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随遇而安读后感 > 地图 > 随遇而安读后感,2024随遇而安读后感
随遇而安读后感

(共 5675 篇)

  • 1、 随遇而安读后感模板

    怎么书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撰写读书心得,可以使我们日后无论做什么事,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或主张,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随遇而安读后感。

    随遇而安读后感 篇1

    小学时,老师曾说“随遇而安”是个贬义词,意指一个人不求上进,叫我们千万不要做随遇而安的人,我一直把老师这番话记在心里,直到最近看了《随遇而安》这本书,想法发生了转变。

    《随遇而安》是江苏电视台主持人孟非所写,听他在节目中说起书的内容,我的兴趣被引发,最近便从咪咕阅读的书库中找到了这本书,细细品读一番。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像孟非这样的著名主持人肯定是名校毕业,通过书中记录,我发现他并未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孟非进入印刷厂成了一名印刷工,之后经历过电视台打杂、摄像、记者等一系列毫无关联的职业,最后才走向主持人岗位,而他一做便做到了全国知名主持人的位置。孟非的成功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必然性,验证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没能考取大学是由于孟非的严重偏科,高考语文满分,理科却不及格,因而被挡在了大学门外,但坚实的文学功底成为孟非之后获得成功的一双翅膀。没能考上大学对那个年纪的青年来说必然是巨大的挫败,但短暂低迷后如何面对前路才是更需要考虑的事。“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又打开一扇窗”,老天并不会让身处逆境的人走投无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怨天尤人,就此萎靡不振。虽然没能走入大学校园,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孟非从未放弃自我学习,他不断丰富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让他拥有能够走上主持人岗位的可能。

    孟非所指的“随遇而安”并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他想表达的是,人生肯定会经历起起伏伏,无论处于巅峰还是谷底,保持平常心才是该有的状态。即便遭遇不顺、看不到前进的方向,也无需放弃自己。该做什么便去做,想做的事都认真做好,只要不断积蓄翻盘的力量,必然有厚积薄发的一天。

    随遇而安体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其实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只要秉持这样的心态,持续发力,任何状态下我们都有再攀高峰的可能,这样的“随遇而安”未尝不是好事。

    随遇而安读后感 篇2

    因为《非诚勿扰》栏目,孟非成为家喻户晓的幽默风趣,博学多才的主持人的代表,出名了写一本书几乎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像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所说的总之到了甘肃的一个旅舍里,我已觉得非写一点文章不可了。我

  • 2、 随遇而安读后感(精选6篇)

    书籍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感悟,作品正是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好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这本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读后感大全花时间为你编辑了随遇而安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随遇而安读后感【篇1】

    随遇而安,类似于半自传题材的小说。语言秉承着孟非一贯的幽默和睿智。从自己出生的出生以后生活的环境开始讲起,有着每个人生活都有的酸甜苦辣。印象最深的当属孟非在印刷厂做印刷工人的那一年多。那一年的所经历的心酸,我想他会铭记一生。籍此,在这安静的车厢里,我大概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会吃一些苦头,至于苦涩的程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现在,我想现在自己所经历的应该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坎,跨过去,以后的路不敢说多辉煌,起码会宽一些,好走一点。而我知道自己也会跨过去的。岛上书店讲,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特别苦的一年,你过去了,生活说不定就不一样了。生活中的有些苦,它教会你的或许不仅仅是让你更加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会让你体会到即使是平凡的生活也是来之不易的。所以,在这为数不多的几十年,你要学会去如何更爱那些爱你的人,去做你想做的事。对于爱你的人,你更应该且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孝敬父母。父母在,你尚有来处;父母去,你只剩归途。在你经济独立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孝敬父母,带他们出去看看外面的更大的世界。若你尚未经济独立仍需依靠父母,尽量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尽力做一些体恤父母的事情。

    随遇而安读后感【篇2】

    今天,我看到了《随遇而安》这本书。

    《随遇而安》说的是孟非宏伟远大的励志故事。他叙述的是另外一种成功模式踏踏实实做好当下。从这书中我读出了孟非对重庆故乡的深厚感情情,对爷爷及街边的怀念,不堪回首的中学时代,印刷工期间的艰辛,电视台里的逐步成长及在国内、国外做记者时的所感所想。

    虽然孟非一再强调这本书里没有励志,但我读后还是感觉很受感动,甚至有点心酸。因为上高中时学习严重偏科,数理化三门还不及100分,他没有考上大学,便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整日双手黑乎乎的全是油墨,到现在他还下意识的害怕自己的手没洗干净,甚至有次出工伤事故差点把一只手赔上。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说把祝福送给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孟非就欣慰的跟他的小师傅说:说的就是我们吧。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

  • 3、 随遇而安读后感800字(优质范文)

    机缘巧合读了一本孟非的《随遇而安》,我自己很少看电视,所以也就很少看《非诚勿扰》,对孟非的了解就更少。最近正好有人推荐孟非的《非诚勿扰》节目,说他说话的艺术有多高超,要多多学习。然后很巧的遇见这本书,花了一下午时间看完。读后感大全仅就这本书而言,无关其他。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s://m.dhb100.com/

    孟非的书从小时候的重庆开始回忆了小时候在重庆充满乐趣的生活,没有提他读过多少书,想必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他自然少不了环境的熏陶,不然也不能从中学开始就一直作文获奖,语文考第一名。

    孟非高考后的生活可谓凄苦,但有一身文学修为的他就像不会武功而有九阳神功护体的张无忌,当他遇到合适的环境就有掩饰不了的光芒。

    初入社会,印刷厂像是孟非的连环庄,残酷但让他认清了现实;南京电视台就是他合适的环境,他作为临时工踏上自己的光明顶。他说自己随遇而安,其实他是随遇而学,随遇而练。凭着他的文学修为,再加上吃苦耐劳,在电视台的一路上披荆斩棘,在文学内功护体下修炼各种武功秘籍-摄影,采访,直播,到最后主持。做每件事情都保持学习的心态,才让他集各种武功于一身。临时工有那么多,勤勤恳恳碌碌无为平平庸庸的大有人在,坚持和努力不是最重要的,好学和敢于挑战才是,当然机会也很重要重要(私以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这本书里最打动我的其实是孟非的“旅游”足迹,他的新疆之旅虽然经历了各种惊险,甚至与死亡擦肩而过,但是他所描绘的世外美景、风土人情也令我神往。《南京零距离》火了之后,孟非应各国电视台的邀请去到国外去交流,书里提到的都是我也曾很想去的地方,比如圣城耶路撒冷、比如希腊雅典、比如德国,走出国门能见到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一个随遇而学的人来,他的境界能得到提升。

    主持生涯是孟非辉煌的开始,从《南京零距离》到《非诚勿扰》他一步步成就自己,光芒也一直伴随着他,而他似乎依旧是“随遇而安”。他说在南京开了重庆小面店,而且已经开了三家,我去过南京不少次,但从没听说过,可见其低调,或者是我孤陋寡闻了。

    合上书,“随遇而安”不再是一个形容词,它变得生动而丰富,它应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孟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也在诠释着这个“安”字,不急不躁,脚踏实地方能厚积方能薄发。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s://m.dhb

  • 4、 孟非《随遇而安》读后感

    孟非《随遇而安》读后感

    最近读了孟非老师写的《随遇而安》。正如孟非老师所说的,在书中确实找不到太多的亮点,甚至有点写到哪算哪的感觉。但是,这也正映衬了书的题目“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并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得过且过。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是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所以说,书中讲述的就是孟非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一次次改变的一个个故事。

    虽然去读书所花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书中有好几个片段确实让我颇有感触,甚至从中找到了不少相似之处。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一,家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孟非的童年是在外公外婆的陪伴下成长的,书中提到,在他重庆的童年岁月中他是完全生活在母系氏族里。我也是这样的。我出生之后,就是由外婆来带。外婆在家中是很强势的,她全程包办我的起居生活,甚至不容其他人插足。外公外婆对我的教导是从平日中进行的。他们的学历都不高,他们的言谈举止却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懂得的道理,都是从社会中摸爬滚打得来。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从小就要求自己要很懂事,这使我的性格变得谦恭,可同时也为我日后不主动、不自信的性格埋下了祸根。随着自己不断长大,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对自己的家庭有了许多的思考。然而,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外婆的爱,因为自从我出生以来,她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我的身上。我知道,这是母系氏族对我影响。

  • 5、 《随遇而安》读后感_700字

    《随遇而安》读后感700字

    正如孟非所说,他没有媒体说的那么苦逼和励志,看完这本书感觉确实如此,但孟非的成功也绝不是偶然的,总结几点如下:

    奶奶是报社的,爸爸妈妈是电视台的,多少还是有点关系的。

    记得在非诚中说过,单亲并不是一个人性格缺陷的借口,当时还好奇为什么他会如此笃定,原来孟非也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且父母冷战多年才离婚。可见孟非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强。

    没有考上大学,他也没有怨天尤人,有工作就做,没有就混着,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和那些混着的人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孟非之所以没考上大学是由于严重偏科,语文超厉害,曾经是市的前几名吧如果没记错的话,但是数学完全不行。也许喜欢阅读钟情文学的人会与众不同吧,毕竟在非诚上孟非不止一次地小秀过他的文学功底。

    印刷厂工作也好,因工伤调至电视台做临时工也罢,孟非都顺其自然,上天给什么就接受什么,并且处之泰然,安心干好本职工作,正如书名随遇而安。他说:

    干的每一件事都不是我的意思。我很被动,听天由命。

    新疆之行对孟非触动如此之大以至于让人神往,毕竟那个时候很多地方还没有被开发。他说:

    严格意义上讲,一个文人要想和某一片山水有灵魂上的接触,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

    电视台领导的大胆任用也是给了孟非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那个新闻节目,具体名字不记得了,在那个年代或许就是南京的新闻调查,大尺度很受当地观众喜爱,记得他采访的那个企业告政府的新闻被压了整整一年。

    虽然书中很少谈及自己的勤奋努力,但是对于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全靠在旁边看就学会拍摄剪辑播报等等,可以看出孟非是个学习能力超强的人,这种学习力并非局限于学校里,而是社会中,这正是我们现在人所缺失的。

  • 6、 《随遇而安》读后感1500字

    阳光明媚,捧一本书,在这慵懒的午后,细心品味,真是难得惬意!

    《随遇而安》,一个男人在不惑之年对自己的人生回顾。从小时候在重庆的童年讲起,到十几岁转到南京,从报社的印刷厂工人做起,到现在成为全国知名主持人,经历坎坷,却一直不断的超越自我。他,叫孟非。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通过看《非诚勿扰》认识了孟非。他的幽默有三分浅入深出的机智,内敛式的自嘲和讽刺,让人笑多之后,留下若有所思的分量。虽然只是一档相亲节目,但舞台上的他,显得那么大气沉稳,那坚定的目光,淡定的表情,睿智的话语无不让人感到他就是那撑起舞台的柱子。

    《自序》开头第一句: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一下子感受到了内心的强大,有强大的内心才会如此坦然而自然的嘲弄自己。

    混浊了上千年的朝天门码头的江水依然混浊,潮湿阴暗了千百年的吊脚楼依然潮湿。文笔从容朴实,诚挚的讲述着他的故事他的所思所想。

    少年时期的孟非没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顽皮的小屁孩没心没肺的快乐着:快乐的上学领奖快乐的斗蛐蛐快乐的闯祸挨打中学时期的孟非因为某位老师的成见不能进入喜欢的文科班学习,他破罐破摔的混着日子,终于高考之后成为一名社会闲散人员走进深圳打工的行列。印刷厂里,他满身油污,在轰鸣的机器声中熬夜加班,憧憬着也许有一天自己出色的表现可以混个小头头。以外的工伤的事故打破他的梦想,让他进入电视台当了临时工,接电话,拎相机,扛器材他是最勤快的临时工,因此着他的人就多,因此他的活就多,因此他的本领长的格外快,因此就有了别人不愿拍的片子给他拍得机会,也因此展示出才华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江苏电台记者。电视台里,他是领导最喜欢骂的人,因为他照单全收,领导骂着痛快;他也是领导只喜欢用的人,因为他的作品精彩,领导惊喜不断。最后那位连开会也不让他参加其实心中早已发现他才能的领导说:你去当主持人吧!从而一炮走红。

    主播《南京零距离》应该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峰。就是这么一个光头主播,凭借底层生活的阅历,即兴发挥的幽默,精到的即兴评点,成就了中国电视新闻时的一个神话!相信新闻专业的学生一定不会陌生,这个收视率超过同期播出的样式《新闻联播》,早中国电视界名噪一时的民生新闻栏目,早已收录在大学新闻专业的教材中。

    谈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非诚勿扰》为什么会这么火了。在主流媒体里,用自己独立的思考讲话;在大众栏目中,能硬朗清明的把握节目格

  • 7、 《随遇而安》读后感700字

    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从童年重庆到少年南京,从摄像到记者再到编导,制片人,最后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就是孟非。四十年,人生坎坷,跌跌撞撞地成长,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如同一块美玉经过岁月的雕琢,熠熠生辉。

    “随遇而安”,一步一步成长,则是他心路历程的唯一答案。

    孟非教会我脚踏实地。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再云端跳舞。”云端的风景固然美丽诱人,但贴地而行才是人所在的状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如果云端和地面有一个梯子相连,那么你能做的,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摔倒后爬起来才会变得坚强,生命才会精彩。他让我懂得:不能在低处稳步,何以在云端跳舞?不能脚踏实地地努力拼搏,又何以逼向人生的顶峰?

    孟非教会我,“成长”的路上也要放弃某些东西。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包括你我他,做不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自己力所不能及之时,为前途之计,需要放弃时一定要勇于放弃,这也许也是成长道路上很艰难的一课

    放弃就是在上错车时,及时下来,不然会一错再错;就是在不能成为一块大基石的时候。安心去做一颗默默无献的石子。因为放弃,造就了成功。

    孟非教会我,成长需要时间。

    在自然界或者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古有在荒无人迹的冰雪世界里含辛茹苦十九年的苏武,终于成就了世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今有孟非从平凡无比到知名主持人的美丽蜕变。从古至今,这一个个“迟到”的风景哪一个不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呢?

    迟开的桂花最香,晚放的菊花最久,酒酿的老酒最纯,晚成的大器最有价值,他们明白,自己是一坛美酒,年代愈久,芳香愈烈。

    “迟”又何妨?

    孟非,用他四十年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因成长而美丽需要拼搏,需要懂得舍弃,需要去耐心等待,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成长。因为“生命因成长而美丽”。

  • 8、 《随遇而安》读后感600字

    《随遇而安》是孟非的自传,记录了其过往四十多年的岁月。孟非因主持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而为人所熟知,又因其成名前的坎坷励志经历而形成了孟非现象。在书中,度过了童年在重庆的快乐时光,孟非辗转来到南京,人生开始黑暗,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导致他高考落榜,随后南下淘金碰壁,报社当印刷小工差点残疾,坎坷无数。直到他成为电视台的一名临时接待员后有了转机,从端茶倒水接电话,再成为临时记者,最后终于站在了台前,成为著名的主持人。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好书,但却是一本给人以感悟的书,孟非在自序中就讲到: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定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不过平淡并非无趣,听别人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抱着这样的态度,我试着融入书中,去感受他的人生。 其实孟非的人生用书名随遇而安四个字就可以很好的概括,他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可是无论面对抉择还是改变,他总是有随遇而安的淡定和从容,面对逆境时他淡然接受,却时刻为潜藏的机会准备着,以改变让他不满的现状,在功成名就之时,他如往常一样,从容的生活。不是懦弱、不是放弃,而是敢于接受、敢于面对,在能努力的时候绝不放弃,在成功时绝不自满,他活得自在而从容,随遇而安。 四十年的人生,从坎坷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其自然,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四个字,便是他的人生态度。

  • 9、 孟非随遇而安读后感

    孟非随遇而安读后感(一)

    孟非,当今中国媒体界里一名赫赫有名的主持人。可以说他成长故事是一个很好励志故事,尤其读完的他的《随遇而安》一书后更进一步了解到了他的故事。

    首先,当初他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是一名被人看不起的临时工,然后辗转多个工作岗位后渐渐地走上了如今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成就。自开始在社会上立足时他自己一直觉得自己总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他相信自己终究会得到想要的东西。

    临时工的日子心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总在不经意间转折!

    作为一名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我深深体会到了前辈如今的成功并不是就那么轻易得来的,一定要为自己的将来奠定好基础,学好专业知识,给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孟非随遇而安读后感(二)

    因为《非常了得》我对孟非才是真的有点认识,常常被他随口而出的博学而惊羡,碰巧我那天在同学宿舍看到了《随遇而安》这本书,随手翻了几页。当时就恰好被孟非书中的一句话吸引了:我有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原则;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帮助有太高期待,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当时就有共鸣的感觉,很想去了解体会孟非说这句话的原因,如今读完,还可以吧。就像作者序言说的一样,书本确实没有什么很生动的组织语言和特别深厚的写作功底;但确实是给人很真实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写得是孟非本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书本内容中间没有什么特别励志的故事情节安排,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孟非在离异的家庭中长大、读书、工作一直到至今成名的写照。这反而让人觉得比较贴近实际。毕竟现在在我们看来,梦想是个很不靠谱的东西。孟非的成功和所有人的成功一样,都是不可以复制的。但有一点作者表达得很清楚,那就是:所有的成功都要自己努力的付出和不断的坚持和积累。当然,相对那些x二代而言,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你懂的。我认为,孟非的成功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幽默开朗的性格和对职业的坚守付出是密不可分的。突然会非常同意孟非对成功的理解:这个世界上,成功对一个男人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未必是唯一重要或者最重要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他们在乎我们的感受,与我们是否成功无关。好像这表达的就是我们心中最想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自己暂时没有那么强大的组织能力罢了。想想确实如此,是的,作为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父母心底永远都是希望我们健康平安!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对

  • 10、 《随遇而安》读后感_1000字

    《随遇而安》读后感1000字

    看完孟非这本《随遇而安》,对他为什么以这四个字作为书名;和他为什么在节目上面对各种问题仍然能够表现出幽默、风趣、睿智、淡定;以及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多了一些理解和认同。

    接下来就谈一谈我对看完这本书的整体感受:

    首先,孟非在印刷厂工作的经历,同样深深地勾起了我人生中,在工厂工作的那两三年过往的回忆。正因为有同样的经历,感受也某种程度上也更加相似或者接近。还有一方面,孟非进入工厂时是二十岁,我进工厂时是十七岁,工作的性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都是又脏又累还有一定危险性的活。还有一点,就是年龄也相仿,都很年轻。所以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写了几篇回忆过往的文字,也从书中感到一种亲切感,甚至某一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孟非在描述卸货那段和工伤那段,我都能从中看到曾经的自己,那种疼痛和疲惫感,一下就触及到了我的神经,心灵深处本能的为之而颤抖。

    其次,孟非在新疆拍摄《异域风情》这部纪录片,在新疆的经历,我个人觉得是本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凸显孟非个性和魅力的一个篇章。我上面说的能够理解和认同孟非,就是从这一个章节,所感受和体会到的。

    他在新疆经历的一幕幕,困难重重、惊心动魄,但透过他幽默、风趣而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你能清晰的感受到那一路的艰辛,就像唐玄奘去西天取经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才取得真经。这也是我为什么理解他把《随遇而安》作为书名之处,更理解了他为人处世为什么能做到随遇而安。正是因为一系列的生死的磨难和一次次面对困难的勇敢挑战,才能做到处事不惊、淡定与从容,也更加容易有获得感与满足感,这就是随遇而安!

    最后,写国外采访和拍摄的经历,我觉得最有趣、最有感触的是以色列,对这个充满宗教信仰的神秘国度也多了一丝了解,更多的是对他们的尊敬。以色列慷慨的把滴灌技术无偿的援助给中国,让中国中西部很多老百姓受益于此。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因为当年犹太人为躲避纳粹的屠杀,逃难到上海,得到中国人无私的帮助。所以他们对中国抱有深深地感激之情。国与国之间需要这样,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如此!情谊和信任就是在这样,你来我往中,日渐深厚,并代代延续!所以人活着乐善好施很重,但人懂得学会感恩二字也同等重要!

    希望今后的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能够做到多一些淡定与从容,而后随遇而安!

    2019年6月13日

    于7月12日修改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0-12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随遇而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随遇而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随遇而安读后感、2024随遇而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