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伤逝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伤逝读后感800字,2024伤逝读后感800字范文大全
伤逝读后感800字

(共 5744 篇)

  • 1、 《伤逝》读后感800字2024

    《伤逝》读后感800字2024

    没有物质的保障的爱情终是不可靠。它,不知何时起,会悄悄地令入迷者失望。

    子君就是一个为了追寻爱情,却被她所选择的人涓生抛弃的一个例子。子君孩子气的眼,天真无邪,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为了追寻自由的爱情,不惜与家人脱离关系,可是呢?因为没有物质的保障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她被涓生抛弃。在那个压迫成风、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年代,提倡自由恋爱是何等大逆不道的事情,且不说与家人脱离关系,单是作出如此之行动且还被抛弃是如此的令社会所不容。最后,子君只有一个结果----死。

    在子君与涓生刚接触时,他们是如此的合拍。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一起谈雪莱、谈泰戈尔、谈伊索生、谈男女平等。可是呢?最后呢?分了手。她没有选择,只能接受,接受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命。他们住在一起的开始,我相信,我们有必胜的信念----向家族向社会反抗的信念,我也相信他们自信能过得很好。是的,他们一开始很幸福很安宁,子君在家为涓生操持家务,涓生在外维持生计,然而经济问题却在慢慢地来了。女人是个敏感的动物,一点的风吹草动就能引起他们的不安怀疑,尤其是对自己所爱的男人、所依附的男人,子君从涓生的晚回家、对自己的敷衍中查出点端倪,可是她却不愿相信,宁愿自我欺骗,所以她一遍又一遍地开始了往日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将温存示给她,而且,她早就不看书了,。

    终于,涓生告诉了子君,他已经不爱子君了,他的心地有些轻松了、舒展了,却将重担给了子君。我没有负者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她爱我之后,就要负这重担,在威严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道路。漫漫黑夜路,寒风凛冽,没有温暖的房舍,没有同行者,只有子君一个人。其实,子君的不幸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涓生,既是当初双方相互信任做出的选择,选择的失败都有责任,只是,子君的结果却是如此之不幸、如此之凄惨。

    没有物质保障的爱情太廉价,是涓生教了子君一堂重要的课。

    可是,一切都太迟了。

  • 2、 《伤逝》读后感1200字

  • 3、 《伤逝》读后感2500字

    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涓生与子君相爱决定同居到爱情消逝分开不过才一年而已啊。

    最初的时候,涓生每日等待子君到来,子君不来时心不在焉,坐立不安,书一直在翻但却看不进去,见子君迟迟不到便担心着她是不是翻了车,是不是被电车撞伤了,等到子君到的时候,则是迫不及待的迎了上去,才终于放下心来。情窦初开的小男生,大抵都是这个样子吧。

    最初的子君,看到一张铜板的雪莱半身像,也不好意思看,子君最初是被旧思想束缚着的。但是因为涓生与她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谈了半年,没想到半年后,她便站出来要决定自己的归属,选择自己的幸福。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便有了那个时候的新时代女性的思想。

    那时候的社会是古板的旧制的腐朽的,是因为那时候的社会文化是古板的旧制的腐朽的。那种腐朽的文化,在许多老一辈人的眼里已经扎了太深的根,挪不动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但是青年一代是很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文化的,只要能够让他们接触到。比如子君,以前接受的教育是老旧的腐朽观念,一开始是被旧思想束缚着,但是后来接触了不过半年,便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好像一个个体,细胞也会新旧更替,老细胞总是会被淘汰掉的,只有新细胞是未来。所以老的腐朽的,总有一天也会被淘汰掉,新的思想和文化落在青年一代身上便有了希望有了未来。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是永远有人年轻着。

    在求爱的时候,涓生是大脑宕机了,只是一片模糊。但是子君却记得深切,一点一滴,一言一行,都是记得深切的。在示爱的时候,涓生是有单膝跪地的,子君非常感动,但是涓生却觉得愧恧,而且觉得可笑和可鄙的,害怕子君总是想到那一幕。涓生认为子君是被旧思想束缚着的,认为自己是新时代的有着新思想的人。那又为何还会觉得单膝跪地示爱可笑可鄙呢,我认为大概是他的大男子主义在作祟,什么男儿膝下有黄金之类云云,虽然没有这样说,但是骨子里却是有着这种想法的,所以也不希望子君总是记得那一幕。

    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她却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子君爱得热烈,爱得纯真,当初决定冲破家中的束缚的时候,便不再在意他人的看法了,子君是勇敢的。而涓生自己确实懦弱的,害怕他人异样的目光。可以看出来,

  • 4、 小说《伤逝》读后感范文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以青年男女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醒者与未醒者的悲哀故事,全文描写得细腻、细心、细事无非,尤其结尾那句“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更是提纲挈领、发人深思。

    在《伤逝》描述的故事里,涓生是醒者,他虽然不致于象“狂人”那样受众多不醒者的排斥和贬损,但他也同样有“狂人”般醒者的痛苦。子君是个未醒者的代表,“阿随”虽然是子君的宠物狗,但它是子君未醒的象征,老观念不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所以,做为醒者为未醒者疗救病痛,自然不可能“真话”就有效果的,有时适得其反。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在小说《伤逝》中的结尾了。鲁迅先生通过涓生的手记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他还没说的话是:爱情如果不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那就必定“伤逝”。听说鲁迅先生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正是和他的学生许广平结合的时候,这在某种意义来讲,小说对社会、对先生、对许广平都是个警示。

    鲁迅说过,“女人幸福生活的最大敌人是无聊~”事实上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幽默大方、自信阳光、身体健康、相貌堂堂的男生,但这些优点在缺乏物质基础的支撑下显得那么无辜无助和无力~确实,“没有房子,我让爱情住在哪里?没有车子,生活又如何运转?”生活的现实让大多女孩在选择对象时不得不把男方的物质基础放在首位,但从《伤逝》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如果过分依赖男人,那便会使自己走向脆弱……

    其实找对象就和炒股一样,必须分散投资,决不能孤注一掷,而且选择的类型要多样化,不能只关注“基本面”好的绩优股,或者急功近利地做“短线”,最好能今天买,明天就涨停;所谓“长线是金”,有时候找对一直潜力股将来可能获得的收益会远远超乎想像!

    如果把女人的相貌、身材、个性、人品等综合起来用数字来表示其水准的话,那找一个60分左右的对我而言可能就是“实惠”,而70分左右的则是“现实”,80分左右的叫“理想”,85分以上的,就是“梦幻”了~

    我这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但或许最后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吧。

  • 5、 鲁迅伤逝的读后感

    篇一:读鲁迅《伤逝》有感

    小说《伤逝》中的生存与爱情

    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伤逝》以被遗忘在偏僻里的寂静,空虚的公馆破屋开篇,压抑的氛围贯穿其中,涓生最终在悔恨和悲哀中结束了与子君的悲剧爱情,对比着最开始的对子君的期待。那么,造成《伤逝》中涓生在“下了十分的决心”后与子君毅然分手的是什么呢?“我老实说罢: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分手的直接原因便是他们之间已然断裂的两性纽带——爱情,但是是什么,让他们的爱情终结的呢?

    在最初对爱情的憧憬和最终的分手之间的是两人之间爱情的渐渐变淡过程。开始,涓生是爱子君的,一声皮鞋高尖底的脆响曾也能带给沉寂中的涓生无比的生动。涓生爱她,爱的是她看似脱尽封建后的独立的人格,是她与父亲和胞叔决裂后对个人情感的毅然追求。但是,就在这热烈的爱中,涓生犯了错,子君脱离封建时的勇敢与无谓是因为爱,也只是因为爱,离开了爱所给予的精神支持,子君的新的思想与品格也渐渐瓦解,甚至在付出了追求爱情时的代价后,已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在马斯洛的需要金字塔中,人的基本需要便是水,食物等生存的条件,然后才是爱和归属。然而,涓生为了子君丢到了在会馆的工作,在不理想的经济条件下,他们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涓生在封建社会中追求个人爱情的代价便是失业,而在失业后所带来的生存窘困中放掉了作为子君精神支柱的阿随,便是对子君和涓生间爱情的有力一击。阿随是子君非常喜欢的一条吠儿犬,它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子君命运的写照。为生活所迫而放弃了阿随也暗示着他们为了生活所迫而忘掉了爱情。“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难道他们因为爱而忘了生存?为建立家庭而寻找的住处,购置的家具和油鸡说明他们并没有忘记生存,他们,是忘记了生存的严峻性,忘记了生存需要不断地争取而寻求一种安稳的生活。正是在这生存压力下,子君人格

    深层中的传统妇女形象也渐渐展现,而这也成为了涓生对子君爱情渐渐平淡最终使子君在无爱的人间死去的原因。

    爱既受制于生存而又超越生存,将爱置于生存之上无疑是不可取,这也是我对这篇小说的理解。

    篇二:鲁迅伤逝读后感

    内容提要:《伤逝》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从积极争取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的斗争到爱情走向失败,究其失败

  • 6、 《伤逝》读后感

    (非常棒的小说,值得你一看)

    伤 逝

    涓生的手记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会馆(2)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事情又这么不凑巧,我重来时,偏偏空着的又只有这一间屋。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深夜中独自躺在床上,就如我未曾和子君同居以前一般,过去一年中的时光全被消灭,全未有过,我并没有曾经从这破屋子搬出,在吉兆胡同创立了满怀希望的小小的家庭。

    不但如此。在一年之前,这寂静和空虚是并不这样的,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于是就看见带着笑涡的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的臂膊,布的有条纹的衫子,玄色的裙。她又带了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

    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

    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顺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只是耳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而且橐橐地逐渐临近,但是,往往又逐渐渺茫,终于消失在别的步声的杂沓中了。我憎恶那不像子君鞋声的穿布底鞋的长班(3)的儿子,我憎恶那太像子君鞋声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

    莫非她翻了车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

    我便要取了帽子去看她,然而她的胞叔就曾经当面骂过我。

    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迎出去时,却已经走过紫藤棚下,脸上带着微笑的酒窝。她在她叔子的家里大约并未受气;我的心宁帖了,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4)。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壁上就钉着一张铜板的雪莱半身像,是从杂志上裁下来的,是他的最美的一张像。当我指给她看时,她却只草草一看,便低了头,似乎不好意思了。这些地方,子君就大概还未脱尽旧思想的束缚,我后来也想,倒不如换一张雪莱淹死在海里的记念像或是伊孛生的罢;但也终于没有换,现在是连

  • 7、 《伤逝》读后感600字

    黯淡的房屋里,再没有了她的身影。她躲起来了吗?几间破旧的家具背后毫无藏匿一人的能力。涓生站在屋里,寻着子君可能留下的字条,但没有,只有盐、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和几枚铜元,这是他与子君两人生活的全副。

    鲁迅用他那极平静的笔调绘出了这灰色的画面,却使我的思绪久久无法平息。这场不辞而别写得很动人。好似往昔的时光都成了黑白的梦,醒来时,便觉空虚一场。这段梦中,子君踏着悦耳的皮鞋声来到涓生身边,放弃了一切退路,陪涓生追求所谓的理想。又在涓生不再需要她的时候,无声离去。依旧是把一切退路都留给涓生。

    她是无私的,无谓的,为了涓生的“理想”而牺牲自己。而涓生,这个读书人,这个曾被子君崇拜的偶像,却不知承担,不懂责任,不懂珍惜,不懂真正的追求理想的过程。人物对比中,我不禁对读书与生活的关系产生了疑惑。也许并不是书读得越多,活的境界越高。穆罕默德,一个大文盲,却因游历了大江南北,体察世间百味,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追求,建立了信仰着极多的伊斯兰教。他的营养从何而来?

    爸爸曾说:“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想来并非没有道理,一切的书文都是从“生活”这棵大树上摘取的果实。书文也折射出生活的光泽。所以我们实在应该把书本道理与生活实际结合,实在应在平时多洗碗、到扫卫生、自理生活之类。这样才不至于产生大学生在生活方面啃老的悲哀。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注重应试的国家的学生所应加强的方面。

    还有一点感想,据说最近有一部影视叫《我的前半生》与《伤逝》有些相似,但结局却比《伤逝》有进展,女主角振作起来,自力更生,用自己的打拼去追求理想的生活。同一题材不同结局,原因为何?我认为是时代背景的不同所造就的。鲁迅所在时代是个思想斗争、新旧更替的动荡时期,作者所写悲剧代表着那一时代的悲剧。但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发展年代,影视作品之中所反映的自然应该是当代的特点——自强不息等。从中我发现时代与故事的对应关系。正因如此,故事才会有它那一时期的独特价值。《我的前半生》的创新是我们应该借鉴的,不人云亦云,有自我观点,才能用同一题材讲出不同道理。

  • 8、 伤逝读后感

    从昨晚掌灯时分,一口气读到凌晨,一遍一遍,再逐字剖析着,就恍若文中的涓生和子君就是现实中的他和我。早上上班时,我还拉住一个同事,不管她愿不愿听,也强硬将整个故事的心理情节给她复述一遍。不知是我讲的字句不漏还是她也有触语生情的心态,总之,她听得入神,连连称这与现代的爱情婚姻没有什么区别。我便说,也许爱情原本就是没有时代没有年龄没有国度的吧。但一想到现实中的他,那个连“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都不敢说的他,我心里便黯然了......再回到电脑边,我怎么也坐不住,我听到我心里仍然在不停地诉说着......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篇悲情小说。作者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这一年的经历,用涓生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

    虽然涓生的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他们感情的破灭似乎还可以归罪于社会解放的过程。那么现在呢?21世纪的爱情,创造在一个更进步更自由的时代,他们不会再经历涓生的社会迫害,不必为“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苦恼,也无需为求生而象涓生那样“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注”的决择。但是,我们今天的爱情,却因更加自由,一任的梦想还是重复着涓生的故事,一样的爱了,逃了,最后抛弃他们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任她们自生自灭......

    从涓生的个性心理描写,我真实地感受到相爱至分手的残酷,而血淋淋的爱情正是那个提倡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最后却为了求生而离开子君的涓生亲手埋葬的。涓生因为尚未忘却的翅子的扇动,这在文中多处提到,而他又以为他的翅子又因子君“只知捶着一个人的衣角”而比先前颓唐得多......于是决定“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在决定着他们只有分离才能开辟新的道路时,他又意识到“----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这个时候他有一丝不舍,其实,他早预到子君没有了他,只有死。因为子君“她自始自终,还希望我维持较久的生活......”就算这样,涓生还是因为早晨的时间多,而计划在闲谈中,故意提起往事,似一个隐形的坏孩子,把那翻在心里折腾过的“所谓不虚伪的真话”对子君说了出来,而子君听后“她的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直到“子君却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

  • 9、 《伤逝》读后感1000字

    《伤逝》读后感1000字

    昨天看了《伤逝》,有点怅然。记得大一恋爱时,高中老师说我们是涓生和子君,小资产阶级的理想与脆弱,经不起生活的考验。他说子君养小鸡当宠物,后来还是杀掉吃肉。我那时并没有在意他说的话。

    初中时代读鲁迅,有点反感。不过我和邻座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句话:倘若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来...这是斑蝥。那时前面坐了一个很瘦的男生,眼睛大大的,脑袋也大,脊背总是弯着,而且,经常放屁。记得我不时拍打他瘦削突出的脊背,喊他的名字,只听得噗,他转过身来...于是我们给他起名为斑蝥,这个绰号用了三年。那时我和一个叫明玉的女生特别好,她长得很漂亮,皮肤很白,但是汗毛比较重,于是我们叫她monkey,后来上历史课,学到苏联文学史,她灵机一动给斑蝥起了个俄国名字为斑斯夫斑蝥斯基。斑蝥气了,转过身来恶狠狠地说:明玉就叫毛斯毛夫斯基毛斯毛!

    后来到了高中,我有一阵子特别迷鲁迅,觉得他简直就是我最崇拜的作家,那时看他的文章,觉得特别好,尤其是心理描写,最喜欢他的《狂人日记》。当时觉得那个狂人的心理他怎么就能描摹得那么真切呢?难道他亲身经历过?而我,之所以觉得《狂》很好,是因为那时心里状态很糟糕,看着鲁迅的描写,好像被人看穿了一般......

    不过,我那时仍然觉得他的文字欠佳,没有许多文学家那样的灵性和气势。后来看了他写的《明天》,其中阿五帮单四嫂抱孩子那一段描写,仍是心理的,真是太准确了,鲁迅想必很细心敏感的,不然不会如此。

    伤逝的结构是很别致的,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就像一个人在面前细细絮絮地诉说,忏悔,还不时抹眼泪。我才发现鲁迅的文字是极好,他本来是学理,学理的人写文章就是这样,不潇洒浪漫,但是严谨准确,说他的文锋犀利,除了思想以外,文笔也是如手术刀一样利落精确。你不了解这个涓生,但是从他的话语中,可以逐渐把握他的性格,他眼中的子君也很真切。仿佛他俩是你隔壁的邻居,你见证了他们因为爱情走到一起,听到他们的小鸡和房东太太的鸡们混在一起喳喳叫,看到他们的阿随栖息和瘦弱地喘气,后来被主人用黑布一蒙头,推进一个不很深的土炕......这一切都是变化着的,由爱情到后来不爱了。

    鲁迅说爱情第一要生活,没有生活爱情也会磨灭。他说的话我信的,于是想自己当初是否就如子君。

    而我现在,读到《伤逝》里爱情是需要时常更新的,才发现自己以前认为只要不被破坏,就一

  • 10、 《伤逝》读后感800字

    一曲肝肠寸断,几多泪水辛酸。一对男女的不幸,整个时代的悲哀。当梦醒路无,人去楼空,逝者已逝,伤者徒伤。谁还在雨中为你们轻叹?谁还在胡同寂寞徘徊?谁还在紫白的藤花下寄托哀思?《伤逝》捧在手心,思绪游于云端。爱情,这一亘古话题,于浓墨薄纸间被鲁迅再次延续。

    美丽的开始,惨淡的结局,是什么将命运如此注定?如一朵娇红永萎沙尘,叫人怎能不怅叹惋惜?读《伤逝》,心中不会宁静。史涓生与子君的故事,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没有罗密欧与茱丽叶的徇情;没有柳梦梅与杜丽娘的团圆。品《伤逝》,一句“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让所有高唱爱是一切的人为之一震;一句“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惊醒那些为爱麻木的痴男怨女;一句“我应该永久奉献她我的说谎”让所谓的真爱添上几许虚伪的色彩。思《伤逝》,它展示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与物质需求的矛盾,同时也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疑问:爱到底需要附丽什么?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他主张爱情必需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自由是爱情的翅膀,让两颗心都能在蓝天上飞翔。回望涓生与子君的情感历程,不正暗合此道?同居前的日子,他们是自由的。涓生有一分稳定的工作,虽然“局里的生活,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但最起码不用为生计四处奔波,也可以供子君买些小草花和油鸡。而子君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想的熏陶,毅然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可以不顾叔父的坚决反对,自由地与涓生交往。他们的相恋是自由的,尽管外界压力不小,他们仍觉得无比幸福。然而同居后,这自由的翅膀却双双折断了。局里裁员,涓生失去了工作。在生活的压迫下,在“自觉了我在这里的位置,不过是叭儿狗和油鸡之间”的心理下,他能觉得自由吗?再看子君,她早已陷入了柴米油盐、喂狗饲鸡等生活琐事中,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再也不能为涓生带来“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还有“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生活于这对新人而言,像无数绳索将他们牢牢缚住。

    “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我想这“活着”应为自由地活着。可是仅附于自由的爱情一定会美丽吗?

    鲁迅在1923年于《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说:“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重要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得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静思《伤逝》,发现这段原本纯真热烈的爱情之所以变为悲剧,重大的因素就是涓生被

  • 2019-09-19

  • 2022-12-09

  • 2023-01-31

  • 2019-10-09

  • 2023-03-13

  • 2019-10-14

  • 2019-09-25

  • 2023-04-25

  • 2019-10-19

  • 2023-01-13

  • 2021-08-10

  • 2023-04-19

  • 2023-01-2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2-24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4

  • 2023-05-25

  • 2023-03-03

  • 2023-01-11

  • 2019-10-23

  • 2023-01-28

  • 2022-10-31

  • 2023-03-23

  • 2023-01-21

  • 2023-02-08

  • 2019-11-11

  • 2019-10-28

  • 2022-12-1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4

  • 2023-01-25

伤逝读后感800字
伤逝读后感8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伤逝读后感800字,伤逝读后感800字大全,伤逝读后感800字2024,更多伤逝读后感8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