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 > 地图 > 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2024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范文,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大全
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相关栏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热门栏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推荐
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

(共 5032 篇)

  • 1、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

    这一篇除了写廉颇、蔺相如外,还写了赵奢、赵括父子及李牧。

    廉颇成名最早,在赵惠文王十六年时就因大破齐国而被授为上卿。蔺相如次之,因在完璧归赵一事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智慧成名,被赵王拜为上大夫。完璧归赵的故事应该很多人都熟悉,记得中学课本中学过,这里不再赘述。基本上就是秦国给赵国制造麻烦,以找借口攻赵。蔺相如舍身帮处于弱势的赵国挽回了面子,也使秦国暂时不好意思打赵国。

    不过,一个国家会不会挨打不是光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勇气就能决定的,最终还得靠实力说话。这件事后不久,秦国举兵伐赵,攻下石城,第二年又攻赵,杀二万人。然后秦王派使者传话邀请赵王在渑池相会谈谈两国友好建交的事。赵王畏惧,不想去,廉颇、蔺相如都说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只好去了,蔺相如随行,廉颇送他们,并说:你们这一去,估计路上行程加上面见秦王商谈礼毕再回来,应该不超过三十日,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这话说得很是老成持国,不过不知道会不会对赵王有所得罪。

    这一行,蔺相如再次表现出外交智慧与勇气,在酒席上与秦王针锋相对,秦王借洒意要赵王弹瑟助兴,蔺相如则请求秦王击缻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蔺相如近前跪请,秦王仍不同意,相如拨剑以自刎相逼,秦王左右欲杀相如,被相如怒目瞪回去了(这个,大概是因为相如离秦王较近,投鼠忌器吧),秦王不得已敲了一下缻。为什么双方要为这件事这么较真呢?因为双方都有史官在场,对赵王为秦王弹瑟助兴,秦王为酒宴击缻作乐都是要一一记录在案的,事关国家体面,不能马虎。后来秦之臣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答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这个有点过分了,想要秦都给赵王的生日礼物。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直到酒席结束,秦王都不能在气势上胜过赵国君臣。其实最后这句最关键: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这一顿鸿门宴后赵王与蔺相如等一起回到赵国,以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这没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后面一句位在廉颇之右,廉颇不服气了,认为自己为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不过靠口舌之争立功,再加上蔺相如出身卑贱,廉颇耻于居其之下。蔺相如知道此事后,对廉颇种种回避,以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舍人不理解,认为蔺相如懦弱,纷纷请辞,蔺相如解释道:我在强大的秦王面前尚且不曾畏惧,难道会惧怕廉颇吗?躲他只是因为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害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岂不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吗?廉颇听说

  • 2、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东光县一中单守林 为什么要给缪贤立传,因为他荐才有功l 为什么要给赵惠文王立传,因为他敢于破格用才生 赵国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佯装要用十五座城来换,赵- 惠文王明知是骗局,但畏于秦国强大,又不敢不应。正在左右为难之时,缪贤推荐了他的门客蔺札i如。i+1相如果然不负众望,廷斥秦昭王,揭穿了他的阴谋,完璧归赵。以后蔺相如又屡建奇功,成为赵国的有功之臣。这一切都与缪贤的积极举荐分不开,更与赵惠文王的破格录用相关联。 破格录用并非毫无根据地乱加封赏,而是建立在严格的考查基础之上。

    首先,从缪贤的介绍中,赵惠文王认为蔺相如有才有智,决定召见,见面时又迸行一场口试,见蔺相如说得合乎情理而且又有城不人,臣请完璧归赵的胆识和信心,这才委以重任。完璧归来,因蔺相如使不辱于诸侯 被破格提升为上大夫。以后相如随赵惠文王同赴混池会,不畏强暴,有胆有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回国后赵惠文王又将他提升为最高军政长官一上卿。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赵惠文王能任人唯贤而不拘泥于出身,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倘若只是逐级提拔,那么到了亡国之日,蔺相如也不够出使的资格,如果论资排辈,更轮不到他和赵王同赴l}池会,那后果是可想而知、不言而喻的。

    现在,一我国正面临着世界强国新技术的严峻挑战,所以对人才的合理使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更茄重要。不少单位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几发挥全体职工的智慧,号召大家上书言事,提合理化建议,对特别突出的则破格录用。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也正是要给赵惠文王立传的原因。 当初保举蔺相如的缪贤,在蔺相如高升后,既没去走蔺相如的后飞也没因为蔺相如现在是他的上司而不服,这更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我们要给缪贤立传。 报载天津某建筑公司老同志热情扶植青年千部的事迹,正是缪贤精神在新时代的继续和发扬。该公司某青工刻苦自学,设计图纸,多次受到技术员的奚落。老书记却认为他是个好苗子,保送他上了天津大学。

    这个青工毕业回厂后,被任命为副总经理。三位老同志为树立他的威信,在关键事情上不拍扳,总是和他商量才决定。这种识才、荐才、护才、爱才的精神,在进行四化建设的今天,更应该大大提倡。

    〔简评〕 这篇习作是作者在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后所写的读后感。 文章开头提出了本文议论的中心,接着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指出了为什么要给缪贤和赵惠文王立传最后联系当前实际,谈出了识才、荐才、护才、爱才的重要

  • 3、 廉颇蔺相如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传读后感(一)

    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蔺相如便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君子。它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明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更在于他能容忍流言恶语,容忍众人的猜忌与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灭的爱国魂。他的心灵,始终清明污垢。

    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贱的身份让无数人不屑一顾。然而,面对赵王的忧虑,蔺相如昂首坦然以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是何等的胆识与自信!他离赵入秦时,身上的重担必不比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谢绝毕竟,这是太过艰难的重任。但他却主动扛起了这关乎国家荣誉的重担,置生死于度外。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发冲冠,言辞铿锵,嬉笑怒骂,以死相争。一人一玉,是同样的纯粹与执着:宁碎不求苟全,宁死不损国威!史书上只是风清云淡的几笔带过那朝堂上的纷争,但现实中,又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了得!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我们见识到蔺相如锋芒毕露的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脉里沸腾的爱国情怀。此时的他,如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的征客,为国立下大功,被拜为上卿,理应风光无限、意气风发,见谁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贵身份。

    然而,蔺相如之所以为蔺相如,其超人之处正在于此。面对廉颇的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恶语,面对舍人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质疑,他选择了容忍。只因他要守护这赵国的国土,守护这万千黎民的家。

    当一种感情升华到极致,往往近于水,无声流动,无处不润。此时蔺相如的爱国情感正是如此。他对国家的热忱与忠诚,从热烈的洪流变为润物细无声的雨,以容忍和坚守诠释了爱国的最高境界。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仰,让他在世俗流言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国家,清醒地认识到两虎共斗,势不俱生,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众人皆醉我独醒,而蔺相如,宁可孤独而痛苦地醒,也不愿再醉生梦死中,失去自己对国家的信仰!

    无怪乎众多舍人慕君之高义,无怪乎廉将军醒悟后肉袒负荆,这样深沉而浓烈的爱国之情,是蔺相如用清澈无垢的心与坚定的信仰制成的绝世佳酿,那醉人的芳香透过蒙尘的时光,透过泛黄的史书,流芳百世,香沁万年!

    蔺相如告诉我们,有些人被历史铭记,不仅仅因为智慧。聪明人与圣人有时只相差一分信仰,而正是这份爱国的信仰,成就了后者的辉煌。人有两种,一种在烟

  • 4、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一)

    文/陈少乐

    人们都知道,徒以口舌为劳这句话的本意是表现廉颇对蔺相如的极其不服,但人们很少想到,这句话容易误导许多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在看文章时也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廉颇之所以不服,皆因他只看到蔺相如的口才,没有看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于是,我们为了驳斥这句话,就会去强调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甚至刻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一点,反而忽略了蔺相如的口才。实则,在我看来蔺相如应当是集机智与勇敢于一身的,而这一点又恰恰集中体现在他的口舌之上。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我们的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不仅仅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以国为先的这一形象层面上的特点,实际上还突出了蔺相如非凡的口头表达能力,即文中廉颇所说的徒以口舌为劳中的口舌之功。在此一文中司马迁还充分肯定了其口舌之功所起的重大作用。

    一、口舌第一功解缪贤之困

    缪贤的举荐对于蔺相如的出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从文章中缪贤对蔺相如的介绍,我们能看出的这样一点令我们思考的东西:如果蔺相如没有什么口才,即口舌之功,一个普通的门客又怎能令其主子缪贤言听计从呢?而当时蔺相如的建议可是足以决定缪贤生死的,算是一招险棋,而缪贤会接受这样的建议,在我看来,不能不说是蔺相如的口舌之功在此处已经可崭露头角,蔺相如还没有出场,司马迁就通过旁人之语间接地表现其口才,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结果也正因为蔺相如的口舌之劳才救了缪贤一命,缪贤因此把他举荐给赵王。因为在缪贤心目中,蔺相如的口才,以及他在劝服自己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在此时,国难当头之际,蔺相如应能,也只有他能担此重任。这是蔺相如在文中的口舌第一功,这一口舌之劳挽救了主子的声誉与生命,也为自己才能的施展打下了基础!

    事实也证明,缪贤果然没有看错人,蔺相如只用三言两语,就打消了赵王的顾虑,其果断的魄力无人能比。即使是以勇气闻名于诸侯的廉颇,此刻也只能是相形见绌,蔺相如一开场就把所有的人都比下去了。但蔺相如最出色的表现还是在秦国的殿堂之上。所以司马迁除了描写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之外,实则更是着重刻画了他的口舌力度。

    二、口舌第二功完璧归赵

    以和氏璧为焦点的秦赵之争,从表面上看是政治谈判,实际上是政治斗争。在秦强赵弱的大环境下,等待蔺相如的是一个被动的语言环境。蔺相如虽是使臣身份,但是却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傲慢的秦王居然在一般的宫殿召见他,公开

  • 5、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一)

    初读此文便觉得讲蔺相如的篇幅多一些,而具体讲廉颇的只是末尾的几段,但开头却将廉颇描述地比蔺相如详尽。读完全文才明白,原来,廉颇的官位起先要比蔺相如高许多;再者,司马迁也是用衬托的手法,先说廉颇如何如何功勋卓着,来衬托后面的负荆请罪。

    廉颇起初因不满蔺相如的官位高过他,而向蔺相如宣恶言,这体现了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窄。而蔺相如此后对廉颇是退避三舍,大臣们均以为蔺相如怕廉颇,其实他是为了避免两虎相争,而导致秦国有可乘之机,他是多么爱国,又是多么的豁达大度,多么顾全大局。廉颇听闻后,自己十分惭愧,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也正说明了他的坦诚与可敬之处。

    不仅如此,蔺相如还有过人的才智与勇气。秦国要和氏璧并以十五城为交换,赵国无人出使,蔺相如主动前去,见秦王无意予城,竟说头与璧俱碎,秦王不得已只得听从他的安排,而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敷衍,却偷偷让随从将和氏璧送回赵,秦王没办法只得让他回赵。蔺相如这样做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后秦赵与渑池会,蔺相如又以他的聪明才智驳地秦王无以回应。最终被封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一个骁勇善战,一个足智多谋,为赵国立下了赫赫功绩!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二)

    司马迁写《廉颇蔺相如列传》,顺便记录了许多发人深思的历史故事。赵惠文王任人唯贤就是很值得后人钦佩和效法的。

    赵国得了和氏璧,强秦发书欲用十五城易之。在给还是不给正处两难且无人可为合适的使秦人选之际,宦者令缪贤举荐了他的舍人蔺相如。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其地位之低下不言而喻。但是赵惠文王在初步了解了缪贤举荐的理由之后,亲自招见了他,经过一番考察,遂决定派其携璧使秦。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任其为上大夫。渑池会上,身无缚鸡之力的蔺相如蔑视秦国君臣,以牙还牙式地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用献咸阳为赵王寿。凭着满腔爱国热情和自身的勇敢机智,扞卫了国家的尊严。之后赵王更是委以上卿之任,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赵奢为田部吏,官不太大,但他不畏权贵,依法治税,敢跟平原君较劲。当然平原君毕竟也是一代贤人,为赵奢义正辞严的申述而折服,并将其荐与赵王。赵惠文王用其治国赋。秦伐韩,军阏与。惠文王问廉颇,问乐乘,能不能救?都说太远太险,难救。及问赵奢,却说道险就好象两只老鼠斗于穴中,勇者胜。于是惠文王就派赵奢为大将率军出征,结果大破秦军。而有在这次战役中,有一个叫许历的军士,(.org)因为敢于

  • 6、 读廉颇蔺相如有感作文600字_高一读后感

    廉颇,为赵国打下了齐国,成为功不可没的一员大将;蔺相如,完璧归赵,替赵国找回了尊严,成为了有谋略的治国之才,但是,这样两位令人们佩服的英雄却曾经闹过别扭,真是让人大为吃惊。

    丈夫之志,穷当益坚。廉颇作为大将军,有着顽强,不服输,果断的性格,虽然有勇,但是比较冲动,出言不考虑大局,所以才会对蔺相如产生敌视的心态,而蔺相如则相反,他虽然在战场上杀不了几个敌人,但是他的聪明机智却足以避免上万敌军来侵略的可能,他从小卑微出身,生于乱世,恰好拥有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懂的兵法,战略,和礼仪,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宽容,学会了任何事都要以大局为重的思想,也多亏他的宽容,才会让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负荆请罪,改错从新。

    秦国是当时的大国,兵力,经济和财富人口远高于赵国,若是以兵戎相见,哪怕赵国在来十个廉颇哪样英勇的将军,恐怕也抵挡不住秦国近百万的骁勇战士吧,但是事实摆在眼前,在秦国威胁赵国到极点,即将处于战乱中时,蔺相如出现了,他的身世,和家庭背景让诸多大臣鄙弃,大臣们纷纷指责他的不足,蔺相如很平静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赵王无奈,只好按他的计划行事,接下来便发生了有名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事件,赵国之所以能够强大起来,还是因为武有廉颇,文友蔺相如的结合,才使得赵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争的侵略。

    正是因为宽容,才让本来水火不容的两人成为了搭档,正是因为宽容,才会让赵国得易发展,现在依然一样,我们要学会宽容,理解他人,才会正确的走上成功的道路。

  • 7、 《伯夷列传》读后感400字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同时存在着光明和黑暗两面。人就是一个矛盾体,充斥着无法理解的矛盾,在理智与情感之间苦苦挣扎,在法律和人性间徘徊。人就像行走在悬崖边缘,脚下的土地是理智。如果一不小心掉入其中,便落入情感的陷阱。

    上周看了东野圭吾的《彷惶之刃》,东野圭吾的小说,揭露了人性的矛盾。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急切得为女儿报仇的父亲,女儿无辜得死亡并惨遭凌辱的遭遇令本是一位公司普通职员的他踏上复仇之路。他亲手杀死了杀害他的女儿的其中一人,也因此被冠上“杀人犯”的名称并被通缉。但在寻找另一位凶手的路上,他还帮助了旅店的老板。你能说这样的一个人,是坏人吗?他只是因为丧女而暴怒了而已。

    寻仇中,有一名旅店老板帮助他,还有一位神秘的人给他告知方向。你能说,他们是坏人的帮凶吗?只是理解了而已。

    好人还是坏人,是不能看他的一面的,人都是多面的生物,真正冷血的人很少,就像完全的好人很少一样。

  • 8、 管仲列传读后感

    篇一:管晏列传读后感

    《管晏列传》读后感一

    管夷吾和晏子同为齐国效力,虽不处于同一时代,但都做出了丰功伟绩,故将两人放在同一列传。

    说起管仲,不得不提的是鲍叔牙,这个自幼和管仲结交,受到管仲欺负却毫无怨言:管仲与其一起做买卖,管仲分大头,鲍叔牙知道他穷,不认为他贪;为鲍叔牙考虑事情,却将其陷入困境之中,鲍叔牙不怪他,知道时运有时好有时不好;管仲多次任官多次被逐,鲍叔牙不认为他不忠而认为他没有遇到好机遇;管仲带兵打仗输了逃回来,鲍叔牙不认为他胆小,而知道他家中有老母亲。当管仲受困,鲍叔牙荐举他做官,愿意做他下属。对此,管仲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管仲任官后利用齐国的地理优势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又善于因祸得福,转败为功,齐国遵从他的政策,使得齐强于其他诸侯。

    鲍叔牙能够看出管仲的才能,又能对其的“过分”行为处处包含,在有好的机会时,因为管仲更有能力而让贤,可见其拥有独具慧眼的识人能力和宽容的胸怀,后人也因此不多讨论管仲的才能,而称赞鲍叔牙的识人之才。

    篇二:管晏列传读后感1000字

    读《史记·管晏列传》有感

    摘 要:管仲与晏婴是春秋时齐国相距一百多年的两位宰相,为齐国的兴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史记》中,太史公将二人合传,写了两人的成就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此文主要探究太史公将二人合写的原因,及太史公所寄寓的感情。

    关键词:管仲;晏婴;知人善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04-01

    《管晏列传》记录了春秋齐国的两位著名宰相管仲和晏婴的事迹。此传分三部分:一是管仲的传记,主要记录了管鲍之交;二是晏婴的传记,主要记述其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三是司马迁本人对管仲与晏婴的评价。读完《管晏列传》,不禁想知道太史公将这两人合写的原因。《史记》列传内,合传的不少,命意各不相同,将管仲与晏婴合传难道只是因为两人都是齐国的贤相吗?不尽然。

    (一)表面原因:管仲与晏婴行事相类,思想相近,都为齐国强盛做出了突出贡献。管、晏二人都是齐国的贤相,治国方略上虽有不同,但都以民为本,重视民生,尽心竭力地辅助国君治国。

    管仲“以区区之齐在海滨”,流通货物,使齐国国富兵强,而且他与百姓同好恶,顺应民心民意,体现了其以民为本的思想;晏子同样重视民生,办事尽心尽力,且身体力行,崇尚节俭,任齐国宰相篇二:管晏列传读后感2

    《管晏列传》读后感

  • 9、 有勇有谋的蔺相如 (450字)

    大家都听说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机智了吧!在公元前283年有一个名叫蔺相如的人,于大将军廉颇一同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从前,有一块壁,叫做和氏璧,是一个无价之宝。秦王知道赵国很弱小,便想把和氏璧占为己有。赵王知道后,很着急,在大臣们的举荐下,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进宫见秦王。蔺相如一看便知是秦王的诡计,故意拖延时间,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大夫。

    蔺相如知道秦王很想不劳而获,不肯交出十五座城,便把壁高高举起,往柱子上撞,不得不让秦王胆战心惊。而蔺相如不怕失去自己保贵的生命。俗话说的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啊!可见蔺相如的勇敢真值得我们敬佩啊!

    蔺相如不但勇敢,而且十分有计谋。在秦宫里。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交予赵国十五座城门,便约定几天后,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拖延时间,有更多的时间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和氏璧已经被我送回赵国去了!秦王没有办法,他生怕失信于天下,只好客客气气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

    作者司马迁用巧妙的文笔,把蔺相如描写的栩栩如生。在文学的天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浙江杭州西湖区行知小学六(2)班六年级:王h

  • 10、 李斯列传读后感

    李斯列传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史记》当中《李斯列传》这一部分,我对李斯的人生经历深有感悟。

    李斯是楚国人,当时只是一个地方小官。有一次,李斯发现厕所里的老鼠,生存环境非常差;而粮仓里的老鼠,生活环境特别好,有着吃不完的粮食,于是李斯感慨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是不是有才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平台。

    于是,李斯就把官辞了,投奔了当时齐国一位大师,这位大师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子,李斯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也就是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道理。过了一段时间,李斯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应该找一个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当时最强大的秦国。

    李斯到了秦国之后,投奔到当时秦国最有权势的吕不韦门下,吕不韦很快就发现李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把他引荐给秦始皇,于是,李斯终于有了施展自己理想抱负的平台,在秦国消灭诸侯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觉得李斯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从老鼠哲学中受到启发,并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付诸行动,辞官投学,努力提升自我的能力,最终在秦国统一中国这个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人生好戏。

    我感悟到:一个人首先有心存远大志向,然后付诸行动,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才能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相反,如果一味好吃懒做,只能让理想变成梦想和空想。

    李斯列传读后感(二)

    读完司马迁的《李斯列传》久久不能释怀,感慨颇多。李斯由一小吏到位极人臣的丞相再到身败名裂,其中之事对我们多有借鉴。

    李斯列传开篇先介绍了李斯当郡小吏时,看的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这就是李斯的着名的老鼠哲学。可以说这句话到处了多少现在中国人的心声。河北大学一起校园撞人事故带来了一个官二代我爸是李刚的铿锵自白,这是对社会公平的公开叫板,可他却说出了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现实:拼爹时代已经到来。有网友调侃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见女友把命催,醉驾撞人咱不怕,李刚就是我老爸。在这样的时代,真是干得好不如生得好,生得好就有权力、就有财富、就可以肆意逾越人间规则。那些富二代、官二代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10-09

  • 2023-03-27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1-17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7

  • 2019-11-06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19

  • 2023-02-02

  • 2022-12-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1-25

  • 2021-03-29

  • 2023-04-13

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范文,廉颇蔺相如列传400字读后感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