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秋收起义读后感 > 地图 > 秋收起义读后感,2024秋收起义读后感
秋收起义读后感

(共 9461 篇)

  • 1、 最新秋收起义读后感

    读完名著作品之后,相信大家都流连忘返,优秀的读后感可以写出自己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他人或感染他人。在书写读后感方面,你是否还在寻找一些优质的文章呢?经过读后感大全精心整理,推出秋收起义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秋收起义读后感 篇1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用自己敏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因此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与毛泽东同志独到的军事思想是分不开。从秋收起义中我们能够体会出毛泽东同志的以下军事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指透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的解放。进行秋收起义的初衷就是想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参加秋收起义的军队一共有三个团,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来自人们,是人民子弟兵。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透过人民战争才能有胜利的期望。

    (2)人民军队思想

    当发现参加秋收起义的个别团的领导者存在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时,毛泽东同志果断的在1927年9月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对军队中存在的打骂士兵、虐待逃兵等现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口号,甚至还给逃兵发路费。从中体现了爱民和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我们不由自主的体会到这的确是一支刚强的人民军队。

    (3)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实事求是

    在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下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创造性思维

    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 2、 秋收起义读后感1000字合集

    你知道写读后感应该重点注意什么吗?作品这部作品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很多读书爱好者的欢迎。在阅读一部书籍之后,可以用读后感来标记当时的心情。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秋收起义读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秋收起义读后感【篇1】

    梦想究竟是什么呢?是吴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雄心壮志,还是秋瑾奔赴东瀛的一片冰心?是蒙马特高地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苦苦寻觅,还是苏格拉底为真理饮下毒鸩的壮烈决绝?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有大也有小,但是因为有梦,所以美好。

    我对生命有着最纯粹的信仰,活着即美好。当每天睁开眼睛,阳光落满瞳眸,新的一天悄然而至,我都会微微一笑。我向往和平,热爱绿色,我的梦想很简单,希望我所生活的世界珍爱每一个人的生命。

    然而,梦想与现实总有一段令人沉吟的深度。

    那么又何为中国梦主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告诉所有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为了中国这个梦想,多少代人付出青春,付出生命,抛头颅洒热血。

    唐宋时期的辉煌历程在国人心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记,那个时代用开明,自信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国度,中华民族享誉海外,多少人慕名朝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安逸的日子吞噬警觉,当人们懈怠之时,灾祸也悄然而至。

    清朝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利用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夜郎自大,不知清醒,使国家远远落后于西方。到了清末,情况愈加严重,两次鸦片战争,使我国成为英国的鸦片倾销地,我国也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人被西方国家一次次地冠以东亚病夫之称。

    在人心溃散之际,出现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武术家,他武艺出众,执仗正义,抱着为国雪耻,振奋民族的强烈愿望,用自己的坚强和意志,给了西方国家一记重拳,挫败英洋力士,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无限荣光。令国人扬眉吐气,不再被永远地扣上东亚病夫这屈辱的称号。他用自己的青春,用他短暂的一生来书抒写出他的中国梦,他用自己的生命成就国家的未来,他霍元甲。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真汉子,用他的豪情壮志为后人展现出一生的中国梦。从拥有记忆开始,耳边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也许,战争是掠夺生命最本质残忍的手段,它大规模的制造死亡,在泛黄的历史书卷里刺目惊心的刻画了不堪回首的过往。但是,潜伏在人类生活里的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可怕。食品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然而,许

    多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惜在人类的食物中做手脚,这残害了

  • 3、 观后感收藏:建军大业秋收起义观后感万能版(7篇)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后感收藏:建军大业秋收起义观后感万能版(7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建军大业秋收起义观后感【篇1】

    昨晚陪爸爸看《秋收起义》的碟子,再次重温那段青春激昂的岁月,再次被主人公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心中感慨颇多,特作此观后感如下:

    一。救助山伢子

    故事开篇毛泽东以毛委员的身份入场,独自一人前去参加秋收暴动的领导会议,路上他遇见一个少年吹着悲怆的号角,身上衣衫破烂,毛泽东走向前问他怎样回事,少年哇地一声就哭了。原来他的父亲被反动派杀害,还叫他拿三块大洋赎回他父亲的人头。少年哭诉着,毛泽东扶起他,给了他五块大洋,面色凝重地对他说,你要振作起来,要主动拿起武器起来反抗,才能为你的父亲报仇,并告诉他安葬好父亲后能够去找他,一齐参加革命暴动。少年点头答应了。

    从这件事我们能够看出毛泽东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也为他之后坚持走群众路线定下了感情基调。

    二。笑释前疑,显示宽阔胸襟经典

    毛泽东进入红区,不料却被巡逻民兵当成奸细抓住,押到指挥所,几位起义将领正焦急地等待他到来,突然看到几个士兵对着远道而来的毛委员大声呵斥,顿时怒不可遏,参加暴动的于师长当即命令部下押下去重打五十大板,紧张时刻毛泽东急忙拦住于师长,并微笑着说,这是士兵们觉悟高。用心性强的表现,就应值得表扬,何苦要打板子呢?就这样,那几个手脚无措的起义士兵释去了身上本不该扛负的重担,满脸愧色地出去了。

    一个起义委员会书记,迢迢赶来组织暴动,竟然被误挡作奸细抓住,弄得狼狈不堪,而毛泽东却能一笑了之,设身处地为士兵着想,其勇气和心胸坦荡令人钦佩。这件事证明毛泽东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摆官架子,而且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确保起义的成功发动,这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它显示出毛泽东非凡的品格魅力。

    三。坚定不移,力挽狂澜

    起义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这是中国人称之为团圆节的日子,而我们就要在明天发动暴动,这是为什么呢?是正因反动派和土豪劣绅不让我们团圆!因此,我们要拿起武器!打倒一切反革命!

    大会在潮水般的掌声中落幕,标志着秋收起义正式打响

  • 4、 《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观后感   有幸观看经典红色革命电影《秋收起义》,使我对那个革命年代感触颇多。在新时代如何发扬那个时代的精神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实事求是,是我收看《秋收起义》后最大的收获。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坚持这一精神,把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1927年,乃中国共产党存亡之秋也。外有蒋介石、汪精卫的白色反革命迫害,内有陈独秀左倾错误。这个时候需要一盏明灯指引着共产党人突破这白色恐怖的笼罩。年轻有为的毛泽东,实事求是,大胆探索,为党乃至全中国万万劳苦大众寻求出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秋收起义发动后,我方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战斗力的差距、武器的差距、人数的差距以及某些人的盲目自信、大意轻敌使我方节节撤退。这种情况下攻打**,谈何容易。敌人手里是装备尽量的机枪大炮,我们手里却是子弹都供应不上的土枪土炮;敌人有坚固的城墙,而我们只有血肉之躯。攻打**城,无异于飞蛾扑火,以卵击石。苏联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苏联模式行不通,那就自主创新,实事求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革命之路。当时的神州大地,富的是官商地主,穷的是工人农民。既然城市被你蒋介石牢牢控制,那么我们转向控制薄弱农村,先帮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大手一挥,我们去井冈山,去建立我们的革命根据地。我们打地主,分土地。首先推翻压在农民头上的这座大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虽然这火如同星星一般微弱,但是足以为中国革命指出前进的道路!秋收起义的意义并不在于取得多大的胜利,而是在于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同时实事求是也成为我党的一大法宝。 在学习中如何运用好"实事求是"这一精神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值得深思的问题。"实事求是"一词,源自于《汉书·**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指研究;"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后用"实事求是"作成语,告诫人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其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行动,也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也不缩小。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在我们大学校园中浮华之气越来越严重。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崛起读书"的思想渐渐被主流思想而忘却。现在校园中过分关注是游戏爱情,穿着打扮。
  • 5、 电影秋收起义观后感

    1927年,毛泽东作为党中央的代表被派到湖南长沙组织一个运动,这就是秋收起义。这次起义的计划虽然没有被中央委员会批准,部队也受到了严重损失,但从后来的事实中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所走的路线的正确,毛泽东也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军民平等的思想运用到了实际中来。

    【第一篇】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第二篇】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时,部队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而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则有了第一支打出自己旗号的武装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

  • 6、 秋收起义观后感600字

    【第1篇】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一精一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 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 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一产一党一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 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一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一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 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第2篇】

    1924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在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一精一卫的背叛而失败告终。中一共面临巨大危机,因此于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召开重要会议。会议决定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领导秋收武装暴动,夺取长沙,为中一共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影片《秋收起义》讲述的就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整个经过。

    从整个影片中最能感受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是的方面有:

    首先是人民战争思想。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

  • 7、 秋收起义观后感1000字精选

    一部优秀的作品,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许多人看完电影后,心里都会涌现许多自己的看法,有观后感的表达,我们的感悟是非常重要的,观后感中一定要将自己观看的感受做好细致的阐述,写作品观后感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秋收起义观后感,感谢您的参阅。

    秋收起义观后感 篇1

    很久之前就梦想着申请进入党并成为一个党员,却迟迟没有递交申请书,而今天观看秋收起义这部影片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信念!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党初建,由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动派统治的工农革命。

    诚然,党领导人在领导初期翻过一些错误,然而,仅仅通过秋收暴动这场起义,党的最高领导人泽东同志便形成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以之为基础,包围城市,实现革命的目标。秋收起义初期,党中央领导人未意识到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意图通过占领长沙来实现革命的目标,然而,仅仅通过机场战役的失败,泽东同志便敏锐的察觉到晋工程师就等于自杀的形式,不顾党内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克服重重阻力,果断地领导军队撤出该地,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泽东同志这种勇敢并矜持自己正确决定的思想,在党的历史长河中栩栩生辉,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

    秋收起义观后感 篇2

    1924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在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而失败告终。中共面临巨大危机,因此于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召开重要会议。会议决定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领导秋收武装暴动,夺取长沙,为中共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影片《秋收起义》讲述的就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整个经过。

    从整个影片中最能感受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是的方面有:

    首先是人民战争思想。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事力量和经济力,更要比人力和人心。战争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群众而决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的战争。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战争要兼顾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一次来跳动和保持人民群众对革命战争的长期支持的积极性。对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在影片中就有充分的体现:毛泽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严灵芝和樊策青。受毛泽东思

  • 8、 秋收起义观后感模板9篇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难忘的一些影片,随着观看的继续,获得了更多的心得与感悟,将看法记录下来,写进观后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观后感可以帮我们整合从影视作品中所获取的相关知识。如何写出一篇有条理化的作品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秋收起义观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秋收起义观后感【篇1】

    昨晚陪爸爸看《秋收起义》的碟子,再次重温那段青春激昂的岁月,再次被主人公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心中感慨颇多,特作此观后感如下:

    一.救助山伢子

    故事开篇毛泽东以毛委员的身份入场,独自一人前去参加秋收暴动的领导会议,路上他遇见一个少年吹着悲怆的号角,身上衣衫破烂,毛泽东走向前问他怎么回事,少年哇地一声就哭了。原来他的父亲被反动派杀害,还叫他拿三块大洋赎回他父亲的人头。少年哭诉着,毛泽东扶起他,给了他五块大洋,面色凝重地对他说,你要振作起来,要主动拿起武器起来反抗,才能为你的父亲报仇,并告诉他安葬好父亲后可以去找他,一起参加革命暴动。少年点头答应了。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也为他后来坚持走群众路线定下了感情基调。

    二.笑释前疑,显示宽阔胸襟

    毛泽东进入红区,不料却被巡逻民兵当成奸细抓住,押到指挥所,几位起义将领正焦急地等待他到来,突然看到几个士兵对着远道而来的毛委员大声呵斥,顿时怒不可遏,参加暴动的于师长当即命令部下押下去重打五十大板,紧张时刻毛泽东急忙拦住于师长,并微笑着说,这是士兵们觉悟高.积极性强的表现,应该值得表扬,何苦要打板子呢?就这样,那几个手脚无措的起义士兵释去了身上本不该扛负的重担,满脸愧色地出去了。

    一个起义委员会书记,迢迢赶来组织暴动,竟然被误挡作奸细抓住,弄得狼狈不堪,而毛泽东却能一笑了之,设身处地为士兵着想,其勇气和心胸坦荡令人钦佩。这件事表明毛泽东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摆官架子,而且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确保起义的成功发动,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它显示出毛泽东非凡的品格魅力。

    三.坚定不移,力挽狂澜

    起义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这是中国人称之为团圆节的日子,而我们就要在明天发动暴动,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反动派和土豪劣绅不让我们团圆!所以,我们要拿起武器!打倒一切反革命!

    大会在潮水般的掌声中落幕,标志着秋收起义正式打响。

    后来,起义遭到敌人的顽固抵抗,起义军伤亡很大,前

  • 9、 电影《秋收起义》观后感作文

    秋收起义是我党革命历史上一重大转折,为中国革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影片以宏大场面还原历史的真实,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了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伍中豪等历史人物,以血与火的战斗场面再现当年攻打城市屡屡失败和上井冈山开创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电影《秋收起义》观后感800字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 10、 电影秋收起义观后感 多篇

    【爱国电影《秋收起义》观后感】

    1924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在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而失败告终。中共面临巨大危机,因此于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召开重要会议。会议决定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领导秋收武装暴动,夺取长沙,为中共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影片《秋收起义》讲述的就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整个经过。

    从整个影片中最能感受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是的方面有:

    首先是人民战争思想。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事力量和经济力,更要比人力和人心。战争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群众而决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的战争。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战争要兼顾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一次来跳动和保持人民群众对革命战争的长期支持的积极性。对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在影片中就有充分的体现:毛泽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严灵芝和樊策青。受毛泽东思想的阎灵芝反对地主父亲的做法,把自己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农民;樊策青冒着被会被活埋也要跟随毛泽东进行武装暴动。毛泽东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参加起义的人们群众,乞丐蓝顶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毛泽东还帮助细呀儿赎回父亲的头。在攻打下一座城市后,就把当地地主和官绅的土地和财物平均分给当地农民,军队不拿一分一毫。对于想要逃跑的士兵,毛泽东也是仁慈对待。在余洒度想要枪毙逃兵时,被毛泽东及时救下,还给与他们金钱,让他们好好回家生活。为以后人民军队的不断扩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就是毛泽东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在秋收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没有像在余洒渡选择继续攻打湖南的大城市长沙,而是转而向湖南和江西的边界的罗霄山脉进军。他正确分析给余洒渡听,若是攻打长沙,则武汉和广州的反动军队便会在半天之内赶到长沙,而我军在此时却无法很好的还击敌军,而要进军湘赣边界的山区,因为在那里的“三不管”地带,我军既可以整顿好,也可以为日后的武装暴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落后的农村经济上,农村一直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可以不依靠城市而独立发展,这样就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农村又是遭受到压迫最大的地区,农民受到当地的地主、官绅的打压,生活困苦,民怨极大,只是由于没有一个领导人

  • 2019-11-02

  • 2019-10-17

  • 2019-09-20

  • 2023-04-20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11-08

  • 2021-11-09

  • 2019-09-20

  • 2019-09-27

  • 2019-11-06

  • 2019-09-28

  • 2019-11-04

  • 2022-03-23

  • 2022-09-11

  • 2019-11-04

  • 2019-10-29

  • 2021-09-19

  • 2019-10-28

  • 2023-03-27

  • 2019-11-03

  • 2022-12-11

  • 2019-10-28

  • 2021-06-23

  • 2019-11-11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秋收起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秋收起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秋收起义读后感、2024秋收起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