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 地图 >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2024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推荐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共 8794 篇)

  • 1、 《史记·淮阴侯列传》(精选范文)

    学会隐忍------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感

    读史使人睿智,读史使我学会隐忍。我读了《史记·淮阴侯列传》这部分中的“胯下之辱”,内容大致如下:

    一个恶少年看韩信不顺眼,在市集上向他挑衅,叫他要么刺自己一剑,要么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盯着这个人半天,一语未发,弯下腰从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众人大笑。若是当时他因一时之气,把那个恶少年杀了,日后也要应付官府的追捕,就不会有后来的功成名就了。

    这部分虽然不是很长,却告诉我们做人要隐忍。

    《史记淮·淮阴侯列传》让我想起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复国,他在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天就这样卧薪尝胆,隐忍了十几年,最终成功击败了吴王夫差。

    还有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后,还能忍辱负重编修《史记》,终使这文学巨著横空出世。

    这些事和韩信胯下之辱道理一样,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隐忍。

    《史记淮·阴侯列传》也让我想起了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青年,他们一点挫折也承受不了,常会为一点小事而冲动从而毁了自己的前途,真是标准的“愤青”。这些反面教材以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隐忍。

    《史记淮·阴侯列传》还使我想起了那年寒假……

    傍晚,太阳已经偏西了,天边还泛着红霞,夕阳的余晖照在我的脸上,和风吹拂着我的两鬓。在我的跟前站着一个头发凌乱,身穿红色外衣和灰色牛仔裤的貌似不良少年的人。

    “小子,你刚才骂我什么来着?”那不良少年道。

    一听这话,我顿时气血上涌,脸上青筋暴现。

    “小子,快过来给老子道歉!”那个不良少年接着喝道。

    正当我准备卷起袖子,大打一架的时,突然脑海浮现出韩信胯下之辱的那一幕,火气登时消了,反倒吓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没打,我刚才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一点也没想过此事的严重后果,小不忍则乱大谋啊!于是,我低下头,不卑不亢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件事更使我对隐忍坚信不疑。当然,当国家、民族的尊严被侮辱时,我们就要奋起反抗,不能隐忍。

    我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时时刻刻陪伴着我,提醒着告诫着我做人要学会隐忍。

    简评:小作者对隐忍的感受不仅在于他能够读透文章,还在于用心感受生活。《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小作者巧妙抓住其中一点,从内容略加赏析,然后结合自己实际谈体会,可谓水到渠成。小作者的文字功底也不一般,既如行云流水,又简洁凝练,绝不拖泥带水。文章结尾揭示主题:做

  • 2、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读后感(读后感)

    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后来继承了侯位。在细柳时因治军有方,得到汉文帝赞赏;在吴楚之乱因平叛有功,得到汉景帝封赏。最后却因对赏封的肉不满而大发牢骚被汉景帝判罪饿死。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www.dhb100.com

    评:周亚夫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但他的“情商”令人堪忧。

    首先是在军细柳时,面对御驾,他置之不理,甚至引兵反抗。幸亏汉景帝是位贤德之君,能体贴文武百官,周亚夫才能无罪受赏。不过细想一下,倘若周亚夫是在为高祖戍守,那高祖很可能把他就地正法。周亚夫没有想到:他的侯位是皇帝给的,工资是皇帝给的,皇帝拥有一切任免权。这种时候,略微做出一副军纪严格的样子就行了,装完后,应立即见天子,言辞应尊重、敬畏,如此这般,才能达到:既让天子看到你的忠于职守,又让天子看到你的高情商,一举多得。

    其次,是平吴楚之乱时,周亚夫以梁国为诱饵,吸引吴军,再突袭取胜,此计无妨(本是景帝默许)。只是委屈了梁王,梁王是皇亲国戚,且爵位在侯之上,周亚夫以下犯上,事成后必定引起梁王与皇帝的不满,况且他迟迟不支援与梁王,更是大错特错。倘若当时周亚夫先给梁王讲明:他的用意在不断的为梁王增援,事后再给梁王赔个罪,这事不就过去了吗?但周亚夫得意忘形,因功自居引起了梁王的怀恨,又引起景帝与梁王的君臣不和,恶性循环,周亚夫必定会被双方排挤。

    最后是“病”。同样是生病,张良、司马懿与周亚夫病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张良为帮助太子,自己生了病,却帮了太子,让太子欠他一份人情;司马懿生了病,却还发动政变,夺下曹魏政权;但是周亚夫一病,直接失了官位,为什么呢?因为周亚夫不懂得处理君臣关系。君主就像老板,臣子就像员工,员工的工资由老板发,员工的工作与老板关系重大,而周亚夫这位员工,却惹了老板的秘书(即窦太后)与高管(即梁王),秘书与高管都是老板的亲信,而与他们作对无异于和老板作对。当景帝给他吃肉没有切块时,周亚夫不乐意了,那景帝自然不悦:工资都发到你账户还嫌没亲自送到你手上。得寸进尺,狂妄自大这也是周亚夫死亡的原因。

    其实周亚夫也可以避免犯错。当景帝封赏非刘氏诸侯时,如果周亚夫能学习他父亲周勃对吕太后说“分封谁都可以”,懂得看主上脸色行事,而不是用高祖的话反驳,君臣关系便不会被撕裂,他也就不会日后落得惨死的命运。

    翻看《史记》,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那些在历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

  • 3、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600字

    学会隐忍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感

    读史使人睿智,读史使我学会隐忍。我读了《史记·淮阴侯列传》这部分中的“胯下之辱”,内容大致如下:

    一个恶少年看韩信不顺眼,在市集上向他挑衅,叫他要么刺自己一剑,要么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盯着这个人半天,一语未发,弯下腰从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众人大笑。若是当时他因一时之气,把那个恶少年杀了,日后也要应付官府的追捕,就不会有后来的功成名就了。

    这部分虽然不是很长,却告诉我们做人要隐忍。

    《史记淮·淮阴侯列传》让我想起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复国,他在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天就这样卧薪尝胆,隐忍了十几年,最终成功击败了吴王夫差。

    还有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后,还能忍辱负重编修《史记》,终使这文学巨著横空出世。

    这些事和韩信胯下之辱道理一样,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隐忍。

    《史记淮·阴侯列传》也让我想起了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青年,他们一点挫折也承受不了,常会为一点小事而冲动从而毁了自己的前途,真是标准的“愤青”。这些反面教材以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隐忍。

    《史记淮·阴侯列传》还使我想起了那年寒假……

    傍晚,太阳已经偏西了,天边还泛着红霞,夕阳的余晖照在我的脸上,和风吹拂着我的两鬓。在我的跟前站着一个头发凌乱,身穿红色外衣和灰色牛仔裤的貌似不良少年的人。

    “小子,你刚才骂我什么来着?”那不良少年道。

    一听这话,我顿时气血上涌,脸上青筋暴现。

    “小子,快过来给老子道歉!”那个不良少年接着喝道。

    正当我准备卷起袖子,大打一架的时,突然脑海浮现出韩信胯下之辱的那一幕,火气登时消了,反倒吓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没打,我刚才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一点也没想过此事的严重后果,小不忍则乱大谋啊!于是,我低下头,不卑不亢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件事更使我对隐忍坚信不疑。当然,当国家、民族的尊严被侮辱时,我们就要奋起反抗,不能隐忍。

    我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时时刻刻陪伴着我,提醒着告诫着我做人要学会隐忍。

    简评:小作者对隐忍的感受不仅在于他能够读透文章,还在于用心感受生活。《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小作者巧妙抓住其中一点,从内容略加赏析,然后结合自己实际谈体会,可谓水到渠成。小作者的文字功底也不一般,既如行云流水,又简洁凝练,绝不拖泥带水。文章结尾揭示主题:做

  • 4、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一)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他用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写史。《淮阴侯列传》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淮阴侯就是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它讲述了韩信的生平经历。

    韩信是淮阴人,年轻时很贫穷。他不愿劳动,经常去别人家蹭饭吃,大家都讨厌他,不给他饭。一位老妇看他可怜,天天把自己的饭分给他,韩信决定一定要报答老妇。一个卖肉的年轻人见韩信天天带着佩剑,却天天蹭饭吃,很瞧不起他,就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捅死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韩信看了他半天,最终还是钻了过去。大家都认为韩信是个胆小鬼。天下大乱时,他去投奔了项羽。他多次向项羽进谏,项羽不听。于是他投奔了刘邦,可是刘邦也只让他当一个小官。韩信又跑了。丞相萧何很欣赏他,亲自把他追了回来。萧何向刘邦说明了情况,刘邦决定拜韩信为上将军。韩信之后南征北战,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暗渡陈仓,平定三秦;背水一战打败赵国三十万人,灭赵国;灭齐国;击败项羽大将龙且二十万大军;最后与项羽决战于垓下,把项羽本人逼的自杀。

    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王朝后,韩信被封为楚王。韩信首先把当年给他饭吃的老妇请来,给了她千金重赏。又把当年侮辱他的人找来,让他当了中尉。韩信说:他当初侮辱我,我之所以隐忍,就是为了今天的事业。几年后,有人对刘邦说韩信造反,刘邦于是把韩信抓了起来,后来证明韩信是清白的,韩信还是被废除了王位,降到了淮阴侯。刘邦很惧怕韩信,因为他打仗天下第一。于是韩信又一次被抓起来,没经审问就被杀了。

    韩信是一代军事奇才,却因为功劳太大,才能太高,项羽又被打败,所以被汉高祖刘邦杀了。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二)

    每次打开太史公的《史记》,总是先读《淮阴侯列传》,我想可能是这位传奇的将领让我入迷。读这篇文章,让我感到刘邦权谋之深。特别是读到: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刘邦权谋之深的感觉更甚。

    在《史记》一书中,《淮阴侯列传》与《李将军列传》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篇章,这些年来,也读过多次,最初尚不清楚自己何以喜欢,只是朦朦胧胧地感觉其中蕴涵一股不可遏抑的愤懑。后来年齿渐增,体验遂多,慢慢地也深入到了太史公的心境当中,越发沉溺于文字2020中所附着的感慨当中了。韩信一生,卓越的军事才能,立下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韩信率军攻齐,未至而得到消息:高阳酒徒郦食其已经

  • 5、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7篇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淮阴侯列传读后感7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篇1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他用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写史。《淮阴侯列传》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淮阴侯就是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它讲述了韩信的生平经历。

    韩信是淮阴人,年轻时很贫穷。他不愿劳动,经常去别人家蹭饭吃,大家都讨厌他,不给他饭。一位老妇看他可怜,天天把自己的饭分给他,韩信决定一定要报答老妇。一个卖肉的年轻人见韩信天天带着佩剑,却天天蹭饭吃,很瞧不起他,就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捅死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韩信看了他半天,最终还是钻了过去。大家都认为韩信是个胆小鬼。天下大乱时,他去投奔了项羽。他多次向项羽进谏,项羽不听。于是他投奔了刘邦,可是刘邦也只让他当一个小官。韩信又跑了。丞相萧何很欣赏他,亲自把他追了回来。萧何向刘邦说明了情况,刘邦决定拜韩信为上将军。韩信之后南征北战,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暗渡陈仓,平定三秦;背水一战打败赵国三十万人,灭赵国;灭齐国;击败项羽大将龙且二十万大军;最后与项羽决战于垓下,把项羽本人逼的自杀。

    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王朝后,韩信被封为楚王。韩信首先把当年给他饭吃的老妇请来,给了她千金重赏。又把当年侮辱他的人找来,让他当了中尉。韩信说:他当初侮辱我,我之所以隐忍,就是为了今天的事业。几年后,有人对刘邦说韩信造反,刘邦于是把韩信抓了起来,后来证明韩信是清白的,韩信还是被废除了王位,降到了淮阴侯。刘邦很惧怕韩信,因为他打仗天下第一。于是韩信又一次被抓起来,没经审问就被杀了。

    韩信是一代军事奇才,却因为功劳太大,才能太高,项羽又被打败,所以被汉高祖刘邦杀了。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篇2

    夜读《淮阴侯列传》,至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语时,遂掩卷为之痛惜良久。设若韩信早日认清刘邦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之小人嘴脸,听从齐人蒯通之言,三分天下,鼎足而居,何有后来夷灭三族之祸。

    细思之,韩信之祸早有征兆,只是韩信不自知罢了。

    韩信率

  • 6、 史记货殖列传读后感

    【篇一:货殖列传读后感】

    太史公作《货殖列传》,不拘泥于时,驳斥儒道两大家有关经济问题的观点,大胆提出人类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无论多美好的志向都得有实现的基础,财富,在很多时候就是我们人生的资本。

    自从商业产生以后,贫富差距渐渐出现,同时因为有了差距,便生出许许多多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作为以农为本的国家,古代中国一直到了清朝还在压制商业活动,商人们承受着来自朝廷和社会各个方面的阻挠与压力,可以说,一个成功的商人的创业历程真的是步履维艰。士农工商中,商为最下等,其实各个阶级都要养家糊口挣取银钱,只是收获渠道不同,收获数量也不等。皇家贵族子弟生下来过的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双手不沾一点腥土,整天跟着先生念叨仁义礼智信,之乎者也,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每每这些贵人不开心的时候,一个巴掌抡过去,挨打的小奴仆低头含泪,以头抢地,可怜兮兮地捂着一边打红的脸:奴才该死!同是人,贵贱就这么给划分明了,你,穷人家的孩子,就是受欺负被奴役的命。富人家是有自己的烦恼,他们担心的也许是明天去哪里游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而众多吃穿无着落的穷人们还在忍受着饥饿侍弄那几亩租田,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就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财大气粗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钱,本身是的确没有什么价值的,如果,我们的祖先把土块当做钱来换吃换喝的,那么现在的土块就不是被小孩子和泥巴的玩意儿了,当然,我只是打比方而已。况且为富不一定就是不讲仁义的人,正所谓国富民强,同样的道理,家富了亲人也不用受人冷眼,遭人欺负。骨气不是穷人的专属名词,富可敌国是一种本事,家徒四壁就算清高吗?可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两袖清风,只是说明你不愿陷于泥淖之中,换一种说法,就是保身之法,避免以后因此落个骂名。在生财之道这个方面,到底是差那么一些。现在的我们一无所有,靠的是父母资助,上大学最直接的目的便是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一份富足的生活,而不是整天烦恼于明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许又会有人批评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也钻到钱眼里了,试问,没有这样的物质基础,我们要抱着书本去呼喊越穷越光荣吗?

    我不是一个拜金主义者,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只是,我们应该正视金钱这个问题,追求财富并不是可耻的事情,付出劳动就应该得到回报。赡养父母,抚养子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而尽责的基础是

  • 7、 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

    篇一:游侠列传读后感

    美哉游侠 悲哉侠义

    —— 读《史记·游侠列传》有感接连读了《史记》里的几篇列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侠列传》,连续读了几遍还是

    爱不释手。作者先以儒侠对举,以儒为侠作反衬,称颂了游侠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困,

    不爱其躯的可贵精神;然后分别叙述了朱家、剧孟、郭解的生平尚侠事迹,着墨不多,却写

    得英风飒然。读完此篇又联系到现实生活,不禁由衷发出感叹:美哉游侠,悲哉侠义!

    美哉游侠!

    诚信之美。“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真可谓

    是一诺千金。他们都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一旦受人之托则将终人之事,而且为了这千金之诺,

    可以轻生死,抛血躯。

    果有成功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操守之美。朱家“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

    可胜言”却“终不伐其能歆其德”、郭解“振人之命,不矜其功”。他们都办了好事但却从不

    居功自夸。

    急人之难,舍己救人之美。“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士为知己者死” 、“千里诵义,

    为死不顾世”。朱家“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他们总是把别人的事放在第一位,为了帮助别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他们

    尽管贫穷,然一旦人有事相求,合于义,必全力以赴。他慷慨的救济穷人,“振人不赡,先

    从贫贱始”而自己却过着“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的生活。这正是游侠精神力

    量的可贵之处,感人之处,他们把救助厄困的社会道德推向了极至。

    厚施而薄望之美。朱家“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

    身不见也”。他们帮助别人,不是出于金钱、权势、名利的考虑,完全从心中之义出发。合

    于义,则为之,不计报偿;不合义,则不为,千金难动其心。

    退让顾全大局之美。郭解曾经深夜前去调解一场许多人都没能调解的纠纷,当事人佩服

    他的为人,听从了他的意见。郭解又连夜赶回,并告诉当事人让他们先不要听他的话,等他

    走后,让洛阳诸公们再来调停,那时他们再和好。本来是自己做的好事,却要说成是别人的

    功劳。郭解这样做不但解决了一场纠纷,也维护了洛阳诸公的面子。

    明理之美。他不以利害为转移,而依据是非来判断事物。在处理自己侄儿被杀这件事上,

    当他了解实情后“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在知道自己的

    亲侄儿被人所杀,而杀人者竟然敢逃之夭夭时,想来大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

  • 8、 史记列传读书笔记

    关于司马穰苴的故事只有一个,杀齐景公宠臣庄贾,相比各种忠臣将领被害的故事,司马穰苴可以说是玩战术的心都脏,以此震慑三军将士。

    太史公看不起司马穰苴,说把他的兵法与早前司马氏的兵法简直是侮辱云云。

    仔细想想,这件事从表面来看,是司马杀了趾高气昂的宠臣,由此严明军纪整顿三军的励志故事。但是,这种事情,突击发生可以体现将领的忠直不阿,但放到司马穰苴身上却表现为奸诈。

    其一,齐景公对有知遇之恩,他却算计他的宠臣,监军的事情是他自己要求的,约定也是他立的,从一开始就挖了个坑给庄贾跳,以宠臣之骄横,肯定没把和他的约定放在心上。而且,他明知庄贾会迟到却连最基本的违纪提醒也没有。奸诈之相,可谓全露。

    其二,需用这种手段确立威信,可见其统军之术未见高明。

    吴起为人残忍,功利性极重,杀妻的故事叫人倒吸一口冷气。最后为名利而死倒是应有之理。

    孙子倒不失为出色的兵法家,吴王演兵那段,我觉得有一点小小的玩味之处,虽说军纪严明,也有点报复看不起他的吴王的意思在里面。

    孙膑韩非的经历都有相似之处。孙膑竟然对庞涓那么了解,却还是中了计,失去了双腿。韩非既能写出说难这样的绝世名篇,却既不能揣度秦王的心思,也不能了解自己同窗李斯,以致失去性命,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老子,其犹龙也。非吾等所能评价。

    百战百胜武安君白起,也逃不过应侯之灾。大概不能自免吧。又说死前,白起自言欺骗坑杀四十万降卒,当死也。

    王翦传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

    我想这意思大概是说,三世都为名将,那这国家一定经常打仗,百姓不能安息,不能安息,长此以往,百姓必反,所以到了第三世即使子孙才能过人,不得民心终会失败,也就是受其不详了。

  • 9、 再读《史记·循吏列传》有感

    再读《史记·循吏列传》有感

    文· 李 爽

    书,能让无处安放的躁动得以平复;书,能让知音难求的孤独得以排解;书,能让空虚无知的灵魂得以充实;书,能让人类文明的精粹得以留传。英国人手中常有一本书,法国人手中常有一枝花,两者都是极美的东西。放眼看看中国人手中,常常有一部手机……所以我们呼唤阅读,重拾失去的阅读乐趣。

    进入法院工作,换了角度重看《史记》,我发现一个事实:在古代能做到“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能征一国”的人,不仅仅是学识渊博,政治才华突出,更重要的是品行端正。

    在古代,凭借举孝廉,就能做到地方县吏。隐居终南的能人,甚至可能直接起用为社稷重臣,可见品行在古代选官制度中就已经优先考虑。楚国的孙叔敖,从一个隐士做到国相仅用了3个月时间。于无形中教化百姓,因地制宜鼓励生产,法不苛责,却能人人遵守,官无奸邪,人民安居乐业。一枚铜钱的分量的改变,看似微乎其微,却能影响市场经济的波动;推广马车取代推车,看似无关紧要,却可能激起人民与国家间的矛盾。不适应需求的改革,孙叔敖力排众议,立即建议决策者禁止;迎合发展需要的改革,因势利导,以身作则,让官员先做表率,让百姓看到改革之便后自主改变。用现代观点来看,摆正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使命,孙叔敖做到了执政为民、便民,利民。

    我们知道上行下效的道理,上级领导的喜好,直接影响了社会风气。蒲松龄的《促织》就写了君王喜欢斗蛐蛐,结果官员纷纷责令县乡上交品质优良的蛐蛐。有交上品相好的,就会平步青云,鸡犬升天。于是街头巷尾到处是斗蛐蛐比赛的富家子弟,荒郊野岭可见按照大仙指点寻找蛐蛐的百姓。鲁国的国相公仪休,嗜鱼如命,但是却坚决不肯收宾客送来的鱼,他说收了贿赂,就会结束政治生涯,以后想吃鱼没人会送,自己也买不起了。正是因为他廉洁自律、奉法循理,才换来了百官自正、不争民利。古往今来,贪腐向来就不是只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问题,而常常是窝案,官员拉帮结伙中饱私囊,盘剥百姓。贪腐越厉害,社会越黑暗,国家越危险。李世民以人为镜,开启了开元盛世;商纣王酒池肉林,颠覆了一个国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要大刀阔斧整顿寰宇,从政者还是得先做到打铁自身硬。

    晋国的李离是当时的法官,发现自己听察案情有误,错判死刑,于是自己向晋文公检讨责任,将自己拘禁起来。晋文公宽恕他,认为是下属的失职,与他无关,下达特赦令,但他仍然对自己的失察失职自责不已,觉得愧对

  • 10、 史记管晏列传读后感

    史记管晏列传读后感(一)

    最近看了看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其中一篇《管晏列传》深受启发。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百姓)同好恶。把齐国治理得富国强兵,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他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述是很有意义的。一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思想说明了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二是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是指礼仪廉耻,这说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三是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说明政令要畅通无阻,政令要顺民意,百姓需要的要给予,百姓不要的要去掉,体现了注重民生。四是贵轻重,慎权衡。办事决策要轻重缓急,要权衡利弊,不能主观意断,盲目办事,工作要抓重点。五是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要知道付出与得到的辨证关系,只有付出,才能得到。

    晏子是三朝元老,由于他节俭力行,被齐国人民敬重。他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也就是一歺不吃两样晕菜,妻妾不穿丝绸衣服。他直言不讳,谦虚谨慎。

    书上记载这样一件事:晏子为齐相,坐马车出门,其车夫之妻从门间看到丈夫赶车时很狂,意气风发,扬扬自得。车夫回到家中后,其妻要求离他而去。丈夫问她为什么离去?妻说:晏子长得不高,身为齐相,名显诸侯,看他志向和思想很深沉,也很谦虚谨慎,常有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长得高大,却是车夫,看你赶马车的样子,自以为了不起,你这样的人是没有出息的,因此我要离你而去。

    从此以后车夫谦卑退让。晏子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变化这么大?车夫如实说明情况。后来晏子推荐他当大夫。从这一记载中可知晏子的为人。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即在朝做官要想着忠于职守,退休回家要多想想自己的过失,怎样才能弥补过失。司马迁对他的人品有高度评价:假如晏子还在,即使为他执鞭赶车,也是我喜欢仰慕的。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最近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管晏列传》中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

    史记管晏列传读后感(二)

    通观全文,主要讲了管仲与鲍叔牙相交之谊、齐桓公善用管仲,共成大业之事,以及晏婴知人善用,举荐人才的行为。由此不难看出,太史公是借此文颂扬举贤荐能的美德,以抒发自己受腐刑之辱及得不到赏识之怨。

    先看管仲,《管晏列传》中,不仅道出了管仲对鲍叔的感激之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鲍叔对管仲的情谊之真:管仲贫困时,鲍叔不嫌其贫;管仲办事不利时,能看到主客观原因,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2-03-17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2-12-0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10-26

  • 2019-10-11

  • 2019-09-21

  • 2023-05-02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2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1-08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2-03-24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2024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