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山坳村志读后感 > 地图 > 山坳村志读后感,2024山坳村志读后感
山坳村志读后感

(共 527 篇)

  • 1、 《山坳村志》读后感

    《山坳村志》读后感

    志,本义为记载,后来记载的文字、文章,也可称之为志。方志是地方志的简称,是系统记载各地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状况,或某一项、某一范围的重要文献典籍。方志具有区域性、综合性、连续性、资料性特点,以其所载信息量大,堪补史书之阙,具有存史资治、利国益民的功能。因为它源远流长,亘贯古今,延续不衰,卷帙浩繁,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山坳村志》是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阳洪镇山坳村几位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文人主编的一部村志。在地方志中,我们最常见的是省、市、县这个层面的,乡村一级很少见。这不能不让人为《山坳村志》编写者长远的目光和他们的不辞劳苦的精神所感染。因为他们编撰志书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世人及子孙后代留住历史。传承文化,启示未来,这就是编写《山坳村志》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部乡村志的编委会成员班子很具有代表性。其中,编委会主任张晓理(西安外国语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身居省城,有广博的人脉资源,登高一呼,贤者百应,为该书的体例设计、专家指导提供了最大的帮助。乾县文坛宿儒张汉老先生(已逝)担任顾问,不顾年老体迈,多次参与讨论,补充完善书中传闻逸事,使得本书内容更丰富,更具趣味性。退休教师、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乾州花棍继承人张显庆作为主编,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他身居农村,而且有一定的文学造诣,据我所知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在爬格子,笔者在多年前就曾经看到过他的文学创作。乾县工业局原局长范荣昌虽为范紫东研究会的编委,对于地方文化民俗有一定的研究,但因不是本村人,所以尽管才思敏捷、文笔优美,也只能屈居为副主编。

    《山坳村志》前有前言、序、凡例、目录,后有后记和参考书目。除此之外,总共有十二章(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与土地、百年沧桑、村风与家风、教育与卫生、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民俗与方言、人物掠影、往事钩沉、旁话山坳),这十二章中不包括概述和大事记,总字数为16.6万字。

    方志按其记述内容,可分综合性、专业性两大类。《山坳村志》属于综合类。综合性方志的主要内容是分门别类地记载一方的民俗、民情、人物、疆域、政治、经济等情况。对于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人口与土地、百年沧桑、村风与家风、民俗与方言、人物掠影、往事钩沉这几部分,因为这是编者最想让村人们传承下去的。他们之所以把村中有据可查的大学生全部记录下来,就是想激励引导所有的后代子孙要认真学习,

  • 2、 炸裂志读后感
    炸裂志读后感(一) 刚读这本小说时,以为会是一个美好结局的小说,但是,看完之后,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炸裂志》带给我很大的震撼,要颠覆我的世界观。 故事以孔东德的一个梦开始,让四个儿子都出去,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走,遇到什么就捡起来,就是他们一辈子的命运。老大孔明光捡到一些断断续续的粉笔头,老二孔明亮遇到了村长的女儿朱颖,还捡到一块四方四证的长状公章。老三孔明耀看到军车拖着枪炮从村里开过去,老四孔明辉遇到一只猫,捡到一张。这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老大成了教书匠,一辈子只想当老师,即使二弟以后提拔他当校长,还是决定当老师。老二与朱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间的爱恨情仇难以言明。老三孔明耀决定去当兵,即使退伍了还是做着军人梦。老四孔明辉高考落榜之后,当了局长,后来就辞职回家侍奉父母。 《炸裂志》以炸裂村从村升乡,从乡升县,从县升市,从市升为大都市为主线,讲述炸裂村民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发生的变化。我刚开始以为这是一群朴实敦厚的村民靠着自己的辛勤与汗水,发家致富的故事。可是我想错了。在炸裂一升再升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坚守、节操一步步消失殆尽。孔明亮与朱颖是小说的主人公,给我的震撼最大。 孔明亮这个人,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当村长、当镇长、当县长、当市长,之后开始任人唯亲,让大哥当校长,让四弟当局长,让程菁当秘书长。当年还是村民时,一辆装满煤的火车经过炸裂村,缓慢如老牛,老二孔明亮为了当村里的万元户,就起了歹心,从火车上拔扒下煤炭,拿到集市上去卖,他终于做到了。凭着老乡长的提拔,取代了老村长—朱庆方(朱颖的父亲)。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为了孔明亮手中金钱的诱惑,大家纷纷往朱庆方身上吐痰,活活把老村长淹死。至此,孔明亮领导炸裂村民开始了卸货的勾当,从此炸裂村民富裕了。可是,好景不常在,火车忽然提速了,越来越多的人在卸货时丧了性命。孔明亮陷入一片茫然。朱颖回来了,带着对孔家无限的恨回来了,衣着光鲜亮丽地回来了。家财万贯,她要与孔明亮竞选村长。民主选举,自然需要拉票。孔明亮带领炸裂村的村民富起来,朱颖带领刘家沟、张家岭的村民富起来,二人不相上下。孔明亮把当兵的弟弟叫回来,用枪间接地使村民选举哥哥,用一些特产贿赂村民;朱颖则是直接穿上钱衣,吸引众人目光,以退为进,推诿自己省城生意需要有人管,不能胜任村长,拉拢人心。朱颖820张票,孔明亮410张票。
  • 3、 鹰志读后感

    鹰志读后感(一)

    文/于心然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鹰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往,我认为鹰都是残忍的:他们捕杀别的动物,有开膛破肚。但读了文章后,我觉得鹰是坚强的。它们的一生都充满了危险,一不小心,就会丧失性命。但是,丧失性命的,都是鹰中的劣种,不用说,留下来的,就都是称霸天空的王者了。

    这篇故事讲的是鹰从出生到衰老,要经历的各种优胜劣汰的事情。刚出生没几天,就要饿着肚子,这道它们发出一声愤怒的死命后,母鹰才一跃而起,去给它们找吃的;刚会飞行的小鹰就要被母鹰打断大部分的骨骼,然后从窝里推下去,让他们自己挣扎着飞起来;生命到了夕阳了,它们要经过一次痛苦的过程,让生命获得新生

    鹰,不是在蜜罐中泡大的,它们是在苦水中一步一步地长大的。如果在蜜罐中泡大,估计个个都是在低空飞翔,捕食麻雀的草鹰了。人也是一样的,如果在蜜罐里泡大,那什么精英都成不了。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几乎一点儿活都不会干,不知道他们的父母要陪伴他们多久。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看见有许多家长,背着子女的书包,跟在孩子后面。看看那些父母,都是心甘情愿的。有一次,我听到了我们班上一个同学在自言自语:唉,这是的,我妈昨晚怎么给我收拾书包的啊?牛奶都不知道放哪了,害得我找半天。那时候是五年级。我听完后就觉得很别扭,五年级了,还要父母给她受书包,难道他自己不会收吗?总是这样娇惯,以后可怎么办呢?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要向鹰学习,学习那种坚强的精神。

    鹰志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鹰志》这篇文章。讲的是:小鹰刚出生没多久大鹰就要把它推下悬崖,让小鹰自己学会飞翔,并学会捕食,学会自力更生。

    读完这篇文章,我终于知道,鹰的精神是从苦难中被激发出来的!

    有些人什么都要靠别人,小鹰刚出生就要自己学会独立,人为什么就不能呢?

    通过这篇文章,我知道了,面对困难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org)有的人会认为鹰妈妈很残酷,其实在鹰妈妈看似残酷的行为下,却包含着一种母亲的爱。如果大鹰不把小鹰推下悬崖训练,小鹰就会成为别人的美餐。

    我要做一个自立的好孩子。

    鹰志读后感(三)

    听完《鹰志》这篇文章后,我被鹰的那种顽强、勇于拼搏的精神所打动。一个小鹰要经过多少困难后才能成为展翅飞翔的雄鹰,它们在刚出生几天后,就要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强者会生存下来,而弱者会掉下悬崖摔死。它们一生都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它们忍着剧

  • 4、 《周村往事》读后感
    《周村往事》读后感 剧作家葛思绪的《周村往事》改编的电影,我没看过。好在得到了剧本细读,作品的厚重感在于它承载了周村烧饼的血泪史。故事选取了时空在1939年穿过中国周村这样一个交点的横断面,再现了日本占领中国时,周村烧饼这样的百年老店在世界新格局中风雨飘摇的命运。周村烧饼的历史,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缩影。剧本里地道的本土语言,细碎的人物和环境描写,大到战争,小到烧饼上的一个芝麻粒,无一不是打碎了历史碎片,重新揉和了作家的心血,是一部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这样的历史读起来让人沉重,甚至有间断的窒息感。因此更确定了我对葛思绪的印象,他不愧是一位用脉搏丈量周村的作家,一位漂泊的异乡人终于找到了精神故乡。即使在这样的作品里,我也不忘本性,到处寻找有关爱的踪迹。 葛思绪是一位幽默风趣的人,在他的作品中竟然很少有女演员的戏,这真是一个“奇迹”。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在这样雄浑的中国历史画卷中不给中国女性留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70后、80后作家所不能容忍的,也是不可理解的。于是,我在作品里仔细寻找这支周村爱情丝线,果然,发现它象宏大脉搏跳动时留下的一线光影,有着丝绸般的细腻与明净,与脉搏同呼吸。这就是葛思绪笔下的爱情想象。 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的故事。承光、乃凤和慧宁。简单的对话,简单的情节,没有情欲描写,没有复杂的人物背景。却是一个为他生,一个为他死。按说,包含生死在内的爱情,在小说里再怎么掩饰也该感天动地,让人哭泣。坦率地说,没有,起码我没有。这是作者忠于历史的结果。在那个年代,苦难弱化了女人的性别,完全谈不上女性权利的苏醒和解放。我甚至开始担心作者是一位大男子主义者。合上书本的那一刻,一股郁闷在心中升腾翻滚,掩卷不语,这又似乎不是作者的麻木,不是读者的麻木,而是时代对爱情的麻木。作者的爱情观怎么看不透?一个女孩,如果为爱碎了,爱得纯美,为什么没有哭泣?我是很害怕写爱情中的分离和死亡的,我做不到。作者做到了,说明他够“狠”,是一个能驾驭爱情的真正的男人。相反,他又是温柔善良的,因为他的爱情死亡没让人肝肠寸断,说明是该去的去了,该留的留了,这是一种温柔。 乃凤和慧宁,女性意识的觉醒与信仰,谁去谁留,作者尊重了人性原则,即使在这样不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里,我还是看到了一位中国文学后现代时期的作家对女性的观点,隐约而闪烁,明亮而纯真。
  • 5、 岳村政治读后感

    岳村政治读后感(一)

    今天起床太晚,读了一下于建嵘的【岳村政治】,对于中国农村的乡镇政治又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而且对于农民的生存状况及镇级干部(好的)的一些疾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其实他们的日子也挺难过的,两头受挤(上面是国家和县级政一府,也是村干部和农民)。另外,我也对乡镇领导层内部的一些一陰一暗面,如用尽各种手段迫使农民上缴各种税收与提留,多方禁止有为青年人入一党一以维护其既得利益,等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觉得,作为国家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关,就如他们自诩的八品芝麻官,他们要想有一番大的作为,确非一件易事。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着下层民众,事事处处都要跟农民打交道,既为了保证完成国家税收任务,同时也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以及各种既得利益。而农民大部分又都那么贫穷,而且权利观念和法治观念又那么淡薄,所以很容易激化二者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农民太穷了。如果农民真正富起来了,谁还会在乎那两个钱,甚至为此不惜和乡镇干部拼命呢?这就是说,国家的富民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上下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与互动。或者如人一大一教授所言:农民的知情权被剥夺了。于是,农民便成了愚民。而这也许正是很多中下级干部所想要的,为了提升他们的政绩,为了保证自己的加官进爵,于是把当地的农民给牺牲了。其实,这也是导致农民普遍贫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本身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可是为了完成上级指标,标榜政绩突出,这些官员们就得不惜以出卖农民为代价了,也许这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可以说,这是中国长期的专制集权制度和官僚制度的一种产物。

    然而,平心而论,你们这些官员们都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了吗?如果你尽心尽力还没干好,这证明你能力不够或者处事方式不对头,那你就应该引咎辞职,或者及时改变处事策略;如果你虽然有能力但却不往正道上走,不是一心为民谋福利,而只是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观念,大肆敛财,中饱私囊,全然不将农民的疾苦放在心上,那么就应该坚决拿掉你。该坐牢的坐牢,该正法的正法。王子犯法还得与庶民同罪呢?

    这又引申到另一个话题,也即中央和政一府所制定的指标和任务的事。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在作怪,而其直接后果和影响便是以广大农民的牺牲为代价。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历史上,像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大跃进,等等,农民的这种无谓的牺牲实在太多太多,我们不想也不愿在国家新的建设时期中再次看到。国家的

  • 6、 江村经济读后感

    江村经济读后感(一)

    《江村经济》是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一本书,是根据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迁过程,本书说明的是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尽管这是小范围的深入实地的调查,但是反映的却是中国农村普遍的生活状况和一系列由社会变迁引发出来的社会问题。有些问题知道今天都还没有确定的有效的方针对其进行解决。

    农村劳动力过剩就是其中之一,尽管这在当时只是处于萌芽的趋势,但,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这也正好说明了费教授的先见之明。

    在本书中的第十章有关农业提到:前两年村里有两台抽水泵然而这种机器尚未被普遍的采用,主要是因为使用机械而节约下来的劳动力尚未找到生产性的出路。注意了,这这两台抽水泵在村里已经存在了两年,根据当地的地域宽广来说应该是有足够的时间得以推广的了,但是它偏偏就是没有被普遍的采用,而其根本原因也已经明确了。也就是说在当时来说,当地的农民们就一家就已经害怕劳动力过剩了,相当于吃闲饭吧,害怕失业。也就是说至少从那时开始村民们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而在本书当中曾不止一次的提到可以说是强调每个家庭都不敢要过多的孩子,怕养不起,就算养大了也还是个问题,因为财产的再分配问题,也即是人均占地量又将减少。

    造成劳动力过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口增长量过快,二是农业机械化。

    人口增长虽然在当地来说是受到压制,但是人口还是得增长的,人均占地量也是快速的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得到很大的改善。然而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来了更大的挑战,农业机械化接着来了,如果机械化得到普遍的应用的话,那又将有大批的农民沦为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即使农业人口不再增加,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也将迅速增长。尽管当时人们没有普遍的采用机械化,但是这是一个趋势来的,这是历史的潮流,是社会的进步,谁也挡不住的。这个从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生活的年代可以看得到的,从七八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在全国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所以说这是一个趋势,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改变这个趋势也不是去阻止它,我们要从机械化的应用之仲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行的,但是村民们不知道改怎样的去找啊,叫他们去城里打工争得过受过高

  • 7、 《江村经济》读后感
    江村经济读后感 初闻此书之名,总觉得这是一篇关于乡村经济发展的实地考察报告,但是在自己耐着性子的阅读之下,突然发现本书所要说的东西并不是那么简单。 《江村经济》虽说以“经济”为题,但是其内容却含涵盖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方面,其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本书旨在说明本地域的经济体系与本地与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这个地区的小型的社会结构关系。和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在经济逐渐发展的时代,这个小乡村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费老这本书主要就是通过实地的考察来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以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看到的关于《江村经济》的介绍中知道,这本着作是费老的博士论文,于是,着重去分析了一下本书的基本框架,第一章前言,在前言中,费老主要阐述了本书调查的重要性。第二章是调查地域,主要是对选择“江村”这个概念的界定、描述和介绍和选择这个地域的理由。第三章至十五章,主要是详细介绍“江村”内部的各种和乡村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家的内涵、“江村”的财产和继承以及亲属关系的拓展、户与村落、“江村”的生活、职业分化、农民的劳作日程、“江村”的农业、土地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和资金,最后作者在最后一章做了自己的总结,他指出在这个村里,当时经济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家庭手工业的衰落,而且仅实行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并不能最终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但是这些改革也是乡村发展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书的最后,费老希望“未来的一代”可以通过此书,正视时代的问题,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在看本书的时候,上网看了一下关于此书的介绍与评价,了解到此书形成背景,知道了费老在新婚妻子逝世和自己重伤的打击之下仍没有阻挡他对学术追求的脚步,心里很是敬佩,而且在本书中,费老对于学术那种严谨求真的精神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当今调查报告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是像费老这样在一片调查报告里使用如此之多的专业数学模型和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却是很难遇见的,而且在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调查的内容提出了很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对但是甚至现在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 8、 《汝南志》读后感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汝南志》读后感作文,更多读后感尽在小编。

    《汝南志》读后感

    明代李本固著《汝南志》一书中,关于天象的记录很有意思。其中“二十三卷,文类”里有这样一个记载:“安帝元初三年汝南冬雷。”意思是说在东汉安帝(刘祜)元初三年(公元116年)的时候汝南境内冬天竟然打了雷,即使在今天冬雷也是少有的天象,所以先人们很不可思议。

    遥想一千多年前的某个冬天,空中一声清脆的炸雷,让祖先们万分惊恐。他们一个个手抚胸口瞪大眼睛,口中念念有词。其中一位读书人更是吓得立刻跑回家中,找来笔墨不失时机地记下了这个惊人的事件。并且在他日后成为教书先生之后,还不厌其烦地讲给他的学生听,然后他的学生再讲给学生的学生听。就这样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百思而不得其解的自然现象便成为人们争相传送的谈资。

    用现代科技知识解释这种天文现象就非常简单了。在某些年份的冬天里的某一时期内,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天气偏暖时(事发地气温往往在0℃以上),而北方又有较强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相遇,重量较轻的暖湿空气受到猛烈抬升,导致大气层结构不稳定,上下对流加剧,这时就有可能形成雷阵雨或雷雪交加的天气现象。当暖湿气流特别强,空气上下对流特别旺盛时,还有可能形成冰雹。

    你看,如果是现在这么普通的自然现象,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录入史志之中。但换个角度思考,这些天文现象的记录为研究我国古今气候变迁,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 9、 优秀读后感:巫婆村

    寒假,我把《巫婆村》这本书看完了,觉得非常的好看。

    《巫婆村》这本书里面有懒巫婆、坏巫婆、霉巫婆里面讲的是各种各样的巫婆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坏巫婆的新打算。这个故事讲的是,坏巫婆觉得做个坏巫婆是件好事情,因为她可以自私自利,蛮不讲理。他一个人占一个山头,还不让别人他山上的果子,但他吃的用的都要从别人山上弄的。他怕别人弄他山上的东西,有一天他要把山上的好东西都弄来,他把树缩小放到家里,第二天下起了暴风雨,因为没有了树他被滚下来的泥土和石块冲下了山,后来巫婆们看到了,问他冷不冷热不热,还给他地方住。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不要太自私,虽然她不然别人上她的山,但是最后其他巫婆却给他地方住,其他的巫婆很宽容我们要向她们学习。

    看完《巫婆村》,我觉得,我们做人,不认太自私,唯利是图,否则,就会收到惩罚。

  • 10、 百泉村读后感

    百泉村读后感

    百泉村?刚读到金波爷爷这篇文章题目的时候,我不由地抬起头望了望天空,这村子和奶奶乡下老家差不多吧?读着读着,我不禁赞叹,这里简直就是人间的天堂啊!

    百泉村的南山像一把怒刺云霄的剑,北山像猴儿捧着蜜桃,东山像两座驼峰,西山像雄鹰展翅。我想这恐怕能和风景优美的庐山、气势非凡的黄山比美了。百泉村里不但有山还有泉。水涧里流着小溪,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桃花瓣儿、杏花瓣儿会随风飘散在水面上,让小溪流带着它们,像载着一只只小船,漂到山外去。我闭上眼睛,眼前浮现了那壮观迷人的景象。如果我能坐上小船,真想享受一下那温暖的泉水,即使是冬天,好能看到青青的小草。金波爷爷说:我们小小的山村像颗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我想住在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多幸福呀!我感觉我已经爱上百泉村了。

    百泉村非常美丽,除了大自然给予自然美景外,生活在百泉村的人们也十分珍惜和爱护这一切,这里的环境保护得很好呀。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我想只要我们去珍惜它、热爱它、保护它,我们也能留住它,就能尽情地享受我们身边美好的环境。

    在我家附近的海陵公园,刚建起来的时候焕然一新,但是现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地方已经被人为地破坏了。长廊柱子被乱涂乱画,树枝、花朵被折断。有些草坪被踏出小路。小亭子坚硬的石头护栏竟然都被推翻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百泉村人热爱那里的青山绿水一样自觉爱护公园里的一草一木,那么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就不会发生,永远都会有一个环境优美的公园供我们去轻松地游玩。

    再看看我们小小的教室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桌子上被画得乱七八糟,个别课桌的堂板掉了,有时也会出现乱丢垃圾的现象。本来这些都可以避免的,同学们只要稍微用一下心,保持教室里干净整洁,坐在这环境优美的教室里学习,不是很好吗?

    生活中,我们都能做到珍惜美好,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我们生活的家园就会和百泉村一样感觉很美,何乐而不为呢?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09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1-04-19

  • 2019-09-28

  • 2019-11-08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8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11-06

  • 2021-09-13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01

  • 2019-10-12

  • 2019-10-23

  • 2022-03-31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山坳村志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山坳村志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山坳村志读后感、2024山坳村志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