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套利交易观后感 > 地图 > 套利交易观后感,2024套利交易观后感
套利交易观后感

(共 5024 篇)

  • 1、 电影《套利交易》观后感

    电影《套利交易》观后感

    世艺大叔

    内容讲的的是一家巅峰对冲基金公司在投资开发一座铜矿失利,亏损4亿美元后,为了摆脱这个坑,通过财务造假,把公司转卖给一家银行的故事。

    在银行签约的过程中,主角在与情妇幽会的途中因疲劳驾驶发生车祸,致使情妇死于车祸,因为在这个签约关键时期是不能出现任何与公司相关的负面消息,所以主角选择了逃逸,不久警察还是锁定了他为嫌疑人,主角又与警方展开了一番博弈。

    这时的主角一边要经受财务造假给发现的煎熬,又要花精力与警方周旋,这真的是烦的透顶了,加上不久作为公司财务监管的女儿发现了公司财务造假,女儿有面临给吊销财务相关牌照的风险,她就去和父亲争吵了一番,这时的主角好像全世界和在和他作对一样,没有一个人支撑和理解他,所有的压力都是一个人在承受。

    可喜的是最后他还是与银行完成了交易,顺利把公司卖给了银行,在车祸的逃逸上他也通过一流的律师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耐人寻味的是在交易完成后,银行的会计师重新审核公司财务的时候发现了那财务造假亏损4亿,当会计师去向银行家报告这件事时,银行家问会计师看到了什么,会计师回答是亏损都在报告上,这时银行家的回答是: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你也没有看到什么,对不对?

    感想

    1、大资金不是无敌的,也有风险。

    在很多散户看来,大资金可以玩弄散户与鼓掌之间,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大钱有大钱风险,小钱也有小钱的玩法。

    所以我们要找准自己定位,设定好适合自身收益期望。大户还是小散、交易一直股票的时候目标盈利1块还是2块,到达目标盈利后果断选择卖出,离场后涨多少也不要后悔、跌多少也不要庆幸,因为那都不关你的事情了。

    买入股票上涨出现盈利后千万不要幻想能一下子盈利多少倍,这只是你单方面的意淫。

    2、个人和机构面临的问题有时候是一样的。

    电影里银行家在交易之前没有发现基金公司财务造假一样,个人投资者和银行都不知道,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个人投资者知道后会选择卖出基金公司的股票;银行知道后会隐藏、掩饰这一事实。

    所以作为散户的我们也不需要太过于纠结自己在消息处理的能力上,我们只需要专注挑选适合我们交易模式的股票和逐步健全我们的交易模式就可以了,出现适合我们交易的股票我们就交易。

    如果没有,我们也不必降低标准去勉强交易,勉强交易的结果最后多是亏损。

    3、资本市场的骗局重来都没有变过。

    在电影当中出现财务造假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企

  • 2、 观《不道德的交易》有感

    《不道德的交易》观后感

    前半年读到独木舟的一篇小说,名字叫《梦到醒不来的梦》。里面有一位女主角叫顾萌,人如其名,她漂亮、温柔、自尊、天真无邪,她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善得善报,纯真的像一朵花蕾。但现实和社会却毁灭了她,顾萌为了金钱和物质抛弃了男友和朋友,甘心做有钱人家的情人。她说的一些话让我十分惊悚并且难忘。她说: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愿意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这种交易很肮脏,最开始的时候我也像你们所有人一样对那些用青春兑换欲望的人充满深深的鄙夷。但是苏薇,每个人都有一个价码,一千固然不肯,那么五千呢?五千还是不肯,那么一万呢?一万如果还不行,十万呢?一路加上去,总有一个价码可以让你肯。苏薇,无论你怎么看我都好,我不在乎了,比起穷,这一点点自尊,不算什么。

    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物质十分富裕,但精神却越来越贫瘠。穷怕了的人,钱真的可以满足他们的一切,包括青春、爱情、梦想和自尊。他们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钱令他们不择一切手段。

    昨天看了一部美国电影:《不道德的交易》。里面讲述了一个用金钱购买爱情的故事。这部电影是我这个学期唯一一部看得胆战心惊的电影。

    《不道德的交易》由莱恩导演,罗伯特雷德福和黛米摩尔(《人鬼情未了》、《红字》)主演,时长117分钟。其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分别是大卫和黛安娜。他们从高中开始相恋,二人互相爱慕,感情极深,但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二人便开始私奔,并且私定终身。大卫说:人生没有惊险就不是人生。二人在婚后生活中相濡以沫,虽然时有摩擦,但并不能熄灭他们的爱情的火焰。岁月如水,光阴如歌,他们本以为这平淡的一生都会在对方的目光中渡过,相伴至白头,但是生活总是喜欢捉弄人。

    大卫喜欢建筑,是一名建筑师,他的理想就是在二人喜欢的那个地方建一座自己设计的房子。黛安娜是一名房地产销售员,她美丽、开朗、落落大方,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女人。谁想经济危机突然爆发,二人相继失业。两人陷入贫困的泥沼中痛苦不堪。大卫一心想给黛安娜带来充足的物质生活,我去当服务生或者开计程车,我会照顾你。最终二人决定赌一赌运气,舍身一搏。大卫向父亲借了五千元,俩人来到赌城,希望能赢些钱来摆脱困境,甚至实现彼此的理想。

    在一开始尝到赌博的甜头后,二人又很快的输个精光。一日黛安娜看中了一件衣服,但由于价钱太贵而无福去消受。当她满眼喜欢又失落的望着那件衣服时,一个富豪向她搭讪并且愿意买下这

  • 3、 短线交易秘诀读后感

    短线交易秘诀读后感

    书架上还有一些书还没有看过,趁着股市低迷多学习。上几天看完《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后,在11月3日接手看了《短线交易秘诀》,由于我是一个想正在随价值投资之路的投资者,短线交易相对同价值投资有些相左的思想,特别是越看后面越是觉得作者拉里威廉斯对于短线交易崇尚的是趋势投机。我也是带着查理芒格的格栅理论的指导下,才稍微有动力把这本书看完,因为这本书的一些思想真的很难让我坚持看下去,最主要的是短线交易的思想完全和价值投资的思想是相反的。

    书中主要讲短线交易的一些秘诀,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些内容:多空方的解释,主要从美国线来分析;资金的一些管理;交易不能过度;交易的秘诀唯一和价值投资相同的是需要时间,不能有一夜暴富,不过在作者看来,交易的天数在2-5天。交易用到了一些技术分析,这些是我以前有些了解的;还有美国线来看转折点。由于具有价值投资思想的投资者短线交易投机有天生的抗体,特别是这本书推崇的是有效的市场这个观点,市场永远是对的,这个观点对周交易或者日交易者或许是福音,但是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还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不要太当回事,有些思想根本不是对公司的价值分析,而是追涨杀跌,要严格止损,我觉得交易赚钱是天才才能做的事情,而且需要与世隔绝的不受任何干扰,至少交易的时候需要这样。不过有一点值得学习,就是需要耐心,有时候需要休息。所以本书一些章节几乎是跳跃式的看完,没有细心研读,打算把有限的生命和时间花费到分析企业上去,不过对于这些粗略未看的章节做了记号,留待以后闲暇的时候补上。

  • 4、 海龟交易法则读后感(优选范文)

    整体的观感,这种海外著作的译本,在行文结构上往往都略显拖沓。全书的核心在于展示海龟交易法则的内容,但前面花了大量的篇幅,用于描述作者在投资中的一些经历或者是一些与核心内容关联度不高的内容。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全文真正的精华在于222页开始的“原版交易法则”。核心内容包括:

    1、买卖什么:参与哪个市场,文中指的是不同的期货市场,可以借鉴为选择a股,h股,不同的行业板块等。

    2、买卖多少:仓位管理,或者说风险控制。

    3、什么时候买:买入的逻辑。

    4、什么时候卖:包括止损和止盈的时间点。

    5、怎么买卖:交易方式。

    交易的市场:

    由于作者主要投资于各类的期货市场,和我们主要交易的股票市场有神似而非形似的地方。例如不同的期货目标(白银、可可、石油),类似于我们选择不同的股票市场,或同一个股票市场中的不同行业板块。这里的核心点,是要选择有足够流动性的市场/板块。

    我理解背后的逻辑,一个是避免流动性枯竭带来的折价,一个是避免低流动性时交易产生的冲击成本,再则则是高流动性的市场/板块,相对来说交易规则也能更行之有效,避免被非正常交易影响。

    交易的规模:

    核心逻辑是用仓位与波动值相匹配,抹平不同标的之间波动差异,确保大小波动都能对应同样规模的盈亏。目的是为了风控。

    一份持仓的规模=账户净值的2%/(真实波动幅度均值*每手交易对应的人民币);

    以账户净值100万,能接受波动幅度为2%,计划买入中国平安为例,简单计算20日波动幅度的平均值(这里再简化一下计算昨日的波动幅度);

    n=max(9月30日当日最高-当日最低=1.43,当日最高-前日收盘=0.64,昨日收盘-当日最低=0.79)=1.43;

    一份持仓规模=20000/1.43*7626=1.86,四舍五入后,相当于一次可以买入200股。

    风控要素:

    1、单个市场/个股,持仓规模不超过4份。

    2、关联市场/个股(同个板块),持仓规模不超过6份。

    3、松散关联市场/个股(泛定义板块,如食品与酒,医疗器械与医药,大金融等),持仓规模不超过10份。

    4、单个方向(做空/做多),不超过12份,考虑到a股市场都是单边做多,此条暂不适用。

    ps:调整交易规模,亏损超过10%,则下调整体规模20%,直到恢复;这里主要考虑到期货市场的高杠杆,a股市场可以暂不设置。

    买入策略:

    1、20日突破策略;

    2、55日

  • 5、 《纪律的交易者》读后感

    《纪律的交易者》读后感

    最近在看一本讲股票心态的书《纪律的交易者》,发现这本书讲心态的深度还是蛮深的。于是做了些笔记:

    1.你观察到的市场价格变动,会变成融合各种资讯、感觉和情绪的杂烩存放在你心中,此时市场的不再只是单纯的价格跳动,而是存在你心中的一个无形无相的心灵世界。这个心智的世界赢家把它整理得井然有序,而输家则是像垃圾场一样乱七八糟。换言之,股市不是在你眼前,而是在你心里。如果你的知识只能向外看而不能向内看,那一切就完了。

    感言:其实人生也是这样,世界不是在你眼前,而是在你心里。要想拥有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得往内看。

    2.摆在交易者面前的第一个难关,就是他必须认清有两个系统市场,以及自己不是只有一个。但是绝大多数在操作的时候浑然不觉心智世界的存在,以致于当他交易遇到挫折的时候,都误以为是自己使用的方法有问题,而不知道更严重的问题是自己的心理有问题,这就好像赛车手每次输掉比赛以后,总是怪自己的车不好,而从来不检讨自己。

    感言: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多数会认为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够多不够强,而不知道更严重的问题是心态不够健康。

    3.交易者怪这个、怪那个,但是就是不会怪自己的心理出问题,于是乎他在操作的时候总是用偏差的心理去看待市场,拒绝承认他接触到的问题有一大部分其实都是自己心理的问题,如果我们拒绝承认,拒绝接受每一个时刻的完美性质,就是拒绝接触自我改善所必需的资讯。所谓每一个时刻的完美性质就是指当下(看盘或操作的时候)我们遇到的种种技术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其实不是分开的,而是结合得非常完美,而差别就在你看得到看不到而已。

    感言:我们怪别人、怪社会,就是不怪自己的心理出问题,外在世界遇到的问题其实大部分是我们自己心理的问题。

    例如说:向上突破某个关卡买进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害怕买在比较贵的高点的恐惧,而这个恐惧感就是突破关卡买进法的副产品,你必须去正视这个恐惧,用心智系统去解决恐惧,而不是用技术系统去解决恐惧!如果你总是想要换个操作法去解决心理问题,就好像得了心脏病的人去吃治疗胃病的药,这样你的心脏病永远不会好。

    感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去正视我们的恐惧,用心智系统去解决恐惧,而不是用技术系统去解决恐惧!心智系统,意味着我们要往心内去看,去认清恐惧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技术系统指的是,我们在心外的世界去做很多的事情来防备我们的恐惧,比如交

  • 6、 《重塑市场交易心理》读后感1000字

    《重塑市场交易心理》一书由brett n.steenbarger 所著,是一本将心理学和投资学融为一体的著作,给我们打开了新的世界大门。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重塑市场交易心理》读后感1000字。

    交易是生活的缩影。

    01

    作者布里特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他为客户提供咨询和治疗。同时,他参与市场交易将近20年。通过多年的实践,他发现无论参与何种工作,人们都面临着和交易者相同的问题模式。即当最小化痛苦和最大化快乐的感情风险管理策略没能成功指引生活中的风险-回报模式时,问题模式就()会出现。原有的问题解决策略失效后,如果不能找到新的有效策略,人们将长期处于无意识的重复之中。

    02

    作者尝试在不同行业客户的心理治疗方案与纷繁复杂的市场交易策略之间找到共鸣,通过解构人性中的共性,帮助读者识别自己的成功模式与失败模式。

    全书一边描述作者与客户之间的故事,诸如多样的身份、独有的特征、棘手的问题、耐心的疏导、精准的策略、连续的巩固等等,娓娓道来,扣人心弦。一边结合交易中遇到的各色问题,如失速的头寸、匆忙的准备、局限的视角、模糊的策略,林林总总,发人深思。本书读来就像是一本短篇故事集子,但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解决生活与交易中问题的要点。

    03

    首先,确立解决方案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作者治疗了许多无法坚持戒烟计划和减肥计划的患者。问题不在于戒烟、减肥或者是交易本身,根本上说是他们无法坚持任何需要努力和决心的行为。勇敢的剖析自己,评判每次成功与失败,找到失败的原因,重复成功的模式。

    其次,置身于观察结果之外。当你觉得别人活着市场毫无理性时,你很可能是没读懂他们的语言。譬如市场,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价格波动是市场参与者情绪的直接反映,毫无理性的价格波动殊不知一直在向你狂喊着它的语言,你必须要激活内省,根据逻辑和推理读出市场的元信息。这时候,作者引出了本书两个重要的概念。内省就是能置身事外,平静观察形势的那部分自我。如禅定一般,内省需要多加锻炼培养。关键在于濒临厌倦的时候坚持隔绝感觉、深呼吸和集中精神。作者强调当身体想活动,头脑开始走神,自己觉得不能再坚持沉思的时候,在坚持几分钟,就会发生极不平常的事。元信息,譬如夸一个人善解人意时,一般是指善于读懂别人的元信息传递,典型的形式有身体语言、语调、潜台词等。我们所说的技术分析,主要就是试着读懂市场传递出的元信息。置身于观察结果之外的落脚是要

  • 7、 《海龟交易法则》读后感2000字

    周末读了一本书《海龟交易法则》。

    这本书翻译的也不错吧。到目前为止,我接触到的,和钱打交道的书还都挺通俗易懂的,就连一本教材《经济学原理》也都不难。可能是我运气比较好,没把看这一类书的热情扼杀在摇篮里。

    书中的背景,是当时两个金融大鳄在争论一个问题:「交易者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然后他们就搞了一场「海龟交易实验」,选了 13 个人,用 2 周的时间给他们传授了一些交易的理念和法则。最后给每人一部分钱让他们进行了 4 年的交易。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 13 个人中最成功的那位,叫柯蒂斯费思。书里介绍的就是他们被传授的理念,和这个海龟交易系统的各个法则。而至于为什么叫海龟,书中说是因为这两位金融大鳄在争论的时候,正是在一个海龟农场里进行的。

    这个背景听起来蛮神奇的。而书中介绍的具体的方法,我自然没去实践过,也就没法说有没有用处。但是古人云开卷有益嘛,每读一本书,都有这本书的意义。而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量化」。

    所有人都想在市场上赚钱。怎么才能赚钱?怎么才能不亏钱?这两个问题,应该是所有参与市场的人都一直在上下求索的。也包括我自己,为什么读这本书,往最直接了说,不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嘛?

    但是市场里的钱的总量是几乎是恒定的,至少在短期内是恒定的。政府不能无节制的印钞票吧,印的太多可就乱套了。总量恒定,想要有交易,那就一定得有买卖双方形成的价格波动。这些价格波动是怎么产生的,在行为金融学里认为,影响买卖因素的是人类认知和心理。

    举个例子比较好解释,比如「老板电器」迟迟不发中报,它的持股用户面对「浙江美大的中报超预期」这个事实,有一部分人会认为,老板电器的业绩应该会不好,不好的原因是浙江美大抢了它的市场份额。而另一批人会认为,同样是家电行业,同样是做厨电的公司,同行都混的不错,那老板电器的中报应该也会不错的。

    你看,这就是明显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看好的那一批人,也许就愿意买入一些股票或者继续持股,而不看好的,就会抛售掉一部分。因为有认知上的差异、心理上的差异,就有了价格差异,也就有了交易了。

    而自己作为参与者,自己也是人啊,也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认知高度。那怎么保证自己的水平比对手盘要高呢?

    不说比对手盘认知高多少,就书里提到的几个情绪陷阱就很难避免:

    比如损失厌恶、处置效应这一类。亏 1000 块比少赚 1000 块难受的多。然

  • 8、 《重塑市场交易心理》读后感范文

    作者布里特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他为客户提供咨询和治疗。同时,他参与市场交易将近20年。通过多年的实践,他发现无论参与何种工作,人们都面临着和交易者相同的问题模式。即当最小化痛苦和最大化快乐的感情风险管理策略没能成功指引生活中的风险-回报模式时,问题模式就会出现原有的问题解决策略失效后,如果不能找到新的有效策略,人们将长期处于无意识的重复之中。

    作者尝试在不同行业客户的心理治疗方案与纷繁复杂的市场交易策略之间找到共鸣,通过解构人性中的共性,帮助读者识别自己的成功模式与失败模式。

    全书一边描述作者与客户之间的故事,诸如多样的身份、独有的特征、棘手的问题、耐心的疏导、精准的策略、连续的巩固等等,娓娓道,扣人心弦。一边结合交易中遇到的各色问题,如失速的头寸、匆忙的准备、局限的视角、模糊的策略,林林总总,发人深思。本书读就像是一本短篇故事集子,但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解决生活与交易中问题的要点。

    首先,确立解决方案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作者治疗了许多无法坚持戒烟计划和减肥计划的患者。问题不在于戒烟、减肥或者是交易本身,根本上说是他们无法坚持任何需要努力和决心的行为勇敢的剖析自己,评判每次成功与失败,找到失败的原因,重复成功的模式。

    其次,置身于观察结果之外当你觉得别人活着市场毫无理性时,你很可能是没读懂他们的语言。譬如市场,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价格波动是市场参与者情绪的直接反映,毫无理性的价格波动殊不知一直在向你狂喊着它的语言,你必须要激活内省,根据逻辑和推理读出市场的元信息这时候,作者引出了本书两个重要的概念。内省就是能置身事外,平静观察形势的那部分自我。如禅定一般,内省需要多加锻炼培养。关键在于濒临厌倦的时候坚持隔绝感觉、深呼吸和集中精神。作者强调当身体想活动,头脑开始走神,自己觉得不能再坚持沉思的时候,在坚持几分钟,就会发生极不平常的事。元信息,譬如夸一个人善解人意时,一般是指善于读懂别人的元信息传递,典型的形式有身体语言、语调、潜台词等。我们所说的技术分析,主要就是试着读懂市场传递出的元信息。置身于观察结果之外的落脚是要你做到冷眼旁观,不急于执行,观察、分析形成逻辑思路。

    再次制定策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项交易,都应该看做是一笔生意,要制定目的性很强的计划,把注意力集中到开始、进展及退出的过程中去。工作生活也是如此,(fsir)你是否时时感到进取心受抑

  • 9、 《海龟交易法则》读后感800字

    对于我这个看上去就不会翻云覆雨的人来说,看这本书无疑是对我怀疑智商有一个很好的借口,里面有很多专业名词,经常穿梭于赌场或者股市的人,应该更容易理解些。

    这样一本书,还是让不同的人从中能学到不同的知识。

    第一点,找到期待值为正的完整系统

    他没有说正确或者结果好的系统,而是通过概率的描述一个结果。

    举个例子,一个硬币,投正面和反面的概率都是有的,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方法让投硬币正面为上概率增加,且它增加的概率稳定,且投反面的概率浮动可控住在一定范围内,则为期待值为正的系统。

    第二点,更简单了,坚持盘它

    坚持不懈的去贯彻你信仰的系统,特别是在结果偏好不好的情况下,更需要给予信心,这个说起来很容易,对于现在各种信息擂台赛对垒的情况下,能始终如一的坚持,是非常了不得的。

    你要抛弃一定要赢的自负心理(我恍然发觉我一直都有这种心理)

    要一直对你认可的系统有信心。

    不要受其他利好的信息干扰,不要对它做出一点点改变,坚持不懈的贯穿它的原则,坚守规则性-成功的一个关键。

    第三点,及时止损

    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很多人在面对损失时,都寄希望于它能再度回升,以减少损失,但更多情况下,市场会一损再损。

    这里提到一个词沉没成本,即为前期项目投入的资金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往反方向发展,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不是之前损失投入多少钱,而是重新计算投入产出比做决定。

    切不可一直抓住沉没成本不放,这样你只会损失更多沉没成本。

    第四点 失败最可怕的是什么

    这好像是个病句,大家对失败,成功,不自觉的会划分两种态度,失败不可怕,不断的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恐惧导致再也尝试不了的决心。

    为什么一些励志的书籍这么热血沸腾,因为让人看到了希望,不要在失败中磨灭掉你的信念,你的决心,就像我一样,始终徘徊在失败中出不来,失败之地也可以绽放一朵花来。

    最后,本书升华了一下,一千人有一千人生活方式,社会已经为我们展现不同行业成功的典范是如何的。

    那你的成功意在哪里?不是嗅着金钱去寻找道路,而是先有了道路,在道路尽头找到金矿,亦或没有发现金矿。

  • 10、 《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读书笔记

    《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是近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之一,我一直喋喋不休的“晨间笔记”就是受此书的启发而来,在我公众号及朋友圈里我安利了很多朋友们,同时在我的写作群里也是群友必读之书,头条号:采蜜人生 作者:@洪颖 就是阅读此书的朋友其中之一,前些日子看到其在她公众号:采蜜人生 (上面有很多安静认真原创文字,安利一下!)上分享了《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的读书笔记,分享的比我写的好太多,没有读过此书的朋友们阅读此文基本上可以掌握本书精要,因此征得其同意,将此文分享给大家,感谢@洪颖 童鞋的分享,以下是正文:

    我算个女文青吧,本科学了中文,自认还是有些文采的,也愿意写点东西,但坏就坏在后来又修了个新闻双学士,而且毕业后进了新闻媒体,一干10多年。再回首发现文思、创意皆无。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学新闻时最崇尚的是海明威“冰山一角”式的写作风格,讲究用短句,用最简洁的文风,表达文字背后的深邃意义。又学了新闻的5个w、倒金字塔等等的新闻写作方法,之后10多年都在这么职业的写,到去年辞职,想自己写点东西的时候,才发现文思枯竭,连思维角度都已经新闻化了。

    这也就是《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创作陷入瓶颈,创造性自我迷失,该怎么办?庆幸自己在瓶颈期读到了这本书。这本书是在我加入一个自由写作群之后,素未谋面的群主@北方胡子推荐给我的,@北方胡子还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和我一样在读过之后,都给@北方胡子发来了感谢之词,感谢他推荐的这本书帮助我们大家找到了写作快乐的感觉,同时也对自我有了重新的发现。感谢@北方胡子!

    另外要补充一下,这本书目前几大图书销售网站上已经没有现货了,我是从淘宝上买了复印版。听说出版社准备重新出版发行这本书呢。

    《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英文书名the artists way直译应该是《艺术家之路》(哈哈,如此译确实没什么创意~),书还要一个副标题《卡梅伦夫人的心灵修行路》,英文原文为 a spiritual path to higher creativity,直译为通往更高创造力的灵修之路。

    作者茱莉娅·卡梅伦,目前能查到的个人资料不多。在其书中,提到她写过戏剧、小说和电影剧本,拍过故事片和电视节目,还写过短篇小说,写过诗。在其书里曾提到她写下过《迈阿密风雨》(miami vice)剧本,曾为《滚石》、《纽约时报》等报刊写稿,担任特约

  • 2019-11-12

  • 2022-02-18

  • 2022-02-25

  • 2022-04-16

  • 2022-04-18

  • 2022-04-18

  • 2022-03-14

  • 2022-04-06

  • 2022-04-01

  • 2022-03-02

  • 2022-02-19

  • 2022-07-08

  • 2022-02-25

  • 2022-02-26

  • 2022-03-01

  • 2022-03-03

  • 2022-12-03

  • 2022-12-13

  • 2019-11-04

  • 2022-03-01

  • 2022-02-28

  • 2022-08-30

  • 2022-03-22

  • 2022-07-0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2-14

  • 2022-04-06

  • 2022-04-06

  • 2022-04-02

  • 2022-04-05

  • 2022-03-31

  • 2022-03-31

  • 2022-02-23

  • 2022-02-25

  • 2022-02-28

  • 2022-03-03

  • 2022-07-05

  • 2022-07-13

  • 2022-02-15

套利交易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套利交易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套利交易观后感、2024套利交易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