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杀人小说观后感 > 地图 > 杀人小说观后感,2024杀人小说观后感
杀人小说观后感相关栏目
杀人小说观后感热门栏目
杀人小说观后感推荐
杀人小说观后感

(共 2749 篇)

  • 1、 《凡人小事》(精选)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时每刻都有一些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当我读完这三篇文章时,我感觉事虽小,但给我的感触却很深。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送奶工王秀珍突然得知父亲因病去世,虽然很伤心,但她却手写了165份通知,并让自己17岁的孩子冒着寒冷的天气挨家挨户的通知。通过很小的事,却反映出了王秀珍诚实守信,她的高贵品质,也教育了自己的孩子。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公交司机谢二喜,在开车途中突发脑血栓。在昏迷前,他想到的是车上乘客的安危,在那一瞬间,谢师傅本能的选择了他人的生命。

    最后一个故事讲的是乡村教师李灵,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所有学生全部免费。7年来,她为建学校、为给学生搭建一个最简易的阅览室,已欠下8万元的债。为了实现自己和孩子们的梦想,她向爸爸要了200元,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开始收购教辅和儿童读物,她用辛勤的汗水,为学生们一本一本的收购图书。

    这三个故事,虽然简短,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阿姨的父亲突然去世,但亲情的力量阻挡不了王阿姨对订奶户的责任,突出了王阿姨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她教育了我,诚实是金,没有什么比守信更重要。司机谢二喜在危急关头,为了他人的生命,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乘客的安危负责。从乡村老师李灵的身上,我发现老师是用自己的心,去为同学们找书,她把自己的青春无私的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这些渴望读书的孩子们,她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从她们身上我读懂了大爱无疆;在他们身上,我知道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懂得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样的凡人小事,我们一定要学习,因为它对我们的将来会有许多的改变和帮助!

  • 2、 小妇人小说读后感

    小妇人小说读后感范文一

    《小妇人》是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的一部小说。被称为小说化的家庭日记和道德家世小说。小说着重描写了一个贫穷家庭的幸福生活。这个家庭有四个女儿,性格迥异,但勤劳善良而又聪明的母亲,言传身教地给女儿们作出了榜样,给他们贫穷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幸福,困境下的自强自立和自制,尤为动人。

    即使作者的写作目的只是希望多带来一些商业的成功,也无碍它深受读者的喜爱,无碍它影响着一代代的女性,真善即美,美即艺术!而在《小妇人》一书中,真善美和艺术的交融,不仅赏心悦目,而且动人心弦。那一副副家庭生活的温馨画面,那温暖动人的姐妹深情,那作为风华年代的女子内心的渴望与彷徨,那青春期特有的羞涩和勇敢,对未来的畅想,对人生的思索,对家庭的规划,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认识,无不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一一流淌。贤惠美丽的梅格,善良真诚而又随心所欲、特立独行的乔,优雅仁爱而又有那么点自私虚荣的艾美,安静单纯的像天使一样的贝思,四个马奇家的姑娘各有所能,而最大的魅力恐怕是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善良仁爱了。即使在爱情面前,也表现得那么隐忍和高尚。当读到劳里向乔表白的那一段时,真的出乎意料而又痛彻心扉,泪流满面而又爱不释手,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默读。

    《小妇人》小说读后感范文二

    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让我认识了一个家庭中的四位坚强的女孩:梅格、乔、贝思、艾米。梅格窈窕贤淑;乔泼辣直爽,贝恩温柔文静,艾米漂这活泼。

    她们性格不同,各有追求。追求高贵但会照顾人的大姐梅格,充满躁动却关心家人的二姐乔梦想成为作家,优雅自私却颇得人爱的艾米喜欢绘,以及忘我无私却需要家里人的贝思爱好弹钢琴。

    她们都对美好生活充满渴望。她们从天真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忍,从急切走向耐心,从自我走向他人,每一个人,都是坚强的。

    《小妇人》这本书充满了人性美,是每个人心灵至深处的东西。

    看着书中人的成长,我们也可以试着正确地处理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感受一下同龄人的喜怒哀乐,感受一下人性美,书中的事也都发生在我们周围。关于爱,其实很复杂,有朋友之爱,亲人之爱,长幼之敬爱。

    这本书将告诉我们如何怀着一颗收获的心体会,感受并对待它们,并且试着像马奇一家一样,为了这些爱,变得更坚强独立。家庭生活可能很枯燥,但谁能发现它温馨的底蕴,谁就具备了慧眼。

    家是人性最美的一面体现的场所,那里是无私的爱的所在。每个人的

  • 3、 《杀人回忆》观后感700字

    《杀人回忆》观后感打,打死那个杀人犯 叛卡门 观影过程十分痛苦,数次因为线索断掉或出现新的受害者而惊起一身鸡皮疙瘩。既成悬案,更令心痛。宋康昊最后死死的凝视里,夹杂着对放弃追捕的悔恨,以及对犯人狂妄行为的愤怒。韩国20年诉讼期的设定简直令人抓狂,这个时间点不正是为完美犯罪打下基础么。影片前半段呈现出一种插诨打科式的漫不经心,而后半段随着越多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其中,气氛也愈见压抑。火车山洞后的爆发迎来夕阳下的错过,命运不是在和人开玩笑,命运就是个玩笑。 影片发生在1986年,韩国民主化的前夕,全民还笼罩在全斗焕的统治下。片中有个细节:一个雨夜,检察官打电话试图调动两个排的军人来保护小镇,却被告知军队都派去镇压游行了。可想而知,在上层政客的眼中,恶贯满盈的连环杀手,远远不及示威游行来的可怕。前者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后者不过是女人弱者的克星。 整部影片的重点除了破案,更多的也在关注当时韩国社会以及警方的种种怪状:在警届,审讯室屈打成招皆是寻常、鉴证科效率低下且技术落后、警力严重紧缺且公信力、震慑力不足(广播站十分不配合工作);在社会,护士要做卖淫的工作才能养活自己、父亲怨恨病儿而让其丢入火堆、学生因为演习的频繁而编造恐怖的谣言、大学生无所事事只能喝酒闹事......疯了的不仅仅是一个连环杀人犯,更是整个社会环境。 负责此案的三名警官,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警察的代表和命运:苏警官,来自汉城,自诩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犯罪知识培训,虽然比起小镇警官,他的冷静和专业令人眼前一亮,然而他的骄傲与自负也在这种对比之下立现。在他最开始和两名小镇警官打交道的时候,他所面对的,不单单是两个本地警官,更是脱离了正规体制下混乱不堪的、打着正义名义的黑社会。他要求在角落的办公桌而不是晒得到太阳的办公桌,正是因为他试图以拯救者的姿态、融入其中后再改变一切。他是理想化的警察,所以遭遇最沉重的打击后会立刻失控。他常常把档案不会骗人挂在嘴上,却是美国来的鉴定文件彻底打了他的脸。 宋康昊饰演的朴警官,审讯犯人的手段居然是第六感和求神问鬼,在现在看来啼笑皆非的东西,而看着那个时代的两名警察严肃正经的半夜去跪天地求画像时,反而笑不出来,而是令人毛骨悚然。警察昏庸至此,普通百姓的生活不知是何等水深火热。尽管多年来习惯了唱红脸诱导审讯人招供的方式,在面对苏警官的专业和敬业后也极大的改变了生活
  • 4、 《杀人拼图》观后感800字

    前天在看lippmann的《public opinion》,由michael curtis作序的那版。前言中,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简直就喊出了我曾经遭到他人批判的执念-how can you know what is good or bad in something when you have no experience of it?而此句,也更鼓励着我写这样一篇杂乱无章而又主观的影评。大概因为身处异乡,和自己的一些经历,就在看到bob不断被同胞质疑的时候,被人质问着,你在为别的团体服务,而不是为自己服务,简直深深击中了我。 gramsci的《prison notes》里提到每一个阶层(stratum)都是由一定的共识/常识(common sense)来维系的。正如片子里的犹太人,一次次地质疑bob,你到底是不是犹太人?你怎么连犹太语都不会讲?你如果还是犹太人的话,就做个犹太人该做的事! 其实,gramsci的这点可以延伸到任何一个组织,群体,甚至国家。人们讨论自由,向往自由,但是我深信着卢梭说的,自由是遵循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规则。自由这个字眼,从来都是相对的。苏格兰可以闹分裂,正如别的一些地方,以自由、民主的口号,去实现一些群体的意志。正如过去英国侵略埃及那样,那些人中不乏坚信自己是给野蛮的人民带去文明(参考saeed的《orientalism》为西方殖民主义铺垫的著作。),而非考虑种族和国家的界限,难免让我这个心思狭隘的人质疑西方有实现自己统治的版图和霸权扩张的嫌疑,此举也非文明。西方可以中国阴谋论,中国可以西方阴谋论,媒体可以报道外来移民者的劣行以此捍卫本国人民的利益(斯洛文尼亚2000年的几个月媒体报道使用模糊字眼,错把合法移民的暂时居住丑化为非法移民,最后使全国通过了阻止移民潮的法律。)弗洛伊德说过,每个人都渴望被连接(请谅解生硬的翻译)。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体生而就属于个体不能抉择的群体,国家,民族,语言,这些东西滋长进每个人的经历和身体里,说不清楚是被迫还是自愿。个体可以为了自由意志而反抗,但最后,却不得不看清这种无法抉择的连接。也就是,以前经常和朋友说到的,你可以自己骂自己的学校,但听不得别人骂自己的学校。 对于国家的概念,一直到出国才有了点认识。我听着周围的留学生朋友们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即使操着同样的母语,还是有矛盾和分歧。尤其对于一些来自
  • 5、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3篇

    读后感大全内容专辑推荐:“摆渡人小说读后感”,敬请浏览。

    书籍是我们提升自我素养的一种方式,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我有了知识和感悟的双重收获。读后感应该含着深刻的感情。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整理的摆渡人小说读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 篇1

    由书本延伸,我觉得我们医务工作者就是这么一群默默无闻的摆渡者,我们尽自己所能,倾毕生所学将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但是医学发展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医生们有很多无奈,对于疾病来说,只有一部分能够完全治愈;很多情况下只能使病情有所缓解。作为一名医生,尽管我们没有能力使患者痊愈,甚至连使病情缓解也不一定做的到,但是我们总是能够去帮助和安慰病人,尽可能的使患者从身体上、从心理上舒适一些。这样不仅体现了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医生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高尚情操。

    在产科工作一年余,我的激情很快被快节奏而重复的工作、频繁而辛苦的夜班打碎了,尤其是当我挺着六个月的大肚子从晚上5点一直忙到早上8点交接班的时候,我对产科的厌烦到达了极点,我身心俱疲,我不明白自己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我感觉我的事业已经碰到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开始慢慢的画地为牢,我开始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转移到工作当中。

    或许我是幸运的,当我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我恰巧读到了《摆渡人》这本书。15岁的女孩迪伦在知道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后,不但没有颓废和消沉,而是淡定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她在崔斯坦的带领下,与如影随形的恶魔们展开了勇敢而激烈的抗争。当迪伦跨越摆渡的终点边界线时,却没有看到答应与她一起离开的崔斯坦,伤心欲绝的迪伦最终决定冒险尝试任何灵魂都没有做过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摆渡人,自己的爱人。又是一条充满未知和艰险的路,为了爱,迪伦选择了一场可能让自己的灵魂灰飞烟灭的豪赌,尽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坚定。15岁迪伦的改变震撼了我,我觉得自己所谓的痛苦跟死亡比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生命如此美好,我有什么资格浪费呢?生命以痛吻我,我定要报之以歌。当你心态变了,貌似周围的一切也都变了,工作还是一样的重复琐碎,但是你的每一个病人都是不一样的,你的辛苦付出病人会感受到,你的认真负责病人会感谢你。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摆渡人,我们有权摆渡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摆渡人小说读后感 篇2
  • 6、 追风筝的人小说读书心5篇

    读书心得就是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下面是关于追风筝的人小说读书心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追风筝的人小说读书心得(1)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合上书本,我耳畔还清晰回响着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背后隐藏的爱恨纠葛,心灵羁绊,一丝一缕又细细密密地缠上心头。回想整个故事,并没有让我时时刻刻心潮澎湃,却在我心灵的深处激起阵阵涟漪。这人性的丑与美在我体内引起深深的共鸣。

    有时我甚至会想如果我是阿米尔,我会怎么做呢?在那一条阴暗的胡同里,看见那堆碎砖块上面哈桑的棕黄色灯芯绒裤;看见哈桑那任人宰割的眼神。我真的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为哈桑挺身而出,而被阿塞弗折磨、伤害与嘲弄,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后果吗?可是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那个时代有一道横在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鸿沟:哈桑一个哈扎拉人。所以我理解阿米尔,理解是这个时代逼他作出的决择。也正因为这个导火索,故事情节发展,让阿米尔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作为读者我不想去责怪阿米尔,可也不想去赞美哈桑。哈桑固然忠诚、固然善良,他的行为固然让人感动,可是他骨子里那种根深蒂固的奴性却无法改变。当哈桑被阿米尔欺骗,他同时忍了;当哈桑被阿米尔凌辱,他也忍了;当哈桑被阿米尔愿望,他更忍了,甚至还承认了。

    这一幕幕让人心痛的场景接二连三的上演,让哈桑作出这一切的是他与阿米尔的浓浓友情,更是他奴性的不二证明。为何他不反击?为何他不解释?是因为他早已打心底认定他是一个哈杂拉人,只是一个再卑微不过的仆人而已。追其根本,罪魁祸首还是那个时代。而阿米尔和哈桑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罢了。

    这个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就像是佛教的轮回。曾经是哈桑为了阿米尔千千万万遍,如今阿米尔为了索拉博哈桑的儿子千千万万遍。他会为索拉博追逐天上的风筝,由一个放风筝的人变成了一个追风筝的人。至此文章题目的含义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风筝即是人性的光辉。阿米尔完成了轮回也完成了自我救赎。不然他会背负着自责的苦难,随着时光的流逝日渐沉重,直至他生命的终结。

    是爱与自责让阿米尔人性的光辉觉醒,让《追风筝的人》有了一个圆满的大结局。但我心中却升起一丝淡淡的惆怅:因为哈桑死了,看不到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那么阿米尔的救赎是不是太晚了

  • 7、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观后感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观后感

    作为金基德狂热粉丝的张哲秀的长篇处女作,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可谓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片中充满了对金基德的致敬意味,却又有着自己区别于金基德电影的独特魅力。

    本片沿用了金基德成名作漂流欲室里面涉及到的元素,女人,岛屿,情欲,以及鲜血。但是导演却又讲了一个不那么金基德的故事。设想一下如果金基德指导这部电影,其中必然会有相当大的区别。首先,福南必然会是沉默寡言,而不是本片中一样侃侃而谈,其次,福南的杀人手段会更加丰富多样,而不是一把镰刀一把大锤这么简单粗暴,而也正是如此,这部片子比起金基德的电影多了一份真实与可观赏性,而其精神内核并没有改变。

    福南和海媛的友谊颇有点少年鲁迅和闰土的味道。一个城里小孩在农村暂住,另一个人是地道的农村小孩,他们的生命有过交集,却注定天壤之别。海媛成了首尔金融界的白领,纵然生活中有些许不如意,但是比起被压迫侮辱的福南不知要好多少倍。而命运的残酷对于福南来说还并不仅仅如此。福南开朗善良,把海媛当成了最好的挚友,愿意为她付出一切,而海媛始终以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过活,福南对于她来说,不过是打发寂寞的工具而已,可以说,海媛是现实中很多人的代表,现实世故,而福南则是理想情感的代表,她善良亲切,真挚无私,而正是这种不对等的友谊,让福南心灰意冷,最终走向了杀戮的不归路。

    正如古时折柳送故人一样,朋友之间总会有一样信物作为怀念的寄托。而片中断裂的竖笛则是海媛和福南友谊的见证。准确的说这只是福南一厢情愿罢了,海媛并没有把这段友情看的多重,反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是回避。而正是这个断裂的竖琴成了最终让福南致命的武器,导演在这里的处理颇具意味,一方面,福南将这个海媛遗弃的竖琴视为珍宝,它是那段在福南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象征,而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了海媛刺向福南喉管的致命武器,虽然海媛的行为是为了自卫,但却让人有种心酸之感,福南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挚爱的朋友手里,当她让海媛吹起曾经熟悉的小调的时候,凄凉悲伤的氛围马上弥漫开来,深入内心。这一段的处理很有特点,但却会让人产生牵强之感。福南完全是打不死的小强,被警官连开数枪后还能挥起大锤朝着重伤的警官砸去,并且在被海媛刺穿喉管后还能爬到海媛身边让她吹竖笛,典型的情节妥协于主题,为了能达到首尾呼应突出主题的效果,这样的情节难免会让人诟病,不过瑕不掩瑜,这一段的确够震撼人心。

    对于福南,海媛是

  • 8、 《我是杀人犯》观后感800字

    有幸在选修课上看到了这部不错的片子,故事巧妙,导演拍得好,演员演得好,比较喜欢。 故事大概情节如下: 17年前,社会上发生了一件影响极其恶劣的女子连环凶杀案,狡猾的凶手巧妙的躲过了正义的天罗地网,当15年诉讼有效期到来的那一天,当凶手彻底的逃脱了法律制裁的那一天,受害者的家属因为无能的警察以及残暴的凶手而倍感绝望。正当大家以为惨剧带来的阴影即将消散之时,一本名为《我是杀人犯》的书的出版让所有的人都极为震惊,而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凶杀案的始作俑者李斗石。李斗石凭借这一本书一炮而红,大发横财。可是,作为当年追捕凶手的警探,崔向久并不相信李斗石就是当年的罪犯,一场激烈的猫鼠之争在两人之间展开。随着故事发展矛盾愈发激烈,受害者的家属联合起来绑走了李斗石,但警探崔向久却深入虎穴将其救出。这时一名神秘人出现,他称他才是当年的那个凶手,于是三人在电视台展开对话。最后真相大白,神秘人确实是凶手,李斗石是当年某一受害者的家属,因为整了容而没有被人认出,而《我是杀人犯》这本书真正的作者确实当年追凶的警探崔向久。崔久向和李斗石一起演了一出戏给真正的凶手,就是要让凶手现身。 首先,我觉得这个片子的创意很好,比较新颖,以前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故事情节。如今的电影互相抄袭借鉴的太多,很多电影看着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得老师有一次放《危情十日》,看了不到20分钟就感觉到很熟悉,而这部片子比较老我又没有看过,我估计看过了某部片子借鉴了这一部。这种借鉴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所以《我是杀人犯》在这一点上编剧还是下了功夫(也有可能借鉴了某部我没看过的电影)。 其次我想说说这部片子的两个细节处理。通观全片,警探崔久向和李斗石是很好的关系,彼此非常熟悉,而且《我是杀人犯》这本书是崔久向写的,所以两人对整个案件的过程和他们策划的这场陷阱都是心中有数的。 第一个细节在影片开头15分钟左右,单独和母亲坐在电视机前的崔久向,面对李斗石在新书发布会现场的表现,漏出的是诧异和惊悚的表情,这不应该是一个策划此次事件的人该有的表情,他内心的感情应该是胸有成竹,一步一步都在按计划进行的自信。我感觉这里没有表现到位。 第二个细节在影片的18分钟,在影片前面,崔久向警探对李斗石的感情都是愤怒为主,而在警察局里的崔久向面对上司的刁难却表现出了无可奈何的样子。但在李斗石来到警察局,崔久向在人群面前表现才表现出应有的愤怒。我感觉这里
  • 9、 我朋友是杀人狂观后感影评

    《我朋友是杀人狂》是一部由罗斯林奇和文森特卡塞瑟等主演的同性犯罪的电影,影片首播于去年的翠贝卡电影节,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的原名是my friend dahmer,直译应该是我的朋友达默,但是我在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却被译成我朋友是杀人狂,本着对悬疑恐怖片的热爱点开了,结果发现是个标题欺诈。

    剧情按照真实事件改编,特意去查询了故事背景,达默确实是个杀人狂,作为铜质他只杀害男性,在杀人以后还会奸尸,并且肢解尸体再吃掉,被警察抓捕后死在监狱其他囚犯手下。

    但是电影几乎没有描述他杀人的过程,或者他被捕以后的经历,而是把所有的笔墨都放在达默的童年学校生活,可能是根据他同学的回忆录,也可能是导演故意另辟蹊径,描述是什么让一个人逐渐走向自我毁灭。

    如果这是一个电视连续剧,一直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杀人犯的描写,我觉得这可能会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但是只讲到他高中毕业就戛然而止,那()实在太吊人胃口了,加上标题欺诈,只能给三星了。

    首先,电影结构上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看片时,我不知道丹默的故事,看到中途,感觉还没有杀人,此时的主人公,还只是一个怪咖而已,导演到底要说啥,还是一头雾水。带着疑问,我暂停电影,开始搜索丹默,才知道了这位闻名世界的同性变态连环杀手。

    十多年间,丹默杀死17名男性,奸尸、剔骨、冻肉、用酸溶尸、收藏颅骨、炖食人肉,罪行残忍离奇变态,审判时异常平静,最后,监狱犯人知道后都无法忍受,将其打死在监狱。这样一个罪犯的内心世界探究,的确是个精彩的话题。

    导演可能以为多数观众都知道这个罪犯的故事,可惜,我确实不知道,我甚至知道伦敦的开膛手杰克,也许是涉及同性和罪行过于残忍变态,国内介绍确实很少。

    个人觉得如果开场花几分钟闪回一下案件经过,用当时影像资料最好,然后再切回七十年代的丹默高中时代,绝对能让更多观众跟着导演镜头走。

    在故事讲述上,感觉解构杀人狂的成长历程略显肤浅了。

    首先,这个故事是以丹默高中同学的视角展示,自然,相对片面,即使有各种古怪,也肯定看不出来同学是杀人狂,故事单薄了一点。

    其次,既然是想深入探究,可以以同学回忆录为主线,将其整个青少年成长过程都插入进来,事后的多方调查、专家研究、父母访谈、同学回忆等,一定有大量素材可用,综合起来,一个变态连环杀手的青少年成长历程就能立体完整的展现出来了。

    这种故事其实很容易引起观众注意和思考,有

  • 10、 水晶的跳动杀人分析班观后感影评

    《水晶的跳动杀人分析班》是一部由木村文乃、青木崇高和渡边一计等主演的悬疑电视剧,该剧首播于2016年,剧情纷繁复杂,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因为第一季的事件,如月显然有了爆炸后遗症(听到比较大的声响或是处于爆炸现场就会呼吸加快,干呕想吐),凶手的阴影也萦绕在其心中挥之不去。我们独立坚强的如月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想要见凶手雅人一面,并通过拯救雅人来拯救自己。在后遗症发作时,如月通过听父亲的手表声来寻求安全感,这是一种心理暗示,暗示自己有父亲的陪伴和支持,暗示自己能做到像父亲那么优秀。迫切地想要抹擦性别差异证明自己能够独当一面的如月,不断地逼自己再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想自己把所有责任都背负起来。但是她忘了,刑警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合作的团体,她还有一群一直支持她的同伴们,与她一起并肩作战,互相分担责任与风险。如月真的是很努力很独立很坚强的女生,常常让我觉得很心疼她。就算一次也好,也很希望她能够对着搭档诉苦。然而并没有,就算是流泪也是一个人。其实就算是女刑警又怎么了?诉苦又怎么了?有何不可呢?女刑警也有女刑警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诉苦也是同伴间加深羁绊和信任的体现呀,所以如月也应该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偶尔和搭档诉苦也不会有人觉得你是在撒娇。鹰野正是想要让如月明白这一点,才会让她退居幕后冷静下来思考清楚,不要努力过度什么都自己背,而是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当地努力,相信这样后遗症也必然迎刃而解。真是好搭档啊!默默信任支持如月的鹰野主任帅哭!!相信越过这一关的如月一定能成长为更优秀的刑警!!

    最后托勒密一边教如月拆炸弹,一边和她闲聊,是因为想要缓解如月的紧张吧tat当看到托勒密说:好久没有这样的时间了呢!这一句真的让我的心狠狠地为托勒密难过了一把tat相信这短暂的时光和最后如月对托勒密的信任一定能稍稍拯救托勒密吧tat

    远程拆弹这一段戏,称得上我所看过的剧集里尤为深刻的桥段之一。

    拉家常的台词看似不合时宜,了解个中之意的观者却看得()潸然泪下。雅人情绪的细微变化,塔子态度的翻然转折,足以让人反复咀嚼几个来回。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着绝对的黑暗。它在你看不见的角落肆虐猖狂,撕烂一个人对世界最后一点求助的希望。托勒密这个名字,本就是这个世界积恶成疾催生的毒果,是得不到妥善处理的伤口腐坏后对机体的反噬。

    至今回想起石之茧,脑海里都是雅人跪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3-04-26

  • 2022-10-15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2-09-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3

  • 2023-04-26

  • 2023-05-1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2-12-18

  • 2023-01-28

  • 2023-05-3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3-06-07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4

  • 2023-05-15

  • 2019-11-03

  • 2023-02-03

  • 2023-06-0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5-0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26

  • 2019-10-11

  • 2023-04-21

杀人小说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杀人小说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杀人小说观后感、2024杀人小说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