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 > 地图 > 2024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大全
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相关栏目
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热门栏目
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推荐
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

(共 7038 篇)

  • 1、 《文化论》读后感(读后感)

    “人类错综类别的情形正是人类史上种种骚扰的源泉。战争,侵略,征服有史以来是如此,在有史以前未始不然……”。在马林诺斯基看来,这源于文化差异。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www.dhb100.com

    理性不等于文化。自启蒙时代以来,欧洲将人类的理性捧上神坛,人也因此享有于自然界中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地位,无论是笛卡尔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哲学,还是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以及边沁的功利主义,都是建立于理性至上的基础。人类相信通过理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但是事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质技术的高度发达反而带来了经济大危机以及世界大战的恶果。

    文化也不是独立于自然的独立的存在。曾经认为的“高贵气质”,与自然无关。但马林诺斯基认为,文化源于人的自然需求,文化存在的意义或目的是满足人的直接或间接需求。从而确立了功能角度研究视角,不再赋予其形而上学视角的本质主义意味。

    从功用角度来看,文化是一种手段的存在。那么有多少个现实目的,文化就有多少种解释。从文化的存在而言,艺术、知识、巫术等文化的需求与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作为手段的文化迫力的具体不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都是来自于人的需要。

    稍有遗憾的是,从文化功能的视角,马林诺斯基未能提及文化的整合,将所有的矛盾都归于文化差异,这似乎有些武断。也许是他还未等到完成。《文化论》不过是其尚未发表的残稿。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翻译者费孝通先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马林诺斯基文化功能主义的身体力行者,其所著《江村经济》、《乡土中国》都可以看成以田野调查为途径、运用文化功能论的成果,这是文化论对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如同费先生在本书前言中所谈,马林诺斯基将吴文藻引为莫逆,更颇为重视中国文化的研究。“比较文化论,不能缺少中国,正如世界文化之大成,不能缺少中国也。”在西方中心论思潮的影响之下,重视遥远东方的文化乃至偏僻部落中的文化,更显难得。

    这或许也是文化功能论所导向的结果:既然文化源自人之本能,而本能于各民族、各部落,那么,文化便不应评价高低,而唯应敬重。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s://www.dhb100.com/

  • 2、 儒道互补的文化特点

    道礼之差,和为之别

    天地阴阳,相附而生;循其本源,和者自然。三经六艺,依礼而存;尊其仁义,为者有矩。

    “道”“顺应自然”,道之学,在乎和谐。追求超脱凡间脱俗的哲理之道,秉承的是顺应自然,和谐的状态。

    “天性”“无为而治”,道之学,在乎无为。“蔽于天而不知人”道家顺守天道,人无所作为,“道”是最高境界,宇宙本源。道之哲思,表达的体现的教诲的,是要顺应本心,释放天性,享受当下,感受美好。

    “人能宏道,非道能宏人”“道者,寂然不动,行之由人”,儒之学,在乎人为。

    以仁义礼智信为标杆的儒学,用“为”的理念让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要作为,要敢为。“人能宏道,非道能宏人”人能把精深优秀的道理弘扬光大,有哲思的道理并不能高人一等。儒学圣人孔子,一生都在坚持人道,强调人为。加之于此的是他所主张的,我们所要学习的仁义礼智信的规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思,思而学”,儒之学,在乎规矩。

    仁义礼智信的教诲,耳熟能详。作为办事规矩植于心中,对待自己自身,严律己,宽待人;对待家人朋友,懂孝悌,守诚信,仁者爱人;对待民族国家,知危亡,持忠诚。儒学之智慧,指导我们走上正确人生道路,做出正确人生价值判断与选择。儒学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加入新内涵,体现在新生代文化中,就是当仁义礼智信,作为做事高标,了然于心,用儒学阐明的的本质规矩,做好每件事,认真对待每片想要持之以恒坚守的净土。儒学之理念,就在于让我们在规矩下生活,在规矩下完成好每件事,在规矩下成为想成为的人。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影响,深远持久改变。

    和为之念,其异就在于“和”谐美好,享受当下,自然发展。“为”道所为,坚守规矩,合理行事。

    儒道相生相融,异同相伴相随。无论怎样,儒道和为理念,指导伴随一生,享当下,顺自然,为所为,成有矩之人。

  • 3、 《刮痧》影评:中西文化的差异

    《刮痧》影评:中西文化的差异

    想要了解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美国与中国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刮痧》,了解问题的所在。

    《刮痧》这部电影重点不是讲怎么刮痧,刮痧有什么好处,而是讲因为刮痧致使一个家庭经历具体的苦难。电脑游戏设计师许大同与妻子简宁在美国奋斗了8年,事业有成。一次意外却令美好的家庭变得愁云惨雾:5岁的儿子生病了,老父亲用传统的中国民间刮痧帮孙子治病。大同夫妻继而被控告虐待儿童,一个又一个物证人证令夫妻俩百口莫辩,西医根本无法了解这种传统中国疗法。因为这件事,父子与夫妻都不得已的分开了。圣诞节那天,门卫不让大同去家里见简宁和他儿子,无奈之下,他只好冒着生命危险爬水管爬上九楼,并在那晚法院撤销了对抚养孩子的审判,最终皆大欢喜。

    观看这部电影时,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老父亲是爱他的孙子的,他孙子生病了老父亲给他刮痧,在背上留下的痕迹却被人认为是这孩子受了虐待,这是美国人不懂得刮痧是什么造成的;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中国人将孩子当做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可以随时对孩子进行管教,但在美国,孩子却被当成是社会财产,一旦孩子受了伤害,孩子的父母就会被剥夺抚养权,由儿童福利中心进行养育,在大同的颁奖会上,他的儿子打了他老板的儿子,大同让他儿子道歉,但他却不道歉,大同打了一下他儿子的头,大同认为这是对他老板的尊重,当然,中国人大多都是这样,在不分三七二十一先打了自己的孩子再说,这表示自己没有教养好,打孩子是对别人的尊重,但美国人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老板看到大同打他儿子表示很惊讶,并且认为教养孩子跟尊重他人没有关系。大同为了给他的父亲办绿卡,在听证会上说了是他给他的儿子刮痧的,老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后,他自己一个人到了大同老板昆兰的家里,跟他讲了是他刮痧的,而不是大同,昆兰问简宁为什么大同要说是他刮痧的,简宁回了他一句:因为他是中国人。这些都是中西文化碰撞后产生的火花!

    带着复杂的情感观看影片,圣诞节时,大同和他儿子打电话,他儿子说想要爸爸回家,而且还让他爸爸做保证,那晚他从正门进去家时,在一楼就遭到了门卫的阻拦,无奈之下,他冒着生命危险爬水管上九楼,期间差点摔下楼去,当晚同时发生的事是昆兰经过亲自体验过刮痧后到儿童福利中心说明了大同并没有虐待他儿子,并和儿童福利中心的负责人一起请求法官撤销审判,昆兰带着撤销审判书到大同家里时,大同正在爬着水管,后面在从窗户进去屋里的时候

  • 4、 中国的文化与思想读后感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读常乃惠《中国的文化与思想》有感 马冰华 一日去省运车站送人,由于离发车的时间尚早,逛到了万卷书城,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常乃惠(惠,de)先生所著的《中国的文化与思想》。这是一本出版于1928年的书,因作者是山西榆次人,曾在燕京大学、山西大学、四川大学等校任教,对此书多了份亲近感,就翻看了起来,以至于差点误了汽车,最后把这本书买了下来。 常先生的这本书,不像一般文化学术著作那样深奥难懂。作者以非常简洁的语言梳理了从上古时期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文化和思想,让我们能够从整体上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读了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魅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早在西周,人本主义思想就在中国兴起。比如《孟子》引自《泰誓》中的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国语·楚语》中记载的"民,天之生之,知天必知民矣".这种重民的思想在西周中叶产生后,到西周末年就已经非常成熟了,比之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的人本思想早了近两千年。当然,古时的人本思想跟我们今天的以人为本还是有差别的。对于古代的人本思想,常乃惠先生认为:"当时的民本主义并不像今日共和政体以人民为主体的一样,不过是一种贤君良相的保育政策而已。"他引用《左传》的话说:"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常先生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古代的民本思想是统治人民的一种策略,今天的以人为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党和国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读罢本书,我既明白了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历史传统性,又了解了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性,对于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更加充满了自信。 常乃惠先生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尤其是历史大变革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做了深刻的评价,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他说:"思想的进退与民族精力的盛衰是成正比例的":"魏、晋以后,民族老了,政治、军事方面都退化了,思想也就因之堕落起来,才会产出那样徘徊歧路的怀疑思想和聊以永日的享乐思想。民族思想到了这样地步是非常危险的,照这样
  • 5、 《丽娃河畔论思想》读后感

    当时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丽娃河畔便是整个上海乃至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场域之一,曾经云集了胡适、潘光旦、张东逊、罗隆基、吕思勉、徐志摩、郭沫若、周扬、田汉等众多的大学者,大思想家,可谓人文蔚起,擅一时之盛。时移境迁,如今大夏、光华的历史已成往迹,人们只能从尚存的几幢建筑,数行碑文或是档案文献中了解其来龙去脉。但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这本《丽娃河畔论思想:华东师范大学思与问讲座演讲录》摆在面前时,我们却暗自庆幸,因为大夏与光华的人文思想传统在华东师大得到了承袭和光大,而且人们正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再造传统。

    说是再造,是因为现在的时代跟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全球化成为了现时代的特征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以一种更为开放的胸襟来进行学术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精神用编者的话来说就是应该“向全球多元思想文化传统开放”,当然,这样的开放必然是跨国际、跨文化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

    因此,当我们打开这部演讲集时,可以发现其中既有精深的西方理论阐述,又有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诘问;既有社科方法论的演绎,又有对已有理论模式的反思;既有纯粹的历史学问题的探讨,又有关于文学批评的研究等等。其内容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传统的再造同样也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必须具有前沿性。哈贝马斯、伯恩斯坦、泰勒、李欧梵、陈来、金耀基、王赓武……这些被邀请到丽娃河畔的学人都具有开创学科前沿的能力,他们的思想多具穿透力,与他们进行碰撞,产生灵光,或许正能够激发上海乃至国内学术界的前沿意识。

    人文传统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内核所在,正如金耀基先生在这本演讲集中指出的,人文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告诉人们为什么而生活?应当怎样生活?因此我们今天要再造人文传统,要呼唤大师的出现,其立意也无非在于要使人们于科学之外,多几个角度去思考我们的知识和我们的社会,以免产生唯科学的倾向。这大概也是这部演讲集的另一个意义所在吧。

    不过,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人们关注人文传统的同时,有人却正打着人文教育的幌子,干一些龌龊的勾当。比如时下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语汇,于是乎以素质教育为标榜,以终身学习为号召,坊间书肆似乎又多了不少书籍,其印刷之精美,包装之华奢,往往令人动容,然而细细检阅,则个中“拉大旗作虎皮”、“挂羊头卖狗肉”者比比皆是,至于伪书流传,有识者无不悚然惕之。

  • 6、 观后感模板:刮痧电影文化差异观后感

    有人说《刮痧》只不过是一部影片,只是一种艺术,不足以说明什么。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艺术除了高于生活之外,它还是来自于生活。那么你知道《刮痧》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刮痧电影文化差异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刮痧电影文化差异观后感1

    总是认为,在美国的中国人只要解决了绿卡的问题,那么就相当于在那里定足了,稳定了。可是看完《刮痧》之后,就不觉得了,更多的明白的是在异国国人的艰辛。

    许大同有了荣誉有了房子有了车子,老婆和儿子都有,可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种族差异是其中最主要的,那里面的文化问题是不可逾越的,不可解决的,这是几千年下来的问题。刮痧,在身上刮出一条一条的,片中所说的,像烤牛排一样鲜红的印子。就是这样的印迹,就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

    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从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孩子来说,完全不能想象地域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问题。可是看了这部片子之后,却会觉得在一个文化相通的地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这部片子的感情个性细腻,一路下来扣住观众的心,丝毫不放松。100分钟下来,欢笑、泪水,从未停歇。至少,我能够明确的感受到那里面表达的情感。在异乡巨大的压力之下的无奈和苦苦忍耐;应对文化差异的无能为力。觉得这部片子不容易,就像人生。

    刮痧最让我感触的就是那里面的父爱了吧。那种男生之间的爱。是那么的深厚,是职责和承担。就像刮痧,一下一下,最开始没感觉,慢慢的,身体会感受到热,最终身上留下触目的印迹,可是换来的却是一身的简单。男生之间就是这样吧,不着痕迹,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父爱,就是这样,深厚却不言语。可是,回首是一片的触目惊心,那都是动人的场景。所以,父爱也总是外人看得真切,就像刮痧。

    老许和许大同之间的父爱是老北京男生的爱。是承担和隐忍。

    老徐来美国,是应了许大同的邀请吧,也想看看自我的孙子。一个在中国也是知识分子的老人只身一人来到美国,一句抱怨也没有,哪怕听不懂,不能说,可是用自我的眼睛,慢慢观察,细细相处。这样的男生是充满智慧的,他看明了,也只是抽烟,也许这样他能够沉默,他能够更加想清楚,想透彻。可是他不是没有缺点的,第一次看见老霍,竟高兴的用北京的爷们性格给他一拍,满天的黄色的粉,这是爽朗,可是细细想来,这也是不够大气的表现,不顾场合,不识大体。可是,这样的情感是真切的,直爽的。再而就是自负,自

  • 7、 《丽娃河畔论思想》有感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丽娃河畔论思想》有感

    再造传统 开放多元读《丽娃河畔论思想》 很多人都说,如今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那就是大师的匮乏。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师的培育是需要环境的。回首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产生的大家灿若群星,究其根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年代的上海群贤毕集,其间信息之交通,学问之互诘,造就了一大批学术精英。

    当时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丽娃河畔便是整个上海乃至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场域之一,曾经云集了胡适、潘光旦、张东逊、罗隆基、吕思勉、徐志摩、郭沫若、周扬、田汉等众多的大学者,大思想家,可谓人文蔚起,擅一时之盛。时移境迁,如今大夏、光华的历史已成往迹,人们只能从尚存的几幢建筑,数行碑文或是档案文献中了解其来龙去脉。但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这本《丽娃河畔论思想:华东师范大学思与问讲座演讲录》摆在面前时,我们却暗自庆幸,因为大夏与光华的人文思想传统在华东师大得到了承袭和光大,而且人们正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再造传统。

    说是再造,是因为现在的时代跟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全球化成为了现时代的特征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以一种更为开放的胸襟来进行学术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精神用编者的话来说就是应该向全球多元思想文化传统开放,当然,这样的开放必然是跨国际、跨文化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

    因此,当我们打开这部演讲集时,可以发现其中既有精深的西方理论阐述,又有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诘问;既有社科方法论的演绎,又有对已有理论模式的反思;既有纯粹的历史学问题的探讨,又有描写文学批评的研究等等。其内容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传统的再造同样也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必须具有前沿性。哈贝马斯、伯恩斯坦、泰勒、李欧梵、陈来、金耀基、王赓武这些被邀请到丽娃河畔的学人都具有开创学科前沿的能力,他们的思想多具穿透力,与他们进行碰撞,产生灵光,或许正能够激发上海乃至国内学术界的前沿意识。

    人文传统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内核所在,正如金耀基先生在这本演讲集中指出的,人文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告诉人们为什么而生活?应当怎样生活?因此我们今天要再造人文传统,要呼唤大师的出现,其立意也无非在于要使人们于科学之外,多几个角度去思考我们的知识和我

  • 8、 读《文化苦旅》有感800字——苦涩之中的文化论

    初读《文化苦旅》,总觉得越读越像游记,一本普普通通的游记,但当我深入思考,余秋雨先生的这本“游记”,但当我深入思考,余秋雨先生的这本“游记”也似乎并不是那样地简单,他向我们倾诉的像文化长河那般的热血情怀,他用自身的实际给我们上演一场苦寻文化的旅途。

    其实我一直在想,“苦旅”中的“苦”到底是什么,是对文化传播的一种冥想,还是对行走大江南北之路程的辛苦,亦是对文化的一种否认或者是苦恼……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但即使作者并没有给出一种确切而标准的答案,我也通过一章章文字,读出了许许多多的人生之道。

    首先一段相对来说比较短小的文章《沙原隐泉》给我的震撼很大。“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清澈和宁谧。”这湾清泉,确实来源于荒凉的山脚下,横卧山底。“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班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作者如此的描写,让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这股清泉,它勇敢而坚强,他不畏黄沙的阻挡,不屑飓风的凛冽,只求自己能够保持一份纯洁的内心而不肮脏玷污,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如此高的境界啊,我们也不会知道,我为了保持自己的净亮之身,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啊!作者在书中又说:“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锋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亲近。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这个“它”就如同隐泉,它会在高山崎岖之地蔓延延伸,我希望我们都要成为这湾泉水,努力保持着自身最好、最亮丽的一面,并且要坚持不懈,坚强勇敢,努力向前奔跑,才能过好人生的每一道关卡。

    《道士塔》也同样是让我感受至深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也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因为无知,掌管莫高窟的道士自作聪明地将珍贵的壁画粉刷、挖掘;也因为无知,他将窟中的文化魁宝用历历可数的银元换给外国人;更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受到践踏、不幸流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国宝外流,我们发自内心地遗憾、痛恨、愤慨,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所觉醒,那个“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时代,如何让人们有心去理睬荒凉之中的文化,“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唯有努力学习,奋起直追,用日益强大国力和永葆先进的文化捍卫我们的伟大的中华民族!

    对于文化的追求,我可以说,余秋雨先生的“苦求”并不能完完全全给它一个完美的答案,但确实让我们明白了很多,

  • 9、 《差异化教学》读后感

    《差异化教学》读后感

    这本书有个故事我读了三遍,每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主要讲两个孩子同样在上两节课,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所不同。爱丽丝是个活跃的女孩,她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新奇,开学第一天,第一课老师安排座位是按照字母顺序坐的,她却抱怨怎么不能改姓,然后与座位后面的谢莉尔打招呼,却收到了里奇得老师的批评说他没有遵守纪律。这节课爱丽丝上得很压抑。而与此相反的是杰弗里,他是个整洁干净礼貌待人的男孩,他在本节课上非常认真的听着里奇得老师的讲解,认真做着笔记,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多。第一节课下课了,第二节课开始了。很显然,这节课是爱丽丝喜欢的课。看她与合作的小组成员准备好物品后等待着教师的下一步安排,她需要展示小组的成果。而与此相反的是杰弗里,他迫切希望这堂课内容赶快结束,他担心他的小组工作,他不希望最终还要完成其他人的工作。第一遍读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杰弗里,不太爱创新,喜欢直接接受教师的知识,再读的时候,发现这种现象小学常见,每个孩子都有其出彩特殊的一面。最后读,我在寻找是否有解决的办法。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多多运用视觉听觉和动觉,学生不仅会学得更快更容易,而且他们也会喜欢学习。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关注学习,那么他们必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本书中杰弗里是个视觉型学习者,也就是说他偏爱的输入系统是视觉的。他喜欢坐前排,并且喜欢阅读书本,他也是个独立的学生,对他来说在小组中工作会感觉不舒服。他在"学校课业比赛"中是成功的,他知道如何获取语义信息,而且可能擅长将这些信息用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标准化测验中。

    另一方面,爱丽丝需要活动和交谈,她是动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活动来输入信息,通过伙伴或者团体合作,爱丽丝有机会借助动觉和听觉通道来加工信息。听觉学习者需要说和需要听得一样多,这才是他们真正学习到东西的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安德鲁。梅尔佐夫建议教师要运用各种信息输入方式。所有的信息通过感觉系统进入我们的大脑,教育者必须意识到个人不仅有有偏爱的感觉系统,而且很有意义的是被触动的感觉悦动,从而使感觉变得更加完美。所以,对于爱丽丝,如果允许爱丽丝走动和说话的话,那么她会从视觉方面接受信息,不言而喻,我们都能够使用所有的感觉通道。在不同方式接受信息的能力方面,有些学生会比其他人更平衡些。

    但是千万不要让学生利用感觉偏好作为不恰当行为或者不能完成任务的借口,这是重要的信息和极好的工具。

  • 10、 论网红文化的作文合集(5篇)

    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写好作是每个人都必备的技能。通过写看待网红文化作文,来记录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事件作文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写看待网红文化作文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网红文化的作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论网红文化的作文【篇1】

    每次打开电脑,总有一些新闻让我震动:某男孩因观看不良网站视频而对其同班女生实施强暴,某高校生因游戏暴力而在现实糊口中捅死舍友等等,这一幕又一幕的悲剧,无不和网上低俗劣质文网红相钩连。在如今现代化眼前,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现实背景下,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及行为方式有逐渐被更改的可能,但庆幸的是已经有一些人意识到了这点。这真是件可喜又可悲的事情。可喜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可悲的是,我们居然现在才意识到了这点。本应该被社会所抛弃的低俗劣质网红,什么时候变成了具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网红赚钱的工具呢?传统文化是否正在经历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低俗劣质网红为何会越来越猖狂!

    现在的人们,是否已经忘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是否向低俗劣质网红投降了?

    传统文化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因而具有惊人的气力----由于它的温情,由于它是本色,更由于它深深热爱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子孙。它荣,社会风气正;它衰,低俗劣质网红盛。被良多人在网上调侃为纯吹喇叭赚吆喝的《白鸟朝凤》真的如斯不堪吗?错!这种传统文化,坚守的是在如今低俗劣质网红八面来风的现实背景下,一种可贵的文化定力和文化自觉,也唯有这种可贵,才能使网红所宣扬的低俗劣质内收留不至于四面漫扬。中华大地缄默沉静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我们只有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把低俗劣质网红火焰熄灭,而我们的心灵才能被高尚传统文化所裹捲,吞吐千年,悦纳古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明白,唯有坚守优秀文化传统,方能解决低俗劣质网红的问题。愿传统的《阳春白雪》能更改《小苹果》的格调!

    论网红文化的作文【篇2】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网络上走红。他们的走红,极可能因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看客们的心理相契合,受到网络世界的普遍追捧,是大电脑时代的产物。

    如今科技发达,键盘侠们躲在那一方小蓝屏后面,只需动动手指,集体发功,便可能使一个人成为网红,飞上枝头做凤凰;但同时,也可让一个人掉入万丈深渊,永无翻身之

  • 2023-01-09

  • 2019-10-29

  • 2021-07-20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1-05-26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1-16

  • 2023-01-08

  • 2019-09-20

  • 2021-09-24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09

  • 2019-10-17

  • 2023-02-11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1

  • 2023-05-06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3

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
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读后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