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伤逝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伤逝读后感800字

伤逝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互联网

《伤逝》读后感800字2024。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伤逝》读后感800字2024,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伤逝》读后感800字2024

没有物质的保障的爱情终是不可靠。它,不知何时起,会悄悄地令入迷者失望。

子君就是一个为了追寻爱情,却被她所选择的人涓生抛弃的一个例子。子君孩子气的眼,天真无邪,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为了追寻自由的爱情,不惜与家人脱离关系,可是呢?因为没有物质的保障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她被涓生抛弃。在那个压迫成风、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年代,提倡自由恋爱是何等大逆不道的事情,且不说与家人脱离关系,单是作出如此之行动且还被抛弃是如此的令社会所不容。最后,子君只有一个结果----死。

在子君与涓生刚接触时,他们是如此的合拍。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一起谈雪莱、谈泰戈尔、谈伊索生、谈男女平等。可是呢?最后呢?分了手。她没有选择,只能接受,接受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命。他们住在一起的开始,我相信,我们有必胜的信念----向家族向社会反抗的信念,我也相信他们自信能过得很好。是的,他们一开始很幸福很安宁,子君在家为涓生操持家务,涓生在外维持生计,然而经济问题却在慢慢地来了。女人是个敏感的动物,一点的风吹草动就能引起他们的不安怀疑,尤其是对自己所爱的男人、所依附的男人,子君从涓生的晚回家、对自己的敷衍中查出点端倪,可是她却不愿相信,宁愿自我欺骗,所以她一遍又一遍地开始了往日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将温存示给她,而且,她早就不看书了,。

终于,涓生告诉了子君,他已经不爱子君了,他的心地有些轻松了、舒展了,却将重担给了子君。我没有负者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她爱我之后,就要负这重担,在威严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道路。漫漫黑夜路,寒风凛冽,没有温暖的房舍,没有同行者,只有子君一个人。其实,子君的不幸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涓生,既是当初双方相互信任做出的选择,选择的失败都有责任,只是,子君的结果却是如此之不幸、如此之凄惨。

没有物质保障的爱情太廉价,是涓生教了子君一堂重要的课。

可是,一切都太迟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2024伤逝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大学生分享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伤逝》,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伤逝》读后感呢?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24伤逝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大学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4伤逝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大学生(篇一)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篇悲情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当时的知识青年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外人的冷眼,亲人的离弃,生活的种种困难与压迫,对这个新一代的稚嫩的爱情百般折磨。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他们还是坚持不放弃的。两个知识青年抛弃旧习气,同居在一起,希望过上幸福和安宁的生活,可却不断遭受社会对他们的压迫,遭到社会的歧视。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在现实面前,他们的生活变得困难,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没办法解决,迫于生活和社会的压迫,涓生开始对子君产生埋怨,两人产生了矛盾,变得冷漠,终于两个人分开了,各自走各自的路:子君回到了家人的身边,受着家人冰霜一般的冷眼,而涓生则为生计而四处奔波。涓生的事业慢慢有了发展,但仍然对与子君的分开感到很难受,在一次偶然拜访友人的时候,被告知子君的死讯,痛苦不已,陷入深深的自责,离开了那个曾经与子君住过的房子,走向远方

涓生最后虽然也悔恨和悲哀了,但却只能换来子君永远的空虚,欢欣、爱、生活已经全都逝去了。这个时候,我想人只有在失去时才感到存在的可贵这句话便是真理了。爱情不能光是爱情,恋爱初始的轰轰烈烈,到现实面前如果就变得不堪一击,那么这样的爱情又怎么能算是美好。

我就是我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便是如此,坚强而温柔,反叛而无谓,直到涓生因为生活和社会的双重矛盾放弃了她,子君的坚强外壳便瞬间崩塌。涓生与子君的爱情破灭,其实直接的原因是爱情与事业、自由的碰撞,在这样的一个动荡的年代,爱情经不起太多的风吹雨打,何况是这样的一个稚嫩的新一代的爱情!个人的解放总是需要以社会的解放为基础,这是新一代知识青年的孤独与无助,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容易软弱和妥协,受到挫折之后容易消极和绝望,这也是鲁迅自己的孤独与无助。

2024伤逝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大学生(篇二)

写到这儿,我不禁为子君感到悲哀。她是一个在封闭黑暗的笼子里被叫醒了并与人约好一起出逃却最终清醒着死去的人。她满怀着期望,希望能够逃脱,却如无头苍蝇一般,失了方向再失了目标。毕竟,笼子里不曾开灯,更未曾打开,何况有众多麻木地沉睡在前进道路上的挡路人,怎么可能出得去?可是子君,不知道;她,最终清醒地死去。是否她也会像阮美人一样,在诀别人世前,留下一句:……可畏,来拷问世人?

虽然在《伤逝》一文中,子君几乎从未正面出现过,一切都只是涓生的所看所感,只有一句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是出自她之口。仅这一句,我就看到一个鲜活勇敢的子君站在我面前,再联想到红颜薄命的阮玲玉,于是便有了此篇《可畏》。

2024伤逝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大学生(篇三)

鲁迅先生的小说,自高中到现在,约摸算来,不知不觉,已经读过四五本了。而印象极深、爱不释手的还是《伤逝》。故而,《伤逝》认认真真一个字一个字又一次读了两遍。

深夜,适合读书,亦适合写文。出于对《伤逝》的爱,我罢了日常的缠身规律,定要停下来,挤出点宝贵的时间来,写点什么。鲁迅先生的《伤逝》出于《彷徨》小说集,也是唯一鲁迅先生以第一人称自述爱情的小说。鲁迅先生的诸多小说,大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甚至指鹿为马,自然不能浮于表面来看,更多的要深入,深入到每一个人物角色的性格与骨子里,更要深入那个鲁迅先生默然写作的夜晚。

第一次看《伤逝》的时候是可怜子君,恨涓生。而现在第二次看是恨涓生也为涓生悲痛,对子君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首先,暂且不论古代,因为那时候制度与现代不同。论《伤逝》中的涓生,这个人就是典型软弱无能文人的代表,譬如《都挺好》中的苏明哲。可以妻子隐忍着因他而来的现实的苦痛与重担,若相反,这个男的恐怕要投降现实生活,当一个逃兵,带着悔恨和谎言过一辈子。

在无能的男人看来,生活难过了,永远是因为有一个累赘老婆。这就是无能男的本质,推卸责任,没有担当的意识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自私、懦弱。其次,子君身为一个思想意识觉醒者,最后沦为家庭主妇,也难免带有女性自身的局限。《伤逝》中的子君就是典型的依附性的被奴化的女性。

面对现实生活的茶米油盐酱醋贵,她带着传统官僚作风的旧习,有大胆追求婚姻爱情的勇气,却缺少思路和行动。她的行动便是嫁给自己想嫁的男人,而结婚之后却仍旧归属并安于家庭主妇的附属地位。家庭已经频频经济危机,还不知道走出家庭赚钱维持经济,最后还是只靠涓生这样的男性,即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加上子君带有市侩妇女的习气,与邻居盲目攀比,斤斤计较,不顾生活现实水平,太理想主义,想的太好,做的太少。

再者,子君,沉沦于生活的琐碎,没有个人独立的思想与生活,整天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忙碌,自然与文人涓生越走越远。文人写作,不喜嘈杂,她还养鸡,并不顾涓生的工作而打扰他。

最后涓生说出分手之后,她因为无法承受对男性依赖和附属的自我奴化的境地,思想狭隘,走向绝境,选择自杀,也不无愚蠢,带有典型女性软弱、奴性特征。圈子太小,爱好太少,沉湎于双方的爱情,自然思想空虚寂寞,依赖性强。

女性要想独立起来,必然要像男人一样,实现经济独立,有了自身的地位的提高,进而到思想的独立、人格的独立,才不致于像子君那般脆弱不堪。被一个男人抛弃就要死要活的,真是没有自我价值。

更不该为了爱情舍生忘死,而该有自己的事业,这个事业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人,这样谁也无法威胁和动摇自身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2024伤逝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大学生(篇四)

从小说的名字中能够感受到这是一篇以杯具结尾的文章。“伤逝”——为逝去的东西而悲痛,让人联想到遗憾、悔恨,给人一种悲哀、凄凉的感觉。作者以“涓生手记”的方式叙述了在“五四”这个黑暗的社会时期,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为了感情而不顾一切,走到一齐,最终因社会的压力与生活的残酷而走向分离的感情故事。

读完《伤逝》之后,感触颇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在我看来,子君,作为一位时代女性,能够冲破封建观念的束缚,挣脱封建家庭的牢笼,毅然追求自我的感情,在当时是很叛逆的,是很困难的,是与时代不相容的。但她对感情坚决,喊出了自我的心声,喊出了数千年来女性不敢喊出的“我是我自我,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响亮的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不顾世俗的眼光,义无反顾的和涓生在一齐,即使是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当她与涓生在一齐生活的时候,由于生活所迫,她成了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为家庭琐事而忙碌,为小事而争吵。慢慢的,她由一个思想解放的新女性转变为一个世俗的女子,而这时她与涓生的感情也慢慢变淡,慢慢变质,最终走向毁灭。而子君最终被抛弃而走向了死亡。

涓生,一个新时代的青年,虽然也有着新思想,但却是不彻底的。刚开始的时候,他是勇敢的,对感情执著,对未来充满期望。但从本质上说,他依然受着封建思想的毒害,表现出守旧与懦弱。尤其是和子君生活在一齐的时候,他的自私、虚伪、卑怯的心里慢慢的滋生起来。当他与子君出去的时候,他害怕别人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而子君却“大无畏”。到最终,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惨淡,应对生活的压力,他把生活的重担推给了子君,而自我却不敢应对。最残忍的是他离开了子君,把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我认为,涓生的新思想只是表面上的,是经不起时间和现实考验的。

一段完美的感情就这样逝去了,而当涓生再怀念过去的完美的日子的时候,一切已经都无法挽回了,他剩余的时光只能一向“伤逝”下去。二人悲惨的结局,让人不免伤怀。所以,我们对待感情时,既不能失去自我,也不能逃避职责。

2024伤逝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大学生(篇五)

,自己究竟要争取什么。

相比子君,作为领路人的涓生,却让我感到更大的失望。当与子君同时上街散步,只有看见子君高兴而自豪的走着时,才敢也抬头挺胸起来。当丢失了本来就不高薪的工作时,涓生不敢面对自己失业的恐惧,就将自己的这份恐惧转嫁给子君,认为是子君在恐惧。也许程度再深下去,就如《神经病》中的方正英一样,对生活的担忧使自己神经衰弱,却对别人说是自己的妻子发了神经。

涓生是虚伪的,高调追求自由,却在上街时缩在子君后头;涓生是无能的,面对失业的压力,家庭的责任,只是选择躲在通俗图书馆里;涓生是可笑的,不让子君打扰吃饭的他,却计较自己吃饭介于油鸡与趴儿狗之间的地位;涓生是邪恶的,在艰苦黑暗时期,竟认为“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甚至想到子君的死。

同《玩偶之家》中的诺拉一样,子君与涓生都是因一时冲动而做出反抗现实压迫,都是不成熟的、没有根基的,似玻璃般易碎。终有一天,只拎了件小包就出走的诺拉会回家继续当她的“小鸟儿”、“小松鼠”抑或走向堕落,没有任何资本的子君和涓生,不可避免地也只能是走向离别和失败。反抗,就这样行走在消逝中。

2024伤逝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大学生(篇六)

今日重读了《伤逝》。

两次读后竟是不一样的感觉。大学的时候学习现当代小说读了鲁迅先生的几篇小说,这篇印象是比较深刻的了。或许是因为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感情小说,或许是因为和感情有关。感情总是一个完美的字眼,让人浮想联翩;感情又总是一个感伤的字眼,让人悲情不已。

为了感情,子君与亲人决绝;为了感情,涓生与朋友不再往来。用涓生的话讲,这一切都是为了“所谓的感情”,是因为不理解。等真的理解了,这理解了的东西却都变成了隔膜,并且是永久的。

涓生追求子君的时候,以往很仔细地研究过表示的态度,排列过措辞的先后,以及倘或遭了拒绝以后的情形。可是临时似乎都无用,在慌张中,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电影上见过的方法了。

最终如愿在一齐“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顺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我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可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只是耳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并且橐橐地逐渐临近,——可是,往往又逐渐渺茫,最终消失在别的步声的杂沓中了。我憎恶那不像子君鞋声的穿布底鞋的长班的儿子,我憎恶那太像子君鞋声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

然而“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可是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此刻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

可生活是太现实,太残酷的事实,不断地改变着很多物,事,人。因为油鸡,因为阿随,因为邻居太太的眼神,这些很细微的小事情竟也是这样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慢慢的涓生感觉到家的`虚空,感觉到比寒冬还寒冷的脸色。最终天天呆在图书馆也不愿意呆在家里。

受了冷落的子君内心该是怎样的酸楚,无奈,她肯定也有无数个像涓生等待她的那种心境,可是这一切都在她日渐暗淡的眼神里,都在她刚红润起来又变得无彩的脸色上,都在她日趋失去的话语里,更在涓生提出分手时的无语里。

涓生提出分手是觉得无爱了,而子君依然深爱。当初为了爱和家人的决绝“我是我自我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分手的时刻,也仅仅是在涓生无数个晚归的时候,让邻居太太转告一声:告诉他,我走了。除了身上剩余的能够涓生生活一阵子的铜板,没有只言片语。看起来同样决绝。确是如此伤情,从她不久后的离世即可知。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爱他的时候不顾一切,被离弃的时候,决然离开。爱,绝对是一个人的事情,没有爱的纠缠只会失去更多。能够没有爱,能够没有爱人,但不能够没有自我。

太低微的死根本触及不到悲喜,宁愿高傲的死去,不愿祈求爱人的一次回眸。

子君,这勇敢的女子,带着这来不及回味的短暂的幸福,含爱而去。

2024伤逝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大学生(篇七)

一曲肝肠寸断,几多泪水辛酸。一对男女的不幸,整个时代的悲哀。当梦醒路无,人去楼空,逝者已逝,伤者徒伤。谁还在雨中为你们轻叹?谁还在胡同寂寞徘徊?谁还在紫白的藤花下寄托哀思?《伤逝》捧在手心,思绪游于云端。爱情,这一亘古话题,于浓墨薄纸间被鲁迅再次延续。

美丽的开始,惨淡的结局,是什么将命运如此注定?如一朵娇红永萎沙尘,叫人怎能不怅叹惋惜?读《伤逝》,心中不会宁静。史涓生与子君的故事,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没有罗密欧与茱丽叶的徇情;没有柳梦梅与杜丽娘的团圆。品《伤逝》,一句“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让所有高唱爱是一切的人为之一震;一句“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惊醒那些为爱麻木的痴男怨女;一句“我应该永久奉献她我的说谎”让所谓的真爱添上几许虚伪的色彩。思《伤逝》,它展示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与物质需求的矛盾,同时也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疑问:爱到底需要附丽什么?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他主张爱情必需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自由是爱情的翅膀,让两颗心都能在蓝天上飞翔。回望涓生与子君的情感历程,不正暗合此道?同居前的日子,他们是自由的。涓生有一分稳定的工作,虽然“局里的生活,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但最起码不用为生计四处奔波,也可以供子君买些小草花和油鸡。而子君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想的熏陶,毅然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可以不顾叔父的坚决反对,自由地与涓生交往。他们的相恋是自由的,尽管外界压力不小,他们仍觉得无比幸福。然而同居后,这自由的翅膀却双双折断了。局里裁员,涓生失去了工作。在生活的压迫下,在“自觉了我在这里的位置,不过是叭儿狗和油鸡之间”的心理下,他能觉得自由吗?再看子君,她早已陷入了柴米油盐、喂狗饲鸡等生活琐事中,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再也不能为涓生带来“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还有“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生活于这对新人而言,像无数绳索将他们牢牢缚住。

“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我想这“活着”应为自由地活着。可是仅附于自由的爱情一定会美丽吗?

鲁迅在1923年于《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说:“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重要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得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静思《伤逝》,发现这段原本纯真热烈的爱情之所以变为悲剧,重大的因素就是涓生被局里裁员了。身陷窘困却想要重新高飞的他渐渐觉得眼前的女人是个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的人,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她。最后竟认为“忍受这生活的压迫的痛苦,大半倒是为了她,而子君的见识却浅薄到连这一点也都想不到”。终于还是为了新的生路,涓生绝情地将子君抛弃了。可怜的子君就这样带着破碎的心,一步一步地走向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爱情?自由?金钱?这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定律,让无数男男女女沉醉、迷茫、哭泣、伤逝……

合上紫色的封面,走出凄惨的故事,涓生的伤、子君的逝都已离我远去。只留下淡淡的风吹着淡淡的云,还有蓝蓝的天空静静地看着谁又伤了谁,听着谁又在悲问:爱情到底该附丽什么?

2024伤逝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大学生(篇八)

初中时,第一次是阅读《伤逝》,虽然没有完全理解先生的思想,但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冲破家庭和周边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涓生伤悲)一“逝”(子君死亡)的结局确实深深的烙印在我那时还算幼稚的心灵里。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梦想是能够到城市工作,那时对于爱情肯定没有任何清晰的念头,有的仅是一个模糊的,似乎很远,似乎很近的概念吧,但确乎很担心自己的未来会重复涓生的路。现在细细想来,年轻的心,受这部作品的影响真的很深,大学时遇到心仪的女孩,也不敢表达,虽然有担心被拒绝的懦弱,更多的还是生存没有着落前,不应该也没有资格谈去谈爱情。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大凡上过初中的中国人应该都耳濡目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诗句浅显,但揭示了两个现象。

一是在爱情面前,生命不是最重要的,虽然爱情是说不清道不白的感觉,生命是那样的鲜活;

二是在自由面前,爱情也是渺小的,很多人为了爱情,牺牲了很多可贵的东西,包括源自父母的最为深厚的亲情,但为了更多的自由,或新的爱情,原有的爱情已是枷锁,也要被列入抛弃之列。

鲁迅先生以很“短”的中篇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以优美凝炼的语言、富有诗的情韵将更多的真相告诉了数以亿计的后来者。爱情伟大,也仅在一时,或更多的在失去以后,生活本身才是烈火后的真金。套用先生的一句话演义为,“爱情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只有生存本身得到了保障,爱情在双方的细心呵护下,才会存在,也才可能长久到一起慢慢变老后能偶尔回忆。

鲁迅先生是一个斗士,敢于向封建、落后势力与思想开炮,但对于当时的女性解放运动,先生的观点其实是有所保留的。那时,很多知识青年提倡向娜拉(易卜生《傀儡家庭》女主)学习,勇敢的走出没有自我的传统家庭,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寻找所谓的“自由”,但先生以《娜拉走后怎样》(似乎是先生杂文集《坟》中的一篇文章)质疑,大意是说走出家庭的女性,如果口袋里没有用不完的钱,只有两条路可走:堕落或回家。大多女性好像不会回家(可能想回,但回不去),最终得到的是更多的屈辱,那时很多追求自由的女性,其实是幼稚思潮的牺牲品。

这里举几个选择不同、命运不同的例子,都是那个时代杰出女性,到现在也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张爱玲、萧红、林徽因和冰心。

张爱玲和萧红,尽管具有谋生的文学天赋,这在追求自由的女性当中,已是了不得的本事,但依然命运多舛,颠沛流离,谈不上过得幸福。当然,因为不幸的人生,留下了具有独特思想的文字,而且可能在很长的岁月里不朽。

林徽因,也是以才气闻名遐迩,但面对各种思潮,甚至徐志摩这样的风流才子,依然保持了传统的一份宁静,得到了终身的幸福。

林徽因在十六岁时,意识到如果和已有妻子的徐志摩“玩暧昧”,结果会是飞蛾扑火,毅然决然的以一封不是情书胜是情书的信告别了那段感情,选择了梁氏家族的学者梁思成。

冰心,我没有研究她是否遇到过浪漫的青年才俊,但读了她太多的充满满足和爱的文字,我可以想象作为父辈确定的这门亲事,她对在海军服役的丈夫是以一个传统女性的爱来对待的,她活的最为滋润,我甚至想,她该是那个时代得到幸福最多的女人吧!

近三十年,我们历经的思潮风起云涌。我也从各种渠道,看到很多青年男女轰轰烈烈的爱情如夏天的闪电,去的比来的更快,虽也时时为之可惜,但也只能在心里感叹一下罢了。

路,只有自己走,别人是难以帮上什么忙的。但,再次听了先生的《伤逝》,便忍不住想,如果后来的青年都能读一读,或许很多人便不会那么义无反顾的去做那个幼稚的梦,去走注定没有幸福终点的路吧!

爱教育读后感字2024800字2024


写你所感,读后所想,称之为读后感。每个人的感想都不一样,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写或者需要找点范文来参考的时候,您可以参考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的大量范文,总有一篇是您所需要的,希望您阅读愉快!

在这个充满幸福和温馨的寒假里,我在书柜里找到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或许她的封面并不怎么引人注意,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深深吸引住了我。当我读到里面的一篇文章:《佛罗伦萨的少年抄写者》时,我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爱。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名叫吉利欧的青少年,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家里并不怎么富裕。父亲什么事情都可以对自己的孩子宽容,但只要一提起学习要求一向都非常严肃。爸爸为了贴补家用,每天要抄500多封信但也只能挣3个里拉,儿子吉利欧看爸爸太辛苦了,晚上等爸爸睡觉偷偷去帮爸爸抄信。好景不长,由于吉利欧白天要上学,晚上又偷偷替爸爸抄信,他不关已经疲惫不堪,而且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了,爸爸看见吉利欧的不爱学习对他非常失望。直到一天晚上,爸爸才知道了真相,他知道自己错怪了儿子吉利欧,心里感到十分内疚。

读到这里,我的心中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因为故事中的爸爸知道错怪了自己的儿子。我想吉利欧一定会很高兴的,因为爸爸会因此夸他。和吉利欧相比,我的家庭条件比他好得多。要什么有什么,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的生活。学习成绩也非常好,通常考班里的第一名。

记得一次,爸爸说要带我和姐姐、哥哥出去玩的时候,我活蹦乱跳,高兴极了。而当我痛痛快快的玩好回到家中时,妈妈叫我去写篇作文。

因为是放假,而且有出去玩的痛痛快快的,就不想写作文。我皱着眉头,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还沉浸在刚才的快乐中的我嘟着嘴赌气地说:我不写。

每天只顾着玩,叫你玩高兴的不得了,叫你学习就不高兴。妈妈十分生气。

一听妈妈骂我,我眼泪刷刷地就下来了。妈妈看到我这副模样,就缓和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妈妈并不是有意责备你,爱之深才会责之切,妈妈只想让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认真专注的做事态度。

我点了点头,用手背擦去眼泪,忽然吉利欧的身影仿佛在我眼前出现,我坚定了信心骄傲的对妈妈说道,我这就去写作文。

读完这篇文章,我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吉利欧,一个12岁的孩子便能承担起养家的重任,而我也是一个11岁的孩子,不要说养家,就连学习自觉也做不到,真是太不应该。从今往后,我一定要以吉利欧为榜样,向他学习,成为老师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加油!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大全

中外名著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金字2024塔原理读后感-800字202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字2024塔原理读后感800字2024,欢迎大家阅读。更多金字2024塔原理读后感800字2024请关注金字2024塔原理读后感栏目。

金字2024塔原理读后感800字2024【一】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最不爽的事情可能就是写东西,或做长篇演讲。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写东西是令人头痛的事,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更善于写。许多人还得到忠告:如果他们希望事业发展更快,就必须提高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包括口头沟通能力培训讲课能力、演讲能力,和书面沟通能力写作能力。

很多人难以提高写作能力和讲话能务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写得更清楚一些意味着使用更简单、更直接的句子。事实上,人们在写文章时的确会经常使用过长的句子,句子结构也过于繁琐,使用的语言经常过于学术化,,过于抽象,段落中的句子顺序有时也很混乱。

以上这些问题都属于写作风格的范畴。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改变写作风格的难度太大了。这不是因为大家无法改变写作风格,而是因为写作jsf记住作者所要表达的要点,告诉我们尽可能在写作中抓住要害,简明扼要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罗列一系列的条条款款,让人不知所云。

这篇文章我特别想说说关于思考的问题,关于自上而下思考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我有些体会。曾经有个同事问我,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让人耐看,不厌倦。尤其是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工作总结。她说,她曾经写过一个近期工作计划,洋洋洒洒写了十几页,费了很长时间,也精心准备了好久。可是领导读后,让她重写。她差点崩溃。我虽然没有读过她写的工作计划,但是大致还是可以猜测到领导让她重写的原因。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自己学会思考,把写作的目的弄清楚,然后开始思考如何写的问题。一般写作比较好的同事都会有这样的经验:要写一篇问题,他不会马上就动笔,而是先进行思考,组织材料,也可能去图书馆翻阅书籍,也可能把平时的工作笔记拿出来进行整理,也可能他什么也没干,但是他在思索。他在做这一系列的动作时,其实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这些材料目前在找的也好,还是经过长期积累的也罢,通过自己的思维,把他们有序的组织在一起。

800字2024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00字2024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800字2024读后感

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的书。它介绍了少女小光和小狗袜子之间强大的友谊和温馨的故事。我本想粗针大麻线的胡看一遍,没想到,从一开始我就喜欢上了它。作者的文笔细腻,故事温馨感人。特别是小光二十一岁最后的约定这一章,写得好感人,我每次看后都感动的泪流满面。

在小狗袜子危在旦夕的时候,小光急忙从工作场地赶回了家,小光父亲拿出了小光母亲临终前留给小光与狗狗的十个约定。在父亲与袜子的见证下,小光守住了这十个约定,袜子也又快乐又幸福的去向了天堂。在本书中的小狗袜子是一只金毛猎犬,它性格呆笨、正直,还有点自恋;特长是藏鞋子、双手合十做祷告状;喜欢吃的食物有黄瓜饭卷和葡萄干三明治。是小光的重视玩伴,也格外喜欢小光的父亲。

这是个约定,都十分令我感动,特别是第十个约定: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请你目送我离去,因为有你在我身边,我才能幸福地去天堂旅行。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要忘记,我一直爱着你。这或许就是一只小狗的心声吧!它勾起了我对黄豆的思念。

黄豆是外婆家的一只黄色的哈巴狗,我跟它是知己,每逢放假我都会回外婆家看黄豆,我和它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我们一起兜风、散步,一起玩耍,过地快乐而又无忧无虑。可是,今年暑假我回去,发现黄豆不见了,问外婆才知道,黄豆已经病死了。想到黄豆去世时,我没能目送它离去,没能送它最后一程,我总觉得内心隐隐作痛。

生活中,人与狗的友谊非常牢固。狗为人类效劳像导盲犬和搜救犬,它们都帮助了人类,使人类变得方便、快捷。可是,也有些人不但不爱护狗;反而把它们打死或抛弃。这让我十分痛心,我想对那些不爱护狗的人说:请爱护狗,它们也毕竟是社会上的一员,我们对世间上任何生物都应该平等相待!

《被拖着冲过终点》读后感

在《迎奥运促和谐》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是《被拖着冲过终点》,题目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时,我的小脑袋中产生了太多太多的疑问:为什么要人拖着冲过终点?为什么他自己不跑?为什么

读了一遍文章后我才知道:原来1908年的第四届奥运会上,由于当时天气很热,整个伦敦都被热气笼罩着,像个大蒸笼。马拉松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跑起来十分吃力,但他们还争先恐后,奋力拼搏。跑在最前面的是彼得里,眼看快要到终点时,意外却发生了:由于天气闷热,体力消耗过大,突然摔倒了,此刻,众人的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裁判员连忙跑上前去,把他扶了起来,彼得里站起来之后又继续跑了下去,可没跑几步又再一次摔倒了。

跑在第二位的美国选手已经赶了上来。彼得里的努力眼看就要前功尽弃了,在场所有的人都着急万分。这时,一位工作人员搀扶着他冲过了终点。彼得里虽然没有得到金牌,却获得了比冠军更多的掌声。英国皇后被彼得里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动,赠送经他一只金杯作为奖赏。

读了这一个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如果要问我什么是奥林匹克的拼搏精神?我会回答:彼得里就是最好的代表。因为,彼得里的行为是对奥林匹克拼搏精神的最好注解。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也非常感动地说: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正如文中的彼得里一样,有一次数学竞赛,我很顺利地通过了前面几道题,可最后一题却让我犯难了,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彼得里的故事,我想我也没有理由放弃,应该像彼得里那样拼搏!后来,可想而知,我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我的心充满了骄傲,因为我懂得了什么是拼搏。回到家,妈妈知道了这件事还特意表扬了我一番说:柳君,真棒!知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比赛重在参与嘛!

读后感100字2024|200字2024|300字2024|400字2024|500字2024|600字2024|800字2024|1000字2024|1200字2024|1500字2024

三字2024经读后感-800字202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2024经读后感800字2024,欢迎大家阅读。更多三字2024经读后感800字2024请关注三字2024经读后感栏目。

三字2024经读后感800字2024【一】

《三字2024经》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却的入门之书。据材料引见,《三字2024经》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全文结构严谨,文笔天然流利,深入浅出,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适合背诵识记,百读不厌。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普遍流传而又言简意赅。

如今的每个家庭都只要一个独生后代,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呈现都是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而形成的。《三字2024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独生后代有许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2024经》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呈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三字2024经》作者具有不凡的归纳综合和言语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2024,却集其要点和精髓,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之意。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数字2024,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建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起头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硕的知识。

《三字2024经》虽然重在传道,可是并非枯燥的说教,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吊颈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结交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三字2024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立场是人遗子,金满

《伤逝》读后感800字


一曲肝肠寸断,几多泪水辛酸。一对男女的不幸,整个时代的悲哀。当梦醒路无,人去楼空,逝者已逝,伤者徒伤。谁还在雨中为你们轻叹?谁还在胡同寂寞徘徊?谁还在紫白的藤花下寄托哀思?《伤逝》捧在手心,思绪游于云端。爱情,这一亘古话题,于浓墨薄纸间被鲁迅再次延续。

美丽的开始,惨淡的结局,是什么将命运如此注定?如一朵娇红永萎沙尘,叫人怎能不怅叹惋惜?读《伤逝》,心中不会宁静。史涓生与子君的故事,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没有罗密欧与茱丽叶的徇情;没有柳梦梅与杜丽娘的团圆。品《伤逝》,一句“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让所有高唱爱是一切的人为之一震;一句“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惊醒那些为爱麻木的痴男怨女;一句“我应该永久奉献她我的说谎”让所谓的真爱添上几许虚伪的色彩。思《伤逝》,它展示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与物质需求的矛盾,同时也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疑问:爱到底需要附丽什么?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他主张爱情必需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自由是爱情的翅膀,让两颗心都能在蓝天上飞翔。回望涓生与子君的情感历程,不正暗合此道?同居前的日子,他们是自由的。涓生有一分稳定的工作,虽然“局里的生活,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但最起码不用为生计四处奔波,也可以供子君买些小草花和油鸡。而子君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想的熏陶,毅然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可以不顾叔父的坚决反对,自由地与涓生交往。他们的相恋是自由的,尽管外界压力不小,他们仍觉得无比幸福。然而同居后,这自由的翅膀却双双折断了。局里裁员,涓生失去了工作。在生活的压迫下,在“自觉了我在这里的位置,不过是叭儿狗和油鸡之间”的心理下,他能觉得自由吗?再看子君,她早已陷入了柴米油盐、喂狗饲鸡等生活琐事中,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再也不能为涓生带来“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还有“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生活于这对新人而言,像无数绳索将他们牢牢缚住。

“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我想这“活着”应为自由地活着。可是仅附于自由的爱情一定会美丽吗?

鲁迅在1923年于《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说:“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重要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得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静思《伤逝》,发现这段原本纯真热烈的爱情之所以变为悲剧,重大的因素就是涓生被局里裁员了。身陷窘困却想要重新高飞的他渐渐觉得眼前的女人是个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的人,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她。最后竟认为“忍受这生活的压迫的痛苦,大半倒是为了她,而子君的见识却浅薄到连这一点也都想不到”。终于还是为了新的生路,涓生绝情地将子君抛弃了。可怜的子君就这样带着破碎的心,一步一步地走向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爱情?自由?金钱?这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定律,让无数男男女女沉醉、迷茫、哭泣、伤逝……

合上紫色的封面,走出凄惨的故事,涓生的伤、子君的逝都已离我远去。只留下淡淡的风吹着淡淡的云,还有蓝蓝的天空静静地看着谁又伤了谁,听着谁又在悲问:爱情到底该附丽什么?

简爱读后感800字2024(3)


简爱读后感800字2024

如果说一个人在生活中任何希望都破灭,但有一样不会抛弃他。它不会抛弃任何人,那就是爱!

简.爱的父母因病去世,她被送到舅舅家。可舅母与堂兄、堂姐对她并不好,时常打骂她。她受尽了整整十年的痛苦与欺凌。后来,简被送进了福利院。说是福利院,还不如说是一个活生生的囚笼,在这里生活条件恶劣,孩子们还受到虐待,最令人发指的是,有孩子病死是常事。她毕业之后又在这里任教两年之后去桑菲尔德庄园教阿黛勒.瓦朗学习。这个庄园十分幽寂,像一座孤宅,还时常听到可怕的笑声。简在这儿爱上了男主人罗切斯特。就在二人走进教堂之时有人说出罗切斯特原本有妻子,就是关在庄园里的疯女人。简深受打击离去。她逃离到了一个牧师家中,那家人好心收留她,待她像亲人一样。她听取牧师圣约翰的建议去乡村任教。不久,她得到一份遗产并把财产和圣约翰平分。因为她刚刚得知圣约翰是她的表兄。她拒绝了表兄的求婚,因为她不想一辈子在印度传教,她也不适合传教。她又回到罗切斯特的身边。他的庄园被那个疯女人烧了,罗切斯特也双目失明,还失去一只手。但是简和他的心仍连在一起。不久,二人举行了婚礼。

爱就是要不离不弃,像山一样高耸,像海一般博大,像钢一般坚韧。是用任何方式都不能摧毁的,甚至可以穿越万载时空。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只要有爱就等于拥有一切。

爱是世界上表达最多的事情,也是最难以解释与理解的事情。

有人说爱,就是要和你心里牵挂的人在一起!有人说爱是付出而,不是索取!还有人说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她)幸福,快乐!

世上关于爱的解释太多太多了。关于爱的故事也太多太多了。就像牛郎织女的爱情,虽有364天隔水相望,但他们仍不放弃以换来一天的相聚。

爱就像一瓶灵丹妙药,抚平心灵的创伤;爱就像一场春雨,涤净心灵的阴霾;爱就像一场梦,可以穿越古今。

或许,爱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唯一;是我愿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下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坚定。

其实,爱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义。只是,为了它你一定要努力得到,以免成为你心中永久的遗憾!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推荐


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在阅读了鲁迅写的《伤逝》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伤逝》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篇一】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小说短短一万多字却生动地描写了子君与涓生从相恋同居到爱情破灭的全过程。语言简短有力,思想内容深刻庞杂。

涓生和子君他们单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至上,走个人奋斗的道路,最后造成了悲剧。

涓生的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从涓生的个性心理描写,我真实地感受到相爱至分手的残酷,而血淋淋的爱情正是那个提倡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最后却为了求生而离开子君的涓生亲手埋葬的。

回顾涓生对待子君爱情的过程,这里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阴暗面。追求子君的时候“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也难怪日后竟成了子君温习的必修课,而涓生后来却只当作是浅薄可笑的电影一闪。如此纯真热烈的求爱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践踏了。

涓生冲动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浪漫热情,只能维持到得到子君的爱时,就成了“被质问,被考验”的负累了。

他们相爱的时候,涓生是这样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悦时,他们走在路上,他仍会觉得到时时遇到别人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可见,子君给他的幸福并没有坚定他的爱情,他的勇气在很早时段都已经暗地里隐藏着不稳定性。

总之,《伤逝》中子君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对爱情的盲目纯真一开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剧色彩。涓生的“无爱之爱”又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加深加快了她的悲剧化进程。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篇二】


读着鲁迅先生的《伤逝》,一遍一遍,再逐字剖析着,就恍若文中的涓生和子君就是现实中的他和你。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篇悲情小说。作者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这一年的经历,用涓生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虽然涓生的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他们感情的破灭似乎还可以归罪于社会解放的过程。那么现在呢?21世纪的爱情,创造在一个更进步更自由的时代,他们不会再经历涓生的社会迫害,不必为“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苦恼,也无需为求生而象涓生那样“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注”的决择。但是,我们今天的爱情,却因更加自由,一任的梦想还是重复着涓生的故事,一样的爱了,逃了,最后抛弃他们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任她们自生自灭。

从涓生的个性心理描写,我真实地感受到相爱至分手的残酷,而血淋淋的爱情正是那个提倡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最后却为了求生而离开子君的涓生亲手埋葬的。涓生因为尚未忘却的翅子的扇动,这在文中多处提到,而他又以为他的翅子又因子君“只知捶着一个人的衣角”而比先前颓唐得多。于是决定“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在决定着他们只有分离才能开辟新的道路时,他又意识到“----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这个时候他有一丝不舍,其实,他早预到子君没有了他,只有死。因为子君“她自始自终,还希望我维持较久的生活。”就算这样,涓生还是因为早晨的时间多,而计划在闲谈中,故意提起往事,似一个隐形的坏孩子,把那翻在心里折腾过的“所谓不虚伪的真话”对子君说了出来,而子君听后“她的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直到“子君却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涓生這才意识到当初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恐怕是错误了,因为子君“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涓生最后虽然也悔恨和悲哀了,但却只能换来子君永远的空虚,欢欣、爱、生活已经全都逝去了。这个时候,我想人只有在失去时才感到存在的可贵,这句话便是真理了。

于是,他们的爱情走向在开始就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子君是義無反顾的,从他们最初交际半年时的对话,她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我是我自已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直到面对涓生热烈地追求,她果断地舍弃家人,将整个社会抛在身后,毅然地跟着涓生。这是一种对社会的背叛,是不符合大众化的,是当时那个时代不相容的,但子君却坚强地选择了那样没有退路的爱,其中的勇改和无谓又岂是你我能体会的?但涓生最后却用“所谓的真话”把她推向地狱,虽然文中没有交待子君的死因,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当初他们同居时,她的叔子已经不认她做侄女,可见家庭反对之强烈。那么子君被涓生“逼”回到足以被唾沫淹死的家族中,私订终身、未婚同居,这诸多罪状,还不够她死一百回吗?这便是涓生悔悟时说的“我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了”,这重担也便真的“压”死了子君,毁灭了涓生赎罪的机会,完全破灭了他们的爱情。从而更加突出了涓生的不负责任,自私阴暗,这也正是鲁迅先生的一惯写法,不同的是,这次揭示的是人性弱点的阴暗面。

我们应该值得借鉴的是,既不能象子君那样爱得失去了自我个性,也不能象涓生那样轻率地开始。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足够的水,就不要走进罗布泊。既然两人决定了相爱,就应该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哪怕结局是一同灭亡,也要与爱同生。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篇三】


初中时,第一次是阅读《伤逝》,虽然没有完全理解先生的思想,但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冲破家庭和周边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涓生伤悲)一“逝”(子君死亡)的结局确实深深的烙印在我那时还算幼稚的心灵里。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梦想是能够到城市工作,那时对于爱情肯定没有任何清晰的念头,有的仅是一个模糊的,似乎很远,似乎很近的概念吧,但确乎很担心自己的未来会重复涓生的路。现在细细想来,年轻的心,受这部作品的影响真的很深,大学时遇到心仪的女孩,也不敢表达,虽然有担心被拒绝的懦弱,更多的还是生存没有着落前,不应该也没有资格谈去谈爱情。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大凡上过初中的中国人应该都耳濡目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诗句浅显,但揭示了两个现象。

一是在爱情面前,生命不是最重要的,虽然爱情是说不清道不白的感觉,生命是那样的鲜活;

二是在自由面前,爱情也是渺小的,很多人为了爱情,牺牲了很多可贵的东西,包括源自父母的最为深厚的亲情,但为了更多的自由,或新的爱情,原有的爱情已是枷锁,也要被列入抛弃之列。

鲁迅先生以很“短”的中篇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以优美凝炼的语言、富有诗的情韵将更多的真相告诉了数以亿计的后来者。爱情伟大,也仅在一时,或更多的在失去以后,生活本身才是烈火后的真金。套用先生的一句话演义为,“爱情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只有生存本身得到了保障,爱情在双方的细心呵护下,才会存在,也才可能长久到一起慢慢变老后能偶尔回忆。

鲁迅先生是一个斗士,敢于向封建、落后势力与思想开炮,但对于当时的女性解放运动,先生的观点其实是有所保留的。那时,很多知识青年提倡向娜拉(易卜生《傀儡家庭》女主)学习,勇敢的走出没有自我的传统家庭,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寻找所谓的“自由”,但先生以《娜拉走后怎样》(似乎是先生杂文集《坟》中的一篇文章)质疑,大意是说走出家庭的女性,如果口袋里没有用不完的钱,只有两条路可走:堕落或回家。大多女性好像不会回家(可能想回,但回不去),最终得到的是更多的屈辱,那时很多追求自由的女性,其实是幼稚思潮的牺牲品。

这里举几个选择不同、命运不同的例子,都是那个时代杰出女性,到现在也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张爱玲、萧红、林徽因和冰心。

张爱玲和萧红,尽管具有谋生的文学天赋,这在追求自由的女性当中,已是了不得的本事,但依然命运多舛,颠沛流离,谈不上过得幸福。当然,因为不幸的人生,留下了具有独特思想的文字,而且可能在很长的岁月里不朽。

林徽因,也是以才气闻名遐迩,但面对各种思潮,甚至徐志摩这样的风流才子,依然保持了传统的一份宁静,得到了终身的幸福。

林徽因在十六岁时,意识到如果和已有妻子的徐志摩“玩暧昧”,结果会是飞蛾扑火,毅然决然的以一封不是情书胜是情书的信告别了那段感情,选择了梁氏家族的学者梁思成。

冰心,我没有研究她是否遇到过浪漫的青年才俊,但读了她太多的充满满足和爱的文字,我可以想象作为父辈确定的这门亲事,她对在海军服役的丈夫是以一个传统女性的爱来对待的,她活的最为滋润,我甚至想,她该是那个时代得到幸福最多的女人吧!

近三十年,我们历经的思潮风起云涌。我也从各种渠道,看到很多青年男女轰轰烈烈的爱情如夏天的闪电,去的比来的更快,虽也时时为之可惜,但也只能在心里感叹一下罢了。

路,只有自己走,别人是难以帮上什么忙的。但,再次听了先生的《伤逝》,便忍不住想,如果后来的青年都能读一读,或许很多人便不会那么义无反顾的去做那个幼稚的梦,去走注定没有幸福终点的路吧!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篇四】


在《伤逝》描述的故事里,涓生是醒者,他虽然不致于象“狂人”那样受众多不醒者的排斥和贬损,但他也同样有“狂人”般醒者的痛苦。子君是个未醒者的代表,“阿随”虽然是子君的宠物狗,但它是子君未醒的象征,老观念不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所以,做为醒者为未醒者疗救病痛,自然不可能“真话”就有效果的,有时适得其反。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在小说《伤逝》中的结尾了。鲁迅先生通过涓生的手记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他还没说的话是:爱情如果不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那就必定“伤逝”。听说鲁迅先生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正是和他的学生许广平结合的时候,这在某种意义来讲,小说对社会、对先生、对许广平都是个警示。

鲁迅说过,“女人幸福生活的最大敌人是无聊~”事实上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幽默大方、自信阳光、身体健康、相貌堂堂的男生,但这些优点在缺乏物质基础的支撑下显得那么无辜无助和无力~确实,“没有房子,我让爱情住在哪里?没有车子,生活又如何运转?”生活的现实让大多女孩在选择对象时不得不把男方的物质基础放在首位,但从《伤逝》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如果过分依赖男人,那便会使自己走向脆弱……

其实找对象就和炒股一样,必须分散投资,决不能孤注一掷,而且选择的类型要多样化,不能只关注“基本面”好的绩优股,或者急功近利地做“短线”,最好能今天买,明天就涨停;所谓“长线是金”,有时候找对一直潜力股将来可能获得的收益会远远超乎想像!

如果把女人的相貌、身材、个性、人品等综合起来用数字来表示其水准的话,那找一个60分左右的对我而言可能就是“实惠”,而70分左右的则是“现实”,80分左右的叫“理想”,85分以上的,就是“梦幻”了~

我这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但或许最后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吧。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篇五】


她的皮鞋高底尖触着砖路,发出清响,于是他骤然生动起来。她会带来半枯的槐树的新叶,她会带来紫白的藤花……这一切浓密的爱意都是要慢慢溢出来的羞涩呀!

“莫非她翻车了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涓生的思念被子君牵扯着,是极度的害怕失去让这年轻的脑袋装满了恐惧。只有子君安然无恙出现在他面前,他的心才得以恢复平静。

那比涓生更透彻,更坚强的冲破封建旧枷锁的思想——“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一遍又一遍回响在他的耳边。这是他们长期沉默对视,对视之后的欢声交谈所产生的共鸣。纯真的爱恋就以一次纯真的告白开始了……

子君那时是大胆而不顾一切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灼灼注目下,她依旧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他们大胆地同居了,为着他们所预见的新时代的曙光。和熟人了断来往,和叔子切断干系,不理会“雪花膏”之类,与油鸡们,阿随在院子里开始崭新的生活。一切似乎趋于稳定。

然而他们之间突破了隔膜的了解让涓生觉着新生了一层隔膜。

生活依旧继续,生活却也开始磨灭,一点点磨灭他们铸造的小幸福。导火索便是局里寄来的一封信。雪花膏的添油加醋促成了涓生的失业,失业带来了涓生的害怕和恐慌。“那算什么。哼,我们干新的。我们……”即便过分劳累的子君表现了毫不在乎的语气,可是涓生自己也体会到了,他们俩都受到了打击。“人们真是可笑的动物,一点极微末的小事情,也会受很深的影响。”涓生那时在心底窃窃嘲笑子君,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他反复对自己说他这只禽鸟总要脱出牢笼,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他还未忘却他的翅子的扇动。

子君劳累,子君也越来越冷寂。可是在那个年代,她抛弃了自己的家庭,跟随涓生,如今又遭受这样的打击,谁能没有情绪上的波动?她也每天只能在油鸡,阿随,饭菜之间来回。涓生选择了逃避,逃避“叭儿狗和油鸡之间”的位置,逃避子君每日催他吃的相对无言的饭菜,逃去图书馆,去感受“没有热气的火炉的温度”,去进行他的翻译工作。阿随也被他丢弃,日子清净了么?不,磨灭刚进入高潮。

他告诉自己:他快要将人生的意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他们幸福的小家成了他心中冰冷冷的地,子君对他温情的眼神增加了他的苦痛,他觉着是子君槌着他的衣角,成为他前进的累赘。他知道,自己已经不爱子君了。

在子君勇敢的追问下,他终于说出了!“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吧: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于是,他就这么把子君丢弃在黑暗的角落里,决心一个人独自前行了。他认为的子君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真是太荒谬了!子君,只是一个弱女子,除了在家里和官太太为油鸡的事暗斗,除了在家料理家务,她还能去哪,找到自己谋生的出路?

然而子君还是默然离去,只言片语都未留下,只是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放在了茶桌上,用手绢稳妥包好的仅有的财富,全数交付涓生。

子君死了,不知何时死的,不知怎么死的,不知死在哪里……

涓生连忏悔都是让人憎恨不已,他决意如果重来,他将选择永远欺骗子君,让遗忘和谎言做他的前导。他将骗子君,自己还爱她。可是,这样的谎言,实在更是残忍不已。

我无法理解涓生这样的人。既是最初有带领子君逃出封建枷锁的勇气,却让这勇气被生活所泯灭。他们曾经的纯真的爱被生活物质的缺乏烙上不干净的印子,真是可笑。

半枯的老槐树还在,紫藤花也还在,可是生机不在,爱情不在,昔人不在……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篇六】


《伤逝》很深刻的体现了一个人的矛盾与复杂之处,涓生与子君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变成了半旧半新(旧在此处不是贬义词)的不完全纯一文化人。因此很多时候的矛盾体现在中西文化思想的博弈、交融。新涓生讨厌旧子君,而涓生自己也没跳出旧文化影星,新子君又对旧涓生失望。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错,而是人无法抵抗的不可抗因素。

普通个体在巨大的时代中多么的力不从心,被时代裹挟,苦苦挣扎,很多时候谁不在伤逝呢,为自己,也为自己爱的人。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篇七】


子君与涓生是一对在五四时期幸运地自由恋爱了的青年,他们曾勇敢、曾幸福,修成正果后却又离散了。和整场运动一样,两个青年有满腔热血,却不成熟,都未能完全对他们的生活负责,都未为做好去应对各种磨难,只是热烈而单纯地追求未知而神秘的自由,却没料到生活是艰难的,他们没有争取完全自由的能力。这样的反抗,最终只能走向妥协,走向失败。

子君的反抗,自然是受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诱惑,才有勇气追随了争取自由解放的队伍,才敢于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英勇的话。子君是受了诱惑的,被未知的、也许美好的东西的吸引。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正如涓生所说:“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因而婚后,子君与《倪焕之》中的金佩璋一样,自觉地沉沦在繁琐而无趣的日常生活上,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丧失了人生理想,不再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与欢愉。也许到死,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篇八】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以青年男女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醒者与未醒者的悲哀故事,全文描写得细腻、细心、细事无非,尤其结尾那句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更是提纲挈领、发人深思。

在《伤逝》描述的故事里,涓生是醒者,他虽然不致于象狂人那样受众多不醒者的排斥和贬损,但他也同样有狂人般醒者的痛苦。子君是个未醒者的代表,阿随虽然是子君的宠物狗,但它是子君未醒的象征,老观念不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所以,做为醒者为未醒者疗救病痛,自然不可能真话就有效果的,有时适得其反。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在小说《伤逝》中的结尾了。鲁迅先生通过涓生的手记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他还没说的话是:爱情如果不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那就必定伤逝。听说鲁迅先生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正是和他的学生许广平结合的时候,这在某种意义来讲,小说对社会、对先生、对许广平都是个警示。www.U522.COm

鲁迅说过,女人幸福生活的最大敌人是无聊~事实上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幽默大方、自信阳光、身体健康、相貌堂堂的男生,但这些优点在缺乏物质基础的支撑下显得那么无辜无助和无力~确实,没有房子,我让爱情住在哪里?没有车子,生活又如何运转?生活的现实让大多女孩在选择对象时不得不把男方的物质基础放在首位,但从《伤逝》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如果过分依赖男人,那便会使自己走向脆弱

其实找对象就和炒股一样,必须分散投资,决不能孤注一掷,而且选择的类型要多样化,不能只关注基本面好的绩优股,或者急功近利地做短线,最好能今天买,明天就涨停;所谓长线是金,有时候找对一直潜力股将来可能获得的收益会远远超乎想像!

如果把女人的相貌、身材、个性、人品等综合起来用数字来表示其水准的话,那找一个60分左右的对我而言可能就是实惠,而70分左右的则是现实,80分左右的叫理想,85分以上的,就是梦幻了~

我这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但或许最后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吧。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篇九】


读《伤逝》读后感1000字:

《伤逝》是鲁迅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很多人用传记考证式把涓生等同于鲁迅,把这篇小说当作鲁迅的爱情研究,其实是片面的。在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到影子但不能等同,可以说现实是个引子,他点燃了写作这篇小说的灵感,是心理想象的投射。

可悲可叹的境地,两个尚未长大却自认成人的孩子在过家家,用自己稚嫩甚至自大的目光去生活,不料残酷的生活给他们下了一个接着另一个的下马威,他们来不及反应就被打趴下。

2024伤逝读后感读书笔记300字中学生【篇十】


昨天看了《伤逝》,有点怅然。记得大一__时,高中老师说我们是涓生和子君,小资产阶级的理想与脆弱,经不起生活的考验。他说子君养小鸡当宠物,后来还是杀掉吃肉。我那时并没有在意他说的话。

初中时代读鲁迅,有点反感。不过我和邻座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句话:“倘若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来...”这是斑蝥。那时前面坐了一个很瘦的男生,眼睛大大的,脑袋也大,脊背总是弯着,而且,经常放屁。记得我不时拍打他瘦削突出的脊背,喊他的名字,只听得“噗”,他转过身来...于是我们给他起名为“斑蝥”,这个绰号用了三年。那时我和一个叫明玉的女生特别好,她长得很漂亮,皮肤很白,但是汗毛比较重,于是我们叫她“monkey",后来上历史课,学到苏联文学史,她灵机一动给斑蝥起了个俄国名字为“斑斯夫斑蝥斯基”。斑蝥气了,转过身来恶狠狠地说:“明玉就叫‘毛斯毛夫斯基毛斯毛’”!

后来到了高中,我有一阵子特别迷鲁迅,觉得他简直就是我最崇拜的作家,那时看他的文章,觉得特别好,尤其是心理描写,最喜欢他的《狂人日记》。当时觉得那个狂人的心理他怎么就能描摹得那么真切呢?难道他亲身经历过?而我,之所以觉得《狂》很好,是因为那时心里状态很糟糕,看着鲁迅的描写,好像被人看穿了一般......

不过,我那时仍然觉得他的文字欠佳,没有许多文学家那样的灵性和气势。后来看了他写的《明天》,其中阿五帮单四嫂抱孩子那一段描写,仍是心理的,真是太准确了,鲁迅想必很细心敏感的,不然不会如此。

伤逝的结构是很别致的,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就像一个人在面前细细絮絮地诉说,忏悔,还不时抹眼泪。我才发现鲁迅的文字是极好,他本来是学理,学理的人写文章就是这样,不潇洒浪漫,但是严谨准确,说他的文锋犀利,除了思想以外,文笔也是如手术刀一样利落精确。你不了解这个涓生,但是从他的话语中,可以逐渐把握他的性格,他眼中的子君也很真切。仿佛他俩是你隔壁的邻居,你见证了他们因为爱情走到一起,听到他们的小鸡和房东太太的鸡们混在一起喳喳叫,看到他们的“阿随”栖息和瘦弱地喘气,后来被主人用黑布一蒙头,推进一个不很深的土炕......这一切都是变化着的,由爱情到后来不爱了。

鲁迅说爱情第一要生活,没有生活爱情也会磨灭。他说的话我信的,于是想自己当初是否就如子君。

而我现在,读到《伤逝》里“爱情是需要时常更新的”,才发现自己以前认为只要不被破坏,就一直完好。是错了,不进则退,没有永恒。

克氏说,人们爱的时候,多是用头脑而不是心。人的头脑太发达,进化了心灵的真纯,有时人是在用心爱,但也不再是最初的无私。人们付出爱,是为了得到爱情,人们渴望爱情,其实是在渴望被爱。那么多人感叹找不到真爱,真爱不住在他们心中,因为他们不够真,也没有去爱。

想必鲁迅是很懂得爱的,才能写出《伤逝》,逝去,即是渐渐地消失。如影随形的爱情,慢慢游走,自私的人不要只会悲伤。

读童年有感字2024800字2024


以下读后感范文由读后感栏目为您精心提供的,希望您在此能找到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祝您生活愉快!更多资讯请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2024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2024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读后感大全

中外名著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800字2024


《论语》读后感800字2024

《论语》中许多哲理近乎尝试,却仍然意义高深。世俗中见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也许就是《论语》中所蕴涵的精神。从《论语》诸多名言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知之心,有人读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事之道,还有人读出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孝顺之心。而我在读《论语》时,仿佛看到一位老先生坐在一群年龄各异,品性不同,出身不同的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推行自己的仁礼之道。

读《论语》时,她让我们感到亲近自然,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泛泛而谈的大道理,没有寓意深刻的典故,而是一篇篇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对话。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读出孔子的仁礼之道的具体表现。孔子认为仁礼最为重要,我们能看出他对礼的重视,宴请宾客,祭祀典礼都严谨对待,并认为礼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基础,礼乐也是无用的。在《论语》中孔子反复阐述孝道,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人人都以为孝就是赡养父母,而孔子则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同时他认为色难,即对父母始终和颜悦色最难。而非仅仅只是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这样的孝仅仅停留在表面,不是从心底产生的真正的敬爱。当林放向他请教礼之本时,孔子回答: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则是在教导我们办理丧事礼节时与其表面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真正为逝者悲伤。在处世之道中,他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做出了最好的阐述,即君子重于团结,而小人重于勾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是孔子认为君子胸怀坦荡开阔,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

从《论语》中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态度。每个人一生难免有缺憾和失意,我们无力改变事情,却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从另一个方面看待。因此,孔子之道值得我们学习。

《贝多芬》读后感800字2024


《贝多芬》读后感800字2024

瀑布的壮观是在水没有退路时而形成,繁星的璀璨是因黑夜的到来而弥漫。

贝多芬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之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传颂他,不仅只是因为他的乐曲鸿章,更是为他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而赞美歌颂。

我认为,与普通正常人的比较中,他除了听,其他的事情全都能做。但并非如此,因为失聪,而使他干任何事情比想像的更难,而也正是因为他的缺陷使他比别人挥洒的汗水要多出好几倍,从而为他的成功做了铺垫。背后的付出是艰辛的。无人看见他咬着木棒捕捉从木棒中传来的微弱的琴音;无人关心他用冷水来止住练琴时手指传来的胀痛;更无人理解他因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宏伟巨作而整日整夜的废寝忘食。

然而,他是个聋子,这块绊脚石狠狠地使他摔了个踉跄。

可难道没有人知道,人生道路上的绊你一脚的,恰恰可能是金块儿呢?

生物老师曾经问过树木最坚硬的部分是哪里?回答五花八门,可结果却令我们无比震惊树木,一生中,最最坚硬的部分,正是他的伤口!那里连斧子都砍不进去。这也验证了贝多芬这位伟大音乐家成功的原因及动力,正是挫折。树木结了痂的伤口应是最坚硬的,重新爬起来的人应是更坚强的。

我早已阅读完《名人传》,但文已尽,意无穷,留下的问题是沉重的。世界上并不缺乏坚强勇敢的人,但软弱退缩的人也不少。同一个窗口,有人看到的是繁星璀璨,而有些人只能看见满地的泥泞。可见,我们应坚守锅底法则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只要你还肯继续努力,无论怎样走,都只会是向上的!这不,贝多芬老先生正是有这种心理,坚守自己的梦想不动摇,才会成为人们千古以来的标杆啊。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此话说得一点不假,经过磨砺的人生才够圆滑。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遇见挫折不能低头,应迎头以高傲的王者姿态从那个所谓挫折的东西上跨过去,将它抛之身后,甩开桎梏。

生活并非一马平川,有种馈赠叫挫折,有种希望叫坚持。挫折是粗糙的,他磨砺着岁月,只要不低头,就会磨出一面明镜,映照你布满鲜花的前程!

绝壁处可粉身碎骨

绝壁处亦可珠玉飞溅!

《项链》 读后感800字2024


《项链》读后感800字2024

《项链》这篇文章是由法国著名作家莫迫桑于1884年写的。莫迫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项链》的主要内容是: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这篇文章以项链本身为线索,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的线索自然地带领我们走进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深刻领略19世纪的法国小人物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悲剧现实。

路瓦栽夫妇真可怜,上帝真的太会捉弄人了!这是我在高一时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可当我再一次的欣赏这篇文章时,我觉得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应该是玛蒂尔德夫人的虚荣心。追求美好事物虽然是人之常情,但是玛蒂尔德夫人却总把美好的生活寄托在青春和婚姻上,总想着不劳而获的过上贵夫人的生活。人生就是这么的奇怪、这么的幻变无常,一件极其小的事情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不过,从这篇文章我也看到了路瓦栽夫妇好的一面就是恪守着做人的原则。在项链丢失后,他们可以选择赖账或者逃跑。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他们选择了用十年的时间来偿还这条钻石项链。我想这是体现他们的高贵品质以及维护他们自尊的最好方法吧。

玛蒂尔德虽然选择一条满布荆棘的人生之路,但是这条困难重重的人生之路使她变了,贫穷生活的磨炼,不仅仅改变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艰辛的劳动、生活,把她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云端拉回切切实实的地面,就这样一个新生的玛蒂尔德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虽然玛蒂尔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白白的增加烦恼,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因为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

看完这篇小说更让我觉得:生活不是云里雾里的幻想,更多的应该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走过。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伤逝》读后感800字2024”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伤逝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