的侍萍。

    远方,传来一阵衰弱的咳嗽声,他,怀着忏悔的心情,迈着蹒跚的步子,悄然来到她的身边……

    人生总归如此,像书像画亦像戏,读一部《雷雨》,仿佛尝尽了人间千番种种,读尽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辛酸血泪,想想现今,我们也算得幸福的了吧!

    现代文学史经典作品雷雨的度后心得体会【篇二】

    要读《雷雨》之前,我就看了话剧版的《雷雨》,也是十分精彩。这样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要我们高中生阅读的。

    隆……要下雨了,闷热急躁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房间。闷级了。从开头到结尾,全文都突出了一种紧张的状态。

    文章错综复杂的情节,并没有使读者感到无从下手。而是非常清楚,条理清晰。人物的内心独白,更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时间在这里,没有了他的特殊功能。没有使人忘记那曾经的事实。时光弄人,有使人想起了那伤心的往事。现实总是很残酷。残酷的人,残酷的社会。人物对所处社会的反抗,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悲剧依旧重演。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

    人物对所处社会的反抗,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悲剧依旧重演

  • 7、 文学著作读后感

    文学著作读后感(一)

    前不久我刚看完了一本名著《欧也妮葛朗台》是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同时也是讽刺作品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

    读完了这部小说,使我知道了:葛朗台他是个贪婪、狡猾、吝啬的人,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请水面包;弟弟破产无动于衷;侄儿求他置之不理。直到他知道可以花费小笔资金解决弟弟破产的事情,同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后,才肯出这笔钱,甚至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他的钱。虽然,他是个守财奴却与别人不相同。他不仅热衷守财,还善于发财,精明计算,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果断出击。索漠城里,都尝过他的厉害,反倒佩服他,把他当成索漠城的光荣。

    通过葛朗台使我明白了:金钱在当时社会具有无边的影响力,同时也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而欧也妮,葛朗台的女儿,天真美丽的她喜欢上了破产的表弟夏尔,为了资助夏尔,她把父亲给的金币赠给他,这样的举动激怒了爱财如命的葛郎台,父女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她的母亲却因此一病不起,但最终欧也妮等到的却是个发了财的负心汉。与此同时,在她的身边围绕著许多金钱的奴隶。为了得到她的钱,拼命地在她的身边包围著。

    使我同情她,为什么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金钱这东西的怨恨是那么深,那么重。

    每个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吝啬鬼,因为她同她的父亲一样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但是,一个个虔诚的机构,一所养老院,几所教会小学却给了责备她爱财的人一记有力的耳光。

    从这本书中使我明白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就如上帝一般,让所有人侵倒,甚至六亲不认,但有的看似吝啬的人却不是一个吝啬鬼而是一个慈善的人。让我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多看人内心的世界

    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加强修养,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阳光与滋润心灵的雨露。

    文学著作读后感(二)

    这篇文章,我的两眼湿润了。文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情节使我深受感动。

    文章讲述了:在红军途中,以为炊事班长牢记了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自己却牺牲的小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读完这篇文章后,第一想到的就是我自己,我以后得以老班长的精神为动力。以前我总是不能及时完成老师给我的任务,而文中的老班长为了完成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而光荣牺牲。而我还没有到

  • 8、 读《铁岭历史与现代文明》有感

    在假期里,我读了学校下发的《铁岭历史与现代文明》一书。书中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介绍了铁岭的过去和现在。让我了解了更多家乡的历史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文明建设的步伐。

    通过历史的追踪,我了解了家乡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感受到了家乡博大精深的历史,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辽北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越发敬佩,创造伟大文明和历史的铁岭先人。告别了石器、陶器,离开了青铜、铸铁。眼前是一座唯美的现代城市。一幢幢高楼映入眼帘,一辆辆轿车在宽阔的道路上行驶,时尚男女在广场上穿行,微风拂过草坪的清香扑面而来……

    铁岭自有人类以来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从出现古代人类足迹到南、周、秦、汉至辽、金、元、明、清各朝,直至新中国的建立,已有一万多年的漫长历史。铁岭由一片蛮荒之地发展至今天辖8县(市)区,百多个乡镇,近300多万人口的中型城市。今天的铁岭既是一座城市,也是一个行政地区,还是一个历史区域,作为城市的铁岭,座落在辽宁省省会沈阳以北60公里的古银州城,明代称铁岭卫城,清以后称铁岭县或铁岭城。铁岭是千年古城,是辽宁省风景名胜保护区。

    岁月没有冲刷的痕迹,新时代的浪潮如此强劲。建立新中国的浪潮在铁岭,浪潮的前沿就是新铁岭,大铁岭的建设,新城区的建设。铁岭市人民在铁岭政府的领导下,正为此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新铁岭、大铁岭离我们越来越近。

    了解家乡的英模人物、丰富的资源、近年的巨大变化,牢记先辈的光辉业绩,对孕育自己成长的土地更加了解,更有感情,树立热爱家乡是自豪感,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并能够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勤奋学习,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 9、 文学著作读后感集锦

    你在写作品的读后感的时候有思路吗?感慨看完作者写的作品后,自己瞬间长大了很多,每逢遇到这样好的作品,内心的感悟可以通过读后感记录。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著作读后感 ”,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文学著作读后感 篇1

    保尔,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热血青年。在战乱的时期,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最有利的办法——抗战!在富人面前,他没有卑躬屈膝,他选择挺起胸膛,让别人知道——穷人不是好欺负的。贫贱不能移!在暴力面前,他没有低下他的头,他选择无畏面对,让别人知道——穷人也有尊严。威武不能屈!

    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放弃,什么时候开始向困难低头,面对一切困难是否迎难而上?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如果没有经受过挫折,我们又怎能学会磨练自己,我们又怎能知道自己是否能坚持呢?只有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才能永恒的存在于历史长河中,没有人喜欢不完美的人生,但是完美的人生,是一定会经历挫折和磨难的,或多或少,没有人生来完美,所有完美的伟人,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依旧存在的人,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挫折,他们的人生并不完美,但是他们努力创造完美,是坚持,他们在挫折和磨难中选择坚持,选择勇敢面对。

    人生需要一种渴望成功的决心,需要一种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如果没有那些坚持和渴望,我们的生活就失去了活力与光彩。

    但你跨过一道坎时,你做好准备向另一道坎迈进了吗?

    人这一生注定会有许多挫折,但是我们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不是口说无凭,所有能成功的人,都是依靠坚持和毅力。由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我们可以想到,如果爱迪生没有坚持的话,怎能有灯泡的产生?坚持是一种精神,坚持是一种美德,只要学会坚持,每个人都能走向成功,这只是时间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所谓的困难和苦难不过是我们的垫脚石,只要肯坚持,有什么可怕的呢?当你坚持过去,克服了困哪,战胜了挫折,而那时你就像在浴火中重生,你可以听到未来的欢呼声,你可以听到众人为你鼓掌的声音因为你做到了,你胜利了,你是成功的。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要向保尔这样勇敢无畏,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进,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当你坚持到底,看到尽头的那一刻,你的内心是很复杂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但有一种最突出最明显的感觉叫激动,叫兴奋,那一刻你浑身颤抖着说我赢了,说我做到了,这种感觉没有亲身经历过是无法体会的,保尔在最后双目失明的

  • 10、 西方文学名著读后感

    【篇一:《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浮士德》

    这就是《浮土德》触动了我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恶的发展历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术士。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写浮士德一生从书斋、市民社会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大舞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改造大自然这五个阶段,从而总结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史。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但是他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满足现状,享受现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过迷惘,有过错误,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最后能够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个每天争取上进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见到了圣母。魔鬼在诗剧中作恶造孽,引诱浮士德堕落,但实际上却促进了浮士德的前进与成长。套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这个世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正是他帮助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于实际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同时摸索前进,魔鬼其实成为了浮士德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

    歌德的创作过程长达六十年。他从青年时代起即构思此诗,直到临死前不久才告完成。可以说,这本身即是一种追求,对文学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这种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而《浮士德》正是这种追求所带来结果的最好验证,可以说,是这种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几百年来的经久不衰。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将使其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顽强向上、热爱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品质。

    【篇二:《红与黑》读后感】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之间的交往,人们相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2-10-11

  • 2022-05-18

  • 2022-03-08

  • 2022-10-12

  • 2022-06-14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1-02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2-09-0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23-05-06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5

  • 2023-06-15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5

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
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2024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教您怎么写西方现代文学著作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