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朝闻道读后感 > 地图 > 朝闻道读后感,2024朝闻道读后感
朝闻道读后感相关栏目
朝闻道读后感热门栏目
朝闻道读后感推荐
朝闻道读后感

(共 1094 篇)

  • 1、 朝闻道读后感800字(3)篇
    朝闻道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本书讲述是科学家为了追求宇宙大统一的知识不惜以生命来换取他们孜孜追求的知识。但在我看来刘慈欣更想揭露的一个事实是人性都是自私的。

       书中刘慈欣借美国总统说了这么一段话,“好了,不要对牛弹琴了!您还看不出来这是怎样一群毫无责任心的人?还看不出这是怎样一群骗子?他们声称为全人类的利益而研究,其实只是拿社会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欲望,满足他们对那种玄虚的宇宙和谐美的变态欲望,这和拿公款嫖娼有什么区别?”也借科学家展现出了普通人的自私,普通人只是想让一个追求科学之美的科学家来配合自己过她们喜欢的世俗生活。情侣期望伴侣能爱自己一生,妻子期望丈夫能回到家庭,那些总统则期望科学家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书中的每个人都是期望别人配合自己的演出,但又有哪个人不想做自己的主角呢?这也许才是刘慈欣真正想告诉我们的吧!

          刘慈欣想告诉我们再崇高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已,但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来就有高低之分,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但是正因为追求本生的高低才会让我们觉得有的人是有责任心的,有的人是自私的,但是真的所有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吗?我看也不是

    朝闻道读后感800字 第(2)篇

    (一群物理学家为了得到宇宙大统一模型而要做一场实验,可实验还没做时,就发现用来做实验的粒子对撞轨道竟然不见了,而且轨道周围还蔓延了一种不可能长在沙漠中的小草,此时,出现了一位外来人,自称是宇宙“排险者”,物理学家怀着对追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展开一场与“排险者”的对话与“交易”。)n一开始是被大刘的脑洞所震撼,让我对宇宙的大与运行奥秘充满了好奇n接下来是心灵的震撼:n第一次,当物理学家得知可能无法得到宇宙大统一模型时说“在一个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脏懒得跳动了”,那一刻,被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欲望所震撼。突然在想,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欲望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意义,那么我们人生的意义与追求又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吃得好睡的好玩的好吗?人终归需要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n第二次,当科学家们奋不顾身迫不及待用生命去交换真理时,其实从他们作为物理学家来说我能够理解,作为丈夫孩子的爸爸作为一个普通人有些不可理解与残忍但是正如书中所说“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我们没必要互相理解”n第三次,当物理学家问排险者“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物理力学家的女儿问妈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 2、 《朝闻道》读后感800字-真理,生命

    仿佛已驾驶时光穿越机置身于未来,面对着那条从未想象过的爱因斯坦这赤道,望着一个个用生命去换来真理的科学家们,不禁感慨万分。引领我来到这个奇妙之地的正是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写的著名科幻小说《朝闻道》。

    当我读了前言,我并不能想象那些科学家是如何用生命换来真理的,更不能相信他们竟然敢用这么宝贵、唯一的生命去换一个久久未探索出的真理。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毅的探索真理呢?带着千万分的感慨及问号开启穿越之旅。

    在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即将启动探寻宇宙大一统模型的时刻,宇宙的排险者出现了,并把爱因斯坦赤道蒸发了!排险者是来自宇宙中的一种高能生物,生命长达几亿,并且知道发生在各个星球中的所有至今地球人仍为探究出的秘密。排险者在告诉科学家们大一统模型的证明会带来宇宙的毁灭后,却没说出大一统模型的真相,于是科学家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排险者告诉他们追求真理的奥秘,再消灭他们,排险者答应了。书中文文的爸爸亦是如此,为科学的真理换走生命。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非常可疑而又神奇的画面。排行者对于那些普通的科学家来说是无所不知的,但是当霍金博士站在真理云坛时,提问: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排险者却突然失色,回答不出。在书中最后一章里,文文问妈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妈妈竟也回答不出。两个问题是多么相近,却又多么神秘,且没人答得出来,从中蕴藏着什么奥秘呢?

    首先我要敬佩那些勇于用生命去换真理的科学家们。生命二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具有顽强,熊熊燃烧的烈火,及一种非常强烈的旺盛力。可对那些为真理追到风的科学家们来说,哪怕是自己爱人,自己宝贵的、鲜红的生命,他们都不会在意,因为此时此刻,真理比生命更重要!这就是伟大的献身精神!

    其实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无时不刻隐藏着生命的意义。像刚刚提到的排险者者与文文的母亲,他们都答不出宇宙或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因为他们及其他每一个人,每一种生物,作为孤独而弱小的生命,都要在宇宙这个宏大世界里做出这种抉择,从另一个角度给人震撼。文文的母亲是地球中的一个生命,排险者也是宇宙中的一个生命。

    科学家们对科学真理的坚持追求及伟大的献身精神令人震撼,排险者及所有人的存在都能让我感到生命的神圣与伟大。

    真理,生命。

  • 3、 朝读经典读后感450字

    读了《朝读经典》中王阳明的《学先立志》后,我深受启发。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亦。”这是王阳明说的话,意思是: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不树立志向,就好比种庄稼时不先植根,而只顾着给它培土、灌溉。这样,尽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最终却一无所获。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学习之前,要先定好目标,然后按着目标学习,否则,就算你再刻苦读书,也会是有始无终,事倍功半。

    王阳明的这番话让我受益匪浅。我在快乐的暑假里准备读《男孩故事》,于是定了一个目标:在这个暑假读完这本书,并能给别人讲一些书中精彩的小片段或故事。

    暑假的每一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直接伸手拿过《男孩故事》,不读四页不做其他事。书中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暑假结束了,我也读完了这本《男孩故事》。

    开学了,班上举行读书会,一个个故事从我口中娓娓道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也对我点头称赞,我高兴得就像是脚底踩了一朵幸福的云。

    还有一次是在英语课上,我暗暗定下目标:在这节课里一定要攻下刚学的英语课文。于是,我全神贯注地朗读课文,不去理睬旁人的小声说笑……最后,我第一个背完了新课文,同学们个个都被惊得目瞪口呆,老师向我竖起来大拇指,夸赞我很厉害。

    只要定下了目标,就一定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好。这就是王阳明《学先立志》给我带来的启发。

  • 4、 朝花夕读后感范文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朝花夕最新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

    朝花夕最新读后感范文(一)

    寒假里,我在网上找了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是一部回忆散文集,记叙了鲁迅幼年与青年的生活,共十篇。

    这本书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与正人君子,其中《狗—猫—鼠》这一篇令我感受深刻,它讲述鲁迅小时候仇猫,因为猫的性情残忍而具有媚态,在夜晚经常嗥叫,扰乱他人读书休息。更因为他在童年时捕食了作者心爱的隐鼠,所以他十分憎恶。虽然后来得知隐鼠是长妈妈踏死的,但终究没有与猫的感情融合。从这里我读到作者在幼年时,就已经爱憎分明,对弱小者产生同情心,憎恶暴虐。同时读这篇文章也通过自嘲在暗暗讽刺着那些散布流言蜚语的“君子”“绅士”,批判着他们的狂妄自大,我不得不佩服鲁迅那文笔的妙处。

    《琐记》这一篇也使我受益匪浅。它记叙了鲁迅儿时与伙伴们经常到衍太太家玩耍,因为天伦闹出什么乱子来,衍太太也绝不告诉各人的父母。在鲁迅与伙伴们去吃缸里的薄冰时,衍太太却让他们比赛谁吃得多,并唆使鲁迅去寻找母亲的首饰,变卖成钱给自己买东西,我感到衍太太心术不正,心灵不纯洁,怎么能用不良的做法去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呢?

    《二十四孝图》讲述了鲁迅在儿时阅读“老菜娱乐亲”郭巨埋儿等故事,通过对比古今不同的版本,十分不解,甚至反感。我也读了读,发现其中一些故事荒诞愚昧,富有迷信色彩,虽然使读者明白孝顺的道理,但其中大多是把原来的加以夸张虚构,哭泣能使竹笋得以成长吗?赤身躺在冰上能有鲤鱼跳出吗?当然不可能,这说明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朝花夕拾》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情感,鲜活的人物融合成一篇篇精妙的散文,这里面有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有对社会的强烈抨击,也有对往事的深切怀念,有对社会的强烈抨击,也有对往事的深切怀念……《朝花夕拾》着部散文集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朝花夕最新读后感范文(二)

    我读的名着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着,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

  • 5、 朝花拾夕读后感汇总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朝花拾夕读后感”。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有着让自己感触颇多的情节。你可你可以认真书写一份作品的读后感,再次回味一下书中深刻的内涵,你是否在苦恼怎么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内容“朝花拾夕读后感”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给您提供的,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朝花拾夕读后感【篇1】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朝花夕拾600字读后感。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朝花夕拾》与一般的自传或回忆录的写法不同,它不是个人生活的编年史,而只是从生活回忆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片断,写出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鲁迅的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即使在本书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时代,可写之事也很多,但他只从中选取了十个题目,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严谨的写作态度有关。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众多散文中,可以称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这本散文中,我觉得最好的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散文里,鲁迅曾怀着真挚的感情为长妈妈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还有那《二十四孝图》中的“卧冰求鲤”、“老莱娱亲”,被鲁迅斥责了一顿,好有趣!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读后感《朝花夕拾600字读后感》。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朝花拾夕读后感【篇2】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过错”。感人的

  • 6、 《朝读经典》读后感350字

    读了《朝读经典》这本书后,让我认识到: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有远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被困难所压倒。学习中学会经常思考,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

    从《朝读经典》中了解到许多楚国的历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马援不服老》的故事。故事中的马援虽已年过六旬,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向光武帝请缨出战,光武帝开始怜惜他年纪大没有马上应允,最终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光武帝才肯同意。在南征中,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当年,将士们倍受鼓舞。但不幸的是,马援在军中染病去世。后来,他的部下按照他的部署,降服了屡屡作乱的五溪蛮。故事中的马援那种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精神令我敬佩。他是多么坚强和勇敢啊!

    在生活中,想想我自己,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想退缩,这样下去哪能成大器呢?今天读了《朝读经典》,给我启示很深,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志存高远,当自强,贵以恒。我要发奋读书,做一个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人,努力使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 7、 朝读经典读后感600字

    最近,我读了《朝读经典》这本书,书里有好多教我们立志、求学、处事的好文章、小故事和经典名言,令我百看不厌。其中,“学先立志”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学先立志”中说道:“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意思是:对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不树立志向,就好比种庄稼时不先植根,而只顾着给它培土、灌溉。这样做尽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这是告诉我们,做事情应当先抓根本,确定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是啊!我们干一件事情,首先要树立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最终就会有收获。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整天碌碌无为,人云亦云,最终可能一事无成。可见,立志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历史上的伟人、先贤,细数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无不是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16岁出门求学时,在他父亲的帐本上提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立下了豪情壮志。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学有所成,就必须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在实现远大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树立一些小目标、近期目标,一个个去实现,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就像我们要不断提高、巩固自己的学习成绩,先争取班级第一,再争全年级第一……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提升思想境界,自觉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强健体魄,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然,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并非易事,还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和矛盾,清除各种“拦路虎”、“绊脚石”。只要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奋斗、奋斗再奋斗,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说过,“立身先立学,立学先立志”更有言云“有志不在年高”。我们更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常立志不如立长志,认真学习,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评语:引用经典故事,并结合自身实际,有理有据,既真实,又有感染力,结尾运用名言俗语很好的升华了主题。

  • 8、 《朝读经典》读后感300字

    读了《朝读经典》这本书后,让我认识到: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有远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被困难所压倒。学习中学会经常思考,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

    从《朝读经典》中了解到许多楚国的历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马援不服老》的故事。故事中的马援虽已年过六旬,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向光武帝请缨出战,光武帝开始怜惜他年纪大没有马上应允,最终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光武帝才肯同意。在南征中,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当年,将士们倍受鼓舞。但不幸的是,马援在军中染病去世。后来,他的部下按照他的部署,降服了屡屡作乱的五溪蛮。故事中的马援那种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精神令我敬佩。他是多么坚强和勇敢啊!

    在生活中,想想我自己,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想退缩,这样下去哪能成大器呢?今天读了《朝读经典》,给我启示很深,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志存高远,当自强,贵以恒。我要发奋读书,做一个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人,努力使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 9、 上士闻道——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上士闻道——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原文】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现代汉语解读】

    境界高的人听到道之后,非常勤勉地去做。中等境界的人听到道,感觉到道是存在又好像没有。境界低的人听到道,哈哈大笑。如果不笑,那还不是道。所以《建言》中说:光明的大道看起来仿佛昏暗,在大道上前进却好像后退一样,平坦的大道看起来却不平坦。品德高尚的人像山谷一样虚空,真正德行高洁的人反而看起来很污浊。广大的德行好像是不够的,建立起来大德行的人好像苟且一样。坚定的品质好像经常在改变。大的方形没有角落,大的物体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宏大的声音反而没有声音,特别大的景色看不到形状,道的功用特别广大,但是没有名。只有道是这个世界的源头并且形成这个世界。

    【详细解读】

    上士,境界高、悟性高的人。中士,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有时候相信道,有时候不相信,总是在信与不信中摇摆。下士,境界低,目光短浅,只看眼前,斤斤计较,为大家放弃欲望是不可能的,所以根本不相信道。上士毕竟是少数,因此有“百人闻道,十人悟道,一人行道”之说。

    建言,可能当时的一本书、典籍、文献。类,丝上的疙瘩,这里指大路上的坑坑洼洼。在大道上往前走的时候,有些人看起来你好像倒退一样,因为评判标准不一样,导致了大家看您的眼光不一样。“老干妈”陶华碧的企业管理完全与现代企业管理背道而驰,读书笔记她善待员工,为人特别好,她的管理方法和所做的事在别人看起来是傻事,赔本的事,但是她却把企业做成税收过亿的巨无霸,因为她践行着道的原则。虽然她不识字,也不懂道德经,但她实际上一直按道德经的原则做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

    学问越高的人越谦虚,有德的领导更谦卑。生活中,如果您保持如空谷的状态,您一定会更有成就。悟道的人看到的是本质,普通人看到的是表面。只要心中坦然,无须在意他人的评价。越是有德的人,越觉得自己德行不够。建立高尚德行的人总是低调,做好事行善看起来偷偷摸摸一样。

    方形足够大,大到看不到边际,也就看不到角落。声音的频率宽度很大,我们只能听到其中的一个片断。象,表象,样子。褒,宽大的袖子。老子认为,我们太渺小了,从我们渺小的角度只能看到

  • 10、 朝读经典(优秀范文)

    最近,我读了《朝读经典》这本书,书里有好多教我们立志、求学、处事的好文章、小故事和经典名言,令我百看不厌。其中,“学先立志”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学先立志”中说道:“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意思是:对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不树立志向,就好比种庄稼时不先植根,而只顾着给它培土、灌溉。这样做尽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这是告诉我们,做事情应当先抓根本,确定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是啊!我们干一件事情,首先要树立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最终就会有收获。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整天碌碌无为,人云亦云,最终可能一事无成。可见,立志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历史上的伟人、先贤,细数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无不是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16岁出门求学时,在他父亲的帐本上提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立下了豪情壮志。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学有所成,就必须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在实现远大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树立一些小目标、近期目标,一个个去实现,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就像我们要不断提高、巩固自己的学习成绩,先争取班级第一,再争全年级第一……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提升思想境界,自觉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强健体魄,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然,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并非易事,还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和矛盾,清除各种“拦路虎”、“绊脚石”。只要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奋斗、奋斗再奋斗,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说过,“立身先立学,立学先立志”更有言云“有志不在年高”。我们更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常立志不如立长志,认真学习,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评语:引用经典故事,并结合自身实际,有理有据,既真实,又有感染力,结尾运用名言俗语很好的升华了主题。

  • 2019-09-23

  • 2023-02-18

  • 2019-09-25

  • 2019-11-06

  • 2022-03-14

  • 2019-10-29

  • 2019-11-08

  • 2022-06-11

  • 2023-06-10

  • 2019-09-20

  • 2019-10-1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22-12-1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2

  • 2019-10-28

  • 2019-11-06

  • 2023-04-24

  • 2022-12-1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1-03

  • 2019-11-03

  • 2023-06-18

  • 2022-12-18

  • 2022-03-23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0-14

  • 2023-02-04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8

朝闻道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朝闻道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朝闻道读后感、2024朝闻道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