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书之趣读后感 > 地图 > 书之趣读后感,2024书之趣读后感
书之趣读后感相关栏目
书之趣读后感热门栏目
书之趣读后感推荐
书之趣读后感

(共 8428 篇)

  • 1、 宴之趣〉读后感
    今天我有幸读到郑振铎先生的《宴之趣》这篇文章,首先我很敬佩作者那细腻的笔法和丰富的语言,也很羡慕他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且感觉作者的观点实在是写到了自己的心窝里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感触和一些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只是因为肚中墨水的有限性,于是就像茶壶里煮的饺子,就是倒不出来。此时内心被这篇文章掀起的波涛一直汹涌着,一时难以平静下来,激动之余,我就从中摘出一些原句,用来安抚自己此刻的状态吧。 在文中,郑先生把宴做了三个分类:交际之宴、无趣之宴、有趣之宴。 让我们先跟随郑先生一起来到交际之宴吧,这是“商人与官僚以及交际略广了些的人常常涉足的宴类,他们差不多每一个晚上都是消磨在酒楼菜馆之中的,甚至一个晚上几个宴会。在宴会中,有熟人也有生人,在请教尊姓大名或是交换名片之后,说着一些都不是从心里发出的,泛泛的,是几个音声,由喉咙头溜到口外的敷衍的话,因为彼此的不了解,心里有话在口头上也不敢高谈阔论。即使精美的菜肴,也不知是什么味儿”看来,作者肯定遇到这样的窘迫,不知多少次“饿着肚子从晚餐席上跑开了,回到家中,还要烧了稀饭来填补空肚子”。看到这里的你,有没有触动呢?反正这会儿的我在掩嘴吃吃地笑着,笑什么呢,简直太真实了。 再看无趣之宴,这类宴会主是指友人做喜事或做寿的宾客大宴。“在宴会中幸运的是,你睁大眼睛能够找到一两个熟人,紧紧挤在一起,不敢失散,这样边吃边可以谈,不至于一个人独自的局促在一群生面孔的人当中,惶恐且空虚,除了吃菜,好像没有目的,菜完了,又局促的独坐着”。哈哈,你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吗?还是因为担心有这样的尴尬而逃避了这样的宴会呢? 接着作者又谈了一些有趣之宴,现在我们可以放松下来了,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些宴之乐趣吧。 知己之宴,“集合几个无所不谈的朋友,随意喝着酒,吃着菜,上天下地的谈着,即使酒干菜没有了,也是趣味盎然,虽然闲谈都是琐屑的和无意味的,但我们却常常流连忘返。” 佳年好节的家宴,“合家团团的坐在一桌上,大人脸上带着喜气,张罗着饭菜,小孩子们吵闹着,戏耍着,这样的画面,总是让人暖融融的,让独居他乡的的人羡慕不已。” 独酌也是很有意思的,“弄上一两个小菜,举杯独饮,喝上真正的一小口,放下,夹菜,不匆不忙的享受着这个节奏,然后美美的睡上一觉,消磨去一个中午和一个晚上,此时烦恼和忧郁都被关到了门外,一个人的心就是他全部的世界。” 还有恋
  • 2、 读书之趣1200字

    乐趣,就像海滩上那美丽的贝壳,谁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枚,属于我的那一枚是学习。

    每当我倘佯于书海时,一种奇妙的感觉充溢着我的心房,我由衷地感叹:读书真好!

    书,给了我知识的力量,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是我的至爱,它教我获取知识的途径,教我要历经磨练,才能有所收获。它为我指明了正确的航向,让我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小时候,我总爱看一些武侠小说,进入中学后,我便与小时候的娃娃书告别了,开始进入了文学的殿堂。当我翻开中学课本时,书变得厚了,变得深奥了,真令人爱不释手。那一篇篇精彩的课文让我闻到了散文世界的芬芳,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让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的道理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抛弃了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弃他;而被今天所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世界上的伟人们不也是因为抓紧分分秒秒才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吗?

    书,不仅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它奉献给我的是一块渊博、圣洁的园地。

    当我读到令人感动,忧伤之处时,我会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伤心流泪,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那些远离亲人,远离家乡,远离祖国怀抱,身处异国他乡的人,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深夜的风儿好凉,树木也在飒飒作响,一轮明月发出皎洁的月光,射向大地。这时,谁又能把这月饼咽下。

    当我推开文学大门时,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脑海回荡,尤其是小说故乡中的话语给我于启迪,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的,地上原本是没有路的,但经过一个,两个乃至更多的人走过之后,荆棘密布的山丘,浅草覆盖的河畔,杂草丛生的荒野,就出现了一条条康庄大道、希望之路。

    当然任何一条路都不可能天赐神授,需要我们去开拓,文学之路如此,科学之路更是这样。波兰科学家哥白尼不相信地心说,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日心说,并受到了当时教会的惨酷迫害,但他凭借着对真理矢志不移的追求,最终使人类走上了这条通途。古往今来,类似这样的开拓者不胜枚举。鲁迅先生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给我们道出了一个真理,这就是:每一条道路都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开创。

  • 3、 论趣读后感

    篇一: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一书蕴含的思想内容真的是非常丰富,每读一遍都有好些新的体会,其中最能激起我们共鸣的是篇中一些对“君子”日常行为处事的叙述。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理想的人格。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君子,既要有“质”,也要有“文”。“质”是通过自我修身获得道德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有一个叫司马牛的学生问孔子:“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孔子回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在内心经常反省自己,没有愧疚,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表现为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文”是通过好学来获得真才实学和知识能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质”与“文”的关系中,孔子认为:“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这就是说,人生获得知识能力容易,实现人格完善困难。在人生的追求中,要更加重视道德的修养。

    人生是一个对自我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的过程。为了使自己的外在和内在都有所提升,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人生的起点还是学习。“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学习是仁、知、信、直、勇、刚等人生各种素质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

  • 4、 趣品人生读后感

    趣品人生读后感范文一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怎么了?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 正如于丹在书中所说的这样,在我们如今的生活里,平静正渐渐地成了奢侈品,我们为了谋求幸福,为了达到目的一路狂奔,无暇顾及两边的风景,路边的风景被忽略了,过程中的闲情雅致也丢失了,于是乎,到达终点后却发现自己早已迷失了幸福的方向。

    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作业中乱七八糟的答案,再加上工作、生活中的杂事我们的心是浮躁的,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不浮躁呢?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我们无暇去聆听心灵的声音。生活的快节奏,让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境的闲适成了虚影。

    于丹教授在她的《趣品人生》中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做个闲人,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也许现在的我们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悠然隐居南山,也不能像李白那样亲山临水听鸟鸣,吟诗作赋。在这个繁华而纷扰的世界里,我们能做的,只是静下心来,听一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而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也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在书中,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我想,《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

    是啊,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乔叶的《近视之心》:让心近视些,再近视些,让心沿着最本真的道路前行。这条路就是:走在熙熙攘攘的凡俗之路上,却和虚荣不打招呼,和名利不打招呼,和世故的一切纷扰都不打招呼。只是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向着自己喜欢的境界飞翔,让双臂化翅,让尘心成蝶

    《趣品人生》读后感范文二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笔,而是白岩松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却又让人感觉像另一篇文章,白岩松运用不同的视角从山水、茶、酒、乐曲中谈出了他的观点。使人在读正文前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个章节开是之前,有一段类似警言

  • 5、 推理趣题读后感

    推理趣题读后感

    我在这两个月中迷上了《名侦探柯南》、《一起又看流星雨》、《快乐男声》还有《成龙历险记》。可是在最后一个月中因为作业有很多没写,所以我没一天都会少看一会电视,多做一点作业。我虽然没那么多时间看《名侦探柯南》,但是我可以看《推理趣题》来填完我心中的案子。

    《推理趣题》这一本书中有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焕然一新的题目,一共有365篇案件,每一篇案件的内容、形式、破案方法都不同。既可以填完我心中的案子,又可以提高反应力,能让我从各种角度来想问题。

  • 6、 光之四书读后感

    你读过《光之四书》这本书吗?读完之后有着怎样的读后感呢?请看以下的光之四书读后感,与你分享!

    光之四书读后感【1】

    在贫穷的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

    喝茶饮酒都能品出哲学的他,对阳光更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笔下,阳光拥有颜色,语言看似随意,但是独具匠心,将阳光本色的失落全部展现的淋漓尽致。

    是啊,这样一想,阳光却实是无情,它让我们无法隐藏,它的无情在于它的本色,也在于它的永恒,又在于它的自然。

    不管人世有多少沧桑,阳光总不改变它的颜色,所以仿佛也不值得歌颂了。

    熟知中国文学的人应该发现,中国的诗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日暮(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尽是黄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尽是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尽是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尽是斜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阳光无所不在,无所不照。

    其实天底下最大的痛苦不是在夜里,而是在阳光下呀,令人战栗,有阳光的艺术不是诗人词家的,是画家的专利,中国一部艺术史大部分写阳光,西方的艺术史也是亮灿辉煌。

    在他笔下,阳光拥有香气。

    你是否留心过,夏天刚在太阳下的衣服总有一股味道。

    其实,那就是阳光的香味,如此的沁人心脾。

    作者笔下的农夫,放弃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毅然决定留在乡村,只因阳光的香味,阳光的魅力使他魂牵梦绕。

    而嗅觉退化的都市人却遗忘阳光,反差之大,令人心痛。

    闲暇时,不妨在阳光下深呼吸,你闻到的不仅是阳光的香味,也是都市人所没有的嗅觉。

    在他的笔下,阳光拥有味道。

    文中所例举的鱿鱼;鱼翅;乌鱼子;笋干等,正是因为有了阳光,才使它们的味道特别美味。

    阳光的功能不仅让它们干燥,耐于久藏,也仿若穿透它,把气味凝聚起来,但它们散发着不同的味道。

    当我们走进草药房的时候,铺子扑鼻而来的草香药香,但在从前,无一不是经过阳光凝结而成的。

    不管什么时候,总有一些人具备敏感的舌头,能辨别出阳光的壮烈与阴柔阳光那时刻像是一碟精心调制的小菜,令人齿颊留香。

    在他的笔下,阳光可以触摸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被触摸的人不仅应有生理的触觉。

    寓言中的那位盲者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心灵的触觉。

    从埃及到中欧诸国,阳光竟有着种种变化的触觉,或狂野,或壮朗,或温柔,或细腻,变化万千。

    一个没有触觉的人,他是体会不出阳光的触摸时的真切。

    也体会不出

  • 7、 《趣品人生》读后感

    《趣品人生》读后感

    运政职工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 8、 书之香 (800字)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因为书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因为书的陪伴让我不再为遇到困难而退缩,因为书的陪伴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翻开一本书,闻着它淡淡的墨香,书的香味究竟什么时候飘进我的世界里的呢?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在玩耍。丽丽说:你们都到我家去玩吧!好我们异口同声回答。到了丽丽家,一进门就看见许许多多的书,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书柜。我对丽丽说:丽丽,能不能让我看一下书?丽丽说:当然可以了。我便拿起了一本叫做《丑小鸭》的书,慢慢地我就陶醉书中,看见里面的丑小鸭被自己的妈妈和兄弟姐妹们给抛弃了。丑小鸭非常的伤心。最好,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些抛弃丑小鸭的鸭子都非常羡慕它。我随着丑小鸭的心情变化而变化。从这起,我便开始喜欢看书。把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成了那时候最大的乐趣。

    书不但让我充满乐趣,而且让我遇到困难不再退缩。

    那天,我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书。突然,轰隆隆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把我给吓哭了。就在这时,我从书中看见一句话:书可以让你面对任何困难。我想着想着,便又开始看书。结果,我沉浸到了书中,竟然听不到雷声了。

    就这样,我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读书,更爱那一缕清幽的书香。

    我印象最深的书是意大利的德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表达了这世上的种种爱:该怎样对老师的敬爱、如何对同学的友爱、对父母挚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最难忘的事《女老师之死》,因为里面的女老师病了很久,如果她能及时治疗,应该还可以活十年八年的,可是她太不顾自己了,加上又不肯离开学生。这位女老师是多么的好啊!在送葬后,校长记起女老师在死前说的过的话:不要让孩子们去参加葬礼。并把自己的书籍和钢笔都馈赠给了孩子们。从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女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多么的深。

    我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为垫脚石,才可以攀登得更高,愿缕缕书香永远伴我同行

    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小学四年级:邱瑶瑶

  • 9、 书中探趣

    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开心的就是过节了,可以吃美食,玩游戏,睡懒觉……但对我而言,过节最有趣的莫过于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莫过于享受书中人物所带来的无穷趣味了。

    今年五一,我终于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啃书了。在金庸精彩纷呈的故事里,有趣的人物层出不穷,个个都令我眉开眼笑,乐不可支。

    在金庸的笔下,奇人怪人可谓数不胜数:有的古灵精怪,有的呆若木鸡,有的嗜酒成癖,有的爱财如命,有的有过目不忘之神功,有的有点石成金之仙术……可在我眼里,最奇最怪的还是那个贪吃无比、馋嘴万分的洪七公了。这位“九指神丐”,虽然武功盖世,在劲敌面前泰然自若;虽然身为丐帮帮主,在众丐面前说一不二,可一旦遇着美食,就败下阵来,立马放下架子,或用东西来交换,或低声下气来讨要,有时还要伸手抢夺。实在馋了,还跑到皇宫里,躲在御膳房的大梁上,偷吃皇上的菜儿。后来,不当帮主了,有了大把的闲暇时光,就带上炊具,走南闯北,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大有“吃遍天下”的气势。他这性格,不仅让书中的众人哑然失笑,更叫书外的我忍俊不禁。好一个洪七公,真是太有趣了,他这就叫“馋趣”!

    在金庸的笔下,武艺高强却又童心未泯的大有人在,老顽童周伯通真算得上是其中空前绝后的一位了。他年逾古稀,白发苍苍,却天真烂漫,十分贪玩。一串糖葫芦,一个小面具,都能让他喜笑颜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听见“玩”这个字,他就立马抖擞精神,眉开眼笑,没人和他玩儿,他就气急败坏,愁眉深锁。老顽童行事从不拘小节,总是率性而行——和比他小了四十多岁的郭靖义结金兰,和比他小了六十多岁的杨过称兄道弟,在他身上,这辈分永远是乱七八糟的。哎呀呀,看着这样一个“无药可救”的老顽童,怎能不使我捧腹大笑?!当然,在狂笑之余,我还要赞一个: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顽趣”!

    还有那郭靖,别看他一副憨厚木讷的样子,走到哪儿都被人骂成“傻小子”,可这个四岁才开口说话的傻小子,凭借着他的忠厚仁义,终成一代大侠,这就是他独有的“憨趣”;还有那黄蓉,行事任性刁蛮,可她心思机敏,机智无双,古灵精怪,关键是“七分邪中自有三分正”,自有她的“灵趣”,怎不叫人心生爱怜;还有那小龙女,她长居古墓,对于尘世的礼仪、习俗一概不知,十分纯真,有时候闹了笑话,她还浑然不知,真是充满了“纯趣”……

    现在,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到那支浩浩荡荡的有趣的队伍中去呢?

  • 10、 读书之《西藏生死书》读后感2000字

    读书之《西藏生死书》读后感2000字:

    脑子断片了一个多月,只因为看了这本书带来的风暴太大,太烧脑了。一下子好像了解了很多自己从未了解过的知识,可是又说不清写不出自己所领悟到的东西。

    我在最近看的书《西藏生死书》里看到:人是一种意识的存在,意识是内心,是灵魂,意识这种东西自己都不是完全了解。就像那句话:“自己”这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小时候就梦想自己长大可以成为一个作家,出来工作以后,发现自己要到一定的年纪才能写点什么东西出来。写作就像是停下关照自己的内心,然后再一点一滴剖析写出来。过程就像切洋葱那样,要一层一层地剥开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来。

    每个人都有害怕面对自己的一面,想逃避的一面,像我这种畏畏缩缩的风格,不想直视自己内心想逃避自己的人,有很多想写的题材,可每每一想到自己的内心就放弃了。我的脑海里有两个我整天在吵架,一个乐观积极什么都好奇有兴趣,一个消极负面什么都觉得没意思。

    未知的是什么?

    小时候每个人都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

    罗嘉良版的《卫斯里》,猫星人寻找的未来金属,说人类看了会接受不了精神失常。那是什么?是不是说猫星人能从多维视觉看人类,而人类生存在三维的空间里看不到四维以上的世界,而这个未来金属有可能可以让人类看到未知的多维度空间。

    《星际穿越》里,男主在外太空找到五维空间,在五维空间视觉看到自己的书房,想通过一排排书编排出来的密码,告诉女儿让她劝当时的自己不要走。

    《寻梦环游记》里,男主亡灵节误闯到另一个世界里,活着的世界的人死后去到的那个世界。

    人类看到会失心疯的世界,有没有可能是不是多维空间重叠在一起的世界?

    宇宙多维度空间跟佛教轮回理论有点相似。至少两者都是探讨意识不同形态不同空间不同的存在方式。

    佛教里人死后的意生身能看见所有人,而人却看不见它们。

    而宇宙暂时被人类发现到十一维度空间,人类是活在三维空间里的生物,四维以上的生物可以看见我们,我们却看不见它们。

    有没有平行时空?也可能有。可能是和我们一样的世界,可能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时空,也可能是我们梦境里的世界。

    小时候看西游记,很相信人有前世今生来世。可是慢慢长大,科学知识告诉我们那些说法都是迷信,人只活一次,只有一辈子,人死了就消失了,读书笔记什么都不是了。一想到这一点,想想万一将来有一天自己即将老死或者病死的时候,自己没有自理的能力

  • 2022-01-20

  • 2019-09-25

  • 2023-05-17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6

  • 2019-09-28

  • 2022-01-20

  • 2019-11-04

  • 2019-09-20

  • 2022-01-2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3-01-28

  • 2019-10-09

  • 2019-10-24

  • 2023-06-16

  • 2019-09-21

  • 2023-05-07

  • 2023-05-22

  • 2019-09-19

  • 2019-10-11

  • 2023-01-28

  • 2019-09-26

  • 2019-11-11

  • 2021-07-14

  • 2023-04-2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11-12

  • 2019-09-26

  • 2019-10-23

书之趣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书之趣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书之趣读后感、2024书之趣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