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木笛读后感 > 地图 > 木笛读后感,2024木笛读后感
木笛读后感相关栏目
木笛读后感热门栏目
木笛读后感推荐
木笛读后感

(共 4801 篇)

  • 1、 最新木笛读后感

    笔者为大家准备了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题目为“木笛读后感”。读书可以弥补我们现代人精神上的欠缺,当我们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内心总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感悟。写读后感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文章的内容,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木笛读后感 篇1

    读了《木笛》这篇文章,我被朱丹那伟大的民族气节感动了。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乐器演奏员,其中有一名叫朱丹的木笛选手,主考这官叫演奏一首欢乐的曲子,却被朱丹婉言谢绝,因为今天是南方大屠杀纪念日,他不能演奏欢乐的曲子。大师果断而又婉惜地让朱丹离开了赛场。朱丹走后,并没有离开石头城,而是去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小心地取出木笛,深情地演奏起来。演奏完毕,发现大师站在他身后,告诉朱丹,你被录取了。

    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朱丹宁可放弃自己的音乐前途,也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在南方大屠杀的纪念日里演奏一首欢快的曲子。虽然他没有被正式录取,但他的爱国精神把大师感动了,破格录取了他,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得顶天立地,不能低头折节。

    狼牙山五壮士的爱国情意像朱丹一样感动了我。1941年秋,七连和群众要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个战士。五壮士一边向顶峰爬去,一边痛击敌人。最后,子弹都用光了,班长马宝玉也负伤了,他们见群众和主力部队走远了,便纵身跳崖壮烈牺牲。五壮士的爱国精神不是和朱丹一样吗?他们为了掩护部分群众,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是怎样的`民族精神啊!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主人,承担着壮大祖国的使命,我们要在这时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顶天立地,不能低头折节。让我牢记历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长大以后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木笛读后感 篇2

    读了《木笛》这篇课文,我的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绪,有悲凉,也有感动。

    文中主要写了朱丹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木笛演奏员。当一次重要的考试要求吹奏欢快的乐曲时,他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毅然拒绝演奏,默默地来到了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碑前。在一群手捧红烛静立雪地的孩子面前吹奏起了悲凉的木笛曲。主考官也为之感动,最终录取了朱丹。

    主人公朱丹是一个爱国的人。当我读到他在雪夜中吹奏起凄切的木笛曲时,我的心震撼了!那悠悠的笛声,如泣如诉,泣是为南京大屠杀的同胞感到惋惜与难过,诉的是朱丹浓浓的爱国情!一曲木

  • 2、 木笛读后感9篇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木笛读后感9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木笛读后感(篇1)

    读《木笛》有感

    读完《木笛》这篇课文后,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招聘演员的考试中,考官要求一位叫朱丹的应聘者有木笛吹一首欢快的乐曲,朱丹不愿意,因为朱丹知道当天是南京大屠杀同胞的纪念日,所以朱丹失去了一次工作的机会。入夜,朱丹怀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在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碑前吹起了悲凉、凄切的乐曲,他那种爱国之情深深的打动了考官,考官决定录用他……

    12月13日是1937年中国首都被日寇攻陷的日子,日寇从此开始令人发指的屠城,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样虐杀。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国殇之日,在这样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演奏欢快的木笛曲,有骨气、有志气的青年又怎能强装欢颜演奏欢乐的木笛乐曲呢?!

    朱丹虽然是一个平凡人,但存着不平凡的爱国之情。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宁愿失去那宝贵的工作。这个世界上有哪些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啊?很少,很少。这更说明了爱国者,好报之多,害国者,坏报不尽。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爱护自己的国家,默默地为祖国做出贡献,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华富强。

    木笛读后感(篇2)

    狂天,我读了文章《木笛》。文中木笛手朱丹,为了尊重南京大***的遇难同胞,而不惜放弃自己艺术前途的精神,使我颇受感动。

    当我读到朱丹拒绝吹奏欢乐的乐声的片段时,我被他的爱国情打动了。南京大***,是所有中国人的耻辱!朱丹的艺术前途本来一片光明。而他,却为了维护遇难同胞乃至中国人的尊严,放弃了考试。这是多么浓厚的爱国情啊!从他眼里那苦涩的泪水,我看出了他作出这个决定是多么的艰难!可尽管这样,他依然放弃考试。因为他骨子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他明白这一天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他宁愿放弃工作,也不愿丢掉中国人的尊严!

    读这篇文章时,我曾看过许多资料。1937年12月13日,日军开始了长达六星期的南京大***。在这个悲壮的日子里,怎能演奏欢乐的乐曲?多年前,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让人怎能不悲痛?正是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才使朱丹放弃考试,来到纪念碑前。他凄美的乐

  • 3、 木笛读后感精选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木笛读后感精选,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木笛读后感(篇1)

    读《木笛》有感

    鲁教版每册的语文教材后面会有八篇阅读文章,一般都是跟每单元的主题相对应的。《木笛》所对应的是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主题——勿忘国耻。虽然教了许多年的语文,但我却不曾真正关注过这篇文章。

    《木笛》讲述的是朱丹去应聘木笛演奏员的故事。经过重重测试,他和另外一名演奏员走到了最后,两个人只能留下一个。朱丹抽到的测试题是: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但是朱丹经过片刻的沉默后,请求改换曲目,不想演奏欢乐的`曲目。原因是考试的那天——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主考的音乐大师惋惜地拒绝了他。当朱丹在雪夜的南京城,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起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的曲子时,那位主考的音乐大师也来到了现场。最终,大师选择了让朱丹做乐团的木笛演奏员。文章是有艺术加工的成分的,过程令人感动,结局令人欣慰。

    当木笛演奏员可能是朱丹一声的梦想,也应该是朱丹赖以谋生的一份职业。可是当他经过重重选拔,站在最后的考场上,他的婉拒,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气节。

    当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是选择用自己高超的演奏技巧,完成考官的题目呢?还是像朱丹一样断然拒绝呢?我想,选择前者的人,终究只能当一个木笛演奏师吧,而选择后者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木笛演奏家。

    当老师也是一样,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考场,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考题。当面对各种压力与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冲突的时,我们有勇气选择站在学生一边吗?

    木笛读后感(篇2)

    读了《木笛》这篇文章后,我感到无比的感动。一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其中有一位纤弱、修长的木笛表演者叫朱丹。当评审们让朱丹用木笛表演一首欢快的曲子时,他拒绝了评委的要求,因为他知道,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们的纪念日。

    朱丹因此没有被乐团录取,一人独自来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们的纪念碑旁,用木笛吹奏起了优美动听的乐曲。那位当任评审的音乐大师就站在朱丹身后,被那动听、感人的乐曲、情景感动了,立即录取了朱丹。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

  • 4、 读读《木笛》有感

    我读了《木笛》一文,深受感动,尤其是孩子们与朱丹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那动人的一刻:

    12月13日,是中国人最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个日子,让中国人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又是这个日子,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一片萤莹光亮,那是一个个孩子们组成的方阵,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这红宝石般的泪,孩子倾听这朱丹吹奏的木笛声,那木笛声如此凄凉,却又那么温暖

    这个感人的情景,听着木笛声徘徊在你耳边,你是否和我一样,想起了那段痛苦的日子了呢?

    1938年12月13日,日军大量涌进南京,进行屠杀,无论孩子还是老人、年轻人,日军都不放过,逃跑的人都被日军从后背被射死!12月的最后十天,日本人的摩托车开始在南京巡逻,他们把守在各大街小巷,只要一有人出现就会被子弹射穿胸膛在一日军的日记里记录着更令人愤怒的事件:日军压来六个人,有五个男人,一个女人,日军原本要放了这女人。而这个女人紧紧抱着一个男人,日军决定把女人硬拉走,可还是行不通,这个女人怎么也不放开这个男人,日军就一枪结果了那女人的性命,连这些日军感叹道,为了男人而不怕死,这是爱的力量,这是中国人的象征,是日本人做不到的!

    日本人狼心狗肺,就连金陵大学历史教授迈纳瑟尔贝茨都感叹: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估计了,我真不知从何说起这场灾难涉及的区域是如此之广,以致没人能完全描述出来。

    看,日本人是多么险恶,12月13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国争光!

  • 5、 散文《木笛》读后感范文

    导语:古往今来很多作家都是圣人:他们的作品被刻在寺庙墙壁上,句句都是至理名言,唤醒一个个民族走向新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散文《木笛》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木笛读后感范文【1】

    有一个人叫朱丹,他去参加一个音乐类的比赛,当时大师给他抽中的是一首欢快的曲子,但是朱丹怎么也不吹欢快的曲子,放弃了比赛: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他走到纪念碑前,吹响那悲伤而凄凉的曲子,最后大师走过来紧握他的手,告诉他他被录取了,当时他又高兴又悲伤。

    读完这篇文章我热泪盈眶,我觉得:朱丹非常爱国,因为当天是国家悲哀的一天,他就算放弃自己的利益放弃比赛的名次,也绝不吹欢快的曲子。他这是为国家着想,虽然他吹不吹曲子表面都和国家没有什么关系,就算他吹欢快的曲子,别人也管不着。但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悲痛,所以他的态度是那么坚定、坚决。

    我当时马上联想到一件事这次的汶川大地震!我听说有一个乞丐老爷爷,他走到捐钱箱前,拿了一张一元钱的,放了进去。没过多久,他又过来了,这次却拿了一张一百块钱的,放了进去。当时人们都感到很奇怪,他是个乞丐,每天都在要饭,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呢?结果老爷爷告诉他们说他一开始都是1分,2分,5分,1角的零钱,他怕这样零的钱不方便,所以就去银行把那些钱换成了一张整的一百元钱,投进了捐款箱。

    他尽了自己的所能,为国家付出,你知道吗?这一百块钱对他来说有多少?但他却为国家着想,哪怕自己没有任何东西了,也要尽自己的所能,让受灾的人们好过些,他觉得这样很幸福,他的这份心意让我们没齿难忘!

    无论是朱丹还是乞丐老爷爷,都放弃了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向国家献出了自己的所能,所以我也要向朱丹和老爷爷学习,学习他们为国家付出的精神。我们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捐献,去付出

    木笛读后感范文【2】

    今天,我读了《木笛》一文,被朱丹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考试要求苛刻,竞争激烈,朱丹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闯入了终试。可是,因为考试那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拒绝吹奏欢乐的曲目,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事后,朱丹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曲子。大师被他的爱国之心感动了,录取了她。

    朱丹浓浓的爱国情意真让人佩服!他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为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居然放弃了一次宝贵的就业机会!

    爱国的朱丹让我联想到了闻名世界的京

  • 6、 《木笛》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读了《木笛》一文,被朱丹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考试要求苛刻,竞争激烈,朱丹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闯入了终试。可是,因为考试那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拒绝吹奏欢乐的曲目,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事后,朱丹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曲子。大师被他的爱国之心感动了,录取了她。

    朱丹浓浓的爱国情意真让人佩服!他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为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居然放弃了一次宝贵的就业机会!

    爱国的朱丹让我联想到了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可是,在他的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你们可知道,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这8年是何等的痛苦啊!更糟糕的是,在这8年的时间里,梅兰芳没有演戏,就没有了收入,他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卖掉了房子。戏园老板给了梅兰芳丰厚的待遇,可他还是没有为之动摇,毅然拒绝了。当抗战胜利后,他当天就刮了胡须,登台演出。每一个人都为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叫好!

    正是这一位位爱国志士,才能让那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如今,我们的祖国已日益强大,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更要做一个像朱丹、梅兰芳那样爱国的人。人类最高尚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爱国心吧!

  • 7、 《木笛》读后感3篇

    木笛,是一种能发出悠扬声音的乐器,在很多大师手上都有过使用的经历。以下是《木笛》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

    《木笛》读后感(一)

    读完《木笛》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这篇课文主要讲在招聘演员的考试中,考官要求一位叫朱丹的应聘者用木笛吹一首欢乐的乐曲,朱丹不肯,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失去了一次工作的机会。入夜,朱丹怀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起了悲凉凄切的乐曲,他那种爱国情意感动了考官,考官决定录取他。

    朱丹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爱国情意。他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宁愿失去宝贵的工作。这世上有哪些人能做到这一点呀?很少很少。也许有些人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有损别人的利益,有损国家的利益,这些都不是一个常人的所作所为。一个常人应该做的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为国家作出奉献的行为。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中国有些贪生怕死的人,由于不想被日本人杀死,就成为日本人的手下。最后,他们还是被日本人杀了。这更加说明了爱国家,才有好处,不爱国家,是没有好下场的。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默默地为祖国作出贡献,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木笛》读后感(二)

    细读了《木笛》这篇文章,总觉得文章里的主角——朱丹真是好样的。

    在一年冬天,朱丹在面试木笛,主考官要求他演奏一首欢快的乐曲,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知道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主考官挥挥手,朱丹鞠了个躬,便回去了,来到遇难同胞纪念碑旁,他看见,有很多孩子,拿着红烛,在朱丹的演奏下,孩子们深深默哀。

    朱丹情愿放弃自身的美好前程,也不忘记旧中国所受的屈辱。这一切,都被一位外国音乐大师看见了,他被感动了,而朱丹被录取了。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事例: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位消防员在倒塌的房屋里,救出了一个人,那个人出来后对消防员说屋子里还有几个人,消防员听后,转身又跑了进去救人,这个时候,余震不断,房屋随时可能再倒塌。另一位消防员走过来把他拖住:“你不要再挖掘了,这房子随时可能发生坍塌,快走吧!”而那位消防员却跪在地上说:“求求你,让我多救几个人吧!”说完,他抓紧时间赶快挖呀,挖呀……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

    像朱丹、消防员这样的事迹,都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其实,爱国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记住你是中国人!

    《木笛》读后感(三)

    读了《木笛》这篇课文,我的心中涌

  • 8、 读《木笛》有感 (400字)

    《木笛》这篇文章是我在语文书上课后的选读课文中发现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青年他为了爱国而不惜放弃前途的事:这位青年名叫朱丹,非常喜爱音乐,但是,他考试那天,刚好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他考试的第一项考题,就是用木笛演奏欢快的乐曲,可他坚决不演奏欢快的乐曲。结果,被主考官取消考试。

    之后,他失落地走出学院,披着雪花,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演奏了一首悲凉凄切的乐曲,好多个孩子不约而同地组成一个大方阵,每个孩子手里都擎着一支红烛,向他走来,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读到这里,我心里犹如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冰凉凉的,这位青年只是爱国,为了爱国,他放弃了自己的艺术前途!

    我认为,我们当代青少年都应当向朱丹学习,学习他为爱国不惜放弃自己艺术前途的精神,我真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那我们往下看!

    最后,文章上说,朱丹虽然没有参加考试,但是他已经被乐团录取了!

    我明白了,爱国的精神,我们要学习!还有,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就会成功!

    五年级:施丽婷

  • 9、 《木笛》读后感500字参考

    今天,我读了《木笛》一文,被朱丹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感动了,《木笛》读后感500字。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考试要求苛刻,竞争激烈,朱丹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闯入了终试。可是,因为考试那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拒绝吹奏欢乐的曲目,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事后,朱丹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曲子。大师被他的爱国之心感动了,录取了她。

    朱丹浓浓的爱国情意真让人佩服!他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为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居然放弃了一次宝贵的就业机会!

    爱国的朱丹让我联想到了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可是,在他的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读后感《《木笛》读后感500字》。你们可知道,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这8年是何等的痛苦啊!更糟糕的是,在这8年的时间里,梅兰芳没有演戏,就没有了收入,他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卖掉了房子。戏园老板给了梅兰芳丰厚的待遇,可他还是没有为之动摇,毅然拒绝了。当抗战胜利后,他当天就刮了胡须,登台演出。每一个人都为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叫好!

    正是这一位位爱国志士,才能让那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如今,我们的祖国已日益强大,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更要做一个像朱丹、梅兰芳那样爱国的人。“人类最高尚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爱国心吧!

  • 10、 读《木笛》有感500字

    读了《木笛》这篇文章,我被朱丹那伟大的民族气节感动了。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乐器演奏员,其中有一名叫朱丹的木笛选手,主考这官叫演奏一首欢乐的曲子,却被朱丹婉言谢绝,因为今天是南方大屠杀纪念日,他不能演奏欢乐的曲子。大师果断而又婉惜地让朱丹离开了赛场。朱丹走后,并没有离开石头城,而是去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小心地取出木笛,深情地演奏起来。演奏完毕,发现大师站在他身后,告诉朱丹,你被录取了。

    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朱丹宁可放弃自己的音乐前途,也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在南方大屠杀的纪念日里演奏一首欢快的曲子。虽然他没有被正式录取,但他的爱国精神把大师感动了,破格录取了他,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得顶天立地,不能低头折节。

    狼牙山五壮士的爱国情意像朱丹一样感动了我。1941年秋,七连和群众要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个战士。五壮士一边向顶峰爬去,一边痛击敌人。最后,子弹都用光了,班长马宝玉也负伤了,他们见群众和主力部队走远了,便纵身跳崖壮烈牺牲。五壮士的爱国精神不是和朱丹一样吗?他们为了掩护部分群众,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是怎样的民族精神啊!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主人,承担着壮大祖国的使命,我们要在这时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顶天立地,不能低头折节。让我牢记历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长大以后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3-01-26

  • 2019-09-19

  • 2023-02-11

  • 2019-10-28

  • 2019-10-11

  • 2019-10-20

  • 2021-04-19

  • 2019-11-08

  • 2019-10-28

  • 2021-04-18

  • 2019-09-23

  • 2019-11-04

  • 2019-10-01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1-04-19

  • 2019-09-23

  • 2021-04-01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09-19

  • 2019-09-19

木笛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木笛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木笛读后感、2024木笛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