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国家视角读后感 > 地图 > 国家视角读后感,2024国家视角读后感
国家视角读后感相关栏目
国家视角读后感热门栏目
国家视角读后感推荐
国家视角读后感

(共 2476 篇)

  • 1、 国家视角读后感4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国家视角读后感”推荐内容。

    国家视角读后感 篇1

    《国家的视角》一书很难读,在书中詹姆斯?斯科特分析了极端现代主义的独裁主义国家规划中的各种失败,书中介绍了巴西利亚建设的失败,美好初衷为表征的运动何以使城市愈发混乱和背离了和谐的发展轨道?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它的根源。他认为,如果要想取得成功,中央管理的社会规划必须要了解地方习惯和实践知识。

    一、追求宏观目标也要考虑微观现实。比如书中介绍管理者为了对某种美学形式的追求(比如宏大的气势、对称的格局、表面上看严整规则的秩序),致使他们未考虑到社会微观层面上的合理结构。比如巴西的首府巴西利亚建造,从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的角度看,新建的巴西利亚符合清晰整洁、简单有序的几何美学标准和公平合理、严谨科学的政治理念。然而巴西利亚的规划者尽管考虑到城市宏观水平上的和谐与健康,却忽略了微观秩序上的复杂性。如果强行从地理上将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机构隔离开来,城市微观的社会秩序就被人为地破坏了,人们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都将受到诸多限制。

    二、城市具有多样性并不断变化。现代城市设计的最大问题是把一个静止的格局置于丰富的未知可能性上。国家管理者为了控制的方便,往往采取清晰简单、一刀切的运作方式,忽略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复杂的细节。规划者试图将动态发展中的城市束缚在静态的格局之中,然而城市的复杂结构之演变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假设一个勤勉的规划者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他的信息也无法满足所有个体不同的需求,更何况并非所有的规划者都有这样的耐心去收集信息。

    三、在考虑规划问题时需留有余地。詹姆斯斯科特希望人们不要忘记理性和科学的局限之处,注重实践的知识和本土知识,给不可预期的事物留一点余地,给未来的发展留一点弹性空间。勒库布西耶的规划者关注的是整体城市景观形式和将人从一点转移到另外一点的效率,而雅各布的规划者则自觉地给非预期的、小的、非正式的,甚至没有产出的人类活动留出空间,这些活动构成了有生命城市活力的关键。所以说尽管城市规划者试图设计和固定化城市,但是城市往往逃脱他们的掌控,总是被居民再构建和塑造。城市建设须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和多样性,这使它们可以满足为数众多的不同目标,包括许多尚未形成的目标。

    国家视角读后感 篇2

    本书的作者詹姆斯。c.斯科特是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家,他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极端现代主义和独裁主义国家是如何在

  • 2、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篇一: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国家的视角》一书很难读,在书中詹姆斯斯科特分析了极端现代主义的独裁主义国家规划中的各种失败,书中介绍了巴西利亚建设的失败,美好初衷为表征的运动何以使城市愈发混乱和背离了和谐的发展轨道?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它的根源。他认为,如果要想取得成功,中央管理的社会规划必须要了解地方习惯和实践知识。

    一、追求宏观目标也要考虑微观现实。比如书中介绍管理者为了对某种美学形式的追求(比如宏大的气势、对称的格局、表面上看严整规则的秩序),致使他们未考虑到社会微观层面上的合理结构。比如巴西的首府巴西利亚建造,从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的角度看,新建的巴西利亚符合清晰整洁、简单有序的几何美学标准和公平合理、严谨科学的政治理念。然而巴西利亚的规划者尽管考虑到城市宏观水平上的和谐与健康,却忽略了微观秩序上的复杂性。如果强行从地理上将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机构隔离开来,城市微观的社会秩序就被人为地破坏了,人们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都将受到诸多限制。

    二、城市具有多样性并不断变化。现代城市设计的最大问题是把一个静止的格局置于丰富的未知可能性上。国家管理者为了控制的方便,往往采取清晰简单、一刀切的运作方式,忽略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复杂的细节。规划者试图将动态发展中的城市束缚在静态的格局之中,然而城市的复杂结构之演变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假设一个勤勉的规划者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他的信息也无法满足所有个体不同的需求,更何况并非所有的规划者都有这样的耐心去收集信息。

    三、在考虑规划问题时需留有余地。詹姆斯斯科特希望人们不要忘记理性和科学的局限之处,注重实践的知识和本土知识,给不可预期的事物留一点余地,给未来的发展留一点弹性空间。勒库布西耶的规划者关注的是整体城市景观形式和将人从一点转移到另外一点的效率,而雅各布的规划者则自觉地给非预期的、小的、非正式的,甚至没有产出的人类活动留出空间,这些活动构成了有生命城市活力的关键。所以说尽管城市规划者试图设计和固定化城市,但是城市往往逃脱他们的掌控,总是被居民再构建和塑造。城市建设须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和多样性,这使它们可以满足为数众多的不同目标,包括许多尚未形成的目标。

    【篇二:国强民富在何种视角下崛起】

    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在其名著《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一书中,通过对不同领

  • 3、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范文

    读这本书的过程,思维是凌乱的,作者的只言片语抑或闪烁着的思维火花不时使我的思绪绵延开去,触及*背后的逻辑,以及一些令人震惊的角落。

    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在其名著《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一书中,通过对不同领域事务的实证分析,作者发现:软弱的公民社会、自上而下的国家视角以及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是导致这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斯科特教授指出参与者视角下的规划和互动会真正导向社会工程的成功和意义实现,从而揭示国强民富之路。

    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作者纵横捭阖,从森林木业的现代化谈起,到现代城市规划,再到革命政党执政,最后到村庄的集体化和强制村庄化等。其涉及的范围跨度大,分析的事情也林林总总,但是主要分析点都会落到自上而下的视角、盲目自信的社会工程实施者以及永远处于“被规划”状态的社会工程客体。通过对社会工程过程详尽和深刻的分析,作者令人信服论证了正是这种视角指导下的实践导致了社会工程的失败。并且,作者睿智地洞察到,在正式宣布的规章、运行过程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运行的机制和“地下经济”。而且,也恰恰是这些非正式运行机制,推动了正式规章和机制的生命力延续。最终,作者得出结论: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任何社会工程都具有有限理性,如果不保证工程客体的参与和推动的话,那么这些工程往往会走向失败,与最初实施该工程的想法是背道而驰。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国家能力的建设问题。作者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分析国家能力的强弱具体体现在对统治范围内税收收取的精确与否。在结合事例的分析基础上,作者深刻指出,靠从国家视角指导下的自上而下的国家能力建设往往效果甚微,甚至有可能背道而驰。而且,这种视角根本就没有考虑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利益保障。其实,两者有着重要的辩证关系:提升国家能力不等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富裕、幸福的民众组成的国家,其能力一定不会差,并且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

    书中所分析的事例,无论是苏维埃的农庄集体化,还是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乃至貌似科学规划的现代林业,看了之后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事例就发生在笔者生活的昨天和今天。因此,其主题,对当下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下面,从正反两方面,谈谈笔者看了此书后对当下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先谈正的一面。看了该书

  • 4、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1500字

    我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人,也希望很多事情能够一劳永逸。一直以来,对于管理,我总有一种观点,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或者机构,就可以解答任何的问题。当然,这种设计是基于所谓的复杂的和精确的研究得出。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是一种极端的现代主义的观点。而这种想法付诸于实践时,通常是失败的。

    虽说人是理性的,可以对外界是事物施加控制,但是,这种控制是基于人类本身的思维,而人类的思维是局限的,无法预料到这个世上或者遥远未来的一切事物。这世上和未来有无穷的不确定性,而人类却往往为了追求一种稳定感和安全感,甚至是为了满足自身所谓的、无知的控制欲,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所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对此,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曾经很悲观,我对我的人生很悲观,因为人生充满着无穷的不确定性;同时我对这个世界很悲观,因为不知道下一刻不出现什么事情。所幸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人类的一切发展都是在追求着一种稳定性和确定性,所以人类尝试寻找其中的所谓的规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类很大程度地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可能有些人有重大发现,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却在毫无成就中默默地淹没在历史,没有留下一点的痕迹。无论是何种情况,追求着这种稳定性和确定性,让人类不会走向自我灭亡和自我堕落,这当中不乏乐观主义者,使得这个世界充满着快乐的欢笑。既然是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向乐观主义者学习呢?一辈子在郁郁不安地度过,还是在真正的欢声笑语中度过?百年后,我们总会失去在这人间的一切。

    回到这个读后感的话题,人类是可爱的,无论是从国家的视角还是从地方草根的视角,他们渴望幸福。所以,为了更方便地管理地区,以免他们危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很多例子表明一些国家在特定的时候实行了清晰化和简单化的项目。其中包括了关于科学林业的项目,对测量工具、土地制度、城市的规划、姓氏的创造、交通的集权和语言统一。这让我想起了我们遥远的古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的一系列的关于货币、语言、文字、镇区的划分的规定和政策。清晰有助于管理,而复杂有助于自治。但是,这种清晰化和简单化的项目,是基于设计者们对科学的盲目依赖和信心,同时又不对地方知识、实践和生态进行有效的研究和考察之后,这种项目很有可能是极端的现代主义。这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独裁主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至于如何去管理国家和设计政策呢?我表示很无知,所以也认为书中后面提到的四种有建设性的观点有点靠谱,在我寻找到其他合适

  • 5、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800字

    《国家的视角》一书很难读,在书中詹姆斯?斯科特分析了极端现代主义的独裁主义国家规划中的各种失败,书中介绍了巴西利亚建设的失败,美好初衷为表征的运动何以使城市愈发混乱和背离了和谐的发展轨道?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它的根源。他认为,如果要想取得成功,中央管理的社会规划必须要了解地方习惯和实践知识。

    一、追求宏观目标也要考虑微观现实。比如书中介绍管理者为了对某种美学形式的追求(比如宏大的气势、对称的格局、表面上看严整规则的秩序),致使他们未考虑到社会微观层面上的合理结构。比如巴西的首府巴西利亚建造,从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的角度看,新建的巴西利亚符合清晰整洁、简单有序的几何美学标准和公平合理、严谨科学的政治理念。然而巴西利亚的规划者尽管考虑到城市宏观水平上的和谐与健康,却忽略了微观秩序上的复杂性。如果强行从地理上将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机构隔离开来,城市微观的社会秩序就被人为地破坏了,人们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都将受到诸多限制。

    二、城市具有多样性并不断变化。现代城市设计的最大问题是把一个静止的格局置于丰富的未知可能性上。国家管理者为了控制的方便,往往采取清晰简单、一刀切的运作方式,忽略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复杂的细节。规划者试图将动态发展中的城市束缚在静态的格局之中,然而城市的复杂结构之演变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假设一个勤勉的规划者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他的信息也无法满足所有个体不同的需求,更何况并非所有的规划者都有这样的耐心去收集信息。

    三、在考虑规划问题时需留有余地。詹姆斯斯科特希望人们不要忘记理性和科学的局限之处,注重实践的知识和本土知识,给不可预期的事物留一点余地,给未来的发展留一点弹性空间。勒库布西耶的规划者关注的是整体城市景观形式和将人从一点转移到另外一点的效率,而雅各布的规划者则自觉地给非预期的、小的、非正式的,甚至没有产出的人类活动留出空间,这些活动构成了有生命城市活力的关键。所以说尽管城市规划者试图设计和固定化城市,但是城市往往逃脱他们的掌控,总是被居民再构建和塑造。城市建设须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和多样性,这使它们可以满足为数众多的不同目标,包括许多尚未形成的目标。

  • 6、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2000字

    最近,我拜读了斯科特的鸿篇巨著《国家的视角》,去探寻为什么那些运用国家的庞大力量,为了改善人类生活而推行的各种项目,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我们又应该如何尽力避免其失败呢?

    为什么那些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都失败了?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如德国的林业科学化运动、前苏联的集体农庄、坦桑尼亚的贾乌玛运动和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等等,不仅没有为人类带来幸福而是导致大规模的灾难。也许从国家的视角这些项目都是成功的,但从人民的角度来看,这些大型工程造成的灾难有的至今还在威胁人类的生活,在《国家的视角》一书中,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詹姆 斯c斯科特用人类学方法对20世纪一些宏大社会工程的最终失败的命运进行了解答。

    斯科特认为大型社会工程的产生有四个条件:国家的简单化和清晰化、极端现代主义、独裁主义国家和软弱的公民社会。国家简单化产生的社会的清晰性提供了大规模开展社会工程的可行性,极端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愿望,独裁的国家提供了实现愿望的工具,软弱的公民社会则提供了等级社会作为实现的基础。

    通过对科学林业、度量制度的统一、土地清册等事例,斯科特向我们介绍了简单化与清晰化,即通过去掉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更突出、更易被度量、更易被操控进而重塑事实的一种方式。而通过简单化与清晰化手段所描绘出的概括性的、标准化的图景与真实的图景相距甚远。在斯科特眼中,国家了解和控制社会的过程就是简单化和清晰化的过程。为了使社会更为清晰,国家对社会采取了简单化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是国家最容易掌握的。社会也不再是自然形成的产物,而是国家作用的结果,与真实的社会有了较大的偏差。

    在斯科特看来,极端现代主义是一种极端的自信,相信人类可以任意创造出一个世界。但是在极端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具有这种能力的人绝不是所有人,而只是那些掌握了科学知识的专家和官员,他们不仅主张人为自然立法,而且主张通过行动来对自然界或整个社会秩序进行彻底和理性的改造;而在这种雄心背后的,则是对持续的线性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生产的扩大、社会秩序的理性设计以及对自然甚至人类本性的控制能力的超强自信,尽管表面上这些人是相信科学,但实际上他们与科学相去甚远,他们将科学变成美学、变成宗教。所谓美学,是因为他们所推崇的仅仅是流线型的、巨大的、对称的、功能分割的,而与此相反的东西都被他们认为是没有效率、落后和应该摈弃的。过国家自上而下地重新设计,

  • 7、 读国家的视角有感1500字

    农民考虑的远比我们细化很多,他们也是在算计如何节约生活成本,而且还能维持甚至提升目前的生活水平。他们担心的不只是收成的好坏,还有种植的某些植物部分是否可以给猪吃,而减少买饲料的钱。在采访中有位农民就是这么考虑的。植物不仅仅是谷粒,只要任何一个地方有利用的价值,不种它的损失就不能计算成单一谷粒的价值。

    除了收获的问题,耕种者还会考虑其他特征:质地,味道,可储藏性,美感,颜色等,他们并没有在一个物种选择一种作物,而是选择了许多不同的种类。而最大的选择压力还是来自于耕作者最主要的担忧:他们不想挨饿。提高作物的单一性是为了市场利益的最大化和商业竞争。失去部分土地的农民只有极少部分选择了养殖副业的方式,更多的是眼看利益损失而无所作为。

    每一个村庄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生态、耕作方式、亲属联盟以及经济活动。村庄有其自己的习惯,不可能有法律来反映复杂的财产关系和土地制度。习惯最好作为活生生的、协商的实践组成部分来理解。他们不断适应新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和权力关系,他稍微的调整会带来实践的改变。地方的土地制度对于每天居住在这里的人是非常熟悉的,可能不太满意,可能颇有微词,当地居民为自己的目的可利用其有弹性的他条款。

    每个家庭都在主要的生长季节对一些农田有收益权。收益权在土地转让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权益,是在获得固定补偿外的一种不固定数额的补偿,也就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一种分红。

    在这本书中还获得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比如芝加哥的街道和巴黎的改造等。每一个名字和这个名字的背景都传达了重要的社会知识。建立固定的,继承父姓的取名方式运动是国家努力为其财政制度建立更强大和有利基础的背景下发生的。建立固定的姓氏是官方的清晰化项目。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收税、选举权、兵役制的自由犹太人解放,是由于姓氏采用。这种种国家治理的方式,包括统一的度量衡,土地制度等,都在秦始皇的大帝国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国家简单化可以被认为进行中的清晰化项目的一部分,这一简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数据不准确,缺失和各种各样的错误、伪造、疏忽、有意的歪曲。简单化是意在操纵社会国家机器的内在需求,但是国家机器内在的纠纷、技术障碍、更重要的是国民反抗都在削弱中。

    国家简单化有五个特征,国家简单化只观察社会生活中官员感兴趣的部分(实用主义的内容);他们都是成文的(文字或数据);他们都是静态事实;被格式化的国家事实都是集合信息;官员将国民分成

  • 8、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学员:张海华 至今,我还记得世博口号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即“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意思很浅显,但蕴味十足,深得民心,为此叫绝。然而,我们看到当下声势浩大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高,越来越鲜亮,但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异常醒目,不容回避,。例如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等,充斥着城市的每一根神经,切实做好城市的建设、规划和管理,也就成为了这个时代非解不可的命题,也就说,我们的城市在何种视角下真正地能崛起,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我觉得在理论层面那就离不开一本能给我们解答和启示的书了——《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 这本书是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教授詹姆斯的名作,从清晰化和简单化的国家项目,转变中的视野,农村定居和生产中的社会工程及失去的环节等四部份共十个章节组成,体量庞大,涉及颇广,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本书从国家的视角层面,罗列了很多十九世纪后期的例子,表明一些国家在特定的时候实行了清晰化和简单化的项目,其中包括了关于科学林业的项目,对测量工具、土地制度、城市的规划、姓氏的创造、交通的集权和语言统一,作者又对此进行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自上而下的国家视角以及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是导致这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同时,也非常典型和具有说服力地指出了参与者视角下的规划和互动会真正指导和实现人类社会的成功,从而揭示国家究竟需要如何管理、管理城市,如何让地方稳健发展、让人民生活美好起来的原理。对此,我非常赞同。 书中所分析的事例,无论是苏维埃的农庄集体化,还是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看了之后都给我留下了一些回味和反思,因为这些事例或多或少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生活在我们的昨天和今天。因此,其主题,对当下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当下,可以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和推进,给予地方政府改革的权限逐渐延伸到行政体制、教育体制、医疗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领域,可以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的崛起之路。 但是,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它还是个地理空间、物质空间和社会心理空间的概念。城市依然
  • 9、 《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视角》读后感700字

    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大而广的范畴,涵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想全面系统的掌握社会发展理论的相关内容是极为复杂和困难的。本书作者从社会发展理论的分支点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研究社会发展理论,做到全面细致的分析,对读者有着极大的帮助。 本书在第二章中,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入手,介绍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形态与结构,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与动力,发展中国家的变迁与进步三个方面的内容。相比其他,这三个内容是广泛而抽象的,但是,这样系统的介绍却使读者能够较全面的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本质问题。社会的发展自然是少不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本书第三章,作者从社会发展的主要层面谈论关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这样的讲述有其有点,但是却也存在一丝不足,即讲述的因素不够全面,难道影响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因素就只此三个?这也是书本在讲述发展中国家突出问题时的一个毛病。 发展中国家同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多其他问题存在。譬如人口问题,城市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生态问题等。通过对书籍第四章的了解,我们看到当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陈述,引申出发展中国的发展战略,治理模式以及公共政策。然而,对策和方法虽然有,但是不得不承认存在的问题更多。 社会这个大家庭是复杂的,社会的整体质量会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但是反之,我们的一个小行为也会对她造成影响。透过书籍本身,增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的忧患意识。我们成长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压力大,城市问题突出,面临着教育困境与生态威胁的社会,更是要发愤图强,力求为社会改变与社会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努力。

  • 10、 《音乐教学新视角》读后感

    《音乐教学新视角》读后感

    《音乐教学新视角》这本书是特级教师吴文漪撰写,由教育部示范教育司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吴老1946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94年被评为特级教师。着作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思维。情感音乐教学》、《文化与音乐教学》等。

    本书从音乐思维、情感与文化的角度对音乐教学进行了新的阐释,运用形象思维的理论,在研究音乐特性的基础上对音乐思维、音乐情感、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文化中的音乐教学”的观点,主张在文化的大背景中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发展音乐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本书不仅有理论上的阐述,还有实践层面的探索,行文流畅,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可读性较强,对中小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中一篇文章中提到得以情感体验为中心的音乐教学,让我感触很深。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的根本就是要通过多种方法创造这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所获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怎样才能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带着这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呢?文章中举了详细的课例。如:设计出多种趣味导入,有故事导入、表演导入、疑问导入等。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如教唱歌曲《火车开了》,可以把教室创造成一个火车站,学生的座位就是一列客车,教师是列车员,全体学生是乘客。把要学习的知识点设计成车票,回答对了才能检票上车。在教师和学生一起开火车的活动中,学会了歌曲,并表演“火车开了”的游戏。这种音乐情境既创设了火车的情境,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

    文中他还重点阐述了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决定因素。比如说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尊重学生。教师的权威不是靠所谓的威严树立的,而是靠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的。那么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怎样以教师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首先要对音乐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常常会在其他教育文摘中看到这句话:“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激情感染、激励和鼓舞学生,这样才能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11-03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3-04-13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16

  • 2021-08-16

  • 2019-09-20

  • 2023-02-18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0-29

  • 2022-03-1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21-06-11

  • 2023-02-06

  • 2019-11-02

国家视角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国家视角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国家视角读后感、2024国家视角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