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昭君村读后感 > 地图 > 昭君村读后感,2024昭君村读后感,昭君村读后感范文
昭君村读后感相关栏目
昭君村读后感热门栏目
昭君村读后感推荐
昭君村读后感

(共 8532 篇)

  • 1、 《昭君出塞》读后感

    困难象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强。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这句话是众人皆知的。

    曾经有一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像弹簧一样,只要一软,就会变得特别强:汉昭帝死了,整个皇宫顿时混乱不堪,可那时正是匈奴猖狂时期,互相攻打杀伐。其中有个单于叫呼韩邪。可是,呼韩邪打了败仗,对当今皇帝说,要和好,汉宣帝别说有多高兴了!不久,呼寒邪要求和汉朝结亲,汉宣帝就派人到后宫去传话。后宫的宫女都是民间选来的,她们好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没有飞的份儿。但是有个宫女为了两国的和好,她报名愿意到匈奴去,尽管不能见到父母,但是,她还是情愿的。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王嫱,又叫王昭君。

    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王昭君勇敢过人呢!不光她自己,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关注到的人,比如说,很多想当航天员的人,经过艰难的测试、困苦的考验都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为了国家能顺利了解外星,让国家掌握更多的信息,再苦也不怕!

    王昭君就是这样的人: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让我们以勇敢为荣,以懦弱为耻,以下几句名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福楼拜、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戴尔?卡耐基

  • 2、 读《昭君出塞》有感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两千年前的一个夜晚,星光灿烂,月色阑珊。宫廷中,一名女子手抚琵琶,低声吟唱。明天,宫内将有一人,远嫁塞外,大半生的孤寂、寒冷让大家望而却步。一缕轻愁,悄然入心。贝齿轻咬丹唇良久,然后松开,似是下定决心。第二天,女子穿上一身碧绿长衫,踏上远去长路。绿衫迎朔气,泪水迷双眼――从此,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亲人天隔一方,故乡只在梦中她,王昭君,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和亲匈奴的王昭君。

    昭君远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诠释了爱国的内涵。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为了故国的安宁、人民的安康,尽管有怨有恨,但昭君将怨和恨深埋曲中,深藏心底,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国家的命运;用自己的美丽和智慧,推动干戈化玉帛,安宁归故土;用携刻于史书的历史背影,震撼着华夏儿女的灵魂。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昭君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正是昭君一样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轰轰烈烈的爱国篇章。爱国是什么?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曹子建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为国赴险的勇士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用虎门销烟的历史壮举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用一身正气与生命碰撞,书写下悲壮的爱国答案昭君不孤独,华夏辉煌的文明史中,有无数捐躯赴国难的志同道合者与她同行。

    岁月如梭,历史的巨轮开到了二十一世纪,和平成为世界主流,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战争似乎远我们而去,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还需要像昭君一样爱国吗?需要!当前,无论是经济上的下行风险、军事上的洞朗对峙、网络上的反动言论都表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还有坎坷,需要爱国志士像昭君一样永远胸怀祖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中学生,也有责任爱祖国!我不求像英雄一样生活轰轰烈烈,但求珍惜时间认真学习;不求必上战场为国捐躯,但求立足岗位为国多做奉献。

    消息深宫独晚闻,挺身而出见超群。塞南枉有兵千万,未抵琵琶一曲工。 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远赴异域;为塞北漠南息兵休战手挥琵琶,独往匈奴。《昭君出塞》再次让我湿了双眼。

  • 3、 保障村干部待遇 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保障村干部待遇 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为切实保障村干部待遇,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xx县将提高村干部待遇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做到“四创新两落实”。 1、创新村干部报酬机制。从200x年开始,村干部工资由x财政每年分别按照各乡镇前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倍的标准、组干部工资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在每村5名村干部、每组1名组长的职数以内按实有人数核拨村组干部工资。重新核定后,乡镇村队干部报酬较年初预算增加了24.71万元。村干部人均年报酬最高为5200元,最低为3000元(闽宁镇村干部工资自2006年起按照人均3000元起步),村干部的工资比以前翻了一番。 2、创新村组干部工资支付机制。村干部工资实行“基础工资(60%) 绩效工资(40%)”的工资结构。基础工资由x财政按月以“一卡通”的方式统一发放,村干部绩效工资和组长工资(全部实行绩效工资)由各乡镇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向x财政局上报工资表后,由x财政统一发放。绩效工资以乡镇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发放总额不能少于规定的核拨总金额。 3、创新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村干部工资增幅严格按照各乡镇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核拨下年度村组干部工资。同时,鼓励各乡镇、各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村干部工资增幅与村集体经济、农民增收挂钩,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增长部分的30%以内,用于提高村(组)干部工资待遇,由各乡镇自行审核批准发放。容许有条件的乡镇从财政中提取部分资金,适当提高村(组)干部工资待遇。 4、创新村干部工资发放考核监督机制。将村级干部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纳入党建目标责任书和双文明考核内容,并要求各乡镇将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干部群众查询和监督。同时还建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财政、人事、审计、农经部门各负其责的协调监督机制,必要时县委将安排审计部门对村组干部工资发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5、落实村干部离任补贴制度。对在职满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年龄达到男60周岁、女55周岁,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照x委[200x]xx号文件要求和规定标准发放离任补贴。发放离任补贴年限计算到200x年xx月xx日终止。对已离任的村干部,离任补贴由乡镇按有关规定逐年解决。 6、落
  • 4、 小岗村的手印读后感

    小岗村的手印读后感

    在我心中有一个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使非常难忘,它时不时的想起。

    故事是这样的:严金昌的生活原本过得很好,家中种着20棵柿子、两头大肥猪,在自家地里种了生姜、辣椒、大葱,因此他家被为走资本主义的暴发户。

    他便和父母兄弟出去讨饭,而他的妻子在家里挣钱,把一些成熟的果子和长大了的菜拿去卖。

    1978年的一次大旱灾,饥饿的阴影再次降临到这个村庄,他作为一个生产队,难道就不能保护村庄吗?于是大集体的弊端不断显现。

    这时严金昌看着大家面临的危机,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严金昌让大家当时能各自种好一块地,合起来就不能吗?其实这样做大家可以互相照看菜地,使菜长得更好,大家就不会挨饿了。

    1978年11月24日,严金昌吃过晚饿来到严立华国的茅苗房,让全村20户户主来聚会,其实是商量可不可以把菜地合在一起的意思,可是,只有18户词语来了,除了关友德,严国昌两位户主出去讨饭,没有到场。

    这时严金昌也很苦恼,他们俩家不来,怕他们家不同意,如果去他们问,一怕是不在家出去了,二是怕他们不同意,把自己赶出来,其实,严金昌想反了,他们家可是异口同声的答应的。大家把各自家地合在一起,就一定不愁吃,不愁穿,大家都过上了好生活。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挫折,都不该放弃,而是勇敢地去面对。每个人团结起来都拧成一股绳,那便是无敌。

  • 5、 《糊涂村的糊涂猪》读后感

    《糊涂村的糊涂猪》读后感

    铜丝街校区五年阅读与写作2班蔡沁洋

    《糊涂村的糊涂猪》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主要人物的事情又奇怪又糊涂,让人既惊奇,又觉得搞笑。内容倒也是挺好玩儿的:糊涂猪住在糊涂村,日子过得糊里糊涂。可自从继承了一座城里的豪华别墅后,糊涂猪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狼巴巴骗走了他的新家,在寻找家的途中,糊涂猪遇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事

    每次读这本书,我都会想起我那次糊里糊涂的公路之梦绿道之行。

    那天,我本来要坐车走绿道的(我家离绿道n远),可我却糊里糊涂地上了自行车,头也不回,糊涂地走了。更糊涂的是,我居然骑入了机动车道,在机动车道上左摇右摆,还险些碰上了车。可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机动车道上,过了好一会儿才骑到了非机动车道上。路人那诧异的眼神便慢慢地收了回去,但我可丝毫也不领情,在一个十分混乱的十字路口上,我又糊里糊涂地闯了一个红灯,身旁所有的司机都咒骂着,可我呢?又一次与一辆汽车擦肩而过,真是惊险异常啊!在这时,我却又以神马般的速度飞一般地穿过了一个十字路口。正在我感慨自己车技不错,准备飞起来跳出车子摆个pos,可最糊涂的事却发生了我的车轮子掉了。最后,我也只有糊里糊涂地骑独轮车去了绿道。

    醒来后,我发现我正躺在床上。回想起梦中发生的一切,我不由自主地笑了。是啊,不管在梦中,还是现实中,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不论糊涂还是清醒,都会到达那个终点的。

  • 6、 小岗村的故事读后感

    小岗村的故事读后感

    我不是小岗人,也从未到过小岗村,只是偶然读到的陈桂棣、春桃的《小岗村的故事》。一口气读完它,没想到自己会受到如此大的震撼,居然有种走长征路的感觉,漫长三十多年,好像亲身去农村吃了一回苦,受了一茬罪,中国农民曾经的贫穷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眼前。

    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这座导致乌托邦似的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并从根本上孕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动员十三亿中国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村庄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坎坷与辉煌并存,辛酸与成功同在,但如今看来,小岗村还是如此地落后。读《小岗村的故事》,似乎我正在一步步接近农村的真相、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真相。那么,就几个主要的问题我谈谈自己浅薄的想法。

    小岗村改革为何开始?十年文革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大部分地方左倾思想仍然严重,计划经济体制依旧禁锢着人们对自由经济的向往。安徽省凤阳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而小岗村又是凤阳县典型的贫困村,正如书中所说:小岗的穷,全国少见,穷得像岗地上的石头,光溜溜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们穷得走投无路了,才会冒死一搏。当18个冒着坐牢和杀头危险的小岗人在生死契约上摁下红手印时,小岗村的经济改革就走上了一条坎坷甚至悲壮的发展之路。

    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现在却是如此落后?率先开始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也是全国最有名、相当受中央重视的小岗却没有真正走向富裕。正如邓小平所说,1978年前后,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即使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有了诸多变化,农民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是,从《小岗村的故事》这本书中我能深切感受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路有多么艰难,它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变革,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经济与政治已经不可分割,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政治体制的改革。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岗村改革受到的政治阻力!张浩来信、党的政策、瞎指挥、领导干部的面子工程、腐败贪污现象等等严重的障碍,小岗村这个脆弱的贫穷村庄又怎能承受得住呢?

    小岗村多年房屋、配套设施建设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而在1998年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话、彩电、自来水、粉刷房屋焕然一新等等,就在村民纳闷为什么多年没解决的问题却突击得到解决,他们才知道是农村改革大包干二十周年,江泽民同志要来视察小岗村,村民说这是官方投资突击搞起来的,上级不希望小岗给安徽丢脸;2

  • 7、 岳村政治读后感

    岳村政治读后感(一)

    今天起床太晚,读了一下于建嵘的【岳村政治】,对于中国农村的乡镇政治又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而且对于农民的生存状况及镇级干部(好的)的一些疾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其实他们的日子也挺难过的,两头受挤(上面是国家和县级政一府,也是村干部和农民)。另外,我也对乡镇领导层内部的一些一陰一暗面,如用尽各种手段迫使农民上缴各种税收与提留,多方禁止有为青年人入一党一以维护其既得利益,等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觉得,作为国家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关,就如他们自诩的八品芝麻官,他们要想有一番大的作为,确非一件易事。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着下层民众,事事处处都要跟农民打交道,既为了保证完成国家税收任务,同时也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以及各种既得利益。而农民大部分又都那么贫穷,而且权利观念和法治观念又那么淡薄,所以很容易激化二者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农民太穷了。如果农民真正富起来了,谁还会在乎那两个钱,甚至为此不惜和乡镇干部拼命呢?这就是说,国家的富民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上下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与互动。或者如人一大一教授所言:农民的知情权被剥夺了。于是,农民便成了愚民。而这也许正是很多中下级干部所想要的,为了提升他们的政绩,为了保证自己的加官进爵,于是把当地的农民给牺牲了。其实,这也是导致农民普遍贫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本身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可是为了完成上级指标,标榜政绩突出,这些官员们就得不惜以出卖农民为代价了,也许这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可以说,这是中国长期的专制集权制度和官僚制度的一种产物。

    然而,平心而论,你们这些官员们都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了吗?如果你尽心尽力还没干好,这证明你能力不够或者处事方式不对头,那你就应该引咎辞职,或者及时改变处事策略;如果你虽然有能力但却不往正道上走,不是一心为民谋福利,而只是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观念,大肆敛财,中饱私囊,全然不将农民的疾苦放在心上,那么就应该坚决拿掉你。该坐牢的坐牢,该正法的正法。王子犯法还得与庶民同罪呢?

    这又引申到另一个话题,也即中央和政一府所制定的指标和任务的事。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在作怪,而其直接后果和影响便是以广大农民的牺牲为代价。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历史上,像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大跃进,等等,农民的这种无谓的牺牲实在太多太多,我们不想也不愿在国家新的建设时期中再次看到。国家的

  • 8、 《周村往事》读后感
    《周村往事》读后感 剧作家葛思绪的《周村往事》改编的电影,我没看过。好在得到了剧本细读,作品的厚重感在于它承载了周村烧饼的血泪史。故事选取了时空在1939年穿过中国周村这样一个交点的横断面,再现了日本占领中国时,周村烧饼这样的百年老店在世界新格局中风雨飘摇的命运。周村烧饼的历史,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缩影。剧本里地道的本土语言,细碎的人物和环境描写,大到战争,小到烧饼上的一个芝麻粒,无一不是打碎了历史碎片,重新揉和了作家的心血,是一部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这样的历史读起来让人沉重,甚至有间断的窒息感。因此更确定了我对葛思绪的印象,他不愧是一位用脉搏丈量周村的作家,一位漂泊的异乡人终于找到了精神故乡。即使在这样的作品里,我也不忘本性,到处寻找有关爱的踪迹。 葛思绪是一位幽默风趣的人,在他的作品中竟然很少有女演员的戏,这真是一个“奇迹”。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在这样雄浑的中国历史画卷中不给中国女性留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70后、80后作家所不能容忍的,也是不可理解的。于是,我在作品里仔细寻找这支周村爱情丝线,果然,发现它象宏大脉搏跳动时留下的一线光影,有着丝绸般的细腻与明净,与脉搏同呼吸。这就是葛思绪笔下的爱情想象。 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的故事。承光、乃凤和慧宁。简单的对话,简单的情节,没有情欲描写,没有复杂的人物背景。却是一个为他生,一个为他死。按说,包含生死在内的爱情,在小说里再怎么掩饰也该感天动地,让人哭泣。坦率地说,没有,起码我没有。这是作者忠于历史的结果。在那个年代,苦难弱化了女人的性别,完全谈不上女性权利的苏醒和解放。我甚至开始担心作者是一位大男子主义者。合上书本的那一刻,一股郁闷在心中升腾翻滚,掩卷不语,这又似乎不是作者的麻木,不是读者的麻木,而是时代对爱情的麻木。作者的爱情观怎么看不透?一个女孩,如果为爱碎了,爱得纯美,为什么没有哭泣?我是很害怕写爱情中的分离和死亡的,我做不到。作者做到了,说明他够“狠”,是一个能驾驭爱情的真正的男人。相反,他又是温柔善良的,因为他的爱情死亡没让人肝肠寸断,说明是该去的去了,该留的留了,这是一种温柔。 乃凤和慧宁,女性意识的觉醒与信仰,谁去谁留,作者尊重了人性原则,即使在这样不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里,我还是看到了一位中国文学后现代时期的作家对女性的观点,隐约而闪烁,明亮而纯真。
  • 9、 《山坳村志》读后感

    《山坳村志》读后感

    志,本义为记载,后来记载的文字、文章,也可称之为志。方志是地方志的简称,是系统记载各地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状况,或某一项、某一范围的重要文献典籍。方志具有区域性、综合性、连续性、资料性特点,以其所载信息量大,堪补史书之阙,具有存史资治、利国益民的功能。因为它源远流长,亘贯古今,延续不衰,卷帙浩繁,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山坳村志》是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阳洪镇山坳村几位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文人主编的一部村志。在地方志中,我们最常见的是省、市、县这个层面的,乡村一级很少见。这不能不让人为《山坳村志》编写者长远的目光和他们的不辞劳苦的精神所感染。因为他们编撰志书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世人及子孙后代留住历史。传承文化,启示未来,这就是编写《山坳村志》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部乡村志的编委会成员班子很具有代表性。其中,编委会主任张晓理(西安外国语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身居省城,有广博的人脉资源,登高一呼,贤者百应,为该书的体例设计、专家指导提供了最大的帮助。乾县文坛宿儒张汉老先生(已逝)担任顾问,不顾年老体迈,多次参与讨论,补充完善书中传闻逸事,使得本书内容更丰富,更具趣味性。退休教师、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乾州花棍继承人张显庆作为主编,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他身居农村,而且有一定的文学造诣,据我所知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在爬格子,笔者在多年前就曾经看到过他的文学创作。乾县工业局原局长范荣昌虽为范紫东研究会的编委,对于地方文化民俗有一定的研究,但因不是本村人,所以尽管才思敏捷、文笔优美,也只能屈居为副主编。

    《山坳村志》前有前言、序、凡例、目录,后有后记和参考书目。除此之外,总共有十二章(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与土地、百年沧桑、村风与家风、教育与卫生、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民俗与方言、人物掠影、往事钩沉、旁话山坳),这十二章中不包括概述和大事记,总字数为16.6万字。

    方志按其记述内容,可分综合性、专业性两大类。《山坳村志》属于综合类。综合性方志的主要内容是分门别类地记载一方的民俗、民情、人物、疆域、政治、经济等情况。对于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人口与土地、百年沧桑、村风与家风、民俗与方言、人物掠影、往事钩沉这几部分,因为这是编者最想让村人们传承下去的。他们之所以把村中有据可查的大学生全部记录下来,就是想激励引导所有的后代子孙要认真学习,

  • 10、 江村经济读后感

    江村经济读后感(一)

    《江村经济》是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一本书,是根据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迁过程,本书说明的是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尽管这是小范围的深入实地的调查,但是反映的却是中国农村普遍的生活状况和一系列由社会变迁引发出来的社会问题。有些问题知道今天都还没有确定的有效的方针对其进行解决。

    农村劳动力过剩就是其中之一,尽管这在当时只是处于萌芽的趋势,但,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这也正好说明了费教授的先见之明。

    在本书中的第十章有关农业提到:前两年村里有两台抽水泵然而这种机器尚未被普遍的采用,主要是因为使用机械而节约下来的劳动力尚未找到生产性的出路。注意了,这这两台抽水泵在村里已经存在了两年,根据当地的地域宽广来说应该是有足够的时间得以推广的了,但是它偏偏就是没有被普遍的采用,而其根本原因也已经明确了。也就是说在当时来说,当地的农民们就一家就已经害怕劳动力过剩了,相当于吃闲饭吧,害怕失业。也就是说至少从那时开始村民们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而在本书当中曾不止一次的提到可以说是强调每个家庭都不敢要过多的孩子,怕养不起,就算养大了也还是个问题,因为财产的再分配问题,也即是人均占地量又将减少。

    造成劳动力过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口增长量过快,二是农业机械化。

    人口增长虽然在当地来说是受到压制,但是人口还是得增长的,人均占地量也是快速的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得到很大的改善。然而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来了更大的挑战,农业机械化接着来了,如果机械化得到普遍的应用的话,那又将有大批的农民沦为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即使农业人口不再增加,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也将迅速增长。尽管当时人们没有普遍的采用机械化,但是这是一个趋势来的,这是历史的潮流,是社会的进步,谁也挡不住的。这个从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生活的年代可以看得到的,从七八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在全国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所以说这是一个趋势,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改变这个趋势也不是去阻止它,我们要从机械化的应用之仲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行的,但是村民们不知道改怎样的去找啊,叫他们去城里打工争得过受过高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1-04-19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8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1-06

  • 2021-09-13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01

  • 2019-10-12

  • 2022-03-3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28

  • 2021-04-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昭君村读后感
昭君村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昭君村读后感,2024昭君村读后感,昭君村读后感范文等,带您走进昭君村读后感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