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2024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推荐
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

(共 4088 篇)

  • 看见

    《看见》是一部由柴静写作的传记,于2013年1月1日首次出版,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

    本书是柴静通过她所看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向我们呈现了她看到的社会。黑与白,喜与悲,抑或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介于喜与悲之间的“无”。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看见》读后感1000字(优质范文)

    《看见》,是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讲述自己十年央视生涯的自传性作品,一本书,二百八十八页纸,二十六万字,既是柴静个人成长的告白书,也是她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的心路历程的记载。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

    书的封面是柴静采访时的照片,几位满脸皱纹的老农笑着围坐在一起,一个小朋友毫不怯懦地在大家面前玩耍着。画面生动活泼,轻松自在,仿若他们本就是关系很好的朋友。

    翻开书页,在柴静的简介里,寥寥数语记录了作者的工作经历。然后就是一个个生动的新闻故事,把整本书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去,当合上最后一页时,还舍不得结束。我想,这应该就是书本本身的魅力,是《看见》带给读者的震撼和共鸣吧!

    作者记录着自己深入一线,“出生入死”所揭露的很多事件真相,让读者“看见”了许许多多新闻采访背后的故事,看见了在社会舆论中隐形的各个群体和事件;看见了一个新闻人历经艰难,所扛起的执业操守,对事实的敬畏,以及信仰的力量。让读者相信,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信仰,不忘初心,我们才能不断坚守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

    书本第二章记录着柴静在“非典”中的见闻,那时的我才上小学六年级,感觉“非典”似乎离我很远。书中的作者主动请缨到现场去记录最真实的“非典”,去接近最鲜活的生命。

    “如果病好了,你想做什么?”“我想放一次风筝。五月,正是北京城春草木深的时候”,十七年后,而立的我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疫情时),在写过新冠肺炎疫情中基层的点点滴滴的故事之后,似乎看懂了这句对话背后的辛酸和不易,看见了生命的脆弱和渺小,也越发为作者深入一线的精神所折服。

    全面、客观、公正,应该是《看见》带给读者最直接的感受了。书里通过社会最隐私角落里人和事,让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会事件的本质,这都缘于柴静的真实,以及由心而发的热情和关怀。

    她关注的不再是新闻,而是新闻里的事、新闻中的人。无论是擦去失去表姐的痛苦的小男孩的眼泪,还是要求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亲不要喝酒吸烟再次备孕,虽然看起来违背新闻人的职业准则,但却是对一个正常人情感的回归。因为从理智角度看,报道事件本身不能植入个人情感,否则就失去了事件本身的客观性,但从情感角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是冰冷的事件,唯有用理智的头脑和一颗带有感情的心才能看到世界的真实。

    情不自禁为故事角色痛心或愉悦,这就是柴静。

    透过事件,我们站在柴静的角度看这本书,我们

  • 2、 《看见》读后感_1000字

    《看见》读后感1000字

    这是今年我读过的书里面我最喜欢的的一本。

    最喜欢一本书,并不是因为这本书对于某些问题的剖析有多么深刻也不是对于感情的捕捉有多么的细腻,而在于轻轻开启点别的视角时给我的那种愉悦。

    书以陈虻引柴静进入央视为开端,又以陈虻之死为结束。陈虻白岩松崔永元,柴静的同事和柴静采访过的对象等人,是一个个线索与见证,以非线性的方式铺开了作者本身的成长过程。从一个停留在“知道”的伪精英,通过不断地触摸,感受,学习,逻辑推理,反思。最终不断地去趋近新闻的“真实”。这是本书的主要线索,通过非典实践,相继服药自杀的小学生,同性恋者,戒毒所被迫卖淫女,山西污染与发展的困境,农村女性暴力犯罪,土地制度背后的逻辑,华南虎造假,汶川唐山,药家鑫事件背后等等新闻事件,给我提供了许许多多的的社会切片,从一个点展示了一些内容。呈现了事件背后的逻辑,利益,情感,人性,动力……

    不过,由于柴静自身的知能的欠缺,毕竟记者是一个对跨行业要求非常大的职业,所以对于一些问题的剖析仅仅停留在表面。譬如对于一些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剖析的共情基础的利用。又由于央视的背景限制,所以有些问题也只能语焉不详,点到为止。而且文中虽然有不少的句子我觉得很好并摘录了下来,不过还是觉得阅读时有些地方稍显啰嗦。可能是由于想尽量表述清楚一件事,但又却囿于行文限制,处处都浅尝辄止,结果就让一些文字碎片化的浮在了表面。

    我自认为是一个浅薄的人,所以这本书还是多多少少能给我一点“启蒙”的作用。就像我当初中学时喜欢韩寒的书一样,到如今看到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后,也不会对韩寒嗤之以鼻,反而会感谢他用比较适合我的方式打开了我对世界的一点认知。而不是从“感谢韩寒”到“杀死韩寒”。我难以用严格的标准说它有多么“好”,这类书之于『社会心理学分析』『资本论』等之类的书无疑是如同小溪小流之于大江大海。但有些人也许是正因为得到了这些小溪小流的滋润,才得以看到后面的大江大海,而不至于渴死在裸露的土壤上。

    借用书里的两段话结尾:

    1.他这么做对么?不,先别回答,你要像苏联作家说的那样,“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之后咱们再来讨论。

    2.“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 3、 《看见》读后感1000字2024

    《看见》读后感1000字2024

    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犯了错误,面对老师的严厉批评,态度桀骜不驯,根本不以为然;老师换一种教育方式,苦口婆心讲道理,虽表面应付,出门便抛之于脑后。这样的学生我们戏称油盐不进,多次油盐不进之后,我们也许会放弃,只要你不影响班级纪律,只要你不要太过分,爱咋地就咋地吧。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又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究竟应该怎样?我茫然直到遇见《看见》。

    读书一直喜欢一目十行,粗略一遍读完《看见》后,竟又逐字逐句细读一遍,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朴实的文字,细腻的描写,独特的视角,让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新闻,了解新闻后真实的个人及群体,了解那一群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十年时间,柴静从央视一个脸上都是凌厉,眼内都是讥诮的青涩主播,到能用皮肤感觉新闻的名记者,她一步步地在成长,成功之路,源于她始终坚持用心关心新闻中的人。

    柴姑娘是接地气的。她的采访地点,有时就在山坡上,手里抠着地上的草茎;有时就在没有电灯的屋子里,火堆为她们照明;有时就在梯田里的水泥储水台上,用破旧的大遮阳伞挡住雨;有时就坐在村庄的石头磨盘上,和农民拉着家常。柴姑娘是有亲和力的。《双城的创伤》中的小杨在苗苗自杀后,备受责难,心情沉重。柴姑娘笨拙的演示骑马,被颠得魂飞魄散时,还不忘在马上冲小杨龇牙一乐,逗笑了小杨,拉近了和采访者的距离。柴姑娘懂得尊重,踩猫的女人一直不愿接受采访,即使她说起踩猫当天的事,也因为没有她的同意而没有录音,直到她真正从内心愿意面对镜头

    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面对镜头接受采访,柴静和他的团队却总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听到他们最真实的声音。就像安华的女儿小梅所说:一个人他的心再硬,也有自己心底的一角温柔。也像柴静写下的反思:通往人心之路是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在这个职业中,我愿意倾其所有

    突然明白,面对那样一群油盐不进的学生,我们的教育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没有用心灵赢得他们的心灵。

    也许我会尝试改变自己和他们的交流地点,不一定非得在办公室,让他们的一点点错误人尽皆知,还得遭受办公室其他老师的声讨,到走廊里、莲池边、再或者一起到操场投投球、再或者一起做个游戏,让交流在不自觉之间完成;我会尝试不要用命令性的语言,而让他们去感受,孩子们,校园里的桂花开了,让我们闭上小嘴,闻着花

  • 4、 看见读后感1000字2020

    看见读后感1000字2020

    其实并不简单是读后感,更多的是最近的一些自我感受,在读这本书时就特别想写出来。

    我觉得一本好书是可以牵动人的感情乃至情绪的,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不是刻意的,是不自主的被他的文字2020带动着。

    往回看看,不多说,一年前的我,就足以被现在的我形容为简单中带着些许的幼稚。感觉这一年,我就变的微成熟,但也夹杂着微复杂。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以前别人发表什么样的言论,我就只顾着钦佩和信服,书上写的就是对的。而现在,我会琢磨,去分析。什么是我觉得对的,什么是作者觉得对但是是我不理解的。简单说,会用脑袋思考了,而不是人云亦云了。而这个习惯不仅局限于对文字2020的分析,更是延伸到了具体的人和事。曾经我喜欢去评价他人,是好或是不好。且不说这事是对错,就说我用简单的好与不好去评价他人就是幼稚的。因为慢慢的我发现,我根本没有人家的经历,没处在人家的环境,我又凭什么去判定人家所做的事情是好是坏。我只是站在了我个人的角度,以我能看到的一面去看我所看的人,根本看不到全部的!所以任何结论都是我以为的、我认为的。

    《看见》里有两个例子让我感受颇深。一个是看守所里的女服刑人员,大部分的杀夫入狱的。另一个就是药家鑫事件。之前的我也会觉得,他们是不可理喻的,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应当千刀万剐、处以死刑的。但我这么说,太片面了。真的是太片面了。我忘了凡是都是有因果的。其实他们是可怜的。要知道,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生活中被身边的人呵护关爱的人是不会做出这种偏激的事情的。他们的心里是扭曲的,是他们的生活造成的,是被他身边的人活生生的给扯得、拧的。他们是痛苦的。一直强忍着、直到到忍无可忍的地步,迸发了。(.org)就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力度是强大的,后果是不可逆转的。然后事情发生后,就会被外界媒体扩大,更加丑化他们。但是,如果去问问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也许我们的谩骂就不会这么猖狂,也许就会帮助下一个可能要做出此事的人有一个改变。如果告诉你,那些杀死丈夫的女人,被她的丈夫活活折磨了十几年乃至数十年,吊起来抽打,睡觉的时候突然被丈夫用刀架到脖子上,从不敢穿短袖因为身上都是伤痕,还扬言不只她要死,她的所有家人都要死的情况下,这个女人因为反抗过激导致丈夫死亡,大家还会像之前那样评价他吗?如果知道药家鑫从小被父亲严格管理,不管谁的错他都要受到惩罚,做任何事情都被反对,心里话无从发泄,杀人只是怕

  • 5、 看见读后感1000字

    看见读后感1000字

    其实并不简单是读后感,更多的是最近的一些自我感受,在读这本书时就特别想写出来。

    我觉得一本好书是可以牵动人的感情乃至情绪的,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不是刻意的,是不自主的被他的文字带动着。

    往回看看,不多说,一年前的我,就足以被现在的我形容为简单中带着些许的幼稚。感觉这一年,我就变的微成熟,但也夹杂着微复杂。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以前别人发表什么样的言论,我就只顾着钦佩和信服,书上写的就是对的。而现在,我会琢磨,去分析。什么是我觉得对的,什么是作者觉得对但是是我不理解的。简单说,会用脑袋思考了,而不是人云亦云了。而这个习惯不仅局限于对文字的分析,更是延伸到了具体的人和事。曾经我喜欢去评价他人,是好或是不好。且不说这事是对错,就说我用简单的好与不好去评价他人就是幼稚的。因为慢慢的我发现,我根本没有人家的经历,没处在人家的环境,我又凭什么去判定人家所做的事情是好是坏。我只是站在了我个人的角度,以我能看到的一面去看我所看的人,根本看不到全部的!所以任何结论都是我以为的、我认为的。

    【看见】里有两个例子让我感受颇深。一个是看守所里的女服刑人员,大部分的杀夫入狱的。另一个就是药家鑫事件。之前的我也会觉得,他们是不可理喻的,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应当千刀万剐、处以死刑的。但我这么说,太片面了。真的是太片面了。我忘了凡是都是有因果的。其实他们是可怜的。要知道,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生活中被身边的人呵护关一爱一的人是不会做出这种偏激的事情的。他们的心里是扭曲的,是他们的生活造成的,是被他身边的人活生生的给扯得、拧的。他们是痛苦的。一直强忍着、直到到忍无可忍的地步,迸发了。就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力度是强大的,后果是不可逆转的。然后事情发生后,就会被外界媒体扩大,更加丑化他们。但是,如果去问问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也许我们的谩骂就不会这么猖狂,也许就会帮助下一个可能要做出此事的人有一个改变。如果告诉你,那些杀死丈夫的女人,被她的丈夫活活折磨了十几年乃至数十年,吊起来一抽一打,睡觉的时候突然被丈夫用刀架到脖子上,从不敢穿短袖因为身上都是伤痕,还扬言不只她要死,她的所有家人都要死的情况下,这个女人因为反抗过激导致丈夫死亡,大家还会像之前那样评价他吗?如果知道药家鑫从小被父亲严格管理,不管谁的错他都要受到惩罚,做任何事情都被反对,心里话无从发泄,杀人只是怕这个人如果活着会告诉他的父

  • 6、 《看见》的读后感2000字

    选中《看见》,我起初十分好奇。我不知道打动专家们的理由是什么,于是好奇地问看过这本书的人的感受。我得到的回答是它描写的故事过于黑暗,让人难以接受,让人对这个社会充满害怕,对人性产生怀疑。我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接触《看见》的,一种忐忑不安,一种好奇。我那时在想,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可是当我触到这本书时,那种感觉让人难忘。就像密草里堆了晶莹的露珠,滑滑的。突然扑咚一声,心里的那一汪水,丝般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不时顿觉清醒,我这时仿佛看见了柴静。

    柴静,她说她关注新闻中的人。乍眼看来,这只是句普通的常识。然而,真正做起来,蒙昧就像石头般铸成了心里的坝,挡着隔着,千万层,看不见自己。像叶子初春时痛苦地舒展,难不难,心里知道。她学陈大会,却剑走偏锋,只留下凌厉、讥诮,满满腾腾的杀气,散发着失败者的气味。她欣赏崔永元,因为他敢于说真话,敢于拿领导个个开涮。这样优秀的人,也说自己每次上台前都会紧张地握拳头。但恰恰是这点软弱让她倍觉感激,因为愈发地真实,有人味。她写史努比,因为他这种小人物活的很真实,不像自己一样活得太塑料了,过分得体,不够真实。史努比的理想很真,饭在锅里,人在床上。这样的真实而又会被嘲笑的理想,他敢说;他执着地认为小人物也有发言权,他为他们做;他说有意瞄准,无意击发,他就这样真实地做自己。她写史达琳,因为史达琳和她很像,知道失败和被人看轻的滋味。后来,柴静明白自己做的东西要真实,自己要真实。我这时想起古希腊的一句名言,be yourself,做你自己。

    慢慢地,我隐约看见了自己。我小时候有理想,然而在家庭情况和社会的逼迫下,不得不热衷于就业好赚钱多的行业。贫穷扭曲了我的梦想,去上海那个最繁华的地段,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拿着高薪水,变成了我的梦想。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到达那个位置,我不知道我那个时候会不会快乐,但我知道那就是我所谓的梦想。我和所有热衷于经管类专业、热衷去大城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处的人一样,我没有我自己独立的意识,我和大家一样。担我知道,那不是我自己。

    其实我很讨厌那种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压得人排山倒海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我讨厌那种灰蒙的天空浑浊的空气擦个鼻涕纸巾都印出黑色的痕迹的感觉,我讨厌那种人挨着人的脚后跟呼哧呼哧热得像有定时炸弹正在倒计时的感觉,我讨厌那种没有节奏四处应酬饭桌上残羹冷炙杯酒相接的感觉,我讨厌那种人情冰冷地打颤、地板上冒着寒气的感

  • 7、 柴静《看见》读后感1000字

  • 8、 柴静《看见》读后感:看见几个“看见”

    柴静《看见》读后感:看见几个看见

    没有看过看见这个节目,先看了《看见》这本书。我这一直固执地认为文字2024是最好的情感宣泄,没有动作、语言、神态,却如同杜甫的家书,一字2024抵万金,字2024字2024有我,有世界。柴静的这本《看见》亦是如此,正如她序言中所写: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第三章双城的创伤

    被选进书里的是事件无一例外都是轰动全国的大事,许多人在节目的结尾都以为哦,原来如此。但真的是如此么?也许是节目所得出的结论,还也许是书中再提的秘密,更也许是无人知晓。

    甘肃双城一案,众说纷纭

    尽管有关部门闻讯后迅速做出处理:武威市双城镇学生接连服毒自杀和靖远县靖安中学老师打人事件的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相应的处分,但大家仍心有戚戚焉。为什么总等事情发生后才幡然惊醒,亡羊补牢呢?

    引自《西部商报》

    在双城镇中小学发生这样的连续自杀事件绝不是偶然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双城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培养中小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情感纠葛,还需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入手,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遏制类似事件的重演。

    教育专家观点

    一个人究竟有没有选择死的权利?其实这是个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结论。

    在法律的范畴内,各国也不同,除了少数国家将自杀规定是一种犯罪行为,多数国家并没有这样的规定。法律的考虑可能是:自杀主要是对自己生命的处分,并不涉及对他人的伤害。但没有疑问的是,在道德的范畴内,自杀行为都是社会不提倡的。

    多数时候的自杀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对生者的影响是剧烈而持久的,有时是难以弥补的。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有些孩子是因为对自杀者的崇拜和模仿,走向自杀之路的;自杀者有时也是自私的,其自私就在于无视这种对生者甚至是亲人的伤害。

    在发生自杀事件之后,还有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去抚平生者为此遭受的创伤,不要再为死者的死对他们进行太多道德上的苛责,应该提供他们一些专业性的帮助如心理咨询等。对生者的抚慰可能是一个和预防自杀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段冬梅

    双城镇绝大多数小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自杀事件并没表现出多少惋惜,他们对死亡的概念还没有认识,死亡在他们眼中就是心情不好时把农药喝下去不想后果。我也不知道什么叫死亡,我想死了就是

  • 9、 柴静看见读后感1000字2020

    柴静看见读后感1000字2020(一)

    花了两个工作日,将柴静的新书柴静看见通读完。写下这篇看见读后感,正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她没有刻意性的选择标志性事件,只选择了在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情,仅此而已。正是因为这样,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记者,这位主持人,因为她的一份简单。舍友说她对柴静没有感觉,她喜欢杨澜,之前读过杨澜的一问一世界,整个书中给我的感觉是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氛围,很是歆羡。可是它距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了,我不会同时辗转于六门语言之中,我没有那么好的家庭背景,她的一切与我很是不同。在看见中,我看见了柴静,看见了我自己。她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女人,在别人看来或许会有些孤傲,其实,我和她一样,我们只是将独立看得很重要,不喜欢依赖,喜欢背起包就走的洒脱与豪迈。性格上的另外的一些地方,说不清楚确切的点在哪里,反正我是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坦白说,柴静看见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并没有吸引到我,她的一些陈述让我感到别扭,也曾经闪过一丝放弃阅读的念头,不过庆幸的是我读完了,感受颇丰。柴静的主要工作是采访,这就要求她必须去接触一些具体的人物,具体而细微的事情,那些事情或琐碎,或热门,或悲痛,请允许我用这个词来形容汶川地震。柴静的每一次采访,每一个报道,即使她是简单记录,字2020里行间我依旧能够感受到她天生对细微事物有着的深刻体会,她把人看透,把事情看透。这时候,心理想:如果一个人把生活中的种种细节都体味的如此之深,那她的生活岂不是很累,很矫情?自己也曾经想,如果没心没肺地过每一天,开开心心,那活着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书中,经常会引用胡适的一些名句,这折射出柴静对胡适的认可和赞同,我也是极敬佩胡适的,所以我们都是平常人眼中的愤青,政客口中的激进分子,我们讨厌屈服,但起码,这证明了我们的心还是热的,它依旧在跳动,为这个世界的美好事物。

    下面是一些我很有感觉的句子之摘抄:

    1.你总是太投入了,热爱就会夸张,感情就会变形,就没办法真实的认识事物了。

    这是陈虹对柴静说的,仿佛也是对我说的。我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不了解我的人会认为我很冷漠,是一个经济学上所讲的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实,他们不了解,我心理的那片天空很蓝,它喜欢阳光,喜欢温暖,热爱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太冷漠的人我会远离,因为内心承受不了冰冷的东西。

    2.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和做了坏事的人

  • 10、 看见读书笔记1000字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这段话,选自央视记者柴静的《看见》,也是我们在本书中最喜欢的一段话。这本书中,作者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她选择留给了生命强烈的人,因为工作原因,她恰好与这些人相遇。 他们是流淌的,从她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思想的本质原本就是不安。她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 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这是她这写这本书的初衷,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初衷。 我们都被非典时期凝聚的力量所感动,因为脉搏跳动就是生命的奇迹;我们同情于那些走投无路、最终选择弑夫的女人,因为家暴,导致一个家庭的毁灭,她们才是最终的受害者;我们愤恨于华南虎事件的虚假,因为这不只是利益驱动下的不良行为,更是一个民族丧失科学精神的悲哀;一个不为了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的德国人,在广西的贫困村呆了十多年。 不曾给予他什么,可他带给这里的孩子生命最美好的希望。当镜头对向他时,他表示不想说话,然后继续沉默守护他心中的净土。这本书就是记录这样的一个故事,最真实、最触碰人们心底的故事。 没有惊动国际的大事件、大新闻,但是每一句话,都触摸到我们心灵的底处。因为这样的事件、这样的人,才使得我们去思考,因为他们离我们最近。有时的我们,就像他们;有时的他们,就是我们。 别林斯基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如一千个读者打开《看见》这本书,就有一千个不同的世界,呈现在人面前。我们看见了什么?我们能看见什么?这个时代会让我们看见什么?或者说这个时代能被我们记录什么?见证什么?才是我们应该有的。 所有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却总成为紧密相连的一个世界。我们相识、相遇、相惜,我们从不同人的眼中看见另一个自己,看到多个自己。 正如她在书中表达的那样: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我们

  • 2023-02-02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1-08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1-16

  • 2021-05-27

  • 2022-03-14

  • 2021-04-19

  • 2021-09-15

  • 2021-09-15

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
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2024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范文,看见的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