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 > 地图 >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23 来源:互联网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9篇。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新的感悟,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我们撰写观后感的过程也是梳理思绪的过程,写作品观后感如何体现内心真实感悟呢?于是,读后感大全为你收集整理了壮族三月三观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篇1】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篇2】

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云集山头旷野,即兴对唱;嘹亮的歌声像阵阵海浪,此起彼伏,响彻山间。唱完了歌,热闹的人群中又开始了“打扁担”、“打铜鼓”等传统活动……这就是广西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的场景。每到三月三,广西的人家都要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

三月三的来源有个传说。相传,有个叫刘三姐的姑娘,她心地善良,歌声优美动人。她经常教百姓们唱歌,受到了百姓的爱戴。但后来她遭到了迫害,被人推入水中。刘三姐没有沉入水底,而是骑着一条鱼飞上了天,成为了歌仙。为了纪念她,人们把她升天成仙的日子——三月三,定为了节日,并一直流传下来。

三月三这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对歌,当地人称之为“赶歌圩”。大家身着盛装,聚在山头旷野、竹林草坡歌唱。歌声连绵不断,深入人心。一会儿让你感觉置身云海间,云雾绕着你翩翩起舞;一会儿让你仿佛走进了森林,绿色在你旁边荡漾开来……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悦耳动人、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民族节日披上作了迷人的音韵纱衣。

“打扁担”也是一项广受欢迎的活动。三月三这天,村头巷尾,随处可以听到扁担“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敲击声,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热闹非凡。表演者或四人一组,或八到十人一组。他们手执一根扁担,配合着轻松悦耳的竹筒伴奏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声合着村民的欢笑声,汇成和谐幸福的声浪,激荡人心。“打扁担”的表演寓意着丰收喜庆,寄托着人们对来年丰收的美好祈盼。

儿童最喜欢的是做五色饭。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壮族人家会采来红兰草、黄花、枫叶和柴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蒸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这样做出来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斑斓,就像彩虹掉进了碗里;口感柔软滋润,吃起来唇齿间有淡淡的植物清香,令人回味无穷。据说五色饭受到了仙女的赞赏,人们吃了会身体健康。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三月三,驱除了人们辛劳一年的疲惫,让人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篇3】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老昆明的一个小节日。在昆明有一种说法:“农历三月三,耍西山。”在这一天很多昆明人都会去西山游玩。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的,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年,耍西山的传统在昆明人的心里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了。

今年的清明节,恰逢昆明农历三月三——耍西山的节日。爸爸妈妈在这一天带我去西山游玩,也算是过一个小节,凑个热闹,增长一点见识。

一大早我们就乘车到了西山。今天的人真多啊!我看到许多人都在往西山赶,长长的人流看不到头和尾,像一条长长的巨龙。人群中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样子都是一家人出来游玩。因为天气热,有的人戴着凉帽,有的人扇起了扇子,有的人打起了伞。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民俗表演:有唱花灯的,有杂技表演的,有民族歌舞表演的,还有耍猴的……在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中显得好热闹。这是一幅人与人之间多么美丽和谐的风景画呀!这一路上我们还逛了西山的龙门和华亭寺,玉兰园,瞻仰了聂耳墓,欣赏了烟波浩渺的滇池……

这是一次难忘的出游,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期待来年的“农历三月三”我再去耍西山。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篇4】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许多的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 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所以又称为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是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哪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篇5】

农历三月三,也叫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为让更多的人解和参与三月三活动,广西_在三月三节日放假两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细雨绵绵,我来到壮乡。这壮乡隐藏在群山怀抱之间,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脚楼,满地都是嫩绿的野草,一副多么美丽的田园诗画啊。朴实的壮族人们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进屋里歇息,避雨。我进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热情地给我沏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谈起来,对三月三民俗有更多的解: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人们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雨住,人们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热起来。只见方圆几十里的壮族男女青年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载歌载舞。圩台周围人山人海,煞是热闹。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见男女分成两个队,像抛绣球一样,你抛来一句,我就回一句。对山歌到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内容也更精彩纷呈。姑娘唱问:“什么结果一条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结果一条心呀!”还有很多斗智的歌词,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到思索歌词之下句的 境界中。蓦然回过神来,才知壮乡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壮乡人民对于歌曲的追求之多,这些早已把人们都折服吧。

天色晚,人们渐渐散去,但这壮乡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人们心中。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篇6】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了。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篇7】

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的传统节日,在三月三节假日其间,总能在收音机里听到八桂人民高唱山歌的声音,在电视上看到广西各族人们欢抛绣球和跳竹竿舞的身影。

又是一年三月三,然而20_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似乎要打乱了这美好的节假日活动,因为受疫情影响,八桂大地的各族人们需在家中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但是我们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建和谐社会的情谊,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例如在三月三期间,我接到了学校开展线上三月三活动的通知,_次的主题活动共有三个部分,包括观看三月三民族特色视频、手工制作壮族特色物品和创作壮族特色美食。其中,我对手工制作壮族特色物品这个部分印象最深刻和最感兴趣,我通过参与线上活动后,按照线上活动制作方法,决心尝试制作简易版的壮族铜鼓和绣球,因为我第一次知道了铜鼓是我们广西最具地方特色的打击乐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铜鼓上的各种图案,形象地反映了八桂各族人们的社会生活,更是我们广西民族大团结的象征。而绣球更与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现在,抛绣球仍是我们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向友人赠送广西铜鼓和绣球已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通过这次在家中线上参加三月三特色活动,我既体验了往年在室外不一样的三月三风情习俗,也同样感受到了往年三月三广西各族人民那份民族团结情怀。

今年的三月三活动虽然与众不同,也很精彩多样,但我还是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待到这场疫情寒冬过后,我要去到广西各地亲身感受各少数民族的伟大情谊。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篇8】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校决定举行“三月三”美食文化进校园活动。

活动当天,热闹非凡。一走进校园,便见到同学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提着准备好的水果,顾不上吃早餐,就径直走向教室。一进教室,我惊呆了,天哪!这哪是教室呢!简直就是水果市场,课桌上已经摆满了同学们带来的各种水果,有西瓜、火龙果、葡萄……

看到同学们有的已经动手做水果拼盘,我立刻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我来到我们之前组合好的小组,分好工,洗水果、切水果、拼盘。不一会,我们组就拼好了一盘水果,西瓜当皇冠,香蕉当头发,葡萄当眼睛,一盘名为“女王驾到”的水果拼盘就做好了。正当我品尝饮料欣赏我们的作品时,突然听到广播里传来通知:“请同学们拿你们的作品到操场摆好……”

我环顾四周,哇!我们班的糯米拼盘真是令人惊叹,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班的几位家长就在三个簸箕上摆出了不同的图案。最大的一个糯米拼盘用黄、红、蓝、紫、黑五色糯米饭摆成“花瓣”,再用圣女果镶边,“花蕊”用腊肠围成圆形,中间摆上半个挖空的“香瓜碗”,里面装着已炒好的芝麻,偌大的簸箕被装得满满的,称得上是“巨无霸”了!另外两个拼盘也是各有千秋,看着直叫人流口水!

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美食拿到操场上展示,此时的操场已是人声鼎沸。老师、家长、同学来回观赏各班的美食。我也迫不及待地跟着去。哇!本以为我们班的最出色,没想到别班的也不赖,特别是四年级,糯米拼盘做得像蛋糕一样,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呀!

当老师宣布可以品尝美食时,我们立刻“大开杀戒”,把展桌上的美食给“一网打尽”。

吃着,笑着,快乐的“三月三”,别样的“三月三”,期待明年更精彩!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篇9】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为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浓烈氛围,我们学校举行了“传承传统文化,走进三月三”的活动。

当天早上8点钟左右,我们班分成八大组,在课桌拼成的大桌上,摆上各自带来的美食。哗,真美!每组的食物都是那样丰富多彩,有五色糯米饭、茶叶蛋、三角粽、鹌鹑蛋……但每组都少不了一种食品,那就是五色糯米饭,有的平铺在小簸萁上,看似一朵五色花,有的躲在透明的碗里,宛若一朵五色花苞,有的则被捏成一团团,像一个个彩球……看着那么精美的食物,我们真舍不得吃掉它们,只静静地看着,轻轻地赞叹。最后在老师的命令下,我们才动起了手。

品尝完了美食,已是8点半左右了,我们便拿好小凳子排好队到操场参加活动。

没几分钟,台上激动人心的音乐响了起来,第一个节目以非洲鼓开场,接着就是老师们跳舞,走秀……节目都完了,接下来就是让大家都很期待的竹竿舞了。

“开开合合,开开合合……”这是竹竿摆动的节奏,我们跳竹竿舞时就要跟着这个节奏来跳。“开开”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只脚放在里面,点两下,“合合”的时候,我们要把脚放在外面,点两下,需要重复这些动作两次,到了第三次“开开合合”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把一只脚跳在里面,另一只脚进去的时候,我们还要把刚刚跳在里面的脚给伸出来,伸到地面后,我们把还在里面的脚,像刚才一样跳出来,就这样竹竿舞就跳得又顺畅又好了。

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不知不觉已到了活动结束时间,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收起了竹竿。虽然是这样,可大家的情绪还停留在那开心的时刻,脸上写满了兴奋。

那天我们都很开心,既真正感受到了我们壮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吃到壮族的特色食物和跳上了令人身心愉悦的竹竿舞,真是一次有趣的活动。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6篇)


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观赏作品时思维不断跳跃,感想不断变化,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作记录了。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观后感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三月三观后感范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篇1】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篇2】

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又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极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会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老人小孩只是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啊!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抛绣球可也有讲究啊!绣球为圆形,绣球有花鸟,里面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农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带,供手握抛掷。男女分成两对,双方人数相等。男女双方相距一定距离,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个人即领队,在中间树一高竿,作为抛球的高度标准。

抛球时首先由女方领队手拿绣球,唱完一首山歌将球抛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胜利,否则女方胜。谁胜谁将对方踢出一人,然后由胜方发球。每发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轮流直至一方“全军覆没”。

这时,胜方追逐负方、抢取对方头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戏,尽兴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将绣球有意抛去,男方接过绣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礼物于绣球上投报之。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更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篇3】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许多的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 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所以又称为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是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哪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篇4】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篇5】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老昆明的一个小节日。在昆明有一种说法:“农历三月三,耍西山。”在这一天很多昆明人都会去西山游玩。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的,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年,耍西山的传统在昆明人的心里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了。

今年的清明节,恰逢昆明农历三月三——耍西山的节日。爸爸妈妈在这一天带我去西山游玩,也算是过一个小节,凑个热闹,增长一点见识。

一大早我们就乘车到了西山。今天的人真多啊!我看到许多人都在往西山赶,长长的人流看不到头和尾,像一条长长的巨龙。人群中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样子都是一家人出来游玩。因为天气热,有的人戴着凉帽,有的人扇起了扇子,有的人打起了伞。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民俗表演:有唱花灯的,有杂技表演的,有民族歌舞表演的,还有耍猴的……在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中显得好热闹。这是一幅人与人之间多么美丽和谐的风景画呀!这一路上我们还逛了西山的龙门和华亭寺,玉兰园,瞻仰了聂耳墓,欣赏了烟波浩渺的滇池……

这是一次难忘的出游,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期待来年的“农历三月三”我再去耍西山。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篇6】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五色糯米饭。

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壮乡百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天正是历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尸体,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听妈妈说,这就是我们吃的五色糯米饭,黑色象征土地肥沃,红色象征子孙发达昌盛,白色象征纯洁的爱情,黄色象征五谷丰登,紫色象征富裕,这五色糯米饭组成了生活中人们所需要的追求。到现在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做糯米饭。

今年离三月三还差四天,妈妈就开始张罗着做糯米饭了。她从老家摘回蜜蒙花、红兰草和紫兰草,又去超市买回二十斤糯米。她先把红兰草和紫兰草剪成细细的,再用水把它反复冲洗干净,把烧开的热水倒入分别盛紫兰草和红兰草的盆中,然后使劲儿地搓呀搓。站在一旁的我和哥哥也加入其中,和妈妈一起干了起来,可我们稚嫩的手一碰热水,手被烫红了,像被烤熟的鸡翅。大概搓了二十分钟,盆里的水越来越紫,越来越红了,妈妈就打捞草叶,过滤汁水,把糯米分别倒入紫水和红水中浸泡。蜜蒙花就更简单了,直接放在水里煮几分钟,黄颜色就自然出来了。等水凉了,就可以浸泡糯米了。

妈妈告诉我:“明天就可以蒸糯米饭啦!”我开心地说:”我好期待明天新鲜出炉的糯米饭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喜滋滋地跑进厨房一看,哇!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这些颜色好美啊!妈妈捞起糯米,盛放在蒸锅里,还用红色的糯米粒在紫色的糯米上写着“三月三”三个字,就可以开火蒸了。我按捺不住,着急地在等待着。

大概蒸了三十分钟,锅里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弥漫全屋,我巴不得掀开锅盖,妈妈立马止住我,说:“再等等,小馋猫!”仿佛过了一个世纪,糯米饭终于出锅了,色泽那么鲜艳,是晶莹透亮的,是五彩缤纷的,美得如同一个个绒花。我看得垂涎欲滴,立马抓起一团糯米饭往嘴里塞,滋润柔软,吃起来让我回味无穷,不禁啧啧赞叹道:“太好吃了,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五色糯米饭,成为壮家人最爱吃的美食之一,我爱壮家糯米饭,我爱我们的民族,我为自己是壮家一员而感到骄傲、自豪!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800字通用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三月三观后感”。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1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2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3

“年年三月摆歌台,声声山歌唱不绝……”在农历三月初三时,便是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歌圩节。

而关于歌圩节还有这样的一个传说。

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人们称她“刘三姐”。刘三姐聪明过人,经常有山歌歌颂劳动人民的辛苦,以及揭露财主们的罪行。以至于财主们一心想将刘三姐,除之而后快。在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下山时,一位名叫莫怀仁的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导致刘三姐不幸坠崖身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三姐,现在每年三月初三这天歌唱,一唱便是三天三夜,从此,歌圩节便形成了。

“咚,咚,咚。”

听,这是哪的声音?原来,这是有人在跳竹竿舞啊。

一些壮族的原住民手持竹竿,对立面的站着。口中唱着山歌,手中的竹竿便跟着山歌的节奏上下摆动着发出“咚咚”声。唱起了山歌,那些手捧五彩糯饭的壮族老乡也跟着节奏跳起了竹竿舞。激昂欢乐的竹竿舞,不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的身心,也使一些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进去。顿时,所有的欢呼声、喝彩声、鼓掌声都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一曲竹竿舞未了,歌圩节的另一出重头戏――山歌对唱,开始了。

“林中千万树,单这颗匀称;林中这些人,数妹最心称。”在这个壮族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里,壮族人民不仅会举行盛大的宴会,还会在这天择良人。若有能对上山歌的人,便是有缘人。

除了竹竿舞,山歌对唱等活动,壮族人民还在那三天里举行舞龙(狮)、斗牛、吃五彩糯米饭、抛彩球等活动,以示喜庆。

祭三姐,唱山歌,三月三,歌圩节。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4

那时候的爱情读《小城三月》有感

爱情向来是永恒的话题,正在经历爱情的人会细细品味个中的酸甜苦辣,还在等待丘比特青睐的人会情不自禁地想象恋爱中的场景,羞涩激情全在脑海中浮现。

爱情会使男子柔情,会使女子勇敢。爱情可以让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发现彼此的发光点,爱情会使两个人长大,明白彼此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坠入爱河的冲动。

那时候的爱情不是爱情。没有花前月下,没有甜言蜜语,没有绵绵情意,那时候的爱情不是两个人的,爱情的标准低得夸张,自己有钟情的人,这便是爱情。不需要有告白,对方不需要知道,不需要明白。没有精心安排的约会,都是日常里的相见,大家庭的聚会,没有近距离的接触,都是远远地窥探。看他的眼睛,好想知道他在哈尔滨都读过什么书,看过什么风景;看他的耳朵,好想知道他都喜欢什么样的曲子,好抓紧时间去练习;看他高高的鼻子,好想知道他都闻过什么花香,是否喜欢今天自己身上的香味;看他的唇嘴,好想知道他都喜欢什么甜点,好让我赶紧去学会;好想好想即使他可能还不知道自己钟情与他。那时候的爱情,就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即使是一个人的爱情,也会生气,与会闹脾气。相见恨晚,若是订婚前相遇,又怎会是这番模样,若是你也钟情于我,我定不顾媒妁之言;若你跟我坦白,我定不出此下策。

那时候的爱情没有声音,很寂静,像是被什么覆盖着。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5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了。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6

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重要节日。每年的三月三壮乡武鸣就成了歌的海洋。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蒸好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煮好了彩色蛋,做好了各种小吃,来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人们就去赶歌圩了。

那天早晨,吃完糯米饭,我和妈妈来到城东大草坪。兴武大道上焕然一新,彩旗飘扬,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充气拱门犹如道道彩虹。人们穿着美丽的衣服,笑容满面,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涌向兴武大道。

十点钟,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盼望已久的三月三歌圩拉开了序幕。我和三百多名尼达妮歌手穿着蓝壮衣,面带微笑,在台上动情的唱起了《壮乡到处都是歌》和《壮乡五色饭》这两首歌欢迎中外宾客。我们那美妙的歌声博得了台下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

表演完,我们来到千人竹竿阵现场,那里已被成千上万的观众为的水泄不通。“咚咚咚”,数十面大鼓响起来,“哒哒哒”几千根竹竿敲起来,歌圩最为隆重的重头戏——千人竹竿舞热闹开场。只见数千名身着五彩民族服装的壮乡男女,排着整齐的表演方阵,在近千米的竹竿阵里,合着鼓声和竹竿声,欢快的跳起来。来自城镇的参赛队,他们有的手打腰鼓,有的手捧壮乡五色饭,时而转圈喊起声,时而仰面露笑容,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竹竿舞固然精彩,可最吸引人的还是自己亲身体验跳竹竿舞的惊险和乐趣。被欢乐气氛感染的观众也纷纷加入到竹竿阵里,兴武大道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我也忍不住踏入竹竿阵中,随着竹竿的开开合合尽情的跳着。

这一天的武鸣,人如海,歌如潮,爱歌的你快点来武鸣赶三月三歌圩吧!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7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青铜葵花》,当我读完第七章“三月蝗”时,我有所感悟:

老天如此不长眼,把一个个灾难都降临在了大麦地所有人家的头上。自然灾害蝗虫,在大麦地人那眨眼的瞬间,把庄稼给吃了个精光,让所有没有把粮食准备完善的人每天只能饿着肚子了,青铜为了不让葵花饿肚子,便带着他到芦苇深处,摘了一篮又嫩又甜的芦根,当一篮芦根快要装满时,青铜却看到了野鸭,他让葵花不乱跑,自己去捉野鸭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葵花在等哥哥的时候,却刮起了大风,,而青铜在找妹妹的时候,不仅迷失了方向,而且,一根芦苇茬几乎扎穿了他的脚板,几次晕倒;虽然大麦地的多数人家就将要晕倒的时候,可青铜和葵花却非常的乐观,把天上的云幻想成他没得美味佳肴;被饿得头被摔破的葵花,青铜为了让家人能够吃到鲜美的野鸭肉,他忍着饥饿,整整花了一天逮野鸭的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吃到了新鲜美味的野鸭肉;嘎鱼父子诬陷青铜一家,说偷了他们家的一只公鸭,青铜为了让整个大麦地的人家知道,他们家并没有偷嘎鱼家的那只公鸭,便抱着嘎鱼家那只寻欢归来的那只公鸭证明给了大麦地人看;青铜的奶奶又卖掉了自己戴了大半辈子的金灿灿的金戒指,换回来了一代小米。

终于,一直很大很大的粮船停靠在了大麦地村的大河边……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8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为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浓烈氛围,我们学校举行了“传承传统文化,走进三月三”的活动。

当天早上8点钟左右,我们班分成八大组,在课桌拼成的大桌上,摆上各自带来的美食。哗,真美!每组的食物都是那样丰富多彩,有五色糯米饭、茶叶蛋、三角粽、鹌鹑蛋……但每组都少不了一种食品,那就是五色糯米饭,有的平铺在小簸萁上,看似一朵五色花,有的躲在透明的碗里,宛若一朵五色花苞,有的则被捏成一团团,像一个个彩球……看着那么精美的食物,我们真舍不得吃掉它们,只静静地看着,轻轻地赞叹。最后在老师的命令下,我们才动起了手。

品尝完了美食,已是8点半左右了,我们便拿好小凳子排好队到操场参加活动。

没几分钟,台上激动人心的音乐响了起来,第一个节目以非洲鼓开场,接着就是老师们跳舞,走秀……节目都完了,接下来就是让大家都很期待的竹竿舞了。

“开开合合,开开合合……”这是竹竿摆动的节奏,我们跳竹竿舞时就要跟着这个节奏来跳。“开开”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只脚放在里面,点两下,“合合”的时候,我们要把脚放在外面,点两下,需要重复这些动作两次,到了第三次“开开合合”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把一只脚跳在里面,另一只脚进去的时候,我们还要把刚刚跳在里面的脚给伸出来,伸到地面后,我们把还在里面的脚,像刚才一样跳出来,就这样竹竿舞就跳得又顺畅又好了。

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不知不觉已到了活动结束时间,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收起了竹竿。虽然是这样,可大家的情绪还停留在那开心的时刻,脸上写满了兴奋。

那天我们都很开心,既真正感受到了我们壮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吃到壮族的特色食物和跳上了令人身心愉悦的竹竿舞,真是一次有趣的活动。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9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许多的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 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所以又称为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是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哪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10

每天早上,我都会吃早点,每每来到早点摊前,看着什么饺子、粑这些,我总是了了解决,吃着吃着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腊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初三,在我们这管这天叫鬼节,又叫粑节。

快到粑节了,那个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拉着妹妹,到野外采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干净晾晒干磨成了粉,就等着粑节的到来了,去年的粑节正好也是清明节,我们祭祖回来后,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里面放了韭菜和腊肉丁,我蹲在奶奶旁,问奶奶为什么三月初三叫粑节,为什么要吃粑。奶奶告诉我,在我们这有这么个说法,这要从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在第七天造好了人,但是她已经很累了,仙气不足,给人灵魂时,没附在肉体,风一吹就飘到野外了,每到三月三那天,野外的一种野韭菜气味最浓,人的灵魂都被吸引了,附在了上面,女娲就叫人去吃这种野韭菜,还要吃米糊,这样就归位了,后来人们就将这种韭菜加米粉掺和在一起做成粑,吃下,灵魂就不再飘走了,粑魂粑魂,再说韭菜粑谐音久财发。我听了,觉得有点迷信,但总算也是一种期盼,期盼平平安安,财运大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锅里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锅中,煎几分钟后又翻转过来再煎两三分钟,奶奶说“好了,别再添柴了。”还没等奶奶装起来,我就从锅里抢出一个,那个烫的我左手换右手,香气扑鼻使我忘记了痛,妹妹大老远就喊着“好香好香”,冲进厨房把我手中的粑,抢了去,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呢,奶奶边说别急别急,多着呢,又从锅里取出一个用纸包着放到了我们的手里。我望着这焦黄的粑,直流口说,我轻轻咬了一口,外脆里嫩,既有腊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极了,我越吃越带劲,一个粑不知不觉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见她双手捧着,从四周吃起,一个圆形最后成了圆点被她塞进了嘴里,最后还用舌头向嘴唇四周捞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样。

奶奶拿了两个用碗装着放在锅台里边,供灶神,然后用筷子夹起慢慢地吃着,嘴角还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头舔一下嘴唇。我一口气吃了六个,妹妹说她也吃了六个。实在肚子装不下,那个好吃真是没的说。恨不得扒在锅沿吃。可惜爸妈常年在外打工,没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们在外也作了家乡的这种粑吧,因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后,妹妹挺着个大肚子大摇大摆的一手拿着一个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后,也拿着两个藏了起来,等能吃时在来享受。还叮嘱奶奶说,晚上还要吃这粑。想着想着,口水都流进了装早点的袋子里。快到三月三了,我又可以尝到奶奶的,腊肉韭菜粑了。三月三,真好。

三月三观后感范文 篇11

农历三月三,也叫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为让更多的人解和参与三月三活动,广西_在三月三节日放假两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细雨绵绵,我来到壮乡。这壮乡隐藏在群山怀抱之间,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脚楼,满地都是嫩绿的野草,一副多么美丽的田园诗画啊。朴实的壮族人们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进屋里歇息,避雨。我进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热情地给我沏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谈起来,对三月三民俗有更多的解: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人们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雨住,人们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热起来。只见方圆几十里的壮族男女青年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载歌载舞。圩台周围人山人海,煞是热闹。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见男女分成两个队,像抛绣球一样,你抛来一句,我就回一句。对山歌到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内容也更精彩纷呈。姑娘唱问:“什么结果一条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结果一条心呀!”还有很多斗智的歌词,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到思索歌词之下句的 境界中。蓦然回过神来,才知壮乡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壮乡人民对于歌曲的追求之多,这些早已把人们都折服吧。

天色晚,人们渐渐散去,但这壮乡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人们心中。

《十年三月三十日》观后感


最近我一直在追一部剧叫做《十年三月三十日》感触颇深,尤其是丁昂和徐辛颐的爱情让我特别深刻,他们的爱情都是从校园开始的,丁昂和徐辛颐为什么让我深刻呢,因为我觉得他们的爱都那么自卑,那么渺小,明明互相喜欢对方确从未跨出那道坎,到毕业确彼此错过了对方。

在徐辛颐的爱情中她其实很自卑,或许是因为她明白她要在上海生存下去只能靠自己,她没有像其他几个人一样优越的家庭背景,她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她在回忆中有一个画面就是丁昂在过二十岁生日的时候,她穿着较朴素的衣服却被人认为是服务生,感觉此时的她或许感到一股自卑感,从此她你就决定自己要努力,她希望自己能够配的上丁昂。

现在在婚姻中有一个词就是门当户对,它有很多解释可是在我看来真正的门当户对不应该是针对外部的条件,我所认为的门当户对希望的是在爱情里你很优秀我也不差的状态,而不是仅仅被大家所认为的家庭背景和财产,在爱情里应该是很自然的状态在对的人面前是很放松没有刻意约束自己的状态,在爱情里应该是我和你能聊的上来,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不需要我主动说出来你就知道,就像电视剧中徐辛颐的男朋友那么久也不知道她喜欢甜点不喜欢生蚝,真正喜欢对方不就是这样感觉吗?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

三毛观后感9篇


观众的见解和体验能够在观后感中得到充分地体现,观后感不仅可以记录我们的心得,而且可以增强我们的共情能力,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呢?您是否了解“三毛观后感”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三毛观后感(篇1)

《三毛》的故事总共有五集。分别是《流浪记》、《从军记》、《解放记》、《新生记》和《百趣记》。我特别喜欢这套书,因为故事的主人公三毛是一个正直善良、见义勇为、机智聪明的孩子。这套书我前前后后总共看了有四五次,每次都还看得津津有味。

这套书当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流浪记》。三毛3岁前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日本军侵略了三毛的村子,他的妈妈给日本军的刺刀给刺死了,从此三毛成了可怜的孤儿到处流浪。三毛为了养活自己,只好到处找工作赚钱。可惜,因为三毛没有成年,还只是一个孩子,没有老板敢聘用他。三毛饿了只能扒树皮吃,如果没有树皮,就只能吃地上的树叶。警察看到三毛破坏了公物,直接用鞭子抽过去,抽得三毛头破血流的,路边的人看见了也没有人关心他、同情他。三毛困了、累了,只能在地上找几个破烂的报纸盖在身子睡觉。有一次,三毛用树叶和竹子搭了一个小屋。建完房子的当天晩上,就给狂风吹走了。狂风还让三毛的眼睛都睁不开了。三毛特别勇敢,但是他也特别孤单。他天天在街上流浪,也救过无数的人,可还是没有人肯收留他。我觉得三毛特别可怜,很同情他。

三毛没得吃,也没得喝。他看见一个水桶,以为桶里有水喝。可是,一打开水龙头里面没有一滴水,他看见一个老婆婆抬了两桶水,就问老婆婆:您有两桶水,能给我喝一口吗?老婆婆没理三毛,走到花田里用这两桶水来浇花了,三毛哭了。他想:我竟然比花还要可怜呀?

跟三毛比起来,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全、富足的年代里,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生活,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父母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三毛观后感(篇2)

她,一个热爱流浪、天性浪漫、自由不羁却又渴望安定的旅者;她的一生呈现永远在路上的生命姿态。在她的旅途中,不断有破旧的火车从异乡驶过,踏遍万水千山,只为安抚今生不安的灵魂

她,就是陈平,笔名三毛。 三毛的一生很凄美、很哀伤。长达七年的自闭岁月,当顾福生老师把她从封闭的世界拯救出来时,又被擦身而过的恋人:舒凡抛弃;三毛万念俱灰,而就在此时,三毛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荷西,打破了她原本准备孤身一人的打算。荷西,这个胡子长长、皮肤黝黑的欧洲男人,把三毛带进了梦想中的地方,撒哈拉大沙漠。他们在茫茫沙漠里筑起了属于他们的小屋,那个叫荷西的男人,给了三毛生命中最珍贵的六年。但是幸福最终像沙一样从手中漏下荷西被大海夺去了生命。她终究是孤单的,生死之间,明暗之间,三毛握住自己仅有的权利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利,跳了最后一支舞,以独有的艺术方式把自己遗忘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里。

三毛去了,但是她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底,我想对一个已逝去者的最大怀念也只能如此吧。三毛对于我,不是一个偶像,只是一个可以在夜深时候,静静听她故事的长辈。她乐观的生活态度,淡然的处事方式,都深深地撼动了我。我知道那是我希望成为的自己。可以在荒芜的沙漠里,守着一个家,安静的画着一块饱经风霜、布满岁月痕迹的石头,不管外面漫天飞舞的风沙

三毛观后感(篇3)

这是完整的读下来的第一本三毛的书,以前零散的看过一些文字,如沙漠观浴记一类的,但是我肯定是可以归类为“只看过很少三毛作品,并了解也很少”的那一类人。

所以这里也只是记录一些自己的感受,其实是无关“评论”二字的。

这本书是三天读完的,在国大午正午安静的阳光里,填饱肚子拿着自习的书本跑到中文图书馆,然后在书架上翻出这本书,继续安静的读下去。

因为书的内容也并不完全连贯,在我的观感里,前面都是三毛讲自己的感情,最开始几篇小文里是对父母的爱,对朋友,对世界的爱。后面大段大段梦境和现实,全是围着荷西转的,那已经不是当下这个“爱”字可以表达的感情。看到那些文字,想象着那个当时尚且是女孩子,签下婚约时以笃定“没有退路”的女子;那个在看不见丈夫的时刻,就会蔓延出无尽恐慌的女子;那个买了水果去海边,对着丈夫灿烂的笑的女子;那个抱着墓碑哭泣,而后又一遍一遍的刷漆的女子,几番感慨,甚至大为羡慕,只觉得仿佛世界上再没有人可以爱的这样纯粹,歇斯底里而又带着自成一体的优雅和从容。

其实如果昨天写上面那段话,也就是没看后面三分之一左右的书的时候,可能会写得更为感性,记得当时自己还感慨过“就算现在给自己以三毛的心境,亦无那份境遇和幸运”,觉得那是一个,深情(这不很恰当,可我实在找不到词了)女子在大漠那样的环境之中创造的现实版童话。然而今天读到西沙两次拜访三毛之后的记录,突然明白所谓情深似海则可以把现实变成童话只不过是自己花痴一般的设想而已。她所获得的那些敬爱,做事情的从容有力,自然而然的得体和大方,当然不同于很多韩剧里面或世家或贵族一样的教育,却也一定有自己的经历和磨练。再读到后来她和沈君山的对话,更是全盘打翻之前的感受……她何止不单纯,她的思维简直清晰到彪悍。或许在我的认识里单纯和幼稚有几分接近。但至少我相信单纯的人在严密的逻辑思维推导下往往会很快的相信,而不是井井有条的拿着自己旗帜鲜明的观点作比对。以后若有机会,要再好好读读三毛生平方面的书,虽然还没开始看她的作品,却多少有点体会到为何那么多人称她为谜一样的女子了。

只是想抹一把冷水,拍拍自己的脸,告诉自己不要做单纯一世亦美好一世的美梦。三毛,不,陈懋平,本身有着太多的强大,而笔名三毛下面,只是拿给大家看的,当然也是真实的,她痴情、无忌、我行我素而快乐从容的一面罢了。我们或许可以欣赏一个人的一个侧影,却绝不可能只拿一个平面画卷作为立体雕塑的目标。

三毛观后感(篇4)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三毛是一个没有父母,没有家的流浪儿,他多么想有一个家呀!可怜的三毛,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穿着单薄、破旧的衣裳,冻得发抖。富人家里大摆宴席,山珍海味,酒足饭饱。而外面墙角的三毛饥寒交迫,无家可归。

为了生活,三毛做过很多事,学艺、擦鞋、拉车等,可是都做不长,常被人打骂,被人欺负。有一次,三毛给一位时髦的女郎打扇时,热的满头大汗,不细心把汗水溅到女郎衣服上,女郎转过身来一巴掌就打在三毛脸上,打的三毛眼冒金星,这样的欺负,三毛几乎每一天都会遇到,每次看到这些图片,我就觉得这些欺负三毛的人太可恶了,没有一点爱心,我恨不得能揍他们一顿才解恨。

造成三毛不幸的都是可恶的旧社会,如果三毛生活在我们此刻这个时代,我相信我们都会帮忙他,还会有人收养他。他会有饭吃,会有新衣服穿,也会有玩具玩,还能够去他十分向往的学校读书。

三毛是个善良、坚强、乐观的好孩子,虽然没几个人疼爱他,可是有人需要帮忙时,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去帮忙别人。有一次,小明摘桥旁的小花,一不细心掉到河里,一旁的三毛看见了,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去,把小明就上来。一位年轻人把一位长着白胡子的老爷爷推倒了,三毛看见了,连忙把老爷爷扶起来,坐到马路边,把好不容易得到的烧饼分给老爷爷一半,三毛才吃了一口,发现老爷爷已经把烧饼全部吃完了,三毛想了想,又把仅有的一半烧饼也给了老爷爷,三毛却饿着肚皮走了。三毛真是个舍己救人的好孩子。

看了三毛的故事,我们此刻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们应当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个好人。

三毛观后感(篇5)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三毛流浪记》。这本书让我感到三毛很可怜,三毛在旧社会四处流浪,他把垃圾桶当成床,把报子当成被子,把温暖的太阳当成爸爸,把纯洁的月亮当成妈妈。三毛来到烤鸭店,没有钱只能看不能吃,饿了就把腰带系紧,有时三毛还被富人家的孩子欺负,他们在三毛跟前吃烤鸭,让三毛直流口水。三毛没有钱买果汁,就把橘子泡在水里喝。三毛尝尽了我们无法想像的苦,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三毛都靠勤劳的双手合聪慧的大脑度过了种种难关。

这使我想起我们现在有吃有穿,丰衣足食,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我想穿那件昨天刚买的新衣服,妈妈说:“还是穿别的吧!”我不听,硬要穿那件衣服去上幼儿园。中午放学,我想去外面的一家饭馆吃饭,妈妈说:“家里有饭,不出去吃了”。我不听,非要出去吃,还怪妈妈对我不好。妈妈没有办法,只能带我出去,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和三毛比一比,我真是害羞啊。

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坚持,还有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用笑容对待。我也要学习他不以大欺小,有所担当的品质。奉献自己的爱心,如果回到三毛的年代,我一定要帮助三毛,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从现在开始就像三毛一样做一个又聪明、又善良、又坚强的人。

三毛观后感(篇6)

《三一毛一流浪记》这本书我打小就开始接触,里面的主人公“三一毛一”瘦瘦的,跟一张薄纸似的,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它吹倒;眼睛小小的,却炯炯有神。他无家可归,整天流浪在街头,是不是能捡拾果腹菜根来充饥,他身上散发出浓烈的正义的气息,却一次次地被误会、被排挤。

三一毛一,他是个乐于助人、辨明是非的孩子:

有一次,一位老爷爷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痛得坐在地上起不来,这时候,周围来了一群看热闹的人,还时不时地讽刺这位老爷爷。三一毛一这时候刚好路过这里,他赶忙扶起老爷爷,颤颤巍巍地往前走,在心里暗骂这些没良心的家伙。

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往前挪着走,突然,拐杖断成了两半,人也随着倒了下去。这会,我正赶着上学去,突然看到一位老奶奶“卧”在了我的面前,我正犹豫着网上著名的问题“扶不扶?”我想:如果扶了,如果被讹,监控可以给我作证人,但如果不扶,就太违背良心了,良心会谴责我的,我想起了老师的教导、三一毛一的亲身教育,我下定决心:扶!老奶奶一定是体力不支,不会乱讹人的。我把老奶奶扶了起来,果不其然,她起身后一直感谢着我,还夸我真是个“活雷锋”啊!

三一毛一还干过许多许多的事:救落水儿童、把自己为数不多的一些东西捐献给别人……他的身上有许多的亮点和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激励着我们前进!

三毛观后感(篇7)

《三毛流浪记》是一部描写旧社会的漫画,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吃不饱,穿不暖。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三毛流浪记》让人们引起对社会的反思。在我的记忆里,有两篇故事最能反映当代的社会的普遍现象,第一篇故事是: “三毛和小男孩外出捡破烂,路遇一个大伯,送来一堆罐头、礼盒,并叫三毛他们拿着这些食品拍照,照完相,大伯突然露出凶相,一把夺过三毛和小男孩手中的食品,赶他们走。三毛和小男孩的照片被贴到救济社的门口,原来是救济社的社长要为自己歌功颂德,把三毛他们找来作假证,三毛和小男孩气愤极了,拿出笔,把照片上的三毛和小男孩都改成社长的样子,还画了一只手,写上‘都是他’三个字,指向社长的照片。”

第二篇故事是:“ 有钱人家的小孩有书读,可是却吵着不肯上学。他的妈妈好言规劝不管用,小孩竟然扔下书包一溜烟跑了。三毛指指自己,对那个妈妈说:‘我要读书!让我去读吧!’妇人别过身,恶声恶气的叫到:‘快滚!’”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觉得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不要等到灾难降临时,才后悔莫及。我们也应该像三毛一样,在灾难降临时无所畏惧,就像一个故事所说的那样:杯子里面有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只有半杯水。

三毛观后感(篇8)

非常喜欢三毛的文章,迷恋她的文字与风格,迷恋她如蓝莲花般的朴素与淡雅,迷恋她那丝绸般的绚丽与奢华。打开她的书,你就融进去了,再抬不起头。

家里已经有了三毛所有的书集,忍不住反复看了那么多遍,仍然不觉得腻。翻来翻去,虽然内容亦是如此熟悉,但却如柔和的清泉涌入心中,环绕心灵。三毛的书中大多都是她的经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本《雨季不再来》。这本书里讲的是三毛儿时发生的事情,看似平淡,却在三毛的笔下却变得栩栩如生。生动并且有趣。三毛那时候还真有创意,逃学就为了去墓地读书,一本名着一天就这样看下来了。三毛还说,最最愉快的事情,就是远离家人,搬张椅子到树荫底下去看书,让书把自己带到另一个世界。如此忘我,神魂颠倒。我就达不到那样的看书境界。在三毛高小的时候和一个同龄的男生演了一出话剧。虽然不是主角,虽然只是匪兵甲匪兵乙,但是,单纯的三毛喜欢上了他。这件事慢慢变得众所周知。她忍受着下课时的巨大羞辱,直至毕业。那个与匪兵甲结婚的心愿也未了。长大了,过去的无知也就明白了,不开心的一切,也变得那么无所谓了。

三毛全集中,我还喜欢一本,叫做《亲爱的三毛》,里面是读者与三毛之间的来信。信中的三毛就像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姐姐,那么亲切。若是她在世,我绝不会错过给她写信的机会。能和三毛交流,这是我的梦想。可惜,这个梦想在我出生前就已经不存在了。三毛在1991年像儿时那样不按常理出牌,逃离到无人知晓的地方,继续用灵魂浪迹天涯。写到这里,我流泪了。三毛只有48岁,英年早逝。

为什么喜欢三毛的书,是因为她的文字能散发出勾魂的滋味,慢慢读,细细品,人生旅途,似水流连。

三毛观后感(篇9)

《三毛流浪记》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漫画书,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就被它吸引住了。《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漫画小说。

故事中的三毛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三毛是个骨瘦如柴、衣不蔽体,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可以遮风档雨的藏身之地,更谈不上享受温暖的家庭生活与良好的教育的流浪汉。三毛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在流浪的过程中,他做了许多事,遇到了很多坏人和好人,吃尽了苦头。

三毛是个善良孩子,当他看到一位老人很饿时,他从口袋里掏一块烧饼,分一半给老人吃,老人很快就吃完了,他想老人一定饿极了,虽然他自己也很饿,但他还是把留下的一半块烧饼又给了那位老人。

三毛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孩子。当他看一全大男孩欺负一个小个子男孩时,三毛很费力地把他们拉开,并狠狠地教训了那个高个子男孩。

三毛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他虽然穷,很需要钱,但他捡到一位老先生的钱包时,却自动交还给老先生。

我很喜欢三毛,因为他正直善良、见义勇为、聪明机智、富有童趣。

初三天观后感9篇


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初三天观后感9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初三天观后感 篇1

今天,我看完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节目,《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内容焕然一新,多姿多彩,就像一个道理宝藏一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懂得里面许多意思。

节目一开始,就让我大吃一惊,让我觉得进入了梦幻王国一样,美妙动听的歌曲让我们进入了主题——心灵美。

神九女宇航员刘洋讲到了太空之美,在太空中无所不能,因为太空中没有引力,太空就像一片大海,让你自由翱翔。让我们一起爱太空吧!

遨游了太空,我们又来到了欣赏歌曲的空间,歌手们配合的那么默契,我听到如痴如醉。一瞬间,我被带到了非洲大草原,在那里,有许多小动物,它们都有自己的没,我可真羡慕,这是大自然的美,让我们一起保护大自然吧,累了吧?再让我们去听一首动听的歌曲吧!

音乐也听完了,也休息好了。让我们到下一个景点去看看吧!这一次来到了韩美林先生的房间。他是一个画者,特别喜欢画小动物,你看他的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看完了动物,我们要去看奥运冠军了,她们太伟大了。最美教室,在山区支教,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教育。奥运冠军告诉我们,有梦想就会成功。

来让我们认识一下音乐奇人大成叔叔,他什么东西都能吹出美妙的音乐,伟大的大巴司机吴斌,受了重伤,沉着冷静,保证乘客的安全,他走了,但他的美永存。

这个节目告诉我们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初三天观后感 篇2

20xx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播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我们要向先辈学习,接过先辈的旗帜,勇敢向前。

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的故事,用生命谱写了‘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冲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初三天观后感 篇3

一本好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一本好书是沙漠中的绿洲,让人心旷神怡;一本好书是人生中的导航,让人终身受益!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深深震撼了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着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在19个月的时候因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忍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失去了光明从此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中。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但她并没有失去希望,没有抱怨上天的不公平,相反,她更加积极乐观,更加努力向上,更加热爱生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但是海伦的成功比其他人来的更加不易!老师安妮莎利文是小海伦黑暗世界的一盏明灯,耐心的教会海伦读书认字,为她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海伦凯勒凭借她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惊人的毅力,以优越的成绩考上了着名的哈弗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

她说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追求美好的人生吧!海伦的确是身体上的弱者,但她更是生活中的强者!她的确是在黑暗中生活了一辈子,但她却是无数盲人的指路明灯!她的世界的确悄然无声,但她却用一生演奏了一首让无数人为之所动的希望之歌!

海伦凯勒用心去热爱生活,去感悟世界,她前进道路中,生长了多少荆棘?她人生的路途,又是多么曲折?她成长的过程中,忍受了多少痛苦?她创造了一个多么伟大的奇迹啊!还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和称赞,但是她,海伦凯勒当之无愧!

海伦凯勒不平凡的一生,给予我不断的启迪,将会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初三天观后感 篇4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她是一个又盲又聋的人,但是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改变了她的一生,海伦从小顽皮、固执、任一性一。莎莉文是一位被治愈好的盲人,一精一通盲文,所以她每天都在尝试教海伦用手语拼字。有一次,她带海伦去花园玩,忽然灵机一动,把她带到一口井边舀了一点水,倒在海伦手里,海伦终于明白了。她一爱一上了学习,并把坏一毛一病改了。她14岁时,曾信誓旦旦地说,要考进哈弗大学,很多人都说她疯了,因为她是一个残障人。在1900年,她居然如愿了。经过四年时间,她也像普通学生一样毕业了,她成了第一个考进哈弗的残障人。最后还说了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会感谢所有帮过她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有一次,我要考围棋2段,我已经尝试了4次了,用了一年的时间结果都是失败,甚至还有一次,一上来就连败三局,直接回家了。当我心灰意冷,正准备放弃的时候。一妈一一妈一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每件事都有很难的时候你不能放弃。虽然你以前每次都是一两次就过,但是这不代表你每次都会顺风顺水,不然考段还有什么意义呢?至少你考了几次后有了经验,下次你一定能考上,一妈一一妈一相信你!”一妈一一妈一的话让我重新激起了信心,又去考段了,我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二段,可是我一上来就连输两盘。我心想:这次我肯定又不行了,还是随便下下吧!这时,我耳边又响起了一妈一一妈一的话。于是我心想:我一定不能放弃。于是接下来五盘全力以赴,竟然全部胜利,考上了两段。我把这个喜讯告诉了一妈一一妈一,一妈一一妈一也激动极了。

后来我继续不断努力,现在已经是一名4段选手了。

初三天观后感 篇5

上帝对每个人公平的,我们每个人生来有着相同的躯体;上帝对每个人是不公平的,我们都有着不同的人生遭遇。海伦凯勒是不幸的,一种突发的疾病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从此成为与世隔绝的聋哑人;海伦凯勒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莎莉文老师,令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甚至创作出了一部经典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阅读她的故事,我受益匪浅。

海伦凯勒于1880年出生于美国的塔斯甘比亚镇,在她一岁零七个月的时候,病魔将她美好的光明夺走,还将她带入一个无声的世界。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这是一个聋盲女孩对生命希望无声的呐喊。感谢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抚平了海伦凯勒的心灵创伤,并给她带来了无穷的爱和希望的知识,让海伦凯勒以惊人的能力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并有力量成为维护盲人权益的主力军,并最终创作出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要知道正常人要做到这些已经很难了,而海伦凯勒这个残疾人却有如此巨大的成就,真是一个奇迹!

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语:如果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去看那些好心的、把我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去参观博物馆和歌剧院,看一看人类的思想文化和沧桑巨变。最后一天,我要到纽约这个城市去,在现实的世界里,过一个平凡的一天,去看一看人类社会的追求与幸福。这是一个残疾女孩对光明热忱的向往,即使她对时间进行充分规划,仍无法满足她万分之一的渴望,要知道,这些幻想却是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但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真的用心去享受它们了吗?

你是否迷恋过黄昏下醉人的街景?你是否注意过天边的云朵正变得更加澄澈,更加可爱?你是否发觉到岁月的痕迹已经悄悄爬上父母的额头?你是否只在意过唐山打人事件的可悲,而否认这座英雄城市曾经的温暖?我们虽有着正常的听力和视力,却把它们认为是理所当然,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生活倦怠的态度,从而忽视了生活的美,我们这样不加充分地利用耳朵和眼睛,与聋盲又有什么区别?生命的幸福又如何体会?生活总是不缺少美的,我们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人在刚年轻时能突然聋盲几天,那对他可能是一种幸福,因为黑暗让他懂得视力之可贵,寂静会教育他懂得声音之甜美。

眼看当下很多人,熬夜看手机,把网络圈当做所有,整天自暴自弃,不停自我怀疑,痛恨自己不公的命运,却忘记上帝对我们的偏爱,忽略了那些残疾人眼中的幸福,这是对生命的辜负。只有把每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活,用心去了解,阅读,欣赏这个世界,珍惜当下所有,你将发现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珍贵,师长的教导是多么动听,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进而找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以及生命的真谛。

生命只有一次,把握当下光明,珍惜所有,活出幸福!

初三天观后感 篇6

看完剩余的几行字,我静静地合上书,沉默在一片伤感之中。

重来没有一位伟人能让我如此回味。精忠报国,守死善道。颜真卿,你用自己满腔忠义的情怀来度过这个让你不满的人世。可能你只想在世上做一个平凡的人,你的忠义是随感而起;你的书法是遂挥笔而就。你是如此善良、老实,又总是那么坚定、执着。

可能有些人只知道,你是大唐时期伟大的书法家。不错,我还知道你是一位忠孝节义的四朝元老,还认为你是一位爱国人士。从安史之乱开始,河北二十四郡唯有你颜真卿驻守的平原郡没有落入贼手,在无数次抵抗中,你失去了多少亲人与朋友,司马和琳,女婿李平,无数的伤痛在你的心中徘徊,但是你一直忠心大唐,誓死与敌军抗衡,这正是你留给我们后人精忠报国的力量。

打了一个寒颤,我仿佛又看到刀光血影。我突然明白一个人只要有追求,有抵御困难与险境的决心,就能减少心中的恐惧,驶向胜利之门。

虽然你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仕途的路上总是那么得坎坷,多少奸臣不断阻饶你,你却在危险中变得更加正义凛然。你为了百姓,制法了杨昌,迁怒了杨国忠。你字号清臣,一心想做一位清廉的大唐臣子,一个正正当当的君子。你做到了,做得那么正气凛然。我为你的气概而感到敬佩。

命运老是如此得悲惨,你堂堂大唐四大元老,却被派入虎穴,去说服乱臣李希烈。你本想辞官归隐田居,安居乐业,又因为动乱重回官场,当李希烈以剑相逼,让你打消说服的念头,面对死亡你不动声色,取过宝剑,用自己满腔愤怒的血在衣襟上写下一个鲜艳耀眼的忠字,我相信你一身正气是不会受生死的诱惑。

你忠心报国,一生受到的除了亲人的生死离别,朋友的战死沙场,还有每天的忧国忧民。你在大唐兴旺时出生,在大唐战乱中离开人世,你含泪仰望走过的路程,每一步都是那么惊心动魄,每一步都散发着忠义的气概。

我对你而感到敬佩,你那忠精赫赫雷声般的报国之声不断在我耳边响起。

初三天观后感 篇7

人生必须要经历挫折,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只要我们能够迎难而上,那么它将会给我来带来成功。正如这位以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用勇敢的方式面对自身缺陷的伟大女士她就是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使她颓废,反而让她振作,坦然地面对。凭借她的不懈努力,在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毕业,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立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短暂的一刻。但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来说,那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部分人怨天尤人,抱怨上帝没有赐予他们聪明的天资,过人的智慧,好让他们扬名天下。殊不如现实社会是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的。

海伦的三天是丰富的,是趣味的。第一天,她希望能够长久的凝视着无私奉献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脸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第二天,她希望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

第三天,她希望迎接黎明,欣赏城市气息。她期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其实她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可惜的是,一切的一切只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造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心理状态。她用自己的所有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人类的真挚热爱。

是挫折铸就了海伦的辉煌,我们都应向她看齐,跨越挫折。

初三天观后感 篇8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了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本书讲述的是海伦·凯勒,一个从小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残疾女孩,没有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而是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并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读了海伦凯勒的故事,我完全被顽强向上、自强不息的她震撼了。学习对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她来说是那么困难,但是她没有怨天怨地,没有放弃,而是以更顽强的拼搏意志迎头而上,她每天为了练习摸盲文,小手都摸出了血,可她并没有放弃,能勇敢地接手厄运的挑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太适合她了,这样生活的强者,让我想到了更多的强者,如勇敢顽强,笑看人生的桑兰、身残志坚勤奋学习,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克服残废之患而解开宇宙之谜的物理学家霍金……

他们都是生活的强者,自己操纵自己的命运,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很多次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的时候,经常会有放弃的念头,尤其是语文写作方面一直是我最伤脑筋的事情,每每遇到新题材的写作我都会很烦躁,毫无头绪,每次都要反复折腾,相比于他们,我是够幸运的,拥有的也多得多,实在不该这样。

我要以自强不息的海伦那样的强者为榜样,遇到困难时,不能被困难打倒,不能退缩,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要勇敢面对,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就灰心,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初三天观后感 篇9

开学之初,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怀着满肚子的好奇打开了这本书,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老师口中的奇女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读着,读着,我的心掀起了万丈巨涛。我惊讶,我感叹……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光明和声音,她听不见任何美妙的声音,也看不见所有美丽的景色,她被这个美丽的世界抛弃到了一个黑暗无声的世界里。那个无声无影的世界曾给她无尽的彷徨和无助,沙利文老师的到来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沙利文老师的引导下,在亲人的关怀下,在朋友的鼓励下,海伦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她与不幸的命运抗争,最终创造了奇迹。她成功地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教育家,建立起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要是人能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无非是在漫无目的地游玩着,他们没有追求,没有抱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们周围就不乏这么一些人。

他们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无心向学。对于学习,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社会是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的。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让学问把大脑给占据的话,就可以为以后的人生道路铺上一层坚实的基础了!想想海伦,我们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

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我们从今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相信我们都行!

《三湾改编》观后感通用(9篇)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你也许需要"《三湾改编》观后感通用(9篇)"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三湾改编》观后感(篇1)

在革命战争早期,我们党就科学认识到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著名的三湾改编,以建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而载入史册。鲜红旗帜映初心,革命精神永不息。在历史长河中,三湾改编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建了部队的军事、政治、组织纪律,创立党内民主和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塑性改革。

影片再现真实历史,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今天我们全副武装,就是要以自己的方式为建党百年献礼。我们也将铭记先辈精神,不辱使命,坚决听党指挥,以随时能战的姿态,答好属于我们这一代的答卷。红一连是从三湾改编走出来的连队,这个连队见证了我军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全过程,它就像一粒种子在中华大地开花,为我军今天的强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需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新生活越燃越旺。

《三湾改编》,是一次精神洗礼,也是一次思想熏陶,更是一堂生动的党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切实肩负起责任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党的宗旨使命。

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身为大学生,我们要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扫除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三湾改编》观后感(篇2)

影片讲述了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非常重要,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决定领导,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如果没有统一的军事管理,它将回到民国初期那种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如果没有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它将陷入当前泰国、缅甸等动辄军事政变的无序境地;如果没有军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它将面临美军在日本、韩国那样军人滋扰社会治安的痛苦经历,就没有人民军队抗洪抢险、扶危救困的美丽景象。

建国70年多来,我国社会的繁荣稳定,是与三湾改编的成功实施分不开的,可以说三湾改编泽被后世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学习之路无穷无尽,党史学习更是要始终如一。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干劲,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提高对党和国家的认知,增强学习党史的自觉性。

《三湾改编》观后感(篇3)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了解党的历史,传承井冈山精神是我的使命。观看《三湾改编》这一电影,我收获颇丰,于是写下此感悟。

我曾参加过数次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与青春心向党的活动,前前后后也上过两堂三湾改编的情景教学课,老师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解三湾改编这段历史故事,并给了我们上台展示的机会,使我全方面了解三湾改编后红军的组织结构,拉近了和红军生活的距离。再坐在电影院的席位上观看《三湾改编》,感触更是良多。很有幸再次见到电影中大雨行军的情景:他们高声歌唱、大步行军,无一人掉队。我曾作为小演员参演过这段情景剧。支部建在连上、规定军队内人人平等、设立军医这些举措,都是三湾改编之后全军推广、一直沿袭的政策。

今年学党史教育活动以来,回溯历史的脚步,我聆听到了很多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虽然那段艰苦的革命时期已经过去了九十多年,但他们无畏艰难、无畏生死、为国家为人民牺牲一切的精神仍然活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大地上,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红军服,背钢枪,红米饭,南瓜汤,红军战士与我们党一路走过的艰难险阻、一路上的层层改革创新,我们都应该铭记、学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会牢牢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珍惜这个时代,服务人民群众,担当时代使命!

《三湾改编》观后感(篇4)

前几天观看了电影三湾改编,感触很深。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为了中国四万万同胞的幸福,在备受众人排挤和不信任的前提下,他睡不着,吃不下,与战士同甘共苦,与老百姓以心换心。

伟人的这种不放弃,坚持到底的革命精神正是现下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我们的年青一代,一遇事便抱怨,不是去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一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珍惜现有的生活,怎么对得起毛泽东这一辈革命家打出来的江山呢?我们要用满腔的热情去珍惜当下的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去创造更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和借口,更没有退路,为了祖国的未来更美好,为了给后辈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我愿意用我的满腔热情站好三尺讲台,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三湾改编》观后感(篇5)

19日我观看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三湾改编》。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电影《三湾改编》依托于真实历史,主要讲述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三湾村领导三湾改编,创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

影片为观众更加具体形象地呈现了我军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三湾改编,从而传颂三湾改编精神,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堂生动的党史课。鲜红旗帜映初心,革命精神永不息。以气贯长虹的气势展现出人民军队的精气神,将观众带回那段特殊而又激荡山河的红色岁月中去。

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之时,把三湾改编这一影响深远的伟大历史事件搬上大银幕,再现那段峥嵘岁月,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光辉历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影片,观众能够从中深刻体悟党的坚定信念、初心使命、优良作风,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军,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在历史长河中,三湾改编不仅是一次部队的整顿与改编,更是一次从根本上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建部队军事、政治、组织纪律,创立党内民主和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塑性改革。毛泽东同志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原则的确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影《三湾改编》重点聚焦本段历史,讲述百年前先辈风貌,共聚青春力量,将艺术表达与历史故事完美融合,填补了电影史上本段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空白,让本段历史鲜活、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无数官兵勇往直前、热血集结的画面,令人热血沸腾。青年毛泽东眼神坚毅,用铿锵的声音向革命战士们宣告:我们要把支部建在连上,就是要把枪杆子紧紧握在我们共产党人自己的手里!要让工农革命军这面旗帜高高地飘扬!简短有力的话语瞬间点燃全场。一同发布的定档海报中,红色的旗帜迎风飘扬,以毛泽东为中心的革命先辈们逐一呈现在眼前,他们以信仰之名凝铸军魂,只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奋斗,赤诚之心也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随即全体领导及主创上台,共同点亮启动柱,宣布定档7月19日,以精良的品质,真实还原的历史故事,向建党百年献礼。

卢德铭总指挥的牺牲让我一度泪目,影片拍得太真实了,也深刻了解到我党建设军队的艰难曲折,感觉距离拉近了,体会到了信仰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使命,将红色精神永远流传下去。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强大。影片以历史对接时代,用新型散文式的表现方法,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通过象征意义的使用,使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高度结合,让真实的人物在历史中游走穿梭,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本生动鲜活的教材。

《三湾改编》观后感(篇6)

2021年9月28日,在单位的组织下,我观看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三湾改编》,联系近日国内华为财务执行官孟晚舟回国的新闻,颇有感受。

孟晚舟女士的回国。不仅仅是中国外交的一次巨大的成功,更意味着美国的霸权主义第一次没有得逞。一方面体现了在中国大地上,我们的国家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中国同胞和任何一家民族企业,并且绝不会让我们的同胞成为政治霸权的牺牲品;另一方面,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是具备一定的实力能够与美国叫板,谈条件的,充分体现中国实力和中国担当。而中国实力的底气必将依靠于国防和军队。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一方安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而《三湾改编》这部电影依托于真实历史,讲述了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引领军队南撤过程中,摸索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终确立党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紧密的扎牢了军人的思想基础和防线,为我国强大的军队力量奠基了夯实的基础。

重温三湾改编这一历史事件,带我们回到了那段峥嵘的历史岁月中,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三湾改编强调了军队纪律。是一次军队的整顿与改编,更是一次从根本上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建部队军事、政治、组织纪律,创立党内民主和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塑性改革。

在赢得村民的信任后,村民自发将家中适龄男青年送去革命,士兵们勇往直前、热血集结的画面,令人热血沸腾。青年毛泽东眼神坚毅,用坚定的声音向革命战士们宣告:我们要把支部建在连上,就是要把枪杆子紧紧握在我们共产党人自己的手里!要让工农革命军这面旗帜高高地飘扬!简短有力的话语瞬间点燃全场。以毛泽东为中心的革命先辈们以信仰之名凝铸军魂,只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奋斗,赤诚之心也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

军民关系融洽、军官地位平等。紧密契合了我党建军的价值内涵。电影中,在徒步南撤的长途跋涉、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手下营长在无人看管的村民地里挖来红薯给士兵们充饥时,毛泽东同志仍坚守纪律底线,训诫士兵的做法,并千叮万嘱一定要折价将钱银送予村民;

《三湾改编》这一历史史诗,让我深刻领悟到党的坚定信念、初心使命、优良作风,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军,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三湾改编》观后感(篇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值此重要的历史时刻,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三湾改编》,电影讲述了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三湾改编》以历史对接时代,精神薪火相传,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部生动鲜活的影视教材。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在牵动着我的内心,从卢总指挥一匹马一把刀深入敌营腹地最后壮烈牺牲,到用脚用血写下共产党万岁被大火吞没的革命志士,共产党人不畏生死、心怀家国、舍生取义的光辉形象牢牢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心底,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是催人奋进的精神丰碑和道德楷模,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纪念、学习、传承、弘扬。历史总是在拼搏奋斗中不断向前发展,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当时刻铭记历史,认清肩负的责任,不断培养自身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三湾改编》观后感(篇8)

看完红色电影《三湾改编》后,我对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党的重要举措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秋收起义失败后,面对敌强我弱、人员冗杂、人心不齐等现实困难,毛泽东同志作为前委书记,带着脚伤一路调查研究,为了保住革命武装力量不断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他坚持工农革命军是人民的军队,坚持官兵平等,将自己的马让给受伤的士兵,和士兵吃一样的伙食;坚持强调军队纪律,军队进驻村庄不许打扰群众,全部驻扎在外;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三湾村的老乡打出了水井,解决了喝水难题等等,用实际行动诠释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为深厚的为民情怀,更加激励我们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奋发前行。影片的最后,毛泽东同志在永新三湾村宣布了设党代表,增加基层军官和士兵为前委委员等五项整编措施,这些措施,开启了党对军队领导和民主政治建设之路,铸就了人民军队之魂,也成为我们党取得最终胜利的奠基石。

《三湾改编》观后感(篇9)

电影中无数官兵勇往直前、热血集结的画面,令人热血沸腾。青年毛泽东眼神坚毅,用铿锵的声音向革命战士们宣告:我们要把支部建在连上,就是要把枪杆子紧紧握在我们共产党人自己的手里!要让工农革命军这面旗帜高高地飘扬!简短有力的话语瞬间点燃全场。一同发布的定档海报中,红色的旗帜迎风飘扬,以毛泽东为中心的革命先辈们逐一呈现在眼前,他们以信仰之名凝铸军魂,只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奋斗,赤诚之心也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卢德铭总指挥的牺牲让我一度泪目,影片拍得太真实了,也深刻了解到我党建设军队的艰难曲折,感觉距离拉近了,体会到了信仰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使命,将红色精神永远流传下去。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强大。影片以历史对接时代,用新型散文式的表现方法,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通过象征意义的使用,使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高度结合,让真实的人物在历史中游走穿梭,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本生动鲜活的教材。

喜欢《壮族三月三观后感9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壮族三月三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