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走进心理学读后感 > 地图 > 走进心理学读后感,2024走进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走进心理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走进心理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走进心理学读后感推荐
走进心理学读后感

(共 4684 篇)

  • 1、 《对伪心理学说不》读后感

    听的时候感觉绕得很远,一直在说科学思维或是科学理念,而真正的心理学内容鲜有涉及,于是很好奇,这究竟是本什么书。通过延伸阅读,得知这本书的英文名叫《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直译过来就是如何直面心理学,或是如何直接思考心理学。与之相比,中文译本这个书名起的是些微哗众取宠了。但其内容上总体是为心理学的科学地位正名,让读者沿着科学思路去看待心理学,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说起心理学我们好多人可能没有接触过,但是没听说过小崔得抑郁症的人不多吧?还有每年的4月1日,好多人想起的不是愚人节,而是18年前的愚人节当天,张国荣给我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跳楼自杀,后来大多数媒体都报道哥哥是因为患抑郁症才自杀的。

    有没有明明给门上了锁,却总是担心自己没有锁,反反复复走了又回来,确认这锁到底锁上没有?有没有总是觉得手没有洗干净,反反复复洗了又洗,洗完又觉得毛巾不干净,风干!有没有觉得别人总是在谈论自己,自己一过去他们就都装作若无其事?有没有总是睡不着?有没有觉得“总有刁民要害朕”?其实这些可能都是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在刚开始的时候不太严重,也没有生理反应,所以要么是不被重视,要么是羞于启齿,总归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等到比较严重了,有了生理反应了,治疗难度也就大了。

    我们国家这些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了。比如每所小学都要求有专门的心理矫治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比如每所监狱都有若干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比如每当大灾大难搜救基本结束后,都会派驻一定数量的心理咨询师对受灾群众以及抢险救灾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应激反应对其身心的负面影响。还有就是近些年我们看到的港片中,有很多警务人员在经历重大变故后都要例行接受心理疏导,是否能够回归岗位需要警队指定的心理咨询师的评估意见。

    其实大部分心理问题在早期,是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心理矫治取得良好的效果,未必都能发展成我们闻虎色变的抑郁症的。

    辛弃疾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辛弃疾之后,又有宋人方岳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现如今生活压力如此之大,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在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会觉得情绪低落,大部分人会通过自身调节走出阴霾,轻装上阵,但总有一些人经历很长时间也未必能够走出来。有没有心理问题,找心理咨询师做个量表,科学会告诉你答案

  • 2、 社会心理学(第8版)读后感(3)篇

    读完纸质版《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第11版)简要列出修正十大偏见认知

    1.原有的偏见:面对有难度的事情会不想直接面对,以自我安慰的方式来逃避。

    修正后的看法1:其实是一种自我妨碍行为。

    论述1:人们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绝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我并没有真的失败——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当我们在情境中无法行动或是遇到行动的倦怠期时,一定要明确清楚预防自我妨碍式的安慰,可以达到当下情绪的极致状态以走出来,不能把放弃当作休息,要扛下去,否则前功尽弃会有功亏一篑的情况。

    2.原有的偏见:人多力量大与法不责众。

    修正后的看法2:群体效应显示的人多未必力量大以及法不责众。

    论述2:很多人应该都感受过旁观者效应,群体中的人责任分散,与群体懈怠(群体中的个人减少努力)一致,当个体处在一个大的群体之中或者身穿有隐蔽作用服装时,会分心,体验到一种匿名性,其结果就是自我察觉和自我约束减弱,面对积极或消极的直接情境因素的反应增强。所以,在群体中我们自己的思考变少,容易情绪高昂或波动且产生从众行为。

    3.原有的偏见:不屑于“颜控”之类的措辞,坚信日久见人心。

    修正后的看法3:其实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外在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存在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

    论述3: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美的就是好的),吸引力很重要的在假设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来谈论的,并不是任何时候吸引力都比其他特质重要,根据首因效应,吸引力对第一印象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短暂,所以,第一印象就更重要了。

    4.原有的偏见:拒绝别人不太好。

    修正后的看法4:懂得拒绝别人,所有的说服都有方法,有时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套路来得总比你的反应快。

    论述4:登门槛现象,对一个小行为的承诺可以让人们更愿意做一件更大的事,当你答应第一次之后,答应第二次看起来就显得很容易很顺其自然了。相反,如果你先拒绝了一个大的请求,这时马上提出一个小的请求,处于之前拒绝行为的内疚,你会接受小的请求。另外,如果你坚决地避免了所有请求,对方肯能会用互惠原理来对付你,怎么样,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相信在很多销售面前都遇到过吧。

    5.原有的偏见:想清楚了再去做。

    修正后的看法5:我们常规的思维是态度决定行为,或许反过来想更厉害。

    论述5:行为也影响我们的态度,当行为

  • 3、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读后感(3)篇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读后感 第(1)篇

    了解下(๑• . •๑)

    首因效应:抓住第一印象的好机会名片效应:在第一时间拉近双方心理距离情绪效应:第一次见面小心情绪传染亲和效应:以亲和虏获人心身体语言定律:洞穿对方最真实的想法“7/38/55”定律:衣着服饰中的大学问

    “7/38/55”是人们在给别人第一印象时传递的各种信号所占的百分比。人与人交流时,相互传递的信号主要有三种,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恶阿尔伯特·马哈宾博士称其为3v:视觉信号(visual)、声音信号(voice)以及语言信号(vocabular)。

    诙谐效应:幽默是最生动的语言瀑布心理效应:不该说的话不乱说费斯诺定理:与人交谈,多听少说雷鲍夫法则:尊重对方,态度谦和

    最重要的8个字是:

    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最重要的7个字是:你做了一件好事 

     最重要的6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最重要的5个字是:咱们一起做 

     最重要的4个字是:不妨试试 

     最重要的3个字:谢谢您 

     最重要的2个字:咱们 

     最重要的1个字:您

    欲抑先扬定律:先表扬后批评的迂回策略态度效应:待人如待己,友谊更长久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投射效应: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投其所好定律:迎合其喜好,最受人欢迎换位思考定律:关系紧张时,多体谅对方自己人效应:建立相似性,加固可信度南风法则:与人打交道,须以情动人刺猬效应:距离产生美约哈里之窗:恰如其分地暴露自己留白效应:给别人留下适度的空间交往适度定律:对人太好也是错跷跷板定律:人际交往收支平衡犯错误效应:完美的人未必讨喜三明治效应:变批评为美味赞美效应:人人渴望被赞美雪中送炭定律:为落魄的朋友送一束阳光互悦机制:喜欢是相互的飞轮效应:不要害怕刚入职的困难蘑菇原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

    专精定律:做事情要全神贯注,集中于一点,努力探索终将获得成就

    卢维斯定律:谦虚地听取周围人的意见权威效应:别被“权威”迷惑了双眼

    权威效应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那种“言由人定、人以位重”的观念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能随意效仿或者随大流,应该时刻保持清晰、理性的头脑。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自己的情绪鲶鱼效应:竞争有利于更好地生存青蛙法则:职场竞争时刻都在发生

    青蛙对眼前的危险看得一清二楚,但对于还没有到来的危机却置之不理。

    马蝇效应:直面晋升竞争,它将激发你的潜能共

  • 4、 对伪心理学说不 读后感(3)篇

    扫盲读物,简单写一下各章的小结:n科学家通常所说的一个可解决的问题是指一个可验证的理论。可验证的理论,在科学上的定义是非常特别的:是指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如果一个理论不可以被证伪,那么他对真实世界毫无影响,也因此就毫无用处了。心理学界充斥着种种不可证伪理论,令其深受危害,也是造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好的理论是指那些作出具体预测的理论,也因此他们具有很高的可证伪性。越是具体的预测,一旦得到证实,给理论提供的支持就越大。简而言之,可证伪性原则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并非所有理论的验证及证实都是一样有价值的。可证伪性越高、预测越具体的理论被证实了以后,就越能被人们所接受及重视。即使预测不被证实,证伪对理论的发展也是有用的。一个被证伪的预测显示其理论依据必须被抛弃,或被依据实征数据来加以修正。如此一来,被证伪的预测还是有用的,因为它促使理论作出调整。正是通过这种调整,像心理学这样的科学才能更加接近真理。第三章,操作主义及本质主义 不过,博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n操作性定义是指,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操作,给一个概念下出来的定义。确保一个理论具有可证伪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要弄清楚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是否具有操作性定义,以及该操作性定义是否具有良好的可重验性。操作性定义是科学知识得以公开并接受检验的一个主要机制。通过这样定义下来的理论概念被公布于众,可以任由所有人去重验——不像直觉性定义是一种非经验性的定义,只属于个别个体所特有,因此无法公开的让其他人去验证。由于心理学所使用的术语都源于日常话语,向智力、焦虑等,因而许多人对这些术语的含义都会有预先惯用的想法,所以对这些术语进行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常常得不到人们的认同,认为是多此一举。其实心理学跟其他科学一样,也是需要对其数据进行操作性定义的。然而,人们往往不这么想,他们经常要求心理学去回答一些本质主义式的问题,却对其他科学不作如此的要求。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够回答这类一成不变的终极性问题。心理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其操作性定义也是在不断的修改之中,以至使其理论概念能更加精确的反映世界的本貌。第四章 见证和个案证据 安慰剂效应和神奇兰迪n个案研究和见征叙述在心理学的研究初期还是有用的。因为那时我们去发现可以进行研究的现象和变量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个案研究在早期的理论形成前的科学研究结论是有用的,但是在研究的后期以及对提出的理论进行特定

  • 5、 积极恋爱心理学读后感(3)篇
    积极恋爱心理学读后感 第(1)篇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包括如何恋爱,如何拥有幸福的婚姻等等。积极恋爱心理学,挺有趣的,从一些男女角度思考思考如何恋爱;如何战胜自己的消极心理,积极主动的恋爱;制作一份专属自己的择偶计划等等。

    一有感觉是一种能力,找不到感觉怎么办

    二积极恋爱

    积极情绪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更高,本身有着更多的自信

    影响幸福三因素

    5年后——各自承担的角色。

    幸福七标准

    1.彼此了解对方的过去。

    2.彼此在空间和时间上是透明的。

    3.彼此在经济上是透明的。

    4.相互是欣赏和尊重的。

    5.相互获得双方家人的认可。

    6.在家庭角色的分配上达成一致。

    真正的爱,就是接纳、认可、欣赏、呵护、信任、理解、允许,这些都不是对方给自己的,而是自己心里本来就有的。因为有爱的人才会积极,才会愿意打开心接纳、认可、欣赏、呵护、理解、信任。

    如果人们表现得像更开心一样,就真的会更开心;如果人们表现得更坚强,就真的会更坚强;如果人们表现得更自信,就真的会更自信。

    积极恋爱心理学读后感 第(2)篇

    如果让我选择这一生怎样来度过,我希望是感恩。

    打算回头抽出时间把这本书做个知识的思维导图,因为看完一遍以后你会发现好东西太多,很难一遍就全部消化。

    但是在这里就我读了这本书以后的收获谈一下,希望你们有时间也能看看这本书,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我可以赠送一本。

    作者许是心理学专业人士,所以里面有很多的专业技巧,但作者都通俗易懂的诠释出来了。至于比如“情绪宣泄”的技巧背后的原理,也许有些读者看了会不明白,但没关系,可以先试一试,如果觉得有效那么可以继续用,如果觉得无效不理便罢,若因为一次小小的尝试可能会收获到心理上的不小受益的话,我觉得是值得的。

    现在市场上两性关系的书籍太多太多,以至于玲琅满目却让人无从下手,尤其是众多的读者也会如我一样在面对这么多的作者,看着名字不熟悉,也不知道该把有限的时间如何挑选出更好的来。这里我建立,挑书需谨慎,因为两性关系类书籍大多都是抽象的语言概括,道理一说就是一箩筐。且不说作者是否表达到位,读者对文字的理解也是建立在自己的旧有知识体系上的。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幢房屋,不选择的吸收会导致我们的房屋架构乱且杂。等到发现搭歪了,某部分有问题了,可能就要把有问题的部分抽出来。但是这个发现极为的艰难,一旦某个知识被认同进去以后,我想,自我怀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

  • 6、 别说你懂心理学读后感(3)篇
    别说你懂心理学读后感 第(1)篇

    这本书其实比较像教科书、虽然有例子、但读起来、还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书中的心理学定理有部分还是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看猴子、因为有了手表而成为猴王、但又因为拥有太多的手表、而失去了准则、被新的猴子代替。)

    (其实这个效应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吧、故事很简单: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不因为别的原因,就因为相互扯后腿的缘故。)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1]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心理学是门难懂的艺术、但又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就是他的魅力吧。

    别说你懂心理学读后感 第(2)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心理决定着一个人的想法,也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总结一下本书中,那些对自己有所启发的定律:

    1.巴纳姆效应:充分的认识自己。

    2.手表定律:找到最重要的唯一准则。

    3.韦奇定律:不要让别人左右了自己的意志。

    4.过度理由效应:发掘外部原因下的内部原因。

    5.约哈里窗户理论:(公开、盲点、隐私、隐藏潜能)开发自己的潜能,和他人保持适当的认知距离 。

    6.焦点效应:适当的给别人表现的机会。

    7.沟通位差效应: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

    8.改宗效应: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要趋炎附势。

    9.瓦伦达效应:调整好心态,注重过程,但不要强求结果。

    10.踢猫效应:管理好个人情绪

  • 7、 《销售中的心理学》读后感

    《销售中的心理学》读后感

    通读了《销售中的心理学》一书之后我了解了本书的作者博恩。崔西一位首屈一指的关于个人成长的权威人士,在成功学、潜能开发、销售策略及个人实力发挥等各方面拥有独树一帜的心得的伟人。也许是我个人的悟性太低还是没有那种天分,只从本书中得知了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仅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而且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丰富的谈资储备。

    上周接到一个郑州市关于医疗及电镀污水处理的客户询盘,应客户要求,我和宋经理带着我们公司近期正在调试中的两个相关工程的工程概述及我们公司的相关资料去拜访客户。如期到达客户的公司接待我们的是我从开始一直联系今迈公司环保部专员王女士,她大概有二十四五岁见面后简单的聊了一会她就看我们带过去的一些资料,之后便简略的询问了我们污水处理的一些反应原理,虽说年龄相仿但经验还是略有差距,再加上主客之分,我和宋经理在与她的交谈中已经略显青涩。随后王专员带我们便引见了梅经理。谈话时间不长便草草结束。我们约定两天后他来我们公司参观考察,我们临走时他也许是不想给自己留下一个问号或许是真的憋不住了,便捎带着问了一句:你们是不是刚刚进入公司工作? 回到公司后一等二等却再无音讯,心中满是疑惑why?是因为客户最近比较忙?客户出差了?客户老婆生孩子了?阅读了《销售中的心理学》我再也不用那些骗鬼的理由来自我安慰了。我终于知道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给的客户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的衣着穿戴甚至发型都必须趋于商务化,给你的客户一种职业感、专业度、成熟度、干净舒服利落;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即便你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每天早晨你也一定要告诉自己:俺中!俺行!俺可以!俺是最棒的!俺最牛b!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的行为举止要落落大方,从初见客户与客户握手开始,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你个人的感觉。见面握手时要带有适当的力度让客户从所有不相干的事里云游回来。保持一个舒服坐姿(站着的话证明要么客户有事要么不愿意这个时候与你谈论)不要交叉你的双手或双脚并打开你的双肩这样会让对方感觉更愿意接纳你,如果客户坐下之后保持了一种交叉的封闭状态,那你就需要打开客户的心扉,你可以选择递上一张你的名片打开客户交叉的双手之后,就可以开始你们的谈话了。

    谈话首先要保证有话题可谈,这就需要你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你首先就得对你的产品有很好的了解,暂且不说能

  • 8、 阿德勒心理学读后感:拥有失败的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是由阿德勒所著,是讲述个体心理学问题的著作,对于今天的我们很有帮助,帮助我们走出世界。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阿德勒心理学读后感:拥有失败的勇气。

    这几周一直在读日本哲学家、心理咨询师岸见一郎先生解析阿德勒心理学的书。《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接受幸福的勇气》、《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

    前三本比较简单易懂,尤其是前两本,以对话的方式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地讲解阿德勒心理学的精髓,读起来很轻松,假期里花上一天时间,就能读完一本。最后一本比较艰涩,包含更多思辨、推导的过程,很适合在读完前三本后,细细反复钻研,学习阿德勒和岸见先生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最后一本是真正授人以渔的。

    01

    目的论,而非原因论

    对于阿德勒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大概和我一样,感觉比较陌生。但如果说起弗洛伊德、荣格两师徒,却几乎无人不晓吧。阿德勒是与这两位齐名的世界三大心理学家之一。常有人误解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其实他们是平等的同事关系。

    与弗洛伊德凡事从幼年经历中寻找原因的原因论不同,阿德勒提倡的是目的论。

    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决定论。因为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除非我们使用时光机穿越回过去,否则过去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岂不是束手无策吗?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遇到一些困难就拼命去原生家庭里找问题,把一切都归咎于儿时父母的养育方式,却越深究越觉得无力、无奈,只剩自怜自艾,而毫无建设性的行动了。

    就像我们生病了去看医生,医生研究了半天,把为什么会生病都说透了,就是不提供治疗方案,对治疗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岸见先生认为,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或说决定论,其实会使人陷入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

    与此相反,阿德勒的目的论相信人的自由意志,认为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没有必然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经历,以及此时此刻的自己,决定要过怎样的生活。

    为了解释目的论,阿德勒举了脸红恐惧症和广场恐惧症的例子。

    通常我们会以为患有广场恐惧症的人,是因为害怕见人,害怕被众人瞩目,才选择一个人躲起来。但阿德勒从目的论的角度解释这种行为,认为患者恰恰是因为担心自己在公众场合,无法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无法接受自己不是世界中心,而选择了从一开始就逃避到众人中去。而广场恐惧症不过是逃避的手段,为了逃避这一目的被患者需要。

  • 9、 中学生心理学电影《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中学生心理学电影《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看了一部美国非常励志的中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电影《叫我第一名》,一听这个影名,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一部有关儿童成长发展的电影。虽然以前看过听过那么多关于心理发展的案例,但是当周六闲暇观看时,随着影片剧情的深入,我还是被这部电影所讲述的精神所震撼,这部电影所表现的生活态度也让我这颗已经茫然浮躁的心突然静了下来,这部影片介绍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主要是讲述一名患了妥瑞症的男孩如何乐观坚强地应对自己的病症,最后实现自己理想的故事。主人公的人生理想正是我此刻正在从事着的神圣职业教师,所以,在教师的立场上,似乎看到了更多让我感动的东西。 影片中的布莱德去应聘教师时,满脸的渴望与期盼,在他心里,这不是一个谋生的职业,而是自己必定要实现的理想。校长首先问他是不是以前有一名老师深深地影响过他,所以他这么想当一名教师。他想起了中学时代,那个在众人面前给他一个解释机会的校长。那个最后让同学们看他的眼光不再充满鄙夷和嘲笑的人。是啊,一名立志要做老师的人总是有一个以前影响过自己的伯乐。而这次面试,让历经挫折的布莱德最后当上了老师,还是二年级的老师。 他经常变换装束来扮演不同的主角,给学生讲解知识时幽默诙谐,他常常扮演那个最笨的人,而所有答案都让聪明的学生讲出来。他自己饱尝个体差异给自己的带来的影响,所以,他对每个孩子都有用心平等的心态,不管是身患重病的海瑟,还是顽劣成性、不喜欢学习的汤玛斯,他都悦纳了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予他们。 当我看见他求职道路的坎坷,我就暗自庆幸自己在实现理想时还比较顺利。当我看见他充满智慧地帮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我就在想,我也要向他学习,去坚定不移地践行自己的从教初心。当我看到每一个小朋友都很喜欢他时,我就想到每次用心地为学生付出时,他们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那些纯真的眼神里对老师纯真的依赖和爱。很多共鸣,很多感动,随着剧情铺陈开来,让我充满笑意地看着,眼角又不留意有些湿润。 我想到本科时,我们的班级口号是为中国而教,初次穿上印有这句口号的班服时,心中那种神圣感和使命感让我感到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多么光荣。再后来毕业后真的成为了县中学的一名教师,全村人都知道了,我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有那么光荣,感觉大家看我的眼神都是闪着光的,我居然不止一次地想到那句有些老套的话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后来我越来越明白,那是全村人
  • 10、 《家庭心理学》读后感:生活能看懂多少?

    生活能看懂多少?

    ——《家庭心理学》读后感

    原创 翟光军心理工作室

    作者 王玫

    指导者:翟光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学习教练。

    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是一颗小草,在每一个家庭都是一颗苍天大树,在生活中扮演着个种角色,为了利益还要戴上形形色色的面具,但是一旦回到家了,就可以扮演正真的自己,家永远我们心中的灯塔,是我们避难的港湾,以前老公总是说个我很强势,遇到问题会大吼大叫,我自己常常也会抱怨,直到这些年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跟事情多了,我学会了时常会反思,像老师说的那句:那又怎样?我个人认为家庭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沟通交流的时间少了,导致我们都不了解对方想的是什么,我们的生命就那几十年,要学会珍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学会生活。

    夫妻在决定在一起生活的时候,肯定是看到了对方的优点,夫妻间闹矛盾也不可能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不管谁对谁错,有一方要做出让步,承认错误并发现错误,偶尔发泄一下小情绪就可以,女人偏感性,更偏向被爱,被重视,男人大多偏理性,更多的是要被尊重,双方都要学会让一步,父母总是吵架,家庭的氛围也会受影响,孩子的心灵也会有阴影,遇到冲动的时候先仰头3秒,冷静,看看有没有必要在继续。所谓冲动是魔鬼。

    夫妻是没有血缘关系最熟悉的陌生人,说它熟悉是天天同床共枕生活在一起,说它陌生,没有任何关联的2个人相结合,夫妻不是1+1等于2.而是0.5?0.5.各自要放弃一些,每一个人性格不一样,相处模式也是不一样,人都是会把自己的优点放大化,缺点缩小化,甚至看不见,而抱怨对方性格不好,想长久的生活下去,没有谁要管着谁,各自尊重,扬长避短,不急不燥,并且改进并发现自己的不足。

    爱美是每一位女性的天性,女人不管什么时候也不能放弃自己,对自己一点要求都没有的人,又怎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爱美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文章中的"家",我理解为不是实质中的房子,而是心灵中的那个家,包括我的家人,人与人相处有时会遇到问题,遇到矛盾,首先保持理智,所谓冲动是魔鬼,冷静对待,还有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最关键的解决问题还是要多花时间沟通。

    每一个人的人生观都是不同的,我感觉我现在的生活跟没结婚那时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儿子,这个要感谢我的婆婆,她一直照顾我们的生活,我老公也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男人,他时常也包涵我的很多小任性,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走进心理学读后感
走进心理学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走进心理学读后感,2024走进心理学读后感,教您怎么写走进心理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