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 > 地图 > 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2024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
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相关栏目
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热门栏目
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推荐
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

(共 1177 篇)

  • 1、 《思想者的彼岸》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哲理、诗情、画意——《思想者的彼岸》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我与赵丰老师的相遇源于芦苇,一种生活在水中葳蕤的植物,在古老的诗经中浅吟低唱,有女人的智慧和婉约。我感觉前世我就是水中的一株芦苇,那时候我正在写作一篇关于芦苇的文章,在网络上我阅读赵丰老师的第一篇文章《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在写意的诗经之外,还有一种文字震撼人心,那就是哲学。我喜欢诗经的浪漫情怀,也开始关注西方的哲学蕴含着思想智慧。我原以为哲学很枯燥,原来可以很优美,哲学家本质是诗人,比如帕尔卡斯和他的芦苇地就是诗情画意。思想者的彼岸是一种精神的诱惑,在嘈杂的人生中读一些哲学,会收获庸常之外的启蒙与惊喜。2014年是我几乎读完了赵丰老师所有的文章,也像一条鱼游弋到更遥远的地方。

    不为彼岸,只为海。远方究竟有多远?我是一条鱼,有自己的姿势和倔强。

    哲理:睿智的思想

    我阅读西方哲学应该是二十岁以前的事情,那时候生吞活剥的读书,柏拉图尼采黑格尔泰戈尔弗洛伊德……这一个个的名字对于一个中文系的女生并不陌生,那时候我们谈话引经据典的开头就是尼采怎么说柏拉图怎么说弗洛伊德怎么解释,似乎不读西方哲学人生就浅薄无知。

    后来,我真的长大,真的衰老,真的妥协,真的遗忘。

    那些年轻的情怀在时光中一点点褪色,我记得的只是一些名字。我沦陷在日常的粮食蔬菜流言蜚语中,我记不得有一个词语:思想。混沌是一种很容易陷入的深渊。

    赵丰老师《帕尔卡斯的芦苇地》中有一句话:《思想录》属于那种超越时空的经典哲学散文,像一叶智慧的扁舟,引领人类驶向远离浮华虚空的彼岸。这句话概括了帕尔卡斯作品的魅力。思想的魅力,就是哲学的魅力。

    赵丰老师《思想者的彼岸》是他六年的时间研读四十位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后的思考。他的思想和哲学家的思想在碰撞,在写作中联系哲学家的人生经历中的关键事件讨论哲学家的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感受。这种写法让读者感到亲切、真诚,也会激发读者自己的人生经验。

    阅读的收获,最终归于读者自己的领悟。我在阅读这本随笔集的过程中,不仅领悟到哲学家的思想,更了解了赵丰老师的思想,也启蒙了自己日渐麻木的心灵。

    诗情:彼岸的情怀

    赵丰老师散文集《思想者的彼岸》封面:一个孤独的人与他的影子,面对无边的蓝色的大海,还有一条游弋在大海孤独的鱼。彼岸有多远?鱼的远方是不是彼岸?

    我简陋的理解:彼岸就是远方,不管远方有多远,不管是不是

  • 2、 《教师,做个思想者》读后感

    《教师,做个思想者》读后感

    暑期拜读了《教师,做个思想者》一书,这是近10年来在教海探航中获得一等奖的征文代表之作选编成此书,面大量广的让我们更多的从教者看到了江苏新生代教师充满活力且富有智慧的形象。

    全书有教育教学两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入选的论文都是来源于一批年轻的思想者思想的果实,在这教育的世界里,群英荟萃,他们是勇者,智者和行者。

    读了此书,我不由得对书中那些立于教坛之上,行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思想者肃然起敬。翻到管建刚老师的一篇获教海探航一等奖第一名的文章,被作者简介中的一行字2024震惊了:管建刚老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小学作文教学。创下了带班两年,所带班级在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作文200篇的记录。这些数字2024既让我惊讶,也让我羡慕。或许在没有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会觉得这样的数字2024与我无关,这是教育家的事情,这并不是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可是,在我仔细读了两遍之后,我发现,任何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再伟大的教育家也不例外,他在成功之前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关键是,他拥有很大的克服困难的决心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再比如,当别人在享受国庆假期时,他在奋笔疾书,磨炼自己的意志。他拥有常人没有的毅力,所以成功对他来说是必然。想想那些管老师的学生,是如此的幸运,他们至今还可以徜徉在管老师为他们打造的永不消逝的童年里。

    管老师的文那样的引人入胜,以至于让人忘记了这是一篇教海探航的参赛作品,而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他正是这样一个怀有诗意梦想的人,因为善于思考,他将梦想变成了理想构建,再由构建变成了实践创造。管老师和他的学生《评价周报》从理想到实践,让管老师付出了许多心血,而周报的成功,更让管老师班级里的孩子都兴奋不已。孩子始终是孩子,三分钟的热度,让《评价周报》陷入了瓶颈期,管老师对症下药,采取了发纪念卡、评等级奖、设最高奖三个手段,重新燃起孩子们的激情。针对中差生,管老师又摸索出化整为零、适度倾斜、强劲推出三个好办法,使得班中人人都爱上写作。《评价周报》中特设的观点争鸣、回音壁、自由来稿和诗芽初发栏目,又使平淡无味的习作焕发光彩!我想,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

    由于本

  • 3、 读后感619字:【思想】有思想的芦苇

    一直以来,我认为芦苇总是荒凉落寞,弱不禁风的代名词。自从读完赵丽宏的《会思想的芦苇》后,我懂得了:它,还是坚韧、优雅的另一种的诠释。

    芦苇是一种随风倒的植物,生长在河岸边,微风吹来,芦苇摇曳着,银色的柔美的身影让人浮想联翩。但这并不是说它是柔弱的,当它们被大量的焚烧,当它们被凛冽的寒风所侵蚀,它们并没有如此消亡。来年,当树木花朵还在沉睡的时候,它探头探脑伸伸懒腰,钻出嫩芽,抽出嫩绿的叶片,预告春天的到来。在我看来,它是最坚韧不拔最有生命力的植物,仿佛什么都阻挡不了它的脚步,连冷酷的冬天,炙热的火焰也扑灭它顽强的生命,芦苇好像在告诉一切生灵:它们又一次胜利了。

    除此之外,芦苇并不是一无所值,藤条能做各种篮筐,质朴又实用;它的叶可包裹糯米,成为美味的粽子;根还可以入药、消渴……它默默地给我奉献自己的一切,不求回报。

    芦苇就是这样,外表普通,却有不同于别的植物的深沉的内在。写到这儿,我觉得有些惭愧,我是一个并不坚强的人,有的时候只是因为他人几句有意无意的话语而内心防线全部崩溃,而芦苇却“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在残酷的生物链中坚强的生存下来,有了自己一方净土。回想起那延绵不绝的芦苇丛,我仿佛懂了点什么。

    芦苇是无言的,但它却给我们人类带来无法用语言说清的帮助、依恋与启迪,此时的我们,又怎么能不说它是有思想的呢?

  • 4、 《彼岸,彼岸》读后感800字

    “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不知为何,这句话在我放下书本后一直挥之不去。“死亡”这个词语,令人毛骨悚然,人们害怕死亡,害怕躺下后再也起不来,害怕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后无法照顾自己最亲爱的人。

    得到一些知识总是比较容易,可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谈及死亡,这是个众人忌讳的话题。但人们多多少少总会得到爸爸妈妈或身边环境给予他一些关于死亡的启蒙。

    第一次看见《彼岸,彼岸》这本书,是在朋友的书架上,随意抽出来然后随意地坐在地板上读完了它。我的眼前总是走过形形色色的人,至少他们的外表光鲜亮丽,可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哈里,只是一个孩子,一个不小心被卡车撞倒的孩子。他也曾向爸爸问关于死亡的事,爸爸却只是敷衍他说:“死了就明白了。”当哈里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却依然是茫然不解。死亡,是大智慧。

    哈里从另一个世界回来,他见到了自己的同学,他以为会有人在他座位上放鲜花,会有人因为他穿上黑衣服,现实让他失望不已。哈里坐在校门口的大石头上,久久不愿离开。他爱这里。他怀念风儿吹在脸上轻轻拂过耳边的瞬间,他怀念在赛场上奔跑的感觉,可是风儿从他身体穿过,他现在只是幽灵。

    还记得哈里和姐姐吵架,他们相互咒骂,现在,他看见姐姐的书桌上摆着自己的照片,而姐姐正趴在书桌上低声哭泣。妈妈依然准备了四份晚餐,然后喊孩子们吃饭,可是只有她自己的回声。厨房里,只剩下妈妈默默啜泣。爸爸每天都会去墓地看他,哈里用他幽灵的手牵着爸爸,爸爸却不知道。墓地里,只有沉默。

    哈里只是个孩子啊,他那颗未长大成熟的心,是否明白“死亡”的含义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着四季轮回,品尝着各种美食,欣赏着各地的风光,感受着互相拥抱时的温柔,闻着拂过脸庞的花香,映着湖面上舞蹈着的明媚阳光,抚着雪花落在额头悄悄融化的温度,这些都令人心儿轻轻荡漾。

    时间一分一秒的消逝,这所有的美好推动我们在这落寞的世间继续行走。我们的归宿是什么?是死亡。我们会被黑暗吞噬,他会剥夺我们的一切。

    死亡,是否只是一个人的肉体彻底停止运行。这场停顿,让所有的美好消失,让所有的爱恨情愁都失去意义。我们会见到最爱的人一个一个离开,去往那毫无生气的坟墓。他会得到平静,也许,他只是累了,在里面睡熟了罢了。人们往往希望自己深爱着的人不要离开,我们却从来都不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考虑这个问题,他们不在乎自己在某天会不会离开这个世

  • 5、 思想力的读后感

    放假时在图书馆借了本《思想力》今天看完了,这是一本指导现在穿透未来的大书,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学术专著。

    无数实践证明,企业发展的背后,是思想的作用,更是思想力的作用。有思想的企业家就会审时度势,超越自我,在动态的思维中,寻找着阻力最小的路径,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思想力也是生产力。学者企业家陈玉松撰著的《思想力》,创建和完善了思想力的学说,使思想力成为了一门学科。

    该书作为中国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珍奥集团董事长陈玉松近年研究成果的总结,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关于思想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代表性成果,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很强实践指导意义的专著。该书共六章,包括战略发展篇、管理运营篇、市场营销篇、人才知本篇、文化理念篇、远景展望篇。初读该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这是一部企业缔造者亲自撰写的书。作者使用了富有激情的诗化语言,感性地表达着管理者的理性,在激情的表述中折射着现实生活的逻辑和哲理。纵观全书,笔者感到作者的研究具有以下两大鲜明的特色;

    首先,立论准确,观点新颖。作者从思想力与企业发展的本质联系立论,强调企业在其战略制定、管理运营、市场营销、人才运用、文化理念及未来发展等方面都必须运用思想力。作者强调企业发展中弥漫着思想力,思想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正确的思想力决定正确行为方式,产生正确的行为结果”(p99)。实践证明,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确实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的领导者具有前瞻性思维和极强的感悟能力。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思想力也是生产力,珍奥集团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作者强调一企业家要有思想力,必须十分关注创新。他强调“创则生”(p59),提出“品牌不仅仅是销售”(p79)、“用时间换空间”(p108)、“竞争对手是我们的老师”(p122)、“市场无极限”(p225)、“给人民最好的,人民才能给你最好的”(p293)等全新的观点,读了使人深受启迪,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其次,视野开阔,方法科学。作者不仅仅从思想与企业发展的本质联系出发,阐述思想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放眼21世纪整个社会发展,系统阐述了思想力与企业发展的若干具体问题。在战略发展篇中,作者强调企业家应该做“意气风发的领跑者”(p51),高度关注“自主知识产权”(p67)问题。企业管理运营篇中,作者分析了时间、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要求企业“立刻行动”(p

  • 6、 《思想的天鹅》读后感

    最初是被这本书浅蓝色的包装所吸引,莹白的天鹅羽,烫金的书名,再看作者是林清玄,便欣然拿起,借了回家。

    书里总有道不尽的哲理禅意,读林清玄的文章,总能让人心静意平,有些句子光是一眼扫过便总想用小纸张记录下来。“可以等一下吗?这语句里是饱含了慈悲,一点也没有怨恨或气恼,你轻轻重复一次,想到斯景斯情都要落泪的一种无比平静的柔和的语气。这人间,还有什么可以动气的事?这人间,还有什么可恨的人吗?”此句选自“人骨念珠”一章。他说:“黄昏真是美,远方山头一轮巨大橙红的落日缓缓落下,形状正如一粒人骨念珠,那落日与念珠突然使我想起《大日经》的几句经文:心水湛盈满,洁白如雪乳。”满身禅意伴流水的林先生似是参破人生之道的僧人,慈悲晓理。

    林清玄应该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在大街小巷都流行着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的今天,具有佛学气质的林清玄,更显得颇为飘逸和独树一帜。在“无关风月”一章中:“那海枯石烂,斗转星移;那金戈铁马,兴衰往复,只不过这江湖尘世、霜冷长河中的浮光掠影,沧海一粟;那情海明月,花好月圆只是昙花一现,也不免成一颗寒星孤明冷月风霜。”生命就像一颗大树,历经沧桑仍然苍劲翠绿,在时光流逝春去秋临的交替中,从秋日的层林尽染到寒冬的木叶飘零,从春日的幼芽初出到盛夏的青翠欲滴。寒暖变故,叶疏叶繁,生命便是不期而至的挫败与苦尽甘来相交替。林先生使我明白:“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

    林清玄先生在书中分享过一件小事:他有一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爱去花店买一束花。有一次,花店的老板推荐他买一束白花:几乎所有白色的花都很香,但可惜大家觉得它们太素。大多数人都爱买颜色艳丽的花,但这些花往往没什么香味。听了花店老板的话后,林清玄不禁感叹道:“人其实也一样,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这倒令我想起在《人间最美是清欢》一书中“天寒露重,望君保重。岁月静好,随遇而安。温柔半两,从容一生。人间有味,最是清欢”的语句来。有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也不无道理,当你选择了素白的花,便只愿放在房间里独赏,因为仅你发现了它的香,心亦随着平和;当你选择了鲜艳的花,便会放在最起眼的地方招摇,深怕他人看不见自己精心挑选的美丽。

    《思想的天鹅》自然不止所列举的几篇,它更有禅意千寻瀑,待细细再读。

  • 7、 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篇一:《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初读周国平的书还是在大学时代,被考试折磨得头疼的午后,随手从图书馆拈来一本书只当放松,却不想一心潜入书内,等恍惚过来已是黄昏时分,书的内容我已然记不清,但读时恬淡、安然、平和的感觉却一直铭记于心。自此又陆陆续续读了《周国平散文集》、《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如此算来,我也是周国平老师的一位忠实粉丝。

    之前读的周国平的书多是关于哲学、婚姻、亲情等,论读书、写作的《思想的天空》却是第一次读来。说实在的,我一直很反感那些教人选书、教人读书的书,因为内心深处总认为读书是一种自由,你我偏好、习惯各不相同,为何总拘泥同一种读书标准?硬套同一种读书方法?苟同同一种读书心得?因此一开始我对《思想的星空》是拒绝的。但迫于要交读书笔记的压力,我不得不翻书来读,却发现原来我对读书、对写作的看法是如此浅薄、偏激。

    究竟读书的标准是什么?周国平说“愉快是基本准则”。读书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也是对读书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悦,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于你而言这才是一本好书!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却是为了做功课或做学问,这种读书不是愉悦,倒像是件苦差事。如此看来,作为教育者,教育学生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远比灌输知识来得更加重要,只是如何才能保护和培育学生读书的愉悦呢?这点我还在思考??

    究竟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周国平说“读永恒的书”。所有的书粗略计算无非三种: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伪装成书却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和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是不读也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三是必读的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书。这些书就我们的精神生活而言,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就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因此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读了多少书,而是书非最好而不能读!

    《思想的星空》对读书、对写作还有很多非常犀利的见解,给人无尽启发,我想我还有再细细品读一遍的必要。

    篇二:思想的星空 读后感

    《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杭州第二中学405 高溯楠

    读这本书,纯粹机缘巧合。一开始,是没打算读它的,毕竟“思想”“星空”这种词汇在我这个年龄段听上去实在有些虚妄,有些不可捉摸,但看到作者周国平,感觉好生眼熟,记得自己最喜欢的诗《旅程》便是

  • 8、 改革宗思想之旅——《致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信》读后感600字

    改革宗思想之旅——《致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信》读后感600字:

    为了完成作业,已经是第二遍看这本书了。但这次的两个小时里,依然留下了许多的提醒和反思。

    作者的经历,我深深的认同。在第一次接触改革宗神学的时候,我惊人的感叹到:之前这多年的信仰,我都信了些什么?没有任何的激情!改革宗神学对我来说太有具某种“魔力”。我开始喜欢阅读当代改革宗神学家的书籍,如d·a卡森、约翰·派博、提摩太·凯乐等等,发现他们是如此的博才,有学问、有智慧,他们对神学了解的是那么的透彻。改革宗神学(tulip)之所以能够吸引我,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更整全的看待圣经的信息。

    近两年的学习让我的信仰在理性上有个翻转,我原以为这是好的。然而我发现自己开始变了,我内心中的狂傲渐渐出来了。我开始嘲笑某些信徒愚笨的信仰(他们对信仰的热枕往往都不在真理里面,他们对基督教的理解和中国的许多民间宗教很类似),我发现自己不适合和他们在一起,我发现自己是才是宗教的佼佼者。

    然而这本书正是针对我这种人。改革宗神学所带来的优越感,如果导致的是骄傲、自满、缺乏怜悯,那是非常糟糕的。这跟奥古斯丁所提到的,基督教的精义(谦卑、谦卑、再谦卑),是截然相反的。改革宗的传统应该是意识到自己个人更深的错误、无知和其他问题,认识到如今在救恩里的自己,并不是透过自己所赚取的,乃是神白白赏赐的。如保罗所说的,既然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

    任何一种宗派、神学体系都不能够拯救人,唯有耶稣基督。

    盼望自己能够靠着恩典,不是高举某种宗派、体系,乃是谦卑的把福音的生命给见证出来。作者:牧罕

  • 9、 蓝色的彼岸读后感

    感恩文章读后感(一)

    《感恩》这本书让亿万读者知道人活着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书中讲述了很多伟人有关感恩的故事,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一位母亲与孩子相依为命,因为家里穷孩子上学非常困难。母亲也因为常年患有风湿不能去干活,但坚强的母亲在儿子不知道的情况下每天都去讨一些杂粮来解决吃的问题,同时省下一些卖给小贩换些钱供孩子读书。这个故事使我们扪心自问面对父母无私的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父母感恩戴徳!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忘却父母生身之恩、养育之情!我们对父母付出了多少!我们对父母的关心又有多少!

    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古稀之年饱含深情的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需要多么博大的胸怀才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放眼整个中国,也只有邓小平才有资格说出这句让无数国人认同的话语。邓小平以他朴实、务实的态度为我们中国的迅速发展与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国人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使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飞速提升。在他让我们中国人赢得尊重的同时,他也得到了我们全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他之所以得到这些是因为他在他的整个一生当中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始终感恩我们共同的祖国与人民。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古稀之年说出了那句感动亿万中国人民的话,他无愧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无愧于伟人的称号。从邓小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他不是一个常怀感恩祖国之心的人他能为中国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并且得到我们全民族的敬仰和世界的尊重么?

    感恩是一种心态,它能让我们乐于面对人生中每个阶段面临的 各种境遇;感恩是一种素养,它能让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更多的影响身边的人;感恩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催生更多美好的回忆;感恩更是一种境界,只有真正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

    感恩文章读后感(二)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周华健用歌声诠释对友情的珍惜,对朋友的感恩。听着这首歌,让我想起一篇文章---《感恩朋友》,这篇文章读了之后,令我深有感触。

    《感恩朋友》主要讲述朋友间最短的距离、零距离接触、无言生死性、真情弥香和青色橄榄五大部分,讲述了人与人的相处,互相帮

  • 10、 《彼岸,彼岸》(精选)

    “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不知为何,这句话在我放下书本后一直挥之不去。“死亡”这个词语,令人毛骨悚然,人们害怕死亡,害怕躺下后再也起不来,害怕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后无法照顾自己最亲爱的人。

    得到一些知识总是比较容易,可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谈及死亡,这是个众人忌讳的话题。但人们多多少少总会得到爸爸妈妈或身边环境给予他一些关于死亡的启蒙。

    第一次看见《彼岸,彼岸》这本书,是在朋友的书架上,随意抽出来然后随意地坐在地板上读完了它。我的眼前总是走过形形色色的人,至少他们的外表光鲜亮丽,可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哈里,只是一个孩子,一个不小心被卡车撞倒的孩子。他也曾向爸爸问关于死亡的事,爸爸却只是敷衍他说:“死了就明白了。”当哈里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却依然是茫然不解。死亡,是大智慧。

    哈里从另一个世界回来,他见到了自己的同学,他以为会有人在他座位上放鲜花,会有人因为他穿上黑衣服,现实让他失望不已。哈里坐在校门口的大石头上,久久不愿离开。他爱这里。他怀念风儿吹在脸上轻轻拂过耳边的瞬间,他怀念在赛场上奔跑的感觉,可是风儿从他身体穿过,他现在只是幽灵。

    还记得哈里和姐姐吵架,他们相互咒骂,现在,他看见姐姐的书桌上摆着自己的照片,而姐姐正趴在书桌上低声哭泣。妈妈依然准备了四份晚餐,然后喊孩子们吃饭,可是只有她自己的回声。厨房里,只剩下妈妈默默啜泣。爸爸每天都会去墓地看他,哈里用他幽灵的手牵着爸爸,爸爸却不知道。墓地里,只有沉默。

    哈里只是个孩子啊,他那颗未长大成熟的心,是否明白“死亡”的含义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着四季轮回,品尝着各种美食,欣赏着各地的风光,感受着互相拥抱时的温柔,闻着拂过脸庞的花香,映着湖面上舞蹈着的明媚阳光,抚着雪花落在额头悄悄融化的温度,这些都令人心儿轻轻荡漾。

    时间一分一秒的消逝,这所有的美好推动我们在这落寞的世间继续行走。我们的归宿是什么?是死亡。我们会被黑暗吞噬,他会剥夺我们的一切。

    死亡,是否只是一个人的肉体彻底停止运行。这场停顿,让所有的美好消失,让所有的爱恨情愁都失去意义。我们会见到最爱的人一个一个离开,去往那毫无生气的坟墓。他会得到平静,也许,他只是累了,在里面睡熟了罢了。人们往往希望自己深爱着的人不要离开,我们却从来都不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考虑这个问题,他们不在乎自己在某天会不会离开这个世界,于是他们肆无忌惮地生活,也许

  • 2019-10-17

  • 2021-07-08

  • 2019-09-22

  • 2021-09-24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17

  • 2023-02-11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2

  • 2019-09-2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2

  • 2019-09-21

  • 2023-05-0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06-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1-07-14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0-04

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2024思想者的彼岸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