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武昌起义读后感 > 地图 > 武昌起义读后感,2024武昌起义读后感
武昌起义读后感

(共 5412 篇)

  • 1、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感想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感想 原创: 陈杨 2017年10月5日,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我们一家人驱车六百公里来到了武汉,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饱览了流传千古的辛亥革命历程,启人心迪,震人心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又称为红楼,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大门两端插着的鄂军都督府的军旗,叫做十八星旗,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它迎风飘扬,庄严肃穆。 感叹着历史的革命气息,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在这片历史圣地中穿行、体验,开始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 孙中山先生的那句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给我印象最深。我想,“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它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不怕吃苦、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为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 结束了参观,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我相信这一切将永驻每个人心中。历史属于过去,但是现在我们更加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家前途,为民族命运不顾一切的积极探索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民族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 2、 优秀读后感:《武昌起义》读后感

    甲午海战时,由于清政府腐败,中国战败只好投降于日本。清政府日益衰败,武装起不断发动,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起义为湖北省武昌市,是革命党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成功夺取武昌,于1911年10月11日日组建了军政府,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就这样中国的封建社会就被推翻了,民主社会就开始了。

    转眼间100多年过去了,从曾经的封建社会变成了民主社会,人民也就当家做主了,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祖国强盛,生活幸福,这充分的说明了中国的进步是多么快呀。曾经,100多年前一个法国人,曾经指着地球仪上那只雄鸡并对周围的人说:可千万不要让那只雄鸡醒过来,如果一旦醒过来他一定有超强的毅力与能量,让它继续沉睡吧!可现在的今天中国醒来了!

    啊!我爱您我的中国!

  • 3、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呼入服务处 宋文静)

    本周四下午,单位组织第三党支部部分成员集体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地方,但这一次参观后,我对它的认识有了加深,对革命先烈"抛头颅晒热血"的精神再次给予深深的敬意!

    据该馆专业讲解员的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靠近黄鹤楼与蛇山,又因为旧址主楼呈现出的是红墙红瓦的景致,我们大家都俗称它为"武昌红楼".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湖北革命党人蓄势起义,为天下先,打响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后,260余年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随之终结。1961年,武昌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维护,这里成为了武汉市、周边城市,甚至全国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受到无数人民的敬仰与关注。

    该纪念馆内主要有两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展览,两个基本陈列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专题展览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导览》和《湖北咨询局史迹陈列》。

    虽然旧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在"白色恐怖"时期,物质生活非常简陋,武器装备也跟不上武装需要,但是革命前辈们却时刻不忘历史使命与革新的紧迫性,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与志同道合战友们的互相配合,硬是掀起了这一伟大的起义。由此可见,物质平乏并不可怕,只要意志坚定,富足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与灵魂充满能量,让我们的行为具有无穷的爆发力!它指导着我们的步伐,向着前方不断前进!

    站在伟大领导人孙中山的铜像前,回头看一眼"红楼",有种沧海桑田之感,讲解员那仿佛身临其境的介绍让我似乎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不畏炮火,只希望将革命旗帜插上高台的雄壮身影。岁月匆匆,光阴流逝,辛亥革命起义早已随着历史洪流远远流去,但革命者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党员的心中,并由我们继续传承下去。生命虽逝,精神不倒,让我们继承先辈们的优秀作风与光荣传统,为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不断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 4、 观《武昌情殇》有感

    《武昌情殇》观后感

    元月26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国贸大厦16楼举行的三国历史题材大型古装电影《武昌情殇》观摩研讨会,见识了这部真正属于鄂州自己的电影,满足了一睹为快的心愿,大饱了眼福,也深受感动,并引以为荣。

    首先,无论在哪里能看自家的风景、自家的人、自家的事,总有一种道不尽说不明亲切之感,那种潜在的温暖和涌动的情愫常常萦绕在心。作为鄂州人,能看到鄂州人自己写、自己编、自己出资的本地电影,实在是一件幸事。《武昌情殇》充分挖掘吴城古都的三国文化,将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抚今思昔,不仅传承民族文化、古三国文化,还起到了推介鄂州、宣传鄂州的效果,对提高鄂州知名度、鄂州历史和鄂州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打开了鄂州本土影视之窗,开创了鄂州人文化影视之先河。

    这部反映三国吴王古都历史文化的电影是根据鄂州本土的刘敬堂、叶有生、胡念征三位作家所著长篇小说《吴都遗恨》改写而成,由河南省银都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湖北澳博马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的。说的是孙权在古武昌(今鄂州市)建都称帝时,与隐居在西山茅舍的名门奇女文倩之间发生的一段曲折而悲壮的情感故事,给观众留下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孙权当时为何建都鄂州?假如不迁都建业,历史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走向呢?很欣赏文倩在册封皇后的前夜选择了独自悄然离开,或许,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吴都古城人的优良秉性吧。

    影片于2012年5月8日在鄂州市滨江公园孙权广场隆重开机,实现了万人围观的盛大场面,是影视界少见的开机仪式。犹如一缕春风拂过鄂州大地,人们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也要到现场一观鄂州人自己的电影开机仪式,跟着现场一起穿越,成为鄂州的万众瞩目的热点话题。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外景拍摄后期制作顺利完工,并于12月19日该部影片通过了申请,获得了广电总局颁发的公映许可证和技术合格证。今天,电影在鄂州人的期盼中迎来了影片的研讨会,是可喜可贺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也算是圆了投资人严泽宏以及所有鄂州人的影视梦、还了心中的夙愿。

    滚滚长江东逝水,海潮涨尽又归源。历史就是这样,一浪过去,一浪又来,只是每一次浪潮又将前一次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但真正的根还是在历史的那个点上。影片开首便将观众的心拉进了穿过古城吴都的长江,那奔流不息的江水,见证了吴王的水军,见证了吴王的雄起、也见证了吴王的沉沦,还看见了文倩的清澈之心随着影片的不断推进,让我们观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城吴都的历史

  • 5、 南昌起义读后感

    南昌起义读后感(一)

    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

  • 6、 《黄花岗起义》读后感

    读《黄花岗起义》读后感

    我今天读《黄花岗起义》这篇文章。里面主要介绍了在黄花岗,由100多名敢死队员而形成的的起义,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我读完了想了又想,觉得我们现在实在是太幸福了,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该会比现在多收多少苦啊!如果没有这些英雄好汉们,拿来现在美好的生活?

    在这次战斗中,一只手已经残废的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筐****,一边冲锋一边投弹,最后装了牺牲;黄兴在战斗中右手两个手指被打断了,任然坚持战斗

  • 7、 秋收起义读后感

    秋收起义读后感(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暴动》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1924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在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而失败告终。中共面临巨大危机,因此于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召开重要会议。会议决定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领导秋收武装暴动,夺取长沙,为中共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影片《秋收起义》讲述的就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整个经过。

    从整

  • 8、 《秋收起义》读后感

    《秋收起义》读后感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暴动》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秋收起义》读后感二

    很久之前就梦想着申请进入党并成为一个党员,却迟迟没有递交申请书,而今天观看秋收起义这部影片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信念!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党初建,由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xxx派统治的工农革命。

    诚然,党领导人在领导初期

  • 9、 娃娃们的起义读后感

    【篇一:娃娃们的起义读后感】

    在炎热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娃娃们的起义》,这本书的精彩片段时常让我流连忘返,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奇妙的故事王国吧!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青瓦大街的拐角处,有一家卖布娃娃的店,店的主人是马林先生,在店后面的仓库里,堆了上百个布娃娃。这是一个没有窗户的仓库,半个地下室里,上百个布娃娃整天就只能呆在黑暗里。布娃娃们被老鼠侵略过、发霉的空气让他们浑身上下都不好受,而且透不过气来。他们决定从这个地下室逃出去,最终他们取得了胜利,并且一个接一个的被好心的市民领走了。

    看完这本书,我被彻底的打动了。书中的布娃娃们非常的勇敢坚强,是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文中的娃娃们就是这样,我要好好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不管贫苦还是富有,美丽还是丑陋,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只有发挥每个人的价值,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完美。

    【篇二:娃娃们的起义读后感】

    一大群,足有上百个,他们是商店老板从来瞧不上眼,而遭淘汰的娃娃。

    布娃娃们出生不同的年代,最早被扔进这个暗无天日的仓库的那个大头在里面呆上七八个年头了。他被老鼠咬破了胳膊,左脚上的鞋也不知被老鼠拖到哪里去了。我的心一直很沉重,当我读到新来的小不点带领大家起义的时候,我的心才有了振撼。眼镜真有才,他写的起义歌我反复读了多遍,都快背下来了。

    真是人心齐如泰山,在聪明布点的提意和带领下,大家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终于得到了自由和阳光。在他们向潮水般涌出黑暗的大门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的叫起好来。

    有爱心的人们领起了每个布娃娃。我开始浮想联翩了,他们是去陪伴老人了?还是去医院陪伴病人了?还是去旅行了?他们过得好吗?

    被市长批评的人,以后一定不会再把娃娃们关进家里了吧。因为他两个儿子是不会同意的。

    布娃娃的勇敢不放弃的精神让我佩服,故事也提醒我要做了一个善良的人。

    【篇三:娃娃们的起义读后感作文】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书,名叫《娃娃们的起义》。故事讲述了一个开洋娃娃店的老板马林先生,是个十分挑剔的人,只要是他不满意的洋娃娃,他就会把它丢进发霉潮湿的黑屋子,永远见不了天日。后来,一个被称为小家伙的洋娃娃被丢进黑屋子后,带领黑屋子里的其他洋娃娃为了获得幸福生活而一同起义。

    这应该算是一个童话故事,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所有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洋娃娃也不例外,它们也应该获得自由,也应该

  • 10、 八一南昌起义读后感

    八一南昌起义读后感(一)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

  • 2019-11-08

  • 2021-11-09

  • 2023-01-31

  • 2019-09-27

  • 2019-11-06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1-26

  • 2022-03-23

  • 2019-10-28

  • 2022-09-11

  • 2019-11-04

  • 2019-11-02

  • 2021-09-19

  • 2019-10-28

  • 2023-03-27

  • 2019-09-20

  • 2023-01-16

  • 2023-01-19

  • 2019-11-03

  • 2019-11-02

  • 2022-12-11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11

  • 2022-10-1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武昌起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武昌起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武昌起义读后感、2024武昌起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