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月之夜校读后感 > 地图 > 三月之夜校读后感,2024三月之夜校读后感
三月之夜校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月之夜校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月之夜校读后感推荐
三月之夜校读后感

(共 5437 篇)

  • 1、 《三月之夜校》读后感600字

    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相应的奖章,那热烈的场面让人印象颇深·

    昨晚,爸爸领我去参观夜校。学校里灯火通明,进去一看,已聚集了二三百人。我觉得夜间学校真有趣,有12岁的小孩;有才从工厂回来的留着胡须的大人;有黑脸的伙夫;有手上沾了石灰的石匠;有头发上粘满着白粉的面包店学徒;还有炮兵工厂的职工,穿了军服,由队长带着来。大家进教室后迅速坐在座位上,埋头开始学习。有的走到老师面前请教问题,神情很恭敬。“小律师”老师正在批改作业。我的老师已经恢复了健康,明天就可以重新给我们上课了,这会儿,他也在。

    开始上课了,他们全都这么专心致志,真是我佩服。据校长说,他们为了不迟到,大概都没有正式吃晚餐,有的甚至空着肚子来的。半小时后,有些小孩盹了,有一个竟然睡着了,后来还是老师把他叫醒的。大人都不打瞌睡。看到那些有了胡须的人坐在我们的小椅子上用功,真使我感动。“小石匠”的爸爸就坐在“小石匠”的座位上,把椅子挤得满满的,手托着头,专心的那里看书。他为能做这位置还特意跟校长请求过呢。我们在那儿一直待到下课「www.puxuewang.com」。从夜校出来,看见丈夫们从等在校门口的妻子手里抱过儿女,把书和笔记交给妻子,一家人依偎着回家。渐渐地,人声散了,最后只见校长高大瘦削的身影慢慢走远。

    这段故事好的词句有:专心致志。

    佳句欣赏:渐渐地,人声散了,最后只见校长高大瘦削的身影慢慢走远。

    阅读心得:老师们为了不迟到,而饿肚子。大人们也在忙忙的学习、用功。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的呢,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 2、 读《小城三月》

    三月,应该是阳光灿烂,充满了温暖的春意的阳光。但温暖中同样会有冷冷的声音,将充满了人性张力的故事呈现。萧红在《小城三月》里正是这样做的。

    萧红是个很个性的作家。她的作品往往有种很深邃的感触,这种感触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她一个女性作家的身份。在整部小说里,她的文笔是极其细致的,这种细致不同于繁琐,而是在各个不同的 侧面描绘人物和人物的生活状态,从而勾勒出最终的结局。

    作为一个女性,萧红敏锐地捕捉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无奈。这种无奈在小说中是用翠姨这个人物的遭遇来表现的。在小说的开始,萧红就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翠姨的身份(血缘关系)。关系虽然 复杂,可是让读者了解到翠姨和这个家族的联系是多么的脆弱。如果按照现代的观念,翠姨甚至可以认为和这个家庭是毫无关系的,更不用说听凭家庭里的尊长的摆布了。可是,她却不得不处在自己的 辈分,循着长幼的秩序,并且听凭家长的摆布决定自己的婚嫁。这个对比虽然随着小说的情节推进到相当程度才体现出力量,可是这个对比让翠姨这个人物带上了相当浓重的悲剧性。翠姨是个相当软弱 的人物,哪怕是对自己的事情也要斟酌再三才能决定。在绒线鞋这件事情上,这种软弱没主见的性格充分暴露了出来。喜欢,但是不敢承认,一旦得不到又陷人深深的痛苦。这同样也是她对待哥哥 的态度。畸态的爱情出现在这样一个软弱的人身上,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又是那样的合理。在内心的层面天底下没有一个人值得听她的倾诉,但是在现实的层面上没有人关心她的情感处在一个什么 状态,于是她只能在内心和现实两个层面的夹缝里寻求自己的真实的感觉。她被设定的婚姻的不断地临近把她从自己内心的层面中驱逐出来,使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这时候的现实对她的内心情感而言 是残酷的。但是,她太软弱,没有任何反抗的手段,或者说她根本是缺乏反抗的自觉,缺乏反抗的意识。虽然在她的内心对封建家庭长幼观念进行了那样深切的否定,至少在情感上她是不自觉地对其进 行否定的,可是在现实的世界里她却连要否定什么的想法都没有,她到最后否定掉的只是自己而已。翠姨在整部小说里都一直在展示她的矛盾,所以她陷在了一个悲剧里。这样的矛盾只有用她这样一个 人物来表现才能最明确地指向萧红设定的女性主义主题。

    同时,也要注意到小说特别的表现手法。第一人称的叙述者,虽然在表面上是平静地叙述这个故事,但是其实内心的波澜剧烈。从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要参加解放的尝试到假若

    女性的

  • 3、 小城三月读后感

    小城三月读后感(一)

    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学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萧红

    也许正是因为欣赏萧红女士这种不凡的写作风格,欣赏她虽然短暂但却充实饱满的生活而被她的小说深深吸引。

    今年寒假有幸读了以她其中一篇代表作《小城三月》为名的同名小说集,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渐渐走进了她的世界,才开始真正地认识萧红,理解她的精神。

    无论从《手》到《牛车上》到《山下》到《后花园》到《小城三月》到《呼兰河传》我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自身的独特气质和她本人对于小说的不同的诠释方式。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并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的小说。她认为人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文学,表现文学。她在《小城三月》中的每一篇作品都表现了她的独创性。萧红女士深具冲破现存小说格局的魄力。她成功地打破了介于小说与非小说之间的厚障重壁,创造出了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诗之间的新形式。然而她的作品也不失那种女性作家特有的纤细敏锐。她的描写精致别样,使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她的作品包含的巨大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手》。她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一双普通的手。它被发黑、发青这两个词概括地淋漓尽致。这双手在文章的开头就已给人深刻的印象,甚至让人在开始就产生了一种厌恶感。这双手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它几乎成了这篇小说中的专有名词,也成了主人公的代名词。然而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只是这么一双特殊的令人厌恶的手,也不是为了让人厌恶而塑造这么一个人物。她述说了一个出身农村染房的乡村女孩来城市学习的一段经历。然而,这个人物自始至终都受到人们的歧视。虽然她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依然无法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她所得到的只有嘲讽。她及她的父亲带着希望来到学校,却满载失望地离开。似乎这双发黑发青的手就是她的身份证。然而她就像永远无法洗净那双被颜料玷污的手一样,永远无法改变那些所谓城里人对她的根深蒂固的偏见。

    文章以语言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校长对她的阴冷的语气,同学们尖酸的讽刺,以及她质朴、厚道的话语和父亲对女儿充满希望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人物的形象。文中许多极为细致的神态描写也生动得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话。而文章也以我的心里变化为线索。我从对她有一种莫名的抗拒到对她有一丝好感到她离开时的一线惋惜,表现了我的无奈、同情。这双手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

  • 4、 小城三月读后感合集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小城三月读后感”。

    小城三月读后感 篇1

    三月,应该是阳光灿烂,充满了温暖的春意的阳光。但温暖中同样会有冷冷的声音,将充满了人性张力的故事呈现。萧红在《小城三月》里正是这样做的。

    萧红是个很个性的作家。她的作品往往有种很深邃的感触,这种感触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她一个女性作家的身份。在整部小说里,她的文笔是极其细致的,这种细致不同于繁琐,而是在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人物和人物的生活状态,从而勾勒出最终的结局。

    作为一个女性,萧红敏锐地捕捉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无奈。这种无奈在小说中是用翠姨这个人物的遭遇来表现的。在小说的开始,萧红就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翠姨的身份(血缘关系)。关系虽然复杂,可是让读者了解到翠姨和这个家族的联系是多么的脆弱。如果按照现代的观念,翠姨甚至可以认为和这个家庭是毫无关系的,更不用说听凭家庭里的尊长的摆布了。可是,她却不得不处在自己的辈分,循着长幼的秩序,并且听凭家长的摆布决定自己的婚嫁。这个对比虽然随着小说的情节推进到相当程度才体现出力量,可是这个对比让翠姨这个人物带上了相当浓重的悲剧性。翠姨是个相当软弱的人物,哪怕是对自己的事情也要斟酌再三才能决定。在绒线鞋这件事情上,这种软弱没主见的性格充分暴露了出来。喜欢,但是不敢承认,一旦得不到又陷人深深的痛苦。这同样也是她对待哥哥的态度。畸态的爱情出现在这样一个软弱的人身上,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又是那样的合理。在内心的层面天底下没有一个人值得听她的倾诉,但是在现实的层面上没有人关心她的情感处在一个什么状态,于是她只能在内心和现实两个层面的夹缝里寻求自己的真实的感觉。她被设定的婚姻的不断地临近把她从自己内心的层面中驱逐出来,使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这时候的现实对她的内心情感而言是残酷的。但是,她太软弱,没有任何反抗的手段,或者说她根本是缺乏反抗的自觉,缺乏反抗的意识。虽然在她的内心对封建家庭长幼观念进行了那样深切的否定,至少在情感上她是不自觉地对其进行否定的,可是在现实的世界里她却连要否定什么的想法都没有,她到最后否定掉的只是自己而已。翠姨在整部小说里都一直在展示她的矛盾,所以她陷在了一个悲剧里。这样的矛盾只有用她这样一个人物来表现才能最明确地指向萧红设定的女性主义主题。

    同时,也要注意到小说特别的表现手法。第一人称的叙述者,虽然在表面上是平静地叙述这个故事,但是其实内心的波澜剧烈。

  • 5、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9篇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新的感悟,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我们撰写观后感的过程也是梳理思绪的过程,写作品观后感如何体现内心真实感悟呢?于是,读后感大全为你收集整理了壮族三月三观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篇1】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

  • 6、 《小城三月》读书笔记250字

    春风无声无息地吹进了小城,让小城装满了春天。

    那一声声叫卖,一声声哨音,仿佛在呼唤春天;漫天飘飞的杨花,满地飘撒的榆钱仿佛在装扮春天。春天总是匆匆走过,留下生命和希望。

    虽然我们这里还是初春,校园里早已春意盎然。低年级的同学们有的开心的追逐着,嬉戏着,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都说笑着,小脸被春光映得红扑扑的。高年级的同学们,踢着足球,畅谈着新一年的理想,在春天里展示自己的活力。

    人们总把春天看做生命和希望的象征,而我们少年儿童又被称为祖国的春天,我们是祖国的生命和希望。

  • 7、 读《小城三月》后感 (250字)

    这个星期,我阅读了萧红的《小城三月》,这本书令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小城三月》讲了一个关于我的阿姨翠姨的爱情故事,作者以一个家族小辈的角度,用淡淡的笔调、平稳的口气讲述了这样一个无疾而终却又透着无尽悲凉的故事。翠姨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受到了新文化的冲击,同时又受着中国封建文化的束缚,她想爱而不能爱,她想反抗而无力反抗,最后只能用死来了却她的一生,然而她所爱的人我的堂哥却至翠姨死后也不知其为何而死,这对于为他而死的翠姨不失为一种莫大的悲哀。然而,春天已逝,飘然而过,乃其追溯,难寻其影。

    五年级:刘依灵

  • 8、 读《小城三月》有感 1200字

    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学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也许正是因为欣赏萧红女士这种不凡的写作风格,欣赏她虽然短暂但却充实饱满的生活而被她的小说深深吸引。

    今年寒假有幸读了以她其中一篇代表作《小城三月》为名的同名小说集,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渐渐走进了她的世界,才开始真正地认识萧红,理解她的精神。

    无论从《手》到《牛车上》到《山下》到《后花园》到《小城三月》到《呼兰河传》我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自身的独特气质和她本人对于小说的不同的诠释方式。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并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的小说。她认为人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文学,表现文学。她在《小城三月》中的每一篇作品都表现了她的独创性。萧红女士深具冲破现存小说格局的魄力。她成功地打破了介于小说与非小说之间的厚障重壁,创造出了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诗之间的新形式。然而她的作品也不失那种女性作家特有的纤细敏锐。她的描写精致别样,使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她的作品包含的巨大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手》。她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一双普通的手。它被发黑、发青这两个词概括地淋漓尽致。这双手在文章的开头就已给人深刻的印象,甚至让人在开始就产生了一种厌恶感。这双手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它几乎成了这篇小说中的专有名词,也成了主人公的代名词。然而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只是这么一双特殊的令人厌恶的手,也不是为了让人厌恶而塑造这么一个人物。她述说了一个出身农村染房的乡村女孩来城市学习的一段经历。然而,这个人物自始至终都受到人们的歧视。虽然她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依然无法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她所得到的只有嘲讽。她及她的父亲带着希望来到学校,却满载失望地离开。似乎这双发黑发青的手就是她的身份证。然而她就像永远无法洗净那双被颜料玷污的手一样,永远无法改变那些所谓城里人对她的根深蒂固的偏见。

    文章以语言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校长对她的阴冷的语气,同学们尖酸的讽刺,以及她质朴、厚道的话语和父亲对女儿充满希望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人物的形象。文中许多极为细致的神态描写也生动得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话。而文章也以我的心里变化为线索。我从对她有一种莫名的抗拒到对她有一丝好感到她离开时的一线惋惜,表现了我的无奈、同情。这双手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它不仅向我展现了这些人物

  • 9、 最新壮族三月三观后感1000字

    还记得第一次看电影时内心特别激动,好的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将观看作品之后的看法与感悟写成一篇观后感吧,写观后感可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采。你写过作品的观后感吗?经过收集,栏目小编整理了壮族三月三观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 篇1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为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浓烈氛围,我们学校举行了“传承传统文化,走进三月三”的活动。

    当天早上8点钟左右,我们班分成八大组,在课桌拼成的大桌上,摆上各自带来的美食。哗,真美!每组的食物都是那样丰富多彩,有五色糯米饭、茶叶蛋、三角粽、鹌鹑蛋……但每组都少不了一种食品,那就是五色糯米饭,有的平铺在小簸萁上,看似一朵五色花,有的躲在透明的碗里,宛若一朵五色花苞,有的则被捏成一团团,像一个个彩球……看着那么精美的食物,我们真舍不得吃掉它们,只静静地看着,轻轻地赞叹。最后在老师的命令下,我们才动起了手。

    品尝完了美食,已是8点半左右了,我们便拿好小凳子排好队到操场参加活动。

    没几分钟,台上激动人心的音乐响了起来,第一个节目以非洲鼓开场,接着就是老师们跳舞,走秀……节目都完了,接下来就是让大家都很期待的竹竿舞了。

    “开开合合,开开合合……”这是竹竿摆动的节奏,我们跳竹竿舞时就要跟着这个节奏来跳。“开开”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只脚放在里面,点两下,“合合”的时候,我们要把脚放在外面,点两下,需要重复这些动作两次,到了第三次“开开合合”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把一只脚跳在里面,另一只脚进去的时候,我们还要把刚刚跳在里面的脚给伸出来,伸到地面后,我们把还在里面的脚,像刚才一样跳出来,就这样竹竿舞就跳得又顺畅又好了。

    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不知不觉已到了活动结束时间,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收起了竹竿。虽然是这样,可大家的情绪还停留在那开心的时刻,脸上写满了兴奋。

    那天我们都很开心,既真正感受到了我们壮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吃到壮族的特色食物和跳上了令人身心愉悦的竹竿舞,真是一次有趣的活动。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 篇2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

  • 10、 三月学雷锋的句子推荐【分享】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人间。学习雷锋叔叔钉子般的精神,刻苦学习天天向上。那么,你是否在寻找关于学雷锋的句子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月学雷锋的句子推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月学雷锋的句子推荐(篇一)

    1.学习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

    2.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赋予学雷锋活动新的时代内涵。

    3.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一面挤,一头钻。

    4.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5.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名利得失。

    6.窗口学雷锋 服务暖人心。

    7.弘扬民族传统 争当时代先锋

    8.学雷锋,树新风。

    9.全心全意雷厉锋行

    10.一颗志愿服务心,一片客家文明情。

    11.学习雷锋,一切从自己做起,从心做起,从小事做起。

    12.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13.学习雷锋,一切从自己做起,从心做起,从小事做起。

    14.雷锋活着,我们是时代一个个活雷锋。

    15.雷锋精神就在身边!

    16.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三月学雷锋的句子推荐(篇二)

    17.没有雷锋,就没有关心和帮助。

    18.雷锋,就和帮助。

    19.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

    20.弘扬雷锋精神彰显道德力量。

    21.学习雷锋,为了大家,也为了你。

    2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3.有事大家牵牵手,有难大家伸伸手。

    24.互助友爱进步。

    25.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

    26.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

    27.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名合格市民。

    28.与时俱进学雷锋,创先争优促发展。

    29.真情暖万家,青春见行动

    30.春风拂万家,创建文明校园你我同行

    31.人人尊敬;学习雷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时代的新风!

  • 2023-01-28

  • 2023-05-19

  • 2023-01-16

  • 2021-09-22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2-02-14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21-09-10

  • 2021-09-29

  • 2021-09-11

  • 2021-09-18

  • 2021-09-18

  • 2022-12-13

  • 2022-03-01

  • 2019-11-06

  • 2019-11-04

  • 2021-09-16

  • 2021-09-16

  • 2021-09-18

  • 2021-10-09

  • 2019-09-20

  • 2023-04-27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1-11

  • 2022-12-29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1-07-22

  • 2021-09-20

  • 2021-09-27

  • 2023-01-10

  • 2019-09-20

  • 2021-09-18

  • 2023-04-26

  • 2019-10-19

三月之夜校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三月之夜校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三月之夜校读后感、2024三月之夜校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