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 > 地图 > 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2024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
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相关栏目
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热门栏目
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推荐
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

(共 7734 篇)

  • 1、 读《日军成了杀人“勇士”》有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中,那时日军成员中有一个叫野田和一个叫向井的士兵进行一场杀人比赛,比一比谁能最先杀够100人。而在比赛中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杀够了100人,因此分不出胜负。就在这时,他们又重新开始了这次比赛,最后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

    听了故事后,老师给我们分析了日军的表现。日军的特征就是绝对服从、绝对自信,日军的心态是无视自己的性命,更无视别人的性命。

    通过日军惨忍的行为,我感觉那些被日军杀害的人非常无辜,同时也觉得我们国家当时非常弱小。为了让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应该更努力的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 2、 杀人蚁读后感
    杀人蚁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杀人蚁》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为,一位只是为了做实验的自然老师,让同学收集蚂蚁标本,然后因为两个蚂蚁交配后生出了不知道是什么的两只蚂蚁,课结束后,老师便把瓶子扔到草丛,可是谁会知道,这两只弱小的蚂蚁一夜之间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 其实,杀人蚁这种蚂蚁还是值得人们拥有的,因为杀人蚁往往不会对好人下手,因为杀人蚁只吃第二波长的人。(第二波长是由人们做了什么缺德的事情而使自己身体拥有这波长) 还有一位侦探因为这些离奇的杀人案件而愁眉苦脸。发现每一位死者都往往是一些大款,而他们身上都会有一根像尖刺一样的东西。(杀人蚁的毒刺,可以使人麻痹然后猝死)最后,侦探与国家着名侦探联手破了这个案子。 不仅有侦探侦破离奇事件,还有一个令人心酸的爱情故事,有两只杀人蚁,他们两个相遇便一见钟情。决心结婚生孩子。所以他们踏上了寻找第二波长的路程。开始时,他们“搭乘”出租车,但是那时候他们已经精疲力竭,无力在走下去。可是爱情的力量使他们两只蚂蚁坚持下去。原本出租车司机看到乘客留下的钱时,原想独吞,那时,两只蚂蚁不知高兴到什么程度。想立马杀了这个人。可是却万事不能如他们所愿,司机去追乘客了。第一波长又转到了第二波长。然后他们在一起,堵上了性命上了最后一辆出租车。(那时候雌蚂蚁已经晕过去了,雄蚂蚁背着她。而且最近的第二波长的人在澳大利亚,他们必须乘飞机去)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赌注,如果不能如愿到达机场。那么他们的生命将在这里断送,可是老天终于如他们所愿。出租车到达了机场。他们乘上飞机,躲在飞机的一个座位下。最后,他们杀死了一个人,吸食了那个人的血。生出自己的孩子。记得作者说过,最后他们两只蚂蚁生了几千个孩子。
  • 3、 杀人回忆影评

    杀人回忆影评(一)

    作为一部改编自真实案件影片,《杀人回忆》无疑要照顾到以下几个方面:对案件的忠实记录;对时代背景的还原;同时还要考虑到影片的娱乐效果。让影片尽快得到观众认同的最好的方式是采取类型片的叙事模式,这个在上个世纪20年代在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下形成的电影制作方式,充分掌握了观众的观影心理,将观众喜闻乐见的几种类型影片发扬光大,形成固定的模式,并以此为模板反复制作。《杀人回忆》无疑也采用了这种类型片策略。

    首先,这是一个关于连环杀手的故事。故事的一开始,宋康昊饰演的朴探员就奉命调查一起命案。被害者是名女子,衣服被脱光,双手被缚,尸体藏在阴沟里:凶手的犯罪手法无疑让人联想到欧美侦探片常见的变态杀人魔的形象。序幕之后,镜头转到了另一个案发现场,被害者跟前者出奇的相似,也是被同样的手法所杀。这两起案件很自然的让人想到凶手是同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凶手还在逍遥法外,这意味着还会有人被害,因此也就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悬念。

    在传统的侦探片中往往还会有一位神探,他往往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侦破案件时却能抓住任何蛛丝马迹,从而使案件峰回路转。金相庆饰演的苏探员担当了专业侦探的角色。他来自汉城,懂得“用脑子破案”,注重逻辑推理,对小镇的探员们严刑逼供的手段不以为然。他凭借敏锐的直觉和细致的观察,找到了第三具尸体,排除了对智障少年的嫌疑,观众把破案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

    除此之外,整个案件也处处透漏出好莱坞侦探片的神秘气质:被害者都是穿红衣服的独行女子;案件往往发生在雨夜;案件发生时,电台总是适时播出一首老歌……这些元素集中在一起,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开膛手杰克”、“白教堂血案”等着名的凶杀案。

    以上种种,使得《杀人回忆》具备了侦探片所有吸引人的元素,并且扫除了观众的理解障碍。然而,如果仅做到这一点,《杀人回忆》只能算作一部二流的悬疑侦探片,毕竟这个题材的经典影片数不胜数。我认为奉俊昊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运用类型片的框架,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人性的反思;在类型片的基础上,却处处反类型化;以商业片的包装,制作出了一份艺术精品。

    影片的开头采用了跟题材及其不搭配的暖色调。暖洋洋的阳光,丰收的麦田,嬉戏打闹的孩童,乡间小路上的拖拉机,让人感觉这不是侦探片而更像是一部爱情片。探员在调查案件时,竟然有个小孩蹲在尸体上方的石板上跟他调皮,死者的衣物被孩子们拿来玩耍打闹。跟传统侦探片想比,奉俊昊

  • 4、 向勇士致敬——观《勇士》后感
    蔡宇皓 想必大家都知道《七律长征》这首诗吧。近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与这首诗有关的电影《勇士》。《勇士》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展现了勇士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口的非凡经历,剧情感人至深。 影片讲了1935年,红军在长征路上奋勇杀敌的故事。当时红军被敌人包围了,只有拿下泸定桥才可能有希望继续与敌人对抗,因此红军嘴里总是喊着:“跑完二百四,拿下泸定桥!”红军们奇迹般地用一天一夜跑了二百四十里。跑二百四十里的途中,有敌军不断地骚扰、有许多战士被累死和被敌军打死的场景,但是红军还是在前进。红军到了泸定桥才发现,敌人为了阻止红军攻打泸定桥,竟然把桥上的木板拆掉了。但是他们想错了,红军战士除了带武器,每人还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中途有许多战士都掉落到江中,但是红军不屈不挠,仍迎着困难继续前进,最终夺取了泸定桥。 看了《勇士》这部电影,我想到了很多,红军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跑完了二百四十里,创造了奇迹;而我们有的同学在体育课上跑一会儿就喊“累死了,累死了”,而且还是气喘吁吁的。我们跟红军比差得远呢。现在我们有牛奶喝,有面包吃,有好床睡,有车接送。但我们还抱怨牛奶不够甜,面包不够好吃,床不够舒服,车不够快……跟红军战士相比,我们就是生活在天堂啊!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红军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电影的结尾出现了一条河,这是一条血河,是红军的鲜血染成的。清明节到了,我为各位“勇士”献上一束花,向各位“勇士”敬礼!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一定要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让祖国的未来更强大,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 5、 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

    【篇一:《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

    我很喜欢《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本书,读了这本书后我被艾斯本和爷爷之间深厚的感情所打动。

    书上说艾斯本很爱自己的爷爷,可是,爷爷去世了,他很伤心。由于爷爷忘记了一件事,他就变成了幽灵回来了,爷爷到底忘记了什么事呢?他们每天都苦苦思索着,爷爷想起了许多自己以前的事,小时候哥哥送给他一辆自行车,年轻时和奶奶的第一个亲吻,做父亲时的手足无措。可是,还没有想起爷爷忘记的那件事,最后,艾斯本也想起了许多往事,去玩过山车、看赛车、钓鱼、爷爷冲他大吼大叫、挠他痒痒、把糖藏起来。正当他们沉浸在愉快的回忆中,突然,爷爷不再笑了,他说我想到了,我忘记和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他们都哭了。最后他们郑重地做了告别,爷爷开心地走了。

    我觉得大家应该珍惜家人和朋友的每一份关爱。回忆大家在一起每一件欢乐的事,我和哥哥就是一对好兄弟,有一次,他买了两本漫画书,我还没开口向他借,他就主动给我看了,我还和他一起去看电影,一起逛商场,一起去骑车,可是,随着年龄地增长,我们的相聚就变少了。但是,我们一直都想念着对方。也可以说,任何东西都不能带走我们的美好记忆。

    读了整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大家应该记住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他们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幸福。《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

    【篇二: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

    我读了《爷爷变成了幽灵》一书,书中讲了艾斯本的爷爷因为心脏病发做去世了,可爷爷变成幽灵又回来了,因为爷爷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艾斯本和爷爷在爷爷住过的房子里转来转去,希望能想起爷爷忘记了什么。噢,爷爷终于想起来了,我忘记跟你说再见了,我们小艾斯本,再见,小艾斯本。说完,爷爷就走了花园,穿过马路,在黑暗中消失了。

    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爷爷和艾斯本一起回想过去的事情,他们一起去游乐场、看电影、堆沙堡、钓鱼爷爷和小艾斯本一起经历了很多美妙的事情,都留在了小艾斯本的心中。我也想到了我的爷爷,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从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和照片上知道爷爷是一个非常精神、风趣的老人,虽然我和爷爷住的时间不长,但爷爷很爱我,我也给爷爷带来了许多快乐,我也非常爱我的爷爷。

    【篇三: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作文】

    今天我读了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是丹麦人艾克松写的《爷爷变成了幽灵》。它听起来十分恐怖,其实一点也不让人惧怕,相反,它很感人!

    《爷爷变成了

  • 6、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_800字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800字

    花了五个多小时读完这本书,最喜欢读小说的感觉,希望一口气读完来了解后续情况的发展,读推理小说更是如此,希望早点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读的第二本东野圭吾的书,本书中的很多细节描写到位:

    “其实,我现在正在哥哥的房间里,我想整理一下他的东西。”她依然用令人难以听清的沙哑嗓音说道。

    微弱的话音加上两次沙哑的嗓音,体现了深刻的兄妹之情。

    他侧头思索了一下,用夹着香烟的右手的小拇指挠了挠眉毛上方。

    回答见没见过面这么简单的问题也需要思考吗?挠眉毛的的动作体现了紧张的心理。

    文中还有很多这些细节描写,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心理活动。

    本书个人主义色彩比较严重,“我”明明正在一步步接近真相,却没有告知警方,甚至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仍然选择自己调查,并且直接去找当事人并以质疑的口吻询问情况,甚至还冒着犯罪的危险(直接带走由美)去探寻真相。让读者怀疑主人公的智商。

    作者挖坑水平完美,设置一个个漏洞让书中的人物遭受嫌疑,而最后让读者失望,我在看的时候完全被作者带节奏。

    结局也是所有人想不到的,原以为冤死的却是猥琐之人,一波三折的情节出乎意料。

    有点搞不明白:最后“我”也没有报警,只是自己弄明白了真相,这和当时在无人岛上所有人隐藏真相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不去告发,山森会不会把“我”杀了呢?看完本书后这些想法一直盘旋脑海。

    所有事情的起因皆是由于人性的丑陋:大家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可以理解;但是有能力救人的人却提出猥琐的要求;失手杀人后为了隐藏自己在危险前的懦弱而选择串通所有人将之扔进海里,而且撒谎说已经死了,这是谋杀。

    人性中有无私伟大的一面,也有自私丑陋的一面,在不同的情况下肯定都能展现出来,请不要考验人性,那样就太不可爱了!

  • 7、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_1000字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1000字

    2017.09.01 九月的第一本书 「来自于无人岛的满满杀意」 九月的第一天,又空虚到看完了一本书。五百多页的书,看了一个半小时,前一小时内心满满全是吐槽,甚至有一种要打两星的冲动。好在结尾一章和译者的话让我稍微有了一些改观,最终确定了这个评分,也稍稍让我感觉我不是在虚度光阴。 本书于1987年问世,距离东野圭吾因«放学后»成功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而正式出道也仅仅过去了两年。这可以说是一本东野圭吾非常早期的作品,因此不足之处和闪光点一样非常明显。 剧情开始于一名男子的死亡,身为男子女友的女主人公在伤心之余决心追查。这可以说一个推理小说常规的套路,本来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地方。但是,东叔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把全部的推理过程都交给主角完成,彻底的弱化了警察的作用,给人留下了一种日本警察在面对案件时冷眼旁观,极度无能的感觉。如果是一般盗窃案件还可以理解,但毕竟是连续的三起杀人事件,这样的构思就不太符合常理了。 同时,由于所有的剧情都需要女主角去推动,就导致女主角很多时候的行为都显得很莽撞,放在恐怖片里就是最最作死的那种节奏。因此,个人感觉在人物塑造方面本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如果只看上面两个缺点,即使是面对偶像东野圭吾的作品,我也是一定会毫不留情的打出两星评分的。但是,杀人事件的真相以及人性的善恶交融这两点还是给了我很多触动。 什么是善良? 什么又是罪恶? 就像翻译所说的一样,见死不救的人好像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面对狂暴的大海能够奋身一跃、舍身救人的勇气的。 伸出援手固然善良,但是如果这双手之所以拉你一把是为了获取回报呢? 已经过了看动画片的年纪,我们再也无法轻而易举的分辨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因为,没有彻彻底底的好人也没有彻彻底底的坏人了。人人都是普通人,我们有良知,我们也有欲望,一点都不矛盾。 于我拙见,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如果帮了,那是值得称赞的行为。但是如果没有帮助,那也是一种选择。 没有人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质问他人,哪怕帮助的行为是善意的,但是若你因此开始质问他人,那就是一种恶意。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这本书里,我觉得没有什么人是值得同情或是需要批判的,大家不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作出选择罢了。 最后~ 个人感觉本书最后的译者手记真的写得很好,很多观点都一针见血。看完书后一定不要错过这一部分内容

  • 8、 我变成了荷花读后感

    我正读着《荷花》这篇课文,读着读着,被课文里的精彩语句所吸引,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阵微风吹来,我随风飘荡,翩翩起舞。

    这时,一只蝴蝶飞来落在我身上伸长了鼻子左闻闻,右听听,大声说:“好香啊!”我说:“你好漂亮啊!”蝴蝶说:“我原来看见的荷花都是粉红色的,你怎么是白色的呢?”我说:“我是荷花的一种,我最香,我的花蜜最甜。”它闻着闻着伸长了嘴吃了一口花蜜,情不自禁的跳起舞来。

    一只蜻蜓飞过来,说:“今天我吃了100只苍蝇!可是还有些苍蝇,但是我的肚子都要破裂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小鸟飞过来,说:“大森林里的动物可快乐了,他们正在玩儿捉迷藏,总是小猴子找人,小猴子蹦手蹦脚的,你说,它能找到人吗?”说完就飞走了。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明白过来,我正在读课文,并没有变成荷花。

  • 9、 《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一)

    读《爷爷变成了幽灵》,书中有一位小男孩叫艾斯本,他最中意爷爷了。可有一天,艾斯本没爷爷了,爷爷因心脏病凸显而死去了。晚上,妈妈告诉艾斯本,爷爷变成天使了。但是,那天晚上爷爷呈现了,他对艾斯本说“我忘了一件事”。于是,第1天、第2天、第3天……过去了,艾斯本晚上都和爷爷在一起,回忆了爷爷的一生,不了解忘记了什么事。终于,爷爷说,是忘记和艾斯本说再见了。说完爷爷消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死并不可怕,紧要的是珍存美好的情感记忆。我的太姥爷和太姥姥都已经93、95岁了,假如有一天他们道别了,我希望我奶奶能平静面对。

    《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二)

    很喜欢这本绘本。

    让我想起了6月12日,最爱的姥姥突然就那么消失了。

    那时候多希望自己是艾斯本,不清楚死亡的含义,不明白天堂的意思,可惜啊,那时已经19岁了,不能自欺欺人,也了解了何谓生离死别。尽管姥姥已卧床多年,父母说他们都早已有心理准备,可我却从未想过她就那样离开我,不和我说声再见。可又会想,倘若真和我说了,我能舍得放她走吗?我会想尽一切办法留下她,哪怕用我自己的寿命去换她多留一秒。

    即使时至今日,心里的那道伤口似乎也没法愈合,每每想到姥姥就觉的痛彻心扉,泪流满面。那天,无意中看到了这个绘本,才发现成长有时候也意味着受伤害啊,如果年少无知,如果不曾长大,就不会对情感有那么深的理解,自然也就不会那么难过了。真的不愿意有太多这样的记忆,可毕竟还是要面对,因为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

    家人朋友评价我时总会说我做事顾虑太多,太重情。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自从姥姥走后,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去经营各式各样的情感,我所做的只是维护好已有的,剩下的仅仅是随遇而安。我会好好对待身边的朋友、家人,但是不会再倾注太多的情感,这样最起码失去的时候也不会那么那么伤了。从重情到淡然也可以说是寡情,似乎有些物极必反,可却是对待自己的方式吧。还是那句话吧,没有期待何来的伤心失望呢?

  • 10、 我变成了荷花

    我正读着《荷花》这篇课文,读着读着,被课文里的精彩语句所吸引,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阵微风吹来,我随风飘荡,翩翩起舞。

    这时,一只蝴蝶飞来落在我身上伸长了鼻子左闻闻,右听听,大声说:好香啊!我说:你好漂亮啊!蝴蝶说:我原来看见的荷花都是粉红色的,你怎么是白色的呢?我说:我是荷花的一种,我最香,我的花蜜最甜。它闻着闻着伸长了嘴吃了一口花蜜,情不自禁的跳起舞来。

    一只蜻蜓飞过来,说:今天我吃了100只苍蝇!可是还有些苍蝇,但是我的肚子都要破裂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小鸟飞过来,说:大森林里的动物可快乐了,他们正在玩儿捉迷藏,总是小猴子找人,小猴子蹦手蹦脚的,你说,它能找到人吗?说完就飞走了。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明白过来,我正在读课文,并没有变成荷花。

  • 2019-10-19

  • 2021-08-07

  • 2023-02-14

  • 2023-04-17

  • 2023-04-03

  • 2023-02-09

  • 2019-10-1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6

  • 2023-02-1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23-04-15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3-03-12

  • 2019-11-03

  • 2023-06-05

  • 2019-11-06

  • 2019-11-04

  • 2023-04-13

  • 2022-12-07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10-24

  • 2019-09-19

  • 2023-01-22

  • 2023-02-02

  • 2019-11-11

  • 2019-09-20

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2024日军成了杀人“勇士”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