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 > 地图 > 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2024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范文大全
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相关栏目
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热门栏目
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推荐
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

(共 5111 篇)

  • 1、 谈《多余人》有感作文750字_高一读后感

    你有时候会不会感觉自己很“多余”呢?今天和表姐偶然谈到了“多余人”这个词汇,收获了很多想法和见解,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在文学界里,是有“多余人”这类人的,可千万别理解错了,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多余,人家的“多余”可比我们的“多余”有价值多了!

    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坛出现的新词,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形象,他们有着敏锐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但行动空幻,可以称得上是精神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在俄国著名作家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人物“毕巧林”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毕巧林出生贵族,有着很好的条件和才华,他的人生本该是令人羡慕的,可是却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死于格斗之中。他的人生,是令人惋惜的,倘使他早些跳出“多余人”的圈子,他的结局,应该是美好的。其实,在毕巧林中我偶尔会觉得有我的影子,我同他一样,想法很多却做的很少,死要面子活受罪。

    与毕巧林形成一个鲜明对比的人物,是我前些年非常喜欢的“盖茨比”,记得几年前电影上映时,我还专门去参加了观影赠书会。盖茨比是一个真正的“了不起”的人物,他出生平民,但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挣脱了阶级,成为了人人称赞的英雄。他们两个,有着不同的命运,也有着不同的结局,前者因为空想和自尊心特别强大而死于非命,后者经过努力成为英雄,这样的结局,真是很讽刺,也证明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毕巧林和盖茨比的身上,我明白了,人要上进,要虚心,尽管出身不好,也可以凭着自己闯出一片天地,反之则反。 不仅如此,我还悟出了我们所理解的有关“多余”的道理。

    其实我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多余,尤其是当别人在一起谈笑风生而忽略我时,我感到很难过。可是静下来想想,也没什么值得难过的,当我们感到自己多余时,就把多余的热情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来,比如你喜欢的知识,你喜欢的运动,或是你喜欢的自然,这些都能使我们恰到好处的存在,要知道,不必因他人的需要而重要,也不必因他人的疏远而多余,广大世界总有存身之处,重要的是,要找到寄放心灵的所在。

  • 2、 《谈美书简》读后感800字

    什么是美?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许多人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但这些感受都比较浅显,看过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后,我知道了朱光潜先生眼中的美。

    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这很值得我们广大中学生学习。

    也许第一眼看到上面那段话,你不会有太深的感触,但如果你专注地把这一整本小书读完,你必会为朱先生治学为人的态度所折服!书中其中最能领略到的是光潜先生非常经典的对美的分析论证: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是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要靠人们细心发现的;美是客观事物加主观态度产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质是可以用尽的,而无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传供世人享用的。

    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后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灵、精神的健康成长。其实美感无时无刻都冲斥在我们生活当中,从最简单的吃穿住行来说大多人们都会选择环境优美安静的餐厅就餐,因为感官的满足可以提高食欲。穿衣打扮已经是现代人每天必备的功课,这可以让人更有信心每天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始。房屋装修也是一门美学功课,明亮宽敞、舒适已经是老掉牙,而自己感觉和概念才让它与众不同,比如:欧式概念、田园风格、东南亚感觉、日式家居或者中西合璧等。独特的家居风格可以代表主人的独特性,更能让他享受其中。车子基本性能就是带步,而且现代人更追求的是外观流线性、颜色等。所以美感不是实用主义,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活动,美感可以让人们得到心里上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在《谈美》这书中,通俗易懂,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我想每个人都应读一读《谈美》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语言,会让你喜欢上《谈美》,读完后,一身轻爽,净化了心灵,提升了精神世界。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启示的。

  • 3、 谈美读后感

    【篇一:谈美读后感】

    本书作者朱光潜,字孟实。他90岁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朱光潜的《谈美》写于1932年,由著名的开明书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用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发人思考,指点迷津,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30多次的畅销书。但这本书主要谈的是人生修养,还没有充分展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于是,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潜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写作了这本《谈美》。

    作者是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本不厚的小册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而我,读了这本书后同样受益匪浅。

    美是联想所产生的吗?作者借用牛希济的两句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指出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而是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由萋萋芳草,联想到绿罗裙,也可以由一件古董,联想到金钱,并不是所有的联想,都是美的。纯粹的美,永远是一种专注,离开了专注,就已经离开了美了。

    讲解了基本的美学观念之后,作者又进一步跟我们谈了艺术与游戏、艺术与想象、创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告诉我们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

    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作者借司空图《诗品》中的一句话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指出:诗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调协,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意象是朱光潜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这里情感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情感的统帅,想象也许会杂乱纷纭,有了情感的主导,则纲举目张,意与象合了。

    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我认为确实如此,通过他的讲解,我真正认识了美,欣赏了美,发现了美。他的见解也的确人性化。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我认为学习美学也好,学习艺术也好,关键不在能否掌握一两种技能,而是要看我们能否达到一种境界。若能够达到朱光潜先生所崇尚的艺术化的人生,恐怕可以说

  • 4、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800字

    什么是美?用莎翁的话说:这是一个问题。

    但毫无疑问,没有人知道答案,包括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任何一位大师。他们耗尽毕生的精力也只是在人类对美的认知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见解,但却从未揭开美的面纱。其实在我看来,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因为很少会有人对美的认知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美是无定义的。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引用了他的一位老朋友(我怀疑是作者本人)给美下的定义,并对其刻板和迂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朱光潜先生也是反对套用空洞的抽象概念去给美铸一座密不透风的牢笼的。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同时,美也是属于社会价值范畴,它的适用主体是人。这便是说我们要去认识美。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美呢?我的观点是:不需要定义,只需要感受。

    但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在这一点上,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提示,那便是既要把握对美的理性认识,又要注重对美感性认识。我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决不能只强调美的客观性而将审美与人的思考力、情感与意识割裂开来。审美活动应是一种实践活动,同时因为它具有目的性并且与人类的情感息息相关,所以审美必然要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去进行。否则,就如形而上学一样,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这显然与主客观结合的审美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相矛盾。认识美和感受美一方面要求我们学习一些美学知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审美实践,多去参加各种艺术展览,多与他人交流自己对美的看法。在审美的过程中,探求美的真谛未必是我们最终的追求,但享受这个美妙的过程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经验。

    而对于《谈美书简》这本书,朱光潜先生以耐心的口吻,以一位长者的身份用信件的方式,将自己平生对美学感悟向我们娓娓道来,并对一些重要而关键的问题向美学的入门者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因而这本书相比较其他美学著作易懂。他在美学问题上对我们的帮助不仅是思想上的,也是方法上的。

  • 5、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800字

    美的本质。从柏拉图开始许多的哲学家、美学家以及文艺理论家都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和研究。但最终的回答仍然莫衷一是;可见美的问题本身有着不可测度的奥秘。这同样也告诉我们:美学是一种概念。美学之路,自然就艰难远久。

    朱光潜先生却强调:美的研究,一定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美的本源。即人类对美的追求源于日常生活和经验。

    学美学,首先应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或者必备什么认知呢?朱光潜先生回答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理解起来似乎就是:各人资凛不同,环境不同。学美的性质自然也不相同。美源于一点;自然最终也会归就于一点。在探讨和研究的道路上。尽管途径各不相同。其结果却都一样。

    谈美与审美。最直观的就是人。因为无论是对人的批评还是欣赏。都源于美的界定和价值。

    对美的判断力并非人类诞生时就存在。而是随着我们人类的进化而逐步完善所成为的一种情感意识。

    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各种能力的有机统一体。它会将自然中的一些单一性适当融合。正是由于这种融合,才促使美体现在人类的认知、情感、意志中。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美学的基本;但也并非学懂了马克思主义就能学通美学。如果一个人学懂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他并不具备认真刻苦、勇猛前进的时代精神;那么,他也不会在坎坷的学美之路上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个人精神的结合产生了情感。人与人的结合产生了社会。当人们心中具备某些东西后;他们就会开始宣释自己内心的美的感受。这其中自然就会要劳动。用劳动将自己的内心展现在这个社会。

    展现的内容,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繁复的。这其中不禁要包括许多的学术限界。即不要因为不超越学术界限而宣扬单一的美学。这样不禁使美学空洞和抽象了。

    艺术体现美,反映了现实中的自然。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创造,是一种劳动产物,所以艺术又被称为第二自然。

    艺术叙述了人们心中的情感,思维和梦想。通过艺术,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思维高度和精神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通过修辞转化成艺术。艺术也就无形式。尽管在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主义思想。但艺术的终端。我想也会回归于生活。

  • 6、 谈美读后感1500字

    谈美读后感1500字

    最近学校营造着一种审美的氛围,这促使我去读了一些审美的书籍,前不久跑了国图,好不容易借到了【谈美】一书来看,真是不错!

    着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写于1932年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正值国家危时,可是国内很多人都在为由一党一而官、奔走于大人先生之门而洋洋自得。中国社会闹得非常糟,朱光潜认为这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于是他在【谈美】开场语中指出,人一定要从怡情养一性一,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于是朱光潜为青年人写了这本书,通过谈美来净化青年人的心。在这本书中,他指出了美感与快一感,考据、批评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等之间的区别。读了【谈美】,我就其中的两点很有感触。

    一是作者对美的整体把握。作者强调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人只有摆脱了利害关系的网,在观照事物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事物真正的美。他认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有无所为而为的一精一神,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翻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物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所以他觉得他的时代里一般的那些忙于当官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家以及那些冒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是很俗的。他觉得在人们观照事物时,有三种态度,一是实用的态度,一个科学的态度,一是美的态度。而只有不考虑事物本身的利害关系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事物给人们带来的美。

    当代中国,虽然不是30年代那个动乱的社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腐朽的思想在充斥着人们的心灵,比如官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是事物的实用一性一。比如在学术界,真正摆脱功名而潜心自己喜欢的学术的人又有多少呢?更多的人写论文、做研究是为了申请教授,得到某一官职或是为了申请国家的科研计划而获得固定的经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美,而现在更多的学者已经将这种事物本身所特有的美抛开而将研究与利益挂钩。对于那些不能马上出成果的领域,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涉及。这种风气在各个领域都很盛行,以至于常常感到自己活得很累。我们或许因为太忙于功名或者金钱而忽略了身边处处存在的美。正如朱先生说的那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跳出这个束缚我们的利害关系网,以更客观的态度来看身边的事情,我们会觉原

  • 7、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一)

    朱光潜是中国的美学大师,是安徽桐城人,在桐城中学就读过,最先是从大学同寝室同座位的桐城籍同学口中得知。每每提起这位大师,我的那位同学总是透露出十分的自豪感。平时我们也会阅读朱先生的有关美学着作,虽然只是专业以外的书籍,随便翻翻,读得似懂非懂。不过一来二去,加深了对美学的兴趣,对这位大师也有所关注,更多的是对这位大师产生敬意。我不是桐城人,但我是安徽人,怎能不因为有他这位安徽老前辈而感到骄傲?

    【谈美书简】是什么?

    【谈美书简】是作者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八十二岁的高龄仍然着书立说,对美学思想回顾和整理,给青年朋友们回复,关心美学教育,这是何等的学者风范和社会责任感!

    工夫在诗外

    朱光潜早年学过中文,读过教育学、心理学,当过中学教员,然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在【谈美书简】的第一篇中写道:解放前几十年中我一直在东奔西窜,学了一些对美学用处不大的学科。学过英、意、德、法几个流派的符号逻辑,费过不少一精一力研究过变一态心理学和一精一神病治疗,读过不少佛典,认真研读过成唯识论,还看了一些医学和谈碑帖的书,可谓够杂了。认真地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我想朱光潜的美学成就与他学得杂,学贯中西是分不开的,应该对我们做其他的学问有所启发。

    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一位老朋友的来信,写过一篇为【美的定义及其解说】的近万言长文,承他不弃,来信要我提意见。朱先生看过之后说道:这种玩一弄积木式的拼凑也煞费苦心,可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呢?难道根据这样拼凑起来的楼阁,就可以进行创作,欣赏和批评吗?定义之后还附了十三条解说,仍旧是玩一弄一些一抽一象概念,并没有把定义解说清楚。作者始终一本正经,丝毫不流露一点情感。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朱光潜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非分明,态度

  • 8、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一:谈美读后感】

    本书作者朱光潜,字孟实。他90岁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朱光潜的《谈美》写于1932年,由著名的开明书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用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发人思考,指点迷津,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30多次的畅销书。但这本书主要谈的是人生修养,还没有充分展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于是,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潜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写作了这本《谈美》。

    作者是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本不厚的小册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而我,读了这本书后同样受益匪浅。

    美是联想所产生的吗?作者借用牛希济的两句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指出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而是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由萋萋芳草,联想到绿罗裙,也可以由一件古董,联想到金钱,并不是所有的联想,都是美的。纯粹的美,永远是一种专注,离开了专注,就已经离开了美了。

    讲解了基本的美学观念之后,作者又进一步跟我们谈了艺术与游戏、艺术与想象、创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告诉我们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

    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作者借司空图《诗品》中的一句话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指出:诗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调协,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意象是朱光潜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这里情感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情感的统帅,想象也许会杂乱纷纭,有了情感的主导,则纲举目张,意与象合了。

    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我认为确实如此,通过他的讲解,我真正认识了美,欣赏了美,发现了美。他的见解也的确人性化。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我认为学习美学也好,学习艺术也好,关键不在能否掌握一两种技能,而是要看我们能否达到一种境界。若能够达到朱光潜先生所崇尚的艺术化的人生,恐怕可以说

  • 9、 《谈美》读后感500字

    慢慢走,欣赏啊!

    美,是个人人都谈的话题,而朱光潜在《谈美》中,从专业的角度,全面地梳理了美学的真正含义。他告诉我们,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需要我们脱离实用态度和科学态度,需要我们移情于物,物我归一,需要我们的直觉与超脱,把握创造中的情感,需要我们超越联想、亲近自然,倾心游戏

    美的事物,一半在物,一半在你。独有美,但没有欣赏美、理解美的眼睛,美也终究是空洞、难以捉摸的。这或许就是《谈美》想告诉我们的。

    朱光潜先生在1932年写了《谈美》,当时社会动荡,而朱光潜先生却没有被尘世的纷乱与污浊蒙蔽具美感的双眼,虽然美与当时社会观念格格不入,他依然用一颗纯净无杂的心灵,一双明亮的眼睛,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发现美、体会美,于浮躁之中,呐喊美。

    而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做的吗?脱离世俗,欣赏美。人的美感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正是因为这无为的活动,人们才得以超越现实生活,成为自己心灵的主宰。

    蒋勋曾说:如果我们把生活塞满了,我们还有空间给美吗?如果我们的心灵没空间,美如何进来呢?《谈美》教会了我如何让美走进心灵。以前去美术馆时,我总喜欢用快感来判断美感,而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美感并非如此。上周去美术馆时,我尝试着用书中移情于物的方法欣赏以前我从未看明白的现代抽象艺术,虽不能说真正理解,却从不同风格的线条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情感 或愤怒,或平静,或喜悦。这种体会是我以前没有过的,以后我也将用《谈美》中的方法,欣赏生活中的美。

    慢慢走,欣赏啊!

  • 10、 《谈美》读后感700字

    这真是一本独特的书,讲美。美,我们常常用到的形容词,但到底什么才是美,我想没人能够说得清楚,我也从来没有去思考过这一关乎哲学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朱光潜,全书从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此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篇写到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树的三种态度。园里的一棵古松,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实用者的角度,如木匠,想着如何把它做成精美的家具;以科学家的客观角度,如植物学家,想着它是一棵叶为针状的植物,另一种则是以美学家的角度去观察,如画师,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以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朱先生说: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所以生活中其实从不缺少美,只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如果把这种美学经验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总是会有坎坷和挫折,当我们感到挫败抑郁时,和不把自己从这种落寞的情境中隔离开来,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说不定能够发现一个全新的视界,让你豁然开朗,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总之,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让我学会试着用一种新的思维去看周围的一切。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1

  • 2022-04-15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1-11

  • 2019-09-28

  • 2023-01-16

  • 2023-04-24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12

  • 2023-05-04

  • 2023-02-02

  • 2023-04-11

  • 2023-01-11

  • 2019-09-19

  • 2023-02-01

  • 2022-12-30

  • 2023-03-14

  • 2020-09-16

  • 2019-11-12

  • 2021-12-24

  • 2019-09-20

  • 2022-05-16

  • 2022-12-29

  • 2022-12-31

  • 2019-11-06

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
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大全,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2024,更多谈美读后感800字高一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